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时间:2019-05-12 02: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第一篇: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表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阐述了传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出了如何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介绍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节能

环保

节水

工程技术的创新

应用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building and gree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wo party.Analysi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ies, how to promote green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given.Applic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Keyword:Gree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saving Innov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消耗,其中又以建筑业消耗为首。近年来,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在尽量少耗能的情况下使资源利用达到高效化,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

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1.2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说建筑物是绿色的,它指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内,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空间,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存。1.3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二者的区别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不同的概念,其中绿色建筑不一定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也未必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而绿色施工的着重点在施工阶段。在建筑评定上也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定,而缺乏对绿色施工的评定。绿色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应该达到绿色施工,而并不只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因为施工阶段是浪费资源、使用能源、产生建筑垃圾等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些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后期很难进行弥补,也偏离了最初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而另一个方面,如果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不是绿色建筑,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建筑的维护费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二、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和区别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材料和技术以及其他方面上的创新与提升。同时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对于传统施工来说,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成本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而绿色施工在继承传统施工目标的基础上,还把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以及回收利用作为了控制目标,强调高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达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保护的一种施工模式。显然,相比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更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2 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实施现状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绿色施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存在着深度、广度严重不足,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化、理论多、实践少等等一系列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工程建筑中绿色施工推广过慢,有待进一步地规范与完善。

2.3 绿色施工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1 绿色施工的成本问题:

施工方的首要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期完成项目,推进绿色施工一般都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绿色施工与施工承包方在短期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明显不一致,这将导致绿色施工难以推进。

2.3.2 相关的行政监督机关在管理制度上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对绿色施工给以促进、评价和管理,即目前政府、建设方、施工方没有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便捷的促使绿色施工落实到位的政策、法规体系,有些建筑企业虽有绿色施工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只能望而却步。

2.3.3 当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还是针对安全、质量和工期这三大目标的传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缺乏综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标准及量化指标,针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和装饰工程等环节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3.4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

工业化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国际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住宅工业化建设效率是传统住宅建设的3~4倍,同时更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污染,降低噪声,保证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持续有效地推行。中国绿色工业化建筑还远远不够,而未来5年内中国还将面临大面积的新增住宅,故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实际应用的程度很低,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步伐。

三、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措施

3.1 增强全社会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首先,加强绿色施工在社会当中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广度,使公众对绿色施工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加强各建设部门对绿色施工的重视度,增强在施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次,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单位或者企业的评价机制。最后,还要加强公众的监督与参与。3.2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由于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使得现在的开发商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认识相对薄弱,其宗旨是利益的最大化,所建造出来的房屋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利益就已经满足,不重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所带来的内涵价值,反而可能以为会增加工程成本。其实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日后生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因此,建设绿色建筑和推行绿色施工应该确定在立项之前,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明确建设绿色建筑和采用绿色施工,具体实施方案交付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出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做出周密、全面的准备和安排。3.3

进一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3.1 降低绿色施工技术成本 3.3.2 签订绿色施工管理协议

3.3.3 做好扬尘的控制工作,减小污染 3.3.4 防止土壤流失,控制施工用地 3.3.5 较少污水的排放,防止水污染 3.4 加大绿色施工的奖励制度

目前颁发给施工单位的奖项有“鲁班奖”、“詹天佑奖”等,但是尚未设置绿色施工奖等鼓励措施来推广绿色施工,而且“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评选也不包括绿色施工。这些奖项已经给很多企业做了“活广告”,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排行,而很少有企业因为绿色施工方面做得突出而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和知名度。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予以重视和鼓励,例如设置奖项等鼓励措施来推动绿色施工,采取这些实质性的鼓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5 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倡导实施绿色施工

在设计阶段就应提倡采用绿色施工,使绿色施工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施工阶段是规划和设计的实施阶段,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用节材和节能的方案,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绿色施工难以推广的问题。

四、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节能与能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大型施工机械的节能、中小型施工机械与现场照明的节能以及生活与办公区域的节能3部分。4.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如何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对其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节材与材料利用:其主要包括降低材料的损耗、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对施工余料及废弃材料的利用。4.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其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的土地保护以及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4.5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光污染控制、噪声控制、扬尘控制、污水排放、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以及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五、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施工涉及多个行业和多种专业,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需要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及社会各界具备绿色施工意识并积极参与,还要采用税收调节、提高绿色施工含金量等激励机制,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及配套理论的创新研究,加强施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步伐。尽管我国已经倡导发展绿色施工,但是在施工现场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工程项目尽快向绿色建筑靠拢,使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就具有相关的条件和基础,并向最终目标——绿色建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2007 2.韩海平陈方宇 胡其志等 《浅谈如何推进绿色施工》 【j】 江西建材(施工技术)154—79 3.郭守成 《略谈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

4.杨展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运用》 【j】 江西建材 工程管理 154-290

第二篇:绿色建筑与施工试卷

绿色建筑与施工管理试卷

(满分:100)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现已成为(B)。

(A)国家的计划(B)国家的行动(C)国家的号召(D)国家的强制要求

2、《国家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计划在(C)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A)2015

(B)2016

(C)2017

(D)2018

3、(D)为绿色施工

8、绿色建筑的内涵在于,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最大限度地做到了(A),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的居住水平。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可持续发展

(D)节约能源

9、建筑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D)的净水供应给建筑,建筑消耗1/4的木材,2/5的材料和能量。

(A)1/3

(B)1/4

(C)1/5

(D)1/6

10、绿色建筑的场地选择原则是尽量(C)已有的建筑场地,宁可翻新也不要重建,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A)放弃

(B)节约

(C)使用

(D)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评价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A)。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B)、(C)、(E)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A)40分

(B)50分

(C)60分

(D)70分

(E)80分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D)。(A)被动为先,传承民居生态设计(B)主动优化,节能设备高效运行(C)以人为本,健康舒适环境优好(D)以上全是

3、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ABCDE)。(A)组织管理(B)实施管理(C)规划管理(D)评价管理

(E)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4、以下哪些是可再循环建筑材料(ACDE)。

(A)钢筋

(B)木材

(C)混凝土

(D)塑料

(E)玻璃

5、以下哪些是可再利用建筑材料(ABCD)。

(A)钢管

(B)木材

(C)模板

(D)砖瓦

(E)混凝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附参考答案)

1、简述绿色建筑的定义 答: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呈现在那些方面? 答:全寿命周期理论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呈现主要包括了设计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与加工过程、建筑施工过程、建筑维修过程以及最终的建筑拆除阶段,全寿命周期指导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全面考虑了设计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联,从可再生资源角度尽可能减少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无论是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理念、实际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还是最终拆除阶段的绿色环保,都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下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优化。

3、简述绿色施工的含义

答: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4、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5、绿色施工管理中的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有那些方面 答: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有以下方面:(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6、什么是建筑部品化?

答:建筑部品化,就是运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将柱、梁、墙、板、楼梯、屋盖,甚至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等建筑构配件、部件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使之能达到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搭积木”式的简捷化的装配安装来完成的建筑工程。

第三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摘要: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均受到能源短缺的阻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让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同类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本文就建筑施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且概述绿色施工管理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字: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是将计划转变为现实的一步,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建筑施工管理中有许多环节,而各个环节都在整个施工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强化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绿色建筑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同时加大了建筑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力度。

一、建筑施工管理

(一)进度管理

1.1.1 制定优秀的进度计划

承包商在竞标之前就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份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竞标成功之后,承包商会再次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合同工期等,对前期的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进度计划书的内容包含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劳动力的相应安排、所需物资的供应、施工的技术及工艺、施工人员间的相互配合等方面。编制这份进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工程量变化等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考虑进去,详细拟出对应的措施,以便及时应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差异。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技术运用到进度计划书的编制过程中,能及时调整并完善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工计划进度书,大大增强进度计划书的质量,确保工程更加顺利地进行。

1.1.2 落实进度计划

在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书通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批之后,业主及监理会必须要与建设项目承包商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了解施工现状和施工进程。根据施工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必须的临时变更,业主及监理会要及时做出应对变更的建议及要求,并制定全面可行的处理方案,承包商要深度斟酌应对方案的内容,确认无误之后,立刻执行措施,全方位掌控工程进度。对于各个分包单位的工作进程,承包商和业主及监理会要同时对其进行逐个检查,时刻掌握其工作现状,积极调动各个分包单位的配合力度,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稳定资金的到位情况,将整个工程的进度全力落到实处。

1.1.3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严重地阻碍着施工的进程,这些因素大概有施工管理不当、施工监督不当、施工技术运用不当等。所以,施工进程中的检查工作绝对不可或缺。各级管理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时刻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进度,避免组织涣散,导致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没有做到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另外,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技术的了解,防止新科技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不当,使得整个工程出现问题。

(二)质量管理

1.2.1 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书

在指定工程进度计划书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对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将即将进行的建设施工的主要目的、精神和计划等向上级审核部门详细地报告一次,审核通过之后再围绕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等几个性质进行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计划制定过程中,要详细列出时段验收日期和建筑施工任务的分配情况,以确保每个参与到施工工程中的人都能对施工计划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另外,在施工前,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验也是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2.2 落实施工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前,要组织相关的分部分项技术人员对各工种、各工序质量保障措施进行拟定,对进度计划书进行更加完善的研改。相关的管理层要对建筑施工时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进行挑选和储备,安排并管理好分工不同的施工人员以及其对新型材料和设备的学习,帮助建筑施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1.2.3 规范施工程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按部就班,严格遵照计划指示,稳稳地走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但不是说必须要按计划生搬硬套地施工,要在实践过程中为计划赋予弹性。为了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点,并安排专人随时负责质量检查和质量把握工作。在重点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要先严格复审工程的关键项目,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1.2.4 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

必须要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和检查工作。而要做好检查工作,就要建立以作业班自检、施工项目质检员、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互检为中心的“三检”制度,对验收过程中任何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整或返工,确保每一项工作在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再保障工程质量。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2.1 能源管理

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施工的主旨之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能源节约,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选择上面下功夫。首先,要选择能源消耗低,工艺成熟又绿色环保的建筑设备,并让相关的操作人员深度了解该设备的操作方式,以达到不浪费,最节约。在设备的不断运用中,建筑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降低能源消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淘汰那些能源消耗大,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设施设备,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供帮助。在施工因为下班、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节假日等原因需要暂停时,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负责的人员及时关闭设施设备的电源和工地上电器。

2.2 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在整个工程成本中一般占有过半的比重,所以,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提高工程效率,还能为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应带来莫大的帮助。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工程材料回收点,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并妥善地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要随时清楚施工的成本范围,仔细核对材料成本,减少包装复杂的材料使用,尽量选用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尽力将材料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避免浪费。

2.3 水资源管理

水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种跑、滴、冒、漏等现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用水量和水资源浪费情况,有必要购进节水型的流水设备,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水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调整和维修,减少水资源滴漏的浪费现状。

2.4 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措施

除了水污染,施工现场往往还存在灰尘、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环境卫生。扬尘是施工现场遍及最广的污染现象,如遇到大风季节,扬尘的污染必会达到高峰,施工人员可以用淋水和覆盖等方式来减轻扬尘污染,与此同时,要及时清理工地垃圾,尽量采用清洁的燃料。噪音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污染,为尽可能地减少噪音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就要不断提倡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低噪音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出现,对于出现的固体垃圾,要对其进行分类,回收了有用材料之后,再进行及时的处理,但是切不可随意处理,要本着保护环境的观念,对其进行综合无害的处理。

三、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绝不能少的管理板块,其进程中的每一步都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与此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在提倡绿色生产的现代社会中,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当中。业界人士普片认为,只有坚持运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才能带领整个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普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当下建筑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获得巨大利益,强化自身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何提升企业信誉,如何更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曹鹏.探讨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地球 ,2013,(6):242-242.[2] 赛庆辉.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体现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J].中国科技投资 ,2013,(19):34-34.[3] 孙佩刚.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78.[4] 段丽敏.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思考[J].四川建材,2013,39(4):245,247.[5] 马行川.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J].价值工程 ,2013,(25):80-81.------------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建筑绿色施工方案

建筑绿色施工方案

目 录

1绿色施工目的及指导思想 1.1绿色施工目的 1.2指导思想 1.3编制的主要依据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2.2工程特点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机构设置 3.2组织机构: 3.3绿色施工小组职责 4绿色施工原则 5绿色施工目标 5.1绿色施工目标 5.2绿色施工目标管理 6通用工程 6.1土石方开挖 6.2土石方回填 6.3模板工程 6.4 钢筋工程 6.5 混凝土工程 6.6装饰装修工程

7给排水、消防洁净化施工 7.1通用控制

7.2给、排水管道安装控制 7.3消防管道安装控制 7.4暖通安装控制

1绿色施工目的及指导思想

1.1绿色施工目的

为加强..............................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目标。1.2指导思想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3编制的主要依据

现行国家绿色施工、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建协[2010]15号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建协【2010】15号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职业安全卫生及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二、三批)》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五、六批)》 其他相关要求及有关合同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2.2工程特点

..................................工程行业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工程创优目标。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机构设置

为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神华胜利电厂新建工程项目土建专业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小组下设组长、副组长、成员,具体负责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3.2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成员:............................。3.3绿色施工小组职责

3.3.1负责绿色施工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具体事务,定期向绿色施工领导小组汇报; 3.3.2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制定,负责对所制定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和实施,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

3.3.3根据绿色施工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组织各土建施工队伍对绿色施工方案进行落实和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管控。

3.3.4负责监督、检查绿色施工措施实施情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复查工作,及时发现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跟踪落实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提出考核意见。

3.3.5开展绿色施工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宣传等工作。4绿色施工原则

加强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控制,做好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5绿色施工目标 5.1绿色施工目标

5.1.1达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水平;

5.1.2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施工期间生活、建筑垃圾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5.1.3执行《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四节一环保”贯穿于土建施工全过程; 5.1.4水土保持工作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审查意见全部实施; 5.1.5实现废水零排放;

5.1.6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5.1.7按国家的节能政策,选用节能产品,设备节能、系统节能,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

5.2绿色施工目标管理

实行绿色施工目标管理,围绕绿色施工目标制定具体目标、行动方针、管理制度、保证措施和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实行“自我控制”,对实施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确保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6通用工程 6.1土石方开挖

编制基坑开挖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板标高、开挖降水方案,以及弃土堆放地点。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挖方,人工清扫基底。开挖人员严格控制开挖深度、方量,防止超挖。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土壁上打上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桩,用以控制开挖深度。堆土采用苫布进行遮盖,防止风吹扬尘。运输车辆经检验合格并且全过程进行遮盖,车辆定期进行清洗。运送道路配备洒水车进行喷洒,洒水车用水优先采用收集的原水或雨水。6.2土石方回填

土方回填主要采用原土进行回填,选用能源消耗小,燃料燃烧充分,对环境污染小的震动压路机,土方回填前做好基础及地下设施的隐蔽验收工作。将基槽(坑)内杂物、积水、淤泥、浮土、杂草等清除干净。

每层回填土压实后,及时组织试验人员取样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回填土时,安装单位派人配合土建施工,及时处理好地下埋管和设备,防止二次开挖,影响回填土的质量并造成环境污染。6.3模板工程 6.3.1模板选用

本工程本着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增加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材料的原则,对模板的选取进行了总体规划。

全场基础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木模板,一般周转2-3次;模板在使用前刷隔离剂,隔离剂宜选用环保型产品,为防止对土壤造成影响,模板堆放场地铺垫彩条布或塑料布等材料,避免在涂刷过程中流淌或遗洒。周转使用的模板在刷隔离剂前将表面的混凝土浮浆清理干净,个别破损模板经修理可重新使用;对于废旧模板集中放置,统一进行处理。6.3.2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时,位置保证正确,模板底部垫海面条避免漏浆,由于方木周转次数少,脚手管可以多次周转,基础模板采用脚手架、方木及对拉螺栓综合方式进行加固。

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派木工进行看护,随时检查和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模板出现的问题。6.3.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楞角不受损坏,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梁与板折模强度如设计无规定,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模板拆除时杜绝抛扔,轻拆轻放,继续周转的模板,将密封用的海绵条清理干净后刷油、分规格堆放整齐,现场操作人员将剔除模板下的干硬性砂浆,用扁铲轻轻铲下,并集中运至施工垃圾存放处。不用的模板或个别损坏的模板及时送回仓库保管、处理。6.3.4脚手架搭设

脚手架的搭设严格按照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执行,重点防范在施工过程和脚手架拆除工程中出现倒排事故。6.4 钢筋工程 6.4.1钢筋进场

钢筋进场时,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牌号、同炉号、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首先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要求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平直、洁净,不应有损伤、油污、片状老锈和麻点等。外观检查合格后的钢筋原材料分规格堆放到指定地点,并及时组织试验人员进行取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并做好跟踪使用管理台帐。不合格的钢筋原材料必须及时清除出场,设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6.4.2钢筋加工

现场钢筋加工厂设在了远离办公区和生活区位置,加工厂进行混凝土硬化,并留有排水坡度,保证排水流畅。工地根据计划提前将放样单送往钢筋厂集中加工,严格按照放样单进行加工,防止产生废料。加工好的钢筋成品、半成品分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在指定地点堆放有序,并做好标识。标识牌上注明半成品的规格、形状、使用部位及数量等。防止不同品种钢筋混放在一起。钢筋加工厂设置隔音棚,钢筋运输用车辆采取消音措施,车底铺设减振缓冲材料,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噪声。运到现场钢筋及时安装到使用部位,暂时不用的钢筋严禁运往现场。6.4.3钢筋的绑扎

为有效控制钢筋间距和数量,在垫层上弹出主筋分布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绑

扎。绑扎前检查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污和颗粒状老锈。对已绑扎好的钢筋不要乱踩乱拆,不粘油污,保证钢筋位置正确。6.5 混凝土工程

6.5.1材料进场及施工准备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砂、石子、水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按计划组织进场并及时组织试验人员取样进行复验,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搅拌站采用集中搅拌,搅拌站的砂石料按粗细骨料规格分类存放,设标识牌。堆放场的地面采用砼表面层硬化地面,增设良好的排水系统,周围设围档,防止扬尘。

混凝土搅拌前,检查配料器、搅拌机、输送泵、装载机、振动棒等机具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及消音装置,噪音超标的设备坚决不允许使用。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挂牌公布,以便检查,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6.5.2混泥土搅拌及运输

强制式搅拌机砼搅拌时间不小于60s,当掺加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且不小于90s。由试验人员经常检查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指导混凝土搅拌用水量,在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和不泌水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少混凝土搅拌用水量。定期巡视搅拌站的搅拌仓及其进出料口的封闭严密,保证水泥、砂、石子等拌合物干料不外泄,粉尘不外扬。

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浇筑,浇筑前,先开机用水润湿泵车泵管,然后再投入与原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使管道处于充分滑润状态,再正式泵送混凝土。浇筑地点人员特别注意,湿润泵管用水及砂浆不得排入模板内。

泵送开始时观察混凝土泵的液压表和各部位工作状态,以免发生堵塞现象。混凝土供给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车能连续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小泵送时中途停歇。泵车及运输车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洗,污水集中排放到沉淀池中。6.5.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如下检查工作:

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6.5.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采用环保型低噪音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以便更有效的排出混凝土中的气体,使之更加密实,操作中尽量避免空振,振动棒插点要均

匀有序,插点间距宜为500mm左右,每点振捣时间20s左右,以混凝土面不再下降,表面出现浮浆为准。既不要漏振也不要过振;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振捣混凝土时禁止用振动棒直接振捣模板、钢筋、预埋件等。6.5.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应采用塑料薄膜和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进行洒水保温、保湿养护,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养护水宜选用中水。养护所用塑料薄膜应重复使用。混凝土冬季施工加热养护热源消耗非常大,为节省能源,应优先采用掺抗冻剂加覆盖保温的综合蓄热法进行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温度控制避免出现温差过大的同时,加强砼的养护,以保证砼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避免砼表面出现细微裂纹。6.6砌体工程

6.6.1砌筑前,应先对基层及砌块进行洒水湿润,洒水避免过多造成泥泞或洒水不足造成扬尘。制备砂浆用水、砌体浸润用水及基层清理用水优先采用经沉淀后达到使用要求的再生水以及雨水、河水和施工降水等。

6.6.2砂浆在使用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撒漏,遇到恶劣天气妥善存放,防止被冲刷,造成施工现场污染。

6.6.3室外砌筑工程遇到下雨时应及时停工,并用塑料布覆盖已经砌好的砌体,以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和材料损耗。

6.6.4现场应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低噪音电机设备,并做好维护和保养,避免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机最好在封闭空间内作业,且施工地点应进行硬化,以利于防尘、防污水和现场清理。

6.6.5对现场砂浆及原料做好保管工作,尽量采用封闭存放,当能确保大部分良好天气情况下露天堆放不对环境造成不可控影响时,可采用露天存放,但现场要配备相应的覆盖设施,如防雨布、草栅等。

6.6.6建立半砖(砌块)材料的再利用制度,规定再利用砌块的规格(如超过40%),对某一规格范围内的半砖进行回收、分类和再利用。6.7装饰装修工程

6.7.1墙面面砖施工所使用的釉面瓷砖、外墙面砖、陶瓷锦砖和玻璃锦砖、水泥、黄砂、胶粘剂的质量符合有关规范;用于配制水泥砂浆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32.5。

6.7.2墙体表面铺贴饰面砖之前先对墙体表面沾着的积灰、浮浆、油迹等清除干净。6.7.3铺贴饰面砖之前对釉面瓷砖、外墙面砖、陶瓷锦砖和玻璃锦砖等的尺寸、色泽、图案、平整度及表面瑕疵等进行预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面砖,将符合要求的釉面瓷砖和外墙面砖

背面檫干净,然后将釉面瓷砖浸入水中到不冒气泡为止,且不少于2 小时,外墙面砖则要隔夜浸泡,之后将釉面瓷砖及外墙面砖晾干待用。

6.7.4在水泥砂浆找平、墙体打毛、嵌缝腻子充填密实等操作时,施工面下敷设塑料布,施工人员佩带防尘口罩。

6.7.5地板砖、吊顶施工前进行排版设计,拼接的宽窄一致均统筹考虑,避免出现非整砖,若无法避免时,非整砖大于1/2砖宽且对称铺贴。

6.7.6吊顶上部的吊筋等铁件,要认真做好防腐油漆。除空调管网、阀门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保温外,吊顶上部的生活给水、消防水管道、阀门不管设计与否都严格做好防腐保温,防止夏季冷凝水结露损坏吊顶。

6.7.7踏步面平整、宽度均匀一致,相邻台阶两级高度差不超过6mm(规范10mm);防滑条顺直、牢固、清晰;踏面压踢面,外露宽度控制在4-6mm,外侧边缘磨圆抛光;踏步面平整、宽度均匀一致,防滑条顺直。

6.7.8踏步及休息平台梯井侧采用同材质踏步面砖做挡水沿,挡水沿顺直。扶手在转角处弯圆,大小管连接时将小管放样剖口,焊缝打磨光滑。

6.7.9所有孔洞周边栏杆下均设挡水沿或踢脚板,高度不小于120mm;钢制平台或楼梯设钢制踢脚板,厚度不得小于3mm,上口直线度按2mm以内控制(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尺检查),上沿须磨光,不得留有毛刺。

6.7.10压型钢板安装前检查结构安装是否满足围护结构安装条件;经过加工成型后的板内外表面不得有划出镀层的划痕和板面脏物。

6.7.11涂料施涂前清理周围环境,再进行涂饰,防止尘土飞扬污染涂料而影响涂饰质量。涂饰完成后,及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

6.7.12屋面的天沟、檐沟、泛水、水落口、檐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部位,是屋面工程中最容易出现渗漏的薄弱环节,在施工中要重点对待并认真落实策划。

6.7.13木制、塑钢、金属门窗应采用成品保护措施,外门窗安装应与外墙面装修同步进行,宜采取遮阳措施。门窗周围的缝隙填充应采用憎水保温材料。

6.7.14屋面防水基层清理应采取控制扬尘措施,防水层采用热熔法施工时,应控制燃料泄露,并控制易燃材料储存地点与施工地点间距。高温环境或封闭条件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防水卷材余料应及时回收。

6.7.15采用外保温材料的墙面和屋顶,不宜进行焊接、钻孔等施工作业。确需要施工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并应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对裸露外的保温材料进行防护处理。7给排水、消防洁净化施工

该工程给排水、消防专业环境施工管理目标是各类重大环境因素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注重低碳技术应用,逐步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维护生态环境;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给水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排水管道采用焊接钢管和UPVC管,焊接连接和热熔连接。消防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7.1通用控制

7.1.1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和施工图预算,做好备料工作,制定材料进场计划,做到早用的先进场,晚用的后进场,尽量少占用施工场地,减少材料周转,并对进场材料合理堆放和贮存。管材和管件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

7.1.2施工中择优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施工队伍,统一调配劳动力,合理充分地利用施工管段的作业面,保证施工过程的施工连续性、速度的均衡性与节奏性。

7.1.3搬运管材和管件时,小心轻放,避免油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撞和抛、摔、滚、拖。

7.1.4切割管材时,一般使用管子剪刀或管道切割机,切割后管材断面去除毛边和毛刺,根据管道材质将切割后产生的碎屑分类回收。

7.1.5室内明装管道,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前配合土建正确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7.1.6施工现场必须做到精心施工,文明操作,严禁乱打洞,乱接电线。各种施工机具保持清洁,且经常维护,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使用。

7.1.7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规划区域分类存放各种建筑材料及施工周转材料,摆放整齐,各种材料的标识符合要求。

7.1.8严格控制大型施工机械的台班,需要使用大型机械的施工作业面集中安排作业,减少机械台班的浪费。

7.1.9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工地需用多少领取多少,减少材料的流失。7.2给、排水管道安装控制

7.2.1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光滑平整,无气泡、裂纹、脱皮和凹陷,且色泽基本一致。管件完整、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平整、无开裂。7.2.2冷水管、热水管必须有醒目的标志。

7.2.3管道穿越楼板时,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穿越屋面时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7.2.4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吊架,位置准确,埋设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采用金属

管卡或吊架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金属管配件与给水聚丙烯管道在连接部位,管卡设在金属管配件一端。

7.2.5给水管道采用试验压力为0.8 MPa,管道水压试验符合相关规定,保证投用后管道无跑冒滴漏。

7.2.6 PVC管安装工艺流程中特别注意在器具连接管安装时复核建筑物地面、墙面、厚度。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留洞口。安装粘接时,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再进行粘接。粘牢后找正、找直,封闭管口和堵洞,防止进入杂物。

7.2.7粘接前对承插口先进行插入试验。试插合格后,用棉布将承插需粘接部位的水、灰尘擦拭干净。如有油污用丙酮除掉。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随即用力垂直插入,插入粘接时将插口稍作转动,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约30秒至一分钟始可粘接牢固。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

7.2.8管道安装完毕后,埋地管道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时先把管道内水管满,观察5分钟,然后继续灌水,15分钟在继续灌水,在观察5分钟,液面不下降闭水试验合格。7.2.9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通球实验,排水立管及水平干管均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7.3消防管道安装控制

7.3.1管道支、吊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选用材料制作,其加工尺寸、型号、精度及焊接均符合设计要求。

7.3.2支吊架的安装位置、标高准确、间距合理,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标准图进行安装,在没有预埋件的砼构件上,可以选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安装支架,但不宜安装推力较大的固定支架,在安装过程中注意扬尘控制与施工垃圾的清理。

7.3.3按照草图进行管道预制,加工后将预制管道及附件运至安装地点,并按编号就位清扫管膛。

7.3.4钢管焊接时,先把管子调直清理好管膛,把管就位找正,对准管口使预留口方向准确,找直后,用点焊固定校正,调直后施焊,焊完后保证管道正直;采用螺纹连接管道、管件时,吊到支、吊架上后,丝扣连接填料,采用封闭性能好的聚四氟乙烯带。7.3.5管道连接紧固法兰时,检查法兰端面是否干净。

7.3.6水压试验时,消防管道试压分层进行。上满水后检查管路有无渗漏。如有法兰、阀门等部位渗漏,应在加压前紧固。升压后再出现渗漏时做好标记,卸压后处理,必要时泄水处理。试压合格后及时办理签证手续。

7.3.7消防管道在试压完毕后连续做冲洗工作。冲洗前先将系统中的流量减压扎板、过滤装

置拆除,冲洗水质合格后重新装好。冲洗出的水要有排放去向,不得损坏其它成品。7.4暖通安装控制

7.4.1百叶窗安装前,核对型号及预留洞尺寸。先将固定扁铁间断得卡住百叶窗的上下边上,用钢钉将固定扁铁与墙体固定,将百叶窗与墙体之间的间隙用橡胶条塞紧,然后用水玻璃密封。

7.4.2管道支、吊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选用材料制作,其加工尺寸、型号、精度及焊接均符合设计要求。

7.4.3管道支、吊架的位置、标高准确、间距合理,按设计图纸要求、有关标准图进行安装。7.4.4钢管焊接时,先把管子调直清理好管膛,把管就位找正,对准管口使预留口方向准确,找直后,用点焊固定校正,调直后施焊,焊完后保证管道正直。丝接的平干管,在安装时在丝头处涂好铅油缠好麻,在接口处把管相对固定准丝扣,慢慢转动入扣,转动管至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时的标记,要求丝外露2~3扣,并清掉麻头。遇有补偿器时,按规范要求做好预拉件,并做好记录,按位置固定,与管道连接好。

7.4.5分支阀门安装离分路点不宜过远,如分路处是系统的最底点,必须在分路阀前加泄水丝堵。自动排气阀式集气罐严格按图纸要求位置及要求安装,保证热水采暖系统排气畅通,安全运行。

7.4.6钢制柱型散热器安装前要串联试压,根据各个散热器的长度确定托钩的数量及位置,用画尺画出托钩安装位置,固定托钩。

7.4.7试压前,检查系统管路、阀件、支架是否安装正确,各内连接处有无遗漏;检查系统阀门开闭状态。打开系统管路中的阀门向系统注水,开启系统上高处的排气阀,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待水灌满后,关闭排气阀。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10分钟内压力降小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不滲不漏为合格。

第五篇: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

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

中建集团-高级工程师 刘福江

专业学习群:68219496(注册监理、注册造价交流群)

电话:*** QQ:408819868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运营阶段能为人们在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尽可能再循环利用;

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发展史

1、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2、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2011年4月28安徽省绿色建筑协会成立。

3、未来世界九大绿色建筑 ⑴ 阿布扎比垂直海水农场

⑵ 海水温室: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

⑶ 迪拜金字塔之城 ⑷ 韩国绿色“能量中心” ⑸ 保加利亚黑海花园

⑹ 深圳摩天塔

⑺ 变石油钻井为度假胜地 ⑻ 漂浮的城市 ⑼ 莫斯科水晶岛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1、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

每提高1%城市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每提高1%的城镇化率,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公里;从材料上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 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6亿吨。

只要维持每年新增100个绿色建筑项目,“十二五”期间蒋节能8.5亿千瓦时,将近3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76.6万吨,节约水资源0.3亿吨,可循环的材料1.1亿吨,2、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四、绿色建筑基本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⑴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 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臵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⑵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臵。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⑶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关于节地: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 ㎡、高层不高于15㎡。常出现居住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突破国家标准的问题,与节地要求相悖。国外偏干用户均指标来评价,在用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与其他规范一致的。

3、关于施工:

施工现场是典型的污染源。施工常会引起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等影响,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4、关于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 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以1.5℃作为控制值。可通过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或运行后的现场测试取得数据。

5、关于风环境:

自然通风是亚热带地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由于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的事例很多。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 V小与5m/ 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住区建筑与公共建筑均提此要求,鼓励用软件对室外的风环境作模拟预测分析。

6、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⑴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⑵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⑶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五、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5.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是指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北方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

5.2 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一)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一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1)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经过处理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2)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技术。

5.3 预拌砂浆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预拌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砂浆拌合物,预拌砂浆分为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两种。

湿拌砂浆是指由水泥、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运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拌合物。

干混砂浆是指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和使用。

2、技术指标

预拌砂浆应符合《预拌砂浆》JG/T200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应用砂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5.4 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墙体自保温体系是指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等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的自保温体系。即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50%的设计标准。

2.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性能参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的标准要求。

5.5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一)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保温系统 主要技术内容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是指将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在保温板表面涂抹抹面胶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的施工技术(图)。聚苯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有粘结和粘锚结合两种方式。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板)或挤塑聚苯板(XPS板)。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JG/T149标准要求。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示意图

①混凝土墙,各种砌体墙②聚苯板胶粘剂③模塑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④抹面砂浆⑤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⑥机械锚固件⑦抹面砂浆⑧涂料、饰面砂浆或饰面砖等

(二)粘贴岩棉(矿棉)板外保温系统 主要技术内容

外墙外保温岩棉(矿棉)施工技术是指用胶粘剂将岩(矿)棉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并用专用岩棉锚栓将其锚固在基层墙体,然后在岩(矿)棉板表面抹聚合物砂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其特点是防火性能好。

该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和《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要求。

岩(矿)棉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图

①基层墙体②胶粘剂③岩(矿)棉④抹面胶浆⑤增强网⑥锚栓⑦外饰面

5.6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一)TCC建筑保温模板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TCC建筑保温模板体系是一种保温与模板一体化保温模板体系。该技术将保温板辅以特制支架形成保温模板,在需要保温的一侧代替传统模板,并同另一侧的传统模板配合使用,共同组成模板体系。模板拆除后结构层和保温层即成型。

保温材料为XPS挤塑聚苯乙烯板,保温性能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燃烧性能等技术性能《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符合GB/T10801.2要求;

安装精度要求:同普通模板,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建筑保温模板体系构造图

①混凝土墙体②无需保温一侧普通模板及支撑③保温板④TCC保温模板支架⑤锚栓

(二)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指在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浇灌混凝土墙体前,将保温板臵于外模内侧,浇灌混凝土完毕后,保温层与墙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聚苯板可以是EPS,也可以是XPS。当采用XPS时,表面应做拉毛、开槽等加强粘结性能的处理,并涂刷配套的界面剂。按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二种:

(1)有网体系:外表面有梯形凹槽和带斜插丝的单面钢丝网架聚苯板(EPS或XPS),在聚苯板内外表面及钢丝网架上喷涂界面剂,将带网架的聚苯板安装于墙体钢筋之外,用塑料锚栓穿过聚苯板与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内外大模板,浇灌混凝土墙体,拆模后有网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成一体。

(2)无网体系:采用内表面带槽的阻燃型聚苯板(EPS或XPS),聚苯板内外表面喷涂界面剂,安装于墙体钢筋之外,用塑料锚栓穿过聚苯板与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内外大模板,浇灌混凝土墙体,拆模后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成一体。

5.7 硬泡聚氨酯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外墙硬泡聚氨酯喷涂施工技术是指将硬质发泡聚氨酯喷涂到外墙外表面,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然后作界面处理、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找平,薄抹抗裂砂浆,铺设增强网,再做饰面层。基本构造如图。

5.8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是指将工业废渣制作成建筑材料并用于建设工程。工业废渣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种类较多,两种,一是磷铵厂和磷酸氢钙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制成磷石膏标砖、磷石膏盲孔砖和磷石膏砌块等;二是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是以粉煤灰、水泥、各种轻重集料、水为主要组分(也可加入外加剂等)拌合制成的小型空心砌块,其中粉煤灰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20%,水泥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10%。

5.9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隔热断桥铝合金的原理是在铝型材中间穿入隔热条,将铝型材断开形成断桥,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热传导性比非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降低40~70%。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门窗自重轻、强度高,加工装配精密、准确,因而开闭轻便灵活,无噪声,密度仅为钢材的l/3,其隔音性好。

断桥铝合金窗指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中空玻璃、专用五金配件、密封胶条等辅件制作而成的节能型窗。主要特点是采用断热技术将铝型材分为室内、外两部份,采用的断热技术包括穿条式和浇注式两种,其构造如图

5.10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

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①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②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③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④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有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5.11 供热计量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供热计量技术是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计量。包括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楼栋热计量和分户热计量。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臵进行计量,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应分项计量,循环水泵电量宜单独计量。

2.技术指标

供热计量方法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进行。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国所有采暖地区。

5.12 建筑外遮阳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遮阳是将遮阳产品安装在建筑外窗、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外侧、内侧和中间等位臵,以遮蔽太阳辐射:夏季,阻止太阳辐射热从玻璃窗进入室内;冬季,阻止室内热量从玻璃窗逸出,因此,设臵适合的遮阳设施,节约建筑运行能耗,可以节约空调用电25%左右;设臵良好遮阳的建筑,可以使外窗保温性能提高约一倍,节约建筑采暖用能10%左右。

根据遮阳产品的安装的位臵分为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中臵遮阳。

5.13 植生混凝土 主要技术内容

植生混凝土是以多孔混凝土为基本构架,内部是一定比例的连通孔隙,为混凝土表面的绿色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是一种植物能直接在其中生长的生态友好型混凝土。基本构造由多孔混凝土、保水填充材料、表面土等组成。主要技术内容可分为多空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内部碱环境的改造技术及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技术、植生喷灌系统、植生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等。

5.14 透水混凝土 主要技术内容

透水混凝土是既有透水性又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混凝土,其内部为多孔堆聚结构。透水的原理是利用总体积小于骨料总空隙体系的胶凝材料部分地填充粗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及剩余部分空隙,并使其形成贯通的孔隙网,因而具有透水效果。

(1)透水混凝土的制备(2)透水混凝土的施工(3)透水混凝土养护、维护

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解读

(一)概述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正式问世

2008年初的时候,开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二)编制原则 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②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③体现过程控制。

④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⑤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四)标准的内容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术 语

2.0.1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2.0.5 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基本规定,这也是我们使用绿色评价标准中间最关键的--第二条里面对评价时间做了规定--

第三条是对做绿色建筑,如果要评绿色建筑--第四条就是过程控制的要求--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较为缺乏,例如我国各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C02排放量,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等缺少相应的数据库,这就使得定量评价的标准难以科学地确定。

3.2.2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宅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住宅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有76项,其中控制项27项,一般项40项,优选项9项。公共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83项,其中控制项26项、一般项43项、优选项14项。除控制项应全部满足外,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还应满足表中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要求。

3.2.3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确定。

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 制 项

4.1.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绿色建筑建设地点的确定,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大环境是否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条主要对绿色建筑的选址和危险源的避让提出要求.众所周知,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4.1.2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为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后的住宅日照标准均“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

4.1.3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有效降低维护费用。

4.1.4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绿地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当绿地率达30%时可达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该指标经综合分析居住区建筑层数、密度、房屋间距的相关指标及可行性后确定。

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

一般项

4.1.5 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6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相关规定,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九类设施。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居民居住生活品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条提出相应要求,其主要意义在于:---

4.1.7 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4.1.8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环境噪声是绿色住宅的评价重点之一。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区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对于交通干线两侧的住宅建筑,需要在临街外窗和围护结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

4.1.9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 1.5℃。

“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的特征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以1.5℃作为控制值,是基于多年来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夏季气温状况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4.1.10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近年来,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此外,还涉及室外环境的舒适度问题。夏季大型室外场所恶劣的热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当超过极限值时,长时间停留还会引发高比例人群的生理不适直至中暑。

4.1.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 100m2 绿地面积。

植物的栽植应能体现地方特色。

4.1.12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臵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4.1.13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增强地面透水能力,可缓解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小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

优选项

4.1.14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应注意的是,利用地下空间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地下水位的高低等),处理好地下室人口与地面的有机联系、通风、防火及防渗漏等问题。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 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最主要的内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主要是指外墙、屋顶、地面的传热系数,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形系数。

4.2.2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对于用电驱动的集中空调系统,冷源(主要指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的能耗是空调系统能耗的主体,因此,冷源的能源效率对节省能源至关重要。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反映冷源能源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将冷源的性能系数、能效比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04年8月23日发布了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等三个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规定2005年3月1日实施。-

4.2.3 设臵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如果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机组向住宅供热(冷),这会涉及用户支付采暖、空调费用问题。作为收费服务项目,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是必须的,因此应该设臵室温可由用户自主调节的装臵;然而,收费与用户使用的热(冷)量多少有关联,作为收费的一个主要依据,计量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测量装臵和制定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项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面积比、窗户的遮阳措施不仅影响住宅的外在质量,同时也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和节能等方面的内在质量。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

4.2.6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

4.2.8 设臵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臵)。

设臵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如设臵集中新风和排风的系统,由于采暖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集中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根据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热水、采暖等;以及应用地热能直接采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和空调。

条文中提出的5%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如果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住户大部分生活热水,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2)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3)小区中5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

优选项

4.2.10 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对住宅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结合城市水环境专项规划以及当地水资源状况,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是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4.3.2 设臵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4.3.3 设臵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4.3.4 用水分户、分用途设臵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为避免管网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

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粤式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器,极度缺水地区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坐便器;

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 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另外采用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措施也能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如使得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一般项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鼓励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采用再生水作为绿化用水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易形成气溶胶的喷灌方式。

4.3.9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对年平均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多雨但缺水地区,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等特点,除采取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等配套设施,对屋顶雨水和其他非渗透地面地表径流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雨水处理方案及技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雨水单独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南方气候适宜地区可选用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净化系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等,选用本地生的一些水生植物或挺水类植物。

4.3.10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4.3.11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12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1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的是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自来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优选项

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规律非常复杂。本条可定量评价装饰装修过程中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选用有害物质含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

4.4.3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本条款鼓励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本地材料使用率还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4.4 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在绿色建筑中应采用耐久性和节材效果好的建筑结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在耐久性和节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使用耐久性好的材料是最大的节约措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可以解决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在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中使用HRB400级钢筋和(或)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可认为满足本条文要求。

4.4.5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5%;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

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用地内拆除的或其他渠道收集得到的旧建筑的材料,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延长其使用期,达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废物、降低由于更新所需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

4.4.6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鼓励使用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4.4.7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4.4.8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要求建筑师对土建和装修统一设计,施工单位对土建和装修统一施工。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可以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噪声和建筑垃圾;一体化设计施工还可减少扰民,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需要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的通力合作。

优选项

4.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4.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住宅的日照又受地理位臵、朝向、外部遮挡等许多外部条件的限制,不是很容易达到理想的状态的。尤其是在冬季,太阳的高度角比较小,楼与楼之间的相互遮挡更加严重。

设计绿色住宅时,应注意楼的朝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臵、楼内平面的布臵,通过精心的计算调整,使居住空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臵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充足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用采光系数评价住宅是否获取了足够的天然采光比较科学,《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明确规定了居住建筑各类房间的采光系数最低值。

卫生间是住宅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染源,卫生问开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但是套内空间的平面布臵常常又很难保证卫生闻一定能靠外墙,因此,本条文规定在一套住宅有多个卫生间的情况下,应至少有1个卫生间开设外窗。

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住宅应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在现代城币中绝大部分住宅均处于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尤其是临主要胥道的住宅,交通噪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设计者在住宅的建筑围护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例如尽可能使卧室和起居室远离噪声源,沿街的窗户使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在室外气象条件良好的条件下,加强自然通风还有助于缩短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空调能耗,绿色建筑应特别强调自然通风。

住宅能否获取足够的自然通风与通风开口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本条文规定了住宅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最小面积比。一般情况下,当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不小于5%时,房间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效果不仅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有关,事实上还与通风开口之间的相对位臵密切相关。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住宅的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功能外,还具有从视觉上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心情舒畅。现代城市中的住宅大都是成排成片建造,住宅之问的距离室和起居室远离噪声源,沿街的窗户使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等。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要求,其中规定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不能结露,绿色住宅应满足此要求。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严重时会导致霉菌的滋生,影响室内的卫生条件。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从舒适和节能角度,以及收费服务角度,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用户应能自主调节室温。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到室内会引起居住者的不舒适感,同时还会大幅增大空调负荷。窗户的内侧设臵窗帘在住宅建筑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内窗帘在遮挡直射阳光的同时常常也遮挡了散射的光线,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而且内窗帘对减小由阳光直接进入室内而产生的空调负荷作用不大。在窗户的外面设臵一种可调节的遮阳装臵,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遮阳装臵的位臵,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4.5.10 设臵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臵,利于住户的健康和舒适。

4.6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2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6.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首先要考虑垃圾收集、运输等整体系统的合理规划,如果设臵小型有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应考虑其布臵的合理性。

4.6.4 设臵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垃圾容器一般设在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隐蔽的位臵,其数量、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4.6.5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节能与节水的具体措施。

4.6.6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保护环境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4.6.7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重视垃圾站(间)的景观美化及环境卫生问题,用以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8 智能化建筑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臵配臵。

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按《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臵与技术要求》CJ/T 174中所列举的基本配臵,进行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

4.6.9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增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

4.6.10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定期修剪,草坪及时修剪。

4.6.11 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4.6.12 建筑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类组织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4.6.13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4.6.14 设计为改造和更换设备、管道提供便利。优选项

4.6.15 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臵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造成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承场地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项目建设中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公建而言,要避免其建筑布局或体形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特别需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光污染及对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遮挡。-

一般项

5.1.4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也是节地倡导的措施之一。但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处理好地下人口与地上的有机联系、通风及防渗漏等问题,同时采用适当的手段实现节能。

5.1.5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5.1.6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5.1.7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植物的配臵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点,以保证绿化植物的地方特色。

5.1.8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5.1.9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5.1.10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应根据其类型划分,分别满足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5.1.11 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环境二次风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鳞次栉比的高低层建筑中,由于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有可能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事故。

优选项

5.1.12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5.1.13 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城市的废弃地包括不可建设用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如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盐碱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仓库与工厂弃臵地等。

5.1.14 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为减少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透水地面的界定是: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5.2.3 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5.2.4 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或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5.2.5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根据用户等情况,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以空调系统为例,其组成包括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箱、风机盘管等多个环节。一般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臵。

房间有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风,一是可以显著地降低夏季房间自然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二是可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较低的室外空气,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对外窗的气密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5.2.9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5.2.10 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设计为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的空调系统。-

5.2.11 通风空调系统在建筑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5.2.12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

5.2.13 建筑需蒸汽或生活热水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5.2.14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5.2.15 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均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

优选项

5.2.16 建筑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技术。

5.2.17 对于直接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系统,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回收燃气余热的燃气热泵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5.2.19 建筑冷热源、空调输配系统、照明、生活热水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5.3.1 根据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用水习惯等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降低用水定额。

对公共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非传统水源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

5.3.2 设臵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5.3.3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臵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5.3.5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一般项

5.3.6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场地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雨水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以及建筑屋面雨水,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多孔材质,以利于雨水人渗;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还可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绿地等增加渗透量。

5.3.8 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绿化灌溉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节水率不低于10%。5.3.9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5.3.10 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采用节水和卫生的换水方式。

5.3.11 景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且用水安全。优选项

5.3.12 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利用海水冲厕,且用水安全。

5.3.13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60%以上。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5.4.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5.4.3 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70%以上(按重量计)。

5.4.4 使用耐久性好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5.4.5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5.4.6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5.4.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优选项

5.4.8 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5.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5.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1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室内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热舒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应,是人们对周围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当人处于过冷、过热环境中,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健康乃至危及生命。

5.5.2 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5.5.3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标准要求,且新风采气口的设臵能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

5.5.4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要求。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机盘管和风道等定期清洗或更换。

5.5.5 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达到《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5中II级以上要求。

影响室内噪声的因素包括室内噪声源和室外环境影响。室内噪声主要来自室内电器,而室外环境对室内噪声的影响时间更长,影响程度更大,主要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噪声、工业噪声、邻居噪声等。

5.5.6 建筑室内采光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5.5.7 建筑室内照明质量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一级要求。

一般项

5.5.8 单独处理的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5.5.9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0 室内背景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一级要求。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室内噪声通常与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相比对人体的影响不那么显著,但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引起耳部不适、降低工作效率、损害心血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影响视力等。

5.5.11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Rw)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二级要求。

5.5.12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13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根据需要实现自然采光。

天然光环境是人们长期习惯和喜爱的工作环境。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照度的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共建筑自然采光的意义不仅在于照明节能,而且为室内的视觉作业提供舒适、健康的光环境,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5.5.14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优选项

5.5.15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采用经济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和系统。

5.5.16 采用可调节遮阳,调控夏季太阳辐射。

5.5.17 设臵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5.5.18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实现自然通风。5.6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控制项

5.6.1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2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5.6.3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4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有效节约资源。5.6.5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整方便。5.6.6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5.6.7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5.6.8 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6.9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优选项

5.6.10 结合模拟手段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优化。

5.6.11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各项技术、设备、材料的选用。

5.6.12 具有并实施节能管理与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6.13 对水、电、天然气、热等实行独立计量收费,取代按面积收费的方式。

七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解读

(一)编制背景: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先进施工企业积极探讨和推进绿色施工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与生产成本、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对施工企业而言,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第17条立项,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主编。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术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地与上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组织和程序,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总则

l.0.1 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绿色施工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术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2 控制项

绿色施工过程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2.0.3 一般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 优选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人、要求较高的条款。2.0.5 建筑垃圾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备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 建筑废弃物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 回收利用率

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2.0.8 施工禁令时间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2.0.9 基坑封闭降水

在基底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1-5)基本规定

3.0.1 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3.0.2 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⑵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下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⑷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⑸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进行施工。

⑹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⑺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⑻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⑼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P6)

3.0.3 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⑴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⑵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⑶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⑷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⑸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⑹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P6)评价框架体系

4.0.1 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进行。

4.0.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4.0.3 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4.0.4 评价等级应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4.0.5 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

(P71-5)环境保护评价指标 5.1 控制项

5.1.1 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5.1.2 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臵设环境保护标识。

5.1.3 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敢保护措施 5.1.4 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P81-4)

5.2 一般项

5.2.1 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⑵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P111)5.2.2 人员健康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臵,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⑵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⑶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的有关规定。

⑷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⑸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⑹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臵醒日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⑺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⑻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P112)5.2.3 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⑵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⑶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⑷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淸洁。⑸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⑺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⑻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⑼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旌。(P123)5.2.4 废气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⑵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⑶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放标准》GB 16297的规定。

⑷不成在现场燃烧废弃物。(P124)5.2.5 建筑垃圾处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⑵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⑶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l00%。

⑷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⑸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⑹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P125)5.2.6 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⑵2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人市政污水管道。

⑶现场厕所应设臵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⑷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⑸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P136)5.2.7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⑵工地设臵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P137)

5.2.8 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⑵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⑶混凝土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声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⑷夜间施工噪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⑸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5.2.9 施工现场应设臵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5.2.10 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P138-10)5.3优选项

5.3.1 施工作业面应设臵隔声设施。

5.3.2 现场应设臵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5.3.3 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5.3.4 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5.3.5 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5.3.6 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5.3.7 建筑垃圾回收率应达到50%。

5.3.8 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方式,实现达标排放。(P141-8)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6.1 控制项

6.1.1 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进择井有实施记录。6.1.2 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1-2)

6.2 一般项

6.2.1 材料的选择应符舍下列规定: ⑴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⑵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⑶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P151-3)

6.2.2 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⑵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台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⑶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⑷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⑸面材、块材壤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⑹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⑺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P17)6.2.3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⑵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⑶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⑷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p17)

6.3 优选项

6.3.1 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6.3.2 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掏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6.3.3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6.3.4 建筑材料包装物同收率应达到100%。6.3.5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6.3.6 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6.3.7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P18)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7.1 控制项

7.1.1 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人合同条款 7.1.2 应有计量考核记录。(P18)7.2 一般项

7.2.1 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⑵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⑶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臵率应达到100%。

⑷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⑸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⑹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永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⑺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P19)7.2.2 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⑵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永,应设立循环用水装臵。(P19)7.3 优选项

7.3.1 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术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7.3.2 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7.3.3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使用自来水。7.3.4 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井使用。

7.3.5 现场应使用经捡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P20)8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8.1 控制项

8.l.1 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8.1.2 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8.1.3 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其和产品不应使用。(P20)

8.2 一般项

8.2.1 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⑵临时用电应设臵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井应落实到位。⑶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规定。(P21)

8.2.2 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⑵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⑶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⑷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P21)8.2.3 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⑵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迭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P22)8.2.4 材料运输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⑵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⑶应台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⑷应尽量减少夜何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P22)8.3 优选项

8.3.1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应台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8.3.2 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臵。

8.3.3 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环保的规定。

8.3.4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

8.3.5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P23)9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 9.1 控制项

9.1.1 施工场地布臵应合理并应实施动态管理。9.1.2 施工临时用地应有审批用地手续。

9.l.3 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骨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P23)

9.2 一般项

9.2.1 节约用地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施工总平面布臵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⑵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⑶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⑷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臵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应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⑸应采用预拌混凝土。(P24)9.2.2 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⑵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⑶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⑷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

⑸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P25)9.3 优选项

9.3.1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9.3.2 对施T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当。

9.3.3 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9.3.4 钢筋加工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9.3.5 施工总平面布臵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p26)评价方法

10.0.1 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段应少于1次。

10.0.2 评价方法

⑴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评价方法应符合规定

⑵一般项指标,应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的情况计分,评价方法应符规定:

⑶优选项指标,应根据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 11 评价组织和程序

11.2.1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和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11.2.2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施工单位书面申请,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评价。

下载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

    浅谈绿色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进行活动的场所。随着环......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论文摘要】“工程概论”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综合型概论课程,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工程启蒙,培养工程意识。本文从土木工程领......

    BIM与绿色建筑(合集)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早已是炙手可热的词汇。近年来,各种被动节能、低碳、零碳建筑鳞次栉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也层出不穷。无论如何,在讨论继续之前,我......

    绿色建筑与钢结构

    绿色建筑与钢结构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上个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泰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Arology,Architectu......

    绿色施工

    一“基本规定”检查 3.0.2 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设计深度不够:已有......

    绿色施工

    某工业园区景观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