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也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幼儿园 李大凤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特征的。那么,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做起。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沙水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小盆玩水,他们很快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有的甚至发现用一根管子可以把水引出来(虹吸现象),在塑料瓶底扎些洞可以做成莲蓬头淋浴器等等。又如:在语言区我们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接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画面编辑出来,配上色彩、录音,以动画形式把抽象的、静态的学习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再如苹果II代计算机上运行的《孩子们的乐园》,就是依据幼儿特点和需要开发出来的软件,它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动物、花、草、树木以及活动多变的“神笔”、“颜料桶”、“橡皮擦”等工具,孩子们根据故事主线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大胆地想象,并从主线和各分枝延伸,有的用河马换下大象,有的用小鸡、松鼠替换小兔,还有的设计小松鼠爬上靠河边的树,纵身一跳正好落在水中鳄鱼的背上„„教师并不要求幼儿死记硬背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思维空间,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长期来,幼儿园教育突出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而忽略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园数年来坚持进区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所需的活动环境和特定材料,把幼儿应学的内容按不同的区域设计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材料。例如:语言活动中围绕复述故事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投放了能体现多个层次的操作学具,以便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显然,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具,并慢慢地从一个较低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设计学具应注重不同水平,以便同样一个学习内容,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复述故事教学中,高水平的幼儿能操作四幅立体连环画同时进行连续地讲述,中水平的幼儿可以运用拉线学具分段复述故事,而低水平的幼儿也能通过摆弄学具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句子。只有给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才能满足各种水平幼儿的发展所需,才能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扮演好观察者、指导者,甚至是幼儿合作者的角色。①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②应给幼儿充分操作探索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扰、中断他们的思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要适时给予提示、引导,把握好提供帮助的时机、方法和程度。如:幼儿在生活区摘花生有各种不同的摘法,有的是使劲地拧断;有的是一手抓叶茎、一手抓花生,分别朝不同的方向扯断;还有的用小工具来帮忙。教师让不同摘法的幼儿来演示,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摘法又快又好,哪些摘法费力不讨好,以此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这样的指导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也让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③碰到困难时教师可扮演“大朋友”的角色,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与幼儿一起操作并交流操作的方法。
三、让幼儿的情感智慧得到发展 1.加强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的情感教育。
对婴幼儿来说,健康、积极的情感是指自信、依恋、合群、惜物、求知、求美等。对幼儿爱的情感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教师、家长良好情感的感染,方能形成。如在我园开展的“关心生病小朋友”这一爱心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体察同伴生病的痛苦,使其产生同情心,而对生病的孩子,则让他体验到自己痛苦时同伴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又如家长开放日的亲子活动,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体验家庭亲情,产生爱亲人的情感。哪怕是在饭后的散步观察,教师也十分注意引导幼儿产生爱的情感。当散步来到小动物园,孩子们看到鸭哥哥为争食而欺侮小鸡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对弱小的小鸡产生同情心,而对霸道的鸭哥哥产生憎恨感。再如:一天早上,我巡班时不小心摔倒在班上的走廊,到医院检查治疗回来时,看到许多小手向我挥动,绮绮(化名)搬来椅子说:“李老师,您现在还痛吗,我帮您吹吹就不痛了。”千千(化名)说:“您好好休息,要喝水我给您倒。”丹丹(化名)说:“我给您讲解放军打仗的故事,您听了以后手就不痛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不但会关心别人,会发现别人的痛苦,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减轻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用爱的乳汁点点滴滴地浇灌孩子的心田,催发孩子爱的情感。
2.有意识地训练,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此,当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使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结交友谊,享受交往的乐趣,提高交往的能力。我园自开办以来,每期开学时都请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带一件玩具到园,丰富班上的玩具。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又该怎么说?这样,让孩子们从中不会分享玩具,学会用“我和你换着玩”、“我们一起玩”等用语与同伴交往,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各自讲讲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说说自己的玩具给谁玩了,与同伴是怎样一起玩的等,让幼儿相互交流交往的方法,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可得到明显的发展。又如:我园每周一次同日同时进行全园角色游戏,有“英才小医院”、“美食城”、“自选商场”、“花店”、“小剧院”等,琳琅满目的各种物品布满了室外的走廊及各个角落,吸引着孩子们。这种打破班级界限的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弥补了孩子缺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以及朋友的不足。在这一游戏中,有的大班幼儿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去逛“商场”、“花店”,有的小班幼儿跟着哥哥、姐姐去“医院”探望“病人”,有的去“小剧院”看节目,有的到“美食城”忙于采购,还有的用现代通讯工具──“手机”与对方联系业务,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朋友之情。显然,在这样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在这样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里,孩子们都能自由地、自然地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学会自主、谦让、协作,获得各种交往的技能。
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良好的素质。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水果,冰冰(化名)把圆形的荸荠画成了方形,教师耐心地询问:“荸荠都是圆形的,你画的荸荠为什么是方形的呢?”他回答:“我到奶奶家,看到奶奶把洗干净的荸荠放在桌上,不小心荸荠滚到地上,有的弄脏了,有的摔坏了,我想如果荸荠是方形的多好呀!”教师听后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希望你早日培育出方形的荸荠。”把荸荠画成方形显然是脱离实际,而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冰冰说出了画方形荸荠的原因,并且鼓励他早日培育出方形的荸荠,这种做法对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采取否定的态度,并要求冰冰重新画一张圆形荸荠,这不就扼杀了冰冰创造性的萌芽和探索的兴趣吗?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恰当的言行对孩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那么,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做起。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像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玩沙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漏勺,他们很快发现沙是可以流动的,有的更发现用沙可以做出碉堡、高楼,在塑料瓶底扎些洞可以做成漏勺等等。又如:在科学区我们选取接近生活、幼儿熟悉的学习内容,使幼儿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产生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再如在操作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孩子们根据材料的特点亲自动手操作,大胆地想像,用纸杯做成电话、狮子,用各种盒子拼搭出楼房,用方便面碗做出台灯……教师并不要求幼儿按照范例循规蹈矩的操作,而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思维空间,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长期来,幼儿园教育突出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坚持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所需的活动环境和特定材料,把幼儿应学的内容按不同的区域设计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材料。例如:语言活动中围绕复述故事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投放了能体现多个层次的操作学具,以便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显然,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具,并慢慢地从一个较低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设计学具应注重不同水平,以便同样一个学习内容,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复述故事教学中,高水平的幼儿能操作四幅立体连环画同时进行连续地讲述,中水平的幼儿可以运用拉线学具分段复述故事,而低水平的幼儿也能通过摆弄学具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句子。只有给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才能满足各种水平幼儿的发展所需,才能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扮演好观察者、指导者,甚至是幼儿合作者的角色。①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②应给幼儿充分操作探索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扰、中断他们的思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要适时给予提示、引导,把握好提供帮助的时机、方法和程度。如:幼儿在涂色练习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绕着圈圈涂色;有的是横涂;还有的竖涂。教师让不同涂法的幼儿来演示,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涂法又快又好,哪些涂法费力不讨好,以此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这样的指导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也让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③碰到困难时教师可扮演“大朋友”的角色,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与幼儿一起操作并交流操作的方法。
三、让幼儿的情感智慧得到发展
1.加强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的情感教育。对婴幼儿来说,健康、积极的情感是指自信、依恋、合群、惜物、求知、求美等。对幼儿爱的情感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教师、家长良好情感的感染,方能形成。如在我班开展的“谁伤害了鸽子”这一爱心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讨论小鸽子为什么会受伤,帮助小鸽子治伤,使其产生同情心。又如家长开放日的亲子活动,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体验家庭亲情,产生爱亲人的情感。再如:一天早上,我作操时不小心扭了脚,回到教室,看到许多小手向我挥动,绮绮(化名)搬来椅子说:“王老师,您现在还痛吗,我帮您吹吹就不痛了。”千千(化名)说:“您好好休息,要喝水我给您倒。”丹丹(化名)说:“我给您讲解放军打仗的故事,您听了以后脚就不痛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不但会关心别人,会发现别人的痛苦,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减轻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用爱的乳汁点点滴滴地浇灌孩子的心田,催发孩子爱的情感。2.有意识地训练,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此,当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使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结交友谊,享受交往的乐趣,提高交往的能力。我们鼓励幼儿从家中带图书玩具丰富班上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看你的图书时,你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又该怎么说?这样,让孩子们从不会分享玩具,学会用“我和你换着玩”、“我们一起玩”等用语与同伴交往,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各自讲讲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说说自己的玩具给谁玩了,与同伴是怎样一起玩的等,让幼儿相互交流交往的方法,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可得到明显的发展。又如:我们有意识的带领幼儿主动和其他班的幼儿活动,这种打破班级界限的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弥补了孩子缺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以及朋友的不足。在这一游戏中,有的大班幼儿讲故事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有的小班幼儿跟着哥哥、姐姐做游戏,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朋友之情。显然,在这样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在这样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里,孩子们都能自由地、自然地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学会自主、谦让、协作,获得各种交往的技能。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良好的素质。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太阳,冰冰(化名)把红红的太阳画成了绿色,教师耐心地询问:“太阳都是红色的,你画的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呢?”他回答:“我带着一副变色镜!”教师听后鼓励说:“你的绿太阳真漂亮!”把太阳画成绿色显然是脱离实际,而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冰冰说出了画绿色太阳的原因,并且表扬他画得真美,这种做法对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采取否定的态度,并要求冰冰重新画一张红色的太阳,这不就扼杀了冰冰创造性的萌芽和探索的兴趣吗?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恰当的言行对孩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篇: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李燕贞(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地理品德素质、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行为素质、地理审美素质。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这四个方面的地理素质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素质素质教育中学地理地理
素质教育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和区域性,它是围绕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主线展开的,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美育价值、生产价值和环保价值等素质教育价值。概况起来,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地理品德素质、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行为素质、地理审美素质。
(一)地理品德素质
即具备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地思想、全球观念、环境意识、资源观、人口观等。这是地理素质教育中最为根本的内容。它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即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中学地理教材有丰富的国情国策方面的内容,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这些素材,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维护国家的尊严,积极促进民族的繁荣昌盛。
1中学地理教材从多方面向学生展示了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制度优越等优势。同时,也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自然灾害多等劣势如实告诉学生。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等)突出我国的优势,强化学生的感受,激发和增强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对我国的劣势也有清醒的认识。如在讲述我国工农业生产时,除强调有利条件外,还应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频繁的旱涝灾害,盐碱地,低产田,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某些资源的匮乏和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都给我国工农业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才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找出差距,才能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人均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而使他们在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时,也产生建设祖国的紧迫感、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大志,报效,祖国并把这种报国之志付诸行动。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这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学地理教材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因此,用“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辨证观点,教育学生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其迫切性,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紧扣教材内容,不断阐明观点;同时,不断引入一些可信、全面、生动的资料,加以突出强调,在使学生增强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基本国策,令其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维护和执行之。
(二)地理知识素质
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地理知识
教育是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也是认识祖国,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1、地理学习方法
要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这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教会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口诀法,形象直观法,图式法,发掘特征法,简化法,力图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
如中国地形区特点,我们就可以教学生采用口诀法记忆: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2、地理理解能力
更应注意的是学生地理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地理思路,引导学生多观察,观察周围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多想象,多联系从而逐步理解地理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来综合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行为素质
能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科学地认识周围环境,产生正确的地理选择行为。这是地理素质最终转化为能力显现的表现,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点。地理行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提高给学生必要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令其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培养其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其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并提高其参加未来生活的适应力。即让学生懂得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
1、“学会做人”
在地理素质教育中借助地理学科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尚品德又爱护环境的优秀公民,这是整个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心。
2、“学会生存”
未来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这是人最本能的要求,也是适应未来生活的一项基本素质。比如,作为一个生产者,就要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然后,据此作出正确的生产和销售的决策。因此,在教学中,不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发挥特长,鼓励竞争,经受挫折等素质准备,使学生们具备生存意识和能力,以备迎接各种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3、“学会学习”
教育学生,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传授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传授方法更为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独立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自立,自强的优良素质基础上,才能真正理智而正确地做出地理选择行为。
4、“学会创造”
创造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优秀人才最宝贵的素质之一。地理素质教育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思维等方面。优秀的创造力不但使一个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可以为社会贡献独特的力量,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其地理选择行为的正确性和影响力。
5、“学会关心”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世界性难题,绝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存的挑战,而且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人类共同的合作和关心。因此,在地理素质教育中,要教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集体和他人,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关心整个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关心地球的生态于环境,关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目光远大的合格公民,这是地理选择行为的一个基本的问题。
(四)地理审美素质
能感受并鉴赏地理事象的美,具备地理审美能力,养成地理审美情趣。地理学科不论其内容,还是其本身都充满着审美教育的内容。在地理教育中,我们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地理教材中所显现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素材去感染学会、熏陶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美育的功能。
1、地理美的陶冶
启发学生在认识、了解丰富多层次的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去发掘地理的美,如天体美、山河美、建筑美、艺术美、园林美。色彩美、动态美等是地理环境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外,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美也十分丰富生动。总之,各种形式的地理美都可以诱导学生接受美的情操体验,陶冶学生的美感。
2、地理美的传导
教师应通过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美的信息传导给学生。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用生动、形象、准确、明朗、鲜活、通俗易懂的地理语言将美的图景,美的事物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使其感受到美,认识到美,并爱美,欣赏美,创造美。
3、地理美的体会
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考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使其切身感受
到山河美,文化美,花草美,生活美,这往往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更多的美感,在惊叹之下,其审美情趣就得到了升华。这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优势之一。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黄岐山,风门径等风景区进行考察。学生对课外考察课也非常感兴趣。风景区的红花绿草,奇石怪树,清澈小溪都会让学生对大自然之美有切身的感受;文化典故,神话传说又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美;通过一天愉快的旅游考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地理素质教育的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地理素质教育必须以地理教材为载体,地理知识为基础,既不可以离开地理基础知识而空谈素质教育,也不能厚此薄彼,忽视了其它素质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广泛开展地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好地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王彦丽:《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
2、《教育革新》2007年第9期,王兆东:《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3、《考试周刊》2008年第38期,陈军:《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重视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掌握方法、增强本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
二、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师的教育素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园孩子中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经常调整,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如大班语言活动:阅读“我的小手真能干”,教师借助幼儿自己的演示,引导幼儿说出一系列关于“手”的汉字,并组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
素质教育讲究效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至今仍重上课,忽视将教育渗透与幼儿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提出的,而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幼儿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待那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并患有某种特殊缺陷的幼儿,教师能注意做到接纳,善于对待。如去年大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慢,针对这种情形,我们的教师先从该幼儿的兴趣入手,观察了解该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该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为他建立个案,在活动中,注意考虑到该幼儿的特殊性,适当的降低难度,发现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获得成功。该幼儿升入小学后,已能基本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能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重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样样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兴趣又都是随意的,脆弱的,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幼儿兴趣的引导、保护、培养和强化,努力使幼儿从小就培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
如:在幼儿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新大班幼儿的绘画基础较低,我们进行了培养三步曲,涂色-模仿-创意,逐步培养幼儿兴趣,现在,孩子们一听说美术活动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
2、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累。”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进行常规训练;通过节日活动,培养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大胆交往的能力。
3、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幼儿更喜欢的是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所以幼儿的游戏要充分体现动作性。为了激发智缓幼儿学习“倒数”的兴趣,教师让这些幼儿合作组建“楼梯”,以积木为原料,“楼梯”搭好后,每人选一个小动物,让他们带小动物上楼、下楼,练习顺着数、倒着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让他们反复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倒数”练习,让智力缓发幼儿在这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中做做、玩玩、想想、说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
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教育。”因此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素质教育究竟应从哪里入手?我园根据自身特点,作出了整体的规划。
一、明确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
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又或者,往往较多地考虑先进的教育手段,而忽视了教学活动本身的生命意义。这显然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那到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其《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这也是我们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目标体现。
1、学会做人:要求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
2、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学会做事: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生活的能力,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而成的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
4、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并为共同 的目标而奋斗。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我们要让幼儿全面发展,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地创造条件,真正了解自己充当的角色:一个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甚至是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我们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要随意打扰、中断他们的思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要适时给予提示、引导,把握好提供帮助的时机、方法和程度。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并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为每个孩子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2、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马克思曾深刻地论述道:“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行为习惯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慷慨大方。小伙伴在一起时,“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小伙伴”,不能自个儿独吃。(2)诚实守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说假话,要让别人信得过。(3)有条不紊。“东西要放整齐”,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4)讲究卫生。“吃饭前要洗手”,不吃脏东西。(5)知错就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6)劳逸结合。“午饭后要休息”,平时活动也不能过度。(7)细心观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成人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
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3、培养儿童创造的习惯。
在养成儿童的各种好习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培养儿童创造的习惯。部分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每天教幼儿画画、唱唱、跳跳,教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或艺术,这就是素质教育。其实这只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而且还应该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强调:“素质教育要努力地做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要让幼儿能全面地发展并非简单地增加科目就能完成,它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创造条件,把创造还给孩子。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把发挥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能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创造。
4、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出现了自私、自卑、孤僻等情况,交往能力比较差。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为
幼儿创设更多的交往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别人接触、游戏、交流。在交往中,当孩子与同伴发生不愉快时,应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逐步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要轻易替他们做主。因为,教师不能永远把孩子抱在怀中,永远做他们的保护伞。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闹情绪,如:互相争抢玩具,不愿与某人交往、与同伴发生碰撞等,作为教师因鼓励幼儿正确面对这件事,要教幼儿学会宽容别人,原谅别人的错误,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学会谦让和礼仪,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接受别人。利用情境活动和角色游戏等,让幼儿在模拟的社交环境中获得各种交往的技能。
幼儿园
二O一O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