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

时间:2019-05-12 02: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

第一篇: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气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教计〔2008〕106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气象局:

为切实提高学校防雷减灾和师生避灾自救的能力,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省教育厅、省气象局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防雷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校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增加投入,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切实把雷灾降低到最低限度。要加强教育,积极宣传《办法》,不断提高师生的防雷安全意识,科学指导预防。指导学校结合周边环境、当地雷电发生规律等,因地制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做到一校一预案。对各校的预案,教育局会同气象局要给予审核、备案。同时,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开展必要的演练,着力提高学校应急处置雷击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规划建设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据《办法》,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订防雷设施的改造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原则上要求在3年内达到《办法》标准。多渠道筹措经费,按规范设计和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建立定期检测和隐患排查制度。各地气象局要指导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立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防雷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防雷隐患档案和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帮助学校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各地应于近期开展一次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情况在5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省教育厅、省气象局。

附件: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气象局

二○○八年四月三十日

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1.01 为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保障我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1.02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地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初级中学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幼儿园参照执行。1.03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防护以及针对防御雷电灾害的宣传、教育、鉴定和评估等。

1.04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05 浙江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筑设计规范

2.01 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2.02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设计方案应当经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2.03 学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2.04 学校内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2.05 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2.06 学校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的接闪器,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GB50057-94(2000)版规范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2.07 学校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2.08 突出屋面的物体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09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避雷针。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

2.10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11 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较集中场所应将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2.12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2.13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璧厚不小于2.5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学校内旗杆、栏杆、装饰物等独立金属构件,其尺寸也应满足以上要求。2.14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2.15 学校体育馆等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电气贯通;

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2.16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2.17 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2.18 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要求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18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25m。

2.19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2.20 引下线宜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2.21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2.22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2.23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2.24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2.25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2.26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27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2.28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2.29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30 学校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应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预测后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做到安全、适用、经济。

2.31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若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2.32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为改进电磁环境,宜将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置相连,但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除外。

2.33 在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组成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2.34 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2.35 当建筑物内有信息系统时,在那些要求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最小之处,等电位连接带宜采用金属板,并与钢筋或其它屏蔽构件作多点连接。

2.36 一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建立—等电位连接网络。

2.37 学校应在总电源、电教室等处安装电源避雷器。有条件的应安装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网络的相应避雷器,并采取屏蔽、接地、分流、均压等技术措施。2.38 低压输入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方式进入校园,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机房;当难以全长采用电缆时,允许从架空线路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的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在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必须与接地汇集排相连。

2.39 由外部引入(或由大楼内部引出)各种信号线,数据线路,在进入设备前端应安装与设备相适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以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户外光纤进入室内,接入服务器时,光纤内的金属芯要作与等电位带连接,作接地处理。

2.40 对于引入局域网的线路,在服务器前端PC机前宜加装高速网信号防雷器。对于无线局域网的天馈系统采用馈线防雷器,建议加装天馈线防雷器。

2.41 学校机房应将所有的金属门窗、天花龙骨连接并接地,用作电磁屏蔽。2.42 改建或新增加安装设备时,应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2.43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 维护管理规范

3.01 学校应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防雷装置,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做好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工作。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02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学校内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学校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检测应由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检测资质证的防雷检测单位进行。3.03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各学校对检测报告指出的不合格事项应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测单位以安排复检。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其整改。

3.04 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05 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3.06 如因雷击导致学校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3.07 在救灾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二次灾害。3.08 校园内粮、棉仓库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3.09 在旗杆、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3.10 校园内变压器周围应有安全围护设施及防雷接地设施,防止学生直接接触到电器设备。

3.11 校园内孤立、高耸物体如高大树木上应悬挂防雷击安全警示牌。

第四章 安全教育规范

4.01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气象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联系,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及时向学校发布雷击等气象灾害预警。4.02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各学校积极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警示,科学指导预防。4.03 学校应开设防雷减灾知识讲座,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师生的防雷安全意识。

4.04 校园内易遭雷击区域:

1、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点等;

3、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比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等;

4、地势较高和空旷处,如房顶、操场等;

5、孤立、突出在空旷地带的高耸物和金属突出物,如大树、旗杆、变压器、广播电视天线等;

6、含有大量金属构件的建筑物,如钢结构体育馆、风雨操场等。4.05 师生个人防雷基本原则:

1、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果在水中,应立即上岸或躲入船舱中;

2、如在室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旗杆等高耸、孤立物体和墙根避雷接地装置,不要在铁栏杆、架空电线、变压器附近停留,以防旁侧闪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设法使自己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引雷器,不使用金属杆的雨伞、球杆等。

3、头顶电闪雷鸣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双腿并拢蹲下,抱膝,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塑料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4、打雷时如在室外,切忌骑车、奔跑,师生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

5、雷电天气发生时,室内门窗一定要关闭,以防球雷进入室内。不要靠近、接触金属门窗、管线等。最好不要使用电器设备,尤其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能的话应拔去电器设备所有的外接电缆插头。4.06 雷击急救方法:

1、如果遭雷击者着火,可往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将身体裹住以灭火。着火者切勿惊慌奔跑,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

2、如遭雷击者出现无呼吸、心跳骤停等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尽快通知医院前来抢救。

3、遭雷击者电灼伤创面处理,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用干净布块包扎后送医院。

第五章 附则

5.01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1.01 为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保障我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1.02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地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初级中学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幼儿园参照执行。1.03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防护以及针对防御雷电灾害的宣传、教育、鉴定和评估等。

1.04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05 浙江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筑设计规范

2.01 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臵(以下简称防雷装臵),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臵,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臵、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2.02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臵的形式及其布臵。设计方案应当经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2.03 学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臵的竣工验收。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2.04 学校内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2.0

5装有防雷装臵的建筑物,在防雷装臵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2.06 学校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的接闪器,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GB50057-94(2000)版规范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2.07 学校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臵,其接地装臵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臵共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防雷的接地装臵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臵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臵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08 突出屋面的物体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臵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臵相连。

2.09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臵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避雷针。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2.10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臵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臵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臵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11 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较集中场所应将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臵连接。

2.12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2.13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璧厚不小于2.5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学校内旗杆、栏杆、装饰物等独立金属构件,其尺寸也应满足以上要求。

2.14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的镀锌钢绞线。

2.15 学校体育馆等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电气贯通;

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2.16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2.17 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18 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

2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臵,其间距要求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18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25m。2.19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2.20 引下线宜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

2.21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2.22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23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222.24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2.25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2.26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27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2.28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2.29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臵,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2.30 学校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应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预测后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做到安全、适用、经济。

2.31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臵的情况下,若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臵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2.32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为改进电磁环境,宜将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臵相连,但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臵除外。

2.33 在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组成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2.34 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臵互相连接。2.35 当建筑物内有信息系统时,在那些要求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最小之处,等电位连接带宜采用金属板,并与钢筋或其它屏蔽构件作多点连接。

2.36 一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建立—等电位连接网络。

2.37 学校应在总电源、电教室等处安装电源避雷器。有条件的应安装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网络的相应避雷器,并采取屏蔽、接地、分流、均压等技术措施。

2.38 低压输入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方式进入校园,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机房;当难以全长采用电缆时,允许从架空线路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的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在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必须与接地汇集排相连。

2.39 由外部引入(或由大楼内部引出)各种信号线,数据线路,在进入设备前端应安装与设备相适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以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户外光纤进入室内,接入服务器时,光纤内的金属芯要作与等电位带连接,作接地处理。2.40 对于引入局域网的线路,在服务器前端PC机前宜加装高速网信号防雷器。对于无线局域网的天馈系统采用馈线防雷器,建议加装天馈线防雷器。

2.41 学校机房应将所有的金属门窗、天花龙骨连接并接地,用作电磁屏蔽。2.42 改建或新增加安装设备时,应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2.43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 维护管理规范

3.01 学校应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防雷装臵,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做好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工作。防雷装臵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02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臵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学校内防雷装臵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臵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已安装防雷装臵的学校应当主动申报检测,检测应由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检测资质证的防雷检测单位进行。

3.03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臵检测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各学校对检测报告指出的不合格事项应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测单位以安排复检。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其整改。

3.04 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05 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

3.06 如因雷击导致学校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3.07 在救灾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二次灾害。

3.08 校园内粮、棉仓库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3.09 在旗杆、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3.10 校园内变压器周围应有安全围护设施及防雷接地设施,防止学生直接接触到电器设备。

3.11 校园内孤立、高耸物体如高大树木上应悬挂防雷击安全警示牌。

第四章 安全教育规范

4.01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气象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联系,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及时向学校发布雷击等气象灾害预警。

4.02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各学校积极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警示,科学指导预防。

4.03 学校应开设防雷减灾知识讲座,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师生的防雷安全意识。4.04 校园内易遭雷击区域:

1、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点等;

3、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比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等;

4、地势较高和空旷处,如房顶、操场等;

5、孤立、突出在空旷地带的高耸物和金属突出物,如大树、旗杆、变压器、广播电视天线等;

6、含有大量金属构件的建筑物,如钢结构体育馆、风雨操场等。

4.05 师生个人防雷基本原则:

1、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迅速躲入有防雷装臵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果在水中,应立即上岸或躲入船舱中;

2、如在室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旗杆等高耸、孤立物体和墙根避雷接地装臵,不要在铁栏杆、架空电线、变压器附近停留,以防旁侧闪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设法使自己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引雷器,不使用金属杆的雨伞、球杆等。

3、头顶电闪雷鸣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双腿并拢蹲下,抱膝,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塑料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4、打雷时如在室外,切忌骑车、奔跑,师生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

5、雷电天气发生时,室内门窗一定要关闭,以防球雷进入室内。不要靠近、接触金属门窗、管线等。最好不要使用电器设备,尤其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能的话应拔去电器设备所有的外接电缆插头。4.06 雷击急救方法:

1、如果遭雷击者着火,可往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将身体裹住以灭火。着火者切勿惊慌奔跑,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

2、如遭雷击者出现无呼吸、心跳骤停等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尽快通知医院前来抢救。

3、遭雷击者电灼伤创面处理,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用干净布块包扎后送医院。

第五章 附则

5.01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

文件

浙江省气象局

浙教计„2008‟106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气象局:

为切实提高学校防雷减灾和师生避灾自救的能力,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省教育厅、省气象局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防雷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校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增加投入,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切实把雷灾降低到最低限度。要加强教育,积极 宣传《办法》,不断提高师生的防雷安全意识,科学指导预防。指导学校结合周边环境、当地雷电发生规律等,因地制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做到一校一预案。对各校的预案,教育局会同气象局要给予审核、备案。同时,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开展必要的演练,着力提高学校应急处臵雷击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规划建设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据《办法》,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订防雷设施的改造规划和建设计划,原则上要求在3年内达到《办法》标准。多渠道筹措经费,按规范设计和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建立定期检测和隐患排查制度。各地气象局要指导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立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防雷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防雷隐患档案和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帮助学校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各地应于近期开展一次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情况在5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省教育厅、省气象局。

附件: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气象局

二○○八年四月三十日 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1.01 为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保障我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1.02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地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初级中学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幼儿园参照执行。1.03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防护以及针对防御雷电灾害的宣传、教育、鉴定和评估等。

1.04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05 浙江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筑设计规范

2.01 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臵(以下简称防雷装臵),应当符合国务院气 3 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臵,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臵、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2.02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臵的形式及其布臵。设计方案应当经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2.03 学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臵的竣工验收。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2.04 学校内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2.0

5装有防雷装臵的建筑物,在防雷装臵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2.06 学校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的接闪器,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GB50057-94(2000)版规范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2.07 学校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臵,其接地装臵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臵共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防雷的接地装臵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 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臵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臵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08 突出屋面的物体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臵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臵相连。

2.09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臵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避雷针。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

2.10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臵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 5 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臵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臵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11 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较集中场所应将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臵连接。

2.12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2.13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璧厚不小于2.5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学校内旗杆、栏杆、装饰物等独立金属构件,其尺寸也应满足以上要求。

2.14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的镀锌钢绞线。

2.15 学校体育馆等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电气贯通;

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6

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2.16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2.17 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18 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臵,其间距要求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18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25m。2.19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2.20 引下线宜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

2.21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2.22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

22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23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2.24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2.25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2.26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27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2.28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8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2.29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臵,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30 学校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应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预测后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做到安全、适用、经济。

2.31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臵的情况下,若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臵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2.32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为改进电磁环境,宜将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臵相连,但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臵除外。

2.33 在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组成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2.34 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臵互相连接。

2.35 当建筑物内有信息系统时,在那些要求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最小之处,等电位连接带宜采用金属板,并与钢筋或其它屏蔽构件作多点连接。

2.36 一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建立—等电位连接网络。

2.37 学校应在总电源、电教室等处安装电源避雷器。有条件的应安装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网络的相应避雷器,并采取屏蔽、接地、分流、均压等技术措施。

2.38 低压输入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方式进入校园,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机房;当难以全长采用电缆时,允许从架空线路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的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在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必须与接地汇集排相连。

2.39 由外部引入(或由大楼内部引出)各种信号线,数据线路,在进入设备前端应安装与设备相适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以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户外光纤进入室内,接入服务器时,光纤内的金属芯要作与等电位带连接,作接地处理。2.40 对于引入局域网的线路,在服务器前端PC机前宜加装高速网信号防雷器。对于无线局域网的天馈系统采用馈线防雷器,建议加装天馈线防雷器。

2.41 学校机房应将所有的金属门窗、天花龙骨连接并接地,用作电磁屏蔽。

2.42 改建或新增加安装设备时,应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2.43 学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 维护管理规范

3.01 学校应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防雷装臵,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做好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工作。防雷装臵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02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臵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学校内防雷装臵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臵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已安装防雷装臵的学校应当主动申报检测,检测应由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检测资质证的防雷检测单位进行。

3.03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臵检测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各学校对检测报告指出的不合格事项应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测单位以安排复检。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其整改。

3.04 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05 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

3.06 如因雷击导致学校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3.07 在救灾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二次灾害。

3.08 校园内粮、棉仓库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3.09 在旗杆、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3.10 校园内变压器周围应有安全围护设施及防雷接地设施,防止学生直接接触到电器设备。

3.11 校园内孤立、高耸物体如高大树木上应悬挂防雷击安全警示牌。

第四章 安全教育规范

4.01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气象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联系,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及时向学校发布雷击等气象灾害预警。

4.02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各学校积极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警示,科学指 导预防。

4.03 学校应开设防雷减灾知识讲座,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师生的防雷安全意识。4.04 校园内易遭雷击区域:

1、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点等;

3、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比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等;

4、地势较高和空旷处,如房顶、操场等;

5、孤立、突出在空旷地带的高耸物和金属突出物,如大树、旗杆、变压器、广播电视天线等;

6、含有大量金属构件的建筑物,如钢结构体育馆、风雨操场等。

4.05 师生个人防雷基本原则:

1、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迅速躲入有防雷装臵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果在水中,应立即上岸或躲入船舱中;

2、如在室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旗杆等高耸、孤立物体和墙根避雷接地装臵,不要在铁栏杆、架空电线、变压器附近停留,以防旁侧闪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设法使自己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引雷器,不使用金属杆的雨伞、球杆等。

3、头顶电闪雷鸣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 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双腿并拢蹲下,抱膝,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塑料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4、打雷时如在室外,切忌骑车、奔跑,师生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

5、雷电天气发生时,室内门窗一定要关闭,以防球雷进入室内。不要靠近、接触金属门窗、管线等。最好不要使用电器设备,尤其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能的话应拔去电器设备所有的外接电缆插头。4.06 雷击急救方法:

1、如果遭雷击者着火,可往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将身体裹住以灭火。着火者切勿惊慌奔跑,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

2、如遭雷击者出现无呼吸、心跳骤停等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尽快通知医院前来抢救。

3、遭雷击者电灼伤创面处理,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用干净布块包扎后送医院。

第五章 附则

5.01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

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

[ 作者:象山教育… 来源:象山教育信息网 点击数:1328 更新时间:2004-6-10 15:22:00 ]

第一条 为了鼓励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表彰奖励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特殊贡献的教师,根据《特级教师评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的专家。

第三条 特级教师评选的范围,包括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范学校、盲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一贯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海人不倦,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善于用正确的政治观点教育学生,并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动理发展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善于团结协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具有全局观念;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道德高尚,品德富行堪为师生表率。

(五)、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或中专局级讲师职务三年及以上。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培养教师或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六)、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环节安排科学,教学艺术精湛,教学中能努力并较好地使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显著,能在县(市、区服以上范围内起教学示范作用,并得到同行专家的公认;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指导优秀生以及教育后进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根据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七)、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科研意识强,具有很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勇于改革和创新;积极承担并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研究成教材建设工作,写出本学科具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教材或论著。教育教学研究成绩卓著,在本县(市、区)教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得过县(市、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八)、具有培养、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到有明确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有具体的培养步获和途径,使所带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显著贡献。

二、其他条件:

(一)、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善于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有效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能结合班级实际,有效地指导团队和班级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善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做好培养、教育、转化后进学生的工作,并能使各种类型的后进集体较快地转变为先进集体。班主任或团、队工作成绩特别显著,班级已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或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进步,班级(团、队)获市(地)及以上集体荣誉称号。

(二)、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的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校校长、书记职务后,在教育管理和学校建设方面富有特色,取得显著成绩,并继续兼任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使所教学科保持较高水平。

(三)、教研人员必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十年以上,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思想端正,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示范教学、听课、评课、指导教育教学,总结推广教改经验,并且在探索教学内容、方法和改革考试制度、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同时对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具有独到之处(该方面论文两篇以上),对提高本地区学科的教学质量作出显著成绩,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

第五条 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应有计划、经常性地进行,全省在职特级教师总数一般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数的千分之一点五以内。评选的重点是在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特级教师一的评选,一般三到五年进行一次。

第六条 建立和创造促使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在评选特级教师时,要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

第七条 评选特级教师要遵循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代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并认真按照以下程序评选推荐。

一、推荐提名。在学校组织发动教职工认真学习特级教师评选有关文件和充分酝酿提名的基础上,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学校正式确定的推荐人选名单上报前要在校内张榜公布,张榜公布的时间不得少于闯天。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征求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通过全面、严格的考核,确定推荐上报人选,填写(浙江省特级教师评审表》,连同个人有关材料,报市(地)教育行政部门。

二、考察评审。市(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人员对评选对象逐个进行考察评议并提交市(地)评审组织评审。经评审通过的推荐人选由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定市(地)推荐人选上报省教育委员会。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市(地)的上报人选进行考察,然后确定推荐人选,提交省特级教师评审组织评审。经评审通过的人选名单,由省教委反馈给有关市(地)教委,在有关地区和学校进一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为一个月。省教育委员会根据省特级教师评审组织的评审结果和各地反馈意见确定正式入选,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级教师名单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三、评审组织。省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负责特级教师评审工作;各市(地)成立特级教师评审推荐委员会,负责特级教师的评审推荐工作。各级评审组织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特级教师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研究的专家组成,其中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不得超过评审组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省、市(地)两级评委会成员人数分别应不少于19人 和15人。评审应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表决,经出席会议评委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四、推荐材料。推荐特级教师,应向评审组织提交以下材料:

(一)《浙江省特级教师评审表》一式20份。

(二)近五年来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或正式出版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侧研成果获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的主要完成者)、教材或论著两篇(部)。

(三)录像带一盒(其中工作报告不少干5分钟、教学实现片断不少于20分钟)。

(四)学历证书及有关获奖证明(复印件)。

(五)代表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两个优秀教案。

(六)其他有关考核、考察、评议等材料。

第八条 被评选为特级教师者,由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颁发特级教师证书,并通过会议、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特级教师的优秀事迹,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九条 特级教师自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下月起,按规定享受特级教师津贴,退休、离休、病休后继续享受,数额不减。

第十条 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师,不得推荐评选特级教师:

(一)教育思想不端正,滥编滥发复习资料,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二)热衷第二职业,搞有偿家教的;

(三)品行不良,有参与赌博和体罚、侮辱学生行为的;

(四)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区)、市(地)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省教育委员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

(一)在评选特级教师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二)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三)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及其他应予撤销称号的。

第十一条 特级教师调离中小学教育系统,其称号自行取消;取消、撤销称号后,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中止。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防雷的重要性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因其多样的地形和地理特征,雷电灾害多发。雷击造成的人畜伤亡事件每年都有、且有逐年增多之势,经济损失严重。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在对学校的防雷检测工作中更体会到学校防雷工作的重要性。

一,雷电的产生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要充分认识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中人员较为密集,是雷电防范的重点单位,如果学校遭受雷电事故往往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所以,做好学校雷电防范管理,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针对乡镇中小学校的雷电防范设施建设以及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雷雨频发季节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学生遭受雷击而对正常教学产生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学生聚集的地方,防雷安全尤其重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新建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中小学校人员日趋密集,信息技术设备日益增加,学校防雷工作已经成为雷电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案例: 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小学遭受雷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重大雷击事故,进一步敲响了对学校防雷安全的警钟。近年来,雷击导致人员死亡,人员雷击受伤;雷击事故中损坏的有变压器、家电、通讯设备、网络设备,造成部分地区停电、停水、信息网络瘫痪、通信中断等事故。2005年9月14日,湖南长沙、湘潭两地发生雷电伤人事件,尤其是长沙雷电事件,一次雷击造成湖南第一师范正在进行军训的学生和教官7人伤亡,再次敲起校园防雷的警钟。2004年9月20日,怀化市芷江县麻缨塘乡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致人伤亡事件,共造成5死2伤。2005年5月26日13时30分左右,广东省廉江市雅塘镇9名学生在学校操场玩耍,一声雷响,有2名学生死亡,另2名学生受轻伤。2005年5月12日14时35分左右,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某小学附近天空下着小雨,忽听闻一声巨响并伴有强光,不久有学生来报告,厕所内有学生被雷击,老师立即冲向厕所,抱出2个昏迷的学生进行抢救。其中女学生何某只是面部受伤,而男学生陈某头顶有一条大概3寸长的伤口,像是被刀劈开的痕迹,右脚脚趾血肉模糊,隐约可见骨头,头部及右腿现黑色,并闻有焦味,抬出来经人工呼吸抢救无效,后送医院证实死亡。女学生送医院经抢救后于当晚出院。在现场看到厕所楼面有一拳头大的裂痕,可以明显看见里面的钢筋,裂痕对下的地面也有几乎相同大小的凹洞,相距凹洞约20cm的地方明显凸起,一墙之隔的女厕所没有发现被雷击的痕迹。该厕所为混合结构,位于半山腰上,周围没有高大树木和建筑物,极易遭雷击。„等等不幸事故娄有发生。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防雷中心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的校舍、校址的防雷检测发现,应装而未装防雷装置或安装的防雷装置不完善的学校占有相当比例,很多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新建、改建、扩建的教室和宿舍楼未经过防雷装置验收就投入使用,而已经安装的防雷装置中设计不完善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占很大比例。此外,一些学校防雷装置设计、施工还停留在传统的防直击雷措施上,而忽视了危害越来越大的感应雷、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学校的防感应雷、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几乎为空白。比如,配电箱没有屏蔽接地、架空电源进线、弱电进线无防护措施等等。

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入春以后,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增多,雷电将

频繁出现,如果防范不力,将有可能造成学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3月至9月成为雷电灾害的高发期,雷击事故最多。此外,在雷击事故调查中发现,人们防雷意识淡薄,大众自我防范雷击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因此各学校要充分改进和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做好学校防雷安全的工作的措施

1要广泛宣传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学校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安全进学校的宣传活动,利用板报、广播、宣传画、讲座、上安全课、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让防雷安全教育进入安全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师生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和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的意识。提高对校园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把防雷减灾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安全检查范围之内,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2切实履行学校防雷安全工作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规定,教育部、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气发【2007】152 号)。气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本县内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进一步检查和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建设、消防、安监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管理工作,切实从源头把好学校防雷安全质量关。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提供给有关教育部门和单位,为学校和广大师生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范围,履行好对学校的安全监管职责,并配合气象主管机构检查、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

3严格执行学校防雷的技术规定

校园防雷不单是教室、寝室等建筑物,操场、礼堂、食堂等公众聚集场所尤为重要。雷电防护简单可分为: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地电位反击等四大类。学校防雷装置如果缺少这四类的某一部分,就造成校园防雷能力先天不足,必将留下永久性的雷击隐患。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BG50343-2004)等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学校人员密集,存在户外活动、信息系统相对集中的特点、提出对学校场地、建筑物防雷安全硬件设施应当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3.1外部防雷设施及要求

(1)校舍、宿舍、办公楼、食堂、烟囱、卫星接收天线等建(构)筑物应有避雷带或避雷针,避雷针保护范围应符合相关标准,有效保护建(构)筑物;避雷带应平整、顺直、牢固,无倒状、断裂;明敷引下线应牢固、平整,且远离出入口,在距地以上1.8 米以下设立绝缘保护层。

(2)接地系统应完备、接地阻值符合相关要求。

(3)孤立大型金属物应有可靠接地,接地阻值一般不宜大于10欧姆。

(4)学校有线广播、网线、电话线等金属线路严禁缠绕避雷带、避雷针。

3.2内部防雷设施及要求

(1)金属楼梯扶手应有可靠接地。

(2)学校总配电房、办公、教学网络机房、程控交换机房、电化教学网络中心机房、监控机房应有两级以上电源浪涌保护器(电源避雷器);室内金属构件应做等电位连接;防静电地板实现多点接地。

(3)教室具有电化教室终端的学校,教学楼楼层需具有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

(4)卫星接收装置室内、外馈线端口(IDU、ODU)、信息网络外网接口处(金属导线)、网络交换机重要端口处应有相应信号浪涌保护器(信号避雷器)等应有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

3.3要依法做好防雷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维护与检测

(1)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在依法取得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后方可开工建设,在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2)防雷装置必须由持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

(3)防雷装置实行每年一次的年检制度,各学校必须定期接受防雷设施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防雷安全隐患,有效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在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后,防雷设施检测所必须提交《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书》,合格者发给防雷装置合格证书,未安装防雷装置或不符合防雷规范要求的,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整改。

(4)对于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依法进行定期检测,对防雷设施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要及时请有关专业资质的防雷公司进行整改,必须经过合法的防雷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以确保防雷装置发挥作用。

(5)学校要把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制定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安排具有防雷和电气知识的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设施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4要及时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

学校要针对自身特点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雷电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及时向县气象局和教育局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局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5严格执行学校防雷安全责任追究制

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大对学校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于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执行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防雷装置不合格又拒不整改、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学校和责任人,要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进行严肃查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因失职导致雷击责任事故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及时组织调查,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6加快建设雷电业务体系,提高雷电预警预报能力

目前,雷电监测和雷电预警预报工作,距离社会特别是偏远地区对雷电预警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迫切需要尽快建立雷电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加强雷电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增强整体防御能力。

防雷工程实例

潍坊市机关幼儿园防雷项目

教学楼,长34m,宽18m,高10.5m 西侧教学辅楼,长30m,宽18m,高10.5m 办公楼,长45m,宽18m,高11.5m 西南侧教学楼,长25m,宽6m,高3m

一、防雷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公式:

N1=KNgAe式中:K=1(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Ng =0.024Td1.3=2.55(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可以得出:

教学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29次/a,西侧教学辅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28次/a,办公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35次/a,西南侧教学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14次/a。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2.0.4条第2款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将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教学楼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防雷隐患

1、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原有避雷带支撑高度太矮,以及避雷带安装的位置根本保护不到外墙的边缘,雷击可能会导致外墙水泥块坠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办公楼楼顶的水箱区域、西南侧教学楼无直击雷设施,雷击可能会导致外墙水泥块坠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办公楼上的不锈钢栅栏未接地,雷击时容易造成雷电流无法泄放而造成反击现象,一旦触碰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4、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教学楼顶无避雷网格,避雷带无法保护楼顶上全部区域,雷击时可能会破坏楼顶的防水层。

5、部分避雷带已存在锈蚀现象,阻碍了接闪时雷电流的泄放,雷击时可能会导致锈蚀处的爆炸。

6、楼顶的广告牌、放散管、通风管等未做等电位连接,雷击时可能会出现反击现象,一旦触碰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7、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接地装置的接地阻值偏大,不利于雷电流的泄放。

三、方案内容

建筑物的防直击雷设施主要分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电位连接四部分。避雷带部分:

1、将教学楼、西南侧教学楼楼顶原有的避雷带拆除,重新设计安装位置,尽量往女儿墙外缘处安装。避雷带的支撑高度为20cm,每隔1m布置1个支撑架,拐角处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0.5m。在避雷带拐角处还应竖1根0.5m高的避雷短针做保护。

2、将办公楼楼顶的不锈钢栅栏做接地处理,使之起到接闪的作用。在楼顶的水箱区域安装一圈避雷带,并与不锈钢栅栏做等电位连接,连接不少于两处(根据现场情况再定连接处的位置以及数量)。

3、在西南侧教学楼楼顶安装避雷带,距离外墙边缘30~50cm处安装。避雷带的支撑高度为20cm,每隔1米布置1个支撑架,拐角处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0.5m。在避雷带拐角处还应竖1根0.5m高的避雷短针做保护。

4、在教学楼、西侧教学楼、办公楼楼顶布置15×9m的避雷网格,在西南侧教学楼楼顶上布置10×6的避雷网格,避雷带通过水泥支座支撑固定。

5、避雷带、避雷网格所用材料均为直径10mm的镀锌圆钢,避雷短针采用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制作。

6、办公楼楼顶的避雷网格与不锈钢栅栏就近连接,连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

7、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西南侧教学楼楼顶所有避雷设施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引下线部分:

1、在教学楼、教学辅楼的六个屋角分别布置一根引下线,并沿着楼顶四面外墙每隔16m布置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在+1.8m处安装一副断接卡,在-0.3m~+1.7m处套PVC管做机械保护。

2、在办公楼的四个屋角分别布置一根引下线,并沿着楼顶四面外墙每隔15m布置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在+1.8m处安装一副断接卡,在-0.3m~+1.7m处套PVC管做机械保护。

3、在西南侧教学楼的四个屋角分别布置一根引下线,并沿着楼顶四面外墙每隔12.5m布置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在+1.8m处安装一副断接卡,在-0.3m~+1.7m处套PVC管做机械保护。

4、引下线所用材料为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

5、办公楼引下线与不锈钢栅栏通过焊接就近连接,焊接处需平滑,不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

6、引下线与避雷带就近连接,连接均采用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接地体部分:

1、建筑物接地阻值越小,越利于雷电流的泄放,雷击时所造成的损坏程度也越低。在综合考虑了周围环境、建筑物所处土壤、区域气候、人员密集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给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教学楼设计的接地体的接地阻值为小于4Ω。

2、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教学楼的接地体由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采用截面积185mm2的多股Cu-Fe-Sn复合材多股接地线,垂直接地体采用2.5m一根,直径为25mm的Cu-Fe-Sn复合材接地极,接地极每隔5m安装一根。

3、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教学楼安装的位置、所需材料的多少需要综合考虑周围土质、土层结构、地下是否有金属设施或管道(距地面多深)、地上是否是人行通道区域、附近建筑物的距离等因素来确定。

4、由接地体引出40×4mm的镀锌扁钢与引下线的断接卡通过焊接连接(扁钢与接地体的连接通过热熔焊)。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焊接长度为12mm。焊接处做防锈处理。等电位连接部分:

1、教学楼、西侧教学辅楼、办公楼、西南侧楼顶的广告牌、放散管、空调外机、金属扶梯等大尺寸金属设施外壳应就近与避雷设施做等电位连接。连接方式是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

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中心小学直击雷改造项目

办公教学楼:长80m,宽12m,高12m 综合楼:长40m,宽12m,高13.5m

一、防雷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公式: N1=KNgAe 式中:K=1(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Ng =0.024Td1.3=2.55(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可以得出:

办公教学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43次/a,综合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35次/a。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2.0.4条第2款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将办公教学楼、综合楼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防雷隐患

1、原有避雷带支撑高度太矮,以及避雷带安装的位置根本保护不到外墙的边缘,雷击可能会导致外墙水泥块坠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楼顶无避雷网格,避雷带无法保护楼顶上全部区域,雷击时可能会破坏楼顶的防水层。

3、部分避雷带已存在锈蚀现象,阻碍了接闪时雷电流的泄放,雷击时可能会导致锈蚀处的爆炸。

4、楼顶天窗区域无避雷带保护,雷击可能会导致天窗区域水泥块坠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5、楼顶的金属旗杆、放散管等未做等电位连接,雷击时可能会出现反击现象,一旦触碰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6、接地装置的接地阻值偏大,不利于雷电流的泄放。

三、方案内容

建筑物的防直击雷设施主要分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电位连接四部分。避雷带部分:

1、将教学办公楼、综合楼楼顶原有的避雷带拆除,重新设计安装位置,尽量往女儿墙外缘处安装。避雷带的支撑高度为20cm,每隔1m布置1个支撑架,拐角处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0.5m。在避雷带拐角处还应竖1根0.5m高的避雷短针做保护。

2、在教学办公楼楼顶两个天窗区域,沿着易遭雷击的屋脊、屋檐处安装避雷带。避雷带的支撑高度为20cm,每隔1m布置1个支撑架。天窗区域的避雷带应就近与楼顶的避雷带做等电位连接,连接不少于两处(根据现场情况再定连接处的位置以及数量)。

3、在教学办公楼、综合楼楼顶布置16×12m的避雷网格,避雷带通过水泥支座支撑固定。

4、避雷带、避雷网格所用材料均为直径10mm的镀锌圆钢,避雷短针采用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制作。

5、楼顶所有避雷设施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

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引下线部分:

1、在教学办公楼的四个屋角分别布置一根引下线,并沿着楼顶四面外墙每隔16m布置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在+1.8m处安装一副断接卡,在-0.3m~+1.7m处套PVC管做机械保护。

2、在综合楼的四个屋角分别布置一根引下线,并沿着楼顶四面外墙每隔13m布置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在+1.8m处安装一副断接卡,在-0.3m~+1.7m处套PVC管做机械保护。

3、引下线所用材料为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

4、引下线与避雷带就近连接,连接均采用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接地体部分:

1、建筑物接地阻值越小,越利于雷电流的泄放,雷击时所造成的损坏程度也越低。在综合考虑了周围环境、建筑物所处土壤、区域气候、人员密集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给教学办公楼、综合楼的设计的接地体的接地阻值为小于4Ω。

2、教学办公楼、综合楼的接地体由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采用截面积185mm2的多股Cu-Fe-Sn复合材多股接地线,垂直接地体采用2.5m一根,直径为25mm的Cu-Fe-Sn复合材接地极,接地极每隔5m安装一根。

3、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接地体安装的位置、所需材料的多少需要综合考虑周围土质、土层结构、地下是否有金属设施或管道(距地面多深)、地上是否是人行通道区域、附近建筑物的距离等因素来确定。

4、由接地体引出40×4mm的镀锌扁钢与引下线的断接卡通过焊接连接(扁钢与接地体的连接通过热熔焊)。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焊接长度为12mm。焊接处做防锈处理。等电位连接部分:

1、教学办公楼楼顶的金属旗杆、放散管就近与避雷设施做等电位连接。连接方式是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需做防锈处理。

2、综合楼楼顶的大尺寸金属设施、管道、放散管均就近与避雷设施做等电位连接。连接方式焊接,焊接处需平滑,不出现点焊、虚焊现象。单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2倍,双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做防锈处理。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防雷项目

1、本方案依据:

(1)、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本方案内容:

本方案主要涉及学院内的监控中心的电源防雷、等电位网络的制作及接地。(1)、电源防雷:

监控中心的电源采取三级雷电防护,在给监控中心供电的一层总配电室安装一套ES-B1-40三相电源SPD作保护,规格型号如下:

连接线使用16mm2铜绞线,地线使用25mm2铜绞线,连接线、地线的连接长度不超过0.5m,SPD前端串联63A-3P空气开关。

在监控中心分配电柜安装一套ES-C1-20三相电源SPD作保护,规格型号如下:

连接线使用10mm2铜绞线,地线使用16mm2铜绞线,连接线、地线的连接长度不超过0.5m,SPD前端串联32A-3P空气开关。

在UPS及设备前端各安装一套ES-D1-10三相电源SPD作保护,规格型号如下:

连接线使用10mm2铜绞线,地线使用16mm2铜绞线,连接线、地线的连接长度不超过0.5m,SPD前端串联16A-3P空气开关。(2)、机房等电位及接地:

为减小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人身危险,等电位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等电位是将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的导体物、电气和通讯装置等连接起来。在监控室防静电地板下采用M型接地网络,材质选用3mm*30mm的铜排。并与教学楼接地装置连接形成均压带。所有机柜就近独立与等电位联接带连接。教学楼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应与等电位连接带形成共用接地系统,以利于感应电流的泄放。

结束语

雷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神秘而令人恐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过无数巨大的不幸和灾难。因此,学校是当今防雷的重中之重,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雷电,增强综合防雷意识,积极消除雷灾隐患,真正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载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中小学防雷暂行办法(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版本

    小学 杭州:1-6年级用人教。除余杭1-6数学用北师 宁波:1-6年级用人教。 温州:1-6年级用人教。 绍兴:1-6年级用人教。 湖州:1-6年级用人教。 嘉兴:1-6年级用人教。 金华:1-6年级语文......

    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暂行办法

    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养蜂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农业弱势产业。为了探索保护蜂农利益的风险保障机制,增强其抵御的自然灾害和事故和风险能力......

    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通过对......

    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通......

    浙江省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省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2008年06月02日 15时50分 462 主题分类: 工商行政 信息产业 “网上商品”“交易市场”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下发浙江省网上商......

    浙江省《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精选)

    浙江省《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文号:[1997]浙银发第122号 发布日期:1997-3-17 执行日期:1997-3-17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典当行的管理,保障......

    《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高速公......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推荐5篇)

    关于下发《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浙气发〔2002〕15号 各市、县(市、区)气象局,省防雷中心: 为加强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管理,保证检测工作科学、规范,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