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美工区规则
1、进前先确认2、3、4、注意正确的 使用
时要注意安全,不浪费和 听到
马上将放回
第二篇:区角活动教案 美工区
区角活动教案 美工区
字体:大 中 小
2011-01-23 10:05:00 公告:
区角活动
活动区域:美工区
活动内容:橡塑纸大本领等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完成腰带,手表等。
2、活动结束后能将篮筐整理干净。
活动准备:
各色橡塑纸半成品、腰带,手表的范例、即时贴、动物图案。活动过程
1、重点指导:
(1)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将半成品组合拼贴,完成作品。——幼儿在拼贴结束后,是否将篮筐整理干净。(2)指导重点:
——引导幼儿想象制作出与范例不用的图案去装饰。——提醒幼儿用完了一张纸再用,不能浪费。
2、交流
预设:你觉得在做手表的时候有哪些好方法能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完成呢? 运动活动
活动内容:数字宝宝竖起小耳朵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反应敏捷度,观察了解幼儿对1-10的单双数的掌握。活动准备: 毛巾、衣物篮等。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
1、游戏介绍
现在先请10个朋友站到中间,命名十个小朋友是数字一到十。听口令进行游戏,如“数字一朋友和数字3朋友抱一起” “双数朋友站,但是朋友蹲”
“单数宝宝笑哈哈,双数宝宝哭啊哭”等。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
1、提醒:注意听清口令,不能你推我急。
2、想好了再做动作,做错了即输,换其他幼儿。
三、讲评: 反思与调整
记录:在开始这次区角活动之前,我跟幼儿介绍过我们美工区又新添了剪剪贴贴橡塑纸的内容,当我拿出自己做好的成品做范例给幼儿看时,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十分的兴趣。因此今天想来美工区玩橡塑纸的幼儿特别的多,有点争抢拥挤的景象。之后我让他们不要抢,保持安静。这次来到语言区拼古诗的两位都是话不多的小女孩,各自管各自埋头拼了起来,所以很安静。在拼古诗的时候张润瑾很快的就完成了一首古诗,刘颖到活动结束只有完成了第一句诗词。
分析:张润瑾小朋友在家比较注重诗歌这方面的培养,有了很好的前期经验,所以能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对应的文字卡片,刘颖小朋友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很快的找到对应的文字卡片,这时便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
调整:
1、教师应该多投放些半成品供幼儿使用。
2、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剪好半成品上的各种图案,先单让他们拼贴。
第三篇: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投放材料:1.绘画类:绘画工具(蜡笔,水彩笔等)和材料(颜料,纸张),软笔、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印章,动物的脚掌印章)等。
2.手工类:陶泥、各色橡皮泥(彩泥的颜色不宜过多)、面团、浆糊等;一些简单的、仅需要对边折、对角折的狗头、牛头等折纸的示意图。简单的图形粘贴画和轮廓清晰可以用手撕的图形;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
3.欣赏类: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也可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或图片。
投放原因:1.小班幼儿常把绘画当作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过高的要求,要让幼儿在自己涂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用软笔、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尽量不要用硬笔,以免对幼儿少造成伤害.2.小班幼儿的小肢体动作还不发达,美工区通过亲手操作来锻炼这方面的灵活性。小班幼儿在美工区的泥工活动中主要是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感知泥是柔软的、可塑的,提高孩子的感知觉。
3.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域内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质地不同的纸让他们撕着玩,在玩纸、撕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不同特性,发现各种形状的变化,并初步撕出一些简单的形状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也丰富了材料的多变性和可操作性。
4.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利用一些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创设活动情景,让孩子融入到活动中去。此外,美术作品也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玩法:1.绘画类:引导幼儿用绘画工具涂鸦,用印章沾染料盖印章;
2.手工类:将陶泥、各色橡皮泥用手自由地团圆、搓长、压扁;将彩纸撕成简单的形状,对折对折图片,黏贴简单的剪贴画。此外,让幼儿用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废旧材料自由发挥创作。
3.欣赏类:将美术作品挂放在区域周围布置,注意大小高低的摆放。
第四篇:美工区角活动中的指导
幼儿园教师在美工区角活动中的地位角色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环境,在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在动手操作中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发展能力和个性。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体现《纲要》的精神呢?应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进一步突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结合对《纲要》的学习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教师角色定位。
1、创设者
任何一个年龄班区域的策划与布置,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本班区域活动的最重要的创设者。在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就本班开设哪些区域?场地如何安排?区域如何布置?投放什么材料?作细致周密的思考。我班在创设各区域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各区域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可以用长条桌、玩具柜等隔开,使区域之间互不干扰,同时也不影响幼儿的交流与学习。如我班的数学区和美工区、语言区和建筑区之间用玩具柜隔开,既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又能摆放幼儿需要的材料。(2)各区域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如我班创设的每个区域,至少能容纳5~6名幼儿同时进行活动。全班一共有6~7个区域,能满足全班幼儿同时到区域活动的需要。(3)各区域的环境布置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依据的。例如我班在“运动小精灵”主题中布置区域,就以主题活动为外线,以大班幼儿数学学习内容为内线。数学区是将贴有数字的球倒序排列;美工区张贴多种特征的小朋友运动图片,幼儿可按不同特征对小朋友进行分合;展示区是将各种运动器械分类摆放;建筑区则可以统计体育馆用哪些几何形体构建,每种有几块……
2、设计者
这里的设计者专指对各区域中内容、材料的思考设计。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内容选择恰当,材料设计巧妙,这个区域一定会深受幼儿喜爱。我班设计区域内容与材料时注意到:(1)内容有别于集体教学活动。一些集体教学活动已经进行过的内容,我们尽量避免再在区域中出现。即使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也要让它有所变化才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感到这是他没有接触过的,保持他的新鲜感。如幼儿用各种形状的图形片拼贴出运动小人后,我们在美工区提供了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片让让幼儿拼贴,进一步增加了活动难度,激发幼儿参与兴趣。(2)注重材料的“三性”。一是有“可操作性”,只有能让幼儿动手的材料才是他们喜欢的。如我班区域中的材料,有的可以分一分,有的可以拼一拼,有的可以捏一捏,有的可以画一画……只有幼儿进了区域,他的小手都可以动起来;二是有“层次性”,要让不同发展层面的幼儿在本区域中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在“社区是我家”主题中,幼儿制作“社区小报”,我们便在美工区提供剪好的图片、破旧图书画面、完整的报纸图片版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剪的能力、粘贴的需要进行选择;三是有“可变性”,一样东西玩时间长了都会令任何人感到乏味,更何况是孩子,因而材料本身或其玩法应能变动。如下棋活动是大班幼儿的最爱,但总是一种棋面会引起幼儿的操作疲劳。我们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纯数字棋面给幼儿玩,进入“运动小精灵”的主题,就让幼儿画运动的小图片贴在棋面上,进行“社区是我家”的主题,便换上社区图片,到了“我要上小学”主题,更换成上小学的图片,然后再根据各图片内容决定进退,这样幼儿玩起来总是兴趣盎然。(3)材料投放要适宜。对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可以多投放一些,对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可以少投放一点或不投放。(4)规则简单明了。对于每个区域及各区域中材料的操作,教师要有明确的规则要求。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制订规则。
二、区域活动开展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1、观察者
蒙台梭利曾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的成长需要。我们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首先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所创设的区域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了解区域下一步如何发展?了解幼儿还需要什么?教师可以给幼儿什么样的指导?例如我班开学第一周时,我们观察幼儿参与各区域活动情况,发现去语言区的幼儿不少,但玩的时间长的幼儿不多。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了解到这是因为语言区提供的一些塑料小方凳幼儿坐时间长了会感到累。于是我们便调整了语言区的场地,为语言区铺上了塑胶垫,幼儿可坐可躺可靠着看书将故事,快乐极了。语言区一跃变成了选择率最高的区域。
2、引导者
班级开设的区域中,既有幼儿十分感兴趣,争着要玩的,也必定会有幼儿不怎么喜欢的。此时教师便十分关键,她的作法将关系到幼儿能否在区域中得到全面发展。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引导:(1)明确活动玩法。有些幼儿不喜欢的区域活动,是因为其操作程序或规则较多,幼儿不是十分明确。我们便请个别会操作的幼儿上来介绍,让每个人都清楚它怎么玩,为他们扫清选择时的心理障碍。(2)鼓励群体。我们在每个区域里,都贴上一张活动记录表,将一些重点的区域活动内容,或幼儿兴趣不大的活动内容记录在上面。然后奖励给每个主动去玩这些区域的幼儿一张小贴画,让其贴在记录表上。鼓励大家去找能得到小贴画的活动玩一玩,大大增加了这些区域的人气。(3)个别鼓励。早晨、下午人少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看一看区域中的记录表,了解幼儿选择的情况。对于极少到某一区域去的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去,或教师和他一起去。努力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全面发展。
3、参与者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其自主性更为凸现,这无疑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技巧把握更为巧妙。我们认为,教师应参与到活动中,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进行隐性的指导,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幼儿最多的活动。如何把握好指导的“度”,我们首先从观念上的改变,不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而是放在了“参与者”的位置。我们的参与,主要解决几个问题:(1)纠正幼儿活动中的错误。如:月月在数学区域中做加减速算,有错的题目没有发现。我便对她说:“我们一起来做,好吗?”月月答应了,做完以后,我们交换检查。我指着她做错的题目说:“你再算算看这题好吗?”月月再一次计算时便发现它们是错的,自己把它给改了过来。(2)解决区域中的矛盾。如:添添在建筑区玩的时候,将小远的建筑碰倒了,两人为此争执起来。我拿了一辆小汽车走过去,装做吃惊又为难的样子说:“高速公路还没有建好?我的车该在哪儿呢?”两个小朋友气呼呼地向我告状,我说:“小建筑师们,先让我们把路面清理出来,让汽车开过去,要不然会塞车的。你们的事呆会儿再讨论好吗?”两人点点头,一起动手收拾。等到区域活动快结束时,两人又合作搭了一座绕城公路,先前的不愉快早淡化了。(3)因材施教。如:然然平时不喜欢用剪刀,为了能做一份毕业礼物送给好朋友,他坐到了美工区里。我也跟了进来,向他了解:“打算做什么?”当得知他在做小报和做纸球之间举棋不定时,我帮他分析:“做小报是剪方形图片,做纸球要剪圆形纸。你觉得剪哪个你更有把握点?”然然选择了做小报。在他剪了几张方形图片之后,我又向他推介了一张圆形的图片:“这张图片好漂亮,把它放到你的小报中,好朋友一定喜欢。”最后,然然比较成功地剪下了圆形图片,他拿着图片,腼腆地低着头不停地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三、区域活动开展后的教师角色定位
1、倾听者
《纲要》要求: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当天的活动。这时,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倾听者的位置上,鼓励幼儿来讲述活动,表达感受,提出问题,同时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将它转化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再抛给幼儿,引发幼儿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继续突出他们的主体显性地位。例如甜甜在交流时提出智力区的棋和拼图要占较大的桌面,大桌子不够的问题。我便启发幼儿:哪些区域可以用长条桌?哪些区域可以用塑料方桌?让幼儿来调整个区域的桌子,既满足智力区的需要,又不影响其它区的活动。我们还经常让发言者站在教室的最前面,教师则坐在幼儿中间,使幼儿感受被关注和被尊重,自信心油然而生,表达的热情更高了。
2、评价者
《纲要》第四部分谈的就是教育评价,足以证明评价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评价,是在《纲要》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幼儿、家长、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是围绕幼儿发展、教师成长进行的过程性动态评价。在评价中我们集园部、家长的反馈信息、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的观察记录,分析以下问题:区域设置、内容、材料是否合理?是区域本身要作调整?还是教师的指导策略要做调整?幼儿是否获得发展?教师是否获得经验?这样的分析,对教师、对幼儿、对开展区域活动、对提升教育能力都有质的帮助。
3、支持者
教师的支持,是教育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会突发这样、那样的奇想,这些想法可能在当时的区域活动中实现不了。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作为一个支持者,支持幼儿有创意的想法,鼓励他为实现自己的想法收集材料,必要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幼儿共同准备。例如:婷婷在我班在展示区里欣赏同伴用纸盒制作的小区配套设施。她看过来,数过去,发现小区里少了牛奶站,评价时她提出要做一个牛奶站。我们对她的想法表示了支持,并让她到美工区找材料。她觉得材料都不满意,于是我们又带她到其他班去找,又发动小朋友回家找。第二天,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在区域活动时动手做了起来。
从实践中我们日渐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影响到幼儿在区域中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需要,才可能真正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第五篇:幼儿园美工区活动解析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解析
◆核心价值◆空间设臵◆材料投放◆介入时机与方法◆活动评价宋丽敏美工区的核心价值◆让幼儿: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经历色彩、线条,立体造型等方式个性化的表现经验与情感;获得熟悉、运用并创造性综合使用美工材料的机会。
美工区的空间设臵◆物质环境:由于美工区的活动材料、幼儿活动的人次较多,我们给活动区提供的活动空间时要尽量大,放臵工具、材料要是和幼儿取放。还可以在橱柜里贴上不同标签,使工具材料有固定的摆放位臵。以保证活动的秩序和便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心理环境:在美工区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画什么、做什么、捏什么、剪什么„„每个幼儿都能愉快地选择自己所需和喜欢的内容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心情是愉悦的,情绪是饱满的,与同伴、老师的关系是平等、互动、和谐的。
美工区的材料投放◆绘画活动材料:
★纸—小年龄幼儿可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上作画,以白色为主。以后,可逐步提供给幼儿不由材质、颜色和形状的纸张。
★笔--蜡笔、油画棒、记号笔、马克笔、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等。
注意:⒈小年龄幼儿以油画棒、粗的记号笔等工具为宜,以单一工具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彩色水笔、毛笔、马克笔等逐渐地交替使用两样工具,直至多种工具的使用。
⒉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能体现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题材。表现形象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那么蜡笔、油画棒、水彩、广告颜料等都可以;表现形象的细节部分,则要提供较细的马克笔、彩色铅笔或彩色水笔等。
美工区的材料投放◆手工活动材料:
材料要丰富多变。如从植物、农作物到树皮、陶土,还有塑料等等。材料能激发儿童手工制作兴趣。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类的、未加工的原材料和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
材料的陈列应具开放性。根据材料的形状分类,分点状(纽扣、珠子等)、线状(毛线、绳子等)、面状(纸、布等)、块状(盒子、瓶子等);根据材料的性质分类,分植物(树叶、花瓣等)、农作物(大豆、花生等)、其他(陶土、贝壳、塑料等);还可以根据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来分类。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绘画活动内容设计:
★物体画⒈小班:画出日常接触的、熟悉的喝醉感兴趣的、轮廓简单的物体,如皮球、饼干、手帕、太阳、花、树、小鸡、小鸭、简单的房屋、汽车等。当儿童学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基本图形同时,也就初步能用图形与线条组合的方法创造图形。
⒉中班:更精确地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如画人物时,要求画出正面的人,还可以画狗、猫、鸡、鸭等家禽、家畜,画飞鸟、鱼类,画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画简单的风景、建筑物等。
⒊大班:学会画形体上更为复杂的物体,能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及各种动态,如人物、动物的不同姿势;学会画多种交通工具,如洒水车、大吊车、飞机、轮船等;学会画结构更为复杂、场面较大的建筑物;学画各种植物,如热带植物等。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绘画活动内容设计: ★情节画⒈小班:对于小班没有情节画的要求。
⒉中班:主要是在画面上作简单的布局,也就是将景物都画在基底线上,并能画一些辅助物来表现简单的情节。如画小朋友时,在小朋友手中画上绳子、皮球等一些简单情节。
⒊大班:主要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自己周围的实际事情做为表现题材,画出简单的情节画,如“秋游”、“我的好妈妈”等;也可根据故事、诗歌等内容简单画出情节,如“小熊过桥”、“龟兔赛跑”等。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绘画活动内容设计:
★图案装饰画⒈中班:主要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图案花纹,如小花朵、小叶片、小圆圈等,能用对比色涂出鲜艳、美观的画面,可设计一些“画花边”的内容。
⒉大班:应侧重于构图的变化,色彩在鲜艳中求和谐。设计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纸形上装饰图案,如花瓶、毛衣等。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手工活动内容设计:
★泥工⒈小班:最初任意玩泥,任意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使其在玩泥中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后,设计一些如“苹果”、“汤圆”、“面条”、“饼干”等。
⒉中班:会塑造物体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简单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造。如“锅”、”盆“、“碗”、猫、兔子及小娃娃等。⒊大班:应运用辅助工具和材料细致、生动地表现物体主要特征和细节。如“小兔吃草”、“跳舞的小朋友”、“小熊过桥”等。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手工活动内容设计:
★纸工⒈小班: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如“蘑菇”、“太阳”等。后期可使用剪刀,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⒉中班:包括折纸、撕纸、粘贴和剪纸。学会简单的折叠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能剪弧线如“苹果”、“太阳”等。
⒊大班:主要是折纸和剪贴。
折纸: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这成简单的立体组合物体造型,并运用一些辅助手法。
剪贴:掌握三种剪法:目测剪、按轮廓线剪和折叠剪。美工区的内容设计◆手工活动内容设计:
★废旧材料制作⒈中班:大多由老师画好图样,做成半成品再由幼儿粘贴。
⒉大班:用纸、布、针、线等自然材料以及无毒的费劲材料制作简单玩具。如面具等。
美工区的内容设计◆欣赏活动内容设计:
⒈小班、中班主要欣赏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如绘画、工艺美术作品、雕塑、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臵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应突出主题、造型简单、想象鲜明、色彩明快,能引起幼儿某些联想。如米罗、保罗、克利、蒙德里安等画家的抽象画。⒉大班:继续欣赏一些他们可理解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并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欣赏的内容不多深刻化、复杂化,有油画、水彩画、泥塑、石雕、民间玩具等。
美工区的介入时机与方法◆介入时机⒈阶段性介入(1)幼儿刚升班时(2)在投放材料后(3)在新的区域诞生时⒉过程中的介入(1)当幼儿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2)当幼儿游戏出现问题时(3)当幼儿游戏无法深入时◆介入方法⒈先观察再介入2.间接介入3.角色介入4.直接介入5.材料介入美工区的活动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⒈构思方面2.主动性方面3.兴趣方面4.专注性方面5.独立性方面6.创造性方面7.操作的熟练性方面8.自我感觉方面9.习惯方面◆美术作品的评价幼儿之间的互评、档案袋评价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家长参与评价。
《幼儿园纲要解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游戏课程》《幼儿美术教师用书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