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某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方案
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为加强xx市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有效应对我市可能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强化对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提高我县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xx市疾控中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决定2014年-月-日举办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演练活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以练为战,为我市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保障。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疫情报告网络的灵敏性、应急队伍响应的及时性和应急物资储备的适用性,提升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三级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洗手方法等专业技能。
2、演练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职 责:负责方案的审核,应急演练的组织、相关小组和梯队的协调。副组长: XX、XX、XX 职责:协助组长对方案的审核、应急演练组织指挥、协调工作等。下设应急演练办公室,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由--同志负责。职责:负责应急演练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以及演练结果的评估。演练考评组:负责本次演练的技术指导及后期考核评估工作 成员:--流调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点,划定疫区,并
及时向组长报疫情进展。成员:
消杀组:对患者接触的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消毒,指导其消毒工作。成员:
检验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样本的采集。成员:
保障宣传组:负责现场流调车辆的保障,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发放;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成员:
模拟疑似病人组:
四、演练内容、时间、地点
1、演练内容:组织指挥、疫情发现和报告、应急反应能力、病例转运、医疗救治、流行病调查、疫情处理、个人防护等。
2、演练时间:-月-日。
3、演练地点:随机抽取一所乡镇卫生院。
五、演练步骤
1、演练前强化培训:对参加演练的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有关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及诊疗知识的培训。
2、按照演练时间安排,马尔堡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及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模拟者根据演练内容分别到临时假设的医院就诊,尽量避免用提示性语言诱导接诊的医务人员,事后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表现并按照《应急演练考核评估标准》给予评判。
3、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按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开展疫情处理工作。考核人员按照《xx市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考核评估细则》给予评判。
六、进行简要现场点评总结 1.本次应急演练突出的成绩;
2.本次应急演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进行通报。
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考核
评估细则
一、应急演练背景设置
接到疫情电话报告,一名以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到该院看病,其为从非洲留学回家的大学生。
二、模拟演练内容
(一)演练程序
1、市疾控接到疫情电话报告后,立即组织流调、检验、消杀组人员,赶赴医疗机构了解处理疫情,并进行样品采集。
2、在具体行动同时,现场模拟演练资料收集组记录员做时间记录。记录各组接到通知后的出发时间。
3、各组到达现场后,流调组、消杀组、检验组分别检查所带应急处理的各种物品是否齐全。
4、各组指派一人穿脱防护用品。
5、消杀组各指派一人配制消毒液。
6、开始就处理疫情相关的问题由组织者提问。
7、领导小组人员对演练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并提出要求。
8、演练结束,及时写出模拟演练工作总结。
(二)应急响应
1、疫情报告
(1)市疾控接到疫情电话报告后,疫情值班人员立即开展核实疫情工作,并做好记录。
(2)迅速向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类别、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和人数、报告时间、报告人。
2、队伍响应
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立即召集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毒组、检验组、后勤保
障组、宣传教育组、联络组负责人,作出如下部署:
做出启动《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的决定。后勤保障组负责人安排司机、车辆到岗(最短时间内);
消杀组人员到岗从后勤保障组领取消杀设备和药物,配置规定浓度的消毒液(最短时间内);
流调组现场流调人员到岗,准备流调(最短时间内);
疫情报告组负责人2小时内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局报告(最短时间内)。
3、准备工作
(1)流行病学调查组:准备“病例个案调查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等表格,并检查电话、传真、微机、打印机等设备运转情况。
自带现场流调使用的防护用品、各种表格、笔、纸张和工具书等。(2)消杀组:准备消杀防护用品。领取防护用品、消毒器械、消毒液、消毒记录表、笔、纸张和工具书等。
①消毒器械:背负式喷雾器、喷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②消毒药:有效氯消毒剂,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
③防护用品:以二级防护标准配备:每套防护用品包括普通工作服(迷彩服)1套、工作帽1顶、防护服1套、一次性隔离服1套、防护眼镜1付、防护口罩(N95口罩)2个、乳胶手套2付、胶鞋(雨靴)1双、鞋套2付。
④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配制用于环境、物品、手消毒的消毒剂,并做好对污染纸张、服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的准备工作。现场演示500mg/L有效氯消毒剂、75%酒精、0.5%碘伏溶液的配制过程。
(3)后勤保障组:保证交通通讯设备和疫情报告网络有效畅通,及时做好疫情处理宣传报导工作。
(三)现场调查处理
流调消杀人员在规定时间内(2小时内)赶到疑似病例住所并开展如下工作。
1、穿戴防护用品:2名流调队员、2名消杀人员现场演示防护用品的穿戴
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睛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步骤5:穿上长筒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向流调、消杀队员现场提问)。问题1:疫情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开展哪些工作? 答:疫情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开展如下工作: ①核实疫情,做好记录。
②立即向科主任、分管领导和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类别、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和人数、报告时间、报告人。
问题2:如果你是疾控中心领导,接到报告后,应该做哪些?
答:接到流行病科报告后,领导小组立即召集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毒杀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协调联络组负责人,作出如下部署:
做出启动《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的决定。后勤保障组负责人安排司机、车辆到岗(最短时间内);
消杀组人员到岗从后勤保障组领取消杀设备和药物,配置规定浓度的消毒液(最短时间内);
流调组现场流调人员到岗,准备流调(最短时间内);
2小时内向xx市卫生局和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告知卫生监督所有关情况(最短时间内)。
(1)疑似病例调查
流调队员根据《xx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和《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例进行现场流调,填写《埃博拉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为核实诊断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②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③为研究相关传染病自然史积累个案资料,描述分析流行现状;
④寻找发现人传人线索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提供依据。问题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问题5:调查对象有哪些?
答:①埃博拉出血热待查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②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密切接触者; ③其他需要排除埃博拉出血热的病例。问题6: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答:2-21天。
问题7:人如何埃博拉出血热?
答:人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埃博拉出血热。
问题8: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2)密切接触者调查
对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回答以下问题。问题9:如何判定密切接触者? 答:密切接触者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①医疗机构内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未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时;
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
密切接触者可以是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护工、同一医疗机构病人、陪护的亲友等。
②家庭或社区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 与病例共同生活;
病例发病期间或死亡后(包括葬礼时),接触过病例的身体,或者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接触过病人衣物、床单等物品。③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的情形:
如果机组人员报告发现可疑病人,在飞机着陆后,由检疫人员登机进行调查评估,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乘客和空乘人员;
如果检疫人员通过体温监测或乘客个人健康申明发现可疑病人,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不含通道另一侧)、以及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乘客和空乘人员;
在其他入境交通工具上的情形参照以上两种情况进行判断。
④其他密切接触情形:在我国境内交通工具上(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发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由接报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参考上述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的方式,进行调查评估后判定密切接触者。
问题10:对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
答: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实施医学观察时,应书面或口头告知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同时要告知负责医学观察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医学观察期为21天,指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其进行访视或电话联系,每天早、晚各询问一次其体温及其他健康状况,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关节或肌肉痛、呕吐、腹泻、出血症状等,则立即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院治疗。同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同时对与其发病后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判定和医学观察。
问题11:对医疗机构还应做些什么,主要检查那些内容?
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医院门诊大厅预检分诊情况,医院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和转诊转送工作,组织医护人员相关传染病防治
知识培训。
3.现场消毒处理(向流调、消杀队员现场提问)
消杀组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各种传染病消毒技术方案》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填写消毒记录表,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2:室内地面、物品家具、餐饮具、运输工具和手如何消毒? 答:①地面、墙壁:可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②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或阳光下暴晒半天以上。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0min,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③诊疗用品、家用物品、家具:可用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1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④手: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也可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 mg/L)涂擦,作用1min~3min。或使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问题13:开展现场消毒处理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出发前,检查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②到达疫点后消杀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消毒因子伤害和微生物感染。③将食品、衣被或其他贵重不需要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潮,如果在室外喷雾,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④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然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顺序依次喷洒。
⑤消毒应有条不絮,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再次污染。
⑥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或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⑦携回的污染衣物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⑧清点消耗的药品器械,及时整修补充,填好消毒记录表上报。
4、演示脱掉防护用品(流调队员2名、消杀队员2名,现场演示脱掉防护用品的顺序)。
步骤1:手、胶鞋消毒,将手(戴手套)及长筒靴浸泡于大小盆消毒液中3-5分钟。
步骤2: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步骤3:脱长筒靴。
步骤4: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步骤7: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5、演示洗手(流调队员2名、消杀队员2名,现场演示标准洗手方法)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四)对总结报告、资料汇总、相关表格的要求
1、现场提问(流调组、消杀组人员)。
问题14:现场流调结束后,如何填写《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随访记录表》?
答:按照《埃博拉出血热个案调查表》进行填写、每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
电话或现场访视,填写《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每日汇总记录表。
问题15:何时完成初次调查报告,初次调查报告主要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调查当日完成初次调查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描述人间、时间、空间分布),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或化验室结果、初步调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注明报告单位、报告人、通讯方式。
问题16:何时完成进程调查报告,何时发放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 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完成进程报告,观察期限结束后,发放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
问题17:何时完成结案调查报告,结案调查报告主要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流调追踪工作全部结束2天内,完成结案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描述人间、时间、空间分布)、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或实验结果、调查分析结果、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结案建议。
问题18:通过什么途径报告疫情
答: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出报告卡。
问题19:处理疫情每天产生的资料,应该向那些部门报告?
答:每天将《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随访记录表》,报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初次调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报告领导小组、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
问题20:处理疫情产生的资料保管有哪些要求?
答:对工作中生成的各类资料及时登记、汇总,专档专人保管。
三、结果点评
(一)组织者对各组现场点评,按照分工对各工作组现场点评模拟演练各环节存在问题并提出要求。
(二)写出模拟演练工作总结。
第二篇: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为提高我院应对传染病暴发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水平,检验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针对2014年非洲地区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落实国家卫计委和各级医疗卫生组织的防控要求,通过前期的理论培训,我院决定组织模拟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处置应急演练,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防控预案,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依法、科学、规范的诊治、转诊已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目的。
2、检验应急组织协调能力。
3、检验专业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一)组织指挥:医院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总 指 挥:马会兰
副总指挥:马德鑫
成员:张开欣
高
瑛
孙新军
来永广
杨金玲
伊恕嵘
刘雪梅
张秀贵
张守旗
战玉芳
盛广全
李凌云
董凌岱
唐
明
马俊刚
刘朋飞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张开欣
成员:伊恕嵘
李竹林
赵文华
吕明良
张乃春
周文达
来永广
杨金玲
孙佳文
陈春芬
曹宗标
刘雪梅
李凌云
薛德奎
按照医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进行会诊,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三)传染病防控管理组 组
长:刘雪梅 副组长:张秀贵
组
员:薛常喜
孟庆菊
李建华
张培培
严加英 负责组织开展院内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网络上报工作。
(四)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孙新军
组
员:战玉芳
唐
明
井庆福
厉建国
张守旗
杨兴勇
马俊刚
负责应急演练药品、器械、设备、车辆、通讯和防护物资的分配。
(五)信息管理组
组
长:来永广 副组长:杨金玲 成员:科室相关人员
负责救治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汇总。
三、演练的时间及地点
2014年10月14日上8:00,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西院区感染科病房楼
四、演练内容
1、诊断救治能力。
2、个人防护能力。
3、卫生应急救援、防止疫情扩散能力。
五、演练脚本
莒县人民医院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脚本
(2014-10-14)
为做好我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工作,根据各级防控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演练脚本。
一、【背景设置】
患者程某,男,32岁,从事海外打工,10月13日,患者从几内亚出国归来后出现发热、极度乏力、结膜充血、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于10月14日8时,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体温筛查为39.8℃;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询问流行病学史,确认有疫区工作史后,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并引领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立即进行诊治,查体:T:39.70℃
P:100次/分
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口唇红润,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右肺可 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上肢肩部散见麻疹样皮疹。血常规示:WBC:3.6×109/L,N:53%,L:35%,Hb 110 g/L,PLT:131×109/L。以“重症肺炎”收入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会诊,进一步检查血液生化,凝血五项:PT:19.5s、APTT:44.9 s、TT:22.7 s、FIB:4.2 g/L、INR:2.57。C反应蛋白:183mg/L。对症给予头孢他定、阿奇霉素、鱼腥草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体温仍持续39℃以上。根据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感染疾病专家组分析高度怀疑病人可能感染“埃博拉出血热”。
二、演练设定
整个演练过程包括序幕、场景演练(场景一,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场景二,发热门诊,符合监测病例,初诊转送病人;场景三,感染科按照诊疗方案接诊病人,同时按照程序报告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病源;第四场景,疑难危重救治组织专家会诊;第五场景,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演练时间:上午8:00----10:00。
三、场地设置
(一)演练地点
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西院区感染科病房楼。演练现场设指挥台、演练区、观摩区。
主席台设置:在演练现场前方设主席台,主席台上悬挂:“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会标,相关领导指挥台就座。
演练区设置,在演练现场六个:
1、莒县人民医院门诊预检分 诊台(预检分诊发现病人,询问病史(是否到过疫区),给病人戴防护口罩护送到发热门诊);
2、莒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医师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诊疗指南询问病史,测体温,查体,“陪检胸透”初步确诊疑似病例,电话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院办公室或应急办),公共卫生科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莒县人民发热门诊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请求协助处置;
3、120救护车规范运送病人到西院区,与疑似病人接触的所有工作人员按埃博拉出血热防护及处置;
4、120车到西院区后,感染科按照方案诊治,科主任对疑难危重病人组织全院会诊,会诊初步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5、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二)参加演练部门:门诊部、发热门诊、120、感染科、医务科、应急办、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市场部、药械、总务、保卫科。
四、演练内容
(一)序幕(8:10分)
由演练总指挥马会兰院长介绍演练背景,演练场设置,出席领导,演练指挥人员和各参加演练单位人员情况。
【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请到指定区域就坐,演练马上开始。” 莒县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前进行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参加这次演练的领导有马会兰院长、马德鑫院长、应急办、公共卫生科、医疗、护理、院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室有门诊部、发热门诊、120、感染科、医务科、应急办、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宣传科、药械总务、保卫科等。此次演练,以设定城阳镇韩家菜园村民程某,男,32岁,从事海外打工,2014年10月13日,患者从几内亚出国归来后出现发热、极度乏力、结膜充血、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于10月14日8时,遂到我院门诊就诊。初步确诊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为背景,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救援、防止疫情扩散演练。演练共设置6个场景:场景一,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场景二,发热门诊发现符合监测病例,上报医院相关科室;场景三,120救护车转送病人至西院区感染科;场景四,感染科医师接诊病人,科主任组织全院专家会诊、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场景五,专家点评,领导讲话三个部分。
(二)演练开始 1.演练准备: 时间:8:10分
副总指挥马德鑫:“报告总指挥,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请指示。”
总指挥马会兰:“演练开始!” 副总指挥马德鑫:“是。” 场景一(发现疫情)
时间:8:10——8:20分
场景设置:第一场景预检分诊病例出现,规范分诊 1、2014年10月14日8:10分,1中年男性“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来我院就诊。门诊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体温筛查、询问病史及疫区生活史,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然后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处引领至发热门诊,并电话通 知发热门诊。
场景二
2、莒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1、在发热门诊诊室内,发热门诊护士身着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好病人交接,测体温,接诊医师身着隔离衣,带医用防护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病人基本信息登记,详细询问现病史,查体,并开具辅助检查报告单。发热门诊护士采血,急查血常规;放射技师进行床旁X光检查。
2、发热门诊医生分析检查结果,并向感染疾病科主任汇报病情,初步确诊疑似病例,电话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
3、公共卫生科电话上报分管院长马会兰,分管院长马会兰报告李良增院长,李院长指示应急办启动《莒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场景三: 120急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病情和转运安全性进行现场评估后,迅速做好三级防护转运病人到西院区感染科,提前电话沟通告知感染科做好接诊准备。途中,急救人员利用车载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体征监护与支持。到达隔离病区,急救人员与病区接诊人员完成转诊交接,对病人实施救治。转运结束后,急救人员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进行卫生处置,并对救护车、车内物品以及医疗用品、医疗废弃物等进行清洗消毒。
场景四:120车到西院区后,感染科按照方案诊治,科主任对疑难危重病人组织全院会诊,院内专家组在感染科会诊室内进行会诊,会诊初步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会诊建议:给予对症救治措施,先隔离治疗,并由会诊专家签字。感染科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公共卫生科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相应指导。场景五:
1.专家点评:由医务科、公共卫生科、院感科、护理部分别总结评估本次演练,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
2.领导讲话:由院长做总结讲话,并宣布演练结束。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相关知识:
1、医院要对该病例(程某)进行报告吗?为什么?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2、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在病程第5-7 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什么?医务人员怎样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 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患者用后的每个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附: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附: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三、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三、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第三篇: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塔城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
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
疾控中心成立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专家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主任张兴平亲自担任,组员有: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河新;中心副主任胡玉玲;中心办公室主任祁梅。应急救治专家组组长由中心疾控科科长左清竹担任,组员有疾控科全体科员。领导小组负责塔城市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和必要时的密切接触者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专家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的院前急救指导工作。
三、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病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
四、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陪护、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
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
(二)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留观或疑似病例后,应当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对于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的要求,加强个人防护,严格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医疗器械等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并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病人死亡后,应当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焚烧。需做尸体解剖时,应当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五、应急人员的防护
(一)防护用品配备。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配备一次性医用橡胶、乳胶手套、长筒胶鞋(防水、能浸泡消毒)、鞋套、传染病转运组工作服、医用工作帽、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水围裙等。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次性使用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防护口罩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防护眼镜应视野宽阔、透亮度好、防雾、有较强的防喷溅性能。
(二)急救人员实施三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长筒胶鞋、鞋套等。
(三)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在清洁区穿好工作服待命,接到派车指令后出车前的程序包括:洗手→戴工作帽→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戴2层手套(乳胶手套和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鞋套、换长筒胶鞋→取急救物品→出车。
(四)脱摘防护用品时应并遵循下列程序。鞋消毒、摘第一层手套、手消毒→摘防护面罩、护目镜→脱防护服→脱鞋套、换鞋→洗手/手消毒→进入第1更衣室:手消毒→脱工作服→摘N95口罩→摘工作帽→摘第二层手套、洗手/手消毒→进入清洁区:沐浴、第2更衣室更衣→ 等待下次派车指令。
(五)空间、表面、地面消毒。
1、空间、表面、地面消毒。
(1)喷雾消毒法。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医疗舱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
①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为关闭车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车窗、门通风。车辆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上车对固定在车内的仪器(在转运患者
之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或透明塑料袋罩严)进行消毒。方法为先将罩及覆盖薄膜摘去,再选用75%乙醇或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最后用清水将医疗舱冲洗、内表面擦拭和拖擦。
②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
③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消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
(2)擦拭消毒法。
1)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
2)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有效氯浓度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
(六)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
者之间的污物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
(七)手与皮肤消毒。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
(八)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使用后用污物袋封装,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备用;亦可用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使用后的工作鞋,每次转运结束后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并晾干。
(九)医疗废物的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与处置。用后的各类针头、锐器放入医疗废物利器盒,一次性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装入医疗废物专用袋。患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经处理后一并按医疗废物处理。转运途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入医疗废物袋,带回急救中心(站)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充分利用局外网、宣传栏、电子屏、咨询台、政务微博等平台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发布埃博拉出血热常见问题解答,提高公众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提
高公众自我防控能力,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4年8月28日
第四篇: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县,并做好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临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四、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应急办主任由***担任,***及***两位同志协助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应急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治疗、抢救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1)专家小组成员:(2)专家小组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3)治疗、抢救小组
抢救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五、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云南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县出现输入病例。3.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县出现二代病例。4.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六、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云南省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各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
2、应急办、感染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 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自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县出现输入病例。
1、应急办: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及回报工作。
2、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在防保科的指导下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3、感染科: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
预防保健科: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县出现二代病例。
1、应急办: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2、感染科: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预防保健科: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及县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县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4、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各级政府请求支援,在各级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七、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
根据省市县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医院响应级别或终止。
八、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一)采取标准预防原则:
根据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着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当接诊疑似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按照隔离病房个人防护要求执行。
九、收治疑似或确诊病例时个人防护要求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进行单间隔离。患者的活动应限制在隔离病房内,不设陪护。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在病区内进行。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与飞沫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内,有条件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内。
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1.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2)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 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在脱摘防护用品时要特别小心,应避免潜在的感染性材料接触工作人员的眼睛、口腔黏膜和工作服等;
(2)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3)医用防护口罩最多可持续应用6小时至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4)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时,戴双层手套、过膝防水防污染鞋套;
(5)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6)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7)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8)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9)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对于复用防护用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进行清洁并消毒后方可使用。
2.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以上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此外,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尽可能使用安全型针头和留置8
针,在为患者实施穿刺等诊疗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范,所有的针和锐器毁形后应放入密封的利器盒内,处理过程要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
十、消毒技术
(一)消毒方法 1.喷雾消毒法:
(1)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病房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
①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关闭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窗通风。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对仪器进行消毒。
②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
③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①条执行。消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委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
(2)表面喷雾消毒:喷药量以喷至污染内壁、门窗、表面、地面均匀潮湿为度,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光滑与粗糙表面进行喷雾,参考用液量范围为100ml/m2,观察表面均匀湿润而无液体流出即可。消毒剂可选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充分通风后再用清水冲洗、擦拭和拖擦。
2.擦拭消毒法:
(1)应用范围:适用于污染内壁、门窗、物体表面、设备表面及地面等的消毒等。
(2)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
(3)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有效氯浓度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
(二)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
1.使用后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氧气管、吸痰管、袋等装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使用后,清洗,然后用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60min以上消毒或灭菌。
2.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
3.听诊器、仪器表面、导联线及诊疗箱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遍消毒;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2遍消毒。
4.监护仪、心电图视屏及除颤仪电极板应以75%乙醇擦拭消毒或70%异丙醇溶液擦拭2遍消毒。
5.不能采取以上消毒方式的用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膜、袋密封,每次更换。其它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三)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 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则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的则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
(四)手与皮肤消毒
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
(五)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特殊情况可选用更高浓度)浸泡30min后再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后备用。亦可用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并晾干。
(六)物体表面消毒
可选用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用浸泡法),作用30min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擦拭。
五、医疗废物的处理
为防止医疗废物引起的疾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我院制定的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2.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
3.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4.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5.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集中焚烧。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沽,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
6.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7.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8.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9.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附: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
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或医用防护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
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第五篇: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例》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
(二)工作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省卫生厅通知要求,我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工作坚持规范、科学、快速、有效救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范疫情的发生,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提高我院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通知要求,医院实行主要领导责任制,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小组,统一在领导下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快速反应,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如下:
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工作职责:负责协调、统一指挥全院预防救治全面工作。
2、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急救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工作职责:负责全院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的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指导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药品、设备、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工作职责:负责全院药品及时供应,设备的正常运转及其他物资及时调配到位。
4、埃博拉出血热院内感染防控组 组 长: 成 员:
工作职责:开展院内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能力,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报送信息,参与各组织疫情处理工作。
(四)应急预案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分级责任制
各科室要增强在埃博拉出血热疾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成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我院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的救治工作。
2、加强培训,科学防护
各科室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开展对全体医护人员埃博拉出血热感染临床知识的培训,尽快让医护人员掌握该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学知识,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识别该病的能力,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要宣传标准预防的基本方法,针对医务人员在诊治埃博拉出血热疾病中只能不同而出现的高、中、低风险,让其掌握基本、一般和特殊的防治措施。反对盲目或悲观,知道医务人员和大众从容应对,科学积极防范。
3、规范门急诊和发热门诊管理
落实急诊及发热门诊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要配备临床经验丰富并经过埃博拉出血热感染防治知识培训的高年龄内科医师坐诊,对于不明原因出血热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流程接诊,并设立隔离留观室,做好可溯源登记记录。实行首诊负责制度及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现医学观察病例及时报告并实行医学观察,疑似病例及时组织转往确定医院地点治疗并上报院感科,由院感科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医院防治埃博拉出血热技术领导小组。
4、严格规范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科室要严格执行《.....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预防疾病交叉感染。要按照呼吸道传染处理的原则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落实院内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要保证诊疗环境良好通风。具体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卫生部《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的相应规定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5、严格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处理流程,加强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按照首诊负责的制度,加强对发热。埃博拉出血热症状就诊病人和不同原因出血病人的预检和筛查,注意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对发病前一周内曾到过或居住在埃博拉出血热疫点的出血热样病例,不能排除埃博拉出血热的转发热门诊诊治,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病人转诊由院感染科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后,由定点医院派救护车转运。
(五)应急报告制度 做好埃博拉出血热信息报告工作,发现首例可疑病例时,院感科要迅速上报至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积极配合疾病防控机构或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标本采集、交换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诊断,拟定确认报告。
(六)突发情况处置
在应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止工作中,对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人,经反复沟通后患者拒绝配合相关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第一时间上报医院医务部,必要时请求相关部门协助执行。
(七)人员保障
启动预案后各个工作小组人员及时到位,特别是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领导小组,保持24小时手机正常开机并根据调查及诊断的情况,及时召开会议,报痛疫情,启动预案,明确责任,各个工作小组迅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