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广州市,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广州市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
五、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应急办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吴燕担任。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应急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治疗、抢救小组
组长: XX
副组长:XXX
(1)专家小组成员:XXXXXX
专家小组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2)治疗、抢救小组
XXXXXXXXXXXX
抢救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
(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六、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广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3.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4.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七、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广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各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
2、应急办、感染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至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1、应急办: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通报。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
3、感染科: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1)应急办: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医院应急办必须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
(2)感染科: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疫情控制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院感办指导下,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五)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各级政府请求支援,在各级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八、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
根据省市区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医院响应级别或终止。
第二篇: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县,并做好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临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四、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应急办主任由***担任,***及***两位同志协助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应急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治疗、抢救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1)专家小组成员:(2)专家小组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3)治疗、抢救小组
抢救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五、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云南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县出现输入病例。3.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县出现二代病例。4.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六、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云南省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各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
2、应急办、感染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 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自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县出现输入病例。
1、应急办: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及回报工作。
2、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在防保科的指导下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3、感染科: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
预防保健科: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县出现二代病例。
1、应急办: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2、感染科: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预防保健科: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及县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县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4、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各级政府请求支援,在各级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七、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
根据省市县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医院响应级别或终止。
八、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一)采取标准预防原则:
根据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着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当接诊疑似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按照隔离病房个人防护要求执行。
九、收治疑似或确诊病例时个人防护要求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进行单间隔离。患者的活动应限制在隔离病房内,不设陪护。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在病区内进行。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与飞沫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内,有条件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内。
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1.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2)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 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在脱摘防护用品时要特别小心,应避免潜在的感染性材料接触工作人员的眼睛、口腔黏膜和工作服等;
(2)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3)医用防护口罩最多可持续应用6小时至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4)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时,戴双层手套、过膝防水防污染鞋套;
(5)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6)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7)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8)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9)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对于复用防护用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进行清洁并消毒后方可使用。
2.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以上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此外,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尽可能使用安全型针头和留置8
针,在为患者实施穿刺等诊疗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范,所有的针和锐器毁形后应放入密封的利器盒内,处理过程要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
十、消毒技术
(一)消毒方法 1.喷雾消毒法:
(1)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病房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
①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关闭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窗通风。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对仪器进行消毒。
②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
③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消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委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
(2)表面喷雾消毒:喷药量以喷至污染内壁、门窗、表面、地面均匀潮湿为度,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光滑与粗糙表面进行喷雾,参考用液量范围为100ml/m2,观察表面均匀湿润而无液体流出即可。消毒剂可选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充分通风后再用清水冲洗、擦拭和拖擦。
2.擦拭消毒法:
(1)应用范围:适用于污染内壁、门窗、物体表面、设备表面及地面等的消毒等。
(2)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
(3)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有效氯浓度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
(二)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
1.使用后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氧气管、吸痰管、袋等装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使用后,清洗,然后用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60min以上消毒或灭菌。
2.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
3.听诊器、仪器表面、导联线及诊疗箱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遍消毒;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2遍消毒。
4.监护仪、心电图视屏及除颤仪电极板应以75%乙醇擦拭消毒或70%异丙醇溶液擦拭2遍消毒。
5.不能采取以上消毒方式的用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膜、袋密封,每次更换。其它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三)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 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则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的则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
(四)手与皮肤消毒
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
(五)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特殊情况可选用更高浓度)浸泡30min后再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后备用。亦可用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并晾干。
(六)物体表面消毒
可选用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用浸泡法),作用30min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擦拭。
五、医疗废物的处理
为防止医疗废物引起的疾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我院制定的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2.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
3.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4.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5.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集中焚烧。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沽,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
6.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7.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8.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9.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附: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
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或医用防护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
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第三篇: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例》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
(二)工作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省卫生厅通知要求,我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工作坚持规范、科学、快速、有效救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范疫情的发生,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提高我院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通知要求,医院实行主要领导责任制,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小组,统一在领导下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快速反应,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如下:
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工作职责:负责协调、统一指挥全院预防救治全面工作。
2、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急救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工作职责:负责全院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的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指导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药品、设备、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工作职责:负责全院药品及时供应,设备的正常运转及其他物资及时调配到位。
4、埃博拉出血热院内感染防控组 组 长: 成 员:
工作职责:开展院内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能力,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报送信息,参与各组织疫情处理工作。
(四)应急预案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分级责任制
各科室要增强在埃博拉出血热疾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成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我院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的救治工作。
2、加强培训,科学防护
各科室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开展对全体医护人员埃博拉出血热感染临床知识的培训,尽快让医护人员掌握该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学知识,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识别该病的能力,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要宣传标准预防的基本方法,针对医务人员在诊治埃博拉出血热疾病中只能不同而出现的高、中、低风险,让其掌握基本、一般和特殊的防治措施。反对盲目或悲观,知道医务人员和大众从容应对,科学积极防范。
3、规范门急诊和发热门诊管理
落实急诊及发热门诊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要配备临床经验丰富并经过埃博拉出血热感染防治知识培训的高年龄内科医师坐诊,对于不明原因出血热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流程接诊,并设立隔离留观室,做好可溯源登记记录。实行首诊负责制度及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现医学观察病例及时报告并实行医学观察,疑似病例及时组织转往确定医院地点治疗并上报院感科,由院感科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医院防治埃博拉出血热技术领导小组。
4、严格规范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科室要严格执行《.....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预防疾病交叉感染。要按照呼吸道传染处理的原则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落实院内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要保证诊疗环境良好通风。具体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卫生部《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的相应规定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5、严格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处理流程,加强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按照首诊负责的制度,加强对发热。埃博拉出血热症状就诊病人和不同原因出血病人的预检和筛查,注意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对发病前一周内曾到过或居住在埃博拉出血热疫点的出血热样病例,不能排除埃博拉出血热的转发热门诊诊治,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病人转诊由院感染科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后,由定点医院派救护车转运。
(五)应急报告制度 做好埃博拉出血热信息报告工作,发现首例可疑病例时,院感科要迅速上报至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积极配合疾病防控机构或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标本采集、交换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诊断,拟定确认报告。
(六)突发情况处置
在应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止工作中,对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人,经反复沟通后患者拒绝配合相关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第一时间上报医院医务部,必要时请求相关部门协助执行。
(七)人员保障
启动预案后各个工作小组人员及时到位,特别是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领导小组,保持24小时手机正常开机并根据调查及诊断的情况,及时召开会议,报痛疫情,启动预案,明确责任,各个工作小组迅速到位。
第四篇:红星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红星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哈密市,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兵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哈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红星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
五、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邦龙
副组长:赵辉 刘道清
成 员:管小江、席凤、李琴、王继凤、李冰、王芳、兰晓青、胡静、赵建军、苏振磊、李明霞、李亚军、苗豆豆、杨增光、邢宝仓。
领导小组下设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应急办主任由业务副院长赵辉担任。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应急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治疗、抢救小组 组 长:赵辉 副组长:管小江
(1)专家小组成员:兰晓青、赵建军、郭俊华、李冰。专家小组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2)治疗、抢救小组
乔龙、李晓彤、陈雪娇、肉先古丽、马杰、梁海涛、胡静。抢救小组职责:(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 长:赵辉 副组长:李琴
成员:王芳、胡静、冯立新、张辉、张启鹏、姜小丽。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
(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哈密地区、十三师疾病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长:曹丽霞
副组长:杨增光、陈忠、孙伟利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六、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新疆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市出现输入病例。3.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市出现二代病例。4.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5、埃博拉出血热心理干预应急小组 组长:姜晓丽 副组长:杨尚新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心里咨询服务。
七、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新疆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各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
2、应急办、感染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至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1、应急办: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通报。
2、大营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
3、感染科: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1)应急办: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医院应急办必须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哈密地区、十三师疾病控制中心,哈密地区、十三师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
(2)感染科: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疫情控制小组、大营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院感办指导下,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 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哈密地区、十三师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五)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各级政府请求支援,在各级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八、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
根据新疆及兵团、哈密地区及十三师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医院响应级别或终止。
红星医院
2014年10月8日
第五篇: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为提高我院应对传染病暴发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水平,检验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针对2014年非洲地区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落实国家卫计委和各级医疗卫生组织的防控要求,通过前期的理论培训,我院决定组织模拟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处置应急演练,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防控预案,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依法、科学、规范的诊治、转诊已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目的。
2、检验应急组织协调能力。
3、检验专业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一)组织指挥:医院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总 指 挥:马会兰
副总指挥:马德鑫
成员:张开欣
高
瑛
孙新军
来永广
杨金玲
伊恕嵘
刘雪梅
张秀贵
张守旗
战玉芳
盛广全
李凌云
董凌岱
唐
明
马俊刚
刘朋飞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张开欣
成员:伊恕嵘
李竹林
赵文华
吕明良
张乃春
周文达
来永广
杨金玲
孙佳文
陈春芬
曹宗标
刘雪梅
李凌云
薛德奎
按照医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进行会诊,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三)传染病防控管理组 组
长:刘雪梅 副组长:张秀贵
组
员:薛常喜
孟庆菊
李建华
张培培
严加英 负责组织开展院内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网络上报工作。
(四)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孙新军
组
员:战玉芳
唐
明
井庆福
厉建国
张守旗
杨兴勇
马俊刚
负责应急演练药品、器械、设备、车辆、通讯和防护物资的分配。
(五)信息管理组
组
长:来永广 副组长:杨金玲 成员:科室相关人员
负责救治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汇总。
三、演练的时间及地点
2014年10月14日上8:00,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西院区感染科病房楼
四、演练内容
1、诊断救治能力。
2、个人防护能力。
3、卫生应急救援、防止疫情扩散能力。
五、演练脚本
莒县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脚本
(2014-10-14)
为做好我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工作,根据各级防控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演练脚本。
一、【背景设置】
患者程某,男,32岁,从事海外打工,10月13日,患者从几内亚出国归来后出现发热、极度乏力、结膜充血、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于10月14日8时,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体温筛查为39.8℃;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询问流行病学史,确认有疫区工作史后,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并引领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立即进行诊治,查体:T:39.70℃
P:100次/分
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口唇红润,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右肺可 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上肢肩部散见麻疹样皮疹。血常规示:WBC:3.6×109/L,N:53%,L:35%,Hb 110 g/L,PLT:131×109/L。以“重症肺炎”收入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会诊,进一步检查血液生化,凝血五项:PT:19.5s、APTT:44.9 s、TT:22.7 s、FIB:4.2 g/L、INR:2.57。C反应蛋白:183mg/L。对症给予头孢他定、阿奇霉素、鱼腥草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体温仍持续39℃以上。根据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感染疾病专家组分析高度怀疑病人可能感染“埃博拉出血热”。
二、演练设定
整个演练过程包括序幕、场景演练(场景一,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场景二,发热门诊,符合监测病例,初诊转送病人;场景三,感染科按照诊疗方案接诊病人,同时按照程序报告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病源;第四场景,疑难危重救治组织专家会诊;第五场景,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演练时间:上午8:00----10:00。
三、场地设置
(一)演练地点
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西院区感染科病房楼。演练现场设指挥台、演练区、观摩区。
主席台设置:在演练现场前方设主席台,主席台上悬挂:“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会标,相关领导指挥台就座。
演练区设置,在演练现场六个:
1、莒县人民医院门诊预检分 诊台(预检分诊发现病人,询问病史(是否到过疫区),给病人戴防护口罩护送到发热门诊);
2、莒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医师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诊疗指南询问病史,测体温,查体,“陪检胸透”初步确诊疑似病例,电话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院办公室或应急办),公共卫生科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莒县人民发热门诊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请求协助处置;
3、120救护车规范运送病人到西院区,与疑似病人接触的所有工作人员按埃博拉出血热防护及处置;
4、120车到西院区后,感染科按照方案诊治,科主任对疑难危重病人组织全院会诊,会诊初步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5、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二)参加演练部门:门诊部、发热门诊、120、感染科、医务科、应急办、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市场部、药械、总务、保卫科。
四、演练内容
(一)序幕(8:10分)
由演练总指挥马会兰院长介绍演练背景,演练场设置,出席领导,演练指挥人员和各参加演练单位人员情况。
【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请到指定区域就坐,演练马上开始。” 莒县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前进行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参加这次演练的领导有马会兰院长、马德鑫院长、应急办、公共卫生科、医疗、护理、院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室有门诊部、发热门诊、120、感染科、医务科、应急办、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宣传科、药械总务、保卫科等。此次演练,以设定城阳镇韩家菜园村民程某,男,32岁,从事海外打工,2014年10月13日,患者从几内亚出国归来后出现发热、极度乏力、结膜充血、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于10月14日8时,遂到我院门诊就诊。初步确诊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为背景,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救援、防止疫情扩散演练。演练共设置6个场景:场景一,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场景二,发热门诊发现符合监测病例,上报医院相关科室;场景三,120救护车转送病人至西院区感染科;场景四,感染科医师接诊病人,科主任组织全院专家会诊、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场景五,专家点评,领导讲话三个部分。
(二)演练开始 1.演练准备: 时间:8:10分
副总指挥马德鑫:“报告总指挥,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请指示。”
总指挥马会兰:“演练开始!” 副总指挥马德鑫:“是。” 场景一(发现疫情)
时间:8:10——8:20分
场景设置:第一场景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 1、2014年10月14日8:10分,1中年男性“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来我院就诊。门诊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体温筛查、询问病史及疫区生活史,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然后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处引领至发热门诊,并电话通 知发热门诊。
场景二
2、莒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1、在发热门诊诊室内,发热门诊护士身着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好病人交接,测体温,接诊医师身着隔离衣,带医用防护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病人基本信息登记,详细询问现病史,查体,并开具辅助检查报告单。发热门诊护士采血,急查血常规;放射技师进行床旁X光检查。
2、发热门诊医生分析检查结果,并向感染疾病科主任汇报病情,初步确诊疑似病例,电话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
3、公共卫生科电话上报分管院长马会兰,分管院长马会兰报告李良增院长,李院长指示应急办启动《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场景三: 120急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病情和转运安全性进行现场评估后,迅速做好三级防护转运病人到西院区感染科,提前电话沟通告知感染科做好接诊准备。途中,急救人员利用车载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体征监护与支持。到达隔离病区,急救人员与病区接诊人员完成转诊交接,对病人实施救治。转运结束后,急救人员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进行卫生处置,并对救护车、车内物品以及医疗用品、医疗废弃物等进行清洗消毒。
场景四:120车到西院区后,感染科按照方案诊治,科主任对疑难危重病人组织全院会诊,院内专家组在感染科会诊室内进行会诊,会诊初步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会诊建议:给予对症救治措施,先隔离治疗,并由会诊专家签字。感染科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公共卫生科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相应指导。场景五:
1.专家点评:由医务科、公共卫生科、院感科、护理部分别总结评估本次演练,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
2.领导讲话:由院长做总结讲话,并宣布演练结束。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相关知识:
1、医院要对该病例(程某)进行报告吗?为什么?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2、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在病程第5-7 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什么?医务人员怎样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 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患者用后的每个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附: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附: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三、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三、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