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

时间:2019-05-12 02:3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

第一篇: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

酒泉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自查评估报告

省环保厅:

“十一五”期间,在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投入下,我市环境执法能力明显加强,环境执法成效显著提高。为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执法能力建设工作,客观评估执法绩效,科学谋划“十二五”执法能力建设,根据甘肃省环境监察局《关于做好“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方案》规定的评价指标,我们详细分析评估了全市执法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执法机构和人员、基本硬件装备建设、执法成效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一)机构与人员

我市环境执法机构共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2005年市级监察支队和4个县级环境监察大队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个县级监察大队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目前环境监察人员编制47人、实际在岗人员53人,实际在岗全部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45人,占全部人员的84.9%、人员组成结构中环保相关专业的17人,占全部人员的32.07%,军转干部5人,占全部人员的9.4%,其他31人,占全部人员的58.49%。参加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50人,占全部人员的94.34%,办公用房总面积492平方米。

市级监察支队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7个县级监察大队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目前环境监察人员编制68人,实际在岗人员76人,实际在岗全部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71人,占全部人员的91%、人员组成结构中环保相关专业的19人,占全部人员的25%,军转干部4人,占全部人员的5.3%,其他53人,占全部人员的69.7%。参加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64人,占全部人员的84.21%,办公用房总面积1474平方米。

(二)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资金中央投入87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7.6万元,共计投入983.6万元。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设资金中央投入20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共计投入242万元。在线监控设备地方政府投入148万元,企业自筹631万元,共计投入779万元。其它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项目中央投入15万元,地方政府投入50万元,共计投入65万元。执法机构的行政办公经费投入132.5万元,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196.2万元。

(三)装备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基本硬件发展较快,2005年全市环境监察队伍交通工具6台(其中越野车2台),取证设备31台套、办公设备23台套、通讯工具23台套(其中移动通讯设备7台套),信息化设备设备9套。

2010年全市环境监察队伍交通工具11台(其中越野车7台),取证设备134台套、办公设备71台套、通讯工具33台套(其中移动通讯设备11台套),信息化设备设备12套。建 2 成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1个,自动监控设备17台套,12369受理中心3个,其它移动执法设备(无人飞机、执法船等)没有装备。

(四)“软环境”改善

在“软环境”方面,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逐步重视,特别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后,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市、县两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制度,部分地方环保机构逐步从建设系统分离出来单设,或由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部分环境监察机构由事业编制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在人员增编、执法经费投入、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仍然和环保部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环境执法业务工作成效

(一)执法工作面和执法工作量

“十一五”期间,环境监察工作任务成倍增加,环境监察工作领域向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监察、农村环保监察等方面迅速扩展,2005年全市监察对象总数为1598家,全市全年现场检查785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7373人次,行政处罚案件40起,处罚金额15.8万元,限期治理案件35起,下达责令改正等行政命令案件145起,排污申报企业975家,征收排污费724.7万元,出来信访投诉案件587起。

2010年全市监察对象总数为2887家,全市全年现场检查14234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3373人次,行政处罚案件37起,处罚金额51.7万元,限期治理案件34起,下达责令改正等行 3 政命令案件532起,排污申报企业1231家,征收排污费1404万元,出来信访投诉案件575起。

(二)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的变化

酒泉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相当于江苏省和浙江省面积之和,地域辽阔,环境监管范围大、各项环境监管工作特别是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量很大,2005年至2010年环境监察人员仅增加23人,而相应的环境监察工作任务却成倍增加。2005年人平均现场监察为148家次,日平均检查企业21.5家,重点企业检查频次为每月1次。2010年人平均现场监察为187家次,日平均检查企业39家,重点企业检查频次为每月4-6次。“十一五”期间在上级的重视和要求下,全市环境监察系统在执法基础工作、执法工作制度、执法工作程序、档案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执法规范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全市没有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情况。

(三)执法成效

“十一五”期间,随着环境监察执法力度的加强,环保资金投入持续、快速增加,全市环境状况持续逐步好转,一批老污染源相继完成污染治理工程,企业环境违法、超标行为明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状况大为改善。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噪声、油烟、汽车尾气等污染却有较快的上升态势,群众对此投诉增加。对此,我们及时转移工作重心,将大部分力量投入群众信访投诉处理工 4 作中,多年来群众信访投诉受理和处理率达到100%,处理结案率达到99%以上,群众测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三、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环节分析

(一)当前环境监察工作形势分析

当前,随着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节能减排、重金属整治等各项工作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以及生态环境监察、农村环境监管等工作领域的拓宽,在加上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市的环境监察力量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要,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尤其是高素质环境监察工作人员的需求迫在眉睫。

(二)执法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上投入很大,我市通过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项目,逐步解决了环境监察硬件装备薄弱的情况,目前虽然距离国家建设标准仍有差距,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除执法车辆外,基本满足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需求,但同时也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环保部下发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中没有人事部和财政部的认可,对地方政府没有强制力,因此在机构、人员身份和编制方面执行情况很不理想,缺少高素质的环境监察工作人员成为制约我市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二是环境监察执法服装被取消后对环境执法工作影响较大;三是环境在线监控监控系统使用中问题频发,系统性能不稳定,不明原因掉线、仪器故障较多,厂家又不能及时给予修理,企业投入较大,还要派专人管理和维护,上级对此要求和考核又十分严格,企业和基层环境执法 5 人员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四是环保部统一配发使用的各种工作软件存在过于繁琐,统计资料和数据过于详细,数据审核上报后无法修改,同时缺乏相应的培训,环境监察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不高,造成软件的使用情况不理想。

(三)制度与机制需求

由于环保部门是地方政府的工作组成部门,在领导任免、机构、编制建设、工作经费方面受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为地方政府负责是环保部门的主要职责。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经济利益的需求难免和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中环保部门经常处于两难的尴尬地位。如果能将环保部门从中央垂直管理将根本改变这种局面,有利于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坚决贯彻落实,极大地增强环境执法能力和效果。

四、“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1、对照国家环境标准化建设标准,我市市、县两级环境监察机构在人员、机构、办公用房等指标都达不到要求,急需政策和资金支持;

2、对照国家环境标准化建设标准,我市目前标准化建设规定设备在执法车辆,尤其是越野车辆方面的缺口较大,急需标准化建设项目配备的车辆尽快到位;

3、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年限,车辆、办公设备、取证设备等应每5年更新一次,已保障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的需求;

4、在先进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卫星遥感侦测、通讯、无人机遥控监察、移动监控终端等高科技执法装备,而目前我市在 6 这些方面还是空白,为适应环境执法工作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弥补人员力量的不足,应加快配备各种高科技执法装备,快速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能力。

五、结论

1、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较好,环境监察硬件装备建设有了很大改善,目前虽然距离国家建设标准仍有差距,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除执法车辆外,基本满足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方面,由于环保部下发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中没有人事部和财政部的认可,对地方政府没有强制力,因此在机构、人员身份和编制方面执行情况很不理想,缺少高素质的环境监察工作人员成为制约我市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

2、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十二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要把加强环境监察人员队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解决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身份和待遇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敦促地方政府落实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努力吸收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环保事业,用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装备武装环境监察执法队伍,从而保证环境监察队伍的战斗力,更好开展有效地环境执法工作;

3、开展和编制“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十分必要和及时,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应指导开展“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促使“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 7 建设工作汲取经验,更好的为我国环境保护全局工作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主题词:环保 能力建设 评估 报告 抄 送:省厅环境监察处、环境监察局 酒泉市环境保护局 2011年7月8日印发

共印8份

第二篇:“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

附件:

“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

“十一五”期间,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国环境执法能力明显加强,环境执法成效显著提高。为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执法能力建设工作,客观评估执法绩效,科学谋划“十二五”执法能力建设,提出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通过全面调查“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情况,科学评估执法绩效,客观分析执法投入与执法效能的关联性,认真研究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围绕实现环境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智能化”的总体要求,为“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二、评估原则

(一)坚持指标定量化和定性化相结合。资金投入、现有人员和装备数量、排污收费和行政处罚等能够量化的指标,尽量进行确定性量化;对部分执法成效指标开展定性评估。

(二)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本方案规定的评价指标应当严格执行,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实际增加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实例分析。

(三)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以执法能力建设投入与执法成效相关性分析为重点,围绕环境执法监督日常重点工作,全面考虑“十一五”期间执法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执法机构和人员、基本硬件装备建设、执法成效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绩效进行综合评估。

(四)坚持回顾历史与谋划未来相结合。对于评估工作所需的2005-2010年的各项数据,要认真进行统计汇总,确保数据来源真实、有效,对于2005年数据,原则上以环境监察报告制度途径上报的数据为主。在客观评估“十一五”执法绩效的基础上,立足环境执法事业的长远发展,科学谋划“十二五”执法能力建设工作。

三、评估内容

(一)统计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1、各级环境执法机构的机构性质和职能、人员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

2、各级环境执法机构在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设等方面获取建设资金的情况;

3、各级环境执法机构的交通工具、取证设备、通讯设备等基本硬件装备和办公用房的建设情况;

4、环境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统计环境执法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各级环境执法机构主要工作职责和监察范围的变化情况,包括排污费总量与征收单位数、检查频次和监管单位数、查处违法案件、处理信访投诉等的变化,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工作面的变化;

2、各级环境执法机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的变化情况;

3、加强环境执法在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企业排污、有效处理群众投诉、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三)分析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环节

通过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环境执法能力现状及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环境执法绩效提高的阻碍因素。

(四)研究“十二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 结合本地区环境执法工作的需求和环境执法能力的现状分析,就“十二五”期间在人员、机构、办公用房、执法装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升执法能力的需求提出建议,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绩效制定工作措施。

四、评估方式

(一)汇总数据,填报表格。各级环保部门对2005年底、2010年底和“十一五”期间的相关环境执法能力评估所需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填报调查表格。调查数据逐级汇总,由省级环保部门形成辖区内的调查总表。

(二)综合分析,提交报告。各级环保部门按照评估内容和评估报告编写提纲的要求,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情况和环境执法绩效进行综合分析。省、地市级环保部门要同时对本级环 境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和辖区内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各级环保部门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编写自查评估报告,逐级提交,省级环境执法机构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2-3个市县典型分析。

(三)抽查比对,综合评估。本次评估在各地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我部将通过重点地区抽查比对、现场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形成“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报告。

五、时间安排

1、请各省级环境监察机构于6月30日前完成基础数据的统计与汇总工作,将相关表格(含纸质件和电子件)报送到环境保护部环监局。

2、请各省级环境监察机构于7月15日前完成评估工作,将评估报告(含纸质件和电子件)报送环境保护部环监局。

附:

“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自查评估报告提纲

一、前言

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一)机构与人员

执法机构的机构性质、编制数、人员在岗数、人员学历层次、人员组成结构、培训情况、办公用房等的变化情况对比。

(二)资金投入

分析“十一五”期间内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资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及在线监控设备建设资金、其它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以及执法机构的行政办公经费和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情况。

(三)装备投入

基本硬件(交通工具、取证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设备等设备)、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自动监控设备和12369受理中心建设以及其它移动执法设备(无人飞机、执法船等执法装备)建设情况对比。

(四)“软环境”改善

本地法规、制度在强化环境执法方面的突破等。

三、环境执法业务工作成效

(一)执法工作面和执法工作量

向生态监察、农村环保监察等扩展,监察对象总数、检查企业和出动执法人员频次等体现环境执法机构的监管范围、监 管工作量的情况,以及排污申报与收费、查处违法行为、处理信访投诉等执法基础工作的完成情况。

(二)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的变化

执法能力如监管范围、监管工作量、执法基础工作完成情况等的变化对比;执法效率如人平均、日平均检查企业数的变化,重点企业检查频次的变化等;执法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档案规范管理等执法规范性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变化等;执法工作机制,包括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等。

(三)执法成效

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污染物总量的削减等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有效处理群众投诉、提升群众满意度等。

四、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环节分析

(一)当前环境监察工作形势分析

总量控制、节能减排、重金属整治等工作带来的压力,生态环境监察等工作领域的增加以及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等。

(二)执法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察标准化项目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执法车辆、其他取证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和设备在建设、维护、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三)制度与机制需求

分析机制、制度及执法规范方面阻碍执法效率提高的问题,以及其它在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

五、“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1、人员、机构、办公用房的需求;

2、标准化建设规定设备的需求;

3、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和12369受理中心建设的需求;

3、更换淘汰车辆、办公设备、取证设备等的需求;

4、为适应环境执法工作发展配备标准化建设之外的新执法设备的需求;

5、其它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需求。

六、结论

1、概述“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2、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3、对编制“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报告和开展“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备注:

1、省级环保部门按照此提纲对本辖区内各级环境执法机构执法能力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编写自查报告。其它各级环保部门参照此提纲对本级和本辖区内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2、每省级环保部门的自评报告应当观点鲜明、数据翔实、事例典型。

第三篇:“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报告

“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

建设评估报告

“十一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环保局把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作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来抓,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章 《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狠抓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形成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较好地推进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环境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完成政府环保责任目标。基本完成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保障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照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县级监测站完成中地区县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80%,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达三级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截至2010年底,环境监察大队已完成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的70%,环境统计、重金属监测、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

第二章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评估

1、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环保局加强了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分别建成了在污染源线监控平台及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污染源线监控平台投资 万元,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投资 万元。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和国电民权电厂等重点废气、废水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目前,环境监测在线监测监控网络体系运行良好,形成了县环保局、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和运营商以及与省、市环保局之间的互动联网,能够时时掌握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及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高效的依据。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加大了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 万元,完成了进出水口安装了COD、氨氮等在线监测设备,国电民权电厂投资 万元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对二氧化硫、烟尘、氮氧货物等污染因子实施了在线监测,为环境管理及十一五减排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积极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万元,购臵环境监测基本设备和应急设备 台套,在十一五期间,环境监测站监测项目实现了由0个到26个项目的飞跃,监测范围包含了水、气、声、渣、土壤重金属等,成为全市在县级环境监测站中监测项目最多的监测站,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70%以上。监测频次逐年加大,尤其是对重点污染源坚持每月2次例行监测。同时,环境监测站积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组织16人考取环境监测执业资格证书,10人参加计量认证培训。

随着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仍存在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认证滞后,业务经费及监测设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章 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实施评估

1、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环境监察大队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专项资金 万元,地方财政资金 万元,争取执法车辆、设备共 台套,全面完成环境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并于2010年底通过省市验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县的环境监察能力,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改善了环境执法不到位、环境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的监督、查处,确保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5年来,共检查企业480余次,纠正企业违法行为70余次,限期治理18家。2008年,环保局荣获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同时,建立健全了环境执法责任制,实行案件查处分离、立案必须结案制度,建立行政处罚效率卡,完善日常监察程序,杜绝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发生。5年来无一起行政处罚错案发生。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备案率、结案率均达到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率为零。

随着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的完成,环境监察执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监察范围遍布全县出18个乡镇,有效的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但仍存在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监察经费不足等问题。

2、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国控重点污染源是国电民权电厂,该企业2008年9月正式运营,其烟气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同时投入运行,并与省环保厅联网。

第四章 环境管理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实施评估

1、国家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环境机构逐年健全完善,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投入,能力建设明显加强。2008年,县编委会对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大队编制进行了专题研究,将环境监测站原有的3个全供事业编制增加至12个全供事业编制,将环保监察大队10个自收自支编制调整为25个全供事业编制,并对其中的12个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全日制本科环保专业毕业生,进一步优化环保局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2010年底环境监察大队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按计划进行,成立环境宣教中心,建成了环境教育基地,成立了危废辐射股室,全县乡级以上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危废全部送到商丘市危废处理中心得到安全处理,2007年投资 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2008年投资 万元,建成了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2010年,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加强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完成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共申请设备 台套,价值 万元,同时,安排专人到省市参加环境信息与统计培训,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8年底,环保局申报了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环保监测及环境监察用房,总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环境监测用房面积为2000平方米,环境监察用房用房1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投资 万元,该项目于2010年3月开始建设,2010年10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将改善环境保护局监测及执法用房条件,它的实施对于增强环保机构履行工作职能、提高效率、完善管理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局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保障措施落实评估

1、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环保局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详细制定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各个阶段的计划,确定了实施措施和具体办结时限,做到了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监督有效,有效的促进了环境监测中心的顺利建设。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紧扣国家、省、市、县能力建设重点,实行“一票否决”。局机关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强化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责任,进一步调动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重视干部素质提高。着力提升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练、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事关环保工作的成效,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的基础。为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围绕提高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岗位培训、内部业务专题讲座、规定书目自学等多种形式,强化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把环保部门人员进出关,凡新调入环保部门的人员,必须先参加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使每个干部都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自2006年以来,从主管县长到一般同志实现了全员轮训的目标,参加各类培训30余班次,参加培训人员达120余人次。16人参加了全省环境监测执业资格考核,4人参加重金属监测培训,环境监察人员实现全员轮训的目标,全面提高了我县环境监监管水平。

3、建立环境监管责任机制。一是明确执法责任。加强领导,全面实施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全国环保系统六条禁令,建立健全了《环保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环保行政执法程序。二是强化了执法检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及开展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环境“大接访”活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多次组织到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在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县环保局联合监察、工商、公安、供电、工经委等多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全县的所有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对违法排污企业严肃查处。5年来,共检查企业480余次,纠正企业违法行为70余次,限期治理18家。2008年,环保局荣获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三是建立健全了环境执法责任制,实行案件查处分离、立案必须结案制度,建立行政处罚效率卡,完善日常监察程序,杜绝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发生。四是切实规范执法程序。立案登记、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与执行、结案归档等每一个环节都作到了有效监督,切实保障和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5年来无一起行政处罚错案发生。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备案率、结案率均达到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率为零。

4、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基础建设。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地融通资金,确保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需要。积极争取政府对环境监管能力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 万元,和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争取资金 万元,购臵先进的监测仪器和执法装备。切实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标准化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在项目审批上,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关、选址关、环评关和“三同时”验收关,落实建设项目“十不批”原则,对选址不合理或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5年来,共审查审批建设项目456个,否决了32个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及选址不合理的项目。十一五期间,工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国电民权电厂、香雪海、湖波水泥、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审批。项目审批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了100%。由于严格把关,我县未上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及时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行,对违法排污企业严肃查处。对2家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专人联络,对排污企业的治污设施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其治理设施正常运转,鼓励企业采取循环用水,深化了工业污染防治,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五是积极鼓励企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以国电民权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民安建材、龙门建材及湖泊水泥厂等企业的上马,使国电民权电厂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即改善了环境质量,又促进了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六章 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1、《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县环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县监察能力通过省标准化验收,环境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进一步健全,基层执法力量也得到增强,构建了全县覆盖的环境执法体系和“数字化”环境管理系统,提升了监管与服务水平。建立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列入国家和省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部实现在线监测,构建了同步执法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完成了环境统计、重金属监测、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控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系统提高环境执法水平;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到了提高。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县的环境监管能力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与规划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环境监测尚未完成标准化建设,环境机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2、《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总结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环境保护基础条件落后,基层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相对薄弱,我县2010年监测站建设仅达到约70%,与我县迅速增加的环保工作任务形成较大反差,经济增速快,排污强度高,致使环境监管压力剧增。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环保宣教、信息、统计等基础能力由于近几年资金投入较少,经费不足,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我县大部分环保机构办公用房拥挤,实验用房紧缺,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饮用水源地的全面分析监测尚未开展,部分流域水质改善状况不能持续监管,应急监测能力较弱。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未启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进展缓慢,自动监测点位仅有一个,覆盖面较低。三环境监管人员素质能力亟待加强,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配合协调较弱,普法与宣传力度不够深入、普遍。

四是在编人员不足,人才紧缺环保机构队伍编制小、人数少,而环保工作的任务却越来越繁重,环保能力建设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机构即使有人员,但能够独立承担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人才十分紧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五是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仪器设备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和连续自动分析仪器,连续监测和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监测时效性差。由于监测任务量的不断增加,使用频率高,再加之年久老化,现有的仪器设备部分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开展,监测频次和监测质量也难以保证,对完成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不能完全有效的反映环境质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求。

3、“十二五”能力建设需求

一是继续深化机构体制改革,优化职能配臵,进一步壮大环保队伍。在乡、镇政府及城市街道设环境管理负责人。

二是继续加大投入、增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要继续争取资金用于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继续加强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还要加大统计、考核体系、信息、宣教等其它方面的投入,以提升环保监管水平。三是 提高实验室分析水平,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进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力争按照全国中部地区三级标准配备仪器设备。

四是增加人员编制,充实环境监管队伍,提高环境监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构建信息化发展平台,确保与各市之间,与省之间,与国家之间,信息数据传输的顺畅。

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环境监管效能,公布违法企业相关信息。实行环境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加强12369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环保系统内的联网信息化建设,实行环境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环境信访处理新格局。

4、对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以任务为导向,加强县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十二五”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全面保障

加大资金对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地表水及空气环境质量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加强环境监测能建设。重点加强实现城乡统筹的县级环境监测能力和监察水平,建立乡镇级环保机构。县级环境监测站应重点加强采样和前处理等基本能力,满足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基本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便携的应急监测需要。

充分重视基层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根据业务需求定期对监测、监察等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分期、分批、分类实施各类监测人员的岗位培训,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提高基层监测站管理和技术水平。强化县级监测站领导的专题培训,提高其决策能力和业务能力。

加强基层环保机构经费保障 优化和调整基层环保机构经费定额标准,重点解决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偏低,业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切实保障环保机构的正常运转,满足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明确县级环保机构、环境监察、监测人员编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监测执法经费与监测业务量和执法工作量挂钩机制。加强基层环保机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动态更新等经费保障。

第四篇:十一五 环境执法能力自查评估报告

**“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自查评估报告

“十一五”期间,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结合《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西部地区三级标准,制定了具体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并逐步落实,截止目前,各项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自查评估报告如下:

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一)环境机构与人力资源建设。“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投入,使我县环保机构逐年健全完善,能力建设明显增强。2008年县编委办对环境监察大队编制进行专题研究,将环境监察大队由事业单位调整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增加至30个全供事业编制。目前在编30人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人。

(二)环境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要求相匹配的环境执法能力体系,系统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地融通资金,确保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资金需要,积极争取政府对环境执法能力的投入,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在省、市环保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关怀下,先后配备先进的监察仪器和执法装备,完善了办公设施。配备烟气污染物快速测定仪、水质快速测定仪等先进的监察仪器12台,防护服5套,执法车辆6辆,12369受理中心设备一套,办公桌椅30套,台式电脑14台,打印机3台,传真机1台。

为加大对我县4户国控污染源企业的在线监测建设,成县供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完成了进出口COD、氨氮等在线监测设备、县红川酒厂完成了出口COD、氨氮等在线监测设备,成州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对SO2实施了在线监测。为环境监测执法和“十一五”减排提供了技术依据。

以“5〃12”地震灾后重建资金项目为契机,我局积极申请省环保厅专项资金,于2010年12月7日正式开工实施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执法综合楼项目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85.54万元,其中我局占624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施工、平桩检测及地下室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地上一层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46%,预计年底全部完成。该项目建设将改善环境保护局监测及执法用房条件,对增强环保机构履行工作职能,提高执法效率、执法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环保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详细制定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各个阶段计划,确定了实施措施和具体时限,做到了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有效。将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紧扣国家、省、市能力建设重点,实行“一票否决”。局机关各部门各负其责、各施其职。“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视干部素质提高,着力提升环境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事关环保工作成效,是加强环境执法能力的基础。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执法工作,围绕提高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岗位培训、内部业务专题讲座、规定书目自学等多种形式,强化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把环保部门人员进出关,凡新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指定工作年限较长、业务能力过硬的工作人员进行手把手指导。自2006年以来,从局长到监察大队大队长及一般人员,实行轮流培训,先后赴武都、兰州、青岛、杭州等地参加各类培训12班次,参加培训人员达30余人次。

(三)建立环境执法责任机制。一是明确执法责任,加强领导,全面实施环境执法责任制。按照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建立健全了《环保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环保行政执法程序。实行案件查处分离、立案必结制度,杜绝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发生。二是切实规范执法程序。立案登记、审批、调查取证、事先告知、听证有关资料、复核情况报告、行政处罚通知、送达与执行、后督查、结案归档、自我点评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有效监督,切实保障和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5年来无一起行政处罚错案发生。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备案率、结案率均达到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率为零。

三、环境执法工作成效

(一)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监察。为进一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书,切实保障环保工作目标和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十一五”以来,加大了对工业污染源的监察执法力度。一是加大现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污染企业达标排放。近年来,县环保局严格规范执行排污企业的现场周查、月查、季查和跟踪巡查制度,针对全县56户选冶企业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环节进行专项现场督查,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当即解决。对成州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国控污染源企业每月监察4次,重点污染源每月监察2次,一般污染源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1次。二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安排部署 ,我县认真组织整治违法污染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了对选矿、冶炼、酿洒、水泥等重点行业和污染源的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后督察制度,在每年开展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县环保局联合监察、工商、公安、电力、安监、工信等相关各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全县排污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对违法排污企业严肃查处,5年来,共检查企业6000余厂次,纠正企业违法行为60余次,限期治理40余家,调解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50余起,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排污行为,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

(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环境信访工作。树立民生为本的信访工作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真对得群众的每一件诉求。十一五以来共办理群众信访案件50余件,对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四、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结论

(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总体情况。依据《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西部地区三级标准和我局制定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我局不断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环保执法机构进一步健全,执法力量进一步增强,环境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列入的国控污染源企业实现在线监测,构建了同步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但与标准化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环境机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总结。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环境保护基础条件落后,与我县快速增加的环保执法工作任务形成较大反差,经济增速快排污强度高,致使环境执法压力剧增,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是十分到位;环保机构用房拥挤,办公设施不够完善。

二是由于我县涉重企业较多、企业分布分散,环境监督执法人员明显不足,环境执法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能够独立承担具有一定难度工作的人才还很紧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五、“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

一是继续深化机构体制改革,优化职能配制,增加人员编制,充实环境监察队伍,提高环境监察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壮大环保执法队伍。在乡镇政府及城市街道设臵环境管理负责人。

二是继续加大投入,增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继续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三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12369信息化系统建设,公布违法企业相关信息。实行环境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加强环保系统内的联网信息化建设,形成环保系统内信息共享新格局。

第五篇:11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评估报告

鹤峰县“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自查评估报告

“十一五”时期,是鹤峰县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最好最快的时期。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监察执法队伍明显壮大,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明显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装备明显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质量明显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环境明显改善。

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一)机构与人员

环境监察大队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11人、在岗11人,均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在职监察员每5年接受一次环境监察培训,并取得了业务培训合格证书,执证上岗率达100%。

(二)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获取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监察应急能力建设资金2万元、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

(三)装备投入

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在十一五间有很大的改善,现拥有办公用房500平米,环境监察执法车2辆,取证设备,固定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逐步向标准化靠齐,开通了12369环保热线,建立了排污费管理系统。

(四)“软环境”改善

我县抓住了“十一五”国家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投入的大好时机,狠抓队伍建设,更新观念,依法行政,理顺了管理的职能和体制,严格按照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装备配置,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的举措,力争打造一支高效、精干、廉洁、文明的执法队伍。

二、环境执法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执法工作面和执法工作量

按照环境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现场执法监督,做好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规范排污口的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等现场检查监督;积极开展环境信访举报查处工作,2010年处理信访投诉 38 起;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卫生机构按规定进行了现场监察;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的规定和自选动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政府依法取缔了十五小企业5家;对全县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申报登记,2010年依法全面的征收排污费110万元,征收户数40 家,2010年出动监察人员千余人次,监管企业58 家,查处违法案件 11 件。

(二)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监察大队于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了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2万元、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满足了执法

工作的基本需求,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力度显著增强,执法行为和程序逐步完善,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明显改善,执法效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三)执法成效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不断投入,环境监管的措施不断的完善,监察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工作取也得较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环境监察执法与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乡镇创建、与全局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投诉,为我县的总量减排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环节分析

(一)当前环境监察工作形势分析

当前我们基层环境监察机构面临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环境监察人员的自身素质于当前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要开辟各种渠道向监察人员灌输新政策、新法律,考察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适应环境监察形势的需要。新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引进的项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艺复杂,监察人员沿袭传统模式、惯性思维,以至于有些不法业主千方百计逃避环境监管;要从改善环境质量状况入手,把好项目审批关,抬高环境质量门槛,对未批先建、批而乱建、批建不符的项目严肃查处;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实施专项监察,用高压手段验证减排的有效性;对重点排污企业、限期治理项目、建设项目要有实效性的开展监察工作,从机构和人员编制性质的改变来改变监察员“不敢查、不能查”的心态。

(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加大,监察机构的装备不断的投入,基层监察机构虽然配备了部分常规监察设备,但这些设备使用频率不高、适用范围不广,难以适应现场取证、证据保存等查处案件的需要。环境监察专业知识的培训要针对区域实际情况来开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保证在对本地重点企业监督管理时发挥实效,切实提高监察员的综合水平。

(三)制度与机制需求

监察大队是在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排污单位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标准执行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处理的机构,承担着现场环境管理执法的任务,业务上受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指导。对当前的环境监察人员工作原则、现场环境监察制度、征收排污费工作制度、污染事故和纠纷查处工作制度、环境监察档案管理制度、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环境监察人员培训制度、现场取证设备管理制度等要实行上级稽查,要使监察员从思想觉悟上提高认识,工作态度上认识到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在工作机制上要加强创新与完善,作为山区的基层环保薄弱环节是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核、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要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着方面的认识和环境监察执法的水平,这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四、“十二五”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是履行环境监察执法职责的根本保障,是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县现阶段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重,队伍规模小、硬件装备部分不实用,工作任务与队伍能力不相匹配。在十二五期间,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格局,提升环境监察队伍的“软实力”。要针对各地不同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五、结论

(一)、2005年我县环保局(含监察队、监测站)仅 21 人,局机关6人、监察队8人、监测站5人,一站一队人员全部是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没有收入来源,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办公经费、执法经费得不到保障,十一五以前排污费的收缴还停留在协商收费,讲好话收费的层面上,2005年排污费征收仅 49 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省环保厅的指导下,根据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队于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了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2万元、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现拥有办公用房500平米,环境监察执法车2辆,取证设备,通讯设备也逐步齐全,有力加强了现场执法和污染源监察的取证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省环境监察总队每年都举办了环境监察人员岗位培训班,截止目前我局监察人员至少都参加了一次业务知识岗位培训,有效的扭转我们基

层监察人员“不会管、“不会查”的局面到会拟定各类环境执法文书,会排污申报核定,会使用日常环境监测仪器,会调查处理环境污染纠纷与事故,切实提高我县环境监察队伍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也不断的改进了环境执法工作的机制,从原来的征收不到位到现在的严格执法程序和建立规范的排污核定、收费公示、信息通报和检查考核工作的机制和较为健全的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我县环境监察机构从成立到现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初成立的环境监理站到现在的环境监察大队,不仅机构、职责、业务范围、排污费征收、执法力度、污染投诉的处理等等都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工作职责上,在十一五前只停留在排污费征收上,2005年收缴排污费 49 万元,对排污企业缺乏监管,公民对环保的意识也淡薄,在近五年期间环境执法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起来了,规范了排污费征收的程序,十一五期间排污费的征收呈上升趋势,2010年我县排污费110万元,征收户数40 家,出色的完成排污费征收任务;监察执法的体系逐渐的趋于完善,严格执法程序,监察人员通过轮训人人执证上岗,对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污染源的动态管理、重点企业的日常监察、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投诉查处的环境监察工作建立了目标责任工作方案,检查的频次从原来的收费才去企业到现在的按月按季按程序依法监管,2010年出动监察人员千于人次,监管企业50多 家,查处违法案件十多件,处理信访投诉 38 起,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

得我们的执法效率大大的提高,公民对环保的认知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废水、废气、油烟、噪声的环境污染投诉也逐渐的多了起来,仅2009年投诉件达到了100多起。在十一五期间我局监察人员配合政府依法取缔了十五小企业5家,对改造升级的企业加强了重点监管,为我县的总量减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投诉,2010年接到投诉 38 起,群众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大大的改善了城区的环境质量。

(三)、通过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环境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环境执法工作的势头逐年上升,但是执法的薄弱环节存在较多;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多样化,使得监察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必须懂得企业的工艺、排污节点、污染因子等,特别是化工、药品等行业,监察人员学习的模式固定化,使得监察工作只能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基层监察队的现场监察缺乏简单便捷的直读式仪器,很多污染因子的监测还要借助于上一级的监测机构,比如说:震动、辐射、含毒废水废气、重金属监测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执法效果和排污核定的失误。对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外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例如:畜禽养殖要达到规模化以后才纳入环境监察管理的范围,然而小规模的涉及面广泛、污染严重的现象日趋严重,管理拿不上来、收费、处罚没有依据,受到污染的区域怨声载道,执法人员的形象受损。

(四)、面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环境执法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很难满足,监察机构属环保局委托执法,地方

要发展,环境执法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我县监察队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列入行政序列,机构在职能上受级别限制,其自身不具备行政立法职能,执法经费也得不到保障;作为基层,环境执法装备基本按照标准化建设日趋完善,但是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欠缺,污染源监控、生态保护、辐射环境安全等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对实时收集准确的数据和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环境信息化基础工作几乎还是原始阶段,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人才和设备的缺乏严重。十二五拉开帷幕,为了不断提高环境执法能力,作为基层环保队伍应加强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每个监察员到企业能够精准的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复杂工艺、多个排污节点、污染因子较多的企业,有先进的直读式仪器作辅助来监管,监察机构上下联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增强环境执法能力。环保执法主体多元化,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强统一监管,对于执法主体的职责需要明确界定,避免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作为的现象发生,比如:城区油烟、娱乐噪声等。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使得我们监察员要有急迫感,作为展示环境执法能力的环境执法部门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适应新形势,以”十二五”环境监察能力建设为契机,努力建造一支业务精通、执法水平高、作风优良的监察队伍。

下载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酒尕市“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