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浅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益门工业园党工委
吴友洪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不仅要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直接接触农民群众,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使他们始终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遏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当前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道德操守和拒腐防变能力,是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一条根本措施。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2006年10月14日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办事要公、作风要实、用人要当、为政要廉,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笔者认为,当前,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强化党性观念教育。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识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和关心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要在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同时,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好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强化宗旨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作中既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又真抓实干、勤政为民,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是增强政策观念教育。通过学习,使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发展部署,带头执行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不胡乱决策、不盲目蛮干,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做好宣传,为村集体正确决议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四是强化法纪教育。要抓好两个《条例》、《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改进工作方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善解纠纷、善消矛盾;五是强化两个“务必”教育。通过深刻领会“两个务必”原则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精神”这一论断的认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总之,要通过强化教育,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决策发展能力明显进步,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看到实效,得到实惠的同时增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形成干群团结,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是由县级纪委与县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对村主职干部的集中培训,重在进行方针政策、党纪法规及中央重要决定的学习;二是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定期组织全乡镇村级主要干部参加集中培训,重点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三是利用民主生活会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流讨论,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四是以述职述廉的方式,进行自省教育,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二、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干部管理。当前,农村基层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五个方面:一是村务公开制度。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群众公开。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不摆花架子搞假公开、半公开;更不能以“维护稳定”借口,拒不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把重点放在财务公开上,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二是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钱、帐分管制度,年度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制度,会计委派或村帐乡审、村帐乡管制度,乡镇定期对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重点要加强“会审、联签、民评”三项制度和“职务消费公示、公款报销公开、公务接待限额”新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三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如旧村改造、引进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村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都要定期进行述职述廉,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通过评议和测评,一方面及时调整那些政治素质差、领导水平低、群众意见大,不能保持廉洁的干部,另一方面促进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搞好服务;五是党内监督制度。要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财务监督,实行经济审计。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新的经济监督形式。它通过乡镇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对村级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职期间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核实干部任期内经营集体资产所取得的实际成果,防止少数干部虚报经营成果、骗取荣誉;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任期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从而最大限度地教育和保护干部,防止因小错酿大祸;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可为我们选任干部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调动和保护了那些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四、推进党务公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关键还是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而要实现这种和谐,就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党务公开是制约党员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向群众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情况、党员职责履行情况”等党内事务,便于群众经常地了解掌握党内一举一动,促使党员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奋发向上,对转变党风、作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推行党务公开,一是可以通过社会公众对各级重大决策参与监督,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二是可以通过“阳光行政”、“阳光管理”,防止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以权谋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三是有利于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四是有利于避免由于村级领导班子的决策不为大多数人知晓而产生的各种猜忌和误解,实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
五、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办案。要健全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耐心细致地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依纪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解决群体访、重复访等问题,避免因干群矛盾激化而产生群体性事件,坚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与民争利,侵犯民利的案件;作风粗暴,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案件;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案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使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
作为一个近三分之二人口在农村地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各级党委要正确把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深入推进并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二篇: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分析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分析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近几年我区查办的案件来看,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态势,情况也较以前复杂,如何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是摆在基层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特点
近年来,通过查处的农村纪检监察案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农村基层涉及经济的纪检监察案件有所增加且在农村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据渭城区纪委统计的数字,农村基层涉及经济的案件2008年占45%,2009年占55%,2010年占57%。二是违纪违法人员身份较固定。主要集中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财务管理人员这三类村干部身上,一些案件向群体发展,窝案和集体违纪违法案件增多。三是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还有的打着为民谋利造福的幌子,干着违纪违法的事情。四是个别农村党员干部用老规矩、土办法管人管事,不学习、不掌握新的政策和法规,如某村书记和主任因按原来的办法违规给7户群众划拨宅基地,未批先建,受到了党纪处理。
二、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制度执行不到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建章立制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有纪不遵、有章不循,制度规定是一套,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有的地方农村党风廉政方面的制度规定虽然比较多,但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2、监督管理存在漏洞。村中的大小事情通常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两个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且集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履行职责时,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农村财务人员大多由村支书或村主任的亲信担任,财务审批不严格,账目设置不规范,缺乏对村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一些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缺乏对他们的日常有效监管和约束。虽然各村都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但是大多数监委会主任是由老党员和退下来的村干部担任,监管机制不规范,不能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
3、政策法纪意识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较低,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还有的农村干部不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甚至是“法盲”、“纪盲”,加之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自律、不廉洁,最终导致违法违纪事实发生。
4、基层党委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注重抓经济,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抓的不紧,没有做到常敲警钟、常提醒,对发现的村干部的轻微违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予以提醒警示,有时甚至是包着、护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乡(镇)纪委书记由于分管工作较多较杂,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乡(镇)纪委在履行职责时受到地方党委很大的制约,不能有效发挥监督、惩处等职能。
三、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预防工作,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是维护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意识。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作为当前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做到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人人皆知;把《规定》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程。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农村基层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警示教育,构建警示教育长效机制。
2、加强监管,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以农村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三资”公开等形式为突破口,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举报制度,向群众公开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保证举报监督渠道畅通,注重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保护和奖励;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督促村组定期进行财务公开,定期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提高党风廉政监督员、村级事务监督员整体素质,切实履行监督责任。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力度。查办案件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要把严肃查办滥用职权、损害群众利益、贪污腐化、失职渎职案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重点,始终保持对惩治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针对体制、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做到以查促管、以查促建;把推行乡案县审和办案协作区制度作为抓手,强化对乡镇办案的工作指导,健全查办案件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4、实行责任追究,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如果哪个村干部出问题,除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纪委书记、监委会主任、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各级干部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预防和减少村干部腐败问题发生,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5、严格标准,选好村干部。要以这次村两委会换届工作为契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会”班子,为他们提供想干事的机会,能干事的平台、干成事的位子,真正把“两委会”班子成员选准配强,为减少农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文章来源:渭城区纪委
第三篇: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亟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育实效,致力于营造以廉为荣、自觉防腐的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①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因素的侵蚀,保持健康心态。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仆意识,恪守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②在教育的对象上,当前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级领导干部(特别党政“一把手”),各基层站所负责人、村主职干部。③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
(二)深化制度建设,致力于规范为官为政、理事理财的行为
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单位和管人、管钱、管物的岗位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对主要单位、重点权力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对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由过去一人操作变为几人合作,由领导单独审批转变为集体决策。对管人、管物、管钱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建章立制,防止违纪违法行为发生。三是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四是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的增多与当前财经制度不完善、财经纪律松弛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就必须规范和完善财经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政府采购、村财帐乡代理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五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土地、山林经营权流转、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六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健全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权利运行监督,致力于健全设计合理、制衡有效的机制
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一是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二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考核、提拔重用干部时要注重社会公论。同时,既要拓宽监督领域,又要突出监督重点。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工程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实践中,要紧紧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部位,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结合效能,形成立体、多维、全时的监督网络,使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更具实效长效。
(四)充分履行职能,致力于体现有腐必惩、有乱必治的决心
查办案件是惩治与预防职务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才能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农村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将查案工作和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不单纯办案,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四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发挥协同办案的优势,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实际效果。
第四篇: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调研建议
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调研建议
按照县处级主体班的要求,本人就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概况。
为全面了解总体情况,我抽查了20*年以来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卷*份,调取了全部党纪政务处分数据。深入到()村实地了解情况,并在胜利乡组织召开党政班子成员以及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违纪问题成因,寻求破解办法。深入到群众当中,下发调查问卷*份,拿到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据查,全县共立案调查处理党纪政务案件*起,处理党员干部*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受处分人员总数的*%,20*年更是达到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占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并有逐年升高态势,亟待探究问题成因,寻求行之有效的破解办法。
二、存在问题。
(一)从违纪违法主体上看,村干部已成为“重灾区”。其中:村“两委”成员*人、占比*%,临时行使职权的屯长和村民小组长*人、占比*%,普通农民党员*人、占比*%。村干部在农村违纪违法党员中“稳居榜首”,已成为县域基层案件查处的“主攻点”。(二)从涉案领域看,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违反治安处罚条例及其他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涉案主体从村干部到普通农民党员都有,共涉及*人,主要涉及酒驾、赌博、寻衅滋事等,不一而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党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甚至法治意识欠缺。二是侵占集体及国家资财案件多发。
有的村干部将集体或国家资财当成“私产”,认为不拿白不拿。套取、骗取、侵占、挪用花样百出,可谓煞费苦心。这其中虚报套取涉农补贴问题*人。比如,*镇*村*屯长*年利用协助zf申报水稻种植补贴工作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虚报水稻种植面积*亩,骗取补贴款*元,又利用协助村委会收取承包费职务之便,侵占村集体资金*元。*年*月,*被开除党籍。违反“三资”管理*人。此类案件占比最高,涉案主体均为村干部,多通过违规发包、损公肥私、蚕食资金、利益交换等方式,严重损害村集体利益。三是民生领域问题相对集中。
其中,查处扶贫领域案件共涉及*人。多为村干部监管不力、失职失责、工作疏忽等问题,反映出精准扶贫工作“上热下冷”,村级党组织服务意识较差。查处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案件共涉及*人。比如,在巡c中发现,某村村民已向村里缴纳了新农保保费,但却迟迟未领到保险金,经查,竟是村级代办员疏忽遗忘没有上报。这只是工作失职失责,更有甚者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亲友谋利,或是违规领取低保,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让农民深恶痛绝。(三)从线索来源上看,违纪违法手段愈发隐蔽。
从查办的案件中发现,公检法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件,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件,上级交办*件,巡s巡c发现*件,信访举报*件。信访举报仅占比*%,从中不难看出,案件逐渐从显性向隐性转变,更加不容易被群众知晓,必须引起警觉。二、造成农村党员案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从客观上讲:一是制度笼子扎的不紧不牢。随着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原有一些制度机制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制度不严、监管缺位、监督不力等问题日益凸显,甚或有制度也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比如,在资源发包、资金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虽健全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有的职能部门,特别是乡镇农经服务中心,力量薄弱,一个人负责十几甚至二十几个村,同时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真正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科班人才凤毛麟角,导致制度执行不规范、不彻底,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执行中的差之毫厘,造成真实效果谬之千里,没能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乡镇纪委作用发挥不到位,上述点到的这些案件,由乡镇纪委独立完成的仅有*件,不难看出基层纪委的监督作用,还远远没达到应有效果。
二是违纪成本低导致屡禁不绝。
绝大部分村“两委”成员没有干部身份,加之薪酬待遇较低,“四个意识”树的不牢,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之上,工作随意性大,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强,在工作中见缝插针、打擦边球,只要没有开除出村干部序列,党纪、政务处分之于他们不痛不痒。对于农民党员来说,对党纪处分更是认为无关紧要,甚至不当回事,认为既不影响家庭收入,又没有什么直接损失,铁腕治理手段不足,致使他们心无敬畏、行无所止,屡处屡犯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村级部分合理支出没有着落是诱因。
村民小组长、屯长等,在村级承担着很多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但不在“两委”成员之列,不能利用转移支付资金支付人员工资;一些村级公益事业,比如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临时雇佣人员薪酬没有出处,等等。同时,很多村集体资源匮乏,没有经济积累甚至有的还有负债,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应付上述开支就变得压力山大,导致村“老三位”任性用权,自作聪明“另辟蹊径”,尤其村党组织书记想方设法“东边损失西边补”,授意或默许工作人员违规套取、挪用补贴款等方式用于支付人员工资。——从主观上看:一是党性修养严重弱化,思想防线筑的不牢。党的*以来,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和深入,但农村党员基础差,参加学习教育不系统、不规范、不深入,导致对党纪国法学习不够,尤其是普通农民党员根本就不学习,缺少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难以做到自律自警自醒。部分村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信奉“有权不使,过期作废”,为民情怀不足,钻营之心、谋利思想远大于为民尽责,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山高皇帝远,即使违法违纪倒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频频将黑手伸向集体和群众。
二是普通党员廉政教育严重缺失,学习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全党都在开展廉政教育,但对农民党员的教育手段苍白无力,针对性不足,作用和效果不明显。多数农民党员以种地为生,只要学习与家庭经营发生冲突,必定牺牲学习时间,有些镇村两级怕麻烦,教育蜻蜓点水,每年能开展一两次浅尝则止的培训就很不错,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一些不良社会习气的浸染远大于廉政教育带来的心理冲击,导致大部分农民党员政治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足,没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出现权力用偏,行为越界的现象。三是村级财务人员能力欠缺,专业水平与工作不匹配。
村级财务人员大多为农民,通过换届等方式,进入村干部队伍,冷手抓热馒头,根本不具备做好财务工作的专业能力,虽然也有任职培训,但对一些新人无异于“鸭子听雷”,看似全神贯注,实则一无所知,上岗后或是依葫芦画瓢,或是听从领导胡乱安排,处理业务盲目盲从,晕头转向。一些老财务人员,自以为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开展随心所欲,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平时不注重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水平跟不上业务更新节奏,匮乏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村工作需要。
三、对策与思考。
(一)坚持质量并举,增强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严把农村党员入口关,结合网格化管理,将那些有为民情怀、致富能力强、学历较高、年轻有为的网格员和农村优秀人才,吸纳进村党组织,从源头上提升农村党员素质。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廉政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县域内村级党员违纪案例做成教育片,定期对农村基层党员播放,增强震慑和警醒作用。采取村“两委”党员定期授课、县乡视频讲解党纪条规等方式,强化农村党员的纪法意识。将政治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摆在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首位,用理想信念wz头脑,抓实“三会一课”,严肃村级党内政治生活,采取监督检查、评估考核等方式,强化学习教育实效,坚决纠正学习政治理论走过场、搞形*主义等问题,切实增强村干部履职责任感、使命感和为民用权、为民服务情怀。
(二)保持高压态势,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作为,畅通线索来源渠道,运用县委巡c、信访举报、专项治理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分类施治。对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不作为、慢作为、偏亲向友、滥用职权的,给予党政纪处分;对侵占、挪用、贪污,严重损害农民和国家利益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要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加强系统培训和学习,在提升乡镇纪委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同时,强化综合素质锻炼,打造成一支懂全面、精业务、会办案、能作为的基层队伍,及时发现和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三)扎实做好监管,强化履职能力和监督管理。
强化工作指导。县农经部门对新任职村干部逐乡镇、逐村进行系统培训,尤其要加强村会计业务能力和财经制度的持续培训,杜绝无知者无畏现象。全面规范村级管理,定期组织镇村两级财务人员到县农经部门跟班学习,增强把握政策能力,熟练操作流程,以干带训,提高村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完善制度保障。弥补制度漏洞,不断完善村级财务、“三资”台账等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并定期向群众公示公开,压缩腐*败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强化监管措施。职能部门定期督导检查村级财务、“三资”、涉农补贴申报及落实等情况,采取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村级事项的监管,对违规操作、视制度为无物的及时提醒约谈。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各村开展视察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推进解决问题。
第五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某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从中选取50件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并到一些县市的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本情况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立查案件数量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在该市的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06年占77%;2007年占81%;2008年1至7月占52%。
村“两委”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2006年,村“两委”成员占81%,村主要负责人占48%;2007年,村“两委”成员占82%,村主要负责人占51%;2008年1至7月,村“两委”成员占79%,村主要负责人占46%。
经济类案件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经济类的案件,2006年占16.5%,2007年占22.6%,2008年1至7月占19.3%,涉案总额近1511万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类案件主要以贪污和挪用公款为主,且作案手段大都简单直接。据对该市50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经济类案件涉案人数40人,其中贪污侵占公款25人,挪用公款8人。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类型的案件中,违纪违法人员大多采取直接截留、坐收坐支、虚列支出或虚报冒领等简单直接的手段侵吞公款。原因分析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还相对薄弱。一些乡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存在“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的倾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工作上,出现了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甚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常年不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差。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一是教育形式单一。一般采取读报、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二是教育内容空洞。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许多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三是教育培训不经常。有的村支部一年到头没有召开几次正规的党员教育培训会。四是教育培训范围不广。乡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时一般只延伸到村“两委”干部。
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对村“两委”成员的权力制约不强。一方面,基层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弱。村民因怕受到打击报复等因素,对村“两委”成员不敢监督。并且,大多数村民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懂得如何使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松。有的乡镇对村“两委”成员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维持稳定、不出事就好”的想法,对村“两委”成员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惩戒力度不够,警示作用不强。
现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一是村务公开执行不力。有的公开内容表面东西多,实质内容较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和内容不详细、不具体。二是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虽然实行村账乡管,但有的村“两委”成员却可以将从乡财所领出的补偿款不入村账而自由支配,甚至私开白条直接从乡管的村账中套取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一些村“两委”成员素质不高。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来看,被立案查处的村“两委”成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纪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高,面对利益诱惑,容易铤而走险。有的认为自己官小、职低,放松自我约束和要求;有的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可能都被发现,不可能都给予处理,因此见物捞物,见钱捞钱。
对策思考
根椐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与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建议进一步注重和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中央部署要求,必须进一步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尤其是突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职责。一是明确责任。县、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二是科学考核。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监控同抓、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干部评优、调整、提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履行责任制的情况要建立通报制度,对严重失职的,实行“一票否决”。
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要建设一支讲党性、有知识、懂法律、能致富、年龄轻的农村党员队伍。一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上进心的优秀青年农民及时吸收入党。二是针对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通过定期培训等形式,保证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三是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常抓不懈。
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是坚持德才兼备选好村党支部书记。以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为标准,把公正廉洁、致富能力强、善于化解矛盾、对农民有感情、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二是广辟村干部人才渠道。要抓住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发达地区务工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契机,从中着重选拔一批有见识、有能力、肯吃苦、会管理的年轻人作为村“两委”成员重点培养对象。探索村务监管新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探索建立村务监督机构。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任期与村委会相同,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避免原来村“两委”成员任村理财小组或监督小组成员而使监督成为虚设的弊端。二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民主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以村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对象,以规范和制约基层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相结合,加强廉政教育。二是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为重点,完善制度建设。三是以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四是以查处贪污、侵占和挪用农村集体财产,侵害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加大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