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 医院 院内感染。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物品、空气进行抽样,培训监测。结果: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 整个医疗效果。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将供应室就如何协助搞好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方法:
1.医院领导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医院领导重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化验室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 加强供应室各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独立,环境清洁,内部划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回收间、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敷料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储蓄室,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污染路线与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同时在供应室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2.2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2.3 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2.4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2.5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6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储。3灭菌及灭菌后物品的贮存
供应室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多为呼吸道疾病,空气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量,减少病原菌借助空气传播,用三氧消毒机消毒空气,因医疗用品通常需要消毒、灭菌,严把消毒关是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医疗用品的性质、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油剂,应选用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但是高压灭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涤质量,我院现用的三效热原灭活剂为复方含氯消毒剂,有去污、消毒和除热原作用,再严格按照四步洗涤法洗涤,达到玻璃不挂水珠,胶管不发粘,ph值中性等要求,配合正确的包装、灭菌及正确的装载、排列,保证了消毒灭菌的质量,灭菌后物品贮存:无菌区作为贮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区域,无菌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由无菌物品发放人员负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灭菌后物品放入无菌柜前逐件清点,合格者分类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顺序旋转,便于发放取用,聚乙烯塑料袋封存无菌包保存期,有文献 报道,用聚乙烯封袋的无菌包在灭菌8个月,包内物品仍然无菌,由于无菌包干燥,细菌无法通过水分进入而污染包内物品。塑料袋的封闭又阻断了尘埃及水分的进入,使无菌包长期保持干燥,延长了保存期。4.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预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4.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二. 结果 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即我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次,要求包装间、无菌物品间空气菌落≤200 cfu/m3,物体表面菌落≤5 cfu/m3,对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样培养1次,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如灭菌包外用指3m胶带,标示物品是否灭菌,包内中心用化学批示卡或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标本包内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每天早上对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作bd试验,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情况,如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全,及时分析查明原因,使监测效果准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提高供应室护士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供应室工作人员日常接触污染后医疗用品及化学制剂较多,要求工作人员每月由主管护士或护师讲课1次,理论考试和晨间提问等,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列入年度重点考核 内容,从而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接触易挥发化学制剂时,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并正确洗手,每次洗手持续10 s~15 s,从指端到指尖、手心和手背。
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及专职人员的目标监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向自动监控转轨,达到自我约束,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篇: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1.2
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物品、无菌间进行抽样,培训监测。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疗效果。为了防治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一、方法
1,医院领导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医院领导重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了,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 加强供应室个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独立,环境清洁,内部化为污染区、清洁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连锁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互相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他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室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2.2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时必须检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及器械有无破损,清点物品必须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在病区或公共场所清点物品。2.3重视清洁质量关
器械清洁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上油保修→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2.4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度规范。2.5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的工作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材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材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6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是否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储存。3灭菌及灭菌后物品的贮存
医疗用品的性质、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油剂,应选用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灭菌后物品贮存:无菌区作为贮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区域,无菌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由无菌物品要专人管理,必须遵循《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根据2009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对物理、化学、生物进行监测并记录;对无菌间空气每月常规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二.结果
1、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进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灭菌工作结束后双人核对灭菌结果。即每月对空气细菌培养1次,要求对无菌间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合格率为100%,如灭菌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大于5m,标示物品是否灭菌,包内中心用化学指示卡包内物品是否灭菌合格。
2、提高供应室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列入重点考核内容,从而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接触易挥发化学制剂时,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并正确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
第三篇: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文模版)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2、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3、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4、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5、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6、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用于对需要隔离的患
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7、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8、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9、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10、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11、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12、严格进行卫生学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透析液、透析用水应每月监测细菌数,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第四篇: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区管理
1.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对室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室内应加强通风,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同时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各物体表面进行拖擦,每日2次,随时污染随时消毒。2.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
二、加强物品管理
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2.进入清洁区内物品、药品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大包装可进入清洁区,拆除中包装后可放入无菌柜内存放。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4.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三、加强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污染时按标准预防。
四、监测与监督
1.定期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卫生学监测。
2.院感管理科及科室内部质控人员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科主任及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做到持续改进。
第五篇: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严格、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每间分娩室内设2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米。
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清洁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专用,标识清楚明显,分别清洗,每周拖把等清洁工具用1000ml∕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每月底进行大扫除。
三、室内物品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空气每日2次(早、中班)紫外线消毒;接生前后加强消毒1次。
四、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有效期为7天,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使用,持物钳、镊等高压灭菌、干保存,每4小时更换,标记明显。
五、产房平车每周清洁消毒,接送隔离产妇后,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六、每周用1000mg∕L的有效氯擦洗产床、盐水架、墙壁等。
七、每周彻底清洗吸引器瓶、污物桶,并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60分钟。
八、房间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待房间通风吹干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九、特殊隔离产妇产前严格管理,非必须物品不带入室内,进产房需更换鞋及穿隔离衣,产后房间紫外线消毒1小时开窗通风,室内物品及地面墙面用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擦洗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布类物品用黄色袋双层密闭包扎,注明“污染”字样,先消毒后处理,产房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小时,血压计、听诊器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产床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橡皮单,平车: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床单。
十、新生儿吸痰管做到一婴一用,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十一、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严格遵守院《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十三、胎盘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和其他的处理规定》,对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胎儿遗体依照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妥善处置并有记录。
十四、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手每季细菌学检测一次,合格率必须达100%。
十五、科室内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十六、院感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督导,顺便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