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稽查条例

时间:2019-05-12 02: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稽查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稽查条例》。

第一篇:新稽查条例

《条例》增加“企业主动披露”、“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协助稽查”等新理念。必要性何在?体现了简政放权理念、合理行政理念、诚信便利理念。

必要性方面:推行主动披露制度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海关管少、管精、管好的需要。主动披露制度依托企业的自我规范,鼓励企业对海关尚未发现的问题主动上报,促使企业自我规范,诚信经营,使海关与企业由过去单一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转变为共同管理,互利共赢。2014年以来,海关总署组织部分海关开展企业主动披露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共有1048家企业主动向海关报告有关问题,补缴税款20亿元,促进企业守法规范的作用明显。在试点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观望情绪,心存顾虑,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修订后的《条例》明确了企业主动披露制度,并对主动披露的企业视情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这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律,有效解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企业即使发现自身过错也不愿或不敢主动向海关报告的问题,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企业守法便利的双赢。

社会专业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具有专业性强、客观公正等优势,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协助政府管理已为各国政府和国内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所普遍采用,符合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专门发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08年开始,海关启动了委托专业机构参与海关稽查试点工作,在海关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截至2015年,共委托专业机构稽查企业5065家,查发各类问题1887起,稽查补税入库约16.38亿元。同期财政经费支出共7107.42万元,相当于每支出1元行政经费,可补税23.05元。海关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稽查对提高海关后续监管效能作用十分明显。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条例》对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参与海关稽查进行明确。这有利于创新海关后续监管实现方式,调动社会资源协助政府部门共治共管。

此次修订《条例》将推行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简政放权方面:明确了企业主动披露制度,释放政策红利,引导企业守法自律;建立海关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参与海关稽查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在协助海关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优化海关稽查程序,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

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方面:明确了稽查时效,保持海关执法统一;规范了稽查程序,强化稽查过程控制;严格规制行政强制权,明确稽查职权行使范围,确保稽查权力依法运行。《条例》的修订,体现了“阳光稽查”、“公正稽查”理念。

从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角度看,企业应该了解什么 《条例》在修订过程中在原有出示稽查证件和双人作业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实体和程序制度来保护被稽查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海关稽查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行使。

一是行政告知制度。《条例》规定海关在实施稽查的3日前,应书面通知被稽查人;海关实施稽查后,发现被稽查人涉嫌违法的,应当征求被稽查人的意见,被稽查人可以对稽查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海关在做出稽查结论时,应在稽查结论中说明作出结论的理由,并告知被稽查人的权利。

二是行政救济制度。对于海关稽查过程中及其后续处理中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稽查人有依法提出陈述、申辩、复议、诉讼的权利。

三是海关执法权限。《条例》规定了海关稽查中可以行使的职权,除一般性规定之外,对于一些行政强制行为和特殊情形,《条例》对海关内部批准层级做了严格限定,以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比如,海关不经事先通知实施稽查时,以及稽查人员在实施查询被稽查人存款账户,查封、扣押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时,须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新《条例》实施后,企业应承担哪些基本义务

稽查是海关的一项法定职权,海关可以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以下统称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进行核查,监督其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海关稽查对象包括: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单位;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经营保税业务的企业;使用或者经营减免税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从事报关业务的企业;以及海关总署规定的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其他企业、单位。

接受并配合海关稽查是企业应尽的基本义务,被稽查人的基本义务包括: 依法接受海关稽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

依法设置、编制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反映进出口业务的有关情况,并按照规定期限保管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

配合海关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海关查阅、复制被稽查人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或者进入被稽查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场所检查时,被稽查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员或其指定的代表应当到场,并按照海关的要求清点账簿、打开货物存放场所、搬移货物或者开启货物包装。

海关稽查是国际通行的海关监管制度,是指海关在进出口货物通关后一定期限内,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进出口货物进行核查,以监督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制度。海关稽查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确保海关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国务院1997年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确立了我国的海关稽查制度。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对口岸通关便利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亟须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现行条例。

《决定》对现行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一是增加了对海关实施稽查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措施。《决定》规定,海关根据稽查工作需要,可以向有关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等收集特定商品、行业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信息,并根据有关企业、单位的进出口信用状况和风险状况确定海关稽查重点。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海关稽查程序。《决定》将海关不经事先通知进行稽查的情形明确限定为被稽查人有重大违法嫌疑,其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以及进出口货物可能被转移、隐匿、毁弃等紧急情况;将稽查报告送被稽查人征求意见的情形限定为“稽查报告认定被稽查人涉嫌违法”,并仅就“稽查报告认定的事实”征求意见。《决定》取消了使用计算机记账、核算的有关企业、单位应当将会计记录打印成书面记录保管的规定;还删去要求有关企业、单位向海关报送进出口货物购买、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库存情况资料的规定。三是完善海关稽查职权和措施。根据海关法有关规定和海关稽查实际需要,《决定》增加了扣押强制措施方面的规定,并明确可以查封、扣押相关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同时增加了海关可以委托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机构就相关问题作出专业结论的规定;被稽查人委托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可以作为海关稽查的参考依据。

四是宽严相济惩处违法行为。《决定》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同时规定,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主动向海关报告其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接受海关处理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怎么改?核心变化有哪些

据海关总署稽查司司长孟杨介绍,此次条例修改,进一步规范了海关稽查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确保稽查权力依法运行。

例如,在启动稽查环节,修改后的条例以提前三天通知为原则,以直接实施稽查为例外,将后者严格限定于“被稽查人有重大违法嫌疑,其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以及进出口货物可能被转移、隐匿、毁弃等紧急情况”,并分级设定了不同的审批程序,直接实施稽查的须“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避免径行启动稽查的随意性。此外,修改后的条例,对海关查询被稽查人在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实施查封与扣押等强制措施等,都提出了明确、严格的程序性要求。

此次条例修改,海关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引入了企业主动披露制度——在提高对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同时,明确提出主动报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接受处理的,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同时增加海关、企业均可以委托会计、税务等专业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的规定。

以海关为主的监管模式,将向发挥企业自主管理作用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促使企业自我规范、诚信经营,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企业守法便利的双赢,而引入外部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有助于提高海关稽查效率,是实现海关管少、管精、管好的需要。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海关共有稽查人员2000余人,同期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企业有近84万家,稽查人力不足、能力不足的短板日趋显现。

从2008年开始,海关启动了委托专业机构参与稽查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共委托专业机构稽查企业5065家,发现各类问题1887起,稽查补税入库约16.38亿元。啥影响?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

海关稽查涉及进出口企业的财务、贸易、生产、营销等环节,修改后的条例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

孟杨表示,如何优化海关稽查程序、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如何让广大进出口企业获得更大的政策红利与通关便利,是此次条例修改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

例如,针对大多数企业已采取信息化系统对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的情况,在修改后的条例中,被稽查人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的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具备相同效力,不再规定其应当将会计记录打印成书面记录保管,并取消有关企业、单位应当向海关报送进出口货物购买、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库存情况资料的规定,减轻了企业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与缉私不同,海关稽查属于正面监管,启动稽查并不以违法为前提,企业对此应平常心对待。尤其是当前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企业在享受便捷通关的同时,也应接受并配合海关稽查。

修改后的条例明确,被稽查人应当配合海关稽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被稽查人应当接受海关稽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拖延、隐瞒。孟杨说,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听取社会和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及时制定出台一揽子配套规章制度,建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内部工作制度等多层级制度体系,使稽查工作进一步迈向法治和规范的轨道。

第二篇:新稽查规程解读

新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有什么异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4日以国税发[2009]157号下发了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几易其稿的新《规程》共八章八十条。

与原《规程》相比较,新《规程》对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主要职责、原则要求、工作步骤、工作纪律等方面规定的更加明确、具体、科学。

任务明确职责扩大

新《规程》第二条规定:“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新《规程》对税务稽查局的职责增加了对“其他涉税当事人的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同时税务稽查局除“检查处理”外,还要求“围绕检查处理开展其他相关工作”。税务稽查的职权有所扩大,对稽查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原则要求更加规范

新《规程》延续了“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分工制约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回避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外,第三条、第六条还分别增加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保密原则”,同时明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新《规程》还明确了上下级稽查局之间、国地税稽查局之间的关系。

强调回避强化纪律

一方面新《规程》将稽查人员的回避制度放在“总则”中,体现了“回避”制度贯穿于稽查工作的始终。新《规程》第七条规定:“税务稽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另一方面,新《规程》增加了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工作纪律要求。新《规程》第八条规定了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作为的八种行为。“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新《规程》增加了分级分类稽查的内容。第十二条规定,稽查局应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分析成果,并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等六个方面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四个环节更加详细

新《规程》分章用大量篇幅,增加了大量条款对税务稽查程序、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体现了税务稽查工作中程序的重要性。

新《规程》第五条规定:“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即税务稽查具体

工作步骤包含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四个环节。

一、选案。

选择和确定税务稽查对象是税务稽查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新《规程》第十四条规定:“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第十六条“案源信息主要包括:(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七)社会公共信息;(八)其他相关信息。”稽查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并对所获取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稽查选案包括人工选案、计算机选案、人机结合选案、举报、其他部门或是上级转办、交办等。新《规程》第十八条明确了对各级稽查局设立的税收违法案件中心接收到的检举信息处理情形。

二、检查。

税务检查实施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税务检查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之前,应当查阅被查对象纳税档案,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特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除预先通知有碍检查外,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稽查通知书》。税务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法定程序采取实地检查、调取账簿资料、询问、查询存款帐户或者储蓄存款和异地协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税务稽查工作底稿》,记录案件事实,归集相关证据材料,并签字、注明日期。

实施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注明“与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当事人签章;以有形载体形式固定电子数据的,应当与提供电子数据的个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财务负责人一起将电子数据复制到存储介质上并封存,同时在封存包装物上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文件格式及长度等,注明“与原始载体记载的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电子数据提供人签章。检查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迹象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检查结束,税务稽查人员应当认真整理检查资料,归集相关证据,计算补退税款,分析检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制作《税务稽查报告》,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新《规程》第四十四、四十五条增加了对检查过程中遇到的中止、终结检查处理的程序性规定,便于实际操作。

三、审理。

新《规程》第四十六条规定对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由审理部门和审理人员进行审理。“案情复杂的,稽查局应当集体审理;案情重大的,稽查局应当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报请所属税务局集体审理。”

税务稽查审理主要包括被查对象是否准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适当,定性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拟定的处理、处罚建议是否适当等内容。

新《规程》第四十八条增加了审理部门可以将《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退回检查部门补正或者补充调查的五种情形,即(一)被查对象认定错误的;(二)税收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四)税务文书不规范、不完整的;(五)其他需要退回补正或者补充调查的。同时,第四十九条还规定“《税务稽查报告》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错误,或者提出的税务处理、处罚建议错误或者不当的,审理部门应当另行提出税务处理、处罚意见。”

新《规程》第五十五条规定审理部门经过审核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处理:(一)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处理的,拟制《税务处理决定书》;(二)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三)认为税收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四)认为没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拟制《税务稽查结论》。第六十条规定税收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填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后,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并附送相关资料。

新《规程》第五十条对审理部门接到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至提出审理意见的时间作了调整,由10日内延长为15日内。

四、执行。

新《规程》第六十一条规定:“执行部门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等税务文书后,应当依法及时将税务文书送达被执行人。”“执行部门在送达相关税务文书时,应当及时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将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通报税源管理部门。”

税务稽查文书送达后,被查对象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稽查局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在限期内缴清税款、滞纳金、罚款或者稽查局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后,执行部门应当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记明执行过程、结果、采取的执行措施以及使用的税务文书等内容,由执行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连同执行环节的其他税务文书、资料一并移交审理部门整理归档。”“执行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执行部门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审理部门,并提出向公安机关移送的建议。”

新《规程》第七十、七十一条增加了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中止、终结执行的程序性规定。

案卷保管期限延长

新《规程》第七十五条对税务稽查一般行政处罚的税收违法案件,案卷保管期限同原来的15年调整为30年。同时,新《规程》第七十七条对税务稽查案卷移交时间作了明确规定,“税务稽查案卷应当在立卷次年6月30日前移交所属税务局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稽查局与所属税务局异址办公的,可以适当延迟移交,但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2年。”

此外,新《规程》第七十九条增加了签章要求,即(一)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相关人员签名,加盖单位印章并注明日期;(二)属于个人的,由个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第三篇:新农合稽查实施办法

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稽查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促进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新农合稽查实施办法。

一、稽查工作指导思想

通过稽查,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专项稽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新农合稽查管理工作效率和规范稽查行为,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确保我市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稽查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市新农合管理中心成立稽查组,其职责是:依照《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定,调查核实参合人员的真实性、有效性,门诊、住院补偿情况的真实性、合理性,重点稽查冒名顶替、挂床住院、意外伤害等住院补偿情况;检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基金管理、基金结算情况;检查镇乡合管办、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新农合相关政策规定情况;检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结算情况;检查大额补偿支出的真实性和补偿到位情况;出具稽查结论并将稽查结果进行通报。

镇乡合管办配置兼职稽查人员,其职责是:依照《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定,调查核实参加 本乡镇参合人员的真实性、有效性,住院补偿情况(意外伤害)的真实性、合理性,重点稽查冒名顶替、挂床住院、意外伤害等补偿情况;配合市级稽查组开展工作。

三、稽查人员的职责

新农合稽查人员凭《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稽查工作证》进行稽查工作。其职责是:现场核对、核实《合作医疗证》的各类信息和住院参合农民身份是否相符;调阅门诊登记、住院病历等病人诊疗全程记录资料;了解参合患者病情时,有向经治医生问询的职责;有为证人、检举人保守秘密的职责;查阅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业务收入支出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查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公示资料;收回并上交违规使用的《合作医疗证》。

四、稽查的依据

(一)《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补偿规定》、《沧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违纪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管理办法》、《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举报、投诉及奖惩制度》、《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报处”报销、审核及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记分管理办法》、《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挂床住院认定标准》等。

(二)某某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

五、稽查范围

稽查范围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稽查时间原则每月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抽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稽查。

六、稽查形式和时间

稽查采取不打招呼,实行随机稽查、不定期稽查和突袭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稽查时间为,白天:上午9:00-11:30钟;下午:14:30分-17:30分,夜间:19:30-06:30分,为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病人在住院期间应在院内进行治疗及相关活动,如特殊情况或经医院允许外出的病人,在稽查人员在到达医院后,由医院在30分钟内通知回病房,超过30分钟不能赶回病房的病人,视为挂床住院。

七、稽查原则与方法

按照“查实、查严、查细”的原则进行稽查,重点稽查有投诉举报、挂床住院、将门诊病人改为住院病人、医药费用较高或者增长过快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采取各种造假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的。其他市新农合管理中心认为有稽查必要的事宜。

具体稽查方法如下:

(一)通过明查暗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及走访群众的方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稽查;

(二)召开稽查通报会,组织相关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进行专家会审;

(三)随机抽取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病历,集中讨论经治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

(四)召开稽查现场座谈会,稽查组通报稽查情况。

(五)稽查人员现场填写新农合稽查现场记录表,被稽查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被稽查的科室负责人或现场值班人员,必须在稽查记录表上签字。拒绝签字的,现场稽查人员必须如实记录;

(六)对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下达处理和整改意见书,对稽查情况与处理结果进行通报。

八、组织实施

稽查工作由市新农合管理中心具体实施。日常监督工作由市新农合管理中心组成稽查组;专项稽查工作由市新农合管理中心从市新农合监督委员会、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中随机抽调组成专项稽查组,必要时请市纪委监察局派人参加。对群众反映强烈,疑点较大的单位,市新农合管理中心可随时组成稽查组开展稽查工作,现场稽查组人员不得少于3人。

九、稽查工作实施程序

(一)程序启动。市新农合管理中心确定稽查对象后,由审核科负责人填写《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稽查申请表》,报领导审批后执行。需回避的工作人员必须申请回避。

(二)现场程序。稽查组进入定点医疗机构稽查现场后,稽查人员严格按照稽查管理实施办法,认真仔细开展工作,并做好稽查记录,稽查工作结束,填写《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场稽查记录表》,被稽查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或现场人员签字。

十、稽查内容

(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建立新农合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上墙),配备相对稳定的专(兼)职人员和基本设备,能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是否对医护人员开展了新农合相关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会议记录);是否在显著位置悬挂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标识并设置了新农合宣传栏与公示栏,向参合农民宣传新农合管理规定,公布参合农民就诊流程、收费标准及补偿情况;是否在就诊、结算窗口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号码,对参合农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安排专人了解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是否在参合农民住院期间,认真核对了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簿等,对其参合身份进行确认与登记,是否存在错补或漏补情况;参合农民住院病历及补偿资料是否齐全、整理规范并归档;是否及时按照新农合政策对参合农民就诊进行现场补偿;是否及时拨付村卫生室垫付资金等。

(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住院是否严格掌握入出院指征;是否严格依照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手册、新农合限价等,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是否严格执行病历、处方书写与管理规定,保证病历、处方书写的真实性,使用新农合专用处方;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时,是否征求住院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目录外用药药品费用比例,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是否存在同意患者冒名住院、违规挂床住院及给门诊病人开住院发票套取新农合基金;是否串通病人联合造假等;

(三)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是否使用财政统一收费收据;是否做到票据的真实性;是否为参合农民提供了出院小结和医药费用日清单等相关资料。

(四)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安装HIS系统进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并与新农合软件接口;对补偿资料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申报;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新农合统计资料;是否将受益人群补偿进行公示;是否将住院病人信息及时录入新农合软件,是否及时为出院病人办理结算(不及时录入及病人出院未办理结算的视为挂床住院)。

(五)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合理增长的医药费用;门诊人次费用、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药费比例、自费药品比例、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情况、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是否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十一、稽查工作办结时效

稽查工作必须由三人以上共同完成并联合签属意见。

(一)现场处罚。在稽查中,可进行现场处罚或现场下达整改的,可当场进行处罚,其处罚通知书需由稽查组组长签字。

(二)重点处罚。稽查过程中发现较大问题,需重点处罚的,其办结时效从稽查之日起至稽查工作结束,一般不得超过10天,特殊情况稽查期限确需延长的,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可延长办结时间。

稽查结束后,稽查人员应在《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稽查结论书》上注明稽查结论,单位负责人应签属审批意见。稽查结论必须注明相关证明材料的来源,所有稽查工作均须详细登记,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十二、工作要求

(一)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新农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市新农合管理中心将进行通报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将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定点医疗机构稽查情况与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定点资格确认的依据。

(四)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新农合稽查工作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稽查组开展工作,确保稽查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全市新农合工作的规范健康运行。

第四篇:稽查制度

稽 查 工 作 制 度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稽查工作,努力实现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目标,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一、学习教育。坚持集中学与自学结合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局组织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警示教育、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等各项活动,及时传达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具体要求,坚持每天不少于1小时用于自学,不断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落实“三抓一加强”,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二、日常工作。严格遵守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和考勤规定,自觉维护上班秩序,不在上班时间内随意外出或办理与工作无关的事项。稽查人员外出办案时,应着装整洁、文明礼貌、言语严谨、不随意表态,确保证据的准确、全面、真实和合法性;处理案件时,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遵循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做到在公众场所不谈论或擅自泄露案情;并自觉做到“五公开”“十不准”“六条禁令”和接受“五监督”。

三、行政会议。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有关工作矛盾,部署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任务,及时处理稽查办案中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检查本科及个人工作完成情况。

四、建立举报、投诉、登记、转办、处理和反馈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和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地填写、填报各类登记统计,按程序呈报、处理和反馈。在接待行政相对人时须有2人在场。

五、案件合议。案件合议由股室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按程序规定进行,并认真记录;建立大案要案报告和处理制度,对重要重大案情及时向局领导报告。

六、案卷管理。案卷管理由专人负责,按制式化、规范化要求进行整理立卷、登记造册、专柜保管。

七、印章管理。印章管理由专人负责,凡须加盖稽查股、稽查专用印章的文件、信函及其它材料,未经股负责人签批同意,不得使用。

稽 查 人 员 行 为 规 范

一、认真学习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熟悉掌握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二、努力钻研药品监督业务,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并正确运用调查取证、抽样技能。、三、执法稽查时要有2人上同行,主动出示证明文件;要以法律为准绳、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秉公执法;对需要先保密的检查行动,应严格保密,以保证行动的顺利实施。

四、执法稽查中需要取证的,应严格办事程序;需要抽样的,应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的《药品抽样指导原则》进行。所抽样品应及时、全部移交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或作为查处假劣药品的物证,不得私自截自留或挪作他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保密;对被检查人提供的各种资料,应当按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予以建档,妥善保管,需要保密的,应当保密。

六、不准参与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兼职或任顾问并领取报酬。

七、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得以权谋私,不得索要或收受贿赂、礼品;不得接受被检查人的宴请或其他招待;不得借监督之名,行吃喝玩乐、旅游观光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八、举止端庄,着装整洁,文明礼貌,平等待人,热情服务。

举报、投诉、登记、转办、处理和反馈制度

第一条 局稽查部门负责查处县内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违法行为,以及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查处的违法案件。

第二条 稽查部门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当及时填写《案件移送书》,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并抄报上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上述工作应当在法时间内完成。

第三条 稽查部门应指定专人及时受理从下列途径发现的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违法行为,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一)在药品监督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二)药品检验机构发现的;

(三)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来人来访等各种形式举报的;

(四)上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交办的、其它上级机关交办的、有关部门移送的,或者其它方式、途径披露的。

第四条 稽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受理的案件按下列情况予以处理:

(一)不属于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的范围或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提请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负责人换批准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二)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但不属药品行政处罚范围的,决定转有关业务部门处理;

(三)符合立案条件的,决定申请立案;

(四)需要核实违法行为是否存在的,指定2名以上稽查人员进行调查或核实;

(五)无明确的违法行为人或无具体违法行为的匿名举报,提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分管负责人批准,不予调查。

第五条

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负责人批准移送的案件,由案件受理登记人员制作《案件移送书》,进行案件移送。

第六条 稽查部门负责人决定转其他部门处理的,由受理登记人员填制《案件移送书》,进行案件移送。

接受移交的业务部门认为移交不妥的,应由稽查部门负责人报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负责人指定办理部门,不得再自行移交。

第七条 对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办的以及其它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稽查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应当在上级规定的时限内回复。

第八条

初步调查或核实后,确认违法事实不存在的,由稽查部门负责人提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由案件受于是登记人员加注后归档保存。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案件,应由稽查部门负责人做出申请立案的决定,并由案件受理登记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制作《立案申请书》申请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和危害后果;

(二)有来源可靠的事实依据;

(三)属于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的范围;

(四)属于本机关管辖。

立案申请由稽查部门负责人提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负责人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批准。

被批准立案的,稽查部门应确定2名以上的稽查人员为承办人,对采取先进登记保存证物、抽样、封存扣押涉嫌物品的案件,下达《行政处罚通知书》。

第十条 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并送案件审理人员审理。

《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应包括案件来源、基本案情、调查经过、违法事实、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款项等,并提出行政处罚或不予处罚或移交、移送的具体意见。

第十一条 案件审理人员对案件稽查人员提交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和相关证据进行审理,由稽查部门负责人在3个工作日内按下列情况予以处理:

(一)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组织案件合议;

(二)违法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不确凿、程序有瑕疵的,退回补充或重新调查。

第十二条 对各类举报案件,要填写举报登记表,稽查部门负责人应安排稽查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投 诉 举 报 受 理 制 度

一、接投诉举报后,应及时填写投诉举报登记表,报分管领导或股室负责人阅示后,由分管领导指定两名以上执法人员为案件承办人,而后交专人负责填写投诉举报登记簿。对不属于本局管辖的案情列入移交。

二、举报者要求给予奖励的,应当面举报和投诉;书面举报投诉的提倡署名举报投诉;对匿名举报投诉的将视情况决定受理和不受理,经查实处罚到位后报请领导批准及时兑现。

三、举报投诉者应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等资料及违法事实的具体情节,或者提供直接的实物和间接的书证、证据等材料。

四、对举报投诉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地址等有关情况,以及举报投诉的内容实行(密级文件)管理。

五、案件承办人以及知情人严禁将举报投诉材料转给被举报投诉单位或与举报投诉案件有关的人员和组织。

投 诉 举 报 工 作 保 密 制 度

一、在处理来电、来函、来人举报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不准将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可能危及其人身安全内容及办案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材料泄漏给被检举人、被控告人。

二、不得把署名检举、控告信件转交下级处理,需要下一级立案调查时,应转摘抄件;对匿名检举材料,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立案调查。

三、不准擅自核对笔记或进行文检,不准擅自追查写信人,因查处案件需要必须进行文检时,按有关规定和经过严格的程序,逐级履行报批手续;接受检举、控告和向检举、控告人核查情况时,不得在公开场合进行,不得有无关人员在场。

四、与检举、控告人通信时,不得使用印有标志的信封;

五、未经举报人、控告人同意,不得在新闻报道或其它场合公开举报人、控告人的姓名及其他有关情况,包括在奖励和表彰举报、控告人时;举报、控告材料一般不得作为证据,若需要作证据向有人员出示时,必需报分管领导批准。

案 件 合 议 制 度

一、为了公正、公平、合法地处理好案件,制定本制度。

二、案件合议应按法定程序由分管稽查领导召集进行,合议时要认真做好合议记录。

三、案件合议应由分管负责人、股(室)负责人、案件承办人等人员参加,合议人员不得少于三人。并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序以及办案程序进行认真讨论。重大案件由局领导集体讨论。

四、合议应根据认定的违法事实,依照有关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提出处理意见。

五、案件合议记录要真实完整,对案件合议人员提出的合议意见要分别记录并经案件合议人员审核后签字。

六、合议讨论的情况必须严格保密,如发现泄密一经查实给予严肃处理。

案 件 查 办 责 任 制 度

一、每起药品、医疗器械案件应由局长或分管局长指定一名主办人员和一名以上协办人员负责。协办人员应服从主办人员的工作安排。

二、主办人员接案后,应及时提出查办案件方案,并报领导同意后实施。查办案件时主办人员应对案件整个过程负全责。

三、调查取证终结,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写出调查报告;申请立案应写出书面申请。

四、对由下列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追究办案人员责任,并给予严肃处理:

1、调查取证材料不全,案件证据不足、事实不清,造成处理结果失去公正的;

2、程序违法或执法文书校对错误,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

3、经查实办案过程中有不廉洁行为的;

4、案卷材料因保管不当而丢失或有意泄密的。

五、每半年开展一次案件评比活动,考核办案人员办案件质量和效率,对评比出的办案质量较高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重 大 案 件 备 案 制 度

一、严格执行省局《关于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件报送备案的通知》,对应报备案的案件,由专人填写备案报告表,经股负责人审核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向市局报送。

二、报送市局备案的案件及时整理归档,以备查阅。

行 政 处 罚 案 件 审 核 办 法

一、为保证行政案件查处行为的准确公正,根据《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案件审核委员会。案件审核委员会主任由局长担任,成员由分管理局长及相关职能股室负责人组成。案件审核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案件处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核,并由主任签署意见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签署意见。案件审核委员会集体会审时参加人数应不少于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

三、办公室是案件审核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具体承办案件的初审事宜,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四、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范围:

1、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实行分管局长负责制,案件的立案由分管局长批准,按程序操作。

2、所有立案查处的行政处罚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须经案件合议小组合议,重大案件报送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

3、根据行政诉讼判决或行政复议决定,需对原处罚决定撤销重做的案件,在做出新的处罚决定前,也应送交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

4、处罚案件实行分层审核。罚没款在5仟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决定 69 由案件合议小组会议阅览室;罚没款在5仟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案件审核委员会主任主持并签发意见;主任外出时也可委托副主任主持审核并代为签发意见;拟上报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社会影响重大的复杂案件,应提交局长办公会审核,由局长签署意见。

五、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程序:

1、稽查股对重大案件调查终结时进行合议,并将合议意见连同案卷材料送交审核委员会审议。案件审核委员会收到案卷材料后,由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并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案件审核委员会审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审议的,经局长同意可适当延期,但不得超过4个工作日。

2、案件审核委员会在审议中提出修改处罚决定的案卷,稽查股在修正或补充后,应将全部案卷材料送交案件审核委员会审议,再次审议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案件审结后及时移交稽查股。

六、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内容:

1、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

2、当事人的情况是否清楚、明确;

3、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4、对违法行为的定性、适用法律条款、处罚幅度是否准确、适当。

行 政 执 法 文 书 管 理 制 度

为加强行政执法文书的管理,严格依法行政,避免在执法文书的使用中出现错误或漏洞,提高办案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文书要设专人、专柜保管,分类存放,未经保管人员同意不得擅自翻找文书。

第二条 已加盖印章的文书要严格保管、严格领取,由稽查人员中确定的文书制作人领取,按照编号发放并及时填写《行政执法文书申领登记表》。

第三条 使用文书应按照文书编号顺序使用,用后及时登记。对固定格式编有文号的作废文书,必须上交至文书领取处,不得自行销毁。

第四条 加盖印章的空白文书应妥善保管,稽查人员之间不得随意转借使用。

第五条 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对现场不能立即审批的法律文书,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可先制作后完善手续。

第六条 各类行政案件必须按法定时限办结,已办结的案件要及时整理归卷,上交办公室档案员并做好归档工作。

行 政 处 罚 案 卷 管 理 制 度

一、本局行政执法案卷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保管或者销毁案卷。

二、案卷归档前需做好质量审查工作,确保案卷质量。

三、稽查股负责执法案卷归档业务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和业务评比,提高全局案卷管理水平。

四、当场处罚案件执行后,案卷必须于2日内交案卷管理人员手中,一般程序案件及听证程序案件待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后,2日内交案卷管理人员手中,不得无故拖延或者不交案卷。

五、建立健全案卷借阅手续,借阅案卷需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一般借出时间不得超过3日。

六、借阅案卷者,不得涂改、剪裁、拆卷、擅自复印或转借,违者按有规定给予处理。

七、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只提交复印件。

八、案卷管理人员应及时整理建档,编制案卷目录,为查找案卷提供便利。

考 核 奖 惩 制 度

一、每天开展1至2次查办案件的评比活动。考核办案人员查办的案件、质量和效率,并据此给予适当的奖励。具体评比活动安排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因下列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追究办案人员责任,并视情况给予处理:

(1)调查取证材料不全、案件证据不足、事实不清,造成处理结果失去公正的;

(2)程序违法或执法文书校对错误,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3)经查实,办案过程中有不廉洁行为的;(4)案卷材料因保管不当而丢失或有意泄密的。

请 示 报 告 制 度

一、为了合理地协调处理好职能股室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稽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应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特殊情况下可以一边执行,一边请示或报告。

三、在稽查工作中发现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向分管局长或局长报告。必要时向省、市局有关部门请示。

四、对稽查人员请示报告的问题,在坚持法定依据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答复;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先向省、市局请示后再答复。

五、请示报告要及时、准确、并认真做好记录。

学习制 度

一、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警示教育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认真学习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达到能懂会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三、执法人员做到每天自学不少于1小时。每周五集中学习,参加学习人员应做好学习笔记。半年一次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对有一定理论建树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者给予物质奖励。

四、集中组织学习时,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结合本局实际,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力争达到较好的效果。

考 勤 制 度

一、为了进一步规范本股人员的工作秩序,制定本制度。本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我局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或早退。

二、上班时间未到办公室,直接执行公务的,应事先向本股负责人汇报有关情况。

三、特殊情况下不能按时上下班的,必须请假。

登 记 统 计 制 度

一、认真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确保登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对上级交办、移送、社会举报、投诉的要认真做好登记;对日常监督检查、下级报请、不合格药品检查报告书的传递、不合格药品检验书的核查查处等,都应认真做好登记。

三、凡须登记有关事宜,都必须做到字迹工整、数字准确、存放有序以待备查。

四、登记统计工作由稽查股指定专人负责。

办 案 装 备 管 理 制 度

一、为加强对办案装备的管理,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制定本制度。

二、对配给稽查股的办案装备实行专人保管负责制,建立办案装备管理档案。

三、所有办案装备仅供办案时专用,严禁私用和外借。

四、因人事工作调整,要积极做好办案装备的移交和登记工作,不得据为已有。

药 品、器 械 仓 库 管 理 制 度

一、药品、器械仓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二、定期检查库房安全措施,做到防火、防盗。

三、库内应保持通风良好,药品、器械堆放有序。

四、“先行登记保存”和“查封扣押”的药品、器械按法定的程序办理,并做好登记、清点工作,做到账物相符。

五、销毁时按有关规定履行销毁手续。

假劣药品、医疗器械陈列室管理制度

假劣药品、医疗器械陈列室由两人负责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五应对室内卫生进行一次清扫。

二、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应分类摆放,各类标志清晰完好。

三、及时收集、陈列新发现的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并登记造册。

四、编写真假药品、医疗器械对照说明等宣传材料。

五、负责对参观人员的讲解工作。

没 收 药 品 处 理 制 度

一、没收药、械处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处理药械时通常召开小组会议,经局没收药品处理领导小组研究后,报领导签批。、三、处理药、械货值一次1万元以内零散药、械由处理小组决定。

四、处理药、械货值一次在1万元以上的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采取公开拍卖或委托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理。

五、处理药、械款项一律上交财政专户。

六、工作程序:由稽查负责人安排对药、械进行送检并提供清单,清点、核价后,转交处理小组,确保药品质量合格后进行处理。

七、购买处理药品必须是证照齐全,规范经营的合法药、械经营企业、医疗单位。

第五篇: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

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

为了保障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4日以国税发[2009]157号下发了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几易其稿的新《规程》共八章八十条。

与原《规程》相比较,新《规程》对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主要职责、原则要求、工作步骤、工作纪律等方面规定的更加明确、具体、科学。

任务明确职责扩大

新《规程》第二条规定:“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新《规程》对税务稽查局的职责增加了对“其他涉税当事人的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同时税务稽查局除“检查处理”外,还要求“围绕检查处理开展其他相关工作”。税务稽查的职权有所扩大,对稽查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原则要求更加规范

新《规程》延续了“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分工制约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回避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外,第三条、第六条还分别增加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保密原则”,同时明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新《规程》还明确了上下级稽查局之间、国地税稽查局之间的关系。

强调回避强化纪律

一方面新《规程》将稽查人员的回避制度放在“总则”中,体现了 “回避”制度贯穿于稽查工作的始终。新《规程》第七条规定:“税务稽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另一方面,新《规程》增加了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工作纪律要求。新《规程》第八条规定了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作为的八种行为。“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新《规程》增加了分级分类稽查的内容。第十二条规定,稽查局应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分析成果,并结合本地实际,按照

(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

(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

(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

(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

(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

(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等六个方面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四个环节更加详细

新《规程》分章用大量篇幅,增加了大量条款对税务稽查程序、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体现了税务稽查工作中程序的重要性。

新《规程》第五条规定:“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即税务稽查具体工作步骤包含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四个环节。

一、选案。选择和确定税务稽查对象是税务稽查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新《规程》第十四条规定:“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第十六条“案源信息主要包括:

(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

(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

(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

(七)社会公共信息;

(八)其他相关信息。”稽查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并对所获取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稽查选案包括人工选案、计算机选案、人机结合选案、举报、其他部门或是上级转办、交办等。新《规程》第十八条明确了对各级稽查局设立的税收违法案件中心接收到的检举信息处理情形。

二、检查。税务检查实施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税务检查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之前,应当查阅被查对象纳税档案,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特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除预先通知有碍检查外,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稽查通知书》。税务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法定程序采取实地检查、调取账簿资料、询问、查询存款帐户或者储蓄存款和异地协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税务稽查工作底稿》,记录案件事实,归集相关证据材料,并签字、注明日期。

实施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注明“与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当事人签章;以有形载体形式固定电子数据的,应当与提供电子数据的个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财务负责人一起将电子数据复制到存储介质上并封存,同时在封存包装物上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文件格式及长度等,注明“与原始载体记载的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电子数据提供人签章。检查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迹象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检查结束,税务稽查人员应当认真整理检查资料,归集相关证据,计算补退税款,分析检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制作《税务稽查报告》,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新《规程》第四十四、四十五条增加了对检查过程中遇到的中止、终结检查处理的程序性规定,便于实际操作。

三、审理。新《规程》第四十六条规定对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由审理部门和审理人员进行审理。“案情复杂的,稽查局应当集体审理;案情重大的,稽查局应当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报请所属税务局集体审理。”

税务稽查审理主要包括被查对象是否准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适当,定性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拟定的处理、处罚建议是否适当等内容。

新《规程》第四十八条增加了审理部门可以将《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退回检查部门补正或者补充调查的五种情形,即

(一)被查对象认定错误的;

(二)税收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四)税务文书不规范、不完整的;

(五)其他需要退回补正或者补充调查的。同时,第四十九条还规定“《税务稽查报告》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错误,或者提出的税务处理、处罚建议错误或者不当的,审理部门应当另行提出税务处理、处罚意见。”

新《规程》第五十五条规定审理部门经过审核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处理的,拟制《税务处理决定书》;

(二)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认为税收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认为没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拟制《税务稽查结论》。第六十条规定税收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填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后,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并附送相关资料。

新《规程》第五十条对审理部门接到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至提出审理意见的时间作了调整,由10日内延长为15日内。

四、执行。新《规程》第六十一条规定:“执行部门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等税务文书后,应当依法及时将税务文书送达被执行人。”“执行部门在送达相关税务文书时,应当及时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将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通报税源管理部门。”

税务稽查文书送达后,被查对象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稽查局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在限期内缴清税款、滞纳金、罚款或者稽查局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后,执行部门应当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记明执行过程、结果、采取的执行措施以及使用的税务文书等内容,由执行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连同执行环节的其他税务文书、资料一并移交审理部门整理归档。”“执行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执行部门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审理部门,并提出向公安机关移送的建议。”

新《规程》第七十、七十一条增加了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中止、终结执行的程序性规定。

案卷保管期限延长

新《规程》第七十五条对税务稽查一般行政处罚的税收违法案件,案卷保管期限同原来的15年调整为30年。同时,新《规程》第七十七条对税务稽查案卷移交时间作了明确规定,“税务稽查案卷应当在立卷次年6月30日前移交所属税务局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稽查局与所属税务局异址办公的,可以适当延迟移交,但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2年。”

此外,新《规程》第七十九条增加了签章要求,即

(一)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相关人员签名,加盖单位印章并注明日期;

(二)属于个人的,由个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应用有突破,稽查局威慑职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必要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手段,新规程第6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稽查局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旧规程第47条规定:被查对象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的规定执行的,税务执行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对其应当补缴的税款及其滞纳金,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后执行。同时我们注意到征管法第40条的规定是和旧规程一致的,即只能由税务局执行。可见新规程强化了稽查执行力度,赋予了稽查更大权限。

4、稽查时限制度完备,新规程第22条规定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内完成,第43条规定检查完毕,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第50条规定审理部门应当在15日内提出审理意见,都是对旧规程的突破,具体的时限要求有利于稽查效率的提高,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新规程 62 条规定了对税款及滞纳金的强制执行措施,并且特别提到如果被执行人逾期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除了税务机关自身可以强制执行外,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而改变了旧规程不能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规定。而这点也是对征管法第 40 条的突破,40 条也仅规定只能由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取消了原《规程》中案件查处的简易程序,使稽查案件检查、处理流程与《税收征管法细则》的要求一致。简易程序取消后,明确稽查案件必须先行全部立案,而后再实施检查,最终经由审理进行定案并予以执行的流程。

———适应基层工作实际,增加了检查的中止、终结程序,力图解决稽查案件大量、长期积压问题。稽查案件在原《规程》中只有“执行完毕”一个出口,此次修订通过增加检查的中止、终结程序,可解决基层实际工作中大量案件长期

积压的问题。

明确了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在当事人拒绝签章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有效证据。规定“检查人员实地调查取证时,可以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对实地检查情况予以记录或者说明。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检查人员签名和当事人签章。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勘验笔录上签章的,检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

如有其他人员在场,可以由其签章证明。

规定了检查中止和终结情形,解决稽查案件积压,久拖不决问题。当被查对象存在被有关机关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调取且尚未归还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时税务机关可依法中止检查。待中止检查的情形消失后,在视情形决定是否恢复检查。规定出现被查对象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依法注销,且无财产可抵缴税款或者无法定税收义务承担主体的;被查对象税收违法行为均已超过法定追究期限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致使检查确实无法进行的,可依法终结检查。

下载新稽查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稽查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税稽查工作总结(样例5)

     一、以地税文化建设为推手,夯实稽查管理基础工作。今年,我局认真按照《*****地方税务局地税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紧密结合稽查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化建设新途径,坚持抓好物质文......

    新税务稽查规程如何维护纳税人权益

    政策解读:国税发[2009]157号:新税务稽查规程如何维护纳税人权益为了保障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4日颁布了......

    新农合工作稽查及处罚办法

    新农合工作稽查及处罚办法第一条:区合管办负责对区内各定点医院、乡村卫生室进行常规审核稽查,街道新农合办负责对街道内定点医院、乡村卫生室进行常规审核稽查。区合管委及区......

    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试题4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及稽查工作相关制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自( )起执行。 A. 2009年12月24日 B. 2009年12......

    记地税局稽查局局长材料(样例5)

    文章标题:记地税局稽查局局长材料两袖清风带好队__年,__同志走上了县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局长的领导岗位。三年多来,他做到“两袖清风带好队”,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工作......

    高速稽查述职报告格式[样例5]

    高速稽查述职报告格式是什么样的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高速稽查述职报告格式,仅供参考~一、抓基础,日常稽查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日常稽查工作扎实有力。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

    2012全市稽查工作思路(定稿)

    二〇一二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强化队伍管理为抓手,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积极轮查重......

    稽查制度

    邯郸光明中医院稽查制度 为加强医疗保险规范化、合法化,我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稽查制度。稽查内容如下: 一、 是否存在冒名就医、挂床住院、分解住院、故意延长住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