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7: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中国数学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数学会以组织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主线,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动中国数学会会员制建设,切实落实中国数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扩大方案。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是中国数学会呈递给全国的数学工作者的一份阶段性工作的满意答卷。

一、以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

中国数学会历来一直十分重视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经过几届理事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4月22日至24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探讨中国数学会如何能在新时期把握机遇,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深化学会改革,切实落实会员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为了适应我国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国数学会理事的名额范围应该适当扩大,并在分析各地区数学力量变化的基础上,依据数学学科博士点的分布情况,提出 “中国数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扩大方案提案”,并酝酿提出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提案”。两提案于2005年7月26日和27日在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九届二次理事会上通过,并最终形成《中国数学会关于扩大第十届常务理事理事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2007年5月20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第十次会议,对提请讨论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充分的酝酿,最终对理事扩大提出分两个环节进行的办法:第一环节,依据《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114名)扩大理事会;第二环节,为了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将保留个别少量的名额,用于吸纳那些在数学教育、数学普及、数学交叉等领域的人士(机构),成为中国数学会的理事(理事单位)。2007年8月27日召开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和2007年9月27日召开的九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扩大和实行会员制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学会与有关单位推荐的下届理事候选人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最终确定下届理事会规模为122人,常务理事会的规模为34人。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从会议现场开始,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已陆续遵照会员制方案,自觉交纳会费。

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成员共122位,其中新当选的有72位,占理事总数的59%,平均年龄为47岁。新生力量的加入,为中国数学会注入巨大的新的活力。

二、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隆重举行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大报告厅隆重开幕。各方面领导、嘉宾、20多位数学院士和著名数学家以及各大院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会代表及特邀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张立群、科学院基础局副局长刘鸣华、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社会力量设立奖励办公室主任黄灿宏等到会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给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文兰致大会开幕词,历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杨乐、马志明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郭雷主持。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

大会听取了文兰理事长作的题为“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开创我国数学事业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数学会章程(修改草案)》。11月3日,在全体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机构,马志明院士当选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长,陈志明、巩馥洲、李安民、龙以明、王诗宬、吴宗敏和周向宇当选为副理事长,王长平当选为秘书长。

大会同时举行了2007学术年会。这次大会邀请了50多位近年来在数学各个领域取得出色成绩的优秀数学家做45分钟邀请报告,同时安排了若干场15分钟报告。

三、承接社会职能,提升科技奖励的社会影响

中国数学会在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方面做出了极为出色的工作。

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和钟家庆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有着崇高声誉的三个奖项,分别设立于1991年、1985年和1987年。华罗庚数学奖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50岁以上的资深数学家,每年一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亿利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中青年数学家,两年一届,每届两人,是一种“斩关夺隘奖”。钟家庆数学奖由我国数学界有关人士出资,奖励我国最优秀的在读以及获得学位不久的数学研究生,两年一届,每届数人,是一种“初出茅庐奖”。中国数学会的三个奖项,年龄分布齐全,是我国在数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励项目,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才成长、推动数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颁奖仪式。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人为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严加安院士;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人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宗传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吉敏研究员;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邸亚娜等八位青年学者。

四、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1.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为了响应中国数学会“全面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计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的支持下,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山东大学联合组织了“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07年8月10—16日在兰州交通大学和西藏大学成功举行。会议主题是对当今概率论与随机分析的国际前沿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并与西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洲代表中国数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向西藏大学捐赠了图书

2.七届全国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全国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工作委员会主办,运城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于2007年10月6日—10日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山西运城召开。会议专家云集,探讨微分方程妙机,纵横生物动力系统,各抒睿思卓见,欲穷稳定性之谜。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63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135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5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录用196篇,分别刊登在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和《生物数学学报》上。

本次学术会议代表人数多、学术论文多、中青年学者占了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比例占到了27%。特别是微分方程和生物动力系统会议的共同举办,突出了学科交叉和应用,为以后举办类似的会议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显示了我国微分方程稳定性和生物动力系统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3.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7日至12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和国内的4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历届研讨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4.2007年黑龙江省数学会年会召开

黑龙江省数学会于2007年1月13日至1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黑龙江省数学会第十一届二次年会。会议共有来自全省数近二十所大专院校、重点中学的百余代表参加本次大会。会议期间全省各高校共进行了四场28次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泛函分析、拓扑、代数、微分方程、控制论等领域。通过学术报告及互动式的交流;使与会代表扩大了视野;促进了学科发展。

5.第二届HPM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4月26-30日在石家庄召开

“第二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2007年 4月26至30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单位、重点中学的代表共计170余人参加了会议。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HPM)研讨会是数学史研究工作者与数学及数学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旨在推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历史知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本届会议共安排大会报告13场,分组报告72场。

6.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于2007年5月18-22 日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菲尔茨奖及沃尔夫奖获得者S.Smale、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美国SIAM前理事长G.Strang等。会议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吴宗敏教授与周定轩教授担任。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有120余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海外,并且有20多位来自国外的学者自费参加了会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次会议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水平。

五、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造精品

中国数学会目前编辑出版《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数学进展》、《数学通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9种数学期刊,各刊发展态势良好。在提高期刊整体水平的同时,中国数学会致力于发掘潜力,打造精品。《数学学报》(中文版)成为我国数学类唯一连续五次获“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的期刊。《数学学报》(英文版)自1999年起由Springer公司出版,采用国际办刊方式,编委会国际化,实行编委负责制。该刊的学术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期刊影响因子达到历史最高的0.44。2007年《数学学报》(英文版)再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A类资助,成为科协仅有的四种连续获得A类资助的期刊之一。《数学进展》2007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C类资助。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帷幕落下,标志着中国数学会在第九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又走过了一段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数学会的历史正是这样,经历着不断的完善,迎接着一个个辉煌。2007年中国数学会迈出了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中国数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一定会以十七大的精神为指导,带领全国的数学工作者,开创数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07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

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07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07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07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

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

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07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00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

第三篇: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以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拓宽学会职能为主线,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各省级学会、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学会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学会规章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使学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1.召开20××年工作会议

20××年7月27~2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总会部分领导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学会工作发展。成卓敏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就学会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并传达了中国科协20××年工作要点。会上有关领导传达了中国科协七届二次全委会“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的若干意见”以及本会九届四次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的精神。会议对20××年及20××年上半年学会工作作了总结,提出了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实施方案”、修改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高级会员管理办法和发展高级会员以及会员重新登记工作作了研究。2.加强会员管理,加大会员发展力度

在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的协助下,加强了对会员重新登记、换发会员证书、缴纳会费和发展会员等工作,目前已有10个省、市、区植保学会,0.8万余名会员完成了此项工作。同时为了加大对会员服务的力度,在中国科协的帮助下学会开发了会员管理系统,建立了会员管理信息库,开展了网上入会和会员参加学术会议等服务项目。

3.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加强对会员的管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完善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对20××年制定的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高级会员管理条例(试行)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团体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作了修改。同时成立了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协助常务理事会审议和决定有关会员发展、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对会员工作的总体规划、发展策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工作委员会设在学会秘书处,由一名副秘书长任主任,并配备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1名协助开展会员管理工作。

二、设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科技部规定的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所有的申报材料,包括申请登记表、制定奖励办法,建立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奖金筹集等。20××年8月3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登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登记证书编号为:国科奖社证字第0169号。

三、搭建高质量的学术平台,促进植物保护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20××年主办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11次,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达到2500人次,交流论文750多篇,正式出版论文集1本。主要学术活动有: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

20××年11月23~25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520多位专家、学者和植保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有6位专家作了大会专题报告,80多位代表在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会议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和学者的高等重视。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秘书长Dr.E.A.Heinrichs应邀参加了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 “Future of IPM-A Global Perspective ” 的报告,对本次年会给予高等评价。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参加了会议,有的还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来自国内中央和省级农科院的院长、所长,农业院校的院长,植保、植检站站长40余人出席了年会。二是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水平高。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三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在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四是结合分会场学术报告召开了“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学术讨论会”。9个专题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普遍反映听了发展研究报告对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有利于各分支学科的交流、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推动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

2.召开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

为了加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针对重大生物灾害积极推广防灾减灾成果。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于20××年8月22日在河北省南宫市召开了“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科技、生产单位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农业部领导和中央、地方的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会议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开幕式后观摩了防治示范现场,并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

3.与生产及推广部门联合召开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推广应用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山东金秋棉花科技推广协会协办,于20××年9月8日-1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品种管理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山东省农业厅、德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及来自山西、陕西和山东省棉花推广应用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会并发言。代表参观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选育的国审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植棉2号”示范田。郭予元院士就目前棉花病虫害发生及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有关专家和推广应用单位的领导作了报告和发言。本次会议对于加快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我国棉花稳产丰产起了有力的推动的作用。4.召开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和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会议于20××年10月9-1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FAO-China Seminar of Rice Allelopathy)”也同期举行。国际植物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IAS)主席Yoshiharo Fujii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植保局官员Ricardo Labrada博士、海南省和农业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来自科研、高等院校和推广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美欧亚三洲9国的11位植物化感作用和杂草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5.组团参加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

20××年10月15-18日,由成卓敏理事长带队,组团参加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主办,在英国格拉斯科(Glasgow)召开的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IPPC)。来自科研、教学单位的27名代表参加了本届植保大会。有4位专家分别在有关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其他代表分别以墙报展示了我国在植保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李振岐,在大会开幕式上,获得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主席Hans Herren 教授向来自美国、中国、以色列、印度等国家的6名科学家颁发的国际植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在大会期间我会成卓敏理事长参加了IAPPS理事会,并继续当选为下届理事。

四、积极组织决策咨询项目

1.开展“中国农林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类安全的影响,为了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与策略和法律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由我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万方浩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通过申请中国科协决策咨询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主要开展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危害的调查和中国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在全面收集、分析、整理我国生物入侵的基础信息,比对国外生物入侵研究与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科学发展计划与对策,为制定入侵生物学深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与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视点与判据;为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控制、阻断扑灭、持续治理的综合防控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研究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的总牵头学会,负责起草了“20××年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的实施计划,协助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筹备召开了“20××年农业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和组织编写《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综合报告和《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现状及20××年发生趋势与控制对策》专题报告。并协助中国科协完成了咨询报告的编撰、排版和印刷等工作。

五、编写《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我会通过申请承担了编写“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工作。聘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织20多位专家编写了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业昆虫学、病虫害测报学、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入侵生物学、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杂草防除等9个分支学科的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报告对20××-20××年国内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研究进展、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和总结;与国外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防灾减灾策略对比分析,提出未来几年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及对策建议。全书有18万字。并于20××年11月23~25日今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召开了学科发展研讨会,对专题报告进行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将于20××年12月中旬召开“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第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定稿。

六、组织20××中国科协年会第九分会场第三单元会场

在湖北省植保学会、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的支持下,我会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在武汉召开了“20××中国科协年会9.3-生物灾害防控与生态环境单元会场”取得圆满成功。出席会议的代表有51人,收到论文35篇,经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录用论文25篇。同时组织专家参加了由湖北省地震局、湖北省政府灾害应急办、湖北省灾害防御学会等单位举办的“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题论坛活动。我会专家作的“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形势及其防控对策”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20××年的工作,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全国植保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但是有些工作与中国科协的要求、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兄弟学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以××大精神为指引,以××大要求为总纲,以××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学会工作的创新能力,推动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20××,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和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和落实中国科协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进取,使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更加活跃,全面改革创新试点和承担社会职能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正式启动学会全面改革创新工作

自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营养学会的全面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以来,20××年成立了以理事长为首的学会改革领导小组;向全体理事传达了中国科协对学会改革的文件和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文件;建立了多元结构的会员体系和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之家;开始编印首期《中国营养学会通讯》向会员免费发放;在发展和服务会员、民主办会、承担社会职能、办公机构改革以及实施学会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组织起草改革创新指导文件

学会领导小组在学会改革的第一阶段首先按照科协要求的创新改革提纲,结合本学会的实际情况组织起草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工作条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条例》等系列改革文件,并先后得到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扩大会议的讨论修改和通过。

(二)加强会员发展、服务和管理工作

首先建设了多元结构会员体系和会籍管理数据库;在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 “会员之家”;20××年12月会员人数达到9600人。在工作中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为会员服务,例如优惠参加学术会议和订阅《营养学报》,免费发送学术资料等;应学会改革的发展需要开始编印《会员通讯》向全国会员免费发放。

(三)强化民主办会制度

学会按照新制定的“理事会工作条例”和“会议条例”进一步加强了民主办会机制。20××年召开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和一次理事扩大会议,还结合具体工作召开了二次工作会议。20××年在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换届选举中试行了差额选举办法,取得的经验将在20××年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正式实行。

(四)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按照20××年新修订的《中国营养学会财务管理制度》,开始实行财务预算和司库监督制度,明确了学会负责人分级审批的规定。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20××财务预算,并推选张丁常务理事为学会司库,监督学会的财务收支状况并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今年还接受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署对我学会的财务收支项目及财务管理及帐簿的调研及审核工作。

(五)加速办公机构的改革

近年中国营养学会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促使学会加速办公机构的改革。在改革中制定了《学会办公室专职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的保证了学会繁重任务的完成。

二、大力促进学术交流工作

20××年中国营养学会继续把学术交流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学术会议、知识更新班等多种方式推动我国营养学科的发展。

(一)学术会议

20××年中国营养学会共召开了 22次学术会议,总参加人数达1300余人次,交流论文250余篇,编辑了《功能评价方法与关键技术研讨会》、《老年营养与健康和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5种论文集以及《疾病营养与治疗培训教材》、《维生素营养与慢性疾病防治》等两种培训教材,共印刷发出了3800 余册。

上述学术会议密切跟踪国际营养学发展趋势,围绕营养与慢性病、营养素补充剂、食品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学会专家还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并接待来自美国的营养学专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座谈。

(二)知识更新班

中国营养学会第18期营养知识更新班于20××年7月在青岛举办。学习班主题为“维生素营养与慢性病防治”,邀请了国内外十余名专家和教授授课从基础 理论、维生素营养需要、安全及临床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展开专题讲座和研讨,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人参加了学习。

(三)编印《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论文汇编》

中国营养学会基金管理委员会收集了得到营养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近年发表的论文,择优编辑出版了《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二》。论文编印3000册,免费发放给全国的会员,使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交流。

(四)《营养学报》工作

全年发稿176篇,期均载文量29.3篇。期刊总发行量1.56万册,国外发行48册。主要被引用指标:影响因子0.594,即年指标 0.028,总被引频次926。基金论文比0.70,5年影响因子1.205,Web即年下载率41.7,h指数16。除继续被国内9个数据库、19种文摘刊物及291种期刊做数据源外,继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期限2年)。继续被权威检索系统如:国际期刊指南《ULRIOH'S》、CA、BA收录,20××年又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列入收录计划。

《营养学报》编辑部于今年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的编委会成员。

三、积极推动营养科普工作

(一)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编写

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作为20××年营养科普的重点工作。经过专家委员会多次论证、修改,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 家、机构和企业的意见,并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版)。新指南将于20××年1月向社会公布。

(二)针对中国居民需要的营养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近年有个别人在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多次宣传“牛奶有害”的观点。这些说法干扰了国务院领导关于发展奶业的指示精神,影响了中国居民改善营养健康状况的进程。中国营养学会及时组织十五位知名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有害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经过几十家媒体以及多个网站的登载和转载,对于纠正这种错误言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受卫生部疾控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同举办了“年轻育龄女性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牵手中国药学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中国生理学会共同开展了主题为“选择平衡膳食、摄入合理营养”的科普宣传活动。营养专家走上街头现场咨询解答,发放科普宣传手册3000余册。

(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大众宣传营养科学知识

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食品报》合作,主办《营养研究》专版,20××年共组稿180余篇,通过30多个专版宣传营养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学会还与《科学世界》等杂志合作,出版科普读物;学会葛可佑理事长、杨晓光副理事长、翟凤英秘书长以及多名理事先后接待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关于国民营养健康多次采访,宣传营养健康知识。

四、主动承担社会职能

20××年在完成“中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初稿起草的基础上,征求了有关政府部门、学术团体、食品企业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上报稿。经过多方面努力,目前已经通过卫生部的审批,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中国营养学会承担的营养师认证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努力取得了多项进展,20××年在理事扩大会议上进行了试点工作总结。另外,学会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劳动部制定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教材编写以及卫生部组织的临床营养师的专业考试等工作。

营养科研基金征集、评审、和发布工作在20××年顺利进行。本共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地区95份标书,经专家审批,有12个营养科研项目得到基金资助。

五、坚持开展营养科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

学会20××年组织专家为雀巢公司、安琪公司、达能集团、伊利集团等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派出5名学会干部先后赴山西吕梁和湖南湘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学会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开拓经费来源,保持学会良性发展。

第五篇: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邀 请 信

尊敬的戴彧虹教授:

谨以中国数学会的名义,诚挚地邀请您作为中国数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邀请报告人,参加2007年11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并在年会上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

您在年会期间的食宿费用将由大会承担。若有随行人员需要安排,也请一并告知。按中国数学会年会惯例,随行人员的食宿费用按年会的规定标准收取。

您与会期间,会务组将安排您到北京亚奥国际酒店住宿。您可于11月1日直接到该酒店报到入住(报到时间:北京亚奥国际酒店 11月1日全天),我们会有人员在酒店恭候。该酒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大屯路甲1号,坐落于北京四环北路健翔桥北2公里左右。您若不需要大会安排住宿,请11月2日上午直接到北航新主楼会议中心报到。报到台设在会议中心大厅。大会开幕式将于上午9:00在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

若需接站,请将您的航班(车次)号及到京时间提前通知会务组。11月1日,在首都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分别有中巴车接送代表,大约每二个小时一班。特此诚邀。

会议联系人:

北航:高宗升 ***;

王松敏 ***wsmin@ss.buaa.edu.cn ;

姜云波 ***jiangyunbo@ss.buaa.edu.cn

中国数学会:王慧娟 ***;李冬***;武建丽 *** 接站负责人电话:

首都机场:乐小云 ***;丁丁 ***

北京站:王拥军 ***;北京西站:王海辉 ***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王松敏邮编:100083

中国数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组委会主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志明2007年10月15日

下为年会议程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暨2007学术年会议程

下载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数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2007年全国金融数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2007年全国金融数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12—13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安徽省数学会......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按照本会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和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精......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一年来工作概况 (一)学术交流 1.筹备和召开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今年10月20-22在合肥召开。两年一届......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一、概况(一)组织建设工作 1、 3月,我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地方学会工作会议,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地方学会的理事......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学术交流 我会各分会和工作委员会按照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与兄弟学会联合召开学术会议等。今......

    中国林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林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林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精神,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