第一篇:二甲医院评审必备委员会解读
二甲医院评审委员会目录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院部筹建
4.1.1.1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C】1.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主要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管理相关小组、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2.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能清楚反映医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体现院长是第一责任人。3.院长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全院与各科室/部门的质量与安全指标。4.院长负责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与职责。5.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应知晓履职的要求。
【B】符合“C”,并院领导分工负责督、监管导各职能部门、医护技各科室实施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目标与要求,并能从制度与程序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改进的意见。【A】符合“B”,并1.院领导按分工对落实改进的意见的成效给予评价。2.院长从人力资源、财力 管理技能培训方面对各相关委员会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提供支持。
4.1.2.1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质量相关组织,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C】1.院长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协调各相关组织工作。2.各相关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护理管理等。3.各相关组织有明确的职责与人员组成要求。【B】符合“C”,并各相关组织人员构成合理,能履行职责,确保发挥管理组织功能,成员兼任不超过三项。【A】符合“B”,并用案例表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挥发统领作用。
4.1.2.2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各组织能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发挥各自作用。
【C】1.定期召开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会议,每年不少于1次,有记录。2.各相关组织定期向院长做工作汇报,为医院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能提供决策的支持。【B】符合“C”,并依据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与督导全院或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A】符合“B”,并1.各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有记录。2.各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医务科,建议组长为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秘书为医教科成员,组员为副高级别以上成员和各科主任。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医教科负责初订。条款参考《二甲评审实施细则》 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可选,经省卫生厅批准特许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医院,则本项为“必选”)由院部决定筹建与否
4.3.1.2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可选,经省卫生厅批准特许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医院,则本项为“必选”)
【C】1.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或医师资格管理组织、或其他适宜的可履行职能的组织)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审核。2.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3.伦理委员会讨论“结论”记载入相关病历。【B】符合“C”,并职能部门和伦理委员会对医疗技术实施,履行全程监管。【A】符合“B”,并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例。
围手术期管理委员会 此正由院部筹建中
手术和麻醉医师资质准入制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医务科和麻醉科,建议组长为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和麻醉科主任,秘书为医教科干事和麻醉科干事,组员为副高级别以上成员和各术科主任。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医教科和麻醉科负责初订。
4.6.1.1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性文件。
【C】1.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2)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3)手术医师知晓率100%。2.本医院重点开展的二、三级手术有明确目录。【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A】符合“B”,并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
4.6.1.2有定期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C】1.医院有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与程序,并落实。2.手术医师知晓率100%。【B】符合“C”,并有手术医师定期每二年一次的业务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A】符合“B”,并公开手术医师权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B】符合“C”,并1.独立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师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或中级四年以上)资格。2.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A】符合“B”,并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1.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2.麻醉医师均能知晓。【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A】符合“B”,并1.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2.公开麻醉医师权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护理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护理部,建议组长为院长,副组长为护理部主任,秘书为护理部干事,成员为各科护士长。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护理部负责初订。
5.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C】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2.按照标准配置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B】符合“C”,并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A】符合“B”,并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
病案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病案室,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和护理部主任,秘书为病案室专员和护理部干事,组员临床科室具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长。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病案室负责初订。
4.23.4.2有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
【C】1.有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由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且有5年以上管理住院病人临床工作经历的人员主持。2.有病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相关医师均知晓标准内容。3.临床各科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作为医师考核内容。4.职能部门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作为科室考核内容。5.院科两级及时通报病历检查情况,反馈至各科室和责任医师,对存在问题与缺陷及时改进。【B】符合“C”,并1.医院有专职的质控医师,科室有兼职的质控医师。2.医院至少每季度对病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措施,改进病历质量。【A】符合“B”,并院科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病历质量,年度住院病案总检查数占总住院病案数≥70%,病历甲级率≥90%,无丙级病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院感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院感直属领导,秘书为院感科干事,组员临床科室具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长、医教科科长、检验科主任、医疗废弃物专员。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院感科负责初订。
4.9.1.1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C】1.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且职责明确。(1)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2)有感染性疾病科。(3)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4)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3.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4.承担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开展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
【B】符合“C”,并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A】符合“B”,并有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调流程,共同支持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药事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药剂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药剂科主任,秘书为药剂科干事和院感科干事,组员为具有资质的临床科室医师。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药剂科负责初订。4.14.1.1医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管理组织。
【C】
1.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立药事与药物治疗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剂科门负责。2.药剂科门负责药品管理、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以及临床药学工作。3.医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B】符合“C”,并1.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药事管理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有完整的相关资料。2.医务部门与药剂科门职责明确,有协调机制。【A】符合“B”,并1.有药事管理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2.能够体现药事与药物治疗管理的持续改进。
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院感科,建议组长为院长,副组长为院感直属领导,秘书为院感科干事,组员临床科室具有资质的医师、医教科科长、药剂科科长。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院感专员负责初订。
4.14.5.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C】1.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2)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3)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2.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本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医师能力评价。(2)设定本科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执行指标,落实到人。
【B】符合“C”,并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A】符合“B”,并1.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向本辖区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的信息。2.上报信息准确与可追踪溯源。
4.19.6.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C】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3.有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B】符合“C”,并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2.职能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A】符合“B”,并1.有信息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效。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输血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输血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秘书为输血科成员,组员为具有资质的临床科室医师和护士长、检验科主任、医教科干事。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输血科负责初订。
4.18.1.1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C】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4.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B】符合“C”,并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
【A】符合“B”,并1.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并严格履职。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
传染病防控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医教科(传染病专员),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秘书为传染病专员,组员为具有资质的临床科室医师和护士长、检验科主任、门诊部主任、院感科干事。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传染病专员负责初订。
4.9.1.1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C】1.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且职责明确。(1)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2)有感染性疾病科。(3)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4)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3.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4.承担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开展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
【B】符合“C”,并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A】符合“B”,并有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调流程,共同支持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医务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和护理部主任,秘书为医教科干事、护理部干事,组员为开展临床路径科室的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医教科负责初订。
4.4.1.1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工作组织体系,将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协调机制。
【C】1.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2.按照卫生部《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示。3.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4.指定部门负责上述工作。【B】符合“C”,并明确医疗、护理、医技、药学等相关科室职责与分工,有多部门间和科室间的协调机制。【A】符合“B”,并有事实与记录证实“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是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主持下实施的。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科教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医教科科长和护理部主任,秘书为医教科干事、护理部干事,组员为开展临床路径科室的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科教科负责初订。
1.5.3.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C】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教医学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3.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B】符合“C”,并1.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档案。2.有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以上。4.评审前二年,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十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A】符合“B”,并评审前三年,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十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主管部门:后勤保障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后勤保障科主任,秘书为后勤保障科干事,组员为?(网上查需要院感科和医疗废弃物专职人员加入)。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后勤保障科负责初订。
6.8.9.1环境卫生符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无烟医院的相关要求,环境美化、绿化,道路硬化,做到优美、整洁、舒适。
【C】1.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有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院环境卫生工作,制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医院环境优美、整洁、舒适,符合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无烟医院相关要求。【B】符合“C”,并有上述工作的监管,制订并落实改进环境卫生工作的计划和措施。【A】符合“B”,并医院获得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卫生或绿化工作或无烟医院称号或表彰。
信息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信息科主任,秘书为信息科干事,组员为?(网上查需要管图书馆的科教科和管病案的病案科人员加入)。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信息科负责初订。
6.5.1.1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及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
【C】1.有院级信息化领导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2.依据医院规模,设置信息管理专职机构和人员。【B】符合“C”,并1.院信息化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每年至少1次,有记录。2.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A】符合“B”,并不断完善信息使用和管理工作,运行良好,各部门对信息工作满意。
医德医风考评委员会
主管部门:办公室,建议组长为院长,副组长为分管副院长,秘书为办公室干事,组员为医教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及其他有资质的人员。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办公室负责初订。
6.7.1.1医院有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负责医德医风管理与考核。
【C】1.有医德医风管理组织体系,有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与考评。2.有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3.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B】符合“C”,并有完整规范的医德考评档案。【A】符合“B”,并通过考评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
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设备科,建议组长为分管院长,副组长为设备科主管,秘书为设备科干事,组员为?(网上查需要信息科和后勤保障科人员加入)。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由设备科负责初订。6.9.1.1建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
【C】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原则建立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B】符合“C”,并职能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知晓、履行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职责。【A】符合“B”,并有监管和考核机制,有监管和考核记录。
第二篇:二甲医院评审
二甲医院评审
临床科室必备资料目录
一.依法执业管理
1.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院下发)
2.医务人员档案资料(医务人员资料证书复印件:医务科)
3.科室人员排班表存档 :2010年至目前的排班表(无执业医师资格者不能单独排班)
4.临床诊疗指南:统一购买、印刷?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统一购买、印刷?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
1.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2.专项管理(医疗安全、输血、病案书写、抗菌药物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3.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及反馈资料
4.科室质控记录本(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含自查资料、整改资料及医疗质量持续改查资料。如(1)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如医务科下发各考核标准、各项通知等(2)医务科下发的各项政府文件如“2010年病历书写规范、2009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抗菌药物管理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文件等
5.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及相关制度三.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三.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1.科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其他各类质控小组人员职责另建。2.科室前五位病种诊疗常规、操作规范3.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明确科室医师具体的手术权限)4.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等
四.医疗安全管理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医院及科室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包括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下发的预案)3.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如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记录本 2)、***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3)、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 4)、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 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相关文件 3)、***科医疗知情同意制度 4.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5.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 6.医疗投诉登记本 7.医疗安全教育记录本8.科室消防安全制度及培训记录本
9.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防范登记本:有医疗纠纷防范的措施、科2010年以来发生的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隐患、事故,发生后科室是怎样进行根因分析、制定改进目标、措施及最终结果等。10.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职能科室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资料及检查结果汇总、改进情况记录 3.***科院感管理小组组成及分工职责、活动记录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文件(制度、药物及人员分级管理目录等)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登记本 6.输血及不良反应登记本 7.传染病登记本8.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资料(资料、课件、考试等)9.科室医务人员执业暴露记录本
六.科室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1.科室一、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2.二类医疗技术相关审批资料3.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资料4.科室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资料(风险预案、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5.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记录本(1)科室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即科室开展的常规疾病诊治(不需经省卫 生厅、卫生部批准的技术项目)(2)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3)科室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材料:(4)各专业技术项目资料
七.各种病例讨论记录:制度见:《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1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2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3术前讨论记录本{手术科室} 4会诊记录本5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必须有2010年至今内容} 6.科室医师交接班记录本八.科室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等(含医院、科室三基培训及考核资料)1.科室在职教育培训计划、要求、考核 2.科室培训资料、课件3.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政治学习记录本:含医疗法律、法规学习、三基考试资料等4.2010年至今科室职工外出进修或短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登记本 九.抗菌药物管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3、自治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记录本(1)XXX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3)XXX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4)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品种目录(6)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09】 38号)(7)医院关于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措施
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和考试试卷十.科室计划、总结、目标管理1.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科室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总结资料如:2010年以来科室向医院、医务科等部门有关科室管理、人员编制、床位、设备等等方面的报告;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及考核结果 2.科室报告:科室向医院、医务科部门的报告及回复 3.科室人员及变动情况登记本及科室组织机构示意图
4.科务会记录本5.科室物品、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十一.医疗服务行为、医德医风1.医院服务规范、三好一满意等相关文件及科室开展情况 2医院满意度调查情况 3科室优质医疗服务项目 4.便民服务措施十二.医务科的医疗管理通知
1.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自治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方案2.二级医院评审标准3.***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实施方案 4.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目录 5.医院关于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 十三.院内文件1.医疗质量管理行政文件{包括医院成立的各种委员会及领导小组文件:如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领导小组、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立处方点评委员会、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文件 2.其他行政文件如院刊等 3.党支部文件4.统计数据管理:如科室各类医疗统计报表、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统计数据等十四.临床教学管理1.临床教学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2.科室临床教学计划、培训、要求、考核
3.实习生讲座 4.教学总结 十五.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记录本2与传染病有关的各种制度、文件 十六.临床路径管理 1.科室规
定病种临床路径 2.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3.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和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5.科室单病种质控记录等 十七.手术安全管理1.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2.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审批程序 3.手术相关安全管理记录注:
一、此目录内容仅为一框架,内、外科系统科室可根据自身情况不同有所增减
二、各单项制度后又可衍生诸多相关制度,科室再自行建立,必要时可到医务科咨询。2与传染病有关的各种制度、文件 十六.临床路径管理 1.科室规定病种临床路径
2.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3.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和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5.科室单病种质控记录等 十七.手术安全管理1.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2.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审批程序 3.手术相关安全管理记录注:
一、此目录内容仅为一框架,内、外科系统科室可根据自身情况不同有所增减
二、各单项制度后又可衍生诸多相关制度,科室再自行建立,必要时可到医务科咨询。
三、制度建立后,科室要全体动员,分工明确,抓紧时间熟悉、背诵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第三篇:二甲医院评审资料
二甲医院评审资料 一依法执业管理 1.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院下发)2.医务人员档案资料(医务人员资料证书复印件:医务科)3.科室人员排班表存档:2010年至目前的排班表(无执业医师资格 者不能单独排班)。4.临床诊疗指南:统一购买、印刷?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统一购买、印刷?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 1.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2.专项管理(医疗安全、输血、病案书写、抗菌药物管理等):《规 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 3.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及反馈资料 4.科室质控记录本(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含自查资料、整改资料及医疗质量持续改查资料。如(1)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如医务科下发各考核标准、各项通知等(2)医务科下发的各项政府文件如“2010年病历书写规范、2009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抗菌药物管理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文件等 5.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及相关制度 三.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1.科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其他各类质控小组人员职责另建。2.科室前五位病种诊疗常规、操作规范 3.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明确科室医师具体的手术权限)4.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等 四.医疗安全管理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2.医院及科室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包括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下发的预案)3.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如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记录本 2)、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3)、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 4)、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 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相关文件、科医疗知情同意制度 4.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5.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 6.医疗投诉登记本 7.医疗安全教育记录本 8.科室消防安全制度及培训记录本 9.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防范登记本:有医疗纠纷防范的措施、科室2010年以来发生的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隐患、事故,发生后科室是怎样进行根因分析、制定改进目标、措施及最终结果等。10.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五.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职能科室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资料及检查结果汇总、改进情况记录 3.科院感管理小组组成及分工职责、活动记录 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文件(制度、药物及人员分级管理目录等)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登记本 6.输血及不良反应登记本 7.传染病登记本 8.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资料(资料、课件、考试等)9.科室医务人员执业暴露记录本 六.科室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1.科室一、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2.二类医疗技术相关审批资料 3.成武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资料 4.科室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资料(风险预案、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5.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记录本(1)科室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即科室开展的常规疾病诊治(不需经省卫生厅卫生部批准的技术项目)(2)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四篇:二甲医院评审体会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工作终于结束了,经过这次的评审,无论是诊疗护理质量还是整体管理水平,都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地改变。
为了这次等级医院评审,我们认真整理的相关资料,对以往工作再次梳理总结,发现认识了以往工作的不足,进一步体会到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的内涵,对今后的工作制度出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及整改措施。资料整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确实在规范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精读了所涉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涉及的章、节、条、款内容。着眼相互学习,注重内涵建设和持续改进,多措并举,积极迎评,努力达到以评审促管理、以评审促改革、以评审促建设、以评审促发展的目的。
二甲评审是挑战,是考验,也是机遇,我们借此次评审检查为契机,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着“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使科室工作效率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了如期完成二甲评审的各项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反复学习二甲标准中的每一款、每一条,对照——整改——再对照——再整改。虽然给每个员工增加了无法估算的工作量,但它决不是阻碍工作的绊脚石。相反,它却好像是一剂良药,能合理协调全身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防病抗病的能力,可谓“味苦效大”。通过二甲评审既能全面提高医院的内涵质量,明确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职责,协调各级各单元之间关系,又能全面提升医院在整个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可谓一药多用,一举多得。
几个月的“二甲评审”准备工作给全院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科主任和护士长,他们的付出更具有挑战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怎么合理安排工作,怎么激发调动全科室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既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又能如期保证质量做好检查准备,而且很多事情都要亲历亲为,他们的付出与艰辛都将永远遗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去学习。
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评审工作列为今年的头等大事,院级领导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对照标准,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再次评价,研究部署评审准备工作,全院上下掀起了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努力工作的热潮。等级医院评审我们通过了!当我们品尝胜利的果实时,回首奋斗的足迹,往事历历在目,为迎接二甲医院评审,有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我们共同度过;多少个双休日,我们在加班的时间表中争分夺秒;多少条严苛的条款,我们修改了一次、两次、无数次;还有多少次模拟检查、多少次应知应会的考核我们共同迎接着……有太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但最终我们用坚持、用努力、用汗水证明了我们的工作,并最终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检查中亮点纷呈。
二甲评审结束了,但在创二甲的历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学到了很多……。“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我们坚信:任何的收获都会有代价,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实现我们的院景——二级甲等医院!
妇科:范雪竹
第五篇:二甲医院评审汇报
二甲医院评审汇报
第一部分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我院已设置门诊、急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肛肠科、妇科、手术麻醉科、五官科、口腔科、针灸科、推拿康复科等十三个一级科室,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且科室均已按照要求合理命名。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我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指南》要求来建制,除外科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未达到70%外,其他各科均已达标。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住院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我院已于2009年已颁布有关在各临床科室制定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已实行。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总结分析、评估和改进优化,现已接近合理及成熟,并已2011年经医院管理年的检查通过。
四、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我院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10月颁布《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文件后,就成立“临床路径实施技术管理小组”,经过考察及酝酿,于2012年7月我院正式出台《关于在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开始临床路径的工作。
五、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文件精神,我院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每年医务科及科教科在新员工培训和实习生讲座均把《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列为必讲的课程,通过反复的讲解及处方点评,让医院所有临床医生、实习生均熟练掌握临床病例的书写,还不断通过医院质控委员会的检查监督以提高病例、处方书写质量。
六、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运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是临床中较常用的制剂。中医药事委员会根据临床需要的原则,严格把关挑选合格的中成药。临床中严格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合理使用各类中成药,并在临床中建立药品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有关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总结汇报,也通过医疗质控委员会严格监督中成药在临床中合理安全地使用。
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病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作为一家较成熟的中医院,我院历来重视自身中医理论的教育,八、按相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 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四、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说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五、开展专科治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二部分
第二章:患者安全
一、建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四、防范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的发生。
第三章: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制度
(一)建立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为医疗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有统一的审批、换领流程。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临床运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
(三)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质量需要,能提供24小时的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有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
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治疗控制指标,开展治疗管理工作,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并参加室间质评。
(二)医学影像治疗管理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激战影像服务。
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查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保护、及工作人员执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一)手术治疗管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分级授权管理。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有手术抗菌素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的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应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二)麻醉治疗管理
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有点急其他可能的选择)。
4.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与病历、麻醉单中。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
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吃软饭并防治与应用感染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置废物。
4.开展对传染病的检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具有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2.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3.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4.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5.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贵重相匹配。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
5.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
6.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
7.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8.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五、病历(案)治疗管理
(一)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病历书写疾病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
(二)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科获得性。
(三)建立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分类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