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2: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产业发展 1.1 经济指标

1.1.1 村级集体组织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其开展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1.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农村的平均水平。1.2 产业经营 1.2.1 总则

产业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优势、现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深入发掘和利用地域资源,充分认识地域资源与产业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培育特色品牌,促进当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努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1.2.2 农业

1.2.2.1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庭院经济。

1.2.2.2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2.3 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1.2.2.4 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应用现代生产方式引导渔业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通过控制捕捞强度、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捕捞业。

1.2.2.5 发展林业经济,开发林下经济,重点推进林竹等种养业的设施化、集约化。1.2.2.6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1.2.3 工业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经济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为原则,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等乡村生态工业,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禁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1.2.4 服务业 1.2.4.1 生活性服务业

1.2.4.1.1 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发展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家庭旅馆,鼓励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民宿。

1.2.4.1.2 发展餐饮、养老家政、商业零售、美容美发、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商业零售店经营按GB/T 28840的要求进行规范。

1.2.4.2 生产性服务业 1.2.4.2.1 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房屋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

1.2.4.2.2 培育文化产业,加大对手工制作、乡间小吃、特色餐饮和伴手礼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文化品牌。1.3 就业服务

加强就业引导,村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5%。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完整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夏利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6 标准电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建标 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4 总则

4.1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2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4.3 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参与积极性高。

4.4 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5 村庄规划 5.1 规划原则 5.1.1 因地制宜

5.1.1.1 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强制村庄规划,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

5.1.1.2 村庄规模较大、情况较复杂时,宜编制经济可行的村庄整治等专项规划。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5.1.2 村民参与

5.1.2.1 村庄规划编制应深入农户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意见,并宣讲规划意图和规划内容。

5.1.2.2 村庄规划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总平面图及相关内容应在村庄显著位置公示,经批准后公布、实施。5.1.3 合理布局

5.1.3.1 村庄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与镇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配套完善。

5.1.3.2 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布局,处理好山形、水体、道路、建筑的关系。5.1.4 节约用地

5.1.4.1 村庄规划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慎用山坡地。

5.1.4.2 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与布局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建筑及设施等。5.2 规划编制要素

5.2.1 编制规划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综合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提出村庄建设与治理、产业发展和村庄管理的总体要求。

5.2.2 统筹村民建房、村庄整治改造,并进行规划设计,包含建筑的平面改造和立面整饰。

5.2.3 确定村民活动、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5.2.4 确定村域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布局、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

5.2.5 确定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设施用地。

5.2.6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措施,确定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要求。5.2.7 确定村庄防灾减灾的要求,做好村级避灾场所建设规划;对处于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山洪冲沟等地质隐患地段的农村居民点,应经相关程序确定搬迁方案。5.2.8 确定村庄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5.2.9 规划图文表达应简明扼要、平实直观。6 村庄建设 6.1 基本要求

6.1.1村庄建设应按规划执行。

6.1.2 新建、改建、扩建住房与建筑整治应符合建筑卫生、安全要求,注重与环境协调;宜选择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建筑图样;倡导建设绿色农房。6.1.3 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和原始性。

6.1.4 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空调等设施的安装。

6.1.5 逐步实施危旧房的改造、整治。6.2 生活设施 6.2.1 道路

6.2.1.1 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

6.2.1.2 村内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保留原始形态走向,就地取材。

6.2.1.3 村主干道应按照GB5768.1和GB568.2的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民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应设置指示牌。6.2.1.4 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6.2.2 桥梁

6.2.2.1 安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风格,提倡使用本地天然材料,保护古桥。

6.2.2.2 维护、改造可采用加固基础、新浦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并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6.2.3 饮水

6.2.3.1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

6.2.3.2 应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6.2.4 供电

6.2.4.1 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 5118的要求,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6.2.4.2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6.2.4.3 合理配置照明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6.2.5 通信

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划、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6.3 农业生产设施

6.3.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按GB/T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

6.3.2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50201和GB50288的要求;注重抗旱、防风等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6.3.3 结合产业发展、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7 生态环境 7.1 环境质量

7.1.1 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3095、GB3096、GB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7.1.2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沿海村庄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分别达到GB3838、GB3097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2 污染防治

7.2.1 农业污染防治

7.2.1.1 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合理用药。

7.2.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缓释肥;肥料施用符合NY/T486的要求。

7.2.1.3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可按HI588的要求进行;农药瓶、废弃塑料薄膜、育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农膜回收率≥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0%。

7.2.1.4 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的要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水产养殖废水应达标排放。7.2.2 工业污染防治

村域内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7.2.3 生活污染防治 7.2.3.1 生活垃圾处理

7.2.3.1.1 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7.2.3.1.2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等,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

7.2.3.1.3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应及时清运,防止二次污染。7.2.3.2 生活污水处理

7.2.3.2.1 应以粪污分流、雨污分流为原则,综合人口分布、污水水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地理状况,以及现有的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等确定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7.2.3.2.2 应根据村落和农户的分布,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维护,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

7.2.3.3 清洁能源使用

应科学使用并逐步减少木、草、秸秆、竹等传统燃料的直接使用,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70%。

7.3 生态保护与治理

7.3.1 对村庄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

7.3.2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技术按GB/T16459的要求执行;防止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7.3.3 开展荒漠化治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规范采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7.3.4 按GB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保持水质清洁和水流通畅,保护原生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

7.3.5 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对污染土壤按HJ25.4的要求进行修复。7.3.6 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

7.3.7 外来物种引种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生物入侵。7.4 村容整治 7.4.1 村容维护

7.4.1.1村域内不应有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的现象,水体清洁、无异味。

7.4.1.2 道路路面平整,不应有坑洼、积水等现象;道路及路边、河道岸坡、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

7.4.1.3 房前屋后整洁,无污水溢流,无散落垃圾;建材、柴火等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存放。

7.4.1.4 按规划在公共通道两侧划定一定范围的公用空间红线,不得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

7.4.1.5 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规范,整洁有序;村庄内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7.4.1.6 划定畜禽养殖区域,人畜分离;农家庭院畜禽圈养,保持圈舍卫生,不影响周边生活环境。

7.4.1.7 规范殡葬管理,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倡导生态安葬。7.4.2 环境绿化

7.4.2.1 村庄绿化宜采用本地果树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协调;林草覆盖率山区≥80%,丘陵≥50%,平原≥20%。7.4.2.2 庭院、屋顶和围墙提倡立体绿化和美化,适度发展庭院经济。7.4.2.3 古树名木采取设置围护栏或砌石等方法进行保护,并设标志牌。7.4.3 厕所改造

7.4.3.1 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卫生应符合GB19379的要求。

7.4.3.2 合理配置村庄内卫生公厕,不应低于1座/600户,按GB7959的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公厕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干净整洁。7.4.3.3 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7.4.4 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按照GB/T27774的要求组织进行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综合防治。8 经济发展 8.1 基本要求

8.1.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产结构合理、融合发展,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8.1.2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特色村、专业村,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8.1.3 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开展村务活动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8.2 产业发展 8.2.1 农业

8.2.1.1 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8.2.1.2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及新种养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业特色品牌。

8.2.1.3 发展现代林业,提倡种植高效生态的特色经济林果和花卉苗木;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下经济模式,促进集约化、生态化生产。

8.2.1.4 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广畜禽生态化、规模化养殖。

8.2.1.5 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庄,发展现代渔业,推广生态养殖、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落实休渔制度,促进捕捞业可持续发展。8.2.2 工业

8.2.2.1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2.2.2 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防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8.2.3 服务业

8.2.3.1 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乡土风情及产业特色,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传统文化、餐饮、旅游休闲产业,配备适当的基础设施。8.2.3.2 发展家政、商贸、美容美发、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

8.2.3.3 鼓励发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业。9 公共服务 9.1 医疗卫生

9.1.1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建筑面积≥60m2的村卫生室;人口较少的村可合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村可不设。

9.1.2 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2 公共教育

9.2.1 村庄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应符合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要求。村庄幼儿园、中小学学校建设应分别符合GB/T29315、建标109的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

9.2.2 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5%;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巩固率≥93%。

9.2.3 通过宣传栏、广播等渠道加强村民普法、科普宣传教育。9.3 文化体育 9.3.1 基础设施

9.3.1.1 建设具有娱乐、广播、阅读、科普等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9.3.1.2 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活动设施。

9.3.1.3 少数民族村能为村民提供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电子音像制品。9.3.2 文体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演讲展览、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9.3.3 文化保护与传承

9.3.3.1 发掘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进行整修和保护。9.3.3.2 搜集民间民族表演艺术、传统戏剧和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族服饰、民俗活动、农业文化、口头语言等乡村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9.3.3.3 历史文化遗存村庄应挖掘并宣传古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

9.3.3.4 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名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9.4 社会保障

9.4.1 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鼓励建设农村养老机构、老人日托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实现农村基本养老服务。

9.4.2 家庭经济困难且生活难以自理的失能半失能65岁及以上村民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50%。农村五保供养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集中供养能力≥50%。

9.4.3 村民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0%。9.4.4 被征地村民按相关规定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9.5 劳动就业

9.5.1 加强村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公民。

9.5.2 协助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维权等权益保护活动。9.5.3 收集并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9.6 公共安全

9.6.1 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类型建立相应防灾和避灾场所,并按有关要求管理。9.6.2 应制定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9.6.3 农村消防安全应符合GB50039的要求。9.6.4 农村用电安全应符合DL493的要求。

9.6.5 健全治安管理制度,配齐村级综治管理人员,应急响应迅速有效,有条件的可在人口集中居住区和重要地段安装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9.7 便民服务

9.7.1 建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村便民服务机构,提供代办、计划生育、信访接待等服务,每一事项应编制服务指南,推行标准化服务。9.7.2 村庄有客运站点,村民出行方便。9.7.3 按照生产生活需求,建设商贸服务网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电子商务。10 乡风文明

10.1 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刑事政策等宣传教育。

10.2 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倡导崇善向上、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文明乡风。

10.3 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村名摒弃陋习,培养健康、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1 基层组织 11.1 组织建设

应依法设立村级基层建设,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兵连及其他民间组织。11.2 工作要求

11.2.1 遵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11.2.2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规则、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并有效实施。

11.2.3 具备协调解决纠纷和应急的能力。11.2.4 建立并规范各项工作的档案记录。12 长效管理 12.1 公众参与

12.1.1 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等方式,保障村民参与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12.1.2 村民可通过村务公开栏、网络、广播、电视、收集信息等形式,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动态、农事、村务、旅游、商务、防控、民生等信息,参与并监督美丽乡村建设。

12.1.3 鼓励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12.2 保障与监督

12.2.1 建立健全村庄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制度,落实资金保障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实施主体,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12.2.2 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维护等管护机制,配备与村级人口相适应的管护人员,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2‰。

12.2.3 综合运用检查、考核、奖惩等方式,对美丽乡村的建设与运行实施动态监督和管理。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裴金佳赴顺昌调研

大武夷新闻网 2013-12-2

320至21日,市委书记裴金佳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顺昌县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共谋农村改革发展之策。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健平陪同调研。

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是南平绿色发展的亮点,也是群众的热情期盼。裴金佳先后察看了高阳乡大坋村、建西镇大埠岭小区、岚下乡梅岐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强调,首先要把规划做好,注重保持农村原有风貌,公共配套要集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化,减少维护成本,景观要体现农村特色,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小径竹等。当听到岚下乡干部介绍他们在梅岐新区建设中,采取以耕地换取宅基地,通过捆绑土地增减挂钩、退宅还林、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政策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时,裴金佳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各地可以借鉴学习,同时可以引入国有公司参与开发。大干镇来布村是省级生态村,裴金佳对该村发展乡村游的思路表示赞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和临水特点,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项目,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通过引进企业进行项目开发等办法,提升乡村游的水平档次。

如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裴金佳此次调研的重点。裴金佳实地察看了仁寿镇大丰收果蔬专业合作社、洋墩乡久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顺昌金祥粮食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详细了解他们的经营运作模式,在组织农业生产、提供中介服务、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裴金佳指出,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是一个大趋势。要将发展设施农业、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品牌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解决农业生产低质低效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提升,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合作社向公司化过渡,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集中打造统一品牌,组织农产品进入大超市、大卖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利用电商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大力发展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降低流通成本。调研中,裴金佳还鼓励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乡身体怎么样?大家最需要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村里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每到一处,裴金佳都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拉家常,反复叮嘱各级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切实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大坌村,当听到该村村主任自己贷款40万元垫付修路款时,裴金佳十分高兴,他说,我们的干部就是要给村民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努力带领村民实现生活更好、收入更多、邻里和睦。

调研中,裴金佳现场察看了顺昌富州新区规划,指出顺昌要加快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新区建设要做好规划、先谋后动,做到综合平衡、有序推进,要统筹考虑新区建设和防洪安全,把新区做优、做精、做美。裴金佳还听取了欧浦登公司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指出要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做大龙头。(朱昕华)

第四篇:班级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管理系班级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3-3-12)

第一章 综述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和严谨浓郁的学习氛围,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推动我院学生基础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特制定《理工学院班级建设指南》。

第二条 班级建设是指辅导员、班团干部、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对班风、学风、班级制度、班级文化诸方面的探讨、研究、落实等行为,是建设文明班级的必要基础。班级建设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理念、专业特色,能反映当代大学生青年成才发展的主旋律,是一种能够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各班级建设应结合本指南,并结合各专业年级的具体要求,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性别比例和班级专业特色等,确立适合班级自身的各项建设方案,明确学生在班级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整体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管理好班级。

第二章 班风

第一条 意义综述

班风是班级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班风建设从内涵上来说,包含制定班级共同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五个方面。其中,目标是方向,人际关系是纽带,组织机构是核心,健康舆论是支柱,严格纪律是保证。良好的班风能给学生带来有利于学习、有利于生活的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班级正气上升;不好的班风会使他们受到不健康风气的熏染而消极不思进取,使整个集体涣散。因此,班级应注意使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第二条 共同目标

1、遵循国家教育方针,遵照学校具体要求,通过调研和同学们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出符合专业特点、符合班级同学意愿的奋斗目标。

2、班级目标要具有方向性,要有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班级目标要具有鼓励性,同学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和班级目标整合一致,同学们为班级目标的奋斗过程成为个人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

第三条 和谐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同学关系密切,信息沟通及时充分,相互支持信赖。与任课教师以诚相待、配合默契,教学相长。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要宽容大度、相互支持,关心学习和生活上困难同学,班级同学共同进步。

第四条 健全组织

1、有威信高能力强的班委会,稳妥地推选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干部,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

2、有符合班级实际的组织,根据专业特色和同学发展需要创造性的设立相应的班干部或委员,如:“职业发展委员”、“心理气象员”等。

3、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依据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规定,制定出符合本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 健康舆论

1、班内有正确的价值观,班级同学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政策,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时事政治,关心集体,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动员班级同学递交入党志愿书及思想汇报,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各级党校培训学习。

2、每班应针对校风、院风要求,制定符合本班的班风口号,采取各类形式强化班级成员对校风、院风、班风的认知与理解,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3、充分利用班会或集体活动的时机,以及QQ群、博客、班级网页、班刊班报等等舆论宣传阵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性的道德评价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舆论氛围的约束和教育作用。

第六条 遵纪守法

1、班级同学应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利用合适的时间通过各类形式认真学习《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学生管理手册》各项内容。

2、举止文明,能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班建立符合各自班级情况的《班级文明公约》。

3、班级各级学生干部应以身作则带领同学履行遵纪守法要求,班委会应督促班级成员严格遵守学校、学院各种规定。

4、对于班级有成员被认定存在各类违纪现象,在认真执行学院处罚决定同时,班委会(团支部)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号召班级其他成员帮助该成员及早改正。

第三章 学风建设

第一条 意义综述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班级成员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班级经常开展各类学风建设活动,可以督促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稳定专业思想,浓郁学习氛围,改善学习习惯,以取得优良的专业成绩和科研创新成果。

第二条 学风建设要求

1、整个班级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勇于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并具有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本专业有较高的认同度并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2、班级成员遵守考勤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班委成员当以身作则,并严格执行上课考勤制度。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关闭手机、寻呼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任何影响教师授课和他人听课的行为;课堂学习认真,气氛活跃,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3、班委应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的平台。班级成员能自觉独立完成各项作业,并认真做好复习迎考工作,遵守考试纪律,在每场考试中避免作弊现象的发生。

4、班级成员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能利用课堂内外与教师主动沟通,积极参加各类学术和科技竞赛,积极发表有关专业论文,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5、班级成员主动参与专业实践,班委会能及时收集并甄选有关培训信息,进行班级共享。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班级成员能结合自身兴趣与专长拓宽知识面,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以专业的视野和技能服务社会并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章 制度建设

第一条 意义综述

明确的符合学校和专业特色要求的班级制度,完备规范的班级各项工作程 3 序、团结负责的班委会对于班级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班级应参照《学生手册》,并结合学院有关要求及各学年特定情况,制定各类班级制度、计划等,促进班级制度建设。

第二条 日常管理

1、班级有明确的符合学校和专业特色要求的发展及建设规划,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指引全班努力前进的目标。

2、各班按照民主投票方式选出班级委员,规范班委职责,明确班委任务和目标,各班委应团结一致、奋力向前,将班委建设成为高效、向上、和谐的团队。

3、各班应具有各项完备的班级民主考评体系,在综合测评、评奖评优、贫困生认定等方面工作程序规范,有相关的评审小组或认定委员会。相关推荐名单及认定对象一般按照个人申请、班级评议、辅导员(辅导员)推荐、学院公示等环节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4、结合本班情况,充分做好自查和平时的督促工作,班委干部积极配合管理站进行卫生、夜不归宿情况的检查,保证班级宿舍安全、卫生、和谐。

5、班级应根据本班情况,收取一定金额的班费,对家庭困难的同学予以适当减免,要严格班费管理,建立透明、公正的班级班费制度细则,班费应用在实处,真正起到为班级建设作贡献的作用。班级各项集体获奖所得奖金应统一纳入班费管理。

6、各班应根据《理工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意见》及学院相关工作通知精神,公开、公平、公正的贯彻执行综合测评工作,各项加分及减分需经班级测评小组讨论并报辅导员(辅导员)审定,个人签字确认。

第五章 文化建设

第一条 意义综述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条 文化实践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同学,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荣辱观。班级文化与实践活动的定位要科学实际,把握同学需求,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一切以同学 4 的需要、发展和成才为最终目的。

2、应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和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能有效地与同学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相结合。

3、要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班级文化活动,为班级成员提供必要的能发挥和表现他们个人兴趣、才能和特长的条件与机会,进一步加深同学间的交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条 宿舍文化

1、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在公寓内举止文明、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生活方式健康,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合理化解宿舍矛盾。

2、组织班级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学生手册》中公寓宿舍管理的有关条例,积极听取班级成员对宿舍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定期在公寓内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培养宿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节约水电,按时作息。

4、班级应该协助学校和院系做好公寓管理各项工作,积极动员班级成员参加学校、学院各类公寓文化活动。

第六章 辅导员工作

第一条 意义综述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完善的辅导员指导机制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激励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条 日常教育和管理

l、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正确的班级学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文明修身活动,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在政治上关心要求学生积极进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民主权利和正确积极的意见。

2、重视对班级每个学生的研究,分析研究他们的品德、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气质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与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使班级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

3、组织民主选举,一般以1-2学期进行一次班委改选。指导班委会和团支 5 部开展工作,定期召开班会和班委会,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对班级的工作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成立班级相应的评定工作小组,并进行监督领导,在评奖评优、困难认定、入党推优、综合测评等学生事务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热爱专业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学风,与专业任课教师保持定期沟通,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活动。

5、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树立经济困难学生战胜困境的勇气,培养自立自强、勤工俭学的个人能力。同样关注家庭经济较为优越的学生,纠正其奢侈浪费的生活作风,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生活习惯。

6、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优化个性,完善人格,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安全意识。关注心理有偏差的同学,及时帮助走出困境,保证每位班级同学健康成长。

7、定期走访学生公寓,协助学校、学院纠正学生宿舍不文明行为,倡导学生建立整洁、健康的宿舍环境。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产业

2月27日正值白沙黎族自治县“两会”期间,县委书记严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白沙“美丽乡村”的建设既是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到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将覆盖白沙县一半以上自然村,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

“2013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达27.82万人次,同比增长29.4%。”翻开2014年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个 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相对于海口和三亚全年旅游动辄就超千万的人数,这个数字或许并不起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白沙黎族自治县成立27年来,第 二次将旅游人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2009年以前,当时18个市县里面唯独白沙旅游是没有统计人数的,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这个地方,到了2011年和2012年后,我们连续两年旅游人数的增长迅速,势头很好。”白沙能在旅游上取得突破,严正对此感到十分欣喜。

严正说,白沙的乡村旅游产业是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步发展起来。2013年,白沙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新建“美丽乡村”31个,而这4000万仅仅是直接补给农民的,实际建设远远不止这个数,其中整合的涉农资金就超过1亿元。

“美丽乡村”的建设直接带动了白沙第三产业的发展。2013年,罗帅天涯驿站、那吉跑马场、自驾游、野外露营、徒步探险、湖中游船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首条白沙美丽乡村游线路的推出,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的前往。

“旅游人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乡村方面,所以外界对白沙的了解也伴随着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步增加。”严正说。

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严正向记者透露,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覆盖全县,白沙于2011年起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即用5年的时间使得全县一半以上自然村的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下一步,白沙将紧紧抓住“美丽乡村”项目和山水风光、森林、民族风情等优势资源,倾力开发建设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旅游景点,努力打造集聚生态体验、休 闲养生、乡村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的高品质旅游度假风景区。为配套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白沙还将争取在全县建起11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 “旅游驿站”,为自驾游客、驴友和商务考察客人提供旅游咨询、旅游宣传、品茶休闲等全面的旅游配套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一举两得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既发展了白沙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正说,该项目可以让农民在不失地、不离土的情况下,就地致富、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这就是白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的一条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子。

严正说,白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主要模式,就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扶持一点、农民出一点、企业再出一点。从罗帅村等模式来看,凡是引进企业进来开发的“美丽乡村”层次相对比较高,因为企业不仅带来经营理念,还解决了建设过程中资金贫瘠的问题。

据了解,白沙今年将推进建设15个高档次、高质量的精品“美丽乡村”,完善已创建的72个美丽乡村的道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同时,在尊重村庄现有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情况下,根据各自村庄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建设,避免千篇一律搞一个模式,努力打造 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和乡风文明素质美的“中国美丽乡村”。

下载《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乡村是绚烂的,是美丽的,如何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美丽乡......

    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合集)

    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走大都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南京市土地总面积988万亩,以低山缓岗为主。全市耕地面积360万亩,乡村劳动力12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51万人。粮......

    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

    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文化强乡 自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以来,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肥东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的根本利......

    发展旅游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清洁乡村

    发展旅游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清洁乡村 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又称“张壁古堡”,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亩,人口1143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集......

    发展畲乡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畲乡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水亭畲族乡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水亭畲族乡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