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小贷分析新形势下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如何开展
“河南模式”开展七年来,已帮助无数寒门学子顺利通过大学学业并实现就业,然而到今年9月14日第一批偿还本金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毕业生恶意欠贷。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欠贷的原因,从已毕业学生的个人因素、高校、银行三个层面,指出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方面,要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贷款毕业生还贷能力;
二、政府方面,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为国家助学贷款立法;优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银行方面,制定灵活的还贷方式、落实减免措施;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助学贷款追债系统。
一、“河南模式”及现状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考入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的承诺,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七年来,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现在,助学贷款成为河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渠道,被大学生们盛赞为“高校低保”,而已进入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的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作为“河南模式”的受益者,今年的9月14日是第一批偿还本金的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已毕业四年之久的学生或联系不上,或无力偿还,或明确表示拒绝偿还。这不仅仅对贷款者个人造成严重影响;对贷款机构银行方面造成呆账、坏账;对高校方面来说,阻碍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银行贷款机构对高校的后续贷款工作的进行,对后面贷款的学生起到非常坏的示范效用。为使“河南模式”更好的发挥效用,切实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的管理工作是更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毕业生欠贷原因分析
作为院系的一名贷款工作负责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就我院欠息率及违约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三个层面造成欠息和违约率高:
(一)学生层面
造成还本付息意识淡薄的原因在于下面几点:
1、有些学生继续攻读学位,未及时找工作或者就业收入低;
2、毕业生工作地点和内容不确定,工作地点和内容经常变换,工作繁忙,学生忘了还款日期或者没有时间及时还息还款;
3、有些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而不愿还,对欠息欠款的不良影响知之甚少,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不还息、不还款,银行和学校不会追究自己的法律责任;
4、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毕业了,只要学校和银行联系不到自己,就可以欠款欠息,甚至认为,自己欠息了,学校在联系不到自己的情况下就会替自己还款还息。在联系贷款毕业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家庭电话和个人联系方式已经更换,利用QQ群发布联络消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消息一发布,立即被踢出QQ群,这都反映了部分贷款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的客观现实。
(二)学校层面
1、学校把关不严,忽视道德教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虽开设两课,但是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团委、学生处虽引导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侧重学生在文体、科技素质方面的提高,忽视学生品德的养成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化和抽象化,不能在心理上真正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2、技能培养落后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中国人才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在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存在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观念不适应。随着大学教育高峰期的到来,学校依然是只管培训不管就业;二是单一人才培养理念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教学型院校强调学术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3、大学教育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人力资本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力度不够。此外,我国高校盲目追求的“大而全”、“升格热”,不但造成高校分工较乱和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
(三)银行层面
1、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信用监管和预警机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计算机查询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大学生征信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金融部门没有实现预期的控制、约束作用,拖欠贷款的学生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进;
2、助学贷款还贷方式单一,还贷方式不灵活。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从今年的6月1日起把还款方式必须从贷款地农行还款转换成在线支付宝还款,但是单一的还款方式仍旧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时间、地点等;
3、对违约学生的处罚缺乏操作性和约束力。因为助学贷款笔数多,单笔数额小,即使追回来,银行的追贷成本要高于贷款金额。
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方面
1、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
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开开会,发发宣传品的层面上,应当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与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及参与的积极性,违纪率、综合测评成绩、旷课率等联系起来,作为分配贷款名额的依据。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发现并扭转学生对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误区和错误思想。利用反面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违约的后果,如不良记录会在就业时影响用人单位的主观评判,不良记录将导致向银行贷款时会被拒绝,不良记录在办理保险时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等等。结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得学生明白助学贷款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关系到学校后续贷款、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以及学校招生工作的大事。
2、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
加强贷款毕业生的联系:(1)要求在学生毕业前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如联系电话,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村委会等四至五个联系方式、家庭详细地址,乃至工作单位信息等等内容。通过文本记录方式制定贷款毕业生同辅导员老师和学校的约定,规定在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或老师,或每季度约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用于贷款毕业生主动联系老师和学校,说明这一阶段的还款计划或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贷款毕业生诚信跟踪表,将上述内容逐项填写在表格中,如未按时向学校提供信息者或提供虚假信息者,将记录在案,并作为证据提供给放贷银行处理,变被动为主动;(2)加强与放贷机构的联系。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一般处于爱护学生的原因,对自己比较客气,好说话。这样可以在诚信教育或办理助学贷款手续时请银行工作人员亲自与学生见面,通过面对面交谈,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苦心,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3)利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贷款毕业生,比如,建立各系的贷款学生QQ群、MSN、飞信群、校友录等,借助责任心强的班干部、贷款毕业生的老乡等,甚至可以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达到学校、社会、贷款学生之间的环形交错监督交流,一改以往单线联系的弊端。
3、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还贷能力
高校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和当前形势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学四年要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贯穿始终;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举办“双选会”吸引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提高就业率,从而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二)政府方面
1、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为国家助学贷款立法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可制定与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使得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有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贷款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社会参与性,增强权威性或导向性,减少该工作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完善立法,规范政府、银行、学生和学校的行为。对学生贷款的资金来源、发放机构、申贷程序、贷款担保和种类、偿还办法、减免条件、借款催收方式以及拖欠的后果等做出规定,切实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法律制裁等强制性约束。
2、优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将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可由国家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在此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就业,一方面减轻贷款毕业生的还款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水平,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银行方面
1、制定灵活的还贷方式、落实减免措施
银行对那些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的或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可以延长还贷期限,缓解其还款压力,降低学生的还款负担率,起到鼓励学生还贷的作用;对提前还贷者或一次性还清者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对到边远山区工作,或在国家一些急需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给予部分减免。在还款方式上还应灵活多样,既可分期定额也可以一次性偿还。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的办法,尝试用税收或社会保障系统来回收贷款。还可以以每年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贷款,年还贷额是不确定的,如果比例合适,则还贷压力较小,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2、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建立公民个人信用征询体系的做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应包括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障、个人信用卡账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各种资产等主要内容。同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例如,对恶意拖欠贷款的大学生,银行可以向社会公开其姓名、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工作单位等,使他们经过利益博弈之后,发现其失信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所获得的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其及时偿还助学贷款。
3、建立助学贷款追债系统一旦发现贷款学生在还本付息阶段不及时还款或与学校不按时联系或不与学校联系,银行应进入追债阶段。银行内部应建立个人消费信贷追债部门,与学生所在单位或者学生家庭联系,若通过家庭仍无法联系的贷款学生,银行追债部门要与公安部门联系,通过其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询。若仍不能奏效,银行可立即冻结或止其基本账户,收回贷款,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总之,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同时也是一件复杂繁琐的难事。如何确保“河南模式”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缓解因教育经费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法制和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助学贷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
第二篇:汇小贷浅析农信社贷款开源问题
不久前,在《关于县联社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第七条这样写道:“工薪阶层的贷款问题是我市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盲区,领导班子应予研究,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这说明开源问题一直是为联社领导所高度重视的。这里郑州汇小贷尝试浅析开源问题,也就是我们的贷款业务发展该往何处去,即方向性问题。
就贷款业务发展而言,应该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所谓横向,就是业务范围扩大化,即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渗透的领域越来越广。但是对我社来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竞争力还比较弱,在贷款业务的横向发展上还是有局限的。这好比渔夫手中的渔网,如果质量还不够好,网又撒得比较大,那就有被刮破的可能。现阶段,对我社而言,网应该尽可能撒往鱼儿最多,水最浅的地方,这样既避免了网被刮破的风险,又能有所收获,这恰恰就需要贷款业务向纵向发展。所谓纵向,就是要求对既有业务、已涉领域,充分发掘潜力,最大程度深化。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倾力打造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我们的办社宗旨和最高追求,也应当是我们长期秉持的发展方略。
那怎样在贷款业务的纵向发展上多下功夫呢?这首先需要明确对“两个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问题——是将“两个核心竞争力”割裂开来,片面、孤立的分别看待呢,还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看待。
郑州汇小贷认为,“两个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两个核心竞争力相近部分较多,但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内容和形式又有区别,加之我省农村信用社差异较大,服务的重点各有不同,提两个核心竞争力更加明确,易于理解。”(2008年7月28日王华理事长在省联社第一届社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所谓“两个核心竞争力相近部分较多”,就是指广义的农业,以及与“三农”相关的中小企业,即农业产业链上延伸出来的中小企业,农村创办的中小企业,农民自己经营的中小企业,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中小企业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否则“两个核心竞争力”相近部分就不会很多。
我们之所以提“两个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一为企业,一为农业。二是内容和形式有区别,一为中小企业,一为“三农”。原因之三是,“我省农村信用社差异较大,服务的重点各有不同”,具体讲来,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农业区这类中小企业较多,农业欠发达地区,这类中小企业较少。所以在提竞争力的时候,实质上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却要一分为二,就是要求各社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同时统筹兼顾。两个竞争力只是农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应该是外延上的不同,究其内涵,都是带“农”的,所以都是“核心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两个核心竞争力”的提法。
那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好“两个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从而做好信用社开源工作呢?农户(第一个核心竞争力主要所在)贷款、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工商业(第二个核心竞争力主要所在)贷款,在各项贷款占比中长期拥有很大的比重。
其中,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支农主力的角色短期内还难以动摇。现阶段最需要做的就是将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做到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所以贷款业务发展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打造第一个核心竞争力。
然而有些观点认为,农户贷款单笔金额小,笔数又多,工作量大,管理困难,当前农村市场已接近饱和,贷款很难放得出去。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其片面性,因为农村市场的贷款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工薪阶层的贷款问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例如a九年制义务学校的b老师找到a分社,申请信用贷款,由于他的旧版身份证上写着c地址,我们的客户经理往往爱莫能助,此类贷款乃跨辖贷款范围,在业务上属严重的违规操作,因此只好婉拒。
从1995年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的政策开始,直至此后的2002年,国
家政策要求大中专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对农村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只能接受强制性的“农转非”,但是
2003年起国家政策又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农村新生有了选择权,大部分都没有“农转非”,这样对1995-2002年入学的学生来讲,比如b老师,现阶段他的户口还放在d派出所的大户头里。对他来讲,即使拿到了新的身份证,仍然无法从a分社获得贷款支持。
据调查,a分社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我县上万名教师,大部分在乡镇执教。客观地讲,乡镇教师整体上是很讲诚信的,他们为人师表,厉行节约,收入稳定,又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可这样的客户现在竟成了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盲区。
教师如此,其他工薪阶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贷款难题。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亟需我们对跨辖贷款的概念作出更为科学的界定。否则,工薪阶层很可能另辟蹊径,比如走上近期才“浮出水面”的民间借贷之路。
拓展贷款业务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打造第二个核心竞争力。对我社来讲,第二个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金融组织应运而生,成为携手农民进入市场、带动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市场主体。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村信用社肩负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变化,深化支农服务的战略选择。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行业指导„„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三是增大信贷投入„„四是构建长效机制。”(李永真《地方金融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兼谈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
今年我社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开展城乡个体商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业务,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金融服务”。实践证明,城乡个体商户评级授信,在“增大信贷投入”的同时,也是在“构建长效机制”之路上的有益探索。更加令人鼓舞的是,最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9年工作谋划情况》第五条已明确指出“进一步抓好个体商户评级授信工作,扩大授信范围,向公务员等阶层扩展”。
有人认为,服务“三农”,对信用社而言,已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倾力打造“两个核心竞争力”的提出,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标志着我们服务重心已开始由农向工的转移,因此可以不再重农而应转向重工了。这实在是多么有害的想法!服务中小企业不但不是发展重心由农向工的转移,反而恰恰是重农的进一步加强。我们认识“两个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只有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迅速走出认识误区,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当前的工作。
第三篇:国家助学贷款续贷
国家助学贷款续贷申请书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
我是吉林师范大学学院学生,学号:。因家庭经济困难在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今年继续申请贷款,其中学费
费元,生活费元,共计人民币
元。请银行批准为盼!
申请人:
元,住宿 元,大写月 日年
第四篇:新形势下做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思考论文
摘要:“河南模式”开展七年来,已帮助无数寒门学子顺利通过大学学业并实现就业,然而到今年9月14日第一批偿还本金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毕业生恶意欠贷。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欠贷的原因,从已毕业学生的个人因素、高校、银行三个层面,指出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方面,要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贷款毕业生还贷能力;
二、政府方面,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为国家助学贷款立法;优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银行方面,制定灵活的还贷方式、落实减免措施;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助学贷款追债系统。
关键词:“河南模式”;助学贷款;贷后管理
一、“河南模式”及现状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考入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的承诺,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七年来,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现在,助学贷款成为河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渠道,被大学生们盛赞为“高校低保”,而已进入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的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作为“河南模式”的受益者,今年的9月14日是第一批偿还本金的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已毕业四年之久的学生或联系不上,或无力偿还,或明确表示拒绝偿还。这不仅仅对贷款者个人造成严重影响;对贷款机构银行方面造成呆账、坏账;对高校方面来说,阻碍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银行贷款机构对高校的后续贷款工作的进行,对后面贷款的学生起到非常坏的示范效用。为使“河南模式”更好的发挥效用,切实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的管理工作是更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毕业生欠贷原因分析
作为院系的一名贷款工作负责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就我院欠息率及违约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三个层面造成欠息和违约率高:
(一)学生层面
造成还本付息意识淡薄的原因在于下面几点:
1、有些学生继续攻读学位,未及时找工作或者就业收入低;
2、毕业生工作地点和内容不确定,工作地点和内容经常变换,工作繁忙,学生忘了还款日期或者没有时间及时还息还款;
3、有些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而不愿还,对欠息欠款的不良影响知之甚少,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不还息、不还款,银行和学校不会追究自己的法律责任;
4、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毕业了,只要学校和银行联系不到自己,就可以欠款欠息,甚至认为,自己欠息了,学校在联系不到自己的情况下就会替自己还款还息。在联系贷款毕业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家庭电话和个人联系方式已经更换,利用QQ群发布联络消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消息一发布,立即被踢出QQ群,这都反映了部分贷款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的客观现实。
(二)学校层面
1、学校把关不严,忽视道德教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虽开设两课,但是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团委、学生处虽引导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侧重学生在文体、科技素质方面的提高,忽视学生品德的养成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化和抽象化,不能在心理上真正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2、技能培养落后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中国人才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在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存在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观念不适应。随着大学教育高峰期的到来,学校依然是只管培训不管就业;二是单一人才培养理念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教学型院校强调学术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3、大学教育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人力资本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力度不够。此外,我国高校盲目追求的“大而全”、“升格热”,不但造成高校分工较乱和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
(三)银行层面
1、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信用监管和预警机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计算机查询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大学生征信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金融部门没有实现预期的控制、约束作用,拖欠贷款的学生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进;
2、助学贷款还贷方式单一,还贷方式不灵活。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从今年的6月1日起把还款方式必须从贷款地农行还款转换成在线支付宝还款,但是单一的还款方式仍旧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时间、地点等;
3、对违约学生的处罚缺乏操作性和约束力。因为助学贷款笔数多,单笔数额小,即使追回来,银行的追贷成本要高于贷款金额。
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方面
1、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
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开开会,发发宣传品的层面上,应当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与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及参与的积极性,违纪率、综合测评成绩、旷课率等联系起来,作为分配贷款名额的依据。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发现并扭转学生对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误区和错误思想。利用反面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违约的后果,如不良记录会在就业时影响用人单位的主观评判,不良记录将导致向银行贷款时会被拒绝,不良记录在办理保险时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等等。结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得学生明白助学贷款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关系到学校后续贷款、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以及学校招生工作的大事。
2、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
加强贷款毕业生的联系:(1)要求在学生毕业前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如联系电话,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村委会等四至五个联系方式、家庭详细地址,乃至工作单位信息等等内容。通过文本记录方式制定贷款毕业生同辅导员老师和学校的约定,规定在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或老师,或每季度约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用于贷款毕业生主动联系老师和学校,说明这一阶段的还款计划或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贷款毕业生诚信跟踪表,将上述内容逐项填写在表格中,如未按时向学校提供信息者或提供虚假信息者,将记录在案,并作为证据提供给放贷银行处理,变被动为主动;(2)加强与放贷机构的联系。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一般处于爱护学生的原因,对自己比较客气,好说话。这样可以在诚信教育或办理助学贷款手续时请银行工作人员亲自与学生见面,通过面对面交谈,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苦心,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3)利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贷款毕业生,比如,建立各系的贷款学生QQ群、MSN、飞信群、校友录等,借助责任心强的班干部、贷款毕业生的老乡等,甚至可以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达到学校、社会、贷款学生之间的环形交错监督交流,一改以往单线联系的弊端。
3、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还贷能力
高校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和当前形势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学四年要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贯穿始终;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举办“双选会”吸引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提高就业率,从而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二)政府方面
1、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为国家助学贷款立法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可制定与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使得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有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贷款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社会参与性,增强权威性或导向性,减少该工作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完善立法,规范政府、银行、学生和学校的行为。对学生贷款的资金来源、发放机构、申贷程序、贷款担保和种类、偿还办法、减免条件、借款催收方式以及拖欠的后果等做出规定,切实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法律制裁等强制性约束。
2、优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将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可由国家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在此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就业,一方面减轻贷款毕业生的还款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水平,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银行方面
1、制定灵活的还贷方式、落实减免措施
银行对那些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的或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可以延长还贷期限,缓解其还款压力,降低学生的还款负担率,起到鼓励学生还贷的作用;对提前还贷者或一次性还清者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对到边远山区工作,或在国家一些急需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给予部分减免。在还款方式上还应灵活多样,既可分期定额也可以一次性偿还。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的办法,尝试用税收或社会保障系统来回收贷款。还可以以每年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贷款,年还贷额是不确定的,如果比例合适,则还贷压力较小,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2、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建立公民个人信用征询体系的做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应包括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障、个人信用卡账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各种资产等主要内容。同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例如,对恶意拖欠贷款的大学生,银行可以向社会公开其姓名、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工作单位等,使他们经过利益博弈之后,发现其失信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所获得的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其及时偿还助学贷款。
3、建立助学贷款追债系统一旦发现贷款学生在还本付息阶段不及时还款或与学校不按时联系或不与学校联系,银行应进入追债阶段。银行内部应建立个人消费信贷追债部门,与学生所在单位或者学生家庭联系,若通过家庭仍无法联系的贷款学生,银行追债部门要与公安部门联系,通过其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询。若仍不能奏效,银行可立即冻结或止其基本账户,收回贷款,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总之,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同时也是一件复杂繁琐的难事。如何确保“河南模式”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缓解因教育经费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法制和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助学贷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
第五篇:汇通易贷—贷款基本术语
汇通易贷—贷款基本术语
贷款金额: 就是借款的金额,也叫本金,或贷款额。
贷款利率: 贷款年利率,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定。贷款利率根据贷款种类、贷款期限不同而不同。贷款的成本就是贷款利息,由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
贷款期限: 还清本金和利息的时间长度。一般从6个月、1年至30年不等。1年以内为短期贷款,1-10年为中期贷款,10年以上为长期贷款。
还款期:还款的周期(频率),即多长时还一次款。通常为一个月。
抵押:简单来说,抵押是一种对贷款的保证。例如,当您抵押贷款购房时,房屋的产权实际上是贷款人的,只有在清贷款后您才能获得产权。所购房屋就是抵押物。
信用:对未来收入或偿还能力的信任。信用卡: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透支:信用卡持卡人从发卡银行获取贷款的行为。一般有个限额,即最大透支额,在最大透支额内无需授权即可直接支付。
还贷方式:还款计息的方式。一般常用的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法、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
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期还款额相同的还款法,其中本金递增,利息递减。目前最常用的还贷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本金相同、利息递减。方法就是将本金均分到整个还款期,在每次还款时同时结清上期之间的利息。
抵押贷款:是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是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什么是质押物?定期存单、债券、保单、股票等,都可作质押物。
保证贷款:是指借款人提供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人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保证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