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雷锋精神

时间:2019-05-14 01:0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雷锋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雷锋精神》。

第一篇:也谈雷锋精神

也谈雷锋精神

在谈雷锋精神之前,先来一首刚刚杜撰的打油诗:

雷锋精神是人性,人类楷模不是神。人生失落需自强,春风得意乐助人。

自从我国开始宣传雷锋的那天起,雷锋、雷锋事迹、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就在人们的不断质疑当中宣传,并在人们学雷锋的行动中被不断质疑。其实,如今的雷锋或雷锋精神,只是个“做好事”的代名词,因此,当无人宣传学雷锋的时候,人们却时常会想起、提起雷锋;而当有人宣传学雷锋时,人们却怀疑学雷锋是否还合时宜。这种奇怪的反映,说明人们需要雷锋,社会需要雷锋,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同时人们又怀疑雷锋精神是否真的存在,怀疑别人和自己是否能学做雷锋,并且能学做多久。

曾有资料介绍说,第一个宣传雷锋事迹的作者把雷锋写得非常人性化,可是审稿的人觉得文章的阶级立场不够鲜明,于是就硬杜撰进了雷锋小时候砍地主家山上的柴,手背被地主婆砍了三刀的故事,以增加文章中雷锋的阶级立场和阶级仇恨。而据曾跟雷锋一起忆苦思甜的战友说,雷锋手指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是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猪食时,被地主婆砍的。还有人说,雷锋手上的疤痕是小时候顽皮不小心摔的。甚至还有人说,这刀疤是小时候在地主家的厨房里,看厨娘在切熟肉,忍不住伸手从砧板上撮肉吃,被厨娘手上的菜刀不小心割了一刀留下的,而不是被地主婆砍的。但是,为了阶级斗争的需要,作者就把这疤痕的来历按在了地主婆头上。雷锋死后,在编撰雷锋日记时,专挑他日记当中那些符合当时政治宣传需要的内容,而把那些儿女情长的内容都没选进去。甚至在展示雷锋的遗物时,也特意把雷锋拥有的奢侈品都藏起来,而尽量展示他俭朴的一面。甚至还有人怀疑雷锋当时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平衡的,收入少,而消费和捐献得多,说明宣传有假。其实,现在去考究这些都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需不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小时候的确很苦,七岁就成了孤儿,解放那年他十岁,才开始上小学;16岁时,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并当了公务员。县合作社里买拖拉机时,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捐了二十元,成了全县捐款最多的人。后来又学会了开拖拉机、摩托车,自己又买了自行车。他工作四年后,1960年去参军,并开上了汽车。在当时,雷锋的收入,特别是在鞍钢工作时的收入,是很高的。他一个人的收入,在当时,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可是雷锋直到22岁去世时,还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他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因此,当时的雷锋是很爽的,像当时的奢侈品,如自行车、手表、皮箱、皮鞋和时髦服装,他都有。还不到22岁,这些东西都有了,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他当时的生活水平,足足超前我们温州普通百姓二十多年。雷锋还很喜欢拍照片,这在当时人们一辈子也没拍几张照片的时代来说,也是很时尚的。因此,当时的雷锋是个生活富裕、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比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还牛。可是,追求时尚的雷锋平时生活也是很俭朴的,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用来帮助集体和别人,体现了“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时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硬把这跟共产主义精神扯在一起,不过也没关系,因为共产主义也是讲人性的。而当时硬把阶级斗争也扯在里面,就有点滑稽了。因为,雷锋做好事时,从来都不问那些受他帮助的人到底是什么阶级成分。如果受他帮助的那个老大娘是个地主婆呢?如果他帮助提行李的那个抱小孩的大嫂是个国民党残匪的官太太呢?他这不是在为阶级敌人做事吗?可是,雷锋只知道她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就去帮助她,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求任何回报。这就是雷锋精神所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雷锋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乐观、大方,热爱学习和自我修养;他在春风得意时,不像现在的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欺人、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助人为乐,勤做好事。根据雷锋所生活的时代、年龄和学历,雷锋不可能在日记里写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和超脱当时形势氛围的独到见解,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雷锋在日记里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主要做了什么。雷锋是朴素的,纯洁的,善良的,并且具有初步的人生理念。我们今天学习他,就是要学习他怎样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因此,雷锋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人类的楷模。其实,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如有些基督徒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当我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往往会说“让我们都感谢上帝吧!”,这就把做好事跟宗教搅在了一起。而把雷锋精神硬跟共产主义或阶级斗争搅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从而也扭曲了真正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颗灿烂明星,它早已摆脱了时代、国界和阶级的束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雷锋精神必将大放异彩。实际上我们在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里,也经常能感受到类似雷锋精神的存在,而在雷锋的诞生地中国,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宣传。

第二篇:谈雷锋精神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级1班

姓名:张佳琪 学号:541007020155 日期:2012年4月4日

谈雷锋精神

[论文摘要]当前的“学雷锋”活动存在着“离开雷锋”的倾向与问题,包括:对雷锋精神的狭隘理解,活动形式的强制性、形式化和功利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对“学雷锋”的质疑。雷锋的成长历程表明,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偏离这一核心而妄谈学习雷锋。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不仅是适应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

[论文关键词]雷锋精神“学雷锋”“回到雷锋”

一、正在“离开雷锋”的“学雷锋”运动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各大报纸公开发表,“学习雷锋”从此成为我国一项常规性的群众运动。时至今日,“学雷锋”运动已开展了42年,并且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但笔者认为,今天的“学雷锋”运动值得深人思考,因为这一运动无论就其精神实质还是实施方式来讲,都存在着“离开雷锋”的倾向与问题。

“学雷锋”的精神实质其实就是人们如何理解“雷锋精神”的问题,即“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的问题。从6o年代到现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内涵出现了惊人的萎缩。大致来讲,从60年代初至80年代,雷锋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共产主义者的典范。返观雷锋短暂的一生,我们可以在雷锋身上深切地体会到他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体会到他对工作的负责、对同志与战友的关心、对广大人民的热爱乃至对剥削阶级的憎恨、对自身缺点的不断剖析。可以说.在雷锋身上凝聚了一位共产主义者应该具有的诸多美德,用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来说就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当时,雷锋的故事广为宣讲,雷锋日记中的一些段落深深地刻人年轻人的头脑,成为年轻人确定座右铭的范本。而进人90年代,雷锋形象的丰满与完整被某些刻板印象所取代,雷锋精神在社会中成为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代名词,青少年头脑中的雷锋形象只剩下了灯下埋头补袜子和帮助老人找儿子。近日,笔者就“你认为要向雷锋学习什么?”这一问题向身边大学生、小学生发问,得到的答案出奇地一致:“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不难设想,如果社会中出现比雷锋更加鲜活、生动的助人为乐的榜样。或者,如果助人为乐被另外某种德性(如恪尽职守)取代,“学雷锋”要么必须另起炉灶,依据时代需要从另一思路对“雷锋精神”加以阐发;要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页翻过去的历史。

问题不止于此。即使承认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当代中国社会中“学雷锋”的实施方式也是很成问题并且与雷锋精神恰成对比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a雷锋助人的自觉性与“学雷锋”的强制性。雷锋在工作、生活、旅行中帮助别人,都是他自觉自愿的行为。并且,“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一种号召,就其实质来讲是希望人们自觉地以雷锋为榜样进行道德自律与人格修养。但在实践中,“学雷锋”却成为硬性的规定,成了某些单位(在特殊时期是全国各个单位)一项强

制性的任务。b雷锋助人的持久性与“学雷锋”的形式化。雷锋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不是只做一件好事,而是一直都在做好事。作为道德自律途径的“学雷锋”,应该是内省的、日常的、持之以恒的;这种全民的人格修养的结果,应该是社会精神风貌的整体提升与社会文化氛围的全面净化。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单位只是在“雷锋月”(三月)搞一两次“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纯粹是为了完成“学雷锋”的硬性任务而“做样子”、“走过场”;结果,“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学了这么多年,社会问题依旧故我,文明新风千呼万唤未出来。c雷锋助人的无私性与“学雷锋”者的功利主义。雷锋助人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学习雷锋,以榜样人物的事迹为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格,这一过程所应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但当“学雷锋”偏离了主体道德自律的轨道而成为一种硬性的考评指标时,人们“学雷锋”的动机却变成“为了评上‘学雷锋标兵’,为了得到某种奖励,或为了宣传报道而学雷锋”。名誉或物质奖励的诱惑使人们注重媒体宣传,追求轰动效应,“学雷锋”的形式主义越来越变本加厉,于是“雷锋”们请来了记者、摄影师,“学雷锋的队伍纷纷走到最显眼的街头、孤儿园、敬老院,追求“一定要让人家看到”的效果。

“学雷锋”在其精神实质与实施方式上对雷锋精神的悖离,导致了社会成员对“学雷锋”的怀疑与反对。这一问题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部分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不适合时代精神的需要,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有论者提出疑问:“我们在新的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主体精神、民主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在雷锋身上有多少呢?”b由于“学雷锋”形式化严重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是为了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功利追求,所以社会成员对“学雷锋”产生普遍的怀疑,认为这些只是为了评奖、上报纸,是“假积极”,结果反而成为阻止个人见义勇为、帮助他人的强大舆论力量。c“学雷锋”成为硬性任务,导致人们本能的反感,致使一方面人们无暇也不愿认真了解雷锋事迹,使雷锋形象越来越平面化、死板;另一方面,“学雷锋”不能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当“学雷锋”的规定解除之后,很多人就与“学雷锋”分道扬镳,开始对其他人的“学雷锋”指手划脚。在教育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和初中都会组织“学雷锋”,高中、大学基本不组织这种活动,而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的“学雷锋”队伍往往是赞美的少、嘲笑的多。

直面“学雷锋”遭遇的危机与挑战,我们必须冷静地对“学雷锋”这一运动进行反思,尤其要反思“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回答部分群众与研究者提出的“还有必要学习雷锋吗?”的质疑。

二、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什么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内核?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阐释方式。从周恩来总理号召人们“学习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到文学家阐发的螺丝钉精神、傻子精神,以至90年代以来人们强调的助人为乐精神,什么最符合雷锋的真实形象呢?

笔者认为,要全面把握雷锋精神,首先必须回到雷锋的真实事迹和思想之中。沿着《雷锋日记》、《雷锋传》等提供的理解雷锋的线索冷静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雷锋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他有明确的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并且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忠诚、执着于其信仰。旧社会当牛作马、倍受欺侮的生活与解放后当家作主、得到关怀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促使雷锋在小小年纪就对共产党、解放军产生由衷的崇敬,对革命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生了真诚的认同。解放初期的教育注重带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农业生产,这些活动促使雷锋形成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的信念。参加工作之后,在政府、农场、工厂、部队的实践磨炼,以及周围的伙伴关于工作条件、经济收入和个人前途的抱怨,促使雷锋更自觉地追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逐步认识到: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而应该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辛勤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人生的价值定位于服务人民,把人生的意义定位于服务而不是享受,这种信仰构成了雷锋人生观体系的支架,也成为青年雷锋一切生活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在积极的人生观念形成之后,雷锋并没有让信仰在头脑的仓库里睡大觉,或者把信仰作为随处夸耀的谈资,而是脚踏实地地认真实践自己的信仰,雷锋的各种高尚品质在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指导下发展起来:在工作上,他热情似火,刻苦钻研,公而忘私,主动负责,这是

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在农场、工厂、部队,雷锋总是拿出最大干劲,夺取最好成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而且,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还积极主动地找事做,助人为乐,如担任少先队的辅导员、协助列车员搞服务、为农场捡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在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又慷慨大方,这也是雷锋的为人民服务——他主动地少领一套军装,把旧袜子补了又补,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但又把自己领到的水果、月饼送给住院的病人,掏出自己的钱给学生买书本,还把自己的200元储蓄捐给公社、灾区。在个人修养方面,他刻苦学习,以先进人物的思想与事迹来激励自己前进;严于律己,随时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鼓励自己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做温室中的幼苗;认真听取同志的意见,不骄傲自满——这些,也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雷锋在工作、生活、修养方面的努力,使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更加纯粹,更加坚定;坚定的信仰则指导着雷锋在工作与生活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但从根本上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核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决定着雷锋勤学苦练、踏实工作、乐于助人等高尚品质的生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皮与毛的关系一样,绝对不能离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而侈谈学习雷锋(勤劳节俭、助人为乐等)。雷锋精神只能被看作是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为核心、由雷锋在工作、生活、修养等方面的各种具体品质集合而成的统一体,而不是现在人们所强调的某种德性。

第三篇:也谈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第37、38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两周多后,乘火车抵达延安,开始了为期9天的学习和考察之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部分时期,曾是无数爱国和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心神向往之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伟大旗帜,在这一旗帜的感

召下,众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不远万里,不怕苦和累,冒着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冲破重重难关,纷纷奔向这里,加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洪流之中;它是延安精神孵育、诞生和成熟之地,有了这一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之下的军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向前,使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胜利;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祥之地,在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思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批判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运动,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政治方向、奋斗目标和思想路线,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成熟、直至成为全国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思想宝库,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来强敌的精神力量源泉。

在延安学习和考察的9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加了许多现场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在现场教学活动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迅艺术学院和六届六中全会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四八烈士陵园、宝塔山圣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和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参加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延安时代》音像教学片、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座、学唱革命歌曲和陕北民歌、毛泽东与黄炎培论“历史周期率”、观看文艺演出、学习革命先烈讲座、弘扬抗大精神讲座、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讲座、毛泽东如何教育子女讲座、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延安的形象逐步从比较模糊到相对清晰,从片面了解到比较全面了解,对延安精神从生疏好奇到由衷的感佩,特别是对张闻天和林彪的历史贡献与作用有了相当不同的认识和改变。我觉得中共党史还有许多空白点很值得挖掘和填充,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该真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这才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崇高品质。另外,我对周恩来总理的看法也有了些小改变。

不过,作为民主党人士(我是九三学社成员),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而凝练而成的“延安精神”,还是敬佩有加,这里,我只能用“感动”、“感人”和“感慨”六个字来加以表达。

“感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最高层领导者们都普遍具有博大情怀和朴实刚毅的良好作风,他们大多具有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勇于改正错误的胆量与智慧,他们也大多具有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他们为其他共产党人和解放区民众树立起了光辉形象和高大丰碑;“感人”是因为在这里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们做出了许许多多感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迹,特别是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时期,他们都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怀,例如,在生活上,从党的高级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能做到平等互助、不分贵贱和同甘共苦。这里还涌现出了像张思德和白求恩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型;“感慨”是因为当时还相当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由于有了“延安精神”而使自己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在几年之内就快速打败了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我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丰功伟绩,并不完全是“天意”,而根本原因是“人为”。上梁正,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确是一条千古不谬的真理。

在参加以上活动之余,我时常思考“何为延安精神”这一问题?经过比较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我以为,“延安精神”或许可以用如下四个“之风”来加以说明:

1、实事求是之风。“实事求是”是一个哲学命题,它表明了人们如何对待客观事物、如何研究客观事物以及如何从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中得出具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这一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在对中国历史事实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事实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做事为人都

要从实际出发或从客观事实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因此,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从而,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为纠正当时党内的左倾主义错误、端正政治方向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毛泽东真正成为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此后毛泽东思想升格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了关键作用。“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2、清正廉明之风。在延安时期,中共各级干部为什么都能达到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就是毛泽东等最高层领导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毛泽东在物质生活上从来不提出任何过高要求,他与别人一样,吃同样的极差伙食,穿一样的破烂衣服,养成了朴素廉洁的作风;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劳心劳力和废寝忘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沤心沥血;在待人方面,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想想现在的一些大官们甚至微不足道的官员及其太太们的飞扬跋扈,就令人心寒!);在处事方面,他又公正廉明、精明强干,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雄才伟略,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比他人高出百畴,无不令人心服口服。毛泽东这种清正廉明的形象和作风,很自然地就会影响到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从而使中共上下也普遍弥漫着这种清正廉明的气息,为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良好口碑和光辉形象,赢得了民心,这为此后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艰苦奋斗之风。在整个延安时期,物质极端贫乏,生活条件极端困苦,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硬是从这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不但克服了重重困难,还使自己迅速强大起来,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所有人感叹敬佩无比。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风,战胜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种种危难,无往而不克。因此,艰苦奋斗之风也应该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

4、以民为本之风。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13年中,以民为本之风盛行。毛泽东曾先后提出了“为群众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难情况下站稳脚跟、图求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只有“为人民服务”或以民为本(不是以人为本,二者有相当大的区别!),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政权才能真正巩固,而获得人民拥戴与支持,是成大事者的最重要素质。

当然,以上四个“之风”并不能完全概括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但无疑地,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我想,延安精神可能还有“奋发图强、不畏强敌之风”、“信念坚定、方向明确之风”等,这两个“之风”也非常重要,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延安精神”在目前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也应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人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竭力加以弘扬和宣传,并作为他们必备的一种素质加以严厉要求,这对维护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巩固执政基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议。

第四篇:也谈形式主义

也谈谈形式主义

李智灵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可厚非都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直接联系,形式主义为什么屡禁不止?而且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近来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本文作者觉得有必要再来认识形式主义的真面目。

关键字:形式主义

危害

对策邓小平南巡讲话,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七一”讲话中都一再次告诫全党:要特别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的东西。要保持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但我国现今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有多元价值观存在,而形式主义之风大行其道,例如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可厚非都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直接联系,形式主义为什么屡禁不止?为此执笔者想对形式主进行再探讨。

当下中国,形式主义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论是在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上级机关还是基层单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职员,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社会活动,形式主义如影随形,似乎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寻到它的踪迹,看到它的影子。甚至小学校园里都可见,流毒不可谓不深,影响不可谓不远。由于作者阅历,学识的有限,就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形式主义的危害,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的原因,如何制止形式主义的对策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这完全不同于我们应该坚持的唯物辩证法,其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片面追求形式,甚至把一切工作都变成走形式,那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社会历史根源就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比较讲究面子,好大喜功的民族。因此搞形式,走过场在所难免.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点.(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人,特别是一些领导为了个人私利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成效”,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比如四川某市干部集体扫街,请问有实际效果和意义吗?最后的结果是贻笑大方。

(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而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一句话文山会海之中学习和工作,造成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最后中央的精神不能够真正贯彻和落实到基层,反而惹得基层百姓怨声载道。中国社会的形式主义:政府官员或有些部门就是通过做一系列表面工夫,而这些工作仅仅为了得到上级赞许,从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民间认为这种消耗人民财产的行为十分可恶,但表面上对这些工作内容则表示支持。这样矛盾必然引发。

二,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主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首先形式主义给基层带来的危害: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

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二)其次是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整个社会的公信力下降,人们的信仰普遍缺失,实事求是的路线很难再的到贯彻。

(三)再次就是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货色。他们往往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共同生长,互为支撑。这是误党误国的事,后面吴玉良老同志的文章深刻的指出了这一点,这里不多讲。三,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制止的原因。

形式主义害死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写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不实、风气不正、事故不断,背后都有形式主义在作祟。以形式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作,不仅劳民伤财,不可能收到“加强和改进”之效,还可能引起广大群众对工作的误解,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什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讲反对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之风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见收敛呢?这里引用中央领导吴玉良同老志总结的原因。

(一)个人主义是形式主义的“助推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大多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的从小团体的私利出发,争功诿过、虚报浮夸,图个“第一”、“最佳”的虚名;有的受私心杂念的驱使,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突出自己的“政绩”,以达到升官晋级的目的。搞形式主义不需真本事,不费真功夫,却往往能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可见,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是孪生兄弟,个人主义膨胀,形式主义盛行;表面是形式主义,实质是个人主义。

(二)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保护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多,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关系很大。有的领导机关好大喜功,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名目繁多的达标、评比活动,下面只好以形式主义糊弄官僚主义。有的领导干部检查工作、考察干部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喜欢唱功,不看做功;只图形式,不问效果,迷惑于表面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干者被埋没,搞假把式的人却被提拔重用,客观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泛滥。可见,纠正形式主义首先要打掉某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

(三)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造成人浮于事,因人设事,只好变着法子搞形式,找事干。加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本来可以交给市场机制运作的事情,仍然保留在政府部门进行审批,文来文去,层层圈阅,效率极低。可见,根除形式主义还要从机制、体制入手,不仅要“精兵”,而且要“简政”,使我们的机构、制度以及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误党,使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执行中走样,或者变成毫无内容的口号和过场。误国,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政令不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害民,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劳民伤财,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害己,搞形式主义的人背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背离事物的客观规律,即使得利于一时,也终究不会长久,到头来落个图虚名、招实祸的结果。

四,遏制形式主义的对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既有个人思想品德、党性修养和工作水平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既有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社会原因,也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如何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中共中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我们既要加强教育,从端正思想作风入手,又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本文执笔者也不自量力的提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为大众谋利益。我们所做的事好不好,主要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我们实事求是地去做,就会受到欢迎;反之,强制去做,就会伤害群众,就会脱离群众,离人民越来越远。

(二)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府职能重在宏观指导,微观上给群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

(三)要改变领导方法,克服官僚主义。领导要务真求实,特别是在检查工作时要深入,不能仅仅在路边转转,街边看看,要深入实地察看,深入到车问班组、田间地头进行调查,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要科学评价干部政绩。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察体系。现在不少地方提拔任用干部主要看实绩。而实绩又来自于各种统计数字,对在统计数字上耍花招的,要有点硬手段,要让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占不到便宜。

(五)要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引导。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花边政绩,盆景政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不是把牌子树到路边,而是树到老百姓的心里,建一块永不倒下、永不褪色的“心碑”。

总之,形式主义不除,党员干部的作风难以端正,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会给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极大地危害。但克服形式主义必须从“内容”入手,这就是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只有心底无私,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只要我们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一扫形式主义的歪风。扫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努力做到使之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我们党的这个“传家宝”就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威力。参考文献

[1] 吴玉良 形式主义害死人《人民日报》(2000年07月27日第九版)

[2] 吴玉良

为什么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8)《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3日第九版)作者信息:

李智灵(1988---),女,云南省宣威市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研究 出刊后寄往: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智灵(收)电话:***邮编:400715

第五篇:也谈团队精神

也谈团队精神

构建和谐集体,发扬团队精神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在此我结合我们年级组的若干事例也想谈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朱海宏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其对待教学的态度为大家所称道,属精力充沛型。这次园里举行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她也是其中的一个。借此活动,她一并承担了年级组四月份的一课三议任务。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有事众人帮。我们年级组所有的成员也没闲着,帮忙找题材、选音乐、修教案,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结合朱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们制定了一个以创编歌词为主的音乐活动方案《春天》。通过年级组的多次研讨,再加上朱老师的精心加工,展示活动顺利进行了,并得到了园内姐妹的好评。朱老师在谈对次活动的体会时,很有感触地说:“这次的活动多亏了年级组的姐妹们,通过多次的实践,自身技能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生活学习,我觉得很幸运。”

朱老师的一番话也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我想只要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团队意识,那么所有要面对的困难都算不上是困难。但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一点点的私心而于集体利益不顾,这种行为在我们这个年级组是看不到的,对此是深恶痛绝的。

就拿近期的全园角色游戏评比活动来说吧。我们充分发挥了年级组的集体力量,个个出谋划策,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到游戏活动的设计,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力争在突出共性的基础上显出各班的特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游戏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得到了园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在这次评比活动中,我们年级组的四个平行班都拿到了较高的分值,这也将鼓励我们为进一步完善幼儿游戏环境而去努力。

在各行各业竞争都非常激烈的今天,我们都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自己。在工作上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只有融入集体中,才会体会到合作的愉快,领略到工作的乐趣。我们经常倡导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认为,这种以大局为主的集体意识便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下载也谈雷锋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雷锋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也谈责任

    责任在我的印象中有一首小诗,作者早已忘记了,但它朴实无华的语句映射出的那深厚的人生哲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时刻激荡着我的心。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责任》。“挂在嘴上......

    也谈依法治国

    王利明依法治国与法治的概念在内涵上是相同的,因为法治本身表达了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注: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法治......

    也谈养老

    也谈养老 长大了,我才明白:人从出生那天起, 其实是一个“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你官大官小、富人穷人,结局都是一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对每个人机会的平等性......

    也谈师德

    也谈师德 近日,从网络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较低的报道,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坦率地说,所有这些,有的是社会问题,但也有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的师德问题。 往日教师的社会......

    也谈解放思想

    也谈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近一段时间,通过......

    也谈因材施教

    也谈“因材施教”之“材”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曾水清 如果让你回答,“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什么?是学生,是教材,还是教师,抑或其他。也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指学生,是指......

    也谈反思

    也谈数学教学的反思 张榜中心小学柴新生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波斯纳。 2010年秋季我参加了全国继续教育网数......

    也谈因材施教

    也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算是教育子女的老生常谈了,可是,你明白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吗?有的家长说,“因材施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解决,缺啥补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