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畲乡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畲乡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水亭畲族乡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水亭畲族乡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最近,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我乡的这些情况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我乡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有新的起色。但从整体来讲,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水平不高、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循环农业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农业发展现状
我乡有36个行政村,其中有8个是少数民族村,6000多农户、农业人口2.2万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全乡有耕地2.7万亩,人均1.3亩,基本上以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为主,是兰溪重要的产粮区。畜牧业较为发达,年出栏生猪6万多头,肉鸡100万羽,珍珠养殖8000亩。但由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化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花、机械化、产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虽然我乡的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现代农业受到一定限制。我乡农业生产受传统习惯、市场意思差、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不高,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处于原生态的老作模式。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比如水亭有万亩油菜基地,但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榨油厂,只是零星的几家小作坊,大部分的油菜籽被龙游的商贩购走,所以农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目前,在近1万多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7.4%,初中文化程度占6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4%。而那些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则大部分流出,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接受能力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思想观念的落后,市场意识淡薄。水亭乡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象水亭的千张远近闻名,有细、白、嫩,软中带韧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水亭千张的经营户一直“无心”做大,抱着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即便乡村干部多次上门做
工作动作也无动于衷。有数百年历史的千张等豆制品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化,以至水亭千张的销售半径比较小,这些都是观念落后所至。
(四)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关健。目前,我乡还没有一个特色产业优势,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农产品品牌,甚至没有包装,这与周边乡镇差距很大。象柏社的“下蒋”杨梅、黄店的“余梁山”大柿子、梅江的“梅江烧”、游埠的“雨台”酥饼等都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畲乡农民致富信心,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是加快规划。在水亭片重点发展高产、高效、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特别以浙江新天地有限公司、兰溪畲野合作社为重点,打造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并结合民族元素、畲乡风情、农家乐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在河伯沿片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有机蔬菜基地。重点以兰溪广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发展全省一流的生态养殖场,利用周边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改良土壤,积极探索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和水果,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长远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在8个少数民族村发展“一村
一品”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已有序推进,如在生塘胡村已发展大棚蔬菜100多亩,在周邵汤村发展批杷200亩等。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乡已实施的一系列水利项目,应加快推进,如在建的金印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和正在规划的杨梅垅水库。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级土地整理工作,整个工程有7000多亩,涉及有个村,此工程完工,为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方面,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快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有效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政策扶持,加大投入。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突出科技支撑,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时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由以往抓生产、增总量转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务放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社会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扶持我乡特色产业。对发展水亭千张产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的主体以及规模经营的主体等进行适当补助和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企业的积极性。
四要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育。我乡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农民把从事农业经营看作是自己的职业,使农业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能过上幸福生活。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培训,把普通农民变成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鼓励
立志以农业为其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经营,并转变成职业农民。
五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要积极、稳妥地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引导,将农业补贴增量用于土地流转,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基地”的模式,并进行相关配套体系建设。要加快发展专合组织和合作社,切实发挥它们的作用。加快发展、积极引导、有效扶持各类专合组织和合作社,发挥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专合组织和合作社的示范作用。要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直销配送和农超对接,探索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六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我们围绕自身特色,做足产品包装,打响畲乡农产品。
今年省委提出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三化”思路之一,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要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我们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亭乡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裴金佳赴顺昌调研
大武夷新闻网 2013-12-2
320至21日,市委书记裴金佳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顺昌县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共谋农村改革发展之策。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健平陪同调研。
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是南平绿色发展的亮点,也是群众的热情期盼。裴金佳先后察看了高阳乡大坋村、建西镇大埠岭小区、岚下乡梅岐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强调,首先要把规划做好,注重保持农村原有风貌,公共配套要集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化,减少维护成本,景观要体现农村特色,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小径竹等。当听到岚下乡干部介绍他们在梅岐新区建设中,采取以耕地换取宅基地,通过捆绑土地增减挂钩、退宅还林、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政策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时,裴金佳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各地可以借鉴学习,同时可以引入国有公司参与开发。大干镇来布村是省级生态村,裴金佳对该村发展乡村游的思路表示赞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和临水特点,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项目,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通过引进企业进行项目开发等办法,提升乡村游的水平档次。
如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裴金佳此次调研的重点。裴金佳实地察看了仁寿镇大丰收果蔬专业合作社、洋墩乡久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顺昌金祥粮食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详细了解他们的经营运作模式,在组织农业生产、提供中介服务、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裴金佳指出,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是一个大趋势。要将发展设施农业、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品牌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解决农业生产低质低效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提升,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合作社向公司化过渡,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集中打造统一品牌,组织农产品进入大超市、大卖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利用电商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大力发展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降低流通成本。调研中,裴金佳还鼓励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乡身体怎么样?大家最需要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村里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每到一处,裴金佳都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拉家常,反复叮嘱各级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切实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大坌村,当听到该村村主任自己贷款40万元垫付修路款时,裴金佳十分高兴,他说,我们的干部就是要给村民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努力带领村民实现生活更好、收入更多、邻里和睦。
调研中,裴金佳现场察看了顺昌富州新区规划,指出顺昌要加快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新区建设要做好规划、先谋后动,做到综合平衡、有序推进,要统筹考虑新区建设和防洪安全,把新区做优、做精、做美。裴金佳还听取了欧浦登公司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指出要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做大龙头。(朱昕华)
第三篇:水亭畲乡农业示范园区简介
水亭畲乡农业示范园区简介
水亭畲乡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下方泉、上朱、柳家三个少数民族村,是我们水亭的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展示区,总面积1500多亩。整个园区有浙江新天地农业有限公司、兰溪畲野果蔬合作社、兰溪雷尔生态农庄三个主体。
经过二年多时间建设,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形态和开发框架。园区以种植养殖为主:
1、大棚有机蔬菜150亩,以种植西红柿、苦瓜、生姜为主;
2、毛竹林300亩;
2、标准化茶园200亩;
3、绿色无公害水果300亩,主要种植枇杷、葡萄、翠冠梨为主。
4、苗木基地200亩,绿化防护林50亩;
5、休闲垂钓渔场150亩;
6、新品种试验区10亩,引进新品种50个以上;
7、依托果园建成年出栏5万羽的土鸡土鸭生态饲养园。目前已逐步发展成农、果、林、畜合理分布的良好生态模式。
示范园区规划以绿色果蔬、畜禽、水产为主体和核心,并突出农业观光、民族文化、娱乐休闲等特色,拥有采摘、垂钓、拓展、农家乐、农事体验等项目,条件成熟可举办“枇杷节”、“葡萄节”、“畲乡三月三”、“开心农场”。以风味农家菜、有机蔬菜为特色,春夏可以果蔬采摘、挖竹笋,秋冬则可打麻糍、做年糕、冬米糖、酿米酒等,品尝畲乡民间传统工艺。
园区目标将建设成集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畲乡风情、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2—5年努力建成浙中西部重要的畲乡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第四篇:光华乡美丽乡村建设申报材料
光华乡美丽乡村建设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光华乡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25公里,西临汾河、黄河。面积75.52平方公里,辖区24个行政村,约39000余口人。万临公路纵贯本乡。光华乡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苹果,工业基础薄弱,大量人员外出经商办厂,是全县化工建材的重点乡镇,全乡在外务工人员10000名。在本乡境内,现有化工企业3家。2017年底,全乡人均收入8920元。光华乡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是名闻天下的“河东三凤”故里,文化传承基础较好,古建筑有元代大觉寺钟楼,三凤故里门楼等,大兴村的锣鼓杂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的剪纸非常盛行,在县内外很有影响。
多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光华乡乡村两级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光华乡政府驻地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卫生院、学校建设都得到长足发展,各村实现了油路村村通,巷道硬化户户通,绿化、亮化、美化同步进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初见雏形。
二、建设美丽乡村的初步设想
光华乡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晚,面对兄弟乡镇和各地风生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光华乡立足后进,奋力赶超,总体思路是:
(一)总纲:六化
所谓的“六化”,就是规划连片化,设计高端化,建设优良化,管理服务化,打造个性化,杜绝同质化。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2018年确定的美丽乡村试点村是秦村、西丁王、东丁王、贵兰四个村。具体的设想是:秦村、东丁王、西丁王三个村都是沿河的村庄,三村相连,通过集中打造,可以形成规模优势,又便于利用沿河实际,把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建设成效。这三个村中,秦村是一个移民新村,巷道整齐,基础较好,可以带动东丁王、西丁王两个村。贵兰村和这三个村距离较远,但是,该村地处万临线旁,是全国法治示范村,村主干从1984年任职至今,在村庄基础建设比较扎实,又加上该村和相邻的荣河镇美丽乡村西师村、周王村都在一条线路上,实现和荣河的跨乡镇互动。
2019年,我们将美丽乡村布点在薛吉村、徐村,这两个村相隔不远,薛吉村是三凤故里,文脉悠长,天下薛氏的郡望所在,又大量历史文化可以挖掘,可以打造成比较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徐村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全域旅游新村,几年来,经过村两委和群众的共同谋划,已经投资建成部分设施,在外界引起一定的轰动。可以通过这两个村的共同打造,实现旅游的互动效应。
2020年,重点打造两条线:一个是以西光华、东光华为主线的特色小城镇,一个是以庄头、北火上为主线的特色小村。
通过三年努力,形成西边沿河旅游线点,东边峨嵋岭下旅游点,中部特色镇村商贸点,三点相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光华乡全域旅游新格局。同时随着蒙华铁路建设,这几个美丽乡村将形成以光华薛吉车站为中心的物流商贸型商圈,形成串点、连线、扩面的布局,形成辐射效应,谋划外向型物流商贸型商圈,为光华经济腾飞布好点。
(二)要求:四端
所谓的“四端”,就是规划端,生态端,文化端,产业端 规划端:寻求专业的团队,本着“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人文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地编制系统性、整体性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详细节点设计。
生态端:一是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乡村及周边自然生态的保护方案,做到留住乡愁,避免破坏性开发。二是村庄环境治理。统筹实施农村改水、改电、改厕、垃圾处理;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力度。
文化端:一要突出每一个村庄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的传承延续;二要深入挖掘当地民俗和历史文化,强化乡土特色,让乡土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端:根据每个乡村的资源状况和区位特色,做好以村为单位的乡村产业规划,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发展规模化标准种植(不限于“一村一品”)的优势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保障:三有
所谓的“三有”,就是有干部,有资金,有措施。有干部:我们选择的这些村,都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严格筛选,人品正,思路新,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特别是贵兰村和秦村的两委干部,连选连任多年,富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具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决条件。
有资金:光华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济比较富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启动,在乡村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不少群众踊跃捐钱捐物,给美丽乡村建设配套资金的筹措上提供了坚强后盾。
有措施:乡党委政府聘请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设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程监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推动,用坚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富有成效。
中共光华乡委员会
光华乡人民政府
第五篇:乡村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
一、主要做法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
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
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生态推介会”、农业博览会、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个;
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20.8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3.57;
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公顷;
农药使用量2.98公斤/每公顷;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74.10。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
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对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摸清了全镇畜禽养殖数量,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
协助乡镇做好养殖业主及群众思想工作,重点抓好规模3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的异地搬迁。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1、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全面禁用,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2、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3、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5、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6、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农村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化与标准化互促互动机制,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
围绕城郊农业发展,培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动绿色消费,形成消费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机制;
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申报工作,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第二,注重污染治理,推动畜禽养殖清洁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困难多、压力大,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区畜牧业发展情况,我们要以实施沼气工程为抓手,以生态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畜禽排泄物整治,积极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动畜牧业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清洁化生产,提高粪尿利用率、处理率、使用率。
第三,注重综合整治,推动农业环境生态化。通过再宣传、再发动,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推动农业产业循环式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膜回收率和降低秸杆焚烧率,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生态建设成为全区人民共同参与的自觉行为;
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地力普查和地力增肥,调整和优化用肥结构,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努力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加大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禁力度,加强植保新技术和替代农药的开发推广;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综合防治工程;
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