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PS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GPS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山东审计局高密支队在审计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如在对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0年度城市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中,使用手持GPS测量设备进行市政和园林绿化的工程计量,工作效率提高了二、三倍,使工程量的计量误差控制在千分级的范围内,受到了工程项目相关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通过使用GPS测量设备,我们认为该设备在工程审计中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
一、准确性。GP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球上的每一个点进行精确的三维坐标定位,根据坐标计算出所需要的长度或者面积。这样可以无视地形、障碍等不利于测量的因素,避免了一般测量工具本身误差以及无法穿越障碍的窘境。
二、实用性。对于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难点,往往都是换算成规则图形来计算,误差必然增大。而使用GPS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测量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不论是曲线、不规则平面都可以按实测量,特别是在园林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绿化造型和铺装造型,GPS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减少了各方的争议。
三、提高效率。这是GPS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有的工程平时几天才能测完,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比如在几个沥青路面的工程测量中,总长度都要几十公里,如果用皮尺来测量,各个工程量都测量完需要走几个来回,浪费时间在走路上不说,误差的增大是肯定的。而对于这种平直的道路测量,使用GPS完全可以做到乘车测量,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特别是在下雨或下雪等恶劣天气下也不影响测量。
四、控制人为误差。前面几点也提到了可以减少测量工具本身的误差,比如皮尺的拉长等。而测量过程中有的单位为了一些小利益可能有一些人为的小动作,比如缩短尺长、不从零点计量等干扰正常测量。而GPS是通过屏幕直接显示测量数值,不存在人为修改或变动,只要控制好节点位置,便不会受人为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甘肃省临夏州审计局将GPS定位系统应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审计手段的与时俱进对审计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夏州审计局注重高科技的先进技术设备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将便携式GPS全球定位系统先进技术设备使用于审计工作中,提高了审计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升和审计效率的提高。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和地面上的数据传输站提供卫星信号,只要用户端持有装入GPS导航芯片的接收装置(导航仪、手机、PDA等),接收到其中至少4颗卫星的数据,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经纬度)及海拔,获得必要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其优势已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投资、资源环保、土地出让、退耕还林等审计项目中,能巧妙使用卫星定位,不仅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功能获得定位、导航、距离、面积等信息,还能为我们“野外作业”所发现的审计疑点提供一份有形的证据材料。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审计技术有时会力所不及。尤其在大型土方、石方工程、大面积不规整图形计量等工程项目审计中,因受工程量、天气因素、审计手段等制约,无法使用皮尺获得长度、距离、高度、面积、体积等现场实测数据。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将精确、直观地获得相关工程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为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公信性提供先进的科技保障。
近日,甘肃省临夏州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在康乐县三岔河堤防工程、康乐县白王至八松公路改造项目审计中,除运用传统实地勘察等审计方式外,还积极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对线路复杂、工程量大的堤防长度、土石方量、路面里程、护坡方量、边沟方量等进行核查。改变了原来手工拉尺测量的落后方法,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精准度及专业性,避免了一般测量工具本身误差以及现场障碍物对测量产生的影响,不仅提高了数据精准度,又有效监控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价款认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节约了建设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审计质量。
浙江审计局
传统的夜田审计.需要面对大量纸质图纸.实地走访了解.耗时耗力。浙江省审计厅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农田审计实现了“上天入地”。凭借这一创新.整个项目组50多名工作人员.只用短短1个多月.就完成了对全省13个县市、179万多亩标准农田的审计工作。
第二篇: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Computer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已广泛实行会计电算化,并且主要使用浪潮、金算盘、用友等软件,同时财政已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电子开票管理系统,对大部分有非税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电子开票, 财务软件的相对统一以及电子开票,为广泛应用 AO 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外部运行环境。而且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仅有少部分能够规范操作,部分财务人员只会使用财务软件而不会备份及打印帐套,如果审计人员不会计算机辅助审计,就真面临着打不开帐,看不了帐的局面。
运用SQL服务器结合Excel电子表格的排序、筛选、汇总等功能对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财务软件数据转换功能将社保局医疗保险资金历年往来明细账导成Excel电子表格进行清理,查出相关问题。采用SQL、AO、Excel多种方式并行的方式、走出手工翻帐的狭窄范围,运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汇总分析,AO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1.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要性 通过审计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时代,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被审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环境从手工处理、部分的计算机处理逐步发展到全面的计算机处理,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更为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或其它审计工具去分析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从中找到审计工作关注的业务信息,进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为审计对象业务信息直接载体的会计资料,比如财务明细账、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就已与传统手工审计时产生了较大的差别,随着普及率的提高,最终都要从传统的纸制账册,转化成为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账册和凭证的数据库。如果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仍一如既往地把大量时间花在翻查纸质的账册、凭证以及手工的加总计算上,难免会因人为的疏漏和人员个体能力差异所限,使审计工作中的失察、失误风险大大增加,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随着审计工作量和审计事项的日益复杂,手工审计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出来。借助计算机在复核性测试、模拟运算、数据分析及计算等方面强大的计算及数据分析功能,既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分析问题,节约大量的审计资源;又可以拓宽视野,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使审计证据更加扎实,审计结果更加深入,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一优势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运用在税源分析,预算支出结构分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2.AO系统在审计过程的应用 审前调查及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小组在审前调查和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工合作,每个人面对的只是部分账册,这样所审计的账不是很完整。而且受到时间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运用手工操作取得的财务数据不完备,不符合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相当于每人面对一整套账,甚至于多年的账,这样的审计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筛选,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在整套账中就能一笔不漏地查出;对于只知道某些业务的部份内容的,可以进行条件查询,从整套账中快速地找到相关内容的所有凭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审计过程中,采集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利用 AO 系统转换成电子帐套,通过查询检索和 SQL 编辑器等功能进行筛选分析,抽查可疑电子凭证,财务活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审计疑点进行分类管理,取得充分可靠的资料。避免了手工操作从一大叠资料中进行筛选的烦琐工作,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同时还可以借助AO系统的应用简化审计日记的编写,将现场审核结果表作为审计日记的附件,反映具体审计事项,日记只进行过程和问题简述,从而使审计人员从繁琐的计算汇总和文字叙述中解放出来,把重点放在分析判断问题上,又便于审计组长及业务、法制部门在复核阶段的查询。
审计复核阶段。审计实施过程中,因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可能会造成审计问题的遗漏。如果能将被审计单位财务帐套和审计工作底稿一同报送主审、业务部门、法制部门审核,复核人员在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的同时,能够利用从被审单位采集的财务账套从不同侧面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核分析,针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可以在最后的复核阶段予以发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近两年预算审计中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在复核阶段发现的。
3.AO系统在应用中的几大功能
经过探索,我们认为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如下几项功能尤为显著:
(1)审计数据采集与转换。目前,AO软件具有对常用会计软件备份数据的采集和转换功能,审计人员可以一次性把被审计单位的备份数据,转换成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审计软件可以处理的账表数据;审计人员还可对非常用的财务软件通过采集数据库数据的形式将采集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所需的帐表数据。这是我们进行审计分析的数据基础。在这个过程我们曾经遇到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知道财务软件版本,不会备份财务数据、不会打印帐套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常用软件的数据导入导出方式有所了解。
(2)审计抽样。对于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审计来说,审计统计抽样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量化和控制审计风险、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技术方法。特别是在内控制度较为健全、审计对象呈现海量数据、经验判断往往难以起作用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方法审计效果尤为显著,AO系统为我们采取审计统计抽样进行审计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县预算单位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基本实行全面审计,极少抽样审计。虽然细致全面,但是费时费力,难以深入。而利用AO系统抽样审计向导与审计人员经验判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计,使统计抽样不再抽象难懂,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3)审计分析。一是利用账表分析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二是利用SQL查询器、图表分析等通用分析器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三是利用AO软件提供的审计专家经验和审计方法进行分析,可自动选择用一条方法或多条方法进行审计,也可以由审计人员自己编制方法进行审计。编写查询语句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借助AO软件及AO实用手册中已有的语句根据实际改写,用的多了自然就会编了。例如:AO系统中科目明细账的下级明细只能一个一个打开,而不能像财务软件中那样同时反映所有科目的各级明细,我们运用SELECT [科目余额_0].[科目编码], [科目余额_0].[科目名称], [科目余额_0].[期初余额], [科目余额_0].[借方发生额], [科目余额_0].[贷方发生额], [科目余额_0].[期末余额]FROM [科目余额] AS [科目余额_0]就可以做到,SQL语句可以保存到SQL编辑器中的SQL语句管理中选择语句反复使用。
4.AO系统辅助审计的局限
(1)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直接影响AO系统辅助审计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好,财务软件操作规范,导出的电子帐套可用性就高,操作规范的财务软件帐套导出的电子帐套,可以运用AO系统中的查询检索和 SQL 编辑器等功能,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反之,将导致无法使用。
我们多次遇到因年初年末结转、明细科目设置、摘要记录等不规范导致导出的电子帐套没有期初余额、没有下级明细科目、摘要不能反映具体事项等情况,给查询、汇总、分析带来困难,最终还要去手工翻帐、翻凭证。例如有些被审单位录入的摘要不明确,有时几笔分录作在一张记账凭证,摘要只填一项内容只模糊记作费用、收入等,那么利用审计软件直接归集出来的东西就不能真实反映所发生的业务内容。某年我们在预算审计中延伸调查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时,本可利用相关摘要进行查询汇总,但因为财务人员为了“简化”工作,将不同类型费用汇总记录,摘要以“经费支出、转移支付资金等”代替,因而无法利用审计软件查询、汇总。使用审计软件往往会使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突显,因而对会计人员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电子数据经过导出、转入等转换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差错,因此从电子数据中分析出的线索,应与纸质账表核对证实其真实性。
(2)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
所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 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 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等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事实上完成审计任务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工作经验等。例如运用AO系统导入财务备份数据,并不是拿来就能用,先要经过科目借贷方向和期初余额调整以及常规数据整理,首先资产负债表必须是平衡的。例如金算盘软件默认科目方向在借方,需要进行调整。由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模板不能适应所有的软件,与实际有一定出入,也需要对模板进行调整。例如浪潮软件中暂存款科目编码为202,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模板中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编码为202,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暂存款就显示为应缴财政专户款,必须进行调整。在利润表模板中未设置结余期初数计算公式不能反映结余期初数,进而不能汇总累计结余,一些财务人员根据需要自设的非标准科目在利润报表中未设置,也不能反映相关科目,以上需要调整利润表模板。利用帐表模版维护功能添加科目及计算公式重新调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才能真实反映预算单位财务状况。
与审计人员的现有素质相适应,我们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而不对计算机程序处理过程进行审计,所以极易造成审计不彻底,不全面。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被分割,且存在手工数据,那么所得到的资料就是不完整的。此外,为了降低风险,用手工方式验证输出结果耗费时间较多; 输出如果发现错误,不易判定发生的原因。因为导致计算机数据处理出错的因素很多,既可能是操作人员的失误,也可能是计算机硬件或软件中出现问题。而且还可能人为改变数据。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有部分单位和部分会计人员会利用电脑做几套账来应付不同部门的检查,给国家税收、财政预算、项目投资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懂得一些计算机及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以全面和深入细致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硬件、软件、数据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才能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深度,扩大计算机审计范围,防范审计风险。
5.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应用越来越具必要性跟重要性。对审计软件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相应的对审计工作方法及软件提出了新要求。
5.1 .审计软件在审计工作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计算机在审计中应用提高了审计 的效率跟质量。审计软件能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复杂计算,可以直接使用软件 事先定义好的程序分析计算企业财务数据。除了对会计数据的加总验算和账账核 对,还可自动生成计算表,验证利息支出、计算应收账款的账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存货金额等,根据计算机核算出来数据与被审计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此外,随着审计软件开发,它还可以进行分析性的计算或追溯原始的会计数据,例如计算存货周转率以确定滞销的存货,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以确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
5.2.会计电算化发展对审计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审计可视线索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这些都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设定好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2)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私吞企业的财物或虚增企业利润等违法行为。系统设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扩大了。
(3)内部控制系统更为隐蔽,审计风险加大;进行审计时,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审计人员据此估计审计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在手工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由三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而在电算化审计中,数据的处理集中由电脑自动实现,从而使原有的许多内部控制过程消失了。
5.3.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应用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对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扩大计算机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的扩展。在以往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主要包括法规制度控制、组织机构的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等方面的审计。随着各个企业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提高,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与控制不仅是审计的内容,而且是审计的重点。审计人员要在系统开发前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系统处理的合法正确性进行审查;若系统开发后,则需查验系统是否存在弊端。
(2)促进审计技术创新和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审计技术从计算机辅助人工对会计系统进行审计逐步发展到对电算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审计,逐渐的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传统的财务审计将逐步被计算机化审计所取代。审计人员必须是既懂会计、审计,又擅长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系统处理与存储的信息进行审计。仅懂得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不懂得程序开发、不懂得管理系统及其开发的人将无法胜任审计工作。
(3)促进审计目标的变革。在审计计算机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了解各行业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掌握降低这些风险的控制和对这些控制审计的方法,同时必须能对网络和管理系统及其开发进行审计,逐渐由手工审计转变为计算机技术审计。
(4)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主要是对记录在各载体上的数据资料,包括纸质和电脑数据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审查。
5.4.对审计软件发展提出新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审计软件只包含常用的审计程序,如审计抽样、工作底稿的生成及生成试算平衡表等。这主要是因为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大额抽样及随机抽样,不仅速度快,而且随机性强,而通过电子表格的自动取数及汇总功能,又可以很容易实现工作底稿的自动生成及编制试算平衡表。
现状的审计软件都只停留在查账阶段。仅仅查账不是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查账这一程序来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及一贯性,因此对所查的账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合理地判断,这才是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应用的关键,而这又是当前国产审计软件所缺乏的。随着计算机在审计中应用,对审计软件也提出相应的发展新要求:
(1)要努力提高审计软件的质量,开发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促进审计软件的集成化、多元化和网络化。为了发展需要,要求新开发审计软件能够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
(2)在现有审计软件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分析工具,这些分析工具将面向特定的领域。新开发审计软件要求专注于某个领域,把技术做精。
(3)要加快计算机审计的立法和理论研究,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与准则。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计算机审计难以长远、深入地发展下去,也难以在审计工作中发挥应有 的作用。
(4)不断总结电算化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对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积极研究制定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规范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6.结语
随着财税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及预算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积极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在财政审计中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的作用一定有成效。
尽管在我国运用计算机审计目前还不够普及且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将更加发展、完善,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希望计算机审计在我国越来越引起泛的关注,确保我国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是现代审计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应用计算机技术,走出一条自己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之路。
谢辞
首先感谢我们的所长,提供了这个机会给我选择这个题目,并且给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审计这一学科很大的兴趣。
也感谢在座的同事和领导,谢谢你们的支持。加油。
第三篇: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宋文静
2011-11-21 17:11:47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8期 2011-11-9从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至今,我国的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年,在这些年间,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方便。简要概述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详细剖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审计工作信息化的现状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各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审计工作也要深入网络。审计工作如果不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在我国引起了审计系统的广泛共鸣与高度重视,在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在过去十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过去将近十年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了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例如,在办公、审计计划项目的建立和公文流转方面,以及审计数据和审计信息的交互方面,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这些应用极大了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例如在审计软件研发方面,以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方面都亟待提升。
但总的来说,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极大了提高了审计
部门在审计工作中防范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监督、控制、咨询的功能。并逐步实现着审计系统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审计的广泛普及,即审计工作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来开展审计工作不仅突出了审计重点,而且丰富了审计手段,同时,计算机快速准备的特点,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资金、重大经济案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在会计领域出现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现象,利用传统手工审计的审计人员是无法检测出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所做的假账和犯罪行为的,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使得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失真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检测和监控。由此可知,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可知,计算机审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审计信息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时效。
计算机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控制点实行实时监控,有利于审计工作跟踪检查的进行,使得审计工作的可控性更加及时有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表明,通过运用《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在同样的审计工作中,与运用传统审计工作手段相比,甚至可以节约2∕3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审计强度,缩短了审计时间。
计算机的精确、快速的特点便于审计人员快速的收集各种审计工作所需的电子数据。例如,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的统计和分析各种审计信息,同时,计算机审计软件对审计数据的自动汇总、自动计算和及时更新的功能,使得审计这项原本很繁琐很细致的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准确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减轻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低了审计工作的出错率。
二、审计信息化使得全面审计工作进一步成为可能,增强了审计的说服力、降低了审计的风险。
第一,加速了全面审计工作的进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全面识别和监督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也提上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日程。全面分析、量化和评估、评价企业风险对于传统手工审计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会随着各种因素时刻流动性的变化着,但是计算机审计却使全面审计一步一步成为可能。
第二,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审计抽样方法已经不适合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的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抽样审计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同时计算机审计的快速、精确、可跟踪控制的特点,也扩大了审计的范围,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计算机参与审计增强了审计结果的说服力。计算机审计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计算结果比传统的手工审计的计算机结果更精确可信,而且计算机审计的结果都是简洁利于查看的电子账簿,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方便快捷的核实审计结果,使得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大大增强了,有效的保证了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计算机审计使审计工作的手段更为丰富,能更好的突出审计工作的重
点。
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被审计对象对计算机信息经营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被审计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风险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办公和高度信息化网络系统下,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只懂传统手工审计,不懂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就无法从相关的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得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也就无法对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样就会面临很多潜在的审计风险。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审计系统着力对传统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培训,使得审计系统内的审计人员逐步掌握和了解了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并且逐步适应了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思路和理念进行工作的方式。
审计手段实现了由单一落后的传统手工审计向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化,又逐步实现向深化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的方向发展,计算机被逐步广泛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中。计算机自身的自动筛选、自动汇总、自动进行数据的综合排序和分析功能,极大的改变了在传统审计里面利用手工从明细账中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得审计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且极大的加强了审计工作检测和监督重大违规违纪事件的能力,增强审计工作对抗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现象。
四、提高了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对审计资源的利用。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环境下诞生的计算机审计,极大的改变了在传统手工审计中审计工作的繁琐,使之变得简单、精确、可操控,计算
机审计的诸多优势促使很多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展开了对计算机和计算机审计软件和理念方法的学习,由此诞生了一大批既有专业审计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系统可以自行尝试开发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审计软件,使传统手工审计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网络审计,尤其是远程网络审计的出现极大的丰富审计手段,有效的提升了审计工作中对审计资源的利用,减少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是审计系统工作的四项基本职能,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审计工作对各项职能的完成效率,同时也改变着审计工作原有的思路和理念,同时,计算机审计也极大的促进着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传统手工审计在过去长期的实施中产生的审计观念、方式和方法都根深蒂固,阻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推荐。由于,通过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尚没有统一的准则和标准,因此开展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隐形风险等,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是势在必行的,审计系统应在认清形势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稳妥的解决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进程快速平稳的转型和发展。
第四篇:浅谈GPS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GPS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森林资源资源调查中应用是以提高GPS定位精度为研究重点,解决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中因总体样本单元空间定位有误而产生有偏估计的问题;GPS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先进的遥感(RS)技术与现有的资源监测体系通过数学手段联系起来这一构想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监测总体的估计精度。其意义在于将GPS这一先进定位仪器引入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提高定位精度,使监测对象准确无误,使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导航、定位工作具有时代的先进性;通过数学双重比估计手段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与现代遥感技术(RS)相结合,使各地类面积估计精度达到专题要求的精度,使传统的监测体系得到充实和发展。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信息管理更加可视化、动态化,结束长期以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只有数据没有专题图的历史。
1、GPS的参数中央经线的确定
在应用GPS测量之前应先知道本地区中央经线(将当地经度的整数部分除除以6,再取商的整数部分加1,再将所得结果乘以6后减3,就可以得到当地的中央经线值),投影比例(该数值为1),东西偏差(该数值为500000),南北偏差(该数值为0)。
只有输入了正确参数,测得的资料才能准确,GPS在导航和定位时才能精确,其它设置,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确定。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为理论框架,对GPS技术运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进行的研究。GPS的应用旨在通过计算确定GPS的校正参数,提高定位精度,确定连续清查监测样地空间位置,解决判读样地与固定样地的一致性,提高监测的工作效率。
2、测量面积
在实际应用当中,经过多次对比实验,用GPS和罗盘对多种面积地块分别测量、对比,在面积越大,两者差距越小,面积越小,两者差距越大。综合对比,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地块,用罗盘或测绳求积精度较高。对不规则地块测量面积,用GPS的航迹测量方法比较得当。对规则地块,适宜用航线测量(GPS测出的是由这几个点为顶点所围成的一个多边形的面积,每个航线一超过50个航点)。航迹方法使用起来较方便,而且求得面积较快。对很规则地块,往往不易直接到达的转点测量面积时,用航线方法测量较方便,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林业工程应用中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充分发挥GPS的功效。
3、测距
在测量防护林的林带长度时,我们可以运用GPS的导航功能测量林带长度,首先在林带的一端定点,如果林带是一直线,我们在林带的另一端对第一点导航,则可以测出距离。若是事先测完的GPS数据,只要数据不丢失,我们随时可以根据两点的位置,用测尺工具,量出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免除重新测量的辛苦。
4、在工程造林项目检查中的应用
以往检查时拿着造林卡片和规划图到现地核实,该方法弊端很多,被检查单位可以以次充好,不想让检查者检查所抽中的林班(或小班),陪同人员往往把检查者引导到另外的地块,或多次重复检查同一块造林地,从这个地块南侧检查一次,再从这个地块北侧检查一次,检查者不可能对每一块地域都熟悉,给一些造假者可乘之机。利用GPS就可以避免该现象的发生。检查者利用GPS的导航功能,现地定位,把输入的点坐标与现地相比较,就可以完全避免人为的主观干扰,检查出造林的真实情况。
5、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手持GPS进行火场定位、布兵,火场面积的测量、火灾损夫估算,精确度高,安全性强,能够实时、快速、准确地测定火险位置和范围,为防火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6、对固定样地点的监测
应用GPS的定位和导航功能,对国家一类固定样地和重点生态林资源监测点进行监测,在实际工作中,导航准确,误差小,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于1976年建立,截止2005年共计进行了七次连续清查(六次复查),为及时掌握我省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和林业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提供了详实数据。在多年的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遥感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遥感技术与传统监测体系相结合,遥感图像与固定监测样地的空间配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技术的全面应用研究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基础。
7、测量资料的打印输出
GPS外业测量结束后,可以真接通过数据线或内存卡,与电脑连接,利用电脑软件mapsource进行后期编辑和管理。比如:编辑航线、打上造林地块姓名、加上标志性图标、测量任意一段航线的距离等等。通过测量得到的转点,可以配合其它电脑软件,如:方正智绘,山海易绘,CAD等,对地块图形进行编辑,以用于作业设计,存档。在与电脑相连接时,应注意,GPS的参数应与电脑软件mspaource中的参数一致,这样在电脑输出的才是正确的测量资料。
第五篇: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攀枝花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用于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因此,从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应用受到限制。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车载终端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便可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在大屏幕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主要功能:
实时定位功能:
110接警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出警车辆的确切位置及行车速度,利用车载终端实时传送精确数据,及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远程调度功能:
110接警调度中心可向所有的警用车辆或区域警用车辆发出呼叫管理,能更有效地对突发事件出警处警做到实时调度,争取更多时间挽救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外设报警开关,当出警车辆对突发事件现场难以控制,可紧急启动报警功能,110指挥中心可实时收到及掌握出事地点的确切位置,对快速出警增援提供可靠准确的位置及路线指引。
救援派遣导航功能:
当出事地点需要救援派遣时,系统将显示最佳的行车路线,进行中心导航,在救援车行驶中,将不断向中心报告当前位置,当偏离导航路线时,中心将发出告警提示。
通话功能:
利用车载手柄电话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可以任意拨打或接听所有电话,及收发短信息。方便与指挥中心实时取得联系。
车载免提功能:
利用免提耳麦与指挥中心通话,使出警人员更隐蔽更安全。有效的防止出警人员暴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