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0:3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

第一篇: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

**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

社会管理上水平

**年来,**镇认真按照市委[**]37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扎实基层基础工作瞄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建设的“规划、立项、筹资、建设、评价”五大环节,创新机制,整体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建立统筹建设机制,科学规划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统筹工作安排。按照“统筹谋划、科学布点、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原则,对全镇推进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确立了调查摸底、拟定方案、责任分解、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五大工作步骤。2月上旬,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按“已建成、需改建、需新建”三类梳理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针对现状拟订了实施方案,按“全区统筹、镇上统建、村(社区)自建、市场化建设”明确了建设主体,确立了 “一心两基四线”的工作思路(“一心”即村社区服务中心。“两基”即基础配套和基本制度。“四线”即政务服务、居民自治服务、社会服务、群团组织服务四条主线),整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是统筹布点规划。按照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原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展均衡。镇政府针对农村公共服务受益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结合村(社区)实际情况,以节约资源、服务共享为重点,整合镇域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场所、设施等资源,优化功能,集中投入。一是充分研究学校、卫生院、敬老院、农贸市场、信用社、邮电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统筹调整其布局,达到既方便群众,又适度节约的目的。二是对河道保洁、村道保洁、垃圾集中清运等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服务满覆盖。三是指导村(社区)对本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安排便民商店、健身路径、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布点,该集中的相对集中,该分散的分散,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四是探索建立了“全域服务”机制,引导村(社区)间相互开放资源和服务,群众按便利原则任意选择就近的服务机构办事。

三是统筹队伍建设。制订了《**镇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着力强化村(社区)班子的服务意识,提升社区班子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社区班子从“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建立一支稳定的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镇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评;村(社区)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自主招聘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了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依托团委、妇联、工会积极拓宽了群团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周边高校、医疗机构、各种社团和协会,充分发挥群团、社团机构中的人才优势,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了一支有1300余人登记注册了的义工队伍。

二、引入项目管理机制,细化落实责任

一是服务内容项目化。对调查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纳,并将群众意愿转化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生活服务八大类168个具体服务项目,建立了服务项目库。

二是实施主体明确化。按照分类供给原则,对168个具体服务项目的供给主体和牵头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确定了由政府供给的82项,由自治组织供给的39项,由市场主体供给的28项,由群团组织供给的19项。各村(社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项目库”中自主提取需要实施的项目,并在“提取”项目时就明确了实施主体,方便了项目的实施。

三是项目管理目标化。镇政府对每个村(社区)项目的实施实行了目标化的管理。项目确定后,相对应的实施主体和牵头责任人就必须拿出实施计划,倒排实施时间进度,与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镇政府对标督查,实行报帐式推进,确保了实施的成效。

三、完善村级治理机制,承载民主管理 一是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划分。全镇各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团工作委员会、村(社区)服务站,形成了“3+2”的新型村级治理结构。明确了各组织的职能职责,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由“全能型”向“核心型”转变;还原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实现了村级自治组织由“行政型”向“自治型”转变;将集体经济管理权限从村(居)委会剥离,促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由“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变;设立了村(社区)服务站,承接从村(居)民委员会中剥离出来的政务延伸职能,并丰富了自治服务、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和群团组织服务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村级服务体系;成立了群团工作委员会,丰富了群团工作内容,扩大了志愿者服务范围。新型村级治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推动了村(社区)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二是规范了议事程序。各个村(社区)均完善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会,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实现了议行分离、监督与执行分开。实行了村级重大事项“1+3”议决制度,凡涉及重大开支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提前一周向群众公示,在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议事会讨论和听证,然后由两委联席会拟订草案,由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后实施。建立了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事务的规则,搭建了“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平台,为公共服务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打通了四大民主环节。建立了事前群众民主参与机制。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项目的选择、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建设管理方案的制订,均通过召开广泛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的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并将初步方案向群众公示,在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建议并对方案修改完善后确定。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对接 “1+3”议决制度,凡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大事项,均按“1+3”程序议决。对一般性事务,也由议事会讨论表决后实施。健全了监督机制。成立由居民广泛参与选举产生的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通过列席相关会议监督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过程,保障所有涉及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按民主程序进行;项目建设和实施规程中,监督委员会对工作完成情况、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保障执行到位;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财务审计,保障建设和服务质量,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构建了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评审机制。依托监督委员会,建立了定期开展群众评价和项目满意度测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拓展经费渠道

在保障区、镇、村三级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创新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套建设的投入方式,形成了多元投入的格局。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BT、BOT模式完成了镇域内30公里道路修建、自来水管网铺设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天乡后街打造等工作。二是探索建立了A平台B公司运营模式,先后成立了**公司、**公司,以450万元资金撬动了社会资金近20亿元,完成了**旧城改造和**河滨河景观打造,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以奖代补,以奖代办,促进市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采用政府按群众对服务满意度支付服务报酬和兑现奖励的办法,调动市场主体投资公共服务市场化项目的积极性,引入了**公司对全镇保洁进行公司化经营,首批与60多家市场业主签订了公共服务承诺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化服务网点,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政府节约了1400多万元的直接投入资金。四是合作融资完善服务。镇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同投资,建立了600万元的创业融资平台,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23个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帮助,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创业就业渠道。

五、完善社会评价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建立了由监督委员会牵头,分项目、分主体的社会评价体系。对村(社区)的工作,由监督委员会按季度组织实施社会评价;对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建设工作,在实施完成后由监督委员会组织项目涉及的群众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市场化服务项目,按每半年一次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同时,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开通服务投诉热线,随时接受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投诉并协调处理。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按群众满意度定质、定酬机制,形成了按群众满意度对市场化服务主体定扶持的额度和奖惩的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了管理。

第二篇:彝良县五措并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彝良县五措并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昭通市彝良县在2011年政法综治工作中,紧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在流动人口、网络虚拟社会、特殊人群帮教、社会组织服务、社会防控建设“五个”方面着力,努力把综治维稳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协作制度,全面推广、深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机制,加快出租屋及租住人员信息采集、录入和反馈等信息化工作,建立单位、派出所、村(社区)、驻村民警、治安协管员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量化考核体系,努力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二是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坚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并用,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网上舆论引导和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明确电信、网通、铁通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网上管控,着力提升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和处置能力。

三是创新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实行乡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村(社区)维稳工作站联动,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实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对管辖区域内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帮教机制,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四是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制定统一、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执法规范,建立完善执法“述、评、考”制度和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积极研究、推广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推行各级政法综治干部报告工作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努力解决 “冷、硬、横、推”等问题;重点推行警民互动制度,坚持“三告知一回访”,着力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度、公信力。

五是创新社会防控机制建设。坚持严打方针,铲黑恶、打盗抢、抓整治、建机制,增强严打实效。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城区周边、学校周边、企业周边和网吧”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有序地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保安员、治安中心户长、治安楼栋长、治安巡防员、治安信息员、综治协管员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坚持警力下沉,重心下移,最大限度地将警力部署在环境复杂、人流集中的街面、路口、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实提高群众见警率,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增强群众安全感。

第三篇:坚持做到三个五,社会管理创新务实推进

坚持做到“三个五” 务实推进群众教育

——县直驻城关工作队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

自县委开展“进农家、读经典、唱红歌”活动以来,县人大办公室作为驻城关镇工作队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行牵头督办协调的工作职责,组织驻城关镇县直各工作组因村制宜,精心部署,迅速行动,有序开展。目前,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体现了“三个五”:

一、做到“五个到位”,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安排了驻村工作人员,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安排部署到位。县人大办公室制定了《人大机关加强新时期群众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实施方案》,对人大机关如何开展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当好“八大员”,即经典教育的传唱员、红色歌曲的传播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党委政府的信息员、村级建设的参谋员、农技推广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完成“八个一”任务,即交一批群众朋友、记一本详实的民情日记、写好一篇体会报告、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完善一套工作制度、选定一个发展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村各工作组也根据村情指导各村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进行了认

真细致的部署。三是教材落实到位。为保证学习教材,除要求向村民分户发放县委编印的《宣传手册》外,又从网上搜录了《红歌》和专家教授对《弟子规》的讲解,并将其刻录成光碟,发放到各村。同时,为各村送红片,以院落为单位组织观看。县妇联对《宣传手册》进行了翻录,制成了光碟,使内容更加全面,学习更加方便,每天早、中、晚各播放一次,效果很好。四是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发挥各村学校和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利用村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会等会议,组织观看录像讲座、听讲解、看红片。同时,向村民发放惠农政策一览表,讲解党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忆苦思甜,知恩图报。从前期宣传教育情况看,人民群众对县委开展此项活动非常欢迎和拥护。郭家梁子村7组村民靳荣升在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时,激动地说“现在政策好,有无儿女不重要,种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生活困难吃低保,年满六十领养老,章子一盖钱就到,勤劳持家生活好,感谢党的好领导”。郭家梁子村2组村民郭福南在干部入户调查时,她激动得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是指导帮助到位。县人大办认真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与驻城关各县直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创新活动方式,先后组织驻城关镇的7个工作组的县直工作队员召开了3次会议,强化了督办,指导了工作,为推动活动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坚持“五个深入”,以求活动实效。要求镇党委政

府和县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在开展活动中做实事,求实效,坚持“五个深入”。一是组织学习深入。首先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会背《弟子规》,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部分红歌,不仅能在村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会上教,而且能在群众家中教,使联系村村民会唱红歌,懂得《弟子规》的内涵,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目前,驻村干部已开展培训30多场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二是走访调查深入。自开展活动以来,驻城关镇工作队员将办公地点设在各村村委会,深入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全面调查了解村情、户情,掌握了详实的情况。截止目前,驻村工作队员已走访群众500多户,各驻村县直单位的其他干部也按照县委要求积极开展联系农户工作。如县人大办除3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外的其他20名在职干部共联系农户40户,深入家中进行调查走访。三是研究问题深入。针对各村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研究,从村班子建设到全村经济发展,从邻里团结到尊老爱幼,从遵纪守法到家庭和睦等,围绕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认真深入研究,帮定规划、帮制方案、帮想路子、共谋发展。四是排查矛盾深入。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组农户,帮助村“两委”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化解和整改方案,力求把问题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五是解决问题深入。驻村工作队员和其他机关干部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群众反应的问题,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面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热心、细心解答,以理服人。目前,通过调查走访,驻村干部收集到的问题有50多个,主要反映新胜村精神病人多,要求送精神病院;村民饮水难问题,新胜村、守金店村和郭家梁子村三个村部分组不通自来水;移民问题;环境卫生问题;西关至高桥河堤的问题,村民要求先修河堤后铺设管网;要求对西关街进行改造;水寨村要求财务公开。反映公用田见田不见收;守金店村1至4组因工业园区征地补偿,反映补偿低,要求办低保;守金店村6组村民要求硬化公路等。这些问题,有的已当场进行答复解决,有的尚在调解中。

三、开展“五大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四大宣讲”活动。即开展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文明礼仪、身边典型宣讲。由县驻村工作组、镇宣讲队及村宣讲员三级联动,进村入户对广大群众进行面对面宣讲,通过集中宣讲,使村民析事明理,激发干劲,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二是开展“四个教育”活动。即开展感恩教育、信仰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组织人民群众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十谢共产党》等传统经典著作,教育人民群众有感恩之心,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三是开展“三个十大评选”活动。拟在全镇评选出“十大诵读标兵”、“十大红歌农民歌手”、“十大孝星”。在各村开展“十好”评比活动,即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姊妹、好夫妻、好子女、好邻居、好党员、好干部、好村民。通过评比,影响带动和促

进全镇各村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四是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尊老爱幼、比遵纪守法、比勤劳致富、比邻里团结、比文明新风,在各村大力倡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五是开展“三帮”活动。即要求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要帮定发展思路、帮找致富门路、帮想工作对策,使每村有一个好的村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好的经济发展路子。

第四篇:镇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镇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党员队伍建设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镇按照改善党员结构、建立党员帮扶机制、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改善党员结构,不断增强农牧区党组织的活力。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深入开展“双强三个培养”,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份子培养成村干部;加大在各嘎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农牧区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注重培养和发展扎根在基层的农牧民党员,积极鼓励外出党员回乡发展,带领其他农牧民共同致富。

——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完善党员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注重人文关怀,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定期分析制度和党费收缴制度,定期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

合格党员。

——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使党员真正成为农牧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的骨干队伍;教育党员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抵制不良倾向,给党员经常交任务、压担子,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调解纠纷等各项工作中,凡是要求农牧民群众做到的,首先要求党员带头做到。

第五篇:“五抓五建设” 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五抓五建设” 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社会管理创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员: 伍义明(白米乡党委副书记)

乡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在发挥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目前政府建设体制、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各种矛盾呈急剧增长势头,各种信访案件大量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甚至恶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及社会稳定。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的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肩上的重任。

通过此次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专题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学习过程中,基层政府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话题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是创新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手段进行改进和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基层政府的职能重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应创新社会管理思维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建设民生工程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民生实事抓起,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扎实有效地推进包括民生工程建设在内的多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应健全和完善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完善合理的社会政策体系,用制度和政策来调节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政府把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上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确保各项建设健康发展、不断发展。

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规避社会风险、切实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据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法,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优化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根据以上三点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意见,我认为基层政府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概括为“五抓五建设”,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抓认识提高,巩固和加强服务思想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最根本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群众的倾诉能够有人听,群众的困难能够有人帮。基层政府的领导干部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增强服务意识,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内容不同的各种培训,提高、增进领导干部的公共服务水平,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提高。

二是抓组织保障,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下,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针对社会管理工作内同、性质和要求,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三是抓民生改善,夯实和推进基础工程建设。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政府把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民生安定促进民生和谐,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在制定政策、工作决策时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积极维护民利,让群众权益切实得到保障,从而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民生工程稳步实施。所以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抓好结构调整,努力招商引资,兼顾“内外力”,保证财政收入,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夯实和推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民生问题。

四是抓方法利用,促进和推动工作机制建设。

采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法,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争取把不稳定因素排查稳控在本地。建立健全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等人群的安置帮教管控工作机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报告制度,建立家庭与乡村社三级干部共管机制,实行“一人多包制”、“村主任负责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建立社会闲散人员再教育机制,实行“四长制”,即乡长、村长、社长、家长共管。建立吸毒人员在家接受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制度,定期接受尿检,实行“五位一体”帮教,即由乡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家长一起帮教。

五是抓信息管理,强化和保障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基层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监督下。群众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轻易地把有损政府形象和威信的行为公之于众,政府已成了“活靶子”。对此,我们应正视问题,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向公众展示自身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搭建更为广泛的信息网络虚拟平台,扩大政府影响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网络虚拟社会纵深横向发展。

综上,本人是从思想认识、制度机制、经济发展、管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等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基层政府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了一点探究,不够深入,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望在借鉴他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吸取自身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工作,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载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