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19-05-12 02: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篇: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完善,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外证券公司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我国证券公司需要创新盈利模式。文章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认为以东盟国家证券市场为切点开展跨境业务可成为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证券公司;跨境业务;东盟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055-0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亦得到一定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112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200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504.0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212.95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177.44亿元;全年累计净利润为329.3亿元,实现盈利的证券公司有99家,盈利公司占比为86.84%。

在股权分置顺利实施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证券公司不断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证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着外资券商带来的业务冲击将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证券公司需要创新其盈利模式,发展新型业务,探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本文拟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在东盟国家证券市场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探索在东盟的发展中国家开展跨境业务的创新之路。

一、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必要性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知名证券公司(也即投资银行)已初步开始了全球化扩张的进程,以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进入与渗透为主要的扩张路径。此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成为提高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国际化程度的另一途径。如此,国际知名证券公司不仅能够在新兴市场上获得可观的回报,也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一些正面效应:提升市场的竞争程度,形成显著的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公司提升其管理水平、改善其经营模式,从而提高这些市场内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诱导和激发其国际化欲望。

我国证券行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之后,随着市场化、规范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逐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些证券公司在资金规模、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经验等方面已具备跨境经营的基本条件,在我国金融业管制政策逐步放松、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拓展跨境业务、加快国际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际证券业发展的历史看,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是国外著名证券公司实现国际化的共同做法。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是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实力培养和检验的需要,也是国际化的需要。

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饱和,开拓新市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证券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求我国的证券监管机制和市场规则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而且大量的国外证券公司纷纷进驻国内证券市场,威胁着国内证券公司的垄断地位,加剧了市场竞争。此外,国外证券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及创新产品也不断进入我国,原有的交易模式、运行规则和经营理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截止2011年,外资参股我国证券公司共计13家,参股的境外股东很多属于国际知名的证券公司,如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日本大和证券公司等。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近两年的市场资料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2010年上交所会员证券公司交易金额前十名的证券公司占市场交易份额的比例比较平均,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相对香港证券市场的竞争激烈,东盟证券市场更具有发展潜力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之一,对我国内地证券公司而言,有着良好的区位和市场优势,理论上应借此大好机会拓展跨境业务。事实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跨境业务拓展也于2006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始,进入规模化的拓展历程,若干中资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附属机构,以子公司的形式在当地开展各类业务,培育和发展海外客户。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已有27家内地证券公司获批赴港设立子公司,主要是我国实力较为强大的证券公司,比如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等。发达的香港证券市场不仅是内地证券公司的青睐之地,亦令众多外资证券公司垂涎。香港交易所参与者的统计资料所示,目前联交所的交易权持有者已达562家,其中包括香港本土知名证券公司、国际顶级的大证券公司以及东南亚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等。不同地区的多种证券公司纷纷进驻香港证券市场,丰富了市场结构,香港市场份额的角逐也变得更为激烈,欲在老牌证券公司云集的香港证券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并实现盈利确实不易。我国证券公司要在香港市场拓展业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业务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相对于发达的香港证券市场而言,处于发展阶段的东盟证券市场更具吸引力。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投资、社会和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合作。在联系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东盟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是合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东盟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金融先行”的模式下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在金融国际化、多元化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证券市场也相应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允许外国金融机构的直接参与,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引进金融期货,大力发展各种基金,吸收了多种外来因素,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较快,走得较远,发展程度较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后进的经济转轨国家,在近年来才不断加快证券业的改革发展,相继成立本国的证券交易所,在对外资证券公司进驻本国证券市场的政策规定中也适当放松了限制,目前外资证券公司进驻度不高,即便是已经进驻的外资证券公司,也未将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作为战略重点,重视程度和投入都不够。尤其是越南证券市场,在宏观经济、行业竞争、政策外交等方面的条件相对都较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二、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中国-东盟”经济圈为我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合作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双方经贸关系愈发地密切和活跃。2011年底,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也连续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末,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明显高于全国对外贸易进出总额6.2%的增速;截至2012年底,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1007亿美元。双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处于互利共赢的理想状态。

相对于双方贸易关系不断深化而言,作为经贸合作重要内容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进展明显缓慢得多。截止2011年10月底,东盟十国已在中国设立30多家银行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也设立了11家分支机构,双方金融合作已由过去的单一国际结算业务向信贷类、代理类、投资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双方近年来在货币互换、汇率合作和互设金融机构等多个层次领域的金融合作初见成效,发展进程也较为顺利。但是,双方的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内国家间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高低不一,双方在金融各领域的合作紧密程度和活跃程度差别较大,突出表现在证券业的合作进展缓慢,相对于银行业等金融其他领域的合作呈现出较大的滞后性。我国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业务的证券公司寥寥可数,跨境分支机构的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也与当地证券公司相距较大,大部分国内证券公司受到国内外约束条件的限制,“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遇到重重困难、步履维艰。但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领域的拓宽,中国-东盟资本市场的区域化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对金融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会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具有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的金融合作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广度和深度仍需多方协调推进,尤其是在证券领域的合作与市场开放方面。

我国证券公司在东盟地区的跨境业务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不少国内证券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置海外发展平台,以香港作为海外发展的桥头堡、未来业务创新的发源地,以此作为国际化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然而这一国际化路径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作为中资证券公司国际化策略的路径选择,除了在香港设立海外发展的初始平台外,应考虑利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实验区”的政策有利条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兴东南亚国家拓展跨境业务。

2008年7月,中国国金金融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全资公司——中国国金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首家在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业务的证券公司。中金(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正式开始在新加坡资本市场开展业务。2010年10月18日,中金(新加坡)联合承销了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之一普洛斯(ProLogis)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的上市,IPO规模高达39.14亿新元(约合30亿美元),是新加坡市场自199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也是中金公司第一次全面参与的非中国公司的海外IPO项目(资料来源)。

2013年3月,中国太平洋证券与老挝农业促进银行、老挝信息产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设立中老合资证券公司,中国太平洋证券占股39%,并将派人出任总经理,实际负载合资公司运营。中老合资证券公司是中国证券公司走出国门设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公司真正迈向国际化经营的开始,是中国证券史上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太平洋证券避开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高的发达国家市场,而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以合资形式开展跨境业务,以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老挝作为第一个突破口,这将会为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十分值得借鉴的经验。部分东盟国家已具备开展跨境业务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相继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文件,对双方投资领域的确定、投资环境的保护等作出规定,这为我国证券公司向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同时,为了保障跨境业务的顺利开展,须综合权衡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因素。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四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情况相对其他东盟国家较好,比较具有潜力,且它们的政治较为稳定,对华外交友好。总的来看,这些国家能够为中国券商开展跨境业务提供相对较好的市场环境。

(1)泰国市场环境分析

在泰国开展跨境业务的优势主要在于:社会总体比较稳定,对华友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市场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东南亚地理中心;工资成本低于发达国家;政策透明度较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泰国证券市场已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国内的证券交易市场泰国证券交易所(SET)创立于1975年,负责二级市场的交易,由泰国财政部下属的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制定证券市场监督、促进、发展及运营方面的法律法规。泰国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相关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占泰国金融体系10%的市场份额。从金融市场规模看(见图1),2005至2011年泰国金融市场规模扩大趋势明显,银行贷款额从2005年的54884亿泰铢上升至2011年的96125亿泰铢,平均年增长率9.9%。债券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2009、2010和2011年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20.29%、13.79%、5.24%。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泰国股票市场资本规模在2008年和2009年有所缩减,但由于市场自我修复能力较强,2010年比2007年增长了25.6%,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证券化比率来看,2007~2011年5年间泰国的证券化比率(见表1),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占GDP的百分比和股票交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证券化融资程度较高,证券市场比较完善。而根据泰国证券交易所各年的统计数据(见表2),每年都有泰国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在泰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股票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扩大,说明泰国股票市场比较活跃,市场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具备较大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然而,泰国证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泰国国内从事证券经纪等业务的证券公司共有41家,约有15家外资独资或合资的证券公司,外资进驻度已达36%左右,进驻的外资证券公司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因此,无论是在本土证券公司与外资公司之间,还是外资证券公司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新进入的公司要争得市场份额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2)越南市场环境分析

越南与中国的广西、云南山水相接,是中国边境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2001年以来,中国与越南的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如图2所示,中越双边贸易额2001年仅为28.16亿美元,2011年达到了35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7.42%。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工程承包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中越多年双边经济合作作为文化铺垫和经验积累,越南国内对我国企业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公司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此外,近年来越南国内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2007~2011年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见图3),这将有助于推动越南证券市场的发展。2006年加入WTO后,越南对贸易及外汇管制等方面也相对放松。

越南的证券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小,波动大,包括胡志明证券交易中心和河内证券交易中心两个主要市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外资管制日益加深,越南证券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稳定程度也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上市股票为576只,债券612只,基金4只。

如表3所示,越南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占GDP的百分比和股票交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虽然没有泰国那么高,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而言,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此外,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数目增长也是比较快的,说明越南的证券市场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越南股票市场上,外国投资者的交易活动也非常活跃,2011年总交易量达275759.5亿越南盾,占据市场总交易量的30.56%。如表4示,2007~2011年在股票市场上外国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参与度在逐步提升,无论是在匹配交易还是协易交易中,各年度买入量大于卖出量,资金呈现净流入。行业竞争方面,目前越南的证券公司外资参与度还很低,仅为5%左右;证券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的前十家证券公司,占整个市场份额的61.4%,且均为越南本土证券公司。越南财政部2012年1月12日发布226号通知,正式出台越南证券公司重组方案,主要集中处理弱小的证券公司。该重组方案的出台使得不少越南证券公司自动退市。目前,越南还有105家证券公司营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仅占20%。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

由于中越经贸往来基础扎实,越南投资环境较为宽松,其对外开放度较大的证券市场逐渐发展完善,外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以及外资券商参与度较低,其国内证券公司的发展尚处于初期,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可以发挥自身在管理技术及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

三、结语

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和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这表明我国证券行业的国际化将不再局限于“引进来”,而是要战略性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合作和竞争。然而我国证券公司在发达证券市场的海外业务发展缓慢,如何推进证券公司跨境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证券行业的重要课题。根据上述分析,借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平台,以东盟国家证券市场作为发展跨境业务的切入点,通过合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当地开展业务,也可成为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周洪荣,李明亮,朱蕾,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之路[N],上海证券报,2013-02-04

[2]李娜,浅谈我国证券公司创新业务[J],区域金融研究,2013,(1)

[责任编辑:戴庆瑄]

第二篇:浅谈我国证券公司创新业务

浅谈我国证券公司创新业务

李娜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创新业务时不我待,面临着不创新就不能发展的现状,我国证券公司必须努力克服创新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关键字:发展现状,创新,发展模式,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证券公司进入中国,我国证券公司原有的较为单一的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减,银行、信托等金融公司发展迅猛,使得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空间日渐萎缩,开展创新型业务已刻不容缓,但现实中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创新业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必须努力克服创新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为我国证券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一)我国证券公司总体规模较小

截至2011年底,我国现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09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9.50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688.8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41.38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13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49.77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393.77亿元,90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83%。

虽然我国证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银行业、保险业相比较,发展还很缓慢,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11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10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4.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5.8万亿元。我国现有金融行业发展规模,与发达国家“大证券,中保险,小银行”不同,呈现出“大银行,中保险,小证券”的特点,我国证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证券公司面临得竞争加剧

2004年-2007年间,我国证监会在“分类处置、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对国内证券公司进行了综合治理,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高盛、瑞银等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证券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三)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单一,盈利模式面临严重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的窘境日渐显现。经纪业务佣金费率的持续下降,缺乏做空机制和市场的大幅波动使自营业务限于保守,资产管理业务相比于基金短期内还缺乏竞争力。

一直以来经纪业务仍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特别是2005-2007年间,证券二级市场成交的活跃也为经纪业务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从而也为证券公司业绩提供了保证。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股市大幅下跌,经济业务日渐萎缩。

随着近年来证券公司风险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对合规管理的日益重视,证券公司对投资风险的偏好进一步降低,转而要求稳定性增长,因此在自营投资中权益投资的比例日益下降,投资品种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种资产构成的变化显示了证券公司渐趋稳健的自营投资策略。

资产管理业日益下滑。近年来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密集发行,资产管理规模日益变大,但受到市场、资源及政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下,与基金相比短期内还缺乏竞争力。

二.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创新业务的重要性—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例

(一)融资融券业务介绍 融资融券业务是一种从中介业务发展起来的买方业务。融资是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融券是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被称为“卖空”,融资融券业务实现了市场多方向操作,是证券公司重要的创新业务。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融资融券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同,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法律框架。这些制度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国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二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专业化信用交易模式;三是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中间型信用交易模式。

美国的信用交易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分散授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融资融券的机构,客户的融资或融券由大量的、分散的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都由市场上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回购等多种形式的市场的工具完成。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市场运行的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

日本信用交易的模式是典型的专业化模式,其中,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在信用交易资金流动中处于排他的垄断地位,严格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益。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是被分隔开的,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形成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座桥梁。客户不能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也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融资融券。目前,日本有三家证券金融公司: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大阪证券金融公司以及中部证券金融公司,其中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他们主要提供股票抵押贷款、短期证券抵押贷款、债券抵押贷款、股票融券以及债券融券等几个方面的融资融券服务。而证券公司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作用则是代理客户的融资或融券需求。其中,股票融资贷款是证券公司从证券金融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而股票融券则是借券的主要内容。

台湾目前的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和架构,是由专业证券金融公司与自办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所组成的。这种模式突破了日本证券公司与证券金融公司之间“机构对机构”的封闭模式,而将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的融资融券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证券金融公司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直接提供融资融券的“双轨制”。

(三)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由于缺少融资融券的股指期货是不健全的,卖空的缺失将使投资者不能卖空股票做多股指期货,即反向套利不能实现。因为我国的A股市场始终表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投资者在潜意识里已经形成通过做多获利的习惯。

展望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前景,欧美市场融资交易者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18-20%左右,我国台湾地区市场有时甚至占到40%,美国投资银行主要业务收入中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平均约为15%。由此预期,未来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三.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创新型业务的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一直相对滞后,原因不仅是金融领域固有的复杂性,还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管理层在金融市场改革上一向如履薄冰。如今,欧美在金融危机下各自自身难保,国际市场给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留出了一个时间窗口,金融改革正当其时。而且期货、信托等行业的改革实际上也早已起步,创新的重点应该在各金融子行业之间的平稳衔接问题。总体趋势来看,券商力求创新的根本动力,还是想尽快摆脱严重依赖靠天吃饭的现状,让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一)开展多层面开展证券公司创新

证券创新是多层面的问题,既涉及到证券公司,还涉及到监管层、行业协会,必须多层面进行创新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证券公司的创新。

一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创新模式的创新。不同于发达市场国家,中国的证券行业创新一向是自上而下,而在郭树清主席履新后,一个发展趋势是证券行业创新可能要自下而上。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证券公司如果想创新,则创新的权力必须下放,让市场的参与者来当创新的主体,这是构成市场发展长期利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监管模式的创新。证券公司监管好比治水,之前的证券业监管多以“堵”为主。而“创新”是引水,是证券公司的事情,“监管”则是挖渠,管理层要在引水之前先挖渠,必须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下放审批权。

三是加强证券公司发展模式的创新。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更加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证券发展以股市为主,相对独立。而证券公司要想创新,必须涉及到债券市场、衍生品、以及场外市场等。“混业”发展模式将成为证券公司模式创新的亮点。

(二)大力培养证券创新人才

加强证券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加大人才机制创新力度,创造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识才用人机制,建立有活力的证券创新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为证券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按照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有针对性地对现有证券从业人员实施培训,加快现有证券从业人员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进修,例如高校联合办学、集中短期培训和举办证券创新论坛等方式,重在提升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培养既懂创新创造又懂公司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是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特殊人才以其拥有的产品设计、管理经验等作价入股,参与利润分配。同时积极推行人才签约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识人、用人环境。

三是重点培养一批领军人物,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在证券创新中,领军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是证券创新繁荣发展的“灵魂”。

(三)尝试开展多种创新业务,并允许犯错

证券公司要积极探索各种创新的可能性,在摸索中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业务创新中尊重和体现客户需求,使设计的产品赢得市场。同时,在业务创新时,也必须允许犯错,任何创新都是一种探索,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取得成功,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这种创新就是有益的。立足我国实际,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以下创新业务可能会出现。

一是另类投资业务,以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为主的另类投资业务是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证券公司自有资金通过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在境内外市场获取超额收益。此外,公司还在资产证券化、结构化融资、香港人民币债等创新业务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特别在量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

二是开展多种自营相关的创新业务。如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推出转融通、推进场外市场业务、开展跨境并购、扩大现金管理业务、股票约定式回购、ETF创新产品、放宽营业部业务范围等方面。

三是代销代销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金融产品。证券公司可以逐步扩大自营投资品种范围,直至允许投资所有场内外证券类金融产品,这也意味着证券公司金融产品子公司的发展潜力会比较大。

四是扩大债券发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广阔,需求量大,证券公司需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积极探索,开展中小企业债券承销发行的业务,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使直接融资市场真正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朱淑珍著.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宋玮等著.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陶广峰.金融创新的制度机理[J].现代经济探讨.2006(12)

[4] 韩振亚.金融创新的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金融.2006(12)

Innovative business in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Li Na

Bohai Securities Co., Ltd.Abstract: In this stage,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business waits for no man, facing innovation can not develop the status quo,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must strive to overcom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innovatio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development statu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简介:李娜,女,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信用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模型,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滨水西道8号(300400),联系电话:***,电子邮箱:xynhxuer@163.com

第三篇:关于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分析

关于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纪韭务 竟争行为 博赛分析

论文摘要: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主要业务之一。交易佣盒舶浮动耐使得雾商生存环境发生巨变。本文透过产韭经济掌曩圣l}推导证雾,厶、葡的竟争行为摸jc及箕冀效,从中扰出证雾韭生存发展的策麝方法。

一、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及演化趋势分析

(一)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现状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状况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结构的描述指标主要是厂商的数量和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通常用处于行业前n位的厂商资产、销售收入等占全行业的比率来表示公式如

一般情况下,行业内厂商数量越少、集中度(CR)越大.说明该行业垄断性越强;行业内厂商数量越多、集.中度越小,说明竞争程度越高。这里代表厂商.代表厂商数量,Ⅳ代表全部厂商数,这里我们取值为5、1O.分别统计计算。

由于精确数据取得较为困难.根据2000—2003年经纪业务的券商排名看.从2000年至今.总成交额排名前5位券商的经纪业务总体市场份额在25ji;一27ji;之间波动.前1O位券商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5ji;一40%之间.中小券商占据相当份额。根据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标准(值在30%一35ji;为低集中寡占型,30%以下为原子型),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属于低集中度市场.竞争程度很高。由于证券公司营业部在经纪业务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排名前5位券商的营业部总数看,大约在560家左右.营业部的绝对数量占我国证券营业部总数量的22ji;.略低于前5名券商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前5位券商所属营业部的平均市场占有率只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并没有规模优势。如果从证券公司数量上分析.更能说明问题.截止2003年底,我国证券公司共有12O多家,总资产约5。7OO亿元,营业网点达2.9OO多个.和国外相比.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的竞争行为特征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特点.从全国范围来看.证券公司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势力应该十分有限

(二)结构演变趋势

以上我们从其描述性指标的数据分析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现状,并且推出其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但这还不是全部.下面我们从影响市场结构的几个主要决定性指标因素人手.分析未来证券市场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对于证券公司未来竞争行为作一个前瞻

1.进入障碍。证券行业属于三大金融行业之一.相对于其他一般行业,其进入障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壁垒、必要资本量和绝对费用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政策壁垒主要指进入证券行业需要相关部门审批许可,进入后从事各种业务受到相关法律的严格管制.大多数业务资格要得到中国证监会审批不过自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已经对行业进入和业务许可逐步放松了管制.政策壁垒在逐渐降低.但目前看政策壁垒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兴办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业务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除了法律

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外.一个证券公司要想吸引客户,起码要有营业网点的网络优势.这需要较多的房地产储备和电脑机器设备以及高素质人才.绝对费用还是很高的.但随着股份制的发展.对于有实力、讲信誉的发起人.募集证券公司所需资金并非特别困难。但最后一条规模经济壁垒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下面再详细说明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证券公司净投入或者营业部以一定比例增加.其业务量和利润以更高的比例增加这一事实,或者说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在下降。从理论上讲.由于经纪业务投入大多属于沉淀成本.在场所、机器设备和人员等可变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无限满足新增客户服务要求,因此其边际成本近乎为零.从而规模经济是理论上成立的:历史数据也基本证明了这一点范围经济是指证券公司从事多项业务具备互补优势,比单纯开展某项业务更具事半功倍效果,诸如投资银行、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以及投资咨询业务之间都具有相互支持的功能.虽然有业务上资金、人员分立的原则,但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而且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券商比经纪类券商更有发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决定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成本弱增性(Subaddjt1Vity),使得该行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趋向.这要求证券公司规模越大越好.从事的业务越多越好.这给中小券商造成相当大的竞争劣势和生存压力。

3.产品差别。一般来讲,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服务产品主要是交易通道提供.从投资者的角度讲.证券公司营业部只是一个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除了地理位置(网上交易也消除了这一差别)外.其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在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的产品是同质的或者说无差别的这也是目前经纪业务竞争如此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证券公司要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做出特色来.树立自己的业务品牌。

结论:从上面券商经纪业务的三个特点综合分析,券商经纪业务市场目前接近完全竞争.但其具有自然垄断行业的共性.因此其发展演变趋势是垄断竞争前期,理论上均衡结构是寡头垄断

二证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分析模型

(一)短期竞争模式

根据以上证券市场结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短期内经纪业务目前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就目前的券商服务内容和水平所限.产品的同质化使得竞争主要局限于价格竞争策略.特别是去年佣金改为浮动制后.价格竞争由暗地里返俑打折演变为公开杀价。而产品竞争策略还未大规模开展

经纪业务短期竞争具有如下特点:(1)券商(供给者)、投资者(消费者)是理性的,对于价格是敏感的虽然投资者整体证券交易行为对于交易佣金总体上.也就是说全国范围看弹性很小或者说无弹性(从历史数据看.交易量并不随佣金水平相关变动).但个体投资者对于某家证券公司的无差别的交易通道服务来讲是具有选择空间的.因而对于价格(佣金水平)是富有弹性的。(2)通道及交易场所服务是同质无差别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3)券商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产品(服务),实际上远程委托(电话、网络)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4)市场是完全的而不是分割的,提供服务的券商数量众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的短期均衡基本符合伯川德(Bertrand)模型。理论上谁出价最低谁会得到整个市场.谁的出价高就会失去客户,均衡就是所有券商都以边际成本报价进行竞争这

一均衡的博弈过程是这样的:每一厂商都假定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是固定的.通过轻微削价,该厂商可以赢取对手所有客户.经过多次轮番降价.最后达到自己价格底线——边际成本,这时厂商赚取的经济利润为零.并且没有厂商可以通过降价或提价来增加利润.外部资金也不愿进入该行业。但理论上我们从上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来看.券商的经纪业务的边际成本接近零,那么短期的均衡价格就是零。从实际情况看.实施佣金浮动后.在短期内通过价格抢占地盘的竞争战术屡见不鲜.某些券商更是打出了零佣金的招牌。特别是一些新券商和新营业部.由于没有客户和业务.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因为固定成本都是沉淀成本.在不增加可变成本的情况下只要有新增客户就会减少亏损:还有一些小公司,由于客户稀少,降价损失相对较小.考虑到大券商不敢轻易降价.因此也敢于打零佣金。这种降价方式很明显并不是掠夺性定价.因为降价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活命而不是排挤对手.并且价格有向下的刚性.一旦降下来再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从实行零佣金的券商实际效果看.在佣金降为零后,客户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规模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二级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处于深度套牢状态.交易意愿很小.交易次数很少甚至并不交易,所以佣金水平不是最为关心的因素:二是营业部的设立和网络服务部的增加仍然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垒.影响了一些低价策略券商开拓市场的努力但这两个因素不是长期存在的,随着它们的消除,零佣金的效应必将慢慢显现。

(二)长期竞争模式

上面我们从长期市场结构演变趋势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证券市场经纪业务长期均衡状态应该是寡头垄断目前市场只是具有某种苗头,真正完成这一趋势的演变还需时间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券商在短期的竞争中遵从非合作博弈的伯川德模型,但券商和其他公司一样.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但伯川I德模型的竞争行为却把自己和整个行业逼入绝境.从长期来看.短期的博弈过程演变为一种重复博弈.结果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券商理性行为的结果从囚徒困境这一博弈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短期博弈和长期重复博弈结果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合博弈过程。在博弈方理性的前提下.产生合作博弈的结果是非常大的。从证券公司的角度讲.合作博弈的结果就是合谋或卡特尔(或者某种默契).主要是价格卡特尔。

券商的卡特尔串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主要有以下原因:

1.证券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低.券商数量众多.协调成本巨大一般来说.券商数量越多,各券商经营能力、技术水平、地理位置差异就越多,需要协调的方面越复杂,单个企业采取独立行动的可能性越大.卡特尔越容易失败:集中度越高.大企业越多越容易形成价格领导和卡特尔.反之亦然卡特尔的每一成员同时也有着欺骗卡特尔的动机:每家券商都希望通过轻微削价来赢得对手大量客户,结果是价格同盟不攻自破

2.监管及法律方面的限制价格卡特尔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根据《价格法》,企业不能为了竞争或利润的需要,制定倾销价格或结成价格同盟。《价格法》第十四条(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管理条例》规定,企业之间或行业组织商定垄断价格的.属于价格违反行为。原国家经贸委在《关于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行业协会试点的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行业协会有权进行行业内部的价格协调.但要防止行业价格垄断.保护商业竞争.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即使行业协会出面协调.也存在法律约束。

3.在进入壁垒逐渐打破的情况下.新加入者由于降价损失小敢于低价竞争对于证券公司这种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较大的企业.其沉淀成本也较大.而边际成本又为零.在行业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往往不计后果地降价而打破卡特尔

长期来看.证券公司虽然有进行合作博弈产生卡特尔串谋的可能性.但其制约因素也是相当大的.这种利润也是不会长久的.并且冒着法律风险.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券商要生存发展.还需认真寻求其他出路

三、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的策略选择——创新性竞争

(一)推动业务创新与差异化竞争策略.减轻竞争手段单一化的不利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券商经纪业务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服务)的无差别化,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时形不成什么偏好.一样的产品服务当然选择价格最低的:在伯川I德竞争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相互杀价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产品或服务的无差别化或同质化.如果加强产品服务的差别化.竞争的结果就不会如此残酷。所以创新的重点首先是服务产品的创新有实力的券商可以提供全方位服务模式.打造其它券商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基础上.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状况、投资目标、交易习惯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开拓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特别是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库(CRH)和智能检索技术.向投资者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信息定制服务.推动公司经纪服务品牌和服务质量客户个性化增值服务是决定证券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此证券公司应高度重视研究咨询体系的建设和整合.通过收取研究报告费和咨询顾问费来补偿经纪业务部门手续费的损失。券商应该及时地将证券营业部由交易中心转化为投资顾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现营业部经营模式的顺利转型操作上可以对营业部的人员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投资咨询和市场开发人员比重.突出服务和营销功能.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广经纪人制度.实行全员经纪人和经纪人社会聘用制.经纪人的薪酬和客户资金数量或者交易量直接挂钩。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公司内部研究资源整合.完善公司内部研究和信息支持网络.加强综合研究所对各营业部信息咨询工作的支撑和指导.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金融证券属于虚拟经济.投资者信心十分重要.客户对证券公司品牌的信任程度不一或对某一家证券公司具有偏好也是其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证券公司应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利用可能的机会和途径进行广告宣传,提高自己的品牌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让客户感觉到不同的特色服务.从而认为该服务物有所值。

(二)降低经营成本

如果研究能力有限制.券商还可以侧重于折扣经纪模式和网上交易手段前面提到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的底线就是自己的边际成本.谁的边际成本低谁就可以通过低价甚至零佣金吸引新增客户.而谁的平均成本低.谁就可以相同条件下盈利多一些或亏损少一些特别是在证券业寒冬时期.谁的忍耐力更强一些.谁活的更长一些.谁就可以等到春天的到来

佣金标准的下调将直接减少券商的佣金收入.直接挑战券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降低经纪业务营运成本和其他可减费用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传统营业部.应该减少无效经营面积.节省人工成本.通过调整营业部内部业务流程.实行成本分解.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行经纪人社会化聘任制度,工资和业绩挂钩对没有能力提供增值服务的营业部.咨询服务可以包给研究部门.自己只提供基本的交易通道功能.突出成本优势运用集中交易技术手段.通过同城集中、区域集中进而大集中的方式来逐步降低经营成本。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扩大非现场交易份

额。由于技术特点和成本优势.网上交易已经成为经纪业务的一个优势和发展方向.为实现低成本运作做出了贡献。据测算,支持同等数量客户.网上交易投资仅占实体营业部的30%至5O名.日常运营费用更是只有20%至25名之间。

(三)兼并重组

提高行业或者区域集中度可以降低竞争激烈程度和提高达成串谋或卡特尔的可能性,而兼并重组是提高集中度最为有效的方式在证券业低迷、资金回报率不高的情况下.依靠外部新增资金加入行业不太现实,一般券商增资扩股较难.而兼并重组是盘活业内存量资产的快捷方式。从历史经验看.出现行业亏损是进行兼并重组的最好时期.如2000年彩电行业价格战引起行业亏损后的厂商策略联盟.而策略联盟是不同的厂商之间为达到生存发展目的而形成的策略上的联盟对于券商来讲策略联盟可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重新整合业务.一方面使券商之间的竞争形成有序和理智.同时也将为国内券商今后的相互吸收合并创造条件。

从国外的情况看.佣金下调会加快券商的合并进程。如2OOO年中期由于全美证券交易量的下降.以低佣金定位的网上经纪商之间出现合并:香港在2OO2年4月改最低佣金制为佣金协商制.全港5OO余家证券商被认为至少有1/3(特别是家庭证券行)将消失。在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调低证券交易佣金.发布了证券商合并指南,要求国内64家证券商在2000年底以前合并到15家,并要求合并后的证券商实收资本达到2.5亿马元(约6600万美元)虽然目前应证券商的要求取消了合并期的规定,让证券商有足够时间寻找合并伙伴.但证券商合并计划仍在积极落实中美国、台湾等地的经验证明:任何一次大的市场调整和金融危机,都会引发券商间的兼并重组。只有在多次的市场危机之后才会形成数家巨头对峙、共同分割市场的格局

因此.有专家预测在近年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后,两三年内将会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券商竞争将从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通过兼并重组步人霸主对峙的战国时代。随着加入WTO后缓冲期的消失.国内券商做大做强的迫切性愈加明显

(四)推进其他业务发展,利用范围经济优势

对于纯粹的经纪类券商来讲.除了苦苦挣扎于经纪业务外良方不多.对于综合类券商来说,在“农业”(经纪业务)歉收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其他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首次公开上市(IPO)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资产重组和兼并等财务顾问项目是可以不断发掘的,并且可以配合其他业务的开展:而资产管理业务是众多综合类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少实力券商做出了特色,规模做的很大.取得了可观收益。并且有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从国外的经验看.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理论上是可以无穷开拓的,虽然风险较高.但确实是可以利用的不多的手段之一。券商还可以利用网点优势.在基金代销和保险推广上有所作为

(五)观察和研究管理层后续政策的出台情况,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实施新的佣金收取标准后.券商盼望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增添新的上市交易品种,如增加指数期货、恢复权证交易、发展企业债券和可转债等。又如,进一步给券商松绑.放开券商业务创新的限制,如信用交易等。佣金制度改革后.券商之间联合、重组现象必然增多,管理层对券商的重组和上市方面可能有相应的政策予以推动。各证券公司应当密切注意后续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大政策研发力度,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证券行业还应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呼吁管理层尽快出台支持国内券商生存和发展的政策。佣金制度改革需要建立与完善经纪业务监管、行业自律体系等相关措施的配合.大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要求将会非常迫切,管理层在行业管理上可能会有一些积极措施。证券业的寒冬快要过去了,春天也许就悄悄地来了。

第四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一,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展。

第三,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及个股期权模拟交易等。目标是通过推进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的整合优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证券行业创新活动提供快速、灵活、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第五,独立的、轻型化分支机构组织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证监会于2013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取消了分支机构设立的主体资格、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不具体限定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和合规控制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协会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2013年3月,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在符合开户流程、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放宽客户非现场开户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和非现场开户工作已经平稳开展。各分支机构由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各地的灵敏触角,全面协助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第一,经纪业务由传统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2012年1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暂行规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业务资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业、PE 和期货等,已极大托管了居民财富增值渠道。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给券商向客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条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70%以上是现金和存款,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关键。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积极搭建各自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投资顾问服务为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构筑集聚客户资产的开放式资金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咨询驱动为主的收费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发展新机遇。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情况来看,承销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销商中,只有三名属于大型券商(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前十),其余均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如东吴证券、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和华创证券等。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佣金费率测算,仅可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可以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变证券公司市场格局。

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证券公司内部结构梳理和业务拓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向——完善投行业务链:目前投行的主要业务仍是IPO 及企业债、公司债等,项目相对而言较大,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虽然单个项目利率低,但是项目审批周期快,发行简单,可以“以量抵价”,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券商投行业务的知名度。另外,对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以为券商提供发债——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发的产业链条,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横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资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集团化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为券商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良好补充,提升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资管部门设计更具备风险收益配比多样化的产品,体现投资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比如广发证券推出的广发金管家弘利债券,就是国内首款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理财产品。

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能成为银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过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提供通道服务,能够有效地对“银信合作”提供可替代产品;能增强券商在和信托竞争时的吸引力。

第三,资产证券化为券商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以美国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美国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国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6 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4.5%;存量规模达9.86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MBS(房地产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比七成。在资产证券化从产品发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长率超过35%。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仅为242 亿元(占同期存款金融机构80万亿信贷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亿,RMBS13.4亿,ABS34.9亿元。我们认为,一旦相关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MBS和CDO,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8000亿;若达到5%时,资产规模可达4万亿。实际上,截止2012年底,统计口径内的银信合作规模2万亿,银证合作规模接近2万亿,总规模已达4万亿。若通道业务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规模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表,以缓解贷款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若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4万亿,假设证券公司从中收取1%的承销和通道费率,则收入可达400亿元;若证券公司进一步通过做市,或发行定向资管产品、或创设权证方式购买专项资管产品,并收取2%的中介费的话,则可另外创造收入800亿元。增量收入将推动证券行业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业收入1280亿元)。

实际上,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信贷资产存量60%、占债券市场规模的25%的经验来看,即使中国证券化率相对美国低,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达到十万亿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前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相比于2010 年的试点指引:

1、明确扩大了基础资产的范围,将信贷资产等纳入其中。

2、降低了业务门槛,放宽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

3、强化了流动性安排。新规的实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边界将得到拓展,对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权类信托业务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前景广阔,将成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又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场外市场是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资本市场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提升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存在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继续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良好的资本市场应有完整的市场层次体系和组织体系,顶层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设计阶段,资本市场内部主板、新三板、区域市场和柜台市场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内部品种亟待丰富,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

今年是以新三板为代表等场外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新三板全国范围扩容的方案呼之欲出,各大券商也是摩拳擦掌,纷纷加大在新三板业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虽然,从单个业务来看,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只有100万左右,更培育一个企业IPO上市的承销费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IPO仍未开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券商更应该紧跟证券市场潮流,积极把握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跑马圈地”,为今后更大更宽范围的企业投融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一,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

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展。

第三,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

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

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及个股期权模拟交易等。目标是通过推进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的整合优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证券行业创新活动提供快速、灵活、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第五,独立的、轻型化分支机构组织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证监会于2013

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取消了分支机构设立的主体资格、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不具体限定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和合规控制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协会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2013年3月,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在符合开户流程、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放宽客户非现场开户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和非现场开户工作已经平稳开展。各分支机构由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各地的灵敏触角,全面协助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第一,经纪业务由传统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2012年12月证监

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暂行规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业务资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业、PE 和期货等,已极大托管了居民财富增值渠道。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给券商向客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条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70%以上是现金和存款,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关键。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积极搭建各自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投资顾问服务为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构筑集聚客户资产的开放式资金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咨询驱动为主的收费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发展新机遇。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

债承销情况来看,承销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销商中,只有三名属于大型券商(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前十),其余均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如东吴证券、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和华创证券等。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佣金费率

测算,仅可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可以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变证券公司市场格局。

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证券公司内部结构梳理和业务拓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向——完善投行业务链:目前投行的主要业务仍是IPO 及企业债、公司债等,项目相对而言较大,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虽然单个项目利率低,但是项目审批周期快,发行简单,可以“以量抵价”,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券商投行业务的知名度。另外,对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以为券商提供发债——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发的产业链条,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横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资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集团化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

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为券商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良好补充,提升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资管部门设计更具备风险收益配比多样化的产品,体现投资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比如广发证券推出的广发金管家弘利债券,就是国内首款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理财产品。

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能成为银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

过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提供通道服务,能够有效地对“银信合作”提供可替代产品;能增强券商在和信托竞争时的吸引力。

第三,资产证券化为券商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

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以美国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美国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国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6 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4.5%;存量规模达9.86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MBS(房地产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比七成。在资产证券化从产品发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长率超过35%。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仅为242 亿元(占同期存款金

融机构80万亿信贷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亿,RMBS13.4亿,ABS34.9亿元。我们认为,一旦相关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MBS和CDO,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8000亿;若达到5%时,资产规模可达4万亿。实际上,截止2012年底,统计口径内的银信合作规模2万亿,银证合作规模接近2万亿,总规模已达4万亿。若通道业务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规模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表,以缓解贷款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若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4万亿,假设证券公司从中收取1%的承销和通道费率,则收入可达400亿元;若证券公司进一步通过做市,或发行定向资管产品、或创设权证方式购买专项资管产品,并收取2%的中介费的话,则可另外创造收入800亿元。增量收入将推动证券行业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业收入1280亿元)。

实际上,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信贷资产存量60%、占债券市

场规模的25%的经验来看,即使中国证券化率相对美国低,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达到十万亿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前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相比于2010 年的试点指引:

1、明确扩大了基础资产的范围,将信贷资产等纳入其中。

2、降低了业务门槛,放宽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

3、强化了流动性安排。新规的实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边界将得到拓展,对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权类信托业务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前景广阔,将成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又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场外市场是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资本市场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提升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存在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继续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良好的资本市场应有完整的市场层次体系和组织体系,顶层设计已

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设计阶段,资本市场内部主板、新三板、区域市场和柜台市场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内部品种亟待丰富,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

今年是以新三板为代表等场外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新

三板全国范围扩容的方案呼之欲出,各大券商也是摩拳擦掌,纷纷加大

在新三板业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虽然,从单个业务来看,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只有100万左右,更培育一个企业IPO上市的承销费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IPO仍未开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券商更应该紧跟证券市场潮流,积极把握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跑马圈地”,为今后更大更宽范围的企业投融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

    XXX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 为全面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影响力,提高涉外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性,XXX根据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部署,在全(市县区)范围......

    我国中小企业ERP可行性分析

    题目:我国中小企业ERP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全国经济一体化已成必然趋势。为了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应用ERP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

    智慧养老业务可行性分析

    智慧养老业务可行性分析 1 概念及发展历程 智慧养老旨在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网上开户业务的建议

    附件7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网上开户业务的建议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经纪业专业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就证券公司开展网上开户业务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反复......

    证券公司开展经纪业务的几方面的措施

    证券公司开展经纪业务的几方面的措施 1、 品牌建设: 劵商公司方面:一个好的公司必须有好的品牌,国信证券因和银行合作较早,加之在银行布点较多,同时在银行驻点措施也完善。所以在......

    我国主要跨境电商平台比较与选择分析

    我国主要跨境电商平台比较与选择分析 随着传统外贸渠道的疲态,跨境电子商务现在发展异常火爆,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主流的外贸出口模式,并且成为推动中国外贸经济的一......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而生,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利好政策,“跨境电商”一跃成为我国电子商务界最热门的词......

    3证券公司业务规范

    1. 保荐代表人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珍视和维护保荐代表人职业声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2. 证券公司应当向客户如实披露其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