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9: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2003年12月

目录

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2

一、学术活动及咨询服务与培训................................................................2

(一)学术交流.....................................................................................2

1、首届中日双边稀土新材料学术研讨会....................................2

2、全国稀土功能材料进展研讨会................................................3

3、第十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3

4、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4

5、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5

6、固体科学与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6

7、第四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6

8、第十五届中日稀土交流会议....................................................7

(二)咨询服务及培训.........................................................................8

二、组织建设................................................................................................9

1、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9

2、中国稀土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0

3、中国稀土学会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10

4、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增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12

三、编辑出版工作......................................................................................13

1、《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13

2、《中国稀土学报》编辑出版工作...................................................13

2、《稀土》杂志...................................................................................15

四、深入稀土企业调研考察......................................................................15

1、毕群理事长到广东考察.................................................................15

2、毕群理事长考察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

3、毕群理事长一行考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7

4、毕群理事长赴包头考察稀土企业.................................................18

5、毕群理事长考察四川省稀土科技与产业.....................................22

五、其他工作..............................................................................................29 1、2003年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9

2、继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工作.........................................................31

3、推选两院院士工作.........................................................................31

4、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2

5、推荐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32

6、包头稀土研究院为航天事业作贡献.............................................33

7、地方学会工作.................................................................................33 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计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2003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经过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和全体稀土工作者的努力,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学术活动及咨询服务与培训

2003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 余个(次),交流论文240余篇,35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一)学术交流

1、首届中日双边稀土新材料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9月25日~28日在长春举行,由中国稀土学会和日本稀土学会联合发起,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余宗森教授、日本稀土学会足立吟也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副所长张洪杰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收到论文130多篇。会议交流81篇。来自40多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方代表112人,日方代表11人。与会代表就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贺电学材料等当前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中,80%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充分展示了我国稀土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充满生机。本次会议对提高我国稀土研究水平,加强中日两国在稀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全国稀土功能材料进展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11月10日在江苏宜兴召开。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2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毕群理事长、徐光宪院士、李东英院士以及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王彩凤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稀土功能材料,交流了研究方法、前沿研究成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稀土产业链、稀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分析了制约我国稀土功能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推动我国稀土发展高精尖产品的战略对策,探讨了全球稀土市场周期性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全球及中国稀土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和重组发展趋势。

3、第十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2003年8月18日-2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毕群理事长、张国成院士、国家发改委工业产业司熊必琳副司 长、王彩凤处长、科技部高新司黄世兴处长、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会孙希春处长、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王开宇处长、牛京考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科技部高新司、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5篇,交流41篇。会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国内稀土催化科学研究以及稀土催化在能源环境等方面应用的最新成果,讨论了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研究发展方向和相关问题。与会代表认为,稀土催化研究与应用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从稀土基础研究入手,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新材料,从而进一步拓宽催化应用领域;要将学术和企业、应用和理论相结合,搭建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公平竞争的平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采购力度,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制定具有前瞻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加大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4、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

2003年10月28至30日在武汉成功召开了“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稀土钢专业委员会主办,武钢技术中心、包钢技术中心协办。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稀土在钢中应用的研究及产业化合作,合理利用稀土资源。来自16个研究研究院校、企业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毕群理事长到会并讲话。徐广尧秘书长做了题为“稀土钢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的报告。会议认真回顾了近两年稀土在 钢中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会议明确了稀土钢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推动稀土在钢中的应用研究、扩大稀土钢产品产量,开发新的品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会议征集论文18篇并以专辑的形式在《稀土》杂志上发表,会议交流10篇。

5、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

会议于2003年10月25日-29日在南昌-井冈山举行,由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和国外分析仪器制造公司等7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集论文75篇,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分组交流等形式,就中国稀土元素分析的成就与回顾,稀土元素分析新进展及分析仪器新技术,稀土元素形态分析及环境效应,稀土元素分离技术以及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与交流。本次会议充分反映了我国稀土分析领域的新成就、新成果、新动向、新机遇。与会代表认为,进入21世纪,稀土将伴随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关注,稀土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将层出不穷,稀土分析工作者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的召开,对我国稀土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学术交流起到很好得推动作用。

6、固体科学与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10月17-2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16个单位从事稀土能源材料、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庞磁电阻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的代表20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10篇。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洪广言研究员就《显示技术与等离子体荧光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古宏伟研究员就《稀土超导材料发展》,四川大学材料学院陈云贵教授就《室温稀土磁致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周怀营教授就《镁基稀土储氢材料》,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孟健研究员就《稀土固体电介质的新进展》,山东聊城大学及深圳艾尼光电技术公司的赵昆教授就《稀土钙钛矿类庞磁电阻材料的输运特性和磁性》,北京科技大学的高学绪博士就《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若干发展》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7、第四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会议于2003年9月9-10日在包头市举行,侯宗林主任代表第三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汇报,全面总结了4年来第三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并对下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和意见。徐广尧秘书长、内蒙古稀土集团总经理崔臣、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资源组组长胡玉林到会并 讲话。余永富院士、侯宗林教授、徐广尧秘书长、熊家齐教授、杨主明博士等分别就国内外选矿技术进展、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我国稀土应用及稀土矿物晶体化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

8、第十五届中日稀土交流会议

会议于2003年10月2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中方由国家发改委组团,稀土办王彩凤处长任团长,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刘贤利副司长任代表团顾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领导和国内主要稀土企业的负责人共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主持,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承办。会议期间,双方通报了2002年稀土产销情况,对稀土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动态进行了交流,参观了日本同和矿业集团的家电回收厂和废水处理厂等。会议对促进稀土领域中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推迟到2004年进行。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会在这方面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今后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稀土学术交流的国际地位。

(二)咨询服务及培训

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是学会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咨询、培训工作。

催化专业委员会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国内的10余家汽车尾气净化器企业开展了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发展现状无偿咨询服务。还配合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的新材料专项计划参与了项目评审和论证工作。

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为深圳汇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高折射率微珠、夜光粉涂料等方面的技术咨询;还帮助沈阳化工学院建立了“超长余辉研究基地”,并协助该院申请了辽宁省科学基金“提高超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亮度的研究”项目。

农医专业委员会在河南进行稀土农用知识和使用技术基层讲座,参加人数500余人次,发放稀土农用科普资料200余份。还在湖北、云南、广西、宁夏、甘肃等地举办稀土农用学习班,参加人次达到2600人次。

学会拥有众多的科技专家,在为政府、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咨询服务与人才培训工作是发挥学会专家作用的重要形式,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组织建设

1、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于2003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应到会常务理事51人,实到4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首先由学会办公室作了2002年以来工作情况、关于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方案、关于学会章程修改建议、关于缴纳会费暂行办法和学会改革方案的汇报。与会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对“中国稀土学会改革方案”和“章程修改建议(讨论稿)”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有益建议。学会办公室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会议通过了“中国稀土学会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换届方案”和“关于缴纳会费暂行办法”,原则通过了“中国稀土学会改革方案”。会议闭幕时周传典名誉理事长作了讲话,毕群理事长作了总结讲话。毕群理事长强调指出:这次常务理事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关于“换届方案”,建议学会理事会组织规模不超过上届;成立专家组,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为企业服务。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会要更好地为企业和院校服务的问题,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办培训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也要搞好会员发展工作和会费收取工作,以便把学会的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建议:稀土学会和稀土协会应统一挂 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工作,上下左右形成合力。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并希望尽快组建中国北、南两大稀土集团,学习世界石油欧佩克组织限产保价,从矿山源头抓起,为中国稀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中国稀土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根据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以稀学字[2003]20号文向中国科协上报了“会议纪要”和“召开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方案”,中国科协学会部已科协学发团字[2003]027号文件批复,同意换届方案内容,并希望按规定要求组织好各项筹备工作。为了配合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首先组织各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是学会工作的基础,因而其换届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各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新老交替工作进展顺利。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理事候选人的推选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共有165名理事候选人,其中55名为常务理事候选人。165名理事候选人中,57名为原有理事,新增理事候选人108人,占理事候选人的近2/3。为了更好地发挥稀土科技界的作用,两院院士、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都作为学会理事会候选人。

3、中国稀土学会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

2003年3月24日~27日,中国稀土学会在海南三亚市 召开了“稀土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中国稀土学会名誉理事长周传典等领导到会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徐广尧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稀土界33个单位的5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筹备办公室副主任马晓玲同志和中国北方稀土集团筹备办公室的代表、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张安文同志,分别介绍了南方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集团筹备工作情况。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中国稀土学会2002年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会议讨论中,代表们就有关学会如何更好地为稀土企事业单位服务;稀土民营和合资企业加入稀土集团、稀土出口配额、稀土行业加强从源头控制管理、国家加强稀土应用开发的资金投入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国家能给予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

毕群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稀土学会要从多方面更好地为稀土企事业单位服务,关于稀土配额的定位问题,配额品种的选择问题应当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然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议;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企业,真正能起到国家宏观调控、发挥集团优势的功能作用;稀土学会要多召开一些技术、学术交流会议,针对稀土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生产、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强调,稀土集团要组建好,应当认真研究运作的方式,要考虑到包括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各方面的意见。

会议闭幕式上,毕群理事长和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分别向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颁发了“团体会员证书”。会议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交流信息,发表意见,专题讨论,增进共识,取得了圆满成功。

4、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增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

根据学会宗旨,我会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稀土工业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学会发出“关于发展团体会员的函”、“关于批准加入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的通知”等文件,并于2003年3月召开团体会员会议,向到会团体会员企业颁发了证书。截止到2003年12月,我会共发展团体会员81个。收缴团体会费工作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交费会员达到74.07%。团体会费将全部用于开展学会各项工作,特别是学会为团体会员服务方面。团体会费是开展学会工作的重要经费来源,为学会开展高层次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学会向各团体会员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广大会员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对学会工作给予鼎力支持。

三、编辑出版工作

1、《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

为了全面展示我国稀土学术研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反映我国稀土行业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最新成就,及时沟通我国稀土各界信息,促进我国稀土事业在新世纪里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经2002年4月29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创办《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编写工作经过各有关方面的配合支持,在我会信息和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努力下,业已完成出版工作。全书45万余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一部综合性年鉴,因此其内容也包含了学会创办以来的历史沿革、会议、专利、科技成果、企业介绍以及市场分析等栏目。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它的出版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国稀土学报》编辑出版工作

2003年《学报》中、英文版分别按时按质出版6期。全 年共收到来稿330篇。一方面说明《学报》编辑部组稿工作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报》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发稿177篇,退稿率为51%。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现已成为世界稀土产品的生产大国。稀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在发光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正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学报》中文版与英文版适时地报道了这些领域的成果和进展。

《学报》是国际六大检索系统(包括SCI Search,EI,CA,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的文摘杂志)的收录期刊,在我国4000多种科技期刊中居于前列。

为了扶持国内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从1997年起七次组织有关科学家和学术期刊专家对国内科技期刊进行了评优活动,对入选的优秀科技期刊给予经费资助,《学报》连续七年获此殊荣,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的经费资助。2003年入选中国情报研究所“百种中国优秀学术期刊”。2003年中国科协组织“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共评选出99篇优秀论文,王龙妹发表在《学报》(英文版)2001年第4期上的文章“Effect of Barium-precursors on Action Kinectics in YbaCuO System”入选。这些都是对《学报》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的认可,《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地位不断上升。

2、《稀土》杂志

《稀土》杂志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共计6期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年收到研究论文210篇,发表130篇。2003年《稀土》杂志坚持办刊宗旨,传播稀土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及时报导稀土新工艺、新技术,传递情报信息,为我国稀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全国稀土及其相关行业,《稀土》杂志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科技刊物。该杂志2003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重点百种科技期刊奖”。

另外,还编辑出版了以下文献资料:《CREI》(季刊)、《稀土市场》(旬刊)、《中国稀土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农业抗旱技术》等。此外,各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以多种形式分别出版了会议专辑。

四、深入稀土企业调研考察

1、毕群理事长到广东考察

2003年3月28日~30日,中国稀土学会毕群理事长、周传典名誉理事长一行8人,分别对广州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原广州珠江冶炼厂)、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中山市天骄稀土材料公司、广东省 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南海高新无机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先后听取了这些单位的情况介绍,参观了实验室、生产车间、产品车间、检测检验室,并进行座谈讨论。

通过到上述企业考察调研,普遍反映由于稀土生产总量大,新上企业较多,没能协调价格,形成无序竞争,导致售价较低,企业效益下降。这是一个带有宏观型、全局性的共性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对已发证的要管好,严格控制新证发放,新上分离要从严审查,要从扩大应用上入手,抓二头,即矿源和出口,屡中间,即分离生产线。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扩大内需和应用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毕群理事长考察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4月24日,中国稀土学会毕群理事长、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稀土办厉大汛主任一行6人,到位于北京大学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听取了公司董事长杨应昌院士、吴宁三总经理介绍,参观了中试生产线和原料产品车间。毕群理事长一行对该公司的生产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这一拥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建厂并投产,使科研 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在配套生产用钕铁氮磁粉原料的磁体应用上,表示极大的赞赏。研发的钕铁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发明成果,是一项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863”项目和“973”重点项目。学会表示并呼吁有关部门、单位,在过去关注支持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为这项发明成果实现产业化继续给予支持,这项第四代磁性材料的产业化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毕群理事长一行考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03年7月2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名誉理事长周传典等一行6人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有研院)考察,受到了院长屠海令博士,副院长姚建明、张少明以及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有研稀土)总经理李红卫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学会副秘书长牛京考、北京市稀土办公室主任历大汛等陪同考察。

屠海令院长、李红卫总经理首先介绍了有研总院、有研稀土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状况;随后毕群理事长等参观了院本部有研硅谷半导体硅材料生产线、《中国稀土学报》编辑部,并赴位于河北三河燕郊镇的二部重点考察了高纯稀土金属、稀土特种合金、磁效应材料、发光材料等生产车间和实验室。

在考察过程中,毕群、周传典同志高度评价了有研总院在历史上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特别对近十年来该院在经营模式、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充分肯定了有研稀土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工作,认为该公司不愧为我国稀土行业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在稀土金属、特种合金、磁效应材料、发光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特色,工艺有特点,技术储备很雄厚,市场开发有活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稀土高科技企业,并希望有研稀土加强技术辐射转化,促进稀土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4、毕群理事长赴包头考察稀土企业

2003年8月10日~15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等一行八人,考察了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希望铝业集团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包头市华美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三个企业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包考察期间内蒙古人大副主任周维德同志、北方稀土集团董事长、包头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林东鲁同志、包头市人大副主任郭福成同志、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文清同志和企业领导等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同考察团全体成员就钢铁和稀土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座谈。毕群同志一行还参观了生 产线,详细地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包头稀土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考察调研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保护包头稀土资源刻不容缓

建议一方面减缓主东矿的开采,多利用外来铁矿,另一方面就是要保护好尾矿坝稀土资源及单独堆放在白云鄂博的中贫铁矿和霓石型高稀土、铌矿石,以保持中国稀土资源的长久优势。

(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飞猛进向前发展 2000年以来,稀土开发区引进项目总投资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其中稀土及应用产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材料,包括稀土储氢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和稀土高分子材料等;二是永磁电机,包括电动自行车电机、中巴永磁电机、小汽车永磁电机、鱼雷电机和小型振动时效电机等;三是镍氢动力电池;四是电动自行车,包括由钕铁硼永磁电机、稀土贮氢电池和稀土铝合金车架生产的各类电动车;五是其它应用系列,如稀土合金包芯线、稀土微肥、稀土催化剂和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钢中和铝中应用的配套技术和材料。预计2003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财政收入达10亿元。

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希望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和稀土科技园。其中包含稀土企业孵化器、软件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三)北方稀土集团组建工作稳步推进 组建两大稀土集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总量,集中配臵稀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稀土行业的“三乱”问题,制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整体市场竞争力,将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企业重组最主要的是从源头抓起,控制总量。实质性、有效的企业重组才能使组建稀土集团的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四)坚定不移地大搞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包头稀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风雨雨,几经兴衰。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大搞技术创新的企业,经济效益才会步步升高。如包头市启通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拓日本、南韩的液晶腐蚀剂市场,大搞技术创新,使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出口要求,只此一个产品年经济效益在500万元以上。目前正着力研发蚀刻液,准备捷足先登中国市场。包头市启通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储备,目前已开发出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钕等纳米稀土化合物,并准备逐步产业化,寻找适当机会投放市场。

包头市京瑞稀土新材料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企业大搞技术创新,生产荧光级氧化铕,节省锌用量65%,使产量增加50%,废水全部循环使用,从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等副产品,使工厂达到零排放,效益大幅上升。他们的研发部门正在开发稀土润滑剂、稀土塑料稳定剂、油漆添加剂、涂料固化剂等新产品,企业前景看好。

(五)加大环保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稀土在选冶过程中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这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建议:

1.加快稀土精矿酸法冶炼清洁工程的进度,严格环保设施同步建设,环境达标开工生产。逐步解决稀土精矿焙烧对环境污染问题。

2.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的检查和检测,对污染超标、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执行环保法,限期进行治理,凡在限期内治理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产。

3.加大环境科技投入,研究清洁生产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稀土生产清洁工厂的水平。

在这方面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荧光级氧化铕清洁生产线通过萃取工艺改进实现了沉淀废水的再利用、皂化废水及其再利用、稀土碳酸盐废水的再利用和碱式碳酸锌废水的利用等,不但使车间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还从废水中回收了碱式碳酸锌和氯化铵等产品,达到零排放,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清洁工厂的示范项目。

(六)稀土分离应贯彻“精料”方针

建议立项对50%REO~55%REO~60%REO稀土精矿选、冶(包括环保)的技术经济进行评估。并研究进一步降低60%REO精矿的成本和提高碱法的稀土回收率,而后确定最经济的稀土精矿品位。这将会对全国稀土产业发展和环保治理产生重要作用。

5、毕群理事长考察四川省稀土科技与产业

2003年9月11日~22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名誉理事长周传典一行11人对四川省稀土产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考察期间先后会见了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四川省计委常委副主任朱以庄、产业发展处处长兼稀土办主任龙其云、峨眉市副市长黄佰勇、五通桥区副区长陈友波、乐山市计委副主任邓洪和、凉山州人民政府州长曲木史哈、副州长毕志强、冕宁县副县长马联双、副书记康俊、副书记郑国松和德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曾绍清等领导。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理事长刘资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稀土办助理调研员杨云生同志全线陪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考察团成员同四川省有关领导、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就稀土资源、稀土市场、稀土产业以及稀土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深入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四川省稀土产业方面双方意见基本相同。毕群和周传典同志对四川省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就考察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1四川省稀土资源及特点 1.1地质勘察及储量

四川省稀土资源地质勘察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发现稀土矿29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2处。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冕宁、西昌、会理、会东等县,构成了四川省西部南北 长270公里的稀土矿带。经四川省储委和四川省地矿局审批,四川省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B+C+D+E级各类储量239.49万吨,其中轻稀土239.46万吨,重稀土0.03万吨。牦牛坪稀土矿为155.11万吨,占全省的65%。

1.2四川省稀土矿的采选

四川省稀土矿采选全部集中在冕宁和德昌两县。近年来凉山州加强了对稀土矿采矿和选矿的管理,通过矿山整顿和企业产权兼并、重组等改革,全州采选企业由原来100多户整顿到目前的19户,其中冕宁县17户(牦牛坪7户、木洛寨7户、三岔河3户),德昌县2户(志能公司和富源公司)。冕宁县的几个稀土矿山,2003年预计采原矿40万吨,平均稀土品位3.5~4.0%REO,平均15吨原矿选1吨稀土精矿(按50%REO计),可生产稀土精矿2.5~3万吨(50%REO计)。

四川省稀土精矿多为三个品级,即60%REO、70%REO和75%REO。这对贯彻精料方针是有益的。冕宁稀土选矿企业的稀土回收率都很高,例如:昌兰稀土公司采用重选——磁选法,给矿品位4%~6%REO,精矿品位60%~75%REO,尾矿REO<1%,收率76%。方兴稀土公司采用重选——磁选——浮选工艺给矿品位平均4.63%REO,精矿品位50%~75%REO,尾矿REO<0.8%,稀土收率80%。

德昌县大陆槽乡的稀土采选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今年生产精矿约2000吨。

1.3四川省稀土资源的特点

四川省稀土矿分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六个类型,但主要为 与碱性伟晶岩——碳酸岩相关的氟碳铈矿——重晶石碱性伟晶岩、碳酸岩型矿床。其中牦牛坪、大陆槽乡矿都属于与喜玛拉雅期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矿床类型。该矿床主要特点如下。

(1)采选容易、收率高、成本低(2)磷、钍有害杂质低、适于火法冶炼(3)湿法冶炼环保问题少,萃取成本低(4)钕含量低,铕含量较低,经济价值稍差些 因此,四川省稀土矿同内蒙古包头稀土矿比,其中价值较高的钕、铕偏低,经济价值稍差些。

2稀土冶炼 2.1火法冶炼

四川省稀土冶炼分离的企业约30多家。火法企业主要有7家,分布在凉山州冕宁、德昌和雅安市天全等县。产品多为稀土硅铁合金、稀土硅镁铁合金、稀土球化剂、蠕化剂和混合稀土金属及少量金属钕、镨钕金属。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火法冶炼车间金属钕生产能力为500吨/年,但2003实际生产不超过100吨。万宁稀土公司、飞天稀土公司、华龙稀土公司、天泰合金厂、禧龙稀土公司生产稀土硅铁合金的能力分别为8000吨/年、2500吨/年、3000吨/年、2000吨/年和4000吨/年。还有金江稀土公司,生产钕或镨钕金属能力为200吨/年,实际今年生产不到150吨。包头和江西的金属钕供不应求,而四川销路不好,其根本原因是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所致。2.2湿法冶炼

四川省湿法稀土分离企业共20多家,总分离能力约2万吨REO,主要分布在乐山、成都、德阳和凉山州等地。湿法冶炼分离企业单体规模多数较小,技术装备差,产品雷同,但在稀土冶炼分离技术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特色。

(1)普遍采用的是包头稀土研究院研究开发的氧化焙烧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化学法提铈工艺,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取还原沉淀生产氯化稀土工艺和氧化焙烧盐酸——烧碱法生产混合氯化稀土工艺等。特别是化学法提铈,不仅简单地获得了铈产品,而且使提铈后的氯化稀土中镨、钕得以富集,为进一步萃取分离制备镨、钕、镧和钐铕钆产品创造更经济的条件。

(2)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的工艺是氧化焙烧→盐酸浸取三价稀土→稀硫酸浸取四价铈→碱法处理其他不溶部分稀土。这一工艺的优点,一是提高了稀土的收率,两步酸浸的浸出率均大于95%,碱法的收率为93%。二是提铈后,使整个萃取工作量减少近一半。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镧、铈、镨、钕的氧化物或碳酸盐及钐铕钆富集物。

(3)冕宁县方兴稀土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李德谦教授发明的“攀西稀土矿萃取分离铈(Ⅳ)、钍新工艺”,工艺流程: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滤液→溶剂萃取分离使铈(Ⅳ)、钍与其他稀土得到分离。该工艺流程简单,适用性强,收率高,特别是钍得到回收,没有放射性废水和废渣,解决了放射性污染环境问题。设计投入总金额为4000多万元,年处理冕宁矿4000吨,萃取分离能力为2400吨REO。因资金不足,设备还未安装,何时投产尚不确定。

(4)五通桥东风化工厂焙烧窑和萃取生产线均已停产。现购买碳酸铈生产高纯硝酸铈铵,这是一种液晶显示屏彩色滤波片专用腐蚀剂,属于用于IT产业的电子化工产品,生产能力600吨/年,产品出口日本和韩国。同时,生产高纯氢氧化铈,月生产34吨,用于生产催化剂,出口美国。另外还生产抛光粉(含CeO285%),生产能力200吨/年。

3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研发及应用多项居全国领先水平

3.1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四川省新力集团与清华大学研发的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已建成共沉淀法蓄光粉(很可能属于铕激活铝酸锶蓄光材料)生产线和多个应用加工车间。产品分3大类,9个系列,近200多个品种,主要有红、黄、蓝、紫发光粉;发光涂料、油墨、塑料、陶瓷和发光工艺品等;发光地名、消防、电力和公共信息标识牌等。该企业生产长余辉发光材料,可印制在纸、塑料和金属板上,耐水、耐磨、无放射性,光照10分钟~15分钟后可发光10小时~60小时,夜间清晰可见,寿命达15年。最近中标深圳地铁标识,合同金额近4000万元。四川新力集团公司除开发超长余辉荧光材料外,还开发氮化镓基白光二极管光源材料和等离子体PDP显示荧光材料。

3.2镧系光学玻璃 成都光明光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镧系光学玻璃生产厂。已建成四条生产线,年产含30%La2O3的光学玻璃1000吨。由于镧系光学玻璃具有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特性,能扩大视野角,从而有效简化光学系统,使镜头小型化,广泛用于数码相机、扫描仪、CD―ROM、DVD读取头和LCD投影电视机等。该公司生产镧冕LaK、重镧燧石ZLaF和镧燧石LaF三大类,数十个品种镧系玻璃,还生产石榴石晶体YAG和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应用于固体激光器,发光十分稳定可靠。

3.3钕铁硼及钐钴永磁体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和绵阳西磁科技开发公司是我国最著名的磁性材料科工贸一体化部门之一,下设7个研究室和多个产业化试验生产车间。

西磁公司的粘结钕铁硼中试车间已投入试生产阶段。快淬炉生产非晶态或纳米晶态鳞片状合金装备技术从美国MQ引进,其余由国内配套。年生产钕铁硼永磁粉300吨,供生产粘结或注射钕铁硼永磁体使用,磁能积为11~13MGOe。烧结钕铁硼车间的生产能力为100吨/年,目前根据订单只生产磁能积42~45MGOe的钕铁硼永磁体。

除西磁公司外,四川还有一家全国最大的粘结磁体生产厂——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粘结钕铁硼永磁体,是从美国MQ或MQ天津分厂购入钕铁硼纳米微晶粉末,配加塑料等粘结剂,通过模具压缩、注射、挤压等工艺一次成型,不需烧结和机械加工,低温固化后经电泳防腐涂层便得到最终产品,尺寸十分精确。该公司生产能力为600 吨/年,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仪器、电脑、家电、通讯和汽车工业,产品出口日、美、欧、韩等国,预计今年利税可达1.2亿元。

3.4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稀土储氧材料

依托四川大学和成都光明光电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光明器材厂已建成一条年产催化剂1万立升的中试生产线。产品经长安汽车集团公司上车测试优于欧Ⅱ标准。208厂、四川大学、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和167厂正在联合实施欧Ⅱ催化剂产业化,同时研发欧Ⅲ催化剂、摩托车和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相应的储氧材料。四川大学与川化集团公司合作正在实施天然气燃烧催化炉(节能16%)产业化,同时进行天然气催化燃烧热水器的研制。

此外,四川虹泰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稀土储氧材料开发出电动自行车用锌—空气电池,电池标称电压1.2V,36V电池组重8kg,容量30Ah,一次充电自行车正常行驶100km,放电平稳,寿命长,价格低。该公司还开发出稀土永磁密码防盗锁,规格品种繁多,性能十分可靠。同时,公司利用稀土材料开发的防腐涂料和水净化设备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4、几点建议

(1)扩大镧玻璃的产量品种,由现在的1000吨/年增加到2000吨/年,并拓展镧玻璃的深加工产品。

(2)加快长余辉蓄光材料应用的市场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稀土发光材料产业。(3)加快金属钕(镨)→钕铁硼→永磁电机产业链的建设。

(4)加快稀土储氧材料、催化剂的开发,促进汽车尾气净化器、催化燃烧设备、锌—空气电池的产业化。

(5)支持大学及研究院所研发稀土高科技领域新材料,并鼓励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尽快使其产业化。

(6)调整省内湿法冶炼分离产品的结构,鼓励向精细化工产品发展,限制扩大雷同产品和生产初级稀土化合物(如氧化物、碳酸盐),低价出卖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

(7)利用四川省的廉价电力资源和低磷单一氟碳铈矿,一步法冶炼稀土合金的优势,把火法冶金做大做强,占领国内外市场。

(8)保护矿山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杜绝乱采滥挖。

五、其他工作 1、2003年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于2003年12月24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15个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报》编辑部和《稀土》编辑部的2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毕群理事长到会并讲话,徐广尧秘书长主持会议。各专业委员会和杂志编辑部汇报交流了本领域2003年工作进展和2004年工作计划安排。这是各专业委员会今年换届后的首次会议。会议起到了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作用。毕群理事长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个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稀土学报》、《稀土》两个杂志的工作。他强调指出,学会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学会工作要和企业相结合,促进企业的经济技术进步。《年鉴》工作很重要,它的编写要体现出学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会创办以来的第一部《年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日前已经出版,它是对学会各项工作的系统全面总结,今后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办好,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继续积极支持《年鉴》的编写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稀土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骨干力量就是学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都将在学会换届后进入学会理事会,要更好地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他还指出学会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特别是国际交流的工作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徐广尧秘书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学会工作中、在促进稀土企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国际交流方面比较欠缺,总体比较薄弱,希望以后的工作中加强,提高我国稀土学术交流的国际地位。学会工作不能脱离企业与市场,各专业委员会要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学会将成立专家组,其主要功能是联系国内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双边学术交流的开展;参加指导国内学术交流;参加项目评估、鉴定、立项和审核;参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专家组将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开始工作。

2、继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工作

学会网站在学会工作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宣传窗口,应该作为学会工作的一个重点,纳入学会未来的工作日程。为了更好地方便访问学会网站,学会办公室为网站申请了网络实名—中国稀土学会,这样浏览者可以通过在浏览器中输入“中国稀土学会”来访问学会网站。针对学会未来的工作重点建议依靠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各级组织,加强团体会员、期刊杂志、组织状况、科普专栏、学会活动等栏目的建设,同时要加强英文版的建设,扩大对外宣传。

3、推选两院院士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组发教字[2003]004号文同志和精神,2003年1月20日发文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并成立了以毕群理事长为组长、徐光宪院士为副组长,肖纪美院士、张国成院士等7人为组员的推选两院院士工作小组。3月,在北京召开了推荐提名评审会,经过审阅申报材料、专家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严纯华同志以全票(1/2以上有效)获得提名,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科协报送了有关材料。

4、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3]80号文件关于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知精神,学会组织常务理事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荐报符合要求的候选人事迹摘要。在2003年12月24日召开的由副理事长余宗森教授、秘书长徐广尧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7位候选人进行了评审。经过宣读文件,领会精神,对照条件,对7位候选人的事迹、业绩和四种精神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产生中国稀土学会候选人张志宏同志,并按照科协文件要求上报有关材料。

5、推荐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3]43号文件精神,我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有关科研院所进行了第八届中青奖候选人推荐工作,同时成立了由毕群理事长、徐光宪院士、张国成院士等7名成员组成的评审组。共有4名候选人参加评选, 分别是林君(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邢献然(北京科技大学)、高松(北京大学)、张深根(国家稀土材料工程中心)。2003年8月30日我会中青奖评审组根据候选人的材料并参照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条件在公开评议后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共有3名候选人入选,分别是张深根、高松、邢献然,并向中国科协报送了有关材料。

6、包头稀土研究院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高性能钴基稀土永磁辐射环是我国研制新型导航陀螺仪力矩器的关键部件,这种陀螺仪主要用于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导弹、卫星等惯导系统中,对实现国防高新工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努力研制生产的陀螺仪马达和组合传感器,成功应用到神舟五号“长二F”运载火箭惯性导航平台中,作为关键部件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包头稀土研究院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部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表彰,并发贺信、颁发奖状。同时受到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的表彰和奖励。

7、地方学会工作

(1)江西省稀土学会组织召开“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高层论坛”

2003年12月27-29日,“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重点研讨江西省钢铁、稀土、有色金属三大产业的发展,江西省在实施“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江西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该论坛构建了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平台,创建了一个科技与经济,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新型学术交流形式。论坛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得高度重视。6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56篇。

2003年我会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继续积极为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和稀土企业服务,促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学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紧依靠各专业委员会、全体理事和所有会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视与稀土企业的交流,学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篇: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2007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和综合情况

2007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余个(次),交流论文1200余篇,17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学术交流方面我会重点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分析学术报告暨研讨会”、“2007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技术与行业信息交流会。2007年我会的学术交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会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会完成了“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内蒙古稀土行业环保现状与治理讲座”等咨询服务工作,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并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有关部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中科创投公司提供了国内外稀土资源、产业、贸易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做专题汇报和交流咨询。

出版方面,我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2006《中

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的出版受到稀土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此外我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志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出版质量,扩大了再稀土领域的影响。其中《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组织开展“2007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资助。《稀土》杂志在2007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稀土》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

组织建设方面分别组织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座谈联谊会”和“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及“2007主任秘书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确定学会工作方向以及制定学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会在经费上和基建项目上一直得到国资委和钢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基建项目方面我会连续几年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使学会的办公条件大为改观,一改过去捉襟见肘的局面。此外还得到了理事长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二、典型事例

(一)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7日至11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会议共收录论文465篇,其中境外95篇,国内370篇。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瑞典、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波兰、印度、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0个国家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等共56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06人。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07国际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2007国

际稀土产品及技术交易展览会”,交流了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了国内外稀土生产及应用、设备、分析仪器等企业展示近三年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和产品。

国内外专家代表认为,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此次会议是中国稀土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论文数量、参会人员、国外代表最多的一次盛会,为来自国内外的稀土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机会,为稀土科学研究、材料科技进步、信息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4月23-27日我会王新林秘书长等四人应赣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赣州考察了赣州地区的稀土产业,并与江西省及赣州市各县政府、企业领导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对整个稀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全面而多方位的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产业大背景,根据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现状,编制了赣州稀土产业规划。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就该规划进行了研讨。整个规划共柒万余字,后经专家评审鉴定,认为该规划内容全面、对赣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促进赣州稀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该规划也得到了赣州市方面的认可。

(三)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4月25∼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余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内容涉及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原料的制备,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反应性能与作用机制,稀土催化材料

在机动车尾气净、催化燃烧、室内空气净化、石油化工、天然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其他能源、环境领域的开发利用。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会议评选出了5篇优秀论文,对优秀论文发放了奖金。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向会议提供了资助。

(四)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20∼25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及部分国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代表论文摘要共计500余篇。

代表们就目前稀土新材料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光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光子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光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五)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

会议于11月17∼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稀土应用领域的专家及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及江苏等地的稀土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35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稀土各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稀土在钢铁、硅镁铁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稀土标准工作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稀土的应用与市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对目前制约稀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9月29日在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召开了“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11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新林秘书长主持。

钐铁氮、钕铁氮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情况和产业化现状。他引用了日本粘结磁体工业协会会长原田英树的话:“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中国尚不能生产,日本应集中力量于此领域,不断改进性能和开发应用,专利的战略极为重要。”可见日本对于钐铁氮和钕铁氮磁体的生产技术相当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杨应昌院士的钐铁氮/钕铁氮的生产专利技术是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由该技术所生产的磁粉性能是可以保障的;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磁体制造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

(七)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工作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我会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五部综合性年鉴,其内容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改进,特别增加了“稀土开发应用技术进步述评”。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全书共约85万字,687页。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议于8月7日在包头市召开,常务理事及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王秘书长向与会常务理事汇报了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以来学会工作情况,特别是第五届国际稀土会议筹备情况和近期工作计划。干

勇理事长作了讲话。会议决定:

1.经与国外稀土同行商议,第六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2010年在中国南方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议。

2.常务理事会授权稀土学会办事机构发展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这项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主任、秘书和委员的力量,积极发展会员,使我会的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3.随着我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外籍人士要求加入我会成为个人会员或者团体会员,为此常务理事会委托学会办事机构起草外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条例,以扩大我会的国际影响。

2007年我会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在为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稀土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促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开发研讨会规模空前,效果良好,说明中国稀土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要继续发挥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会员、团体会员、全体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2007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和综合情况

2007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余个(次),交流论文1200余篇,17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学术交流方面我会重点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分析学术报告暨研讨会”、“2007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技术与行业信息交流会。2007年我会的学术交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会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会完成了“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内蒙古稀土行业环保现状与治理讲座”等咨询服务工作,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并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有关部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中科创投公司提供了国内外稀土资源、产业、贸易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做专题汇报和交流咨询。

出版方面,我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的出版受到稀土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此外我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志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出版质量,扩大了再稀土领域的影响。其中《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组织开展“2007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资助。《稀土》杂志在2007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稀土》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

组织建设方面分别组织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座谈联谊会”和“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及“2007主任秘书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确定学会工作方向以及制定学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会在经费上和基建项目上一直得到国资委和钢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基建项目方面我会连续几年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使学会的办公条件大为改观,一改过去捉襟见肘的局面。此外还得到了理事长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二、典型事例

(一)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7日至11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会议共收录论文465篇,其中境外95篇,国内370篇。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瑞典、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波兰、印度、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0个国家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等共56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06人。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07国际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2007国际稀土产品及技术交易展览会”,交流了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了国内外稀土生产及应用、设备、分析仪器等企业展示近三年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和产品。

国内外专家代表认为,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此次会议是中国稀土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论文数量、参会人员、国外代表最多的一次盛会,为来自国内外的稀土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机会,为稀土科学研究、材料科技进步、信息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4月23-27日我会王新林秘书长等四人应赣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赣州考察了赣州地区的稀土产业,并与江西省及赣州市各县政府、企业领导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对整个稀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全面而多方位的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产业大背景,根据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现状,编制了赣州稀土产业规划。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就该规划进行了研讨。整个规划共柒万余字,后经专家评审鉴定,认为该规划内容全面、对赣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促进赣州稀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该规划也得到了赣州市方面的认可。

(三)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4月25∼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余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内容涉及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原料的制备,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反应性能与作用机制,稀土催化材料在机动车尾气净、催化燃烧、室内空气净化、石油化工、天然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其他能源、环境领域的开发利用。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会议评选出了5篇优秀论文,对优秀论文发放了奖金。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向会议提供了资助。

(四)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20∼25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及部分国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代表论文摘要共计500余篇。

代表们就目前稀土新材料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光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光子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光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五)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

会议于11月17∼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稀土应用领域的专家及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及江苏等地的稀土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35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稀土各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稀土在钢铁、硅镁铁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稀土标准工作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稀土的应用与市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对目前制约稀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9月29日在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召开了“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11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新林秘书长主持。

钐铁氮、钕铁氮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情况和产业化现状。他引用了日本粘结磁体工业协会会长原田英树的话:“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中国尚不能生产,日本应集中力量于此领域,不断改进性能和开发应用,专利的战略极为重要。”可见日本对于钐铁氮和钕铁氮磁体的生产技术相当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杨应昌院士的钐铁氮/钕铁氮的生产专利技术是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由该技术所生产的磁粉性能是可以保障的;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磁体制造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

(七)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工作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我会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五部综合性年鉴,其内容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改进,特别增加了“稀土开发应用技术进步述评”。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全书共约85万字,687页。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议于8月7日在包头市召开,常务理事及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王秘书长向与会常务理事汇报了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以来学会工作情况,特别是第五届国际稀土会议筹备情况和近期工作计划。干勇理事长作了讲话。会议决定:

1.经与国外稀土同行商议,第六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2010年在中国南方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议。

2.常务理事会授权稀土学会办事机构发展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这项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主任、秘书和委员的力量,积极发展会员,使我会的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3.随着我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外籍人士要求加入我会成为个人会员或者团体会员,为此常务理事会委托学会办事机构起草外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条例,以扩大我会的国际影响。

2007年我会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在为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稀土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促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开发研讨会规模空前,效果良好,说明中国稀土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要继续发挥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会员、团体会员、全体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海峡两岸稀土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稀土学会

2011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

海峡两岸稀土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稀土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

会议日程安排

9月13日报到,9月14日大会报告,9月15日上午分会报告,9月15日下午参观考察,9月16日疏散。

9月13日报到:全天会议报到,不安排接站。9月14日:全天开会。

8:30~9:30:开幕式

主持人:赵栋梁

开幕式致辞:干勇 林东鲁 中国科协领导

9:30~9:50:大会合影、茶歇

9:50~12: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胡伯平1.2.《稀土分子磁体》北京大学

高松院士

《稀土产业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春龙总经理 3.4.《台灣稀土永磁技術與工業發展之回顧與展望》中正大學

張文成教授 《稀土永磁新材料和生产技术研究与发展》钢铁研究总院

李卫教授

14:00~18: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張文成

5.《Rare-earth Related Phosphors Converted Light-emitting Diod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Backlighting and Solid State Lighting》 台灣大學

劉如熹教授 6.7.授 8.《含稀土超導及磁性材料》台灣大學

林昭吟研究員 《稀土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华东理工大学

卢冠忠教授

《稀土市场及钕铁硼、金属钕、镝供求关系分析》 中国稀土学会

陈占恒教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袁华堂 9.10.11.《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胡伯平教授 《稀土功能材料研究进展》包头稀土研究院

刘国征教授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龚斌 总经理

12.《甘肃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杨文浩总经理

13.《稀土分离清洁生产》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廖春生教授

9月15日:上午分会报告 分会场交流第一组

8:30~12:00:分会报告(每人15分钟)主持人:于广华,蒋利军 1.《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蒋利军教授

2.《混合稀土无钴、低钴储氢合金复合电极材料性能研究》南开大学

王一菁教授 3.《镧-镁-镍超晶格储氢材料在镍氢电池中的应用》北京宏福源科技有限公司

吴建民教授

4.《稀土氧化物涂层超导体的磁通钉扎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古宏伟研究员

5.《稀土纳米复合磁体的化学设计与控制合成》北京大学

侯仰龙教授

6.《Bottom up法制备各向异性双相复合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北京工业大学

岳明教授

7.《La(FeCoSi)13B0.25合金的磁制冷与磁热效应》包头稀土研究院

黄焦宏教授 8.《磁制冷LaFe13-xSix合金的氢化行为》四川大学

陈云贵教授 9.《无序R2M17结构与磁性研究》北京大学

杨金波教授

10.《热压/热形变NdFeB永磁材料研究》钢铁研究总院

郭朝晖教授

11.《纳米晶SmCo7合金的相稳定性相变行为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北京工业大学

宋晓艳教授

12.《利用速凝技術研製高性能RFeB系複合奈米晶薄帶及奈米晶塊狀磁石》東海大學

張晃暐助理教授

13.《高溫低磁場磁阻LaSrMnO3鈣鈦礦結構氧化物材料研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朱繼文博士

14.《钙钛矿结构磁电复合薄膜耦合机制的研究》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于敦波教授

15.《Magnetization process of hard magnetic FePt thin film》中興大學

蔡佳霖副教授 16.《L11 CoPt薄膜的磁性質強化及微結構改質研究》元智大學

孫安正助理教授 17.《Magnetoresistance behavior in epitaxial Fe/MgO/Fe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王守国副研究员

18.《氧化物在纳米尺度磁性多层膜中界面调控研究》北京科技大学

于广华教授 分会场交流第二组

8:30~12:00:分会报告(每人15分钟)主持人:孟健,陈占恒

1.《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华东理工大学

郭耘研究员 2.《添加稀土Mg-8Al-xRE擠製鎂合金微結構與潛變性質》台灣大學

簡朝棋研究員

3.《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

杨素媛教授

4.《添加稀土銲錫合金錫鬚異常成長現象及其抑制方法》台灣大學

莊東漢教授 5.《添加稀土銲錫合金電子構裝動態疲勞可靠度分析》昇貿科技公司

鄭智元博士 6.《含稀土合金填料在濺鍍靶材接合之應用》雲林科技大學

張世穎副教授 7.《稀土元素在晶體生長的應用》中山大學

周明奇教授

8.《含稀土高分子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探讨和相关功能展望》扬州大学

张明教授

9.《离子液体多相体系中稀土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陈继研究员

10.《電化學法製作一維納米氧化鋅及其特性研究》中央大學

林景崎教授 11.《以sol-gel 法製備BaY2ZnO5:Eu3+螢光粉》虎尾科技大學

張益新副教授 12.《Bi2O3對硼矽酸鹽光學玻璃特性影響分析》聯合大學

林惠娟教授 13.《稀土掺杂锰氧化物结构的光电特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赵昆教授 14.《HDDR各向异性R2Fe14B(R=Nd,Pr)型材料的研究》北京大学

韩景智博士 15.《NaYF4: Yb, Tm红外上转换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 玮总经理

16.《紫蓝光激发的稀土硅氧氮化物荧光材料研究》北京科技大学

刘泉林教授 17.《锰铈复合氧化物的氮氧化物助燃碳烟氧化性能研究》清华大学

吴晓东副研究员 18.《Rare earth-doped ceria mixed with alkali carbonates for SOFC applications》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孟健教授

第五篇: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07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

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07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07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07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

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

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07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00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

下载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以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拓宽学会职能为主线,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和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和落实中国科协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进取,使学......

    2014年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壁垒范文合集

    2014年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壁垒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相关产品研发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按照本会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和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精......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一年来工作概况 (一)学术交流 1.筹备和召开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今年10月20-22在合肥召开。两年一届......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一、概况(一)组织建设工作 1、 3月,我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地方学会工作会议,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地方学会的理事......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学术交流 我会各分会和工作委员会按照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与兄弟学会联合召开学术会议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