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

时间:2019-05-12 02:1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

第一篇: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

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塑造司法警察的含义是指司法机关在有序地情况下建立一个良好的、正面的、合格的司法警察的形象的过程。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意义重大。可是,现实情况是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现状并不理想,而且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分析司法警察形象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途径:

1、内强素质,2、外树形象。

关键词:司法警察;形象;问题;解决

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队伍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警种,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准军事化的司法力量。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司法警察作为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和执行者,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界对法治社会的评价,关系着构建法治社会的成败。司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司法警察在与当事人、旁听公民以及社会公众交往中时间上的短暂性、对象上的不稳定性和认识上的不完整性。这种一带而过接触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全部印象和终极印象,恰恰这一印象又与司法警察乃至人民法院整体形象紧密相关,因此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给警察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并轰动全国的案件不断发生。公民开始对警察不信任,有更多的抱怨指责,警民关系变得不和谐,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得不到公民的帮助,常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因而进行警察形象研究,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还是现实的需要。本文以司法系统的司法警察为研究对象,对警察形象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警察 形象建设工作的建议,并初步探索警察形象定位问题,为塑造新时期警察形象,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提供参考依据。

司法警察形象塑造这个论文题目的研究意义在于: 第一、警察形象是警察组织的生命,对警察形象的研究,可以提高警察组织自我管理水平。进行形象的建设,是对警察组织自身优势的进一步提炼和挖掘,增强警察组织公关和角色意识,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为职能的行使创造条件。第二、警察形象与警察职能密切相关,形象的转变是职能转变的要求和折射,并且可以反作用于职能的行使。对警察形象的研究,可以深化和拓展对警察职能的研究,为新时期警务改革提供借鉴。

第三、从当前的社会背景出发,根据时代特点对警察形象进行重新定位,使警察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增强亲和力,改善警民关系,提高警察美誉度,促进警民和谐。

一、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含义

什么是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的特征和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公众对一个组织的总体评价。组织的形象信息是公众对组织形象构成要素的反映或评价。形象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内在形象要素和外在形象要素,其实就是指形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形象的内涵是指这一形象的本质属性,它构成了不同形象之间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形象独特的感性特征,如人物的具体外观及其言谈举止、心理活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等等,它是作家明确写进作品之中、直接呈现于读者面前的部分,形象的外延是指形象以其独特的感性特征所包含的具有本特征的对象。在公共关系领域,形象被界定为组织的整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什么是警察形象?《辞海》中解释“警察”,意思是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公职人员。司法警察形象是指司法机关和警察个体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是社会公众对它们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司法警察形象体现了司法机关的精神风貌,是司法警察内在精神品质和 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警容形象、执法形象、服务形象、素质形象四个主要部分,它是警察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正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

司法警察的塑造是指司法机关在有序地情况下建立一个良好的、正面的、合格的司法警察的形象的过程。

二、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及意义

司法警察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司法警察是司法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扮演着司法机关的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司法警察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形象。因此,建立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一)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司法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等,这些都是司法机关的主要责任。没有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司法工作就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出色完满地完成这些任务。只有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与广大民众契合,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司法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做出司法机关应有的贡献。

(二)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是建立合格高效司法警察队伍的前提要求之一。

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可以保证检察工作顺利进行,因为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要求中包括了健全办事机构,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装备良好、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同时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管理,依法参与办案,这些要求能从根本 上提高司法警察的工作效率,建立合格高效的司法警察队伍,切实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

(三)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针的需要。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开展司法工作对司法警察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的言行不当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误解或纠纷。因此,只有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

(四)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是树立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

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司法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司法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司法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五)塑造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是借用社会力量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基层警力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司法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基于我国财力和物力,大量增加警察数量来满足警务需要和社会需要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因此,无增长改善论成为国内外解决警力不足的共识。无增长改善论就是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警察素质,从而增强警力的理论。这与塑造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的内含与外延不谋而合的。

(六)塑造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是应对入世,与国际警务接轨的客观要求。

国际合作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市场体制、法律体系以及各种相关的管理机制逐渐与国际接轨,政府职能迅速转 变,国民素质快速提高。这些都对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际警务合作的广泛深入,对当代中国警察工作开展的方式、信息交流渠道、沟通协调途径都提出了更为具体、更为国际化的标准。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着力塑造好司法警察的形象,切实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与国际警务接轨的目的,达到有效合作。

二、司法警察形象塑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司法警察队伍的主流形象是好的。司法警察通过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公众提供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公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警察形象,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一)警力严重不足,影响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一个案件的执行,从送达执行通知、张贴公告、强制搜查、强制扣押到强制移交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司法警察的参与。司法警察还担任着维护民商事案件庭审秩序、院机关安全执勤等其他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员调配上捉襟见肘,警力不足,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完成,这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在民众中的形象。

(二)司法警察人员编制偏少,不能满足当前执法工作的需要。

法院系统的人员编制基本上是1983年国家核定的,后来有少量增加,但2001年机构改革精简了10%,司法警察占法院人员数量12%的比例也没有调整,而当前的案件数是八九十年代的几十倍。案件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司法警察工作量的增加,不断加大的法警工作量和人员编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缓解人员紧缺的情况,法院只能从社会上聘用人员担任司法警察工作,而聘用法警没有执法资格,也不具备司法警察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法院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在民众中的形象。

(三)警务装备落后,远不能满足司法警察工作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规定,对基层法院法警大队的武器、警械、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都有相应的配置标准,警务装备是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物质保障。但目前司法警察专项经费不能保障,法警大队必要的装备很多不能按标准落实。这不仅使法警队伍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制约了警务任务的完成,而且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的外在形象,给人一种落后、不专业的错误想法。

(四)司法警察素质参差不齐,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录用和聘用司法警察是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有部分法警有文凭没有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差,协调与处置能力低,稍微碰到复杂一点的事情就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另外,有个别法警的身体素质较差、业务技能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在民众严重的形象。

(五)组织纪律松散、团队意识不强。

司法警察是司法警察的一支特殊警种,是人民法院的一支准军事化的队伍,应当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果一支不讲政治、没有组织纪律、没有团队意识、你行我素的队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肯定是一盘散沙,不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在民众严重的形象。

三、造成司法警察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来自司法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法警进入了司法队伍,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法警受不良风气影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 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司法警察身上,但性质恶劣,但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司法警察整体形象。

2、日常执法工作不力。

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公众需求产生较大差距,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和无法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司法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声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三是法制宣传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机制不健全。

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法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法警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4、缺乏现代法治能力。

这是警察素质和警察文化的软肋。不少警察我行我素,不管不顾,普遍缺乏人权观念、程序习惯、取证能力和公关意识。

(二)、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1、群众容易以偏概全,混淆视听。

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警察形象、作风的非议而形成对警察群体的错误认识;由极少数警察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警察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2、保障不力,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公安及司法机关的问题之一。致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文明的执法形象。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基层警察超负荷工作,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警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警察的执法服务形象。

四、司法警察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司法警察良好的岗位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靠一朝一夕,不能单看一时一事,更不能随意应付,必须进行长期的修养和锻炼,坚持系统的学习和提高。要以文明执勤、礼貌待人、规范化作业为体现,塑造司法警察良好的岗位新形象,推动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警察的形象应是公仆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因此,司法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警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树立起成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加强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改善警民关系,就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使司法警察高大形象在群众中得到升华。

(一)、内强素质。一个部门形象是自己树立的,警察形象的好坏不是由别人吹捧或批评所决定的,是警察自己掌握着形象毁誉的“切换键”。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只是个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警察形象中的仪表形象、社会形象是外在的,而服务形象、执法形象是内在的,内在形象决定和制约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又是由警察自身的内在素质决定的,如何保持威严、高效、文明、廉洁的“警察形象”,就要培养每个警察的各种自身素质。

1、政治素质:信念为立身之本,人民群众往往把头戴国徽的司法警察视作党和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代言人。所以,削弱党的领导,就会使警察队伍偏离航线,迷失方向。因此,每一位在职警察和每一位警校学员,尤其是共产党员,都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能正确运用党先进的思想理论,去观察、判断、处理问题,努力培育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坚定,自觉严守政治纪律;才能成为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

2、专业素质:坚持对新入警的警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教育,对其在业务知识方面进行正规化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对在岗警察本着“需要什么练什么”的教学原则,组织民警学习经济、学习法律、学习业务、学习做群众工作,根据实战的需要,组织民警进行枪械训练、体能训练、擒拿格斗训练、驾驶训练、游泳泅渡训练等等,培养危机谈判专家和心理咨询师,掌握各种警事技能,对付各种复杂治安情况,使之能在训练中掌握对各种情况处置的技能以服务现实斗争。

3、道德素质:道德是法律最为有效的前沿防线。司法警察的道德素质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是评价警察行为的是非、荣辱、功过的基本原则。纵观公安部、司法部对警察的道德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所以,司法警察更应该恪守公共道德,坚守职业公德。

4、法律素质:当代的中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法治迈进的阶段,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但是,形同虚设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作为执法者的司法警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国家警察的基本素质。

5、心理素质:司法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警察在不同情况下,在各种矛盾中担当不同角色,要求警察除具备常人的心理素质外,必须同时具备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意志,过人的胆略,处变不惊,独立果断;还包括具有宽广豁达的心胸,丰富细腻的情感,善于关心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司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还决定了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接触较多的社会阴暗面,这些都构成了对警察自律、自控、自制能力的考验。因此,警察不仅要经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排遣疏解、自我调节;更要磨砺自己的意志,使自己逐步具备超越常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挫折力。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给了我们关心和爱护,我们是人民的警察,应该也必须成为刚强、勇敢、坚韧的人格象征,而不是软弱、虚弱、脆弱的代名词。

(二)、外树形象。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要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除了警察自身良好素质外,更要借助外力,发挥外因的作用,促进内因发展。从而提高警察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公众支持。

1、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能力,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协助。深入社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请人民监督、设立警察违纪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警察队伍中的不良作风,促进司法警察形象建设。

2、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增强司法警察工作的透明度。公安及司法机关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宣传公安及司法工作。一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及司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要大力宣传公安及司法工作,既要宣传警察的工作,也要反映警察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警察的理解和支持,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要树立警察队伍的模范典型,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信赖警察。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及司法机关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五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暴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六是要开设与民沟通的渠道。如设立警民论坛、征集交流话题、组织开展亲民活动,实现警民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司法机关还应加强与罪犯家属的沟通,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综上所述,塑造新时期的司法警察形象,对公安及司法工作的发展起着实实在在、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及司法机关应该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转变警察形象的长效机制,适时进行警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只有抓好司法警察形象建设,才能永葆警察形象的正义性、纯洁性、公正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完成司法警察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蔡翠.新时期警察形象建设.山东大学硕士学文论文,2011.[2]胡成胜.人民检察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西南政法大学.[3]任立才.关于公众对警察群体评价的调查报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4]熊艳试.试析我国新闻媒体中的警察形象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二篇:论如何提高司法警察形象

论如何提高司法警察形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法院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与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特定司法保障任务,如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罪犯、警卫法庭、安全检查,送达法律文书、处臵突发事件、保卫机关安全等任务,还要履行刑事执行和协助民事执行等职能。在人民群众的眼里,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而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身肩人民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双重角色,接触案件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较多,群众同样把司法警察看作是法律公平正义的象征,其言行也倍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对公正司法、廉洁司法、文明司法起着直接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树立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同样也是树立法院司法公正形象。它是法院审判机关教育管理水平、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

在新形式下如何树立司法警察良好形象提升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政治建警夯实警队建设根基

司法警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这就要必须把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建立政治思想工作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要按照建设学习型警队的要求,认真组织司法警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干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到政治合格。

二、强化教育训练工作,提高司法警察执法能力

切实抓好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制订好教育训练计划,进行规范化教育培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贴近工作实际抓训练,尤其要抓好值庭、押解、看管、警卫、警械具使用,处理突发事件等业务训练、切实提高法警的综合保障力。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拓宽司法警察的知识面,夯实业务功底,在学习和训练中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增长才干,提高司法警察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在审判工作中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

三、强化规范管理狠抓制度的落实

良好的形象,要靠制度规范、约束、制约,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做好司法警察工作的根本保障。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以制度管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特别是要加强值庭、押解、看管、安全检查规则的落实,把握好警务保障中各环节的衔接,用合理、科学、有效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好司法警察的职务行为,切实提高文明执法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要严格执行最高院《五个严禁》和省高院《六个不准》的规定,严肃查处各种违禁行为。第三要建立考核机制,强化动态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在司法警察队伍中建立晋升机制和内部奖励机制,制定具体的奖励考核方法,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质量,增强司法警察竞争和危机意识,使法警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司法警察在日常警务活动中要与案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群众、涉诉群体打交道,与人民群众接触较经常。这种工作特点决定了司法警察与人民群众,既是一种服务受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一种管理约束与受管理约束的关系。在工作中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警察首先要注意警容严整,按照规定着装并佩戴警种、警号、警衔标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慎重处事。在执行警务中和接待来访群众中,规范使用告知词和文明用语、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不随便呵斥和训诫群众和当事人,坚决杜绝以“冷、硬、横、推”的态度对待群众和当事人的现象。另一方面做好便民工作,对来院群众和当事人热情引导诉讼,在各个方面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在送达中,做到文明送达。要为当事人着想,防止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即使遇到一些不讲道理、不听劝阻的人和事,也要态度冷静,保持有理有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充分尊重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的诉权,并保障其人权。要不断增强司法为民的意识,切实做到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既要坚持严肃执法,又要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些,都是落实司法为民工作宗旨,营造和谐司法环境。对那些无理上访、行为过激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制止的同时,要协助法官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做好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视法律当儿戏,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裁定、决定而违法和抗法的,该采取强制措施的要坚决采取强制措施,维护人民群众正当权益和维护法律的尊严。

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每一个司法警察,只有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勤于实践,不断积累,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长期不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司法警察队伍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只要司法警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就会明显得到增强。

第三篇:论新时期警察形象塑造之我见

新时期警察形象塑造之我见

作者:

学校: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当前警察形象建设的背景,阐述了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详细说明了当前警察形象的状况和表现形式,对影响警察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警察形象建设根本途径是与时俱进,正风强警这一观点。

【关键词】警察形象 建设 途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共查处公安民警违反“五条禁令”案件491起、636人。虽然较2003年的738起、988人,分别下降了33.5%和35.6%但违禁案件的绝对数仍在高位停留,不能乐观。中新网2005年3月31日电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祝春林在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表示,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公安部党委提出了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纪律作风有较大改进,违法违纪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比较满意。”

触目惊心的违纪数字和部党委对队伍建设的高瞻远瞩,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塑造新时期警察的新形象。

一、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扮演着党委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建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一)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只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公安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深入贯彻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与其一脉相承。通过形象建设,人民警察可以更好地为民、爱民,让人民满意。

(三)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的言行不当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误解或纠纷。因此,只有良好的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四)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树立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二、当前警察形象状况及表现形式

(一)、总的来说当前的公安队伍是好的,警风状况良好,其主要表现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指针,贯彻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大接访”等活动的重要精神,广大民警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环境恶劣,社会支撑力减弱,经费保障缺乏,侦破打击难度加大,群众期望值超高的情况下,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迎难而上,坚决贯彻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与各专项打击治理工作和抢险救灾工作。在打击犯罪第一线,面临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广大民警赴汤蹈火,舍身忘死,为保卫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2004年全国有492名民警牺牲,6920名民警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与此同时,广大民警还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纪律、道德、文化、作风等方面的学习与修养,推行便民利民措施,确保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民警的执法形象大为提升,社会威信大为增强。

(二)、但另一方面,警风不纯,警纪不正,背离现实公安公作的要求,特别是以权力商品化,人情化,关系化为主要特征的腐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转变,仍在腐蚀部分民警的心灵,违法违“禁”的行为时有发生。2004年共查处公安民警违反“五条禁令”案件491起、636人。在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祝春林列举了公安队伍中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极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安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权力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一些民警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不强,执法不作为;有的单位和民警受经济利益驱动,乱收滥罚,插手经济纠纷,滥用权力搞“创收”;个别民警执法犯法,导致队伍中“大、丑、恶”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谋财害命,有的因奸情杀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买卖赃车,甚至有的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少数民警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的自觉性不高,心存侥幸,明知故犯,顶风违令的案件屡有发生;一些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特别是仍有少数基层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急功近利,作风粗暴,搞刑讯逼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警察的形象,从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影响警察形象的成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大接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来自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而不是当作“人”来看,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淆视听。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对一些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3、认知有限,造成误解。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对刑法等实体法有所了解,而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够了解,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人犯“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徇私舞弊的司法腐败行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三)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一是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其他部门一遇上难办的事就让警察去管,无形中扩大了公安机关的对立面,从而损害警察形象;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损害警民关系,影响民警的执法形象。

2、鱼目混珠,损害形象。

六、七十年代,穿制服、戴大盖帽的行政执法者唯有公安一家,在老百姓眼里公安机关就是“大盖帽”,代表的是政府形象,有着绝对权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多,工商、交通、财税、城管、卫生及联防保安等各式“大盖帽”满天飞,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假冒警察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大盖帽”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和威望,也使公安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

3、保障不力,经费不足。首先,因公安经费保障不足,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文明执法形象。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战役过多,超负荷工作,而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服务形象。

4、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目前报纸的报道大多带着倾向性,正反面反差较大,或是倾向于正面的宣传,或是倾向于问题的揭露。有的报道宣传的痕迹过于明显,老百姓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有的报道则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夸大地揭露警队黑暗面。公安机关在做宣传工作时,应该把握尺度,不应夸大成绩,也不应自我丑化。如“警察求职”这类的宣传,实际上反而损害了警队的整体形象。还有的把队伍内部每年查处多少违法违纪、辞退多少民警作为“成绩”向社会宣传,实际上留给群众的第一印象是公安队伍管理存在问题多。

四、与时俱进,正风强警是塑造警察形象的根本途径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对于我们公安队伍而言,警察的形象就在于警风,民警的作风关系着民警的形象和生命。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定位自身的形象和不辱使命呢?

(一)、为警莫罔顾职责,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体素质是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核心动力

1、不断学习钻研,提高理论素质。一是要刻苦自学。刻苦自学是从警者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本保证。世事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随时应付变化的世界。二是对“症”下药。采取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充电”式研读法,集理论精髓于一身,以便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融科技侦破预审于一炉,以便拥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牢记自己使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任何一个民警如果驻足不前,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难以胜任现有工作。

2、加强道德建设,提升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培养从警者良好形象的基础。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从警者作风的优劣。自身修养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修养。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一个民警履行职责的最基本条件,它可以帮助从警者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感受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它本身可以间接转化或直接表现为侦审能力,处理能力,二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从警者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风的根本条件,也是为警清廉,保民平安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帮助从警者为实现自身价值而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是领导者科学决策的思想保障。

3、注意日常工作,加强自身涵养。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公安民警要以维护人民警察内部的团结协调和步调一致。要珍惜时间,今日不唱明日歌;珍爱自己,有错不搞下不为例;规范着装,文明值勤,“阳光”作业,办事不搞暗箱操作;严肃法纪,严于律己,执法执勤中不徇私情,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作风。

(二)、加快公安体制改革进程,强化组织领导,是塑造警察形象的保障。

1、坚持从优待警,是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和改善当前警察形象的助推动力。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产生于需要。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而在各种需要中,人们对物质生活基本条件的需要,对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等人身基本权利的需要又显的尤为迫切。基层公安民警常年战斗在同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犯罪分子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充满了危机性和艰苦性,随时随地面临着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法、荣与辱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公安保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公安工作经费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公安民警不得不从事地方指派得有损形象得非警务工作问题,上级政令在基层执行中受干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体制改革进程,重点解决编制经费不足,“皇粮”没有保障的问题。要以公安改革为契机,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机制;加强对名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把名警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争取各方面支持,努力改善基层公安机关的办公条件和设施,在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只有这样才能振奋民警的精神,促使其保障高昂的斗志。

2、坚持领导率先垂范,是改进当前警察形象的引导动力。“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带头示范是对民警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对民警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通过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的发挥,才能进一步增强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够感召民警,才能使作风好的人有所作为,使工作差的人受到鞭策。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誓做忠诚卫士是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源泉。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做到这一点,对我们党来说,事关党的命运和生死存亡,对公安机关来说,则决定着能否履行职责,能否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公安民警紧紧围绕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来开展各项公安工作。当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拍案而起,操正义之戈斩妖魔爪;当群众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挺身而出,降智慧之神解百家之难;当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时,我们要扪心自问,用火热之情暖百姓之心。总之,我们要时刻牢记基本工作路线,要沉到基层去,把群众当老师,恭听他们的教诲,改进自己的形象。要通过民意测评,信息反馈,舆监督等多种措施,拓广反映民警作风问题的渠道,不断提高执法质量水平,适时调整改方案,真正实现作风的根本好转。

4、加强公安宣传工作。是向人民群众展示警察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没有宣传,公众对警察的认识是零散的、局部的和表面的。公安机关工作做得再好,工作再苦,公众如果不知道、不了解,就谈不上理解。因此,公安宣传工作是塑造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

从“五条禁令”、30项便民利民措施到“大接访”反映着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对自身的深刻认识,标志着公安机关执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公共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意味着“人民公安”理念的回归,并展现出公安机关塑造警察高大形象的理性心态。

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公安机关一定要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来积极推动维护稳定工作和严打整治斗争。建立警察形象建设的有效机制,在经常化、长效化上着力,牢记从警宗旨,遵守法律法规,誓做人民忠诚卫士,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参考文献:公安部政治部,《警察形象建设》----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征文获奖论文选;2003。群众出版社。

第四篇:论《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形象及其塑造

论《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形象及其塑造

最高贵的是干净的灵魂

内容摘要:《羊脂球》中的羊脂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女性形象,她是妓,是一个不光彩工作的从业者,在社会底层,她就是那锅底灰一般的人。可这粒锅底灰的剔透却可以胜过于于光彩夺目的钻石,透过这粒灰的形象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善良或是丑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社会的透视镜。

关键词:羊脂球 社会阶级 底层人物 品质人格 对比性

《说文解字》解“妓”为:“妇人小物也,从女支声,读若跂行”。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或明或暗的似乎总是都少不了这样的一群女子的存在。她们艳妆新襦,搔首弄姿,或通得些琴棋书画,或吟得些诗词曲赋,但终究也也只是在完成一桩桩皮肉生意的勾当。

羊脂球也不例外,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的皮肉生意商。在《羊脂球》这篇小说的最初,对伊丽莎白小姐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1]通过这段形象的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是天然的,而不是像太太们那样是经过打扮而来的;她不像贵族太太们那么打扮得漂亮,一切都是自然的,她是很真实的。在逃亡的公共马车中,一行十人, 除伊丽莎白·露丝小姐, 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外, 另外九人分别是葡萄酒批发商乌先生及其夫人, 棉纺厂厂主拉玛东和夫人, 贵族于贝尔和夫人,别号民主党的高尼岱, 两位教会修女。这九个人虽然地位阶层不同, 但总的看来, 他们还是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物, 只有羊脂球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但是过了一会儿,那三位太太又开始炭化炉,由于车里有了这位妓女,她们居然彼此成了朋友,而且简直是知己了。在她们看来,好像在这个无耻的卖淫的女人面前,她们一定要把她们贵为人妻的尊严拧成一股劲,因为合法的婚姻总是蔑视不合法的自由爱情的”。[2]车上的其他女士们似乎很自然的但又是极为迅速的就与羊脂球这个职业肮脏的家伙撇清了界限。车上的男士们的做法也并不比这些女士的好,“因为有高尼岱在面前,那三个男的彼此间更为靠拢,他们正用一种蔑视穷人的口吻谈论着金钱”,“这三位即使社会地位不同,可在金钱的牵引下,他们感到彼此都变成了兄弟”[3],车上的这三位男士视乎是彼此互相欣赏着的,满足在彼此互相给予的关于金钱的自豪感之中。

这样的公共马车不得不说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缩的现实社会,即使是在一辆逃亡的马车上,人都要是被分成三六九等的。但后面的故事情节却又是戏剧性的了。在食物的面前,这所谓的“上层人”却又讲究起人人平等,毫不介意的和“下层人”一起分享起事物来。“随后大家就毫不客气了。一篮子东西被吃个精光。这篮子里原来还装着鹅肝酱,肥云雀酱,熏牛舌,梨,甜面包,细巧甜点心,慢慢一辈子醋泡的黄瓜和洋葱,这两样是羊脂球和别的妇人一样最爱生吃的蔬菜”[4]。还真是事物面前人人平等,但后来呢?后来怎么就又不平等了。“羊脂球早上起床时有些慌忙,什么也没想到;看到这些人悠然自得的吃东西,不觉怒火中烧,有些喘不过气来。她一阵狂怒,准备把他们好好教训一顿,一大堆辱骂的话已涌到嘴边;但她说不出来,强烈的怒火竟然封锁住了她的嗓门”[5],相对于愤怒而言,我猜测此时的伊丽莎白小姐更多的应该是失落与失望。在旅途中, 当她看见同胞们饥肠辘辘时, 毫不吝惜地献出了足够自己吃三天的精美食品。她不计前嫌, 即使对刚骂过她 臭婊子、社会耻辱的几位贵妇人也一视同仁;她尊重别人而又十分明智, 尽量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婉转有礼地献出自己的食品。她忍辱含愤委身于敌人, 若不是为同胞能早日解脱赶路, 她决不会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但是, 同样是对待同胞, 乌先生等九人无半点人性可言, 他们残忍冷酷、凶恶自私。在马车上, 三位贵妇毫不掩饰, 大骂羊脂球是臭婊子、社会耻辱;在多特旅馆,九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 把羊脂球扔进火坑;羊脂球惨遭蹂躏时, 他们不但不内疚痛心, 反在一旁暴饮狂欢, 淫心四荡;他们饥饿时, 大嚼羊脂球的食物, 当羊脂球处

于饥饿之时, 他们置羊脂球而不顾, 品尝着食物, 吃得嘴角流油也绝无愧色,毫不羞愧的,甚至是恬不知耻的,“但伯爵夫人却偏偏看出来了,且递了个眼色通知他丈夫。他耸了耸肩,好像在说:‘没有办法,这不能怪我啊。’鸟夫人则更加得意洋洋,暗自笑了笑,嘟囔着说:‘她痛哭的原因是自己做了丢脸的事情。’”

[6]。多么冷酷自私, 残忍丑恶!

在这样的马车上,在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中,或许要论起职业来,伊丽莎白怎么样变白都是无力的,无疑她是最卑微的。可她却同样也是这辆马车中、这个社会中最可爱的人。从妓,不是她的错,为了温饱,为了生活而已。况且她也没有对自己卑贱的身份做过任何变白,她清楚自己是什么。她从一开始都是极有分寸,又具礼貌的。“您吃一点吗,先生?从早上一直饿到此刻真不好受啊”[7],她很体贴他们,即使他们很无礼,这个时候在一车子绅士淑女的眼中这位羊脂球小姐真的是位“可爱的旅伴”。当然羊脂球小姐也有过粗鲁失态的时候,面对普鲁士士官的威胁,她再也礼貌不起来了“去告诉那个无赖、下流的东西、那个普鲁士臭死尸说,我绝不同意,你听清了,我绝不,绝不,绝不答应”

[8]。我认为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她的气节可真叫那些绅士淑女们羞愧。在民族存亡之际,所谓的绅士的脑子里竟然满装着的还是男女欢爱之事。

“您有多傻,对您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

她显然非常生气,回答:

“不行,有些时候这种事是做不得的;再者,在这里,简直是件可耻的事情。”

他大概丝毫也不理解其中的道理,还在问什么缘故。他大发脾气,嗓门提的更高了:

“什么原因?您不知道吗?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大概就在隔壁的屋里。”[9]

敌人就在旁边,一个男人的爱国情操居然还要在这是由一个女人,一个妓女来唤起,我觉得这未免有些太戏谑了。

。在出境的关口上,守关德国军官因为看上了羊脂球,想要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羊脂球想到祖国灭亡了,自己不能把肉体献给德国军官,因为这样做是有损于法兰西民族的尊严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保住民族的尊严,守关的德国军官不能得到羊脂球肉体的情况下,就把全车的人群扣留下来,在这个紧急关键的时刻,那些贵族太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民族的尊严抛弃

了,他们都希望羊脂球去把身体献给德国军官,对待羊脂球的态度一改往日的样子,变得异常的友善,不停地为她讲述为了效忠而牺牲贞操的妇人的例子;而羊脂球呢?左右为难,作为一名妓女,这本来是她正常的职业,但在这亡国之时,她不想这样做,因为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但是为了这一车人员的安全,在那些太太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献出了自己的肉体,这一车人马才得以过关,可是后来,这些得了好处的贵族太太们忘记了羊脂球为她们做出的牺牲,他们比先前更加嫌弃羊脂球,认为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位肮脏下流的妓女。一路上,没有谁正眼看羊脂球,没有谁愿意与羊脂球说话,因为她们都是些高贵的太太们,所以丢弃羊脂球这样的妓女,也只不过像是丢弃了一件龌龊的废物,巴不得快点甩脱掉才好。这就是所谓的贵族阶级,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上层人物,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地像皇帝,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利益、用金钱去衡量一切。曾听说过一句不是太雅观的俗语,“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可真的是吗?那些所谓的上层人,是因为打扮才显得高贵,他们的外表高贵,而内心却十分低级下流,他们却是虚伪的。羊脂球是可怜的,她的可怜是来自于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群,病态的心灵,而不是她本人的堕落。她心地良,富有同情心,宽容精神,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总是说娼妓卑贱,在严歌苓的作品《金陵十三钗》中赵玉墨有段词说的字字见血“就凭人家赏你个老鼠洞待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知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生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也白打,糟蹋了也白糟蹋”[10]。可我想说贵贱都是命,生命应该是平等的;总是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她虽是秦淮歌妓,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但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言辞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11]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

人,名自香。”[12]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面对那些所谓的天生优越的处于社会的无良市民,我想冷笑着说:最卑贱的不过是毒人的心,最高贵的不过干净的灵魂。

也许也是因为《羊脂球》的作者莫泊桑是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所以他对有产阶级的自私的丑恶嘴脸的揭露更为犀利,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强烈对比,羊脂球的自尊自强,结果却被伪善的同胞推入火坑这一悲剧性的命运才更加能引得起读者共鸣的悲愤情绪,也使得羊脂球这个形象的塑造真是饱满,真的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经典形象塑造。

注释:

[1](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5页[

[2](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页

[3](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页

[4](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8页

[5](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21页

[6](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21页

[7](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7页

[8](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4页

[9](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1页

[10]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一版,第29页

[11](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第55页

[12](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版

(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一版

(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 柳鸣九:《法国文学史》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郑克鲁:

吴岳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

第五篇:论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塑造

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的塑造

德州武城

张艳美

指导教师

吕高超

潘庆玉

关键词:三国演义 刘备 重德尚义

礼贤下士

计谋过人

坚韧不拔 摘要: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霸道昌而王道衰,诸豪强为了夺取天下而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弃仁义而不顾,凭恃的是实力、武力和暴力。《三国演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与诸豪强相比,刘备势单力薄,既无实力,又无地盘。尤其是与曹操、孙权相比,劣势明显。曹操占尽天时,孙权占尽地利;刘备几乎是靠白手起家来与他们争天下,依靠的主要是人谋,即以仁德忠义来争取人心,招揽人才,扩充实力。刘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更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而从起事之初就刻意树立自己的仁德宽厚形象,并由此广泛地赢得民心。作为“采小说,据正史”的《三国演义》,虽然如实地描写了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但却不囿于正史和某些历史著作,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的艺术虚构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情趣,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罗贯中极力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刘备胸有大志、重德尚义、仁德爱民等方面的理想化的封建仁君形象,以“仁德”赢得了民心,人民纷纷归附他。罗贯中对刘备仁义之师,仁政之举,可以说是尽情颂扬彰显。同时又抓住其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慧眼识英才等来塑造刘备的善于用人。他聚揽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臣武将,特别是感动了诸葛亮出山辅佐,竭忠尽智,死而后已,最终奠定刘备三国鼎立有其一的基业。作者对刘备“仁君”形象的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也反映出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百姓渴望贤君明主的出现,渴望太平盛世的到来。这部文学作品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封建统治者的价值观以及正统思想在封建社会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

同时,作者在塑造刘备“仁德”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呈现出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略的天下“枭雄”的 形象。刘备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使其自然成为他与群雄争霸的一张王牌,为自己赢得在政治上的优势。同时,作品又赋予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各路军阀穷兵黩武、逐鹿中原的时候,他还是位卑职小,势单力簿,无处安身,只得带着兄弟寄人篱下,委曲求全。他先从吕布,再事曹操,又投袁绍,后依刘表,直到曹操统一北中国、孙权坐领江东之时,他还几乎没有什么势力,更没有一块地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虽连遭挫败,但刘备败而不馁,折而不挠,不懈奋斗,拥有雄心壮志的刘备何时何地都坚持“忍”为上策。他暗暗积累力量、蓄势待发,就为有朝一日复兴汉室。

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的塑造

绪论《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段历史中,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三国演义》在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本文就罗贯中如何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刘备的重德尚义,礼贤下士,计谋过人等性格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人物,感知社会,认识历史,借鉴历史.一、少年刘备虽贩履织席为生,但胸怀大志

《三国演义》开篇置当时诸多显赫人物于一边,首先将后起的、出身孤寒、名不见经传的刘备作为第一英雄推向读者,以期收到先入为主的效果。渲染他的出身,描绘他的异形怪貌,凸显他的远大志向,预示他将获得成功而贵为天子,进而不断完善他的形象,提高他的身世。

(一)据《三国志》陈寿记载,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少年丧父,家道衰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在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树,远远望去,“童童如小车盖”,刘备儿时与一群小孩在树下游戏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1】可见少年刘备虽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家境清贫使得刘备没有纨绔子弟的坏习气,反而坚定了他的志向。他“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立誓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兴复汉室。自桃园三结义至白帝城殒命,刘备为实现大济天下、兴复汉室的理想壮志,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二)出身于皇族

首先在书中编造了宗族世谱。《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编造了一个自汉景帝到刘备共十九代的直系传承世系,虽然祖父、父亲未及封侯,但使刘备出身皇族的“世爵之家”在书中得以明确。其次,让皇帝认刘备为皇叔。《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记载: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候。自此人皆称刘皇叔。

二、“仁德爱民”形象的塑造

作者用艺术虚构的技法来塑造刘备“仁德”形象,体现其“收民心之智”罗贯中在塑造刘备“仁君”形象时,始终让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贯穿于小说始终。首先,刘备是以“仁”立世的。刘备的“仁义”是众所周知的,他在汉末诸强施虐时以宽仁誉满天下,感召百姓,聚拢英才,从而建立帝业。是“仁义”使刘备成为东汉之末的乱世的人心所向,由一个贩履织席之徒

而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天下枭雄,成为蜀汉开国的贤君仁主。

作者从生活小事和心理言行等微观方面来塑造刘备的“仁德”

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入主益州后“开仓赈济百姓”,因此当督邮来到安喜县要淘汰刘备时,五六十个老人一齐到督邮馆驿为刘备苦告求情。后来刘备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投奔荆州刘表,受命屯驻新野多年,他以安民为务,“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因而受到新野百姓歌颂:“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刘备的一生始终牢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结义誓言,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也心系百姓。在生死关头,刘备表现出的仁德爱民品德更为感人。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退时,十几万百姓愿追随他渡江,因而只能日行十余里,曹兵追来,情况危急,众将劝刘备“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竟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民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行至当阳,果然被曹操率兵赶上,十余万军民顿时大乱。刘备在张飞保护下且战且走,至天明,身边仅剩百余骑,他不禁大哭道:“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虽遭到惨败,但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胜利。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名扬天下,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成为刘备迥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因而刘备入川时,其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刘备虽无权无势,但他靠自己对百姓的“仁德”征服了百姓。

(二)同时,作者还从人心所向、为人处世、教导后世等宏观大方向塑造刘备的“仁”。刘备的仁德品格给他带来了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凝聚力。原本被曹操打散的军队很快又集结到他的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的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短时间之内,刘备的势力迅速崛起,形成三国鼎足之势。甚至刘备临终时仍不忘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他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也自然成为历史上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了。

(三)作者除了注重塑造刘备的“仁德”,还着重塑造刘备的“义”。

1、由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没有依据的内容,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是采用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再创作,来展示刘备集团的向心力、凝聚力,颂扬他们的“义”。[2] 自桃园三结义刘备对结义弟兄关羽和张飞,视如手足,同食同寝,情同骨肉,患难与共。即使当了皇帝也从来不摆架子。为报关羽张飞之仇举全国之兵攻打吴国,后被吴国儒将陆逊火烧七百连营,大败蜀兵。刘备遂退兵白帝城,卧病不起。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履行了当初桃园三结

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2、在整个三国时代,刘备的人气和号召力是第一的,这无可置疑,因为他重情重义.化名单福的徐庶刚投奔刘备,曾试探刘备的仁德之心,说刘备所骑“的卢”马妨主,让他将此马先送给意中仇人。刘备闻言变色,斥责徐庶“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刘备对徐庶坦诚相待,拜他为军师,打败吕旷、曹仁之后,刘备更视徐庶为天下奇才。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要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允其离去。刘备拒绝了孙乾所设留住徐庶的计谋,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挥泪送别,甚至“伐树望徐”。可见刘备爱才之深又仁义之极。

3、曹操攻打徐州时,公孙瓒应徐州太守陶谦的求助,派刘备带兵解了徐州之围,陶谦让刘备接掌徐州之印。关羽、张飞等都劝他接受,刘备一再推辞,认为这是陷他于不义。刘备对同宗刘表父子也表现出大仁大义。曹操南征荆州,适逢刘表病死,刚刚继位的少子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琮而夺荆州,刘备垂泪答道:“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于是决定走樊城以避曹操。这体现了对同宗兄弟的“义”。

4、作者除了正面直接描写刘备讲义气,还从刘备集团的“忠”侧面烘托、刻画刘备的“义”。如在第二十七回和二十八回,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与见面怀疑他背叛兄弟投降曹操。而刘备相信兄弟,见了关羽也丝毫没有责怪。从侧面来看,关羽愿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而去,以及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金钱美女所动。以及公孙瓒败落后收了赵子龙、赵子龙救阿斗杀了七进七出和马超投向刘备,诸葛亮为其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等事例,刘备集团的“义”,都从侧面烘托了刘备的“义”。是刘备“义”的感召,使部下甘愿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仁德宽厚”的形象,争取人心。刘备曾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此段话清楚地表明刘备之所以行仁履忠,是出于一种反曹操之道而行的政治智慧或曰权谋,是以仁义忠厚为招牌,争取天下人心以达到自己夺取天下的目的。”

三、用人之智

历史上的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天下英杰和蜀汉政权的开创者,既是靠“仁德”来服民心,同时又是靠计谋来来立世的。既有“仁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作者罗贯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刘备“谋略大智”的。

(一)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

说起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大家自然会想到“三顾茅庐”。作者在描绘这一故事时善于铺陈,使妙笔生花.例如,为塑造刘备礼贤下士,求贤如渴的性格时,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渲染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凡三往乃见”几个字,至《三国志平话》也只是简单讲述了三谒卧龙的经过,且文字粗率,缺少文采。而《三国演义》则对此进行精心构撰。先是以司马徽、徐庶等人的评论和推荐,使诸葛亮人未出场以经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时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3]且看对此事件的精雕细琢:初见孔明,刘备见其仰卧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愣是拱立阶下半晌;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但闻孔明“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渲染铺叙,生动的刻画出刘备思贤如渴的情怀。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始终敬重,委以重任,君臣之间可谓肝胆相照,如同鱼水。他临终之时,殷殷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对此,西晋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末曾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4]感恩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后,感恩戴德,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为刘蜀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慧眼识英才

1、知人善任的政治情怀和美好品德在《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刘备形象上也有充分体现。对几经周折而追随他的赵云,刘备予以重用,危难时刻也深信不疑。长坂坡惨败,糜芳见赵云冲入曹阵,他和张飞都说赵云是投奔曹操寻求富贵去了,而刘备却坚信赵云“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也。”果然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寻救出阿斗冲杀回来。

2、在对魏延马谡的认识和任用方面,刘备更表现了超出诸葛亮的知人之明。魏延原为勇略过人的荆襄名将,刘备兵败投襄阳刘琮,魏延违背刘琮之意开城门迎刘备,后又在长沙斩韩玄、救黄忠、投拜关羽。诸葛亮主观地认为魏延有反骨、久后必反而欲杀之。刘备不仅救下魏延,而且用其长避其短,大胆委以镇守汉中的重任。史载“刘备为汉中王还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可见刘备对魏延的重用。马良之弟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

诸葛亮深加器异”,《三国演义》中也写诸葛亮非常赏识马谡,认为他是“当世之英才”。刘备临终前特别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察之。”诸葛亮则不以为然。首次北伐时,诸葛亮将据守街亭阻挡司马懿的重任交给马谡,马谡好纸上谈兵且刚愎自用,坚持屯兵山上而失街亭,致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从而验证了刘备的先见之明。刘备知人之长而用之,识人之短而不用,作者在对魏延和马谡的任用上,通过刘备与诸葛亮不同态度及结果的对比,更彰显刘备“知人善任”的性格特点。

3、刘备的宽厚待人、尊贤礼士、知人善任还表现在入川后对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附能够兼容并包,惟才是举,“处之显任,尽其器能”。荆州名士刘巴,先是归顺曹操,后又归顺益州刘璋,他和益州名士黄权都曾力阻刘璋迎刘备入蜀,直到刘璋投降后他们方才归顺刘备。而刘备却不计前嫌,任命刘巴为左将军,黄权为右将军,其他文武降臣皆得任用

四、审时度势

善于谋略

(一)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

为了实现安邦定国、称霸天下的雄心大志,刘备在创业时期准确把握天下情势,精心谋划并采取了一种重要的政治谋略。即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汉末**,群雄割据,拥兵自重。刘备家境贫寒,其实力和名气无法与袁绍、曹操、孙氏父子等诸豪强相比。但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汉室之胄、皇族宗亲。在我国封建时代,正统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刘备“汉室宗亲”的出身自然成为他与群雄争霸的一张王牌和独特优势。刘备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及时并不断地打出这面旗帜。每逢遇到生人作自我介绍时,刘备都会说:“我乃汉室宗亲”。于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共同起事,很快聚集乡勇500人。刘备任平原县令时,跟从公孙瓒参加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见到诸侯盟主袁绍,公孙瓒将刘备的出身对袁绍细说一遍,袁绍即给刘备这小小县令取座,并对刘备说:“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拜见汉献帝时,刘备自然先奏明“汉室宗亲”的身份:“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遂倍加信任,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其名声和地位陡然上升。正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当他兵败投奔荆州刘表时,刘表认他为弟,“亲自出郭三十里迎接”;而益州刘璋之所以主动写信请刘备这位族兄入川抵御汉中的张鲁,也正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刘备在占据蜀川后,便在诸葛亮等群臣的劝进之下,名正言顺地做了汉中王。汉献帝病逝,诸葛亮等群臣又奏表劝进:“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至此,刘备终于登极做了蜀汉皇帝。在汉末**年代,刘备审时度势,乘势而起,由一个贩履织席之徒而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天下枭雄,证明了他打起“汉室

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争取人心的政治谋略是得当的。

(二)能屈能伸

随机应变

在三国的英雄人物里,刘备不是英勇善战之人,但他却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各路军阀穷兵黩武、逐鹿中原的时候,他还是位卑职小,势单力簿,无处安身,只得带着兄弟寄人篱下,委曲求全。他先从吕布,再事曹操,又投袁绍,后依刘表,直到曹操统一北中国、孙权坐领江东之时,他还几乎没有什么势力,更没有一块地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吕布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靠刘备,却趁刘备与袁术相攻之机,夜袭徐州,致使刘备失去立足之地,只得与吕布讲和,屯驻小沛。关羽、张飞心中不平,刘备则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后又受到吕布的攻击,刘备只好屈身投靠曹操。此后,刘备随曹操至许都,可谓暂栖虎穴。刘备胸怀大志和杀机,又怕曹操看破,就在住处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可曹操还是看出刘备“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同他煮酒论英雄,竟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刘备以为自己的心机被识破,吓得筷子脱手掉在地上。恰在这时,大雨将至,响了个炸雷,刘备从容地拾起筷子,巧作掩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为避祸,刘备遂以截击袁术为名,离开许都,逃离曹操的樊笼。此时作者在刻画刘备是细致入微到人的心理方面了的。作者笔下变成刘皇叔的刘备不仅没有作威作福,而且内敛示弱于曹操,突显了他的聪明与远见。后来刘、关、张被曹操打得失散。此时。投在袁绍处的刘备又处险境,他两次花言巧语释袁绍之疑,随即以劝说刘表共攻曹操为由,巧妙脱身。凡此,均可见刘备的机变权略。后来又被曹操打得溃不成军,无立足之地,只得去投奔荆州刘表。虽连遭挫败,但刘备败而不馁,折而不挠,不懈奋斗,拥有雄心壮志的刘备何时何地都坚持“忍”为上策。他暗暗积累力量、蓄势待发就为有朝一日复兴汉室。刘备的“忍”,不仅是表面的忍耐,还是胸怀天下的肚量。在不懈奋斗、成就一方霸业的过程中,刘备或隐忍示弱,常常以真诚的眼泪感动别人,赢得同情和支持;或韬光养晦,把自己的雄心大志隐藏起来,待机而动。最终确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刘备的隐忍,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权术。

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罗贯中根据自己追求的“仁政王道”理想极力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演义小说,应该做到“七实三虚”,而且“王道仁政”在封建社会时期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权存在着矛盾。刘备与历史上的封建君主一样,作为乱世开国之君,既是一个有几分骁悍之气、有韬略的虚伪枭雄,又是一个仁德爱民、尊贤礼士的仁厚明君。[5]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陈寿 【2】《古代文学史》

(二)2000年版

第258页

【3】《古代文学史》

(二)2000年第259页

【4】《三国志·先主传》 陈寿 【5】《仁厚明君与虚伪枭雄》 ——刘备历史原型与文学形象之比较

广州日报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和第二十四回、二十七回、二十八回等

下载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司法警察形象的塑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公安文秘人员的职业形象塑造

    论公安文秘人员的职业形象塑造 前言: 何为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而警察形象则是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

    大学生形象塑造

    个人形系与礼仪 林学院080410114张家明 这个学期选修了《大学生形象塑造》这门课,收获之余也感悟到了许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刻地了解到个人形系对礼仪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与......

    秘书形象塑造

    论秘书形象 ----浅议当代秘书形象塑造内容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象的包装已不再是明星的“专利”,普通职场人士对自己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好的形象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对......

    塑造老师形象

    学习《提升职业素养 塑造优秀教师形象》 的心得体会 经过下午两个小时的学习,听杨教授《提升职业素养 塑造优秀教师形象》的精彩讲座,颇有感想,让我更加认识到教育工作不是以前......

    浅谈医务人员形象塑造

    浅谈医务人员形象塑造医务人员形象包括:医疗质量形象、技术水平形象、服务态度形象、医德医风形象;塑造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需要几方面的努力: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服务......

    医务人员形象塑造

    医务人员职业形象塑造医务人员职业形象塑造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意识、医务人员形象的塑造、医务人员的语言艺术、医务人......

    塑造教师形象

    《塑造教师》读后感作为教师我经常注意有关教育的书籍,一日我看到了一本叫做《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的书,读过后感觉非常不错。 我国的中小学众多,相对于世界......

    浅谈新时期司法警察执法形象

    浅谈新时期司法警察执法形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为法院审判工作提供辅助和保障作用的队伍,其以审判工作为核心和服务对象,和法官、书记官一样,都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