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20: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赵刚理事长及十一届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天文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继续发扬民主办会的优良传统,讨论制定了十一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围绕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办好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为天文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2007年中国天文学会共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9次,参加人数达 1700人,交流论文近1000篇。

1、成功举办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广州大学成功举办,学术年会设大会报告和五个分会场报告,参会代表约500人,有5位院士参加了大会,并作了精彩的报告。大会邀请报告共29篇,分会报告189篇,大会邀请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各天文专业,分会报告更是讨论热烈。

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得到广州大学和广州天文学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自举办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以来,参加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的人数是一次比一次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次年会为历年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之最,成功举办学术年会,为天文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得到了广大天文科技工作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理事会决定把继续贯彻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制,作为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之一。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召开IAU在华会议,为提升中国天文学在国际天文界的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为2012年在中国举办IAU大会积累经验。

2007年10月15~19日在上海天文台成功举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第248次讨论会,题目为“巨大的飞跃:从毫角秒级到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的182位正式代表,其中青年学生32人,代表中包括美国、法国等国的代表,我国有共44人参加。会议共组织邀请报告34篇,口头报告32篇,墙贴122篇,我国的邀请和口头报告为7篇,墙贴35篇。编制依巴谷星表的负责人Michael A.C.Perryman(荷兰)和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担任会议的科学委员会主席。这次会议在天体测量学的发展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议回顾了依巴谷空间天体测量的作用、展示了10年来新天体测量在方法、研究方面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新天体测量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10月22日-26日在苏州成功承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第249次讨论会---地外行星:探测、形成与动力学,参会代表140位,报告58篇,张贴报告71张,其中青年学者占50%,会议主要围绕地外行星的探测、形成与动力学展开讨论,这是近年来IAU举办的唯一关于行星探测和研究的重要会议。在为期5天的学术报告中,与会学者在探测方面报告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探测技术以及最新的探测结果,行星形成与动力学方面展示了当前最前沿的课题研究和最新的计算方法及结果。本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研究的良好机会,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3、积极支持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2007年7月1日到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的中国天文学会第18次郭守敬系列会议—致密星物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中、美、德等13个国家的156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有10个邀请报告,51个口头报告,60个张贴报告。会议就中子星/脉冲星、黑洞、白矮星以及LIGO/引力波天文学、恒星级致密天体、与星系级和超大质量黑洞相关的共同的天体物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还将出版文集。

2007年11月6-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天文学会第389次学术会议“黑洞吸积盘理论国际研讨会”,来自瑞典、美国等十多名国际著名学者以及五十多名国内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特邀请瑞典国际著名黑洞吸积盘理论专家M.Abramowicz教授就黑洞附近强引力场下粒子和流体的运动、吸积盘的结构和稳定性等问题作了四场报告,此外,与会代表就致密天体的吸积模式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合作研究意向。

除上述会议外,中国射电天文前沿论坛、第二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会议、天文学各词委员会第八次委员会议等,在各不同领域,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二、为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积极筹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8届大会和IAU第10届亚太会议。

1、中国天文学会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签署2012年在北京举办第28届IAU大会的协议。

在2006年第26届IAU大会上中国天文学会获得了第28届IAU大会主办权。

2007年4月17-20日,IAU当选主席Robert Williams博士、IAU秘书长Karel A.van der Hucht博士等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国天文学会派出由赵刚理事长亲自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向IAU官员详细介绍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及场馆设施、周边环境、宾馆住宿、就餐、交通情况等各方面的安排,IAU官员还对拟定的IAU大会会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双方代表就协议草案文本共32项条款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赵刚研究员代表中国天文学会与IAU秘书长Karel A.van der Hucht博士代表IAU签署了关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第28届IAU大会的协议。

此次IAU执委会官员的成功访问以及大会承办协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第28届IAU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今后将纳入中国天文学会的重要工作日程,并逐步付诸实施。第28届IAU大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必将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提高中国天文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天文学家提供一个非常宝贵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2、2008年8月3日-6日,中国天文学会将在昆明市承办第10届IAU亚太会议,亚洲太平洋区域国际天文学大会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授予的重要区域性会议,具有权威性;参会代表约中方:300人,外方:300人,会议主要交流天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天文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天文仪器设备的研制、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应用天文学和虚拟天文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生教育和公众科普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会议将出版会议文集、签订合作交流协议、成立项目运行机构等。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都多次讨论安排此项工作,中国天文学会特委托云南天文台、云南省天文学会承办,会议宗旨为展示亚太国家的天文研究成果,目的:加强亚太国家间的天文研究、教育的合作,形式: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张贴报告。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顺利开展。

3、为了配合筹办好IAU28届大会和IAU第10届亚太会议,中国天文学会赵刚理事长、李向东秘书长与中国天文学会秘书处及北京筹办IAU28届大会筹备组同志,到中国科协国际部,向国际部梁部长汇报了中国天文学会承办IAU28届大会和第10届亚太会议的详细情况。了解关于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另外,就缴纳国际组织会费等有关问题也向科协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科普宣传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2007年共举办科普讲座17次,举办科普展览2次,参加人数达1万余人,举办科技竞赛3次,组织参加国际竞赛2次,参加人数达2000人,积极支持在各省市开展多种形式夏、冬令营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更的天文科普知识。

为配合2009年国际天文年活动,和抓住2008—2009年日全食的机遇,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了2009年国际天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日全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讨论汇报安排天文年及日全食期间各项活动。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推动天文事业的发展。

1、自2006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即十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后,中国天文学会即于2007年元月召开了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具体讨论安排了常务理事分工及学会各项主要工作,为新一届理事会很快就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做好了准备。同年又召开了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十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和十一届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制定了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吸收发展61位新会员,对今后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布臵和安排。同时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完成2007年团体会费、IAU会费及2002年-2006年个人会费收缴工作。定期出版了第27期会讯,完成换届备案工作等。

2、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中国天文学会评奖工作,扩大原有奖项的影响力,经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讨论,决定从2007起设立两个奖项,即“张钰哲奖”和“黄授书奖”,每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2007年经“黄授书奖”评委会评审,报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会审核通过,单文磊研究员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黄授书奖”奖,“黄授书奖”鼓励表彰了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完成了评奖工作。

五、组织天文学科专家,积极完成中国科协安排的编写《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任务。

根据照科协的要求,中国天文学会承担了2007年天文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工作,结合中国天文学会和相应学科的特点,组成了由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有关专家组成有研究课题组,先后召开二次天文学科发展研究讨论会,确定了《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重在“发展”和“研究”,不重在“百科全书”的描述。在编写完成《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之后,在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又广泛征求天文工作者对研究报告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在研究课题组和广大天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此项工作即将顺利完成。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科技工作、人民团体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天文学会将在十一届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一届理事会任期目标,以做好2008年中国天文学会各项天文活动为契机,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鼓励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我站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我站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11月22日~25日,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我站派出王娜、刘

祥、艾力·伊沙木丁、周建军、刘志勇、王相锋、朱翠、赵成仕、闫岩等九名科研人员出席

了会议。

会议报告由大会报告和专题分会报告两部分组成。

受大会邀请,站长王娜研究员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乌鲁木齐脉冲星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我站在脉冲星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对于脉冲星未来研究的展望。

专题分会分为太阳物理等五个分会场。我站人员参加了射电、空间和高能专题分会的会

议。在分会场会上,刘祥研究员的《乌站关于AGN的观测研究》、艾力·伊沙木丁副研究员的《乌站脉冲星巨脉冲和射电暂现源观测研究》、周建军助理研究员的《超新星遗迹G21.8-0.6

和G32.8-0.1的CO(1-0)观测》、硕士研究生赵成仕的《南山25米天线对RRAT1819-1458的监测》和硕士研究生闫岩的《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nte-Carlo method in pulsar

astronomy》等报告得到了天文界同行专家的好评,引起了出席会议同行们的关注。

除了中国天文学会2007学术年会之外,中国虚拟天文台2007学术年会也于11月20~

21日在广州大学先期召开,我站工程师王相锋同志列席参加,并做了题为《VO:虚则实之,应用为王--乌鲁木齐天文站发展纪要》的报告。(闫 岩供稿)

我站举行2007金秋学术报告会

11月28日,我站在站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了第三届“金秋学术报告会”。基地副总工程

师、副研究员陈卯蒸,助理研究员周建军等人轮流主持了会议。虽然节气已经进入小雪,但

会场内洋溢着一片热烈的气氛。

站长、首席科学家王娜致开幕词,她说:“报告会是体现我站科研状况的重要学术研讨会,今后要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内地专家及本地高校的学术交流。”王娜还概述了我站今年科研工

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我站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鼓励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拼搏。

报告会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脉冲星,第二部分是活动星系核和80米射电望远镜

选址,第三部分是分子谱线和氢原子钟,第四部分是GPS和1.3cm制冷接收机研制。科研人

员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展示了一年来在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分子谱线,以及接收机研制

等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王娜研究员、艾力·伊沙木丁副研究员和邹伟贞、袁建平在报告中介绍了脉冲星的跃变、到达时间噪声、星际闪烁、巨脉冲、暂现源监测等研究成果;刘祥研究员、宋华刚实习研究

员分别介绍了活动星系核中的GPS源的多波段VLBI观测研究、活动星系核短时标流量密度变

化(IDV)的观测情况与研究成果;高级工程师王维侠汇报了80米射电望远镜选址的进展情

况;加尔肯·叶生别克副研究员、周建军助理研究员报告了氨分子巡天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

情况、分子谱线的课题研究成果;陈卯蒸副研究员、马军工程师报告了1.3cm双极化制冷接

收机研制情况。

此外,在报告会上,丁国强副研究员介绍了利用高能卫星RXTE的资料所做的研究工作。

王相锋实习研究员关于宽带实时数字频谱处理系统进展的报告、张阿丽副研究员关于中国大

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建立的报告、高级工程师邵明辉关于进口氢原子钟两年来的运行

状态与参数调整的报告也都很精彩。

最后,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祥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他说,报告会展示了全年的科研

进展情况与科研成果,是互相交流的好形式。他希望明年的金秋学术报告会有更多的报告,包括研究生也都可以来做,让更多的人参加。这样,对于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将大有益处。

金秋学术报告明年将提前到10月底,作为全站各项总结工作的序幕。

(宋华刚、周建军供稿)

GPS工作取得新进展

由中国地震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等六部

委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的二期工程--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

陆态网络”)目前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参加了此项工作。

从2006年10月初开始,乌鲁木齐天文站副研究员张阿丽组织有关测绘人员、地质人员

对拟选定的站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勘选和实地观测,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出了GPS

基准站图上设计报告、勘选技术报告、勘选实施方案、土建方案、基准站设计书、初步设计

报告等一系列技术文件,此后将试测结果与各种方案报告报送了地壳工程中心。

经过中心专家组论证,最终确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新建两

个基准站,即巴音布鲁克GNSS基准站和乌拉斯台GNSS基准站。

在得到“陆态网络”的建站批复后,在和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阿丽副研究员

在土地部门和草原监理所办了征地手续批复事宜。目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即可进入实

施阶段。只是由于新疆的气候原因,待等明年天暖之后动工开建。

“陆态网络”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人

卫激光测距(SLR)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观

测技术,对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变化进行监测。它的建设对于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环

境变化规律,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动自然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科学等

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使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天文地球动力学方面及相关领

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

(王 石供稿)

送一些温暖、献一份爱心

根据中宣部、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全国“

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送温

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新疆分院于11月13日上午召开了分院系统

“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动员大会。

我站职工闻风而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会后开展了2007年“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

助活动。在站领导率先带领下,全站职工弘扬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踊

跃捐款,55名同志共捐款人民币5950元。

(王 石供稿)

乌鲁木齐天文站再获

“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荣誉

11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工作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自治区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六个“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

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名列其中。这是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科普基地自

获2002~2004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来再次荣获此项殊荣。

由于这六个基地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等方面

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

教育厅联合做出了表彰决定,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魏生贵在会上宣读了表彰通知,自治区科技

厅副厅长李增来在讲话中表示了祝贺,受表彰单位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经验。

新疆伊犁州科技局、各地州市科技局、自治区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各单位与自治区青少年

科技教育基地的主管科普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薛济安供稿)

简讯

●近日,我站已完成2007职工年终总结与考核的个人总结阶段工作。在站务

扩大会议上,各片区及各项管理工作负责人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会议还审定了考核初

评结果。

● 11月10日~11月11日,我站硕士研究生喇东升参加了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国际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并在会上作了题为《Autonomous navigation based on X-Ray pulsar timing》的报告。

● 11月24日~25日,新疆电信“商务领航”杯乒乓球邀请赛在新疆电信有限公司体育馆

举行,我站组成的七人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此次活动磨炼了大家的意志,增进了与兄弟单位

之间的友谊。

责任编辑:薛济安

??

??

??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新天通讯

第三篇:我站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我站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11月22日~25日,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我站派出王娜、刘祥、艾力·伊沙木丁、周建军、刘志勇、王相锋、朱翠、赵成仕、闫岩等九名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报告由大会报告和专题分会报告两部分组成。

受大会邀请,站长王娜研究员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乌鲁木齐脉冲星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我站在脉冲星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对于脉冲星未来研究的展望。

专题分会分为太阳物理等五个分会场。我站人员参加了射电、空间和高能专题分会的会议。在分会场会上,刘祥研究员的《乌站关于AGN的观测研究》、艾力·伊沙木丁副研究员的《乌站脉冲星巨脉冲和射电暂现源观测研究》、周建军助理研究员的《超新星遗迹G21.8-0.6和G32.8-0.1的CO(1-0)观测》、硕士研究生赵成仕的《南山25米天线对RRAT1819-1458的监测》和硕士研究生闫岩的《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nte-Carlo method in pulsar astronomy》等报告得到了天文界同行专家的好评,引起了出席会议同行们的关注。

除了中国天文学会2007学术年会之外,中国虚拟天文台2007学术年会也于11月20~21日在广州大学先期召开,我站工程师王相锋同志列席参加,并做了题为《VO:虚则实之,应用为王--乌鲁木齐天文站发展纪要》的报告。(闫 岩 供稿)

我站举行2007金秋学术报告会

11月28日,我站在站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了第三届“金秋学术报告会”。基地副总工程师、副研究员陈卯蒸,助理研究员周建军等人轮流主持了会议。虽然节气已经进入小雪,但会场内洋溢着一片热烈的气氛。

站长、首席科学家王娜致开幕词,她说:“报告会是体现我站科研状况的重要学术研讨会,今后要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内地专家及本地高校的学术交流。”王娜还概述了我站今年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我站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鼓励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拼搏。

报告会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脉冲星,第二部分是活动星系核和80米射电望远镜选址,第三部分是分子谱线和氢原子钟,第四部分是GPS和1.3cm制冷接收机研制。科研人员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展示了一年来在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分子谱线,以及接收机研制等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王娜研究员、艾力·伊沙木丁副研究员和邹伟贞、袁建平在报告中介绍了脉冲星的跃变、到达时间噪声、星际闪烁、巨脉冲、暂现源监测等研究成果;刘祥研究员、宋华刚实习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活动星系核中的GPS源的多波段VLBI观测研究、活动星系核短时标流量密度变化(IDV)的观测情况与研究成果;高级工程师王维侠汇报了80米射电望远镜选址的进展情况;加尔肯·叶生别克副研究员、周建军助理研究员报告了氨分子巡天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分子谱线的课题研究成果;陈卯蒸副研究员、马军工程师报告了1.3cm双极化制冷接收机研制情况。

此外,在报告会上,丁国强副研究员介绍了利用高能卫星RXTE的资料所做的研究工作。王相锋实习研究员关于宽带实时数字频谱处理系统进展的报告、张阿丽副研究员关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建立的报告、高级工程师邵明辉关于进口氢原子钟两年来的运行状态与参数调整的报告也都很精彩。

最后,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祥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他说,报告会展示了全年的科研进展情况与科研成果,是互相交流的好形式。他希望明年的金秋学术报告会有更多的报告,包括研究生也都可以来做,让更多的人参加。这样,对于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将大有益处。

金秋学术报告明年将提前到10月底,作为全站各项总结工作的序幕。

(宋华刚、周建军 供稿)

GPS工作取得新进展

由中国地震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等六部委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的二期工程--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目前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参加了此项工作。

从2006年10月初开始,乌鲁木齐天文站副研究员张阿丽组织有关测绘人员、地质人员对拟选定的站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勘选和实地观测,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出了GPS基准站图上设计报告、勘选技术报告、勘选实施方案、土建方案、基准站设计书、初步设计报告等一系列技术文件,此后将试测结果与各种方案报告报送了地壳工程中心。

经过中心专家组论证,最终确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新建两个基准站,即巴音布鲁克GNSS基准站和乌拉斯台GNSS基准站。

在得到“陆态网络”的建站批复后,在和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阿丽副研究员在土地部门和草原监理所办了征地手续批复事宜。目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即可进入实施阶段。只是由于新疆的气候原因,待等明年天暖之后动工开建。

“陆态网络”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人卫激光测距(SLR)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观测技术,对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变化进行监测。它的建设对于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变化规律,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动自然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使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天文地球动力学方面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

(王 石 供稿)

送一些温暖、献一份爱心

根据中宣部、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全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新疆分院于11月13日上午召开了分院系统“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动员大会。

我站职工闻风而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会后开展了2007年“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在站领导率先带领下,全站职工弘扬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踊跃捐款,55名同志共捐款人民币5950元。

(王 石 供稿)

乌鲁木齐天文站再获

“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荣誉

11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工作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自治区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六个“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名列其中。这是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科普基地自获2002~2004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来再次荣获此项殊荣。

由于这六个基地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做出了表彰决定,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魏生贵在会上宣读了表彰通知,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李增来在讲话中表示了祝贺,受表彰单位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经验。

新疆伊犁州科技局、各地州市科技局、自治区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各单位与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主管科普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薛济安 供稿)简讯

●近日,我站已完成2007职工年终总结与考核的个人总结阶段工作。在站务扩大会议上,各片区及各项管理工作负责人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会议还审定了考核初评结果。

● 11月10日~11月11日,我站硕士研究生喇东升参加了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国际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并在会上作了题为《Autonomous navigation based on X-Ray pulsar timing》的报告。

● 11月24日~25日,新疆电信“商务领航”杯乒乓球邀请赛在新疆电信有限公司体育馆举行,我站组成的七人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此次活动磨炼了大家的意志,增进了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友谊。

责任编辑:薛济安 ?? ?? ??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 新天通讯

第四篇:北京天文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拓宽视野,全面发展

——记北京天文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9月22日-24日,北京天文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第十届研究生联合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市密云县召开。该学术年会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发起并轮流承办,旨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研究生的报告水平,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中青年骨干的组织能力等。

本次会议由高能所承办,吸引了来自高能所、清华大学、国家天文台、河北大学等机构的100多名师生参加。其中近60名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在会上做了详细的汇报。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高能所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国家天文台学术委员张双南研究员、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焕玉研究员、高能所宋黎明研究员、高能所吴伯冰研究员、清华大学陶嘉琳教授等数十名嘉宾担任评委。会议内容分为8个部分,每部分的报告由具有副研究员、博士后等职称的中青年骨干组织。

每个研究生所做工作的多样化,造就了会议内容的多元化。会议虽为天文领域的学术年会,但内容并不局限于粒子天体物理、星系物理、宇宙学等天文学理论,而在高能天文观测、HXMT研制、探测器研制、科学数据处理、电子学系统等工程领域也有突出的成果。这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拓宽科研人员的视野,撞击新的知识火花。会议报告分为选题报告和成果报告两种类型。选题报告介绍所选课题的意义、状况和研究方案;成果报告则汇报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但不论哪种报告,都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既有肯定的掌声也有质疑的声音,既有实用的建议也有科学的释疑。会上的许多宝贵经验对完善方案和进行下一步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最后,会议评选产生了北京天文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最佳报告奖和最佳提问奖。希望在下一的学术会议上,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五篇: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07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

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07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07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07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

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

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07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00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

下载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以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拓宽学会职能为主线,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和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和落实中国科协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进取,使学......

    天文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

    2020年石家庄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2020年市天文协会在市科协学会部指导下,积极策划组织天文科普活动,协会秘书处和协会党支部带领协会科技辅导员和广大会员举办和实......

    2012第一学年天文社工作总结

    2012第一学年天文社工作总结时光总是不耐的,不管怎样挽留,一个学年又这样匆匆流逝了。每一次的结束,总难免回望,难免感叹,这一次我们又错过了什么,这一次我们又收获了些什么......

    天文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

    天文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1.天文爱好者协会的社团宗旨是“普及天文知识,探索宇宙奥秘”。在2007-2008学年中,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这一宗旨开展的(除体育比赛,28人29足外)。......

    天文大地测量

    天文导航利用对自然天体的测量来确定自身位置和航向的导航技术。由于天体位置是已知的,测量天体相对于导航用户参考基准面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计算出用户的位置和航向。 天......

    2011天文复习题

    北京市中小学生 天文知识竞赛 参 考习题 集 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 组 委 会 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参考习题集 说明: 1、本习题集仅供参加竞赛的同学复习参考......

    天文教案

    中国古代天文学 开课引导: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