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5: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一、概况

(一)组织建设工作1、3月,我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地方学会工作会议,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地方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两总会理事长谭庆琏和宋春华出席会议并作了有关学会改革的重要报告。湖北、福建、陕西和河南等学会秘书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工作的经验。与会代表结合以上报告和经验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发言热烈,广泛交流情况,沟通了信息,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层次高,主题选得好。两位理事长的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明确,对地方学会的工作和改革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家表示,在当前情况下,要办好学会,除加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组织建设、国际交往和办好刊物等工作外,必须抓学会的经营工作。要逐步学会经营学会,逐步壮大学会的实力。

2.我会继续根据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会员管理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会的情况,运用自己开发研制的会员管理软件,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和发展新的会员。2002年共登记和发展了1000余名会员。现总共登记约6000余名会员。

3.根据我会分科学会组织管理条例,2002年水工业和隧道分会分别进行了换届改选,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

4.为了正确引导我国住宅工程建设科技的发展,8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我会提出了成立住宅工程分会的建议,经七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待报国家民政部审批。

5.为了加强我会与团体会员的联系,8月,召开了部分团体会员和有关企业(非会员)单位座谈会.会上交流了会员单位之间开展科技活动及为国家建设提供服务的经验,以及对学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会代表还就学会的性质、任务、发展、管理与运行模式,组织机构与建设,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经费来源以及学会与会员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创新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拓宽了学会改革的思路。

6.11月,我会召开了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和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及其领导人。

(二)学术交流工作

1.2002年,我会及各专业分会按计划基本完成了重点学术会议16项。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21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第三届海峡两岸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等。这些会议,主题明确,方向正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影响力,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都起到了明显效果。另外,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完成了17项一般性学术会议。

2.为了加强内地与香港,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2l世纪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8月,我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联合举办了2l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丹麦、挪威、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就本地区重大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了适应2l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土木工程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3.6月,我会与德国海瑞克公司联合召开了中德隧道(盾构)技术研讨会。会上,中德专家交流了各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设计、施工、制造与运行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通过交流,我国专家对德国的最新先进盾构技术有了进一步系统的了解,为我国隧道工程盾构法施工建设开辟了新的合作渠道。

4.11月,我会召开了以“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为主题的第十届年会。这是我会主办的二年一次的全国土木工程学术交流盛会。会议出版了论文集。

(三)专题研究工作

1.为紧密配合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贯彻实施,我会于2001年继续和清华大学土木系承担了建设部下达的研究项目《建筑物的耐久性、使用年限与安全评估》,该项目成果将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建设标准提供科学和政策依据。该项目于2002年完成,2003年1月将对课题组提出的《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进行鉴定。

2.10月,我会完成了中国科协下达的《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中的土木工程部分。

(四)学报、出版及教育工作

1.<土木工程学报>全年按时保质出版了六期,国内外共发行18000册。同时编辑出版了“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两个分册共4期。为了扩大学报的内容和影响,经我会申请,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报自2003年开始,正式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我会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

学院达成协议,每年由该院负责编辑出版6期,我会继续完成原有的6期。

2.今年我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90周年纪念专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三本书,由建工出版社于是11月出版发行5500册。

3.12月,我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广州主持召开了2003年全国土木工程院(系)主任工作研讨会。

(五)国际及港台地区合作与友好往来

1.来华团组

(1)1月,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秘书长霍格尔先生等一行三人拜会我会,商谈双边交流事宜。

(2)3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斯瓦兹博士等一行三人访问我会,副秘书长刘西拉教授在上海接待,双方就两会会员交流和互访交换了意见。

(3)4月,台湾大学陈振川先生等土木工程专家一行六人拜会了我会,我会副秘书长罗祥麟、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王俊、副理事长陶学康等接待了台湾专家。双方共同商讨了海峡两岸土木工程专家及学者的民间交流事宜。

(4)7月,应我会邀请,国际隧道协会第三届执委会在上海召开,隧协主席阿思斯先生等工3人来华参加会议。我会理事长谭庆琏、秘书长唐美树及隧道分会理事长轩辕啸雯等专程前往上海会见并宴请外宾。

(5)7月,美国混凝土协会主席霍南德先生等一行三人拜会了我会。我会副秘书长罗祥麟等接待了代表团,双方就混凝土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6)8月,接待子参加2l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的中国香港和国外代表87人次。

(7)11月,日本土木学会专务理事古木守靖等三人来京参加了我会90周年庆典活动。会后参观了京津塘高速公路。

(8)11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刘正光应邀来京出席我会90周年庆典活动。

2.出访团组

(1)1月,应日本国际建协的邀请,我会派出以常务副理事长姚兵为团长的高级访问团一行七人,赴日本考察了土木工程建设方面的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同时考察了大成、大林组等大型企业。

(2)2月,应日本国际建协邀请,我会派出以果有刚同志为团长的道路工程代表团一行七人赴日本参加首次在亚洲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冬季道路会议。会上收集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会后参观了有关的技术设备及工程项目,访问了日本国际建协和日本国土交通省道路局等单位。

(3)9月,应日本国际建协邀请,我会派出以胡小黑同志为团长的都市防洪考察团一行八人赴日本考察了利银川、淀川、鹤见川、庄内川、江户川等河流,并就堤防工程、蓄洪工程、排洪工程、环境工程与其相关工作机构进行了交流。

(4)10月,应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邀请,我会理事长谭庆琏率四人高级代表团赴美参加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成立15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顺访了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这次访美和加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相互了解,发展友谊和促进合作的目的。

(六)基金与奖励工作

1.完成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终评和颁奖活动

在2001年申报、遴选和初评的基础上,今年对候选工程进行了审查,并于3月19日召开了“大奖指导委员会”和评委会专家组长的联席会议。一致评选出19项工程(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各一项)荣获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今年5月“全国科技周”期间,向社会发布了本项大奖的评选结果,中国建设报、人民铁道报和中国交通报等科技报刊都做了专项报道。并于5月22日参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统一组织召开的专项基金“科技奖颁奖大会”。

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90年庆典上隆重举行了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颁奖大会,19项获奖工程的88个获奖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并领取詹天佑金像、荣誉证书和奖牌。来自全国土木工程界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近千人参加庆典和颁奖活动。有十多家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编辑出版《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图集

为了贯彻“大奖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对本项奖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与知名度的精神,积极推介获奖工程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创新与成就,在谭庆琏理事长的倡导与支持下,我会组织编辑了第一、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图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全面介绍了两届总计40项获奖工程的科技创新成就,为广泛宣传提供了精美的交流资料。

可喜的是通过这两届大奖评选及颁奖活动,本项工程大奖逐步得到工程界的关注。特别是得到了建设、铁道、交通部等建设主管部门和香港地区的重视与肯定。部分地方建设部门还把本项奖也做为考核设计施工单位的业绩的依据之一。

3.支持与资助土木工程优秀论文奖与优秀学生奖的评选

今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选并颁发“第五届优秀论文奖”(一、二、三等奖共20篇)和2002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奖”(20名学生)。詹天佑基金继续资助了这两个奖项的奖金。谭庆琏理事长在11月赴港访问期间,还向三名香港学生颁奖。

4.12月下旬在西安和洛阳举办了2002年香港青年内地土木建科技冬令营活动。有40多名香港青年工程师和大学生参观内地大学教育和小浪底水库工程。这项活动是继1998年以来保持每年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联合组织的双边活动,今年已是第四次联合组织这项活动。

5.资助与参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同时召开今年的基金管委会会议。审议并研究了基金工作的总结与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二、专题总结

(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隆重举行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

11月26日,来自全国土木工程界的近千名代表欢聚京城,庆祝由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创建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90华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第五届优秀论文奖和2002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奖颁奖仪式同时举行。1-9个工程项目、21篇论文和20名学生获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两院院士李国豪为大会题词和发来贺信。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到会讲话,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中国科协副主席陆延昌、两院院士李国豪也发表了讲话。到会来宾,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席刘正光,日本土木学会专务理事古木守靖先后致贺词。我会谭庆琏理事长做了题为“继承学会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主题纪念报告。

大会由我会副理事长蔡庆华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李居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管委会主席许溶烈等。

为纪念建会90周年,特出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九十周年纪念专集》,书中汇集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前身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发展简史、组织建议、学术工作、重要文献以及活动大事记等。

(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1月27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一次理事会议、第八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大会听取了谭庆琏理事长代表第七届理事会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工作报告;听取了唐美树秘书长关于换届组织工作及章程修改的报告;讨论修改并审议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学会领导成员;表彰了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是1998年3月产生的。四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建设部的领导下,在铁道部和交通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和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下,学会积极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和组织优势,围绕土木工程领域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出版、国际交往与合作、专项基金与奖励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第七届理事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确保学会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发挥学会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持续深入地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出版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土木工程建设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创造才能,为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保证。

——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专家建议和科学论证,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土木工程师的资格评定、注册、继续教育工作,并逐步达到与国外相关机构资格互认。

——开展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资质评估工作,开展推荐性标准、新技术标准、技术指导性规范、规定等方面工作,使学会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3名理事组成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由58名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学会领导人。

理事长:谭庆琏(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前副部长)

副理事长:蔡庆华(铁道部副部长)

胡希捷(交通部副部长)

徐培福(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

范立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秘书长:张雁

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李国豪教授继续担任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大会还通过了学会的顾问、名誉理事、荣誉会员名单。

与会代表希望学会能在以谭庆琏为理事长的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团结广大会员和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革学会,突破影响学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行民主办会,真正让会员“当家作主”,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学会活动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开创学会工作和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

本届年会主题“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是经过学术工作委员会专家反复酝酿,并由学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审定的。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国内各部门、各地区以及香港特区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共提出论文摘要183篇,因限于会议规模和论文集篇幅,只收取96篇供年会交流。这些论文基本涵盖了各分会所属的主要专业领域,与会代表以浓厚兴趣听取了8位专家的大会报告,也在分组会上交流了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由于涉及内容广泛,总结不可能概括全面,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会议的主要反映,得到启发和鼓舞:

1.我国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世纪之交的中国公路桥梁”所展示的业绩从一个侧面作了有力的说明。年会上的技术交流还反映了我国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水工业和交通工程等领域在实践或理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铁路在西部青藏线和东部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成就令海内外瞩目;岩土工程、钢结构和预应力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一切成就无不包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与会代表对此有深刻印象,认识到我国土木工程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回顾过去,满怀激情,瞻望未来,充满信心。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工T技术在建筑部门工程勘察设计、住宅小区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普遍应用。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CAD系统已达到较高水平,推广至海外;CIMS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用于住 宅产业是新的创举;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在深大基坑开挖、隧道掘进和铁路软土地区路基动态设计已有成功经验;市政部门正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建设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尝试。

大会交流反映的问题是我国目前工程设计的传统单机顺序应逐渐过渡到网络并行设计方式;施工企业虽然初步完成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但远未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程度。有的专家指出CAD软件没有智能、不能推理、没有工程经验的积累不能代替工程师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意见。实际上,国外一些知名专家也早已提醒工程界注意单纯依靠计算机而忽略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据以作出判断可能造成的误导。

3.传统的土木工程正在酝酿着一场技术革命。专家们指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土木工程产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预计未来十几年IT和CIMS技术在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中将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力军;在桥 梁规划和设计阶段应用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和架设阶段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控技术,而在运营阶段则通过自动检测和管理系统实现桥梁健康诊断和决定维护对策。开发应用的高新技术还有系统的结构安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空气净化和水的再生利用技术等。

4.关于创新理念。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实现土木工程自身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是必要的,但长期跟踪就意味着落后。许多专家都提出了创新理念问题,我国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和手段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并不大,但设计概念和施工工艺缺乏创新理念是明显的。交通部凤懋润总工程师引用的一句话很值得深思:“不必刻意争高、求长、争大;欲在意争品质、争创意、争特色”。项海帆院士也特别强调技术创新的迫切性。创新理念的内涵既包括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包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耐久性、节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5,关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钱七虎院士提出关于发展地下工程、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概念,指出发展地下工程是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发展城市交通、便利地下管线安装的新途径和新方向,因此将其称之为环境友好工程。在强调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国策的今天看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两年一届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是第十届了,每次年会的主题都是本着众所关心的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和提高土木工程技术水平的宗旨而确定的。年会为各部门各地区的同行专家们提供了交流经验和信息、讨论技术发展动向和应付未来挑战的极好机会。虽然限于条件,不可能有太多的专家出席,但它的影响将会使更大范围的同行们所认知,我们坚信年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信在广大会员的关心和努力下,会一届胜似一届,成为一个可共享的宝贵信息资源。

第二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议评价表

附件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议评价表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

1.您认为参加本次会议()

1)很有收获 2)一般 3)浪费时间 2.您认为本次会议举办的必要性()

1)必要 2)可有可无 3)不必要 3.您认为本次会议的主题()

1)有意义 2)一般 3)没有意义

4.您认为本次会议的形式,如专题报告、分会场、圆桌会议等,()

1)好 2)不好 3)我建议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认为本次会议的日期选择()

1)好 2)不好 3)我建议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认为本次会议的时间长度()

1)正好 2)长 3)短 7.您认为本次会议的地点安排()

1)好 2)不好 3)我建议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认为本次会议的住宿安排()

1)好 2)一般 3)不好 9.您认为本次会议的参会费用()

1)较高 2)还可以 3)较低 10.您认为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

1)好 2)不好 3)我建议的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本次会议邀请的主题报告()

1)好 2)不好 3)我建议的专家或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认为本次会议的学术水平()

1)较高 2)一般 3)较低

13.您认为本次会议安排的技术参观()

1)很有价值 2)一般 3)没有价值 14.您对本次会议的会务安排感觉()

1)满意 2)一般 3)不好

15.您认为本次会议适合的参会代表是哪些人?

1)科研人员 2)设计人员 3)施工人员 4)管理人员 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认为参加本次会议有什么收获?

17.请您对本次会议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18.请您提出本次会议存在的问题

19.请您提出对以后举办类似会议的建议和意见

20.请您提出对以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学术交流工作的建议

21.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是()

1)科研人员 2)设计人员 3)施工人员 4)管理人员 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07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

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07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07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07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

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

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07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00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

第四篇: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以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拓宽学会职能为主线,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各省级学会、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学会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学会规章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使学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1.召开20××年工作会议

20××年7月27~2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总会部分领导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学会工作发展。成卓敏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就学会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并传达了中国科协20××年工作要点。会上有关领导传达了中国科协七届二次全委会“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的若干意见”以及本会九届四次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的精神。会议对20××年及20××年上半年学会工作作了总结,提出了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实施方案”、修改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高级会员管理办法和发展高级会员以及会员重新登记工作作了研究。2.加强会员管理,加大会员发展力度

在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的协助下,加强了对会员重新登记、换发会员证书、缴纳会费和发展会员等工作,目前已有10个省、市、区植保学会,0.8万余名会员完成了此项工作。同时为了加大对会员服务的力度,在中国科协的帮助下学会开发了会员管理系统,建立了会员管理信息库,开展了网上入会和会员参加学术会议等服务项目。

3.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加强对会员的管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完善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对20××年制定的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高级会员管理条例(试行)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团体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作了修改。同时成立了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协助常务理事会审议和决定有关会员发展、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对会员工作的总体规划、发展策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工作委员会设在学会秘书处,由一名副秘书长任主任,并配备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1名协助开展会员管理工作。

二、设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科技部规定的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所有的申报材料,包括申请登记表、制定奖励办法,建立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奖金筹集等。20××年8月3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登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登记证书编号为:国科奖社证字第0169号。

三、搭建高质量的学术平台,促进植物保护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20××年主办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11次,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达到2500人次,交流论文750多篇,正式出版论文集1本。主要学术活动有: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

20××年11月23~25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520多位专家、学者和植保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有6位专家作了大会专题报告,80多位代表在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会议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和学者的高等重视。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秘书长Dr.E.A.Heinrichs应邀参加了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 “Future of IPM-A Global Perspective ” 的报告,对本次年会给予高等评价。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参加了会议,有的还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来自国内中央和省级农科院的院长、所长,农业院校的院长,植保、植检站站长40余人出席了年会。二是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水平高。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三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在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四是结合分会场学术报告召开了“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学术讨论会”。9个专题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普遍反映听了发展研究报告对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有利于各分支学科的交流、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推动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

2.召开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

为了加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针对重大生物灾害积极推广防灾减灾成果。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于20××年8月22日在河北省南宫市召开了“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科技、生产单位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农业部领导和中央、地方的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会议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开幕式后观摩了防治示范现场,并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

3.与生产及推广部门联合召开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推广应用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山东金秋棉花科技推广协会协办,于20××年9月8日-1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品种管理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山东省农业厅、德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及来自山西、陕西和山东省棉花推广应用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会并发言。代表参观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选育的国审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植棉2号”示范田。郭予元院士就目前棉花病虫害发生及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有关专家和推广应用单位的领导作了报告和发言。本次会议对于加快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我国棉花稳产丰产起了有力的推动的作用。4.召开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和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会议于20××年10月9-1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FAO-China Seminar of Rice Allelopathy)”也同期举行。国际植物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IAS)主席Yoshiharo Fujii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植保局官员Ricardo Labrada博士、海南省和农业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来自科研、高等院校和推广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美欧亚三洲9国的11位植物化感作用和杂草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5.组团参加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

20××年10月15-18日,由成卓敏理事长带队,组团参加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主办,在英国格拉斯科(Glasgow)召开的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IPPC)。来自科研、教学单位的27名代表参加了本届植保大会。有4位专家分别在有关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其他代表分别以墙报展示了我国在植保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李振岐,在大会开幕式上,获得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主席Hans Herren 教授向来自美国、中国、以色列、印度等国家的6名科学家颁发的国际植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在大会期间我会成卓敏理事长参加了IAPPS理事会,并继续当选为下届理事。

四、积极组织决策咨询项目

1.开展“中国农林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类安全的影响,为了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与策略和法律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由我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万方浩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通过申请中国科协决策咨询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主要开展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危害的调查和中国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在全面收集、分析、整理我国生物入侵的基础信息,比对国外生物入侵研究与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科学发展计划与对策,为制定入侵生物学深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与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视点与判据;为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控制、阻断扑灭、持续治理的综合防控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研究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的总牵头学会,负责起草了“20××年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的实施计划,协助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筹备召开了“20××年农业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和组织编写《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综合报告和《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现状及20××年发生趋势与控制对策》专题报告。并协助中国科协完成了咨询报告的编撰、排版和印刷等工作。

五、编写《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我会通过申请承担了编写“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工作。聘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织20多位专家编写了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业昆虫学、病虫害测报学、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入侵生物学、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杂草防除等9个分支学科的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报告对20××-20××年国内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研究进展、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和总结;与国外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防灾减灾策略对比分析,提出未来几年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及对策建议。全书有18万字。并于20××年11月23~25日今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召开了学科发展研讨会,对专题报告进行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将于20××年12月中旬召开“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第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定稿。

六、组织20××中国科协年会第九分会场第三单元会场

在湖北省植保学会、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的支持下,我会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在武汉召开了“20××中国科协年会9.3-生物灾害防控与生态环境单元会场”取得圆满成功。出席会议的代表有51人,收到论文35篇,经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录用论文25篇。同时组织专家参加了由湖北省地震局、湖北省政府灾害应急办、湖北省灾害防御学会等单位举办的“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题论坛活动。我会专家作的“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形势及其防控对策”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20××年的工作,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全国植保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但是有些工作与中国科协的要求、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兄弟学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以××大精神为指引,以××大要求为总纲,以××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学会工作的创新能力,推动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营养学会工作总结

20××,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和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和落实中国科协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进取,使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更加活跃,全面改革创新试点和承担社会职能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正式启动学会全面改革创新工作

自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营养学会的全面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以来,20××年成立了以理事长为首的学会改革领导小组;向全体理事传达了中国科协对学会改革的文件和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文件;建立了多元结构的会员体系和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之家;开始编印首期《中国营养学会通讯》向会员免费发放;在发展和服务会员、民主办会、承担社会职能、办公机构改革以及实施学会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组织起草改革创新指导文件

学会领导小组在学会改革的第一阶段首先按照科协要求的创新改革提纲,结合本学会的实际情况组织起草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工作条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条例》等系列改革文件,并先后得到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扩大会议的讨论修改和通过。

(二)加强会员发展、服务和管理工作

首先建设了多元结构会员体系和会籍管理数据库;在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 “会员之家”;20××年12月会员人数达到9600人。在工作中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为会员服务,例如优惠参加学术会议和订阅《营养学报》,免费发送学术资料等;应学会改革的发展需要开始编印《会员通讯》向全国会员免费发放。

(三)强化民主办会制度

学会按照新制定的“理事会工作条例”和“会议条例”进一步加强了民主办会机制。20××年召开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和一次理事扩大会议,还结合具体工作召开了二次工作会议。20××年在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换届选举中试行了差额选举办法,取得的经验将在20××年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正式实行。

(四)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按照20××年新修订的《中国营养学会财务管理制度》,开始实行财务预算和司库监督制度,明确了学会负责人分级审批的规定。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20××财务预算,并推选张丁常务理事为学会司库,监督学会的财务收支状况并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今年还接受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署对我学会的财务收支项目及财务管理及帐簿的调研及审核工作。

(五)加速办公机构的改革

近年中国营养学会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促使学会加速办公机构的改革。在改革中制定了《学会办公室专职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的保证了学会繁重任务的完成。

二、大力促进学术交流工作

20××年中国营养学会继续把学术交流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学术会议、知识更新班等多种方式推动我国营养学科的发展。

(一)学术会议

20××年中国营养学会共召开了 22次学术会议,总参加人数达1300余人次,交流论文250余篇,编辑了《功能评价方法与关键技术研讨会》、《老年营养与健康和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5种论文集以及《疾病营养与治疗培训教材》、《维生素营养与慢性疾病防治》等两种培训教材,共印刷发出了3800 余册。

上述学术会议密切跟踪国际营养学发展趋势,围绕营养与慢性病、营养素补充剂、食品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学会专家还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并接待来自美国的营养学专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座谈。

(二)知识更新班

中国营养学会第18期营养知识更新班于20××年7月在青岛举办。学习班主题为“维生素营养与慢性病防治”,邀请了国内外十余名专家和教授授课从基础 理论、维生素营养需要、安全及临床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展开专题讲座和研讨,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人参加了学习。

(三)编印《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论文汇编》

中国营养学会基金管理委员会收集了得到营养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近年发表的论文,择优编辑出版了《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二》。论文编印3000册,免费发放给全国的会员,使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交流。

(四)《营养学报》工作

全年发稿176篇,期均载文量29.3篇。期刊总发行量1.56万册,国外发行48册。主要被引用指标:影响因子0.594,即年指标 0.028,总被引频次926。基金论文比0.70,5年影响因子1.205,Web即年下载率41.7,h指数16。除继续被国内9个数据库、19种文摘刊物及291种期刊做数据源外,继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期限2年)。继续被权威检索系统如:国际期刊指南《ULRIOH'S》、CA、BA收录,20××年又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列入收录计划。

《营养学报》编辑部于今年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的编委会成员。

三、积极推动营养科普工作

(一)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编写

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作为20××年营养科普的重点工作。经过专家委员会多次论证、修改,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 家、机构和企业的意见,并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版)。新指南将于20××年1月向社会公布。

(二)针对中国居民需要的营养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近年有个别人在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多次宣传“牛奶有害”的观点。这些说法干扰了国务院领导关于发展奶业的指示精神,影响了中国居民改善营养健康状况的进程。中国营养学会及时组织十五位知名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有害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经过几十家媒体以及多个网站的登载和转载,对于纠正这种错误言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受卫生部疾控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同举办了“年轻育龄女性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牵手中国药学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中国生理学会共同开展了主题为“选择平衡膳食、摄入合理营养”的科普宣传活动。营养专家走上街头现场咨询解答,发放科普宣传手册3000余册。

(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大众宣传营养科学知识

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食品报》合作,主办《营养研究》专版,20××年共组稿180余篇,通过30多个专版宣传营养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学会还与《科学世界》等杂志合作,出版科普读物;学会葛可佑理事长、杨晓光副理事长、翟凤英秘书长以及多名理事先后接待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关于国民营养健康多次采访,宣传营养健康知识。

四、主动承担社会职能

20××年在完成“中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初稿起草的基础上,征求了有关政府部门、学术团体、食品企业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上报稿。经过多方面努力,目前已经通过卫生部的审批,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中国营养学会承担的营养师认证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努力取得了多项进展,20××年在理事扩大会议上进行了试点工作总结。另外,学会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劳动部制定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教材编写以及卫生部组织的临床营养师的专业考试等工作。

营养科研基金征集、评审、和发布工作在20××年顺利进行。本共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地区95份标书,经专家审批,有12个营养科研项目得到基金资助。

五、坚持开展营养科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

学会20××年组织专家为雀巢公司、安琪公司、达能集团、伊利集团等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派出5名学会干部先后赴山西吕梁和湖南湘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学会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开拓经费来源,保持学会良性发展。

下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交通考察团赴日、韩考察报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交通考察团赴日、韩考察报告 2007年10月15日至26日,应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协会邀请,以上海巴士四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徐卫斌为团长的ITS......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按照本会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和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精......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一年来工作概况 (一)学术交流 1.筹备和召开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今年10月20-22在合肥召开。两年一届......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一、学术交流 我会各分会和工作委员会按照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与兄弟学会联合召开学术会议等。今......

    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中国数学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数学会以组织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主线,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动......

    中国林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林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林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精神,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