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2: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

第一篇: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

华阴市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相关文件的要求,参考相关技术指南,我院领导立即组织对各工作环节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在10.17日下午我院院长孟保华组织全院职工及院领导在六楼会议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感染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学习。孟院长强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非常严峻,大家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准备,时刻提高警惕性;加强思想、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另外在疾病流行期间在给病人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自我防护,做到安全生产。并作了相应的部署,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其次,医务科组织院感科及内三科对预检分诊工作人员的进行培训,完善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加强预检分诊人员个人防护,并不定时检查;遇到发热的疑似病例按照流程立即送到发热观察室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疾控中心,并专车专人送往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对疑似病例的接触物品和场所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014年10月31日

第二篇:疾控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自查报告

疾控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自查报告

1、对辖区各级给类的医疗机构进行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

2、单位配有应急小分队,必要的防护用品,能够开展对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排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的判定,以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3、已经准备针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告知书。

4、具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报告的审核工作机制。

5、不能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样品采集监测工作、没有配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运输箱,以及受过培训的可进行安全的标本包装和运输的专业人员。

第三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为加强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知及防控工作,于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组织开展了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会议。根据本医院培训计划对我院全院医务人员及村卫生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就目前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要切实提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识;埃博拉出血热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 50%-90%。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传 播。它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如呕吐物,腹泻物或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泪传播。由于只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被病毒传染的主要是负责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另一种感染的方式是处理尸体时的家庭成员,还有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动物的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 2-21 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 8-9 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 1-2 天内出现症状。临床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伴随明显的体液流失。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 2 到 21 天。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

二、要认真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认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院领导,院领导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 24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县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三、要切实做好与疫情相关的各项宣传工作,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强调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让院内医务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定义,概况以及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诊断治疗和消毒隔离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 0 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诊断、治疗和报告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三、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学检测。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病毒抗原。一般发病后2-3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原。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动物和疑似病例尸检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从病人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后1周内的标本检出率高。

3.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

(二)血清学检测。

据文献报道,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 G抗体,Ig G抗体可维持数年。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也有重症病人始终未能检出抗体。间隔1周及以上的两份血标本IgM抗体阳转或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四、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二)医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1.加强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3.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

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有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和实验活动资质。相应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符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

4.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包括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搜索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寻找感染来源。

5.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五篇: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塔城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

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

疾控中心成立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专家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主任张兴平亲自担任,组员有: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河新;中心副主任胡玉玲;中心办公室主任祁梅。应急救治专家组组长由中心疾控科科长左清竹担任,组员有疾控科全体科员。领导小组负责塔城市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和必要时的密切接触者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专家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的院前急救指导工作。

三、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病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

四、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陪护、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

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

(二)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留观或疑似病例后,应当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对于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的要求,加强个人防护,严格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医疗器械等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并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病人死亡后,应当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焚烧。需做尸体解剖时,应当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五、应急人员的防护

(一)防护用品配备。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配备一次性医用橡胶、乳胶手套、长筒胶鞋(防水、能浸泡消毒)、鞋套、传染病转运组工作服、医用工作帽、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水围裙等。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次性使用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防护口罩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防护眼镜应视野宽阔、透亮度好、防雾、有较强的防喷溅性能。

(二)急救人员实施三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长筒胶鞋、鞋套等。

(三)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在清洁区穿好工作服待命,接到派车指令后出车前的程序包括:洗手→戴工作帽→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戴2层手套(乳胶手套和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鞋套、换长筒胶鞋→取急救物品→出车。

(四)脱摘防护用品时应并遵循下列程序。鞋消毒、摘第一层手套、手消毒→摘防护面罩、护目镜→脱防护服→脱鞋套、换鞋→洗手/手消毒→进入第1更衣室:手消毒→脱工作服→摘N95口罩→摘工作帽→摘第二层手套、洗手/手消毒→进入清洁区:沐浴、第2更衣室更衣→ 等待下次派车指令。

(五)空间、表面、地面消毒。

1、空间、表面、地面消毒。

(1)喷雾消毒法。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医疗舱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

①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为关闭车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车窗、门通风。车辆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上车对固定在车内的仪器(在转运患者

之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或透明塑料袋罩严)进行消毒。方法为先将罩及覆盖薄膜摘去,再选用75%乙醇或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最后用清水将医疗舱冲洗、内表面擦拭和拖擦。

②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

③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消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

(2)擦拭消毒法。

1)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

2)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有效氯浓度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

(六)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

者之间的污物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

(七)手与皮肤消毒。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

(八)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使用后用污物袋封装,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备用;亦可用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使用后的工作鞋,每次转运结束后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并晾干。

(九)医疗废物的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与处置。用后的各类针头、锐器放入医疗废物利器盒,一次性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装入医疗废物专用袋。患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经处理后一并按医疗废物处理。转运途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入医疗废物袋,带回急救中心(站)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充分利用局外网、宣传栏、电子屏、咨询台、政务微博等平台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发布埃博拉出血热常见问题解答,提高公众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提

高公众自我防控能力,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4年8月28日

下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临......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百兰卫生院2014年11月1日 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

    埃博拉出血热院感防控要求

    埃博拉出血热院感防控要求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1.采取标准预防原则: 根据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郭猛镇卫生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 得分: 一、填空(4×15=60) 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 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 得分 : . 一、 选择题(每题5分,有1个或几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 )内: 1、埃博拉病毒哪几种亚型可致病? ( ) A 扎伊尔型 B 苏丹型 C......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_____ 姓名_____ 成绩_____ 一、填空:(每题6分,共60分) 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_____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于1976年在___首次发现。 2、埃博拉病毒属_____科,为不分节段......

    关于组织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自查报告(5篇可选)

    景德镇市三三五医院 关于组织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市卫生局应急办: 我院在2014年8月中旬接到市局关于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通知后,立即做好相关培训及准备工......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最终定稿)

    莒县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为提高我院应对传染病暴发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水平,检验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针对2014年非洲地区出现埃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