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门县海游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三门县海游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一、海游镇概括
海游镇是“中国电力城基地”和“中国青蟹之乡”三门县的城关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全镇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56 亩,森林覆盖率为67.9%,总人口10.7万人,共有5个社区和 63个行政村。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标高均在3.0m左右,依山傍海,气候条件适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201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65.4亿元,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目前,全镇518多家大小企业,构成金字塔型的企业群体,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8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9.6亿元,该镇拥有机电、橡胶、工艺品、医药化工、造纸五大支柱产业,以园区为依托,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该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生态乡镇。
二、主要创建工作
近年来,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生态经济强镇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懈的打生态牌、创生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由镇长为组长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企业、单位、行政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同时,结合实际,建立起生态镇建设工作决策制度、联络员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和人员各执其职,各谋其责,形成了有人办事有人抓,各线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鉴于人事变动,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镇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立了生态农业、生态宣传、生态工业及旅游、生态村镇规划及环境整治等4个专项工作小组,目的是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进一步细化;各村(居)也及时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组及生态建设监督组,强调各村书记是生态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专人负责。规范有序的镇村生态建设网络,为搞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镇党委、政府及镇生态建设领导组仔细研究全新的工作目标,认真分析全镇的生态工作现状,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再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细化到每个村,每个单位,并与每个行政村(居)签订了生态建设目标责任状。通过扎实开展基础性的工作,使全年的生态建设有章可循,秩序步骤井然,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使创建工作在以2012年如期实现国家级生态镇的硬前提下,统筹合理时间安排,明晰各自的工作任务及方法步骤。﹙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我们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县广播电台或电视每天至少播出10分钟的生态宣传材料;二是拿出近两万元资金分别在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制作大幅永久性生态建设宣传牌,并对过去建立的宣传碑(牌)重新粉刷,增添内容;三是全镇各村定期召开党员、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培训会,加大生态建设有关知识宣传,讲解生态建设有关内容。
﹙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着重加大镇村生态办的基础设施投入,并率先搞好了城东等19个村生态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近5万元资金,装修了房屋,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及档案柜,并将工作制度、工作目标等牌匾再次更新;各种规章制度统一格式上墙,彻底改善了办公条件,改变了办公室面貌。
﹙五﹚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级生态乡镇为目标,以制定科学环保规划为指南,切实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了生态环保规划。我镇在编写集镇规划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万元,聘请浙江大学有关专家编写了生态环保规划,为全镇的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近期及中长期的可行性工作蓝本。
2、积极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示范村。我镇的城东村、王家村、石岩村、松门村、潺岙村、等38个行政村完成了市级生态村建设,新场村已通过全市生态村的审核验收,被批准为生态示范村。还积极向上申报了悬渚村、东严村、孙家村、梅村、许家塘村等13个行政村为生态示范村。
3、以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等内容为重点,全面搞好生态建设工作。
生态农业。我镇坚持以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为重点,积极稳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做好无公害示范镇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基地化、品牌化有效带动了全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优质蔬菜、海水养殖、蛋鸭养殖、苗木花卉五大特色基地,全镇有滩涂养殖16500亩,围塘养殖8000亩,大棚蔬菜、西瓜等反季节栽培生产基地3000余亩,优质杨梅、早熟无核桔、翠冠梨、板栗等生产基地8000多亩,贝类、青蟹养殖基地2万多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4000多亩,畜禽养殖基地30多个,500亩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有富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三门湾锯缘青蟹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82家。“三门湾”牌青蟹,“旗海”牌青蟹,“绿石”牌绿芦笋,“舜创”牌柑桔,“三特”牌水产品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松门桐子杨梅、孙家舜创牌柑桔、旗海牌青蟹、毛蛤等多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并在省农博会上频频获奖。“三门湾”“善好”黄酒、白酒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旗海”青蟹商标被评为为浙江省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9亿元。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建成标准海塘25.3公里,生态公益林5.93万亩。同时,这些支柱产业的综合开发,已使我镇的立体生态农业初见雏形,形成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
生态工业。海游经济基础扎实,产业特色鲜明,经济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全镇518余家大小企业,构成金字塔型的企业群体。其中有37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有“586”工业企业82家,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9.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枫坑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区内有工艺品、机电、医药、汽配等主要行业分布。县城西区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700亩,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该镇现拥有机电、橡胶、工艺品、医药化工、造纸五大支柱产业,以园区为依托,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镇不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创优,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合县职能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任何项目都要经过环境论证才能落户;严禁污染项目引进,加强对现有化工、造纸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治污力度;积极开展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全镇所有的企业认真执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达标率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制度。目前,全镇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99%,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生态林业。一是加大林政管理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事件发生,一方面完善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采取林业站、驻村干部、村干部现场勘察,现场界定,共同审批的木竹采伐程续;另一方面加大督查力度,每周由镇分管领导牵头,林业站、林业派出所参加,对全镇的林区进行一次督查巡逻,特别是加大对风景区、公路沿线山林采伐的督查力度,确保无林业违法案件发生。二是积极进行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毛竹、翠冠梨、柑桔生产。三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明确了有关单位及负责人的各自职责。去年和今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旅游。立足镇内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保护风景区的生态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认真开展龙母山、百瀑谷、湫水大峡谷、南山、精秘山的 “绿色旅游”、“农家乐游”及佛教圣地旅游等活动。
生态家园。全力支持县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得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城区垃圾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镇绿化带建设,主要道路采取专门绿化,绿化率为98%。加强城镇市容管理,配备专职保洁员140余人。对辖区内产生的全部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县全镇日生活垃圾生产量约160吨,全部日产日清,同时加大对垃圾中转站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围绕“布局优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的目标,以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改善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整治村的创建活动,近三年,全镇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卫生公厕48座,清理河沟淤泥5.6万立方,清理河道4.5公里,村主干道路硬化12公里,主干道两侧都进行了绿化,完成了13个各类生态示范点建设。每个村都配备了保洁员,一些村呈现出“布局优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面貌。农村“脏、乱、差、散”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文化 全面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等“创绿”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等媒体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各中小学都开设了专门的生态课,大力弘扬发掘地方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古宅、古桥、古建筑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绘画、民间文艺、土特产品、饮食风味、生活习俗等文化形式。我镇的平安社区被评为第三批台州绿色社区,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被评为台州市绿色学校,海游镇中心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三、主要建设成效
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10个指标和13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国家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针对国家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珠游溪、海游港流域地表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并达到Ⅰ类水质标准,辖区内36座山塘水库水质均能满足和优于水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生态镇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镇、村和民间共同出资等每年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实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海游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臵,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
5、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村镇规划的实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的提升,海游镇近年在人居建设上不断的向生态化探索,由于高标准的建设,统一设计规划,以自然的优势环境,新农居点的建设,生态人居的理念越来越受人亲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6、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在创建生态乡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态建设促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发动群众提议、建设等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运用新闻舆论、公益广告、洁美乡村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培训班等,提高公众对创建生态镇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创建省级生态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创建工作的体会
生态镇创建活动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态不仅仅是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观念意识问题,更需要资金的投入,机制的落实和长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镇建设创出特色,才能在创建中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前提
生态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益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实践证明,我们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作为创建的重要工作对待,抓住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结合点,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实抓好,从而通过生态镇建设,推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是基础
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宣传生态镇的重要性,因为“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是从向往的目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顾全大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念,增强生态镇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人人参与,使“海游是我家,生态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生态镇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机制,有效推进是关键
在创建生态镇过程中,结合阶段性工作,推行各村各单位实行生态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年终目标考核制,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与生态镇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
4、强化督查,长效管理是保障
生态乡镇设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一项动态工作,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具体指标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创建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态文化素质,生态镇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素质的好坏、高低与否,决定着生态镇的文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持力度,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学习、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需要。
5、生态致富,让群众得到实惠是目的
开展生态建设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的路,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要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政府要舍的投入,创建过程中要让群众看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使村民在生态建设中尝到甜头,使生态镇建设真正成为致富的重要途径,生态建设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急需加大投入,强力培育生态支柱产业后发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2013年生态镇创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镇,努力实现镇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镇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启动生态镇创建工作以来,在市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县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镇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通过艰苦努力,我镇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的各项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我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我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我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创建活动。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常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村、各单位重点工作目标篦和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认真组织好宣传发动工作,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同行”活动,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根据我镇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别情况,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我们确定了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除强化宣传发动外,突出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开工作局面。按照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领导班子对创建活动认识到位,创建积极性高的特点。
三、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生态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有效载体。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镇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新一轮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乡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乡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乡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领导班子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镇党委、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打好生态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无公害茶业生产,坚持生态式开发,在果园设置戴帽山、防护林、涵养林等,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猪一沼一果等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二是保护森林资源。全镇已推广用煤、电、液化气、沼气代柴工作,改变了以往以柴火为主要燃料的局面。建立保护林业资源的镇规民约,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有效根治。三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造林,全镇大部分达到绿化要求。在省“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的推动下,引导村民进行村庄、道路绿化。实施了公路、河道两旁植树种竹造林绿化工程,新农村建设点绿化工程。四是认真开展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造、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加大了投、融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按照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创建工作逐步延伸全镇,为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新xx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一、xx镇概括
xx镇地处县城东南位于60公里处,东临xx乡,南xx镇,西接xx镇,北濒xx港与xx隔海相望,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5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5亿元,财政总收入280.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已基本形成水产养殖、特色蔬菜、优质稻米、长毛免养殖四大支住产业。新形势下,镇党委、政府适时提出打造“生态xx、潜力xx、和谐xx”的战略构想。积极启动“鞋业回归”工程,发展个私经济;以新农村建设和生态镇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港南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镇。
二、主要创建工作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xx、潜力xx、和谐xx”的宏伟目标,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既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经济发展
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组织是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生态建设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了以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 1
导为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以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工作机构。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明确规定各行政村必须成立以村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领导小组,配合镇政府开展所属行政村生态建设工作,为确保生态建设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二是精心编制了xx县生态镇建设工作规划,全面量化生态工作目标,增强了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建章立制,拒污防污,从防污上着手,对现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进行生态建设教育,传达县、镇生态建设工作精神,使企业明确生态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企业意识,自觉遵守生态工作规章。四是开展生态工作宣传,使全镇干部都十分清楚生态建设对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到农药使用等生活生产细节上堵塞生态建设漏洞。
(二)建设生态经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让xx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让xx的产品带着更多的绿色,附上更多的效益,带来更多的利润是我们建设生态的基本出发点,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出发,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近年来生态经济建设政府几大手笔是:
1、针对xx远离城区污染,远离企业污染的良好生态条件,积极开展市级农业绿色认证,在市县有关专家精心指导,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绿色农业已通过省级认证,xx的农产品有了绿色护身符。
2、从宏观上为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投入开发清洁能 2
源利用,目前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60%。
3、xx农民的近期收入仍然在农业,借绿色认证的东风建无公害农业基地,是xx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截止2010年,全镇共建有海水养殖基地8000亩,浅海滩涂养殖基地12000亩,西兰花基地2000亩,高产水稻基地1000亩,4500亩柑桔基地,为xx农民增收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对8000亩海水养殖基地和12000亩浅海滩涂养殖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养殖认证,增强了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知名度,打响了xx海产品特色品牌。
(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我镇没有可能形成危害的企业污染,也没有上规模的畜禽养殖,生态环境建设的精力主要转移到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环境建设上。一是注重水功能区环境保护,加强石门水库上游水源的整治,完成2个养殖场的搬迁及水库上游庙峙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全力以赴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做好集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完成建成区污水处理站和部分管网建设。加强溪流整治,改善水土环境,完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规模较大村和污水产生量大村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为xx山青水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我镇现有省级生态公益林5.9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9767亩,并已全部按要求建成。四是认真实施县政府提出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制定了xx镇十村示
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到目前我镇已完成xx等15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五是深入开展双整治活动,努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治理,青山白化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治理率近70%,生态墓区建制村总覆盖率98%。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公墓的不断推广,青山白化将逐渐成为历史。六是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督促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率达100%。七是加强垃圾堆埋场建设,除库区外全镇已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90%并落实了专职保洁员12名。
(四)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生态建设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绿色成为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潜在动力。同样,生态建设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进步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是计划生育法得到了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1.18%。二是安定团结政治局面进一步形成,安居乐业成为时尚。三是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年没有重大破坏生态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四是议案提案处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处理率达100%,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
三、主要建设成效
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 4
13个建设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省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善改
针对省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省级生态镇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实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xx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农村原来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
5、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在创建生态镇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 5
态建设促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发动群众提议、建设等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运用新闻舆论、公益广告、洁美乡村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培训班等,提高公众对创建生态镇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创建省级生态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创建工作的体会
生态镇创建活动的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必须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才能实现。不但要有资金的投入,更要有长效机制,严管理、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镇建设创出特色,才能在创建中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生态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实践证明,我们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作为创建的重要工作对待,抓住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结合点,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通过生态镇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宣传生态镇的重要性,坚定把xx打造成洞港工业区后花园和港南最适宜人居环境的目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顾全大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念,增强生态镇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人人参与,扎实推进生态镇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机制,有效推进
在创建生态镇过程中,结合阶段性工作,推行各村各单位实行生态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年终目标考核制,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与生态镇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
4、强化督查,长效管理
生态镇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一项动态工作,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具体指标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创建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态文化素质,生态镇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素质的好坏、高低与否,决定着生态镇的文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持力度,在生态镇建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学习、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需要。
5、生态致富,让群众得实惠
开展生态建设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的路,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要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政府要舍的投入,创建过程中要让群众看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使村民在生态建设中尝到甜头,使生态镇建设真正成为致富的重要途径,生态建设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急需加大投入,强力培育生态支柱产业后发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工作计划
我们将继续立足生态,加快发展。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1.以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xx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包装一批生态农业项目,强化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的招商力度,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2.深入实施环境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并列入年终考核主要内容。
3.积极建设农家乐,增加趣味性活动,扩大旅游进农家的发展规模。
4.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支持生态村建设合力。
xx镇作为浙江沿海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正以矫健的步伐向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大步迈进。镇党委、政府将充分发挥本地山、水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美丽富强、和谐文明、开放包容的“生态、潜力、和谐”xx,让xx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第四篇:2011XX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XX镇环境生态创建
工作总结
XX镇位于工布江达县西面,坐落于318国道旁,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517平方千米,共有16个村委会,923户4576人。尼洋河横跨我镇,并从小集镇北侧流过。全镇绝大部分村庄都已经完成六通。全镇群众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6272元,现金收入达4570元。自09年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近期我镇还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进行简要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落实创建工作落在实处
在创建工作开展伊始,我镇党委政府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及时成立了以政府镇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自治区地区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XX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规划》及《XX镇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镇实际着手,创建高素质、高质量的环境和经济黑市发展,努力解决镇、村两级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强政策、富民生、保生态”为重点,经济与环境并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新面貌。
二、规范制度、落实责任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以自治区级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为点,牢牢把握中心,进一步规范了工作制度,建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长效机制,对创建
工作责任分解到人,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以制度管人,确保了我镇创建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镇党委、政府切实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向个体工商户代表和农牧民群众召开了全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建设自治区级优美乡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了宣传贯彻,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会议20余次,组织宣讲共计800人次,悬挂横幅、标语30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册。不仅如此,同时,还利用XX镇亚吉民俗文化节的影响,大肆进行宣传动员,使全镇上下形成了一股“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全镇群众的思想意识,达到了统一认识的效果,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多措并举、优化环境
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了镇村环境保护一体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维护当代人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后人的需求,充分考虑发展的需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集镇举措。我镇以集镇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维护镇容镇貌为原则,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以彻底整治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创建工作活动的平台,从个人卫生、餐馆卫生、周遭环境卫生着手,增强教育意识,严格杜绝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牲畜乱跑、随地吐痰的行为,并配备了专职卫生人员,加强了干部职工卫生巡逻力度,对镇直各单位、个体工商户进行认真监督,综合评比,实行奖惩有度的政策,同时,对小集镇垃圾进行日产日清,对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进行全天候保洁,提高全镇卫生文明程度,有效阻止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街道形象,做到了形象统一、车辆归站、牲畜归圈、持续井然、环境优美的小集镇。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各村为单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搞好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水源、土壤防治力度,突出抓好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三清”工程,做好“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话”六通工程,认真纠正和教育群众柴草乱放、粪便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放的“五乱”现象,广泛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定期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有效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3、是着力整治小集镇“脏乱差”现象:自09年以来,我镇着力开展了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及我镇范围内318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近两年多的时间内共发动群众10000余人次,出去拖拉机300余台次,对318国道沿线白色垃圾进行了清理,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为确实小集镇环境卫生问题,我镇专门雇用了一名清洁工在集镇上打扫卫生,并投资3万余元在小集镇及国道沿线村庄配置了垃圾桶。小集镇公厕常年以来一直是我镇的一个卫生死角,两年来我镇共出资3万余元对厕所进行清理,但未见明显成效,为彻底清除这一痼疾,经上报县相关单位后,我镇已于前段时间将公厕拆除,并争取资金30万元,在集镇上另行择地修建新的公厕,并与小集镇个体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合同》、《禁止使用着塑料袋责任书》等环境保护合同。
4、维护“村容整洁”,全面治理杂物乱放乱堆现象:近几年来,我镇结合小康示范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的开展,在各村广泛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完成了旁、尼比、仲、新生、嘎木、XX、扎布等村的道路硬化、沟塘整治、清洁能源替代、材禾乱堆、绿化代及农田木头栅栏整治、村庄照明、给排水、垃圾填埋场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
5、为切实围护全镇环境卫生,我镇争取项目,在小集镇以北建立了一个垃圾填埋场,并在填埋场上方加盖了铁丝网,以防止垃圾被风刮起。
6、我镇就加大环境绿化工程,投入资金14万元,投入人力100人次,为政府大院进行了全面绿化,种植树苗和草种,同时,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镇政府的强效措施下,共计免费发放树苗600棵,加大了种植面积,在6个村庄道路两旁和空地种植了树苗,美化了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绿化行动,我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进一步增长,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大大增强,全镇面貌大大改善,进一步提高了空气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全镇群众塑造了一个耐以生存的良好生活环境。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成立镇政府、镇直各单位、村级三联创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二是积极发挥群众代表、村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实行文明卫生评比项目,以流动红旗为标准。三是与个体工商户签订《XX镇门前“三包”协议》,《卫生协议》、《XX镇牲畜养殖管理协议》等,同时由镇政府出资,共计花费六千元购买了垃圾桶20个,分别放在小集镇各个角落,杜绝垃圾漫天飞舞的现象发生。四是镇党委、政府不定期的对村庄、镇直各单位、个体工商户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量化活动成果,定期公布上墙,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将镇干部分为五组,进行包片督查,严格实行考核制度,确保创建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
1、小集镇无自来水。XX镇小集镇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小集镇共有100余户1000余人,但全镇一直无自来水,政府干部职工与集镇个体工商户只能常年饮用河水,2、生活污水处理率仍不达标。由于我镇小集镇和村庄污水排放不成体系,无污水处理设施,多年来,生活污水都是侵入地下,达不到排放标准,虽然个别村庄有给排水设施池,可以对污水进行排放,但大部分村庄污水排放效果不明显。要想达到排放标准,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解决很多困难。
通过近年来的扎实创建工作,我镇集镇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集镇镇容镇貌、环境卫生有了深刻的变化,农村脏,乱,差局面有了明显好转,群众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集镇居民和村民的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与先进地方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弥补不足,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工布江达县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第五篇:镇生态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镇省级生态镇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镇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23个村民组,3.2万口人,耕地面积2.5万亩。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以来,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狠抓创建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生态镇各项目标。通过努力,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成就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镇党委、政府将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列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两名党政副职为副组长、机关镇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要求,量化分解各类责任,严格考核督导,定期汇报各自工作进度,及时讨论研究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二、积极宣传发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工作的好坏是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1-
视、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镇内主街道、重点村、重点厂矿企业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组织专题活动。以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全镇上下都充分了解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基本形成了“人人知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实施配套完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完成了3个市级示范村,7个县级示范村,6个镇级示范村的建设任务,硬化村村通道路163.4公里,修建排污管道12040㎡,健身广场4处8360㎡,村村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专职保洁队伍,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加大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完成大坪水库灌区,小河灌区修复及自来水管网建设,井峪河灌区及阳庄沟灌区工程,镇域四大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解决了15个村2.5万人的饮水及1万余亩耕地的灌溉。
三是积极申请国家投资拉动项目,改善镇域生产生活环境。我镇先后争取了投资500万元的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投资450万元的大坪水库加固工程、投资46万元的文化站建设工程、投资680万元的低产田改造工程、9个村的标准化卫生建设工程等等,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落实到位。
四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采取因地制宜方式,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改善城镇环境,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城市化进程。投资250万元完成了文峰路排污排洪工程、主干道亮化、彩化工程、东河休闲广场、停车场、蔬菜果品专业市场建设等,2011年又投资800万元在金城路及温泉路两侧实施以豫西民居为主格调的小城镇升级改造工程。
在创建省级生态镇活动中,我们坚持创建与环保宣传教育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相结合、与村庄整治建设相结合、与生活污染治理相结合、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单位经验,进一步开放眼界,高标准、全方位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把*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镇。
栾川县*镇人民政府
201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