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2P平台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P2P平台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据 媒体报道,从2014年5月份开始,贷帮网事关500名投资者的1280万投资款未能如约本息偿还,在努力进行了半年追偿、沟通、法务等工作之后,贷帮网 CEO尹飞对投资人做出了“不兜底”的表态,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界引爆惊雷。在2014年10月红岭也发生逾期事件,最后以红岭承诺垫付到期的债权一亿元告 终。
根 据政府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P2P平台不得提供担保、搞资金池,但P2P模式引入中国后各平台分别以第三方机构担保、保险、保证金或债权收购等各种方式承诺 债权到期后进行刚性兑付,也有少数平台认为平台属于中介性质表示不会对逾期债权进行刚性兑付,那么对于这些不承诺刚性兑付的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有 哪些?本文试图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一、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可见一旦出现借款人逾期,出借人可以直接向借款人按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的约定追究借款人相关的违约责任。
P2P平台作为居间人,根据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五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可见P2P平台作为居间人承担的是没有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居间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具体需根据其是否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是否损害委托人利益等具体情形承担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及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责任。
二、P2P平台的如实告知义务
由于投资人分布在天南海北,投资人对借款方的信息并不是很了解,投资人更多的是依靠P2P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信任平台的风控能力决定进行投资,所以平台有义务将自己获取的借款方的信息如实告诉投资人。
那 么平台是不是只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告诉投资人就算尽到了如实告知义务呢?拉拉财富认为除了自己掌握的信息外,P2P平台还需要对借款方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主 动调查并建立相关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管理等措施降低交易的风险,换言之P2P平台如实告知义务除了主动告知自己掌握的信息外还需要承担主动的调查 及风控义务。
三、P2P平台如实告知义务要达到何种程度?
那么P2P平台的如实告知义务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呢?
首 先要看平台在相关的用户协议、借款协议、居间合同及平台公示的调查义务及风控措施是否做到位了,并告知到位了。比如有的P2P平台借款标的较小,平台承诺 只会进行线上的审核作为风控手段,如通过借款人提供的征信报告、个人的收入证明、家庭的财产状况、借款用途、个人的相关信息等进行信用评级并决定是否放 标。有的平台还承诺通过自己或相关的合作方比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其他合作机构等进行线下的尽调,通过合作机构进行贷款后项目的监督、追踪等进行风险的把 控。一般来说如果承诺的都做到位并告知到位了,就可以认为其尽到了相关责任。
但 是如实告知义务不仅是基于双方的约定,它还是法律规定的要求,就是说就算相关的合同协议法律文件没有约定,P2P平台也要尽到自己的告知及调查义务,但是 何种程度视为尽到了告知及调查义务,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标的额的大小、交易类型、交易的需要而定,具体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
四、P2P平台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
主 观过错主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根据合同法425条规定,居间人故意隐瞒事实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当然应该承担丧失要求居间报酬及 承担给受害人损害赔偿责任,这条规定似乎表面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前提是P2P平台作为居间人主观上必须为故意,过失不在范围之内。笔者认为过失也应承担相 应的违约责任及赔偿责任,理由如下:首先,根据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 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不管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其次,P2P平台作为专门的撮合借贷交易的平台,具有专业的经验和 能力,所以其注意义务、注意能力相对于普通的居间人应该更高;再次,要求受害人证明平台主观是否是故意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规定P2P平台应该对过 失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违约和赔偿责任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事实上在司法实务中不少法院的判决也支持这一观点。
五、P2P平台赔偿范围如何确定?
笔 者认为P2P平台没有尽到居间人应该尽到的义务并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首先无权要求委托人支付相应的居间报酬,如果委托人在借款逾期产生前已经支付了相 关报酬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平台返还,同时平台也不得要求委托方承担其为提供居间服务发生的必要费用;那么P2P平台是否承担责任的范围仅限于丧失报酬和费 用支出的请求呢?对于给投资人造成的其他损失需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承担责任范围应该结合平台、相关方的过错程 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等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形裁定。
六、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民 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民商事纠纷举证责任按“谁举张谁举证”的原则进行分配,但在P2P平台居间合同争议中,笔者认为受害人只需要承担基础的举证责任,即证 明居间关系的发生,造成了损害结果等基础事实即视为尽到了举证责任,然后由P2P平台证明自己是否尽到了告知义务、注意义务、是否存在过错,实行举证责任 的倒置主要是基于P2P平台相对于一般投资人掌握信息更多,由平台举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有利于投资人利益的保护。
七、对贷帮网逾期1280万一案的法律分析
根 据媒体报道,贷帮网曾在给投资人的风险承诺书中有过保证前海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简称前海公司)出现债权逾期进行回购的内容,笔者没有见到风险承诺 书也没有见到借款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风险承诺书是否构成对逾期债权的担保不敢妄做分析,如果按贷帮网CEO尹飞的陈述贷帮网没有关于担保的承诺,那么至 少贷帮网应该就其没有尽到相关的调查义务、告知义务在其过错程度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投资人和贷帮网都曾到公安经侦部门以合同诈骗罪报案,但公安部门到现在仍然没有立案查处,笔者分析可能是案件在定性上存在争议,根据媒体报道前海公司 存在提供虚假材料、编制虚假项目信息等行为,该行为有诈骗的嫌疑,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前提是必须前海公司主观上有将借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如果只是由于 转借给第三方,由于第三方经营不善致使款项无法及时归还,认定其主观上具有据为己有的动机会存在困难。刑法第175条规定了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 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但构成本罪需要证明前海公司获取的资金是贷帮网的资金,具体到本案就 算前海公司套取资金行为成立,但是其套取的是属于投资人的资金并不是贷帮网拥有所有权的资金,所以同样存在定性的困难,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极为有限,所以 不能结合具体案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期待本案最后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第二篇:P2P平台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P2P平台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根据政府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P2P平台不得提供担保、搞资金池,但P2P模式引入中国后各平台分别以第三方机构担保、保险、保证金或债权收购等各种方式承诺债权到期后进行刚性兑付,也有少数平台认为平台属于中介性质表示不会对逾期债权进行刚性兑付,那么对于这些不承诺刚性兑付的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一、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可见一旦出现借款人逾期,出借人可以直接向借款人按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的约定追究借款人相关的违约责任。
P2P平台作为居间人,根据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五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可见P2P平台作为居间人承担的是没有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居间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具体需根据其是否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是否损害委托人利益等具体情形承担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及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责任。
二、P2P平台的如实告知义务
由于投资人分布在天南海北,投资人对借款方的信息并不是很了解,投资人更多的是依靠P2P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信任平台的风控能力决定进行投资,所以平台有义务将自己获取的借款方的信息如实告诉投资人。那么平台是不是只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告诉投资人就算尽到了如实告知义务呢?笔者认为除了自己掌握的信息外,P2P平台还需要对借款方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主动调查并建立相关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管理等措施降低交易的风险,换言之P2P平台如实告知义务除了主动告知自己掌握的信息外还需要承担主动的调查及风控义务。
三、P2P平台如实告知义务要达到何种程度? 那么P2P平台的如实告知义务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呢?
首先要看平台在相关的用户协议、借款协议、居间合同及平台公示的调查义务及风控措施是否做到位了,并告知到位了。比如有的P2P平台借款标的较小,平台承诺只会进行线上的审核作为风控手段,如通过借款人提供的征信报告、个人的收入证明、家庭的财产状况、借款用途、个人的相关信息等进行信用评级并决定是否放标。有的平台还承诺通过自己或相关的合作方比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其他合作机构等进行线下的尽调,通过合作机构进行贷款后项目的监督、追踪等进行风险的把控。一般来说如果承诺的都做到位并告知到位了,就可以认为其尽到了相关责任。
但是如实告知义务不仅是基于双方的约定,它还是法律规定的要求,就是说就算相关的合同协议法律文件没有约定,P2P平台也要尽到自己的告知及调查义务,但是何种程度视为尽到了告知及调查义务,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标的额的大小、交易类型、交易的需要而定,具体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
四、P2P平台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
主观过错主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根据合同法425条规定,居间人故意隐瞒事实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当然应该承担丧失要求居间报酬及承担给受害人损害赔偿责任,这条规定似乎表面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前提是P2P平台作为居间人主观上必须为故意,过失不在范围之内。笔者认为过失也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及赔偿责任,理由如下:首先,根据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不管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其次,P2P平台作为专门的撮合借贷交易的平台,具有专业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其注意义务、注意能力相对于普通的居间人应该更高;再次,要求受害人证明平台主观是否是故意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规定P2P平台应该对过失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违约和赔偿责任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事实上在司法实务中不少法院的判决也支持这一观点。
五、P2P平台赔偿范围如何确定?
笔者认为P2P平台没有尽到居间人应该尽到的义务并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首先无权要求委托人支付相应的居间报酬,如果委托人在借款逾期产生前已经支付了相关报酬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平台返还,同时平台也不得要求委托方承担其为提供居间服务发生的必要费用;那么P2P平台是否承担责任的范围仅限于丧失报酬和费用支出的请求呢?对于给投资人造成的其他损失需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承担责任范围应该结合平台、相关方的过错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等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形裁定。
六、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民商事纠纷举证责任按“谁举张谁举证”的原则进行分配,但在P2P平台居间合同争议中,笔者认为受害人只需要承担基础的举证责任,即证明居间关系的发生,造成了损害结果等基础事实即视为尽到了举证责任,然后由P2P平台证明自己是否尽到了告知义务、注意义务、是否存在过错,实行举证责任的倒置主要是基于P2P平台相对于一般投资人掌握信息更多,由平台举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有利于投资人利益的保护。
第三篇:擅自拆除承重墙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住户装修房屋时,在未经任何单位批准,也未征得相邻及其他住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其住宅进行拆建,并将楼房的承重墙拆建。物业公司和相关业主均对该住户的行为提出异议,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认为,房屋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外力震动和外部荷载加大,房屋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将受到影响,那么该住户的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 律师解答:
房屋承重墙是房屋的公共部分,对房屋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有重要的作用。该住户擅自拆除房屋承重墙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其与物业管理公司签署的《业主公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同时也损害了相邻业主的公共利益和财产权益。如情节及后果严重,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基于相邻关系的存在,由于该住户擅自拆除房屋承重墙已经影响房屋的安全,破坏了房屋结构和受力情况,其行为已经对相邻业主造成不法侵害,对相邻业主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据此,相邻业主有权根据法律规定要求楼下的业主停止侵害并恢复楼房的墙面承重状况,相邻业主为恢复和弥补承重墙拆除造成的损害而进行的必要修缮措施,相关费用该装修住户也应予以承担。同时,本案中的房屋经过鉴定确定房屋的使用寿命将受影响,相关业主的房屋权益将会受到一定损失,对此损失,也可以要求该装修住户给与一定补偿。
第二,基于委托管理的关系,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管理不善的责任。物业管理公司是向全体业主收取物业费,应对全体业主负责。一般情况,《业主公约》和《物业服务合同》都有不得拆掉承重墙的相关内容。物业管理公司对楼下业主拆除承重墙这样明显违规行为,应有责任和义务加以阻止,而不能放纵这种行为的发生,否则,其行为实际上是对其它相邻业主的权益的共同侵权。所以,相邻业主也有权根据《业主公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责任。第三,由于拆除承重墙必定对楼房产生安全隐患,从而对全体业主的公共安全形成潜在的影响,若不即时改善,相关居住人员的生命健康随时受到威胁。
《常州市市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房屋改造应保证房屋的原有安全性能,并符合城市规划、抗震、消防、市容环境卫生等有关方面的规定。不得因改造房屋影响毗邻房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 房屋改造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以下称改造申请人)必须提出相关设计方案,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结构安全审批:
(一)在墙体上开门、开窗、开洞口,拆改墙体;
(二)扩大原有门、窗洞口;
(三)明显增加楼面静荷载,降低室内地面;
(四)在楼面上开设洞口或扩大洞口尺寸;
(五)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的;
(六)改变使用功能的;
(七)对原有房屋进行加层、扩(搭)建的;
(八)其它涉及房屋结构安全的项目。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改造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危及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我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住宅、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随意拆除房屋承重墙的后果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还有可能触犯刑律,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而需承担刑事责任。
第四篇:运输假冒伪劣产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运输假冒伪劣产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经常有物流业的从业人士,尤其是从事散货运输的货车司机,打电话咨询因运输假冒伪劣产品而被处罚的事宜。笔者有感于此问题咨询之频繁,更有感于有些司机因懵懵懂懂地运输假冒伪劣产品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特撰写此文,希望能够提醒或帮助本文读者。
通过与众多当事人交谈,笔者发现有很多司机对运输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后果是非常模糊的,甚至认为其仅仅为赚取一点点运费,其行为是不违法的。其实,关于运输假冒伪劣产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及地方法规均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因运输假冒伪劣产品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条规定了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运输货物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下,行为人为其提供运输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之所以规定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是“知道或应当知道”,是考虑到为产品提供运输服务的人,并非都能知道所承运的产品的质量状况,对此要区别对待。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承运的货物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除行政执法机关要没收全部运输收入外,还要被处以罚款的行政责任,罚款的幅度是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具体数额由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情节确定。所谓违法收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3月15日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违法收入,指违反法律规定从事运输、仓储、保管,提供制假技术,向社会推荐产品以及进行产品的监制、监销等违法活动所获取的全部收入”。
具体到深圳市,《深圳经济特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中对物流从业人士在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方面的义务有更详尽的规定。该条例第二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禁止传 授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该条明确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当然包括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该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仓储保管者和运输者保管、承运商品时,发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应当拒绝提供保管或者运输服务,并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该条不但明确了物流从业人士不但要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而且负有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商、销售商的义务。虽然该条列没有明确规定行为人不履行该举报义务的法律责任,但该条例对行为人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的法律责任却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仓储保管者、运输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而为之保管或者运输的,由主管部门没收所收保管费或者运输费,处以所收保管费或者运输费五至十倍的罚款,并责令停业,进行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扣营业执照。经检查达到整改要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还营业执照”。
综上,如果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所运输的货物为假冒伪劣产品,其又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运输服务的,不但要被行政部门没收提供运输服务的全部收入,而且还要被被处以罚款的行政责任,罚款的幅度是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具体数额由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情节确定。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罚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基数是提供运输服务的全部违法收入,而非提供该运输服务而获得的利润。
关于因运输假冒伪劣产品应承担的刑事责任,2001年4月9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确规定。该解除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该解释明确规定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运输便利条件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后来,鉴于生产、销售假烟行为的猖獗,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四部门又联合下发通知,转发了《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 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上的纪要》。在该纪要中,四部门再次明确指出:“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而帮忙运输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共犯,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然而,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法学理论,都认为即使运输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也并不一定都应当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虽然都进行了运输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但因具体犯罪情节的不同,不同案件中的行为人的行为可能会构成掩饰隐瞒非法所得罪、非法经营罪定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个行为可能符合数种罪名的构成要件,这是因为我国刑法中存在法条竞合的现象而产生的。然而,上述罪名相对应的处罚却差别巨大,基本刑从管制、拘役、单处罚金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量刑幅度较大。所以,一旦行为人因运输假冒伪劣产品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则对行为人运输行为所构成罪名的辨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如果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所运输的货物为假冒伪劣产品,其又为该假冒伪劣产品提供运输服务的,不但应当被追究行政责任,而且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无论行为人是被追究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被追究责任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行为人必须对所运输的货物是假冒伪劣产品在主观上是明知的,如果不能被证明其对所运输的货物是假冒伪劣产品是明知的,则既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也不能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五篇:违反诚实信用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诚实信用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案情介绍〗
林某与曾某系朋友,林某为喻寺镇一砖厂老板。2003年1月22日,林某和曾某在经协商后以“2003年1月23日”的日期签订了一份砖厂转让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林某于同年1月23日将砖厂整体一次性转让给曾某,曾某在同月25日前给付价款10.6万元。同时约定,任何一方违约后,违约金为2万元。1月23日,双方就砖厂进行了移交。1月24日,曾某在支付9.5万转让款后,以林某曾于1月22日下午和晚上偷运走厂内价值6000余元的成品砖和部分维修设备为由,要求进行抵扣。林某以砖厂在2003年1月23日前应归其所有和曾某接收砖厂未提异议为由,拒绝抵扣。
2003年4月7日,林某提起诉讼,要求曾某结清余款并给付违约金2万元。而曾某则以林某拉走厂内财物构成违约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林某赔偿其6000元财物损失并支付违约金2万元。〖不同观点〗
对于本案林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林、曾二人约定的交厂时间为2003年1月23日,故砖厂在2003年1月22日仍然属于林某。同时,由于林、曾二人未在协议中明确将协议履行前擅自搬运财物的行为规定为违约,所以,林某的搬运行为不构成违约。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双方签订协议的日期为2003年1月22日,加之协议中已明确约定“林某将砖厂整体一次性转让给曾某”,故林某在协议签订后,便应当知道自己负有“将砖厂所有资产整体一次性转让给曾某”的义务。因此,林某作为一个商人,其行为已经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属于违约。〖评析〗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原则成为指导民事主体参与所有民事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了一项行为规范。除了《民法通则》在这么显赫的位置强调这一原则之外,民法的其他法律也强调了这一原则,如我国的《合同法》也对此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确认诚信原则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规范民事活动、弘扬道德观念、维护交易秩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诚实信用原则呢?一般意义上理解,诚实信用原则就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以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时,诚信原则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交易当事人应严格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基本的商业道德,也是信用经济的基础。任何一部法律的执行都要求执法者、守法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应该说,尽管诚信观念实际上是道德和伦理的观念,但在法律上确认诚信原则也表明了法律对这一伦理价值的珍视;也说明了违反了诚信原则并不仅仅是只承担道德上的谴责或者其他道德责任,而且还需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诚信原则作为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属于强行性规范,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和规避该规则的适用。
结合本案来看,尽管在当事人双方之间的约定中,并没有很明确约定将协议履行前擅自搬运财物的行为视为违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就可以任意为之,侵犯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从该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砖厂转让协议书签订日期为“2003年1月23日”,但该协议实际的签署日期是2003年1月22日。林某和曾某经协商后约定于“2003年1月23日”林某将砖厂整体一次性转让给曾某,此约定所谓的“整体一次性”应该是指以合同签订当时的砖厂的全部资产为转让标的物。然而林某于合同签订当日(1月22日)下午和晚上就偷运走厂内价值6000余元的成品砖和部分维修设备,显然违背了合同中“整体一次性”转让这一义务。尽管林某以砖厂在2003年1月23日前应归其所有为由,表明其在正式转让之前可以任意处分其所有的标的物,但是其行使其所有权的行为不能是以侵犯他人的权利为代价。其必须在正式转让之前对曾某履行一定的告知义务,说明转让时的砖厂的实际资产与签订合同时的砖厂的实际资产有所出入,双方可以再次协商是按照原价格继续进行交易,还是通过折价抵扣的方式再行交易。这种告知义务尽管不是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义务,但是属于由诚实信用原则延伸出来的附随义务,而林某没有履行这一义务,显然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综上,林某拉走厂内财物,并未履行告知义务,构成违约,应该赔偿曾某6000元财物损失,并支付约定的违约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