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健全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
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
平时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考核的重要基础。平时考核由于在上级规定中仅仅是要求,不直接导致奖励和惩戒,因而在不少地方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笔者认为,平时考核由于其特有的及时鞭策、激励、监督功能优势,理应成为部门加强管理、政府提升形象的自身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是对公务员考核功能定位的延伸和完善。《公务员法》明确了制定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提供依据”。
显然,由于这个功能定位主要侧重在评价及结果使用上,因而其发挥的效应也只能凸现在事后的监督以及对结果的监控上面,而对实施工作目标任务的过程是否存有偏差,效能是否低下没有引起重视,成为考核中的“盲点”。应该说年度考核制度的评价和结果使用功能对于事后的激励具有积极意义,而平时考核正是体现及时鞭策、激励、监督功能的本质所在,体现了当代“以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控制、结果控制为辅”的管理理念。
2、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是部门内部管理,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升政府形象的时代要求。长期以来,政府行政效能不高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如何彻底改变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和干部纪律松弛、作风不正、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弊病,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行为,塑造全新的服务型政府形象,关键还是靠制度、靠管理。特别是在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大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三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过程中,“管理出质量、管理树形象”这一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平时考核已成为部门工作的自身需要,以不断增强工作人员搞好政务工作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促进目标任务的高效完成。然而,政府机关 整体效能的提高,还得以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来促进和推动。
3、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是公正评价公务员工作实线和德才表现的客观需要。平时考核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因此,在考核体系中推广建议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实施月度、季度或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考评,为年度考核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使考核结果更具有公正性,得以在认识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搞好平时考核工作,必须首先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抓起,在实施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不断规范。
1、平时考核工作要建章立制。《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公务员各项管理已纳入法制轨道,为了同样凸现平时考核工作的地位,平时考核必须形成规章、建立制度,使平时考核
不是仅仅作为上级的要求,而是成为必要的制度,以确保平时考核工作的真正落实。
2、平时考核办法要简便易行,考有成效。
第一,考核内容要明晰。为便于操作,平时考核内容可分为岗位共性行为考核和岗位业务行为考核两个方面。岗位共性行为考核主要包括德、勤、廉三个方面内容,这是公务员人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考核;岗位业务行为考核主要包括能、绩两个方面,这主要是公务员个性行为的考核,应以政府和部门总体目标,结合职位说明书明确的职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在具体设计考核目标体系时,一方面要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突出重点工作、创新目标的质量、进程等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与职位分类管理制度相结合,突出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应履行岗位职责要求的考核指标,使考“人”与考“事”有机结合,有利于达到管人与治事的统一。
第二,考核标准要具体明确。一方面要对考核要素分配一定的标准分值,这是对公务员工作行为达到要求和完成既定目标的认可;另一方面要针对公务员平时考核激励导向标准,要突出加分、扣分的项目要素。一般而言,目前在突出以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中心环节的平时绩效考核的情况下,应加大绩效考核分值权重,突出加分、扣分的项目要素,以及时激励被考核者的努力方向,同时,要合理制订分级分类考核的等级标准和加权比例标准,以体现“整体
效能”和“职权利”相称的原则;再次,考核标准要难易适中,宽严得当,公平合理。既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能够体现公务员素质、能力和实绩的差距,具有可比性,防止和克服标准含糊不清,又要便于把握和考核的评定,使考核不致于成为“摆设”,而是真正成为工作和行为的标准。
第三,考核方法要便于操作。考核时段一般以月度或季度为限,考核程序由工作人根据自己在考核时段内的平时表现,对照考核内容及标准,在自评的基础上,经主管领导审核后,由考核小组考评。在考核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好五个环节:一是抓住表现突出和明显过错的行为,重在分析优劣,突出加分和扣分事项,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考核激励功能,减少考核环节;二是注重静态和动态考核的结合。一个考核时段内,工作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应予以一个正确的评价,同样对某项跨月或跨考核时段的工作,也要提出阶段性的静态评价结论和动态要求,以保持全程考核的准确性;三是把握群体和个体考核的尺度。一个部门或科室的整体工作是由各个职位整合而成的,甚至有的工作目标分工不分家,这就要分清集体行为、个体行为、连带行为的责任主次,做出公正评鉴,以增强考核评定的可信度;四是处理好显绩与隐绩关系。在实际考核时,有些工作实绩明显容易考核,但也有些部门政策规定明确,必须按章办理,无创新可言,这就要寻找工作亮点,把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实干的公务员政绩凸现出来,防止做表面文章的人吃香、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发生;五是重视考核台账资料备案制度。考核资料既是平时考核结果的体现,又是年度考核的事实依据。因此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工作台账,及时收集、整理、汇总考核备案资料,特别是工作人员实绩、科室月季或季度工作小结、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加扣分事宜应有详细的记载备案,使平时考核考之有据。
3、平时考核结果使用要体现力度。考核结果使用力度,不仅直接影响考核制度的生命力,而且也是落实考核管理的根本。平时考核制度结果使用主要应体现在奖惩分明的力度上,其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及时保证公务员达到最起码的工作要求,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古人云“赏务速而后劝,过时而赏与无赏同”,意思就是说,赏得及时,而后才能起到勉励的作用,而奖励与相关行为之间相隔时间越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越模糊,奖励的效应也就越弱。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平时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一是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加大平时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和权重,二是与机关岗位目标管理奖、年终奖挂钩。这是平时考核作为被考核人直接利益驱动,有利于激活工作动力。
4、平时考核工作要加大指导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建立
完善审核备案制度。二是加强检查督促。三是加强平时考核工作指导。
第二篇:公务员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制度
考核中的“德”是什么含义?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德”更好?
德的含义
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 《公务员法》)中,把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高度概括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德,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
干部德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干部德的内涵的理解也因人因地而异,主要包括如下几种说法: 按照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纲要》中对于德的表述:“德,即干部的品行,主要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作风等方面的素质。领导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品德,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党性是领导干部政治品德的核心内容,是领导干部德的核心内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员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是领导干部党性的核心。二是职业道德,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敬业勤政,充分体现职业风范;另一方面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在用权上的原则性、公正性和自律性。三是社会公德,主要看领导干部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四是家庭美德,主要看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等各方面的关系,在群众中是否有威望。”①
社会道德是一个大的道德系统,包括很多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领导干部的德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于社会道德体系。具体来说,社会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表现为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准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新时期,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应当把这些内容具体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干部的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社会道德的一般要求。
统文化以及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历史沿革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行政组织文化自成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性格塑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看重“和”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为贵”的思想在社会关系上表现为人们之间互惠互利,重仁义,遇事先讲合情合理,再讲合法,理性成分明显小于感性成分。中国目前正在步入法制社会,公务员考核正在走入法制化的轨道。“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到公务员考核中,往往表现为表面没有争论和冲突,谁都不想得罪人,人情和人际关系成为确定考核等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思想往往使公务员考核流于形式,大家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些基层公务员不再以职位要求为工作准则,而是专心于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做个 “老好人”。因为人缘好,即使工作不突出,在考核中也很有可能被评为优秀等次。而具有创新精神,工作有魄力有干劲的公务员,如果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考核中很难被评为优秀,这种状况极大挫伤了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我 国在改 革 开放和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 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由于各方面 种种复 杂 因素 的综合作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的一些腐败现象 也有所滋生,如以权谋私、任人 唯亲、贪污受贿等 等。作为 国家公职人员 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 和公共资源的行为,严重地影 响 了政府和公务员 的形象。
应以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为基础,考评表设计时再细分为多项要素,如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组织纪律、业务水平、政策理论水平、开创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出勤率、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
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考核内容的侧重点应放在“德”和 “绩”上。首先作为地方的父母官,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应清正廉明,心系黎民百姓,树立为民造福的理想和信念,所以要首先考“德”。在注重考“德”的前提下考核政绩,因为领导干部在所管辖区域内拥有决策权,可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裁决行政事务,政绩是“领导干部在从政活动中做出的被社会被人民所承认并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劳动成果,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中的综合表现”。对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应放在 “德”与“勤”的考核上。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没有自主权,只能请示上级。他们多数是直接面对群众,因为他们的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品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在大众中的形象,因此“德”与“勤”的考核尤为重要。拿考核工作来说,“好人主义”、“服从心理”、“一团和气”等思想都是有碍于考核客观公正进行的传统观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当中。改造传统行政组织文化,促进现代行政文化成长的措施包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培养基层公务员依法办事的理念和习惯;提倡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等。逐步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社会不良风气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党员权利教育、结合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等形式,使基层公务员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扫除社会上的歪风。要净化社会风气光靠改造行政机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全民的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风气对基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影响。互惠主义”与“轮流坐庄”所谓“互惠”就是参与各方在某种机制中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在一般的生活交往中,“互惠主义”可能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这种“互惠”变成一种“制度的互惠”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危害之大常常超乎想象。[1]“制度的互惠”就是人们把这种生活交往中的“互惠”转移到工作中,并使之成为组织部分人员默认的一种行为准则。这种“互惠”如果出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往往会诱使一些公务员为了通过考核,千方百计地与上级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对自身工作上的具体要求,则置之不理,这就会导致人们在“一些规章制度面前无法获得实质的平等,只要有关系、有人情,什么事都可以通融、变更,规章制度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考核中无德无能之人照样可以获得好成绩。损伤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公信力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以促进政府部门能够恪尽职守,依法行政,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但是如果公务员制度中的考核制度不能够被认真执行,仅仅是走走形式,这就会导致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也就很难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在对公务员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用不公正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依据,就不能够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果用不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评价的依据,就不能充分地显示公务员的能力。同样,形式化的考核不仅不能对公务员起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而且也不能帮助行政首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管理制度上的各种漏洞,这样就不能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不能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比较与公平竞争。如果考核被形式化,就会使公务员丧失对考核的信心,不仅公务员制度的权威性会受到损害,而且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政治疏离”与“政治冷漠”不同,尽管两个概念联系密切,但一般而言“政治疏离”比“政治冷漠”的消极程度更深。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 的治理目标,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诸多改革以适应“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然而,众所周知,只有制度是不行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3],更是制度良好运行的灵魂[4],这就要求公民对政治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稳定的态度,关心并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加强与政府等公共机构的互动。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群政治参与意识较弱,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履行职责时避免精神萎靡、人浮于事的现象,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正是通过采用一套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公务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公务员队伍持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注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标准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与尊重人权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坚持试点探索与总结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措施上注意细化德的内容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区别运用考核方式,和干部发展相结合强化德的考核结果运用等措施。当然,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考核方案,建立科学全面的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继续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才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选好班子用好人又是重中之重。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新时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体现,更是适应当前传统文化建设的需要,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十八大上再次提到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②
他的工作准则和信条。一般来说,它包含着诚信、责任、敬业、勤奋、合作、忠诚、节俭、感恩等内容。2001 年 9 月,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规范。能否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更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说,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群众。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努力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谋福利。(2)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3)爱岗敬业。这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公认,才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履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4)追求真理。必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自觉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敢于抵制各种违反规律的形式主义。一定程度上来讲,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职业道德的核心。
解
第三篇:公务员考核制度
我国当今社会,公务员已成为热门职业,是人们心中的“铁饭碗”。成为公务员,是大部分人奋斗的希望,并为之努力着。但成为公务员后,关于公务员的管理与考核又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公务员考核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做出公平合理,功过分明的评价,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成绩,为公务员以后的奖惩,培训以及晋级增资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对公务员的公开监督。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制度的“中枢”。我国自1994年3月8日,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1重要的法规依据,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目前在公务员的考核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对公务员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使公务员制度改革依法得到完善,从而加强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似乎又太重,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考核中由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而是个人说了算,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部分单位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相反,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没有真正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3.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考性、可比性,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后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科和制度的很多优点,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时机的内容,如考核内容定性成分高,定量成分少2,追求全面性,重点不突出等。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是正确和必要的但作为考核标准却过于笼统,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可比性差,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很难分出优劣。操作中,成绩过多的被人左右,有悖于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原则,由此造成的偏差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在这么多的公务员考核问题中,我国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改革,个人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完善公务员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下去。1.要提高认识,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考核,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做到功过、是非分明,既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和依据,也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2.考核标准要合适,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在公务员考核中,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为此,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做到四者有机统一,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其次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几条;再次要数量化。考核标准量化以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3.澄清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4.制定科学的考核等次制定科学的考核等次制定科学的考核等次制定科学的考核等次。总的来说,我国公务员考核要坚持全员优化,主动参与,目标管理,审计监督,公开监督,简便易行的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好公务员考核制度,让公务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公务员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原则与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这种定型化、常规化的全面考核应与对公务员的晋升考核、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的考核区别开来。
1.考核的原则和内容
(1)公务员考核的原则:①客观公正的原则;②民主公开的原则;③注重实绩的原则;④依法考核的原则;⑤考核结果的拘束力的原则。
(2)考核的内容。即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①“德”主要指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行政道德、工作作风。②“能”主要指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③“勤”主要指公务员的事业心、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④“绩”主要指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即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⑤“廉”则指公务员必须廉洁自律。
2.考核的标准、方法和程序
(1)考核的标准。主要指评价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划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的尺度。①“优秀”是指公务员在五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圆满地达到任职要求,成绩显著;②“称职”是指公务员在五个方面能达到胜任职务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③“基本称职”适用于基本满足考核标准,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种评价基本上是肯定性的;④“不称职”是指公务员在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方面达不到现任职务的要求,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这是个否定性的评价结果。
(2)考核的方法:①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即把主管领导对公务员的考核与群众参与考核结合起来;②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为基础;③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
(3)考核的程序。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其具体程序如下:①个人总结。个人总结是公务员本人按照其担任的职位职责和有关公务员考核的要求对其一年来各方面情况的自我总结。公务员个人总结应当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②主管领导听取群众意见。这是考核中的民主程序,人们群众的真实体会是衡量与评价公务员的重要参考指数。③领导提出考核建议。这个过程是在民主程序结束之后进行的,领导根据与参考群众意见之后,形成考核建议。④考核等次的确定程序。这个程序由本机关相关的负责人或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对领导成员定期考核方式与程序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的规定办理。
3.考核结果的使用
公务员的考核结果的等次与公务员级别的晋升、工资待遇的调整密切相关,具体为:(1)公务员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火连续5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2)公务员连续2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3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位的资格。(3)公务员在现任职务任期内,考核连续2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4)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档次的,以其本12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发放1个月的奖金。(5)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降职。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行对应的级别工资。连续2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予以辞退。
第五篇:关于健全履责机制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意见(定稿)
关于健全履责机制
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省直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匹配为原则,以能力席位标准为依据、以履职履责情况为内容的公务员平时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健全履责机制,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履责机制,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以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履责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科学化管理水平。公务员平时考核是一项经常性、过程性和督促性日常管理工作,是考核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做好平时考核工作,对于建立和完善履责管理机制,促进公务员认真履职履责,推动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根本保证。平时考核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督促公务员履职履责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制度,是对照能力席位标准对公务员进行的经常性考核。通过对平时工作计划、工作进展以及日常出勤等情况的考核,加强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及时掌握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公务员尽职尽责、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履责过程管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是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使用平时考核结果,建立奖优惩劣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可有效解决“干好干差一个样”、“大锅饭”的问题,对公务员起到较好激励和鞭策作用,从而激发公务员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工作、加强服务,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是促进公务员履责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公务员履行职责必须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开展平时考核,可以及时掌握公务员平时履职履责的情况和德才表现,帮助公务员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针对不足,对照职位职责描述和能力席位标准,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履职履责能力,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平时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要求,坚持把平时考核与能力席位标准相结合、与公务员日常管理相结合、与公务员履职履责相结合,通过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原则。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从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日常工作表现等多方面考察公务员的德。要把绩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考核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和产生的效果等情况。
(二)立足岗位、分层分类原则。要着眼不同职级、不同岗位公务员履职履责的不同标准和要求,对照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席位标准,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公务员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原则。要本着简便、合理、有效、规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体现本地区、本部门目标任务、人员状况、工作职能、岗位设置、职务层次等特点的平时考核办法,不断提高平时考核的效率和质量。
(四)民主公开、实事求是原则。要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发扬民主贯穿平时考核始终,扎实抓好平时考核工作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的落实,确保考核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为考核工作奠定基础。
三、平时考核的内容
公务员平时考核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以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为依据,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及出勤情况等。
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根据公务员不同岗位的要求,对考核内容作出细化和量化,统筹考核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服务态度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切实增强平时考核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四、平时考核的程序和方法
各地、各部门可按照以下程序做好平时考核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推动平时考核工作深入开展。
(一)明确任务。公务员按照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席位标准,根据单位工作任务,制定个人工作计划,经主管领导核准后,报机关人事(干部)部门备案。
(二)个人记实。建立日常业绩登记制度、差错登记制度和平时考核台账。公务员每月填写公务员平时考核记实簿,主要记载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和出差错情况等,每季度要进行个人工作小结。个人记实也可采取日记、周记、月记、季度记等形式进行。
(三)领导评鉴。公务员的主管领导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服务对象和社会反映的情况,根据公务员平时记实和个人小结等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性或定量评鉴,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设置加分要素。
(四)评鉴结果反馈。主管领导以会议点评、个人谈话等形式及时将评鉴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
(五)评鉴结果审核备案。每季度将评鉴结果填入平时考核备案登记表,经公务员的主管领导审核后报机关人事(干部)部门备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加大平时考核结果使用力度
(一)与日常管理相挂钩。主管领导要根据被考核人个人工作记实和季度考核结果,及时与被考核人沟通,针对履职履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被考核人弥补不足,改进工作。
(二)与考核相挂钩。把平时考核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确定考核等次时,要充分考虑平时考核结果,量化考核时,平时考核结果应占一定权重。平时考核量化评鉴分值靠后的,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三)与个人奖惩相挂钩。把公务员平时考核的情况与公务员职务晋升、奖惩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对平时考核表现优秀的公务员及时进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平时考核表现较差的公务员实行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等。
六、有关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以推进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履责管理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建立完善平时考核制度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平时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凡是尚未建立平时考核制度的地区和部门,要把平时考核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已经开展平时考核工作的地区和部门,要以本意见为依据,对照检查,进一步修改完善平时考核办法,并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要把平时考核与考核、领导班子考核、政府目标考核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不断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水平。
(二)创新考核方法。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中心工作,结合承担的任务和公务员岗位实际,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要进一步扩大考核民主,拓宽考核评价渠道,公开考核的内容、程序、办法和考核结果,不断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公务员平时考核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平时考核工作效率,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三)抓好督促检查。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是公务员管理部门加强平时考核工作宏观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平时考核工作的必要措施。各部门要不定期对平时考核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考核结果及时审核备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适时对各部门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的情况进行抽查,对落实平时考核制度较好的单位在考核优秀比例等次上给予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