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技术指南(第一版)
为加强埃博拉出血热(Ebo1a HemorrhagicFever)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基本要求
(一)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1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当予以警惕,做好防护。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
(三)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培训,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术,做好个人防护。
(四)医疗机构应当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五)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隔离区域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
员应相对固定。
(六)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消毒等措施所需物资的储备,防护用品及相关物资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七)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八)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区和定点收治病区应当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
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一)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管理.
1.留观、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实行单间隔离;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诊治.对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条件的应当安置于负压病房进行诊治。
2.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小面积污染等建议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并吸收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再进行相应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较大范围污染的,首选漂白粉覆盖,待液体吸收后清理,倒入污水处理系统。
3.隔离病房的消毒工作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定
期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4.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如醇类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5,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6.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7.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相关医疗废物应当及时密闭转运,焚烧处理。
8.患者死亡后,应当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当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
(二)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对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
三、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
(一)诊疗过程中,应当戴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面罩(护目镜),穿防护服、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无防护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尽量减少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执行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严格预防锐器伤。
(二)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重点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粘膜的防护。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时,为减少和避免脱卸过程可能的污染,建议先戴口罩再戴帽子,确保在脱卸时能最后摘除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在穿防护服前完成,脱卸时要先脱防护服再脱卸脸面部防护用品。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可以复用的防护用品严格遵循消毒与灭菌的流程。
(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四)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采集标本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标本转运应当按照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运输要求进行,即应当置于符合规定的具有生物危险标签、标识、运输登记表、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的容器内,容器应置于具有防水、防破损、防渗漏、耐高温、耐高压的外包装中,主容器与
外包装间填充足够的吸附材料,标本由专人、专车护送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门实验室检验,护送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应当对参与患者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感染症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诊治并报告。
第二篇:埃博拉出血热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据卫计委网站消息,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供各医疗机构用于加强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准备工作。根据指南,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及时密闭转运,焚烧处理。患者死亡后,尸体应当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
指南强调,埃博拉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当予以警惕,做好防护。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指南还指出,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相关医疗废物应当及时密闭转运,焚烧处理。患者死亡后,应当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当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
指南同时强调,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第三篇: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与诊疗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2.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而感染。
病人自急性期至死亡前血液中均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病人的转诊还可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溶胶传播
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也可造成感染。1995年曾有学者报道用恒河猴、猕猴作为感染埃博拉病毒实验动物,含有感染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染了正常猴,证实了气溶胶在埃博拉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3)注射途径
以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1976年扎伊尔一位疑诊为疟疾的病人,在接受注射治疗后一周内,数位在该院住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病人感染了埃博拉出血热而死亡。
(4)性传播:在一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发病后第39天、第61天、甚至第101天的精液中均检测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主要是因为成年人与患者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长期观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4.地理分布
近几十年来,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肯尼亚、利比利亚、中非共和国、喀麦隆等国家也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
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突然暴发大规模出血热流行。刚果埃博拉河岸的小城雅姆布库,共发生病人318例,死亡280例,主要在医院内传播,疾病因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同时,在毗邻的苏丹南部共发生284例病人,死亡151例。
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行出现于1995年,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基科维特市,为典型的院内感染造成的流行,共发生315例病人,其中医护人员43人,总病死率为81%。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但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不排除该病通过引进动物或通过隐性感染者及病人输入的可能性。1989年及1990年在美国、1992年在意大利、1996年在美国从来自菲律宾的猴子中检出埃博拉病毒。故应提高警惕,密切注视国外疫情变化。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
典型病例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发病2-3天后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等表现,半数病人可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并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病人在发病数日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有咯血,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病后第10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细菌性肺炎等。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也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在病程第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
(四)病理特点。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诊断、治疗和报告
临床早期诊断埃博拉出血热相当困难,因其症状无特殊性,不易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鉴别。可以参考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是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等进行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三、实验室检测
以下实验室结果均可确诊:病毒抗原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一)血清学检测。
患者最早可在症状出现后7-10天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IgG抗体,IgM抗体可维持3个月,IgG抗体可维持很长时间。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也有重症病人至死也未能检出抗体,故IgG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指标,但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二)病原学检测。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与活病毒相关的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法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从感染动物肝、脾中检测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四、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控制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最重要的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1.加强输入性埃博拉出血热的监控
及时发现和隔离控制输入性病例是有效控制传染源的关键。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等部门的联防,及时发现来自流行地区的输入病例。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尤其是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非人灵长类和蝙蝠等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从国外进口动物,特别是从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区引进动物,要严格进行卫生检疫。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和动物,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
2.对前往非洲疫区的旅游者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防病知识的宣教,使其避免接触丛林中的灵长类动物,在医院接触病人时要提高警惕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密切关注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动态 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尤其要高度关注曾出现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的地区,如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和南非等国家的疫情情况。
(二)疫情控制措施。1.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后要及时报告,使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尽早掌握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其接触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流行。
2.医院内感染控制 ①.一般病人护理
在诊疗和护理所有患者时,不管患者现在是否已出现症状和体征,都要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措施(附录1)。这一点尤其关键,因为出血热的早期症状并不特异。手卫生是最重要措施。接触血液或体液时一定要戴手套。有任何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可能性时就应该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面罩。清洁被污染的表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②.直接病人护理(疑似或确诊的出血热患者)
a.病人安置:疑似或确诊患者要被安置到单独的隔离病房,同时要配有专用厕所、淋浴、带有自来水的水槽、肥皂、一次性毛巾、含酒精的手消液、个人防护用品、药物等,同时隔离房间要保证通风良好、窗户掩蔽、房门紧闭、限制人员进入。如果没有隔离病房,将这些患者安置在特定的封闭区域内,同时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分开安置,并保证以上所列举的隔离病房所需的物品和条件能够达到。确保病床之间的距离在1米(3英尺)以上。
b.人员分配:确保分配给出血热患者的临床和非临床人员是专属的,在暴发期间工作人员不能在出血热隔离区域和其他临床区域之间自由行动。c.禁止一切不必要的人员进入出血热病人护理区域。探视者最好停止探视,但是如果不能禁止的话,也要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仅仅只能让对患者健康和护理有帮助的人员探视,如孩子的父母。禁止其他来访者进入隔离房间/区域,保证任何想要观察病人的来访者在合适的距离进行观察(大约15米或者50英尺)。在允许出血热患者的探视者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之前,一定要筛查他们出血热的症状和体征。
③.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和其他预防措施
保证所有的探视者进入隔离房间/区域之前都能够按照以下的方法(附件2-4)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执行手卫生。确保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助手和清洁员)进入隔离房间/区域,接触患者或环境之前,都能够根据预期的风险等级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在病人区域工作时不要穿戴个人衣物,而应该穿医疗工作服。在为任何出血热患者(包括疑似病例)提供诊疗护理时,认真执行以下预防措施来避免任何对血液、体液的无防护的直接接触。a.执行手卫生
戴手套,穿着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隔离房间/区域之前,为患者进行任何清洁/无菌操作之前,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或有任何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风险之后,触摸病人床旁被污染(即使是潜在被污染)的物表/物品/设备之后,脱掉PPE,离开护理区域之后。当身处隔离房间/区域时,在以上所列举的护理患者过程中的任何指征时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同时更换手套。在护理同一个房间的病人时,最好在完全护理完一个病人之后再处理下一个病人,并在不同病人之间进行手卫生。此外,脱掉个人防护用品之后一定要进行手卫生,否则将大大削减甚至抵消使用防护用品所带来的好处。进行手卫生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也可以使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按照WHO推荐的方法正确执行。当手部有可见的污染物时,一定要用肥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在任何
护理点(包括入口和隔离房间/区域内)都要安置含酒精的洗手液,这一点也要成为护理标准。如果没有含酒精的洗手液,就在任何需要洗手的时刻用流动水和肥皂液洗手。b.进入隔离房间/区域之前,在专门的换衣区域内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参考附录2所给出的顺序和说明。进入患者护理区域前穿戴好合适大小的手套(非灭菌的检查用手套,手术用橡胶手套)。在对同一个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如果手套被血液和任何其他体液严重污染后,也要考虑更换手套(脱掉手套后要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护理同一个房间中的不同病人时,离开上一个病人之后一定要立刻脱掉手套,并进行手卫生。当手套的质量太差(比如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破洞或撕毁)的时候,要考虑戴双层手套。使用一次性、不透水的隔离衣覆盖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使用医用口罩和护目用具(如眼睛遮阳板、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止喷溅到鼻子、嘴和眼睛。使用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子(比如橡胶靴)来避免血液、其他体液的污染,以及被污染的锐器伤害。如有没有橡胶靴,一定要使用鞋套,同时去除鞋套时必须戴手套,注意避免手部污染(附录1)。
c.当执行费力的活动(如搬运病人)和任务,而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时(如病人出现了腹泻、出血、呕吐等症状,环境有可能会被污染时),在以上所提到的防护用品之外,还需要佩戴双层手套,如果隔离衣不是防渗透的,还需要在隔离衣外穿防水围裙,如果没有靴子,需要穿鞋套和袜子。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在任何可能导致咳嗽或者促进气溶胶产生的操作(如雾化吸入治疗、诊断性吸痰、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面罩正压吸氧)过程中都要佩戴口罩(FFP2或EN认证等效或美国NIOSH-认证的N95口罩)。d.离开隔离病房/区域之前,小心地脱掉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靴子)并妥善处理,扔进医疗废物桶内,并执行手卫生(附录1)。当脱个人防护用品时,一定要小心避免在接触到污染物品(如手套、隔离衣)后直接接触面部的任何区域(包括眼睛、鼻子和嘴)或不完整的皮肤。不要反复使用任何一次性的防护用品。但是,如果需要给护目镜和面罩去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物品必须先用水(±洗涤剂)洗净,去除所有有机物,然后完全浸泡在1000 ppm【每百万分一份】有效氯(0.5%)中至少30分钟(最好过夜)来消毒。再次使用之前还需要再用水彻底冲洗(去除次氯酸盐残留和盐沉积)。用于第一步擦拭的毛巾应被视为感染性废物处理;消毒剂可以安全地排放到水槽或下水道中。认真清洗和消毒可复用的设备(如下所描述)。
e.严格执行每个患者物品专用(如听诊器)。但是,如果不能达到的话,在给不同病人使用之间一定要消毒物品。比如,一个听诊器供不同的患者使用时,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将整个听诊器(包括医务人员手接触面和患者接触面)用水和肥皂液清洗去除有机物质,然后用酒精擦拭。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物都要视为污染性废物处理(参考下文)。禁止在隔离房间/区域和医疗机构内的其他区域之间移动物品和设备,除非它们是要被丢弃或销毁。例如病人图表和记
录应保持在隔离房间/区域外面,以避免被污染。
④.注射安全、锐器管理
每个病人都应该有专属的注射器和静脉药物治疗设备,并且这些东西必须在护理点处理。注射器、针头或类似的设备禁止复用。尽可能限制针头和其他锐器的使用。将为了诊断评估和病人护理而进行的采血和实验室检查限制在最低水平。如果锐器的使用不可避免,保证实施以下防护措施:禁止回帽。禁止将用过的针头对准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要用手从一次性注射器上摘除针头,也不要用手弯曲、折断或其他方式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其他尖锐的物品丢弃到合适的,防穿刺的锐器盒中。保证防穿刺锐器盒放置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使用锐器的地方(使用点),缩短使用和处理的距离,保证锐器盒朝上放置。如果锐器盒比较远,转运锐器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拿锐器,而应该将它们放置在U形盘中。保证防穿刺锐器盒能有盖子覆盖,并且当装到3/4满的时候更换新的锐器盒。保证锐器盒被放置在不易被探视者,特别是小孩触摸到的位置(比如锐器盒不能放在儿童可能活动的区域的地面或者货架的低层)。⑤.环境清洁和织物的管理 a.个人防护用品
当打扫环境以及处理感染性废物的时候一定要穿防护/橡胶手套,不透水隔离衣和密封的鞋子(如靴子)。此外,当进行清洗等喷溅风险高的活动、或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血液体液(如清洁被呕吐物、血液严重污染的物品表面,或清洁距离有症状的患者1米/3英尺以内的区域)时还要佩戴面部防护设备(口罩、护目镜、面屏),没有靴子的时候戴鞋套。b.清洗过程
被血液、其他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需要尽快用标准的医用清洁剂/消毒剂(如0.5%含氯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ppm的溶液)来清洁和消毒。应用消毒剂前应先清洁,防止有机物使消毒剂失活。如果清洁剂和消毒剂是当地配制的,那么最好每天配制。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更换清洁剂和清洁设备,因为它们很快会被污染(如果可以的话按照各自医院的操作规程来做)。地面和水平的工作表面每天至少用清水和洗涤剂清洁一次。用浸湿的毛巾擦拭以避免产生颗粒而污染空气和其他物体表面。禁止使用干的扫帚清扫地面。带有灰尘的抹布不能随意抖动。禁止用干抹布擦拭物表。清洁的顺序要从干净的区域到污染的区域,避免交叉污染。禁止用消毒剂喷洒被占用的和未被占用的临床区域。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存在危险。c.织物管理
病人使用过的织物会被体液(如血液、呕吐物)严重污染,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喷溅。当从患者处收拾污染的织物时,一定要穿戴手套、隔离衣、密闭的鞋子(如靴子)和面部防护用具(口罩、护目镜或面屏)。污染的床单织物应放置在使用地所设置的标识明确、防泄漏的塑料袋或桶内。从隔离的房间/区域移动容器之前,应该将其表面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
剂)。如果织物上沾有有任何固体排泄物,诸如粪便或呕吐物,在将织物投入容器之前应该仔细用结实的片状物体将排泄物刮掉,冲进厕所或下水道。如果这步操作需要在隔离病房/区域外进行,一定要用一个专用的容器转运被污染的织物,绝不能直接用肢体接触织物。在桶内的织物应该立刻直接被转运到盥洗区域,并马上用水和清洁剂清洗。低温清洗过程中,用水和清洁剂清洗织物,然后用0.05%含氯试剂浸泡大约30分钟。最后还需要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干燥。不提倡用手直接清洗污染的织物,但是在没有洗衣机或者没有电的情况下,在将被污染的织物取出容器后,放进装满热水和肥皂液的大鼓形容器中,保证完全浸泡。用棍子搅拌后将水倒掉,重新倒入干净的水并加入1000ppm的漂白粉,再次浸泡10-15分钟。取出织物并用干净的水冲洗。倒掉水将织物取出并干燥。尽可能避免喷溅。对于重度污染的织物,如果不能实现绝对安全地清洗和消毒,可以将织物焚烧来降低处理织物的人员感染的风险。
⑥.医疗废物的管理
当处理感染性废物(如固体污物、任何携带可见血液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即使血液是由正常无菌体腔产生的)的时候,需要佩戴防护/橡胶手套,防渗透的隔离衣,密闭的鞋子(如靴子)和面部防护用具(口罩、护目镜或面屏)。比起遮阳板,护目镜能够更好地阻挡从桶中倒出液体污物时所产生的从下往上的喷溅。处理液体污染物的时候尽量避免产生喷溅。医疗废物管理程序:医疗废物在产生的时候就要做好分类,以便能够正确安全地处理。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璃制品)和直接盛过血液、体液的试管需要被放入防穿刺的医疗废物桶中(如上描述)。这些医疗废物桶需要安置在病人护理区域内离锐器所使用的地点尽量近的地方,实验室也是如此。将所有非锐器的固体感染性废物装在防渗漏的废物袋和有盖的垃圾桶中。不要用肢体直接搬运垃圾桶(如扛在肩膀上)。医疗废物需要被埋入合适深度(如2米或者7英尺)精心设计的坑中,并填埋至1-1.5米(或3-5英尺)。当每一桶医疗废物被填埋时,都要用10-15cm深的土壤覆盖。在暴发的时候,短时间内可以使用焚化炉来处理固体废物。但是需要保证焚烧彻底。当处理可燃材料,或当有被烧伤风险而佩戴手套时需要十分小心,因为手套也可能被点燃。胎盘和解剖样本需要被埋在单独的坑内。医疗废物终末处理和处置区域要禁止动物、未经训练的人员或孩子进入。诸如粪便、尿液、呕吐物和清洗中产生的液体废物,可以冲进下水道或蹲厕中。不需要再做其他处理。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六、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
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
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七、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八、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2.严格标本采集程序。
3.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应在P4级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
(四)在接触疑似或确诊病员时以下原则需要牢记在心: 1.避免握手。
2.采访时尽量保持1米(3英尺)的距离。
3.如果能够保证在1米以上、或者采访无症状的个体(既不发烧、也不腹泻、出血、呕吐)、或者不接触被疑似病例污染的环境,则不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4.建议给负责追踪接触者和发现社区病例的工作人员配备含酒精的洗手液,并告知如何正确执行手卫生。
附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第一版)(试行)
时间:2014-08-19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工作要求,为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防护工作,防止工作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和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调查防护
流行学调查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根据调查对象不同,流调人员应根据病原体暴露风险不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1、密切接触者
1.1 调查人员应穿戴的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1.2 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一次性乳胶手套 1.3 脱摘顺序: 步骤1: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3:手卫生 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6:手卫生
2、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2.1 调查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 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一次性连体防护服、一次性鞋套、防护眼罩。根据风险评估,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或选用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靴套或防水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参考后续步骤。
2.2 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4:防护眼罩 步骤5:一次性连体防护服 步骤6:一次性鞋套 步骤7:一次性乳胶手套。2.3 脱摘顺序: 步骤1:一次性鞋套
步骤2: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3:手卫生
步骤4:一次性连体防护服 步骤5:手卫生 步骤6:防护眼罩
步骤7: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8: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9:手卫生 3.注意事项
3.1 进入污染区之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区之前脱下个人防护装备。
3.2 手套在佩戴之前做简易充气检漏检查,确保手套没有破损。3.3 一次性乳胶手套套在一次性连体防护服袖口外面。
3.4 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就地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3.5 流调过程中避免握手等直接接触,应与被调查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 建议被调查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6 手卫生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也可以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当手部有可见的污染物时,一定要用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3.7 选用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时,应做适合性检验。3.8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后,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3.9 防护眼罩经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可重复使用。
二、样本采集
1.采样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防水靴(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2.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 步骤4:防护眼罩(如选择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时无需佩戴)步骤5: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6: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戴在防护服外;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
步骤7: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6:防水靴或防水靴套(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3.脱摘顺序:
步骤1: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防水靴或防水靴套(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步骤3:里层手套消毒
步骤4: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先行摘掉;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
步骤5:里层手套消毒 步骤6: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
步骤7: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 步骤8: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9: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9:手卫生
4.注意事项
4.1 手套在佩戴之前做简易充气检漏检查,确保手套没有破损。4.2 一次性乳胶手套套在一次性连体防护服或防渗漏防护服袖口外面。4.3 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经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重复使用。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建议用0.2%以上浓度季铵盐类消毒剂或70%医用酒精擦拭、喷洒和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或遵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洁再消毒,擦拭用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BSL-2实验室检测防护
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的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2.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3: 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4: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5:一次性乳胶手套 3.脱摘顺序: 步骤1: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手卫生 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4: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5:手卫生 4.注意事项
4.1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内进行。灭活材料的操作是指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不含致病性活病毒的操作。
4.2 手套在佩戴之前做简易充气检漏检查,确保手套没有破损。4.3 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4.4 手卫生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也可以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当手部有可见的污染物时,一定要用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5 选用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时,应做适合性检验。4.6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后,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
四、BSL-3实验室检测防护
1.实验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或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或动力送风呼吸器)、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2. 穿戴顺序: 步骤1: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2: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3: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
步骤4: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和一次性鞋套或靴套 步骤5: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
步骤6:防护眼罩(戴在防护服内)或防护面屏(戴在防护服外)。如选择动力送风呼吸器无需佩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
步骤7: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3. 脱顺序:
步骤1: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动力送风呼吸器(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无佩戴时,直接进行步骤3)
步骤3:一次性鞋套 步骤4:里层手套消毒
步骤5: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先行摘掉)步骤6:里层手套消毒
步骤7:防护眼罩(如使用动力送风呼吸器,此步骤省略)步骤8: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9: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10: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11:手卫生 4.注意事项
4.1 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样本进行病原检测等实验时,应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进行分装、灭活等实验活动。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是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未经可靠灭活或固定的人和动物组织标本因含病毒量较高,其操作的防护级别应比照病毒培养。
4.2 手套在佩戴之前做简易充气检漏检查,确保手套没有破损。4.3 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套在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袖口外面。4.4 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4.5 动力送风呼吸器的消毒参考厂家提供的说明书。
4.6 手卫生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也可以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当手部有可见的污染物时,一定要用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7 选用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时,应做适合性检验。
4.8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后,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4.9 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的地点应根据本实验室布局和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第四篇: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与方法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埃博拉出血热”消毒隔离制度与方法
一、隔离与消毒
1、留观、疑似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实行单间隔离。
2、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小面积污染等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并吸收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再进行相应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较大范围污染的,首选漂白粉覆盖,待液体吸收后清理,倒入污水处理系统。
3、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4、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如醇类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每天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5、留观隔离室的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隔离室内,若确需离开隔离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隔离区域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
6、埃博拉出血热留观隔离室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
7、确诊为留观病例或疑似病例出隔离室后,应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尸体处理
患者死亡后,应当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当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
三、废弃物处理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双层封扎,标识清楚,密闭转运,焚烧处理。(按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执行)
四、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
(一)诊疗过程中,应当戴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面罩(护目镜),穿防护服、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无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尽量减少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执行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严格预防锐器伤。
(二)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重点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粘膜的防护。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时,为减少和避免脱卸过程可能的污染,建议先戴口罩再戴帽子,确保在脱卸时能最后摘除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在穿防护服前完成,脱卸时要先脱防护服再脱卸脸面部防护用品。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可以复用的防护用品严格遵循消毒与灭菌的流程。
(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四)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2014年9月
第五篇:XX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广州市,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广州市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
五、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应急办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吴燕担任。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应急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治疗、抢救小组
组长: XX
副组长:XXX
(1)专家小组成员:XXXXXX
专家小组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2)治疗、抢救小组
XXXXXXXXXXXX
抢救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
(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六、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广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3.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4.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七、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广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各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
2、应急办、感染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至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1、应急办: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通报。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
3、感染科: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1)应急办: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医院应急办必须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
(2)感染科: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疫情控制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院感办指导下,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五)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各级政府请求支援,在各级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八、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
根据省市区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医院响应级别或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