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道沟镇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关于沙道沟镇新农合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新时期政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的一项重大举措。我镇作为西部较贫困的镇级行政单位,新农合的实施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新农合运行情况与取得的成绩
自2007年响应党的号召着手实施新农合以来,我镇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下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与《宣恩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群众参合率逐年提高的同时,农民获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2014年度,全镇参合人员60641人,参合率高达96.56%。2014年1月1日至7月31日,我镇共计住院病人4773人次,住院费用15459304.18元,报销8105141.19元,报销比例达52.4%。乡镇住院2580人次,人均1185元住院费,农合人均报销819.8元,农民人均负担365元;县级住院1035人次,人均3757.2元住院费,农合人均报销2148.3元,农民人均1608.9元;州级住院656人次,人均9844.3元住院费,农合人均报销4276.43元,农民人均负担5567.9元。
新农合运行至今,在国家保障制度的不断升级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的落实与多方探索、镇政府与村委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村民参与积极性逐年提高之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了党群、干群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农合的实施,虽然需要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但是也离不开政府对政策的落实、各基层党员干部的入乡宣讲。自从新农合工作开展以后,基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农民看病不再是难事,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也可以得到部分报销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国家强大后所带来的好处、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良苦用心与坚定决心,也真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三赢局面。为民服务的同时,也夯实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加强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卫生医疗事业得到发展。新农合的实施,是衔接80年代解体、90年代恢复发展的农村公共医疗的又一项惠民机制。以前荒废无人的村卫生室开始得到合理利用,为农民就近看小病、购买药品提供了方便。
(三)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新农合良好运行。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三项联合筹资机制得到建立,为新农合的长期运行提供了良好保障。封闭运行,层层监管,农户交纳的个人资金由财政划归国库;住院基金与门诊统筹基金实行多级审核(镇合管站一审,县合管办二审,财政局三审),审核通过后拨付给医疗机构或农户一本通上;监管的加强,使得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与医疗费用得到有效监控。新农合资金专款专用,收支账目明细,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让有限的资金切实有效地用在农民看病上。
二、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农合在我镇运行以来,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尴尬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着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制约着新农合的良好运行与进一步发展。
(一)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是政策走向落实的通道。新农合作为一项惠民政策,代表着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居民身心健康问题的热切关注,而其实试效果,直接与宣传力度相挂钩。政府干部与村级干部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干部在新农合宣传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怕下乡、不深入、不积极等问题,泛泛的政策宣传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新农合的全面覆盖也就因此受到限制。
(二)接受能力不足。接受能力是工作得以开展的窗。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对信息的快速接受能力缺乏,尤其是年迈老人,有很多只上过小学一二年级,甚至没读过书,不识字。窗口开得窄,农民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接受能力自然低下。
(三)个人意愿不高。意愿是政策走入农村的门。新农合能否深入开展,决定性因素在于农民自身。部分农民因为认为自己身体好,极少生病,又新农合是一项基于农民自身意愿的政策,不具强制性,所以不愿多花冤枉钱。另外,少数人因重大疾病获得的补偿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村民的参合积极性。
(四)资金运行机制不良。资金的良好运转是新农合的根。农合资金控制着新农合的命脉,也牵引着乡镇医疗机构的双足。新农合实施以来,层层把关的严密操作流程虽然确保了基金运行的安全,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运行效率的低下,导致运行不畅。同时,由于我县采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按月拨付、年终结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预付总额分解到每个月,预拨给各乡镇定点卫生院,各乡镇定点卫生院再根据各村卫生室实际发生的门诊补偿金额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配。门诊统筹基金总量按乡镇当年实际筹集基金总额的20%提取。总额控制,超支不补,其余由医院自己承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机构接收病患人次与报销药品费用的积极性。另外,报销比例过高,85%的比例让我镇中心医院与武陵医院的发展脚步严重受滞。
(五)看病就医意识不正。意识是主导百姓看病就医的魂。现如今,百姓的生活条件好了,逢病就医,小病大养情况仍旧存在,如感冒这类自愈疾病,非要住院输液,摆着自己交了钱就要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心态,无形中加大了农合资金的压力。更高级的医院意味着更好的治疗,部分参合农民便抱着这样的心理不惜多花钱,不惧舟车劳顿,也要赶去县级,甚至州级医院就诊疗养。如此,既加重了二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又使得一级医院乏患常见疾病的病人医治,更使得农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增大,本该享受到的优惠减少,更可能因此成为负担。长此以往,整个医疗体系必会产生诟病,导致县、州级医院压力越来越大,乡镇医院有能力的技术人才流失,收入减少,甚至拖垮乡镇医院,最终导致整个新农合体系崩溃,医疗卫生服务回到新农合实施之前的境况。
(六)配套人员、设施、药品缺乏,机制不完善。整个配套体系是新农合的体。我镇49个行政村,参合人员达6万多人,可合管站的工作人员却只有两个,在平时信息核对、报销审核、医院查房、住院资料审核、病人回访、诊所管理,以及9间药店督查的繁重工作下,显得有些力有不逮。由于山村地处偏远,难通网络,缺乏卫生场所,使得卫生室工作人员在信息核对(手工录入)与工作开展方面极为不便,同时也影响着老百姓的参合积极性。药品配送不及时,基层采购计划审核过长,基药品种不全,招标商家为谋取利益,不生产提供一些便宜药品(如青霉素),许多常用药(补血药、退烧药等)严重匮乏。运行机制的不完善,给新农合的进一步运行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三、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农民是新农合利益主体,宣传工作的落实程度直接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关系到新农合的参合率,决定着个人资金交纳的多少,这对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决不可放松懈怠。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完善,一些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持续开展宣传工作,优化宣传方案,不定期地走访入户,与百姓面对面讲解,用群众听得懂的言语解说政策,为百姓去疑解惑;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惠民政策从群众中口中传开。宣传不可停留纸面,工作要做到位、落到实,使群众真正理解到新农合“互助共济”的实质与惠民的主旨,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为新农合注入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另外,为保证新农合的健康运行,避免基于农民自身意愿而将“小病大养”情况的发生,减少基金的不必要浪费,杜绝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抬头,有必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政府文件,以及医疗机构等多方面多层次对参合农民“合理看病”进行宣传,以实现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建设目标,力求除某些重大疾病外不随随便便往州级及州级以上的大医院跑,既减轻二级医院的医疗卫生压力,也使得一级医院得以恢复生命力,扩大规模,吸收人才,更好地推进新农合的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
(二)
第二篇: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调查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辛店乡
调研时间:2011年2月8日至2月13日
一﹑调研目地:为了深刻了解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改变,了解新农村人们的精神面貌,了解新农村建设有没有落到实处,了解新农村建设有没有日新月异,了解新农村合作医疗是不是落实到每家每户,每一个人,是不是让农民受益匪浅。
二﹑调研内容:我们的调研安排在2011年2月8日至2月13日,因为这段时间大部分人都在家,便于我们展开调查,而地点我选择在离我们都比较近的榆林市绥德县辛店乡。2月8日至2月11日,我们挨家挨户的调查,有的时候会在农民辛勤工作的农田里,询问一些关于参加合作医疗亲身经历过合作医疗报销的人,真正了解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情况,农民们大都都是热情好客的,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能够耐心的回答,而且从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许多调研课题以外的事情,也让我们受益不尽,让我们更加了解农民的生活,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明的丰富。2月12日和13日我们到当地的村政府了解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具体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当地所居住的总人口,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以及村民对合作医疗的反应情况。在调查过程中选择调查对象是很重要的,我按照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居住地方不同的人来展开调查,这样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通过为期六天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榆林市绥德县辛店乡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以下情况:
前不久,绥德县辛店乡白家硷村村民郝润润以正常分娩入住县妇儿医院,总花费780元,后经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稽查并按有关规定,该院给郝润润退还了超出自付定额费用的680元。原本要花费780元分娩而今只用100元,缴了10元参合费,省下680元,郝润润家自然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合作医疗好。这是绥德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喜人现象。目前,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61642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7.8%。并已对出院的83例参合患者报付了41931元补助,大大缓减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绥德县有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78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经省政府批准,该县被确定为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为了确保这一政策真正惠泽千家万户,该县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监察、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还抽调10名精兵强将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把合作医疗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评中,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各乡镇和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立宣传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人人说合疗,户户谈参合的舆论氛围,排除农民“等等看”的观望心态。二是制定政策,完善制度。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科学实施,有序运
转,他们积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下发了《绥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绥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等15个文件和合作医疗运行配套的表、卡、册、图等27种材料,统一印制了专用处方和病历材料。三是统筹兼顾,配套改革。成立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委员会,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举办了各级各类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在资金筹措方面,县合疗办每天通报筹资进展情况,勉励先进,鞭策后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多渠道筹资办法,民政部门为“五保户”、贫困户代缴了52910元,计生部门为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代缴了159080元,目前共筹资2616420元,使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7.8%。
合作医疗的报销标准如下:
1、省级定点三级医院设置起报点为5000元,省级定点二级医院设置起报点为3500元,统一按40%比例予以报销;
2、省外医院住院报付补偿按照省级定点医院,降低10%的补偿比例予以报销(外出务工人员除外)。
3、纳入可报付范围的费用不满起报点的,参合患者全部自付,合作医疗不予报销;纳入可报付范围的费用达到起报点及以上者,全部纳入报销核算范围,按比例报销。起报点费用为一所定点医院的连续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院间费用不能累计。
4、小儿科(14周岁及以下)患者,在省级定点医院住院起报点按上述规定的60%执行;
5、市级定点医院设置起付线为800元,按45%予以报销;
6、县级设置起付线为300元,按65%予以报销;
7、乡镇卫生院设置起付线为80元,按75%予以报销。
8、封顶线:每户每年新农合补助不超过20000元。对达到封顶线的家庭,当年新农合不再进行二次补偿,不再设定针对达到封顶线的特殊病例的再补偿规定。确有较重医疗负担的,通过医疗救助政策补偿。
三.实践结果:通过实践,我了解到了该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情况,但是主要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保障水平低,我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门诊及跌打伤不再保护范围内。2.宣传不到位,现有宣传对不参保农民调查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起健康意识,年轻与身体健壮的农民认为是在拿钱给别人看病,不参保导致新农合医疗成本提高,补偿水平降低。3.异地打工及外地医疗补偿困难。转诊外地与农民外出打工不能实行医院直补,农民对政策理解有限,手续不全,甚至丢弃,需往返数次才能办妥。
4.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够。国家现在高医保,宗旨是为了杜绝因病返贫,让农民朋友看得起病,可是到了有些地方就乱套了,现在医院就一个普通的感冒叫你住院。据调查还有群众反应说医院还恶意套取合作医疗基金。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建议是:1.健全医疗基层管理结构,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2.要农民代表加入监督机构,进行监督3.扩大医保的保障范围(现行的对跌打.门诊不进行医保)。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这次这个实践我认为还是比较顺利的,它让我真正的走出了校门,接触了社会,我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农村合作医疗确实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治病,农村人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以前没有钱就硬挺着,结果往往是越来越严重。如今有了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国家和政府承担了部分经济负担,让群众可以放心看病,安心养病。但是我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农合的实施也面临一些困难,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认为没有必要掏钱,这就为国家的执行带来了困难,我希望大家在享受国家给大家创造的实惠的同时,也能支持配合政府的工作。
此外,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也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不少课本外的知识,例如,在做一个实践之前,一定要充分的准备,否则到时候你就会手忙脚乱,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礼貌问题,这点很重要。回首整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认为它是值得的,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同样,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许多问题,例如,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明白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运到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客观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敢于实践,把课本所学知识合理的运用与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为人民做点贡献,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回学校了我一定会更加珍惜学习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第三篇: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制度已在全国逐步推广。**县作为自治县实施“新农合”的试点县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使“新农合”得以在全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提高全县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经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报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决定对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进行调研,乡卫生院、乡合管办组成联合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村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农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乡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1、工作进展。青华乡于2011年9月开展筹资工作,11月20日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全乡2012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共人,共缴费万元(其中民政代缴45.31万元);各级套经费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存入财政社保专用帐户,全年新农合可用资金万元。
2、具体措施。该乡自开展新农合以来,积极做好宣传、管理、运作和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这项国家制度的全面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主要负责人,各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管委会,在卫生院指定2人负责具体工作;村委会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分任务,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二是摸清情况,建章立制。组织力量对全乡11个医疗卫生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抽查4个村和乡镇卫生院的1000多份住院病历,对3200多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制订了新农合工作职责及就诊、转诊、报销、资金管理等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完善。
三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召开了全乡有关单位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主任兼文书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对新农合的工作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采取了广播电视、版报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意义、要求讲透,把参加新农合的好处讲清,力争让所有的农民都了解、认识。四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加强了对乡新农合办、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实行卫生系统全员培训和动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动态管理;乡卫生院医疗机构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工作质量的监督,努力做到按规定进行检查、治疗和用药;、乡农合办每月公布一次费用开支情况;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由负责人掌管的投诉箱,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效果。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我们在西窑、中窑、新山、箐民对部分参合农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12张问卷中,对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新农合制度是否对农民带来了好处、明年是否将继续参加新农合三个问题全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对乡镇医院的服务质量、新农合医疗报销的满意率达到了七成。新山村一名姓龙村民的经历和想法很有代表性。他在群众座谈会上说,参加之前他对新农合持观望怀疑态度,是随大流参加的,今年初他得病住院花去了4600元,获得合作医疗报销2600元,最近媳妇分娩又获报销986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他表示一定要现身说法,动员邻里和亲朋好友参合,并希望政府把合作医疗长期办下去。调查结果表明,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部分未参合的农民表示要在明年参合。**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全市全面推行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该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不够到位,农民参合率未到100%。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二是许多农民对新农合不信任。这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能否长久执行下去,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或私分,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是否因人而异等都有顾虑,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而不参合。三是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
2、补偿规定不尽切合实际,服务质量欠佳。
目前正在执行的新农合制度中,一些补偿标准还不尽合理,主要是自费药品过多,起付线偏高,致使统筹资金沉淀过多,受益患者得到补偿的金额有限,与广大农民的期望相差较大,各卫生室医疗技术落后和服务态度差,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村民宁可在个体诊所处看病而不愿去大医院(指乡镇以上医院,下同)治病的原因:一是所获得的补偿与支出相差太大。普通小病,在个体诊所那里一般只需几元至十几元钱,而到医院则要花费数十元,甚至一百几十元,还要来回车费,扣除报销补偿外自己所花的钱仍然要比在个体诊所看病多得多。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到大医院治疗常被医生要求做各种检查、化验,小病当大病看。二是个别医生开药不负责任。个别医生对开自费药的规定不熟悉或解释不到位,不告知农民能否报销,有的甚至不负责地把一些不能报销的药都说成能报销。三是不住院得不到报销。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经常服药治疗、开销大,在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若要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就必须住院,但住院花费又太大,也很麻烦。四是部分医院或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够好。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在问医时难免词不达意,个别医生表现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还很粗暴,比起个体诊所医生的服务态度来相差很远。
3、程序不够简便,转诊制度烦琐。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群众对两项报销规定反映相当强烈。一是所有报销只限于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合管办办理。如果不是在本乡镇卫生院看病,必须在看病医院和乡镇合管办来回跑好几趟,报销得到的钱还不够来回的路费。**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乡,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异地住院治疗,办理报销比较困难。二是转院治疗困难。一些病人希望到条件较好和医疗水平较高的上级医院治疗,但转诊手续很难办理。许多农民为了不延误病情,只好自费转诊治疗。转诊规定缺乏灵活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
新农合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新农合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合制度列入全县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使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惠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2、强化宣传,优化服务。
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以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报道农民受益事例;组织受益农民现身说法。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渗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改进筹资方法,降低筹资成本。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3、明确职责,扎实工作。
第一,要把推进新农合制度实施、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农村卫生支出经费等列为职能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宣传、财政、人事、计划、农业、民政、科技、药监、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不但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还要成为有水平的服务者。在推动新农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调节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断完善各项实施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好处。
第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合制度,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4、加强研究,完善制度。
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规定,搜集各种新情况、新信息;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群众的疑虑,采纳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建议,不断地深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针对目前统筹资金沉淀过多的情况,应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报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得到更多的补偿,提高制度的吸引力。
第二,要扩大救助范围。
除患精神病、结核病可增加门诊报销额外,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也应提高门诊报销额;要适当增加救助受益面,着力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切实缓解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困难,建议把贫困救助与新农合结合起来,把一些在城镇居住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家庭等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列入可参加的对象。
第三,要简化报销程序。
要简化报销手续,允许在就医的定点医院报销,并尽可能在看病交费的同时就能报销,这样既可降低成本,也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四,要完善转诊制度。
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尽可能简化在市外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第五,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一些小病根本不用住院,用高比例报销和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到乡卫生院就医,减轻农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
5、增加投入,规范管理。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卫生基金及自治区医疗保障经费等对我乡实施新农合的投入。要健全管理监督组织,建立完善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实行筹钱、管钱、用钱的分离和有效监督。要建立健全各级经办机构,选好用好培训好管理人员,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要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篇:十四道沟镇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四道沟镇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阵地,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主体。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壮大和优化农村党员队伍,既是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又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农村党员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十四道沟镇党委对全镇农村党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具体报告如下:
一、农村党员发展现状
全镇共有党员265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84人,农村党员181人。全镇男性党员228人,占86%,女性党员37人,占14%;少数民族55人,占党员总数的20.8%;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129人,占党员总数的48.7%,高中文化(含中专)73人,占党员总数的27.5%,大专及以上文化63人,占党员总数的23.8%;36岁至59岁党员160人,60岁以上党员52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60.4%和19.6%。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男女比例不协调、老龄化结构严重等问题,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需要。
二、发展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男女比例不协调。在全镇265名农村党员中,女党员人数37人,男女党员比例超过6:1。全镇6个农村党支部女党员有25名,每个支部女党员平均为4人。在发展党员中,发-1-
女性党员发展比例较少。
第二,老龄化结构严重。全镇60岁以上的党员人数占党员
总人数的19.6%,36岁以上60岁以下的占60.4%,35岁以下的53人,占20%,农村基层组织出现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129
人,占党员人数的48.7%,高中文化(含中专文化)73人,占党员人数的27.5%,大专以上文化63人,占党员人数的23.8%。文化程度偏低造成农村党员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难度加大。
第四,少数民族党员数目偏低。我镇少数民族党员共55人,占党员总数的20.8%,虽然所占比例基本正常,但是35岁以下年轻朝鲜族党员人数少,年轻的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大多外出打工,培养难度加大。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一,个别农村党支部党员家族势力严重,党员组织观念
淡薄,对能力强,能够带头致富,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志,仅凭个人好恶,横加阻止,致使党支部始终无法通过接收其为预备党员,极大地挫伤的他们的入党积极性。同时,基层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
第二,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年外流,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年外
流,使基层党支部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
富仍是在乡青年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农村女性的积极性偏低。大部分女性的思想局限于依靠男性,对于积极要求入党缺乏积极性,直接导致了农村女性党员极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制约因素。
四、对策及建议
第一,制定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通过制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目标,争取每年发展党员集中于35岁以下,保证35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数量稳中有升。同时,着眼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优秀青年妇女。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第二,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渠道。一是把外出优秀青年,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搞好对他们的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回乡创业,引导他们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二是把发展经济能人作为主体。农村经济能人是生产工作一线的农民,也是农民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有
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不但能够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和发展,还能够带动身边的农民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三是把非党村组干部作为重点。这支队伍数量庞大,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参与在村级事务的具体管理中。
第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党员班子素质,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通过广泛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村青年对党的认识,引导有志之士和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威力。切实把有能力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的能人选进班子,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感召力。
第四,强化党员管理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要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入口”的同时,还要加大疏通农村党员队伍“出口”力度,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把农村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的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中共十四道沟镇委员会
2012年3月19日
第五篇: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探索
一、调研背景
在一份课题组调查报告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二零零五年十月,我打了一个电话回家,家人谈到当时在全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竟强制村民都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否则将以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由,不给村民办理未婚证、贫困证等证明。我觉得这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立项对家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做一次寒假实践调研。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摘自太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在哪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它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机制新。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加大了筹资力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二是管理机制新。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4-
合作医疗,确保全镇覆盖率在70%以上。善于抓两头促中间,先从2005年农村合作医疗100%完成的村委会做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抓好比较落后的龙水村委会。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形势一片大好,轰轰烈烈。但是透过现象背后,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我们还是体会到事实上存在不少严重问题。通过采访在太平镇造甲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线工作人员和部分村民,我了解到一线工作人员在上级下达的重大任务面前不容怠慢,否则将受到扣奖金、工资,甚至降级或辞退的严重处罚。于是他们动用几乎所有用得上的法子确保下达任务100%完成,于是出现“制村民都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否则将以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由,不给村民办理未婚证、贫困证等证明”的怪现象。而从部分村民反映中知道村民有不满的怨气。一些村民子女比较多,得交一大笔钱,加上临近过年,每个地方都需要钱,手头更加紧张;一些村民不清楚这个新制度则认为这是村干部敛财的新花样。另外,在大部分农村推广新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双重收费现象。也就是一些村民担了教师等职务,在他们所属单位就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硬性要求他们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通过这些事实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农民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需要一段时间和适应的过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新事物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起来呢?我认为一是源头市级单位不要在推广探索阶段就把目标定得过高。这样会让下级和村民有较好的承受和适应过程,并且可以使推广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身边能够给推广新制度带来积极作用的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在工作中可利用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的群众进行现身说法,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打动农民群众的心,从而增强宣传新制度的实效。三是把好群众医疗费报销关,管好用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确保农民应该得到的报销一定可以拿到手,杜绝虚假事件发生,从而使新制度深得人心,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与支持。
3、资金监督管理不够透明,参与农民应该有知情权
资金监督管理条例中有规定: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但是事实上不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农民代表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从而失去应有的监督权。所以应该让全体参与农民都拥有知情权,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得农民相信并拥护这种新制度。一种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监督下定期公布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资金使用渠道彻底透明化。
4、报销的范围不够大,参与农民受益空间仍受限制
从不列入报销范围来看,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还是较小的。比如交通事故,这种事故农民损失将是很严重的,但没有列入报销范围。经过采访了解到,交通事故一般有赔偿方,就没有列入报销范围。但是假如没-5-
有赔偿方呢?我想可以在推行过程中,应该逐渐放宽报销的范围。毕竟如果农民花大钱的地方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销,就会使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没有新的特点和强大的吸引力。
五、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2003年经过全国部分地区试点、2005年开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开始阶段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