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xxxx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为加强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知及防控工作,我院院长参加了县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会议,根据国家、省、州、县的相关要求,于二0一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根据本医院培训计划,按照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内容对我院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x院长就目前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要切实提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识;埃博拉出血热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 50%-90%。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传 播。它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如呕吐物,腹泻物或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泪传播。由于只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被病毒传染的主要是负责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另一种感染的方式是处理尸体时的家庭成员,还有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动物的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 2-21 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 8-9 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 1-2 天内出现症状。临床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伴随明显的体液流失。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 2 到 21 天。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
二、要认真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认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院领导,院领导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 24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县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三、要切实做好与疫情相关的各项宣传工作,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强调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让院内医务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定义,概况以及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诊断治疗和消毒隔离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
此次培训,应参加培训xx人,实参加培训xx人。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核,xx人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总之,此次培训,我院医务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本掌握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提高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利于我院发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应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xxxxx医院
二 0 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北呈乡卫生院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知识培训总结
为加强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识、诊断及防控工作,卫生院于 10月27日对各村村医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要切实提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识;埃博拉出血热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 50%-90%。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传 播。它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如呕吐物,腹泻物或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泪传播。由于只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被病毒传染的主要是负责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另一种感染的方式是处理尸体时的家庭成员,还有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动物的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 2-21 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 8-9 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 1-2 天内出现症状。临床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伴随明显的体液流失。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 2 到 21 天。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
二、要认真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认病例时,应当及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信息,并在 24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县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三、要切实做好与疫情相关的各项宣传工作,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强调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让医务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定义,概况以及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诊断治疗和消毒隔离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
此次培训,应参加培训29人,实参加培训28人。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核,28人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总之,此次培训,乡村医生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本掌握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提高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利于我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应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呈乡卫生院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百兰卫生院
2014年11月1日
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网站新闻中心所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埃博拉疫情数据,2月至今,全球已报告确诊或疑似病例10141 例,其中死亡4922例,病死率达49.46%,我国目前无留观病例报告。全球已有427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36人死亡。
•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初
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用咳嗽。极
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血尿等。• 5-7天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 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依据为: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病
例
定
义:1.留观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 2.疑似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
(一)留观病例。1.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项的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二)疑似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3.若发热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
• 医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 公众宣传教育
第四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为加强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知及防控工作,于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组织开展了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会议。根据本医院培训计划对我院全院医务人员及村卫生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就目前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要切实提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认识;埃博拉出血热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 50%-90%。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传 播。它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如呕吐物,腹泻物或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泪传播。由于只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被病毒传染的主要是负责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另一种感染的方式是处理尸体时的家庭成员,还有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动物的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 2-21 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 8-9 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 1-2 天内出现症状。临床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伴随明显的体液流失。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 2 到 21 天。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
二、要认真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认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院领导,院领导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 24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县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三、要切实做好与疫情相关的各项宣传工作,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强调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让院内医务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定义,概况以及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诊断治疗和消毒隔离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 0 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有1个或几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内:
1、埃博拉病毒哪几种亚型可致病?()
A 扎伊尔型 B 苏丹型 C 本迪布焦型 D 塔伊森林型 E 莱斯顿型
2、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
A ﹤50% B ﹥90% C 50%~90%
3、埃博拉病毒对以下哪种射线或消毒剂敏感。()Aγ射线 B紫外线 C 甲醛 D 次氯酸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中的“埃博拉出血热”,并在备注栏注明病例国籍和所来自疫区国家名称。()A 2小时之内,其他传染病 B 6小时 乙类 C 12小时 丙类 D 1 天 甲类
5、对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天。()
A 7 天 B 14天 C 21天 D 1个月
6、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
A 单股负链RNA病毒 B双股负链RNA病毒 C单股负链DNA病毒 D 双股负链DNA病毒
7、对预计不会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做好标准预防措施。防护装备有()。
A工作服 B工作鞋 C一次性工作帽 D一次性外科口罩
8、家庭或社区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
A与病人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史 B病人发病期间或死亡后,接触过病人的身体 C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衣物、床单等物品。D病人发病期间或死亡后,接触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9、口岸卫生检疫发现的密切接触者有()。
A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 B该病人的同行人员 C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 D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
10、留观病例的定义为:具备流行病学史,发热大于()℃的患者。
A37℃ B37.3℃ C38.6℃ D39℃
二、填空题(每题10分)
1、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 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埃博拉病毒以此河流命名。
2、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和 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3、是本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及其 感染。
4、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 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
5、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每天、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填写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