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疾控中心核安全文化的总结
核安全文化宣贯专项活动总结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本市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核安全问题上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安全高于一切的核安全理念成为本中心人员的自觉行动,建立一套以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本中心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安全意识良好、工作作风严谨、技术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
核安全文化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核安全大厦的基石,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必将随着核事业与核安全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得到弘扬、创新和发展,为确保核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发作用。经过这次的核安全文化宣贯专项活动,中心内部开展了核安全文化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核安全观念,构建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经过这次学习,单位职工树立了正确的核安全观念,本中心构建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并就确保安全目标做出承诺。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 任,给予安全措施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审慎保守的态度处理核安全相关问题。在核安全问题上有章可循,实际上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事故苗头的产生,准备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做好,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全质量自然能够保证。
二、提高技术人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经过此次学习,相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认识各自的安全责任,做出安全承诺,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为核安全创造工作氛围,维护自身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努力。技术人员工作程序都要有详细记录,形成的资料、文件要妥善保存。方便在以后,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可以查看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出现了问题可以分清责任,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是疾控中心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三、培育学习型组织。经过此次学习,大家认识到自身的相关知识水平有限,迫切要求提高相关技术业务水平。本中心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培训、评估和改进行动,激励学习、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形成继承发扬、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学习气氛。
四、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经验反馈机制。中心努力设置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建立公开公正的激励和员工晋升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客观公正地解决冲突矛盾,营造相互尊重、高度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同时中心倡导技术员对安全问题严谨质疑的态度,建 立机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自由报告安全相关问题并且保证不会受到歧视和报复。中心班子承诺及时回应并合理解决员工报告的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经验反馈体系,结合案例教育,预防人因失误。这就需要我们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在日常的协调工作中要多思考,一件事情协调起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如何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也应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检查出工作中的不足以得到及时纠正或改进,有效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损失,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核安全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应持续不断推进。在核安全问题上,中心也存在问题:
1、相关技术人员在核安全的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发达地区技术人员弱,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质疑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2、粤西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上跟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单位组织在核安全问题上的进步。望上级部门在经济、物质上多支持粤西地区核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核安全问题,本中心做出承诺,构建企业自身的核安全保障机构,将良好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加大培育核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力度,定期对本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培育状况、工作 3 进展及安全绩效进行自评估,保证核安全文化建设在本单位得到有效4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6月23日 落实。
第二篇:安化概述
安化概述
(2007-03-15 15:31:31)转载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北纬27°58′54″~28°38′37″、东经110°43′07″~110°58′51″〖JP〗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县域面积列湖南第三。2000年,安化县辖东坪、清塘铺、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塘、冷市、小淹、江南、柘溪、马路、奎溪、烟溪、渠江、平口等16镇,高明、乐安、栗林、东山、滔溪、龙塘、洞市、杨林、田庄、木子、苍场、古楼、南金等13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共有村(居委)1180个,总人口9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居民主要系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杂散居。
远在太古时,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约8亿年左右,江南古陆隆起,原始的雪峰山脉形成。距今6000万年兴起的、至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湖南山脉的走向和水系的分布,县境的山脉和水系因此而形成。后经长期的风化、水蚀、冲刷、切割作用,才呈现出今日县境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全县山地占82%,丘陵占11%,冈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安化境内水面85平方公里。据90年代初土地详查,全县有耕地406万公顷,其中稻田3.02万公顷,常年作土104万公顷。
安化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历年(1955~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6.2℃,与1955~1985年平均数吻合。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较1955~1985年平均数多33.2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不同地域雨量相差很大:洞市—竹溪坡—熊家山一带多至1817~1851毫米,而清塘—黄柏界一带少至1414~1428毫米。
全县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有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安化地灵人杰。据史料统计,自宋至清,安化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安化更是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和科技、教育、医学、文史、体育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200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邓克明、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作成等。世界羽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安化历史悠久。小淹镇青桑村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开发梅山,置安化县。据历史资料记载,宋置县后,放开对县境瑶人的禁锢,居民生产生活较为安定。宋末至明代中叶,战乱频仍,疾疫灾荒不断,人口锐减,田土荒芜。明万历年间,县内采矿炼铁、采制黑茶兴起,工商业已有萌芽。清代初、中期,社会安定,朝廷奖励耕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工商企业也随之兴起。咸丰年间创制的红茶“湖红”,远销欧美。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县境屡遭兵燹,人民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期,安化成为抗战后方,长沙、益阳等地不少机关、学校及厂店纷纷迁入县境,安化工商业、教育事业一度繁荣。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社会动荡,生产萎缩,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到40年代末,全县经济已濒于崩溃。
1949年6月28日,安化宣布和平解放。1949~1985年36年中,安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其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袭击,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度进行经济封锁,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严重干扰,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等经济建设上的指挥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加强县境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发展各种农副产品;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和加速开发储量丰富的地下矿藏。这些都为以后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2000年,是改革开放的15年。15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全县农村在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全县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地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在全县基本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计划工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放开搞活,扶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体制由大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向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方向发展。财税体制实行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包干,并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方面,实施人员分流,推行公务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干部。教育方面,调整教育布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服务功能。此外,金融、外贸、投资、流通、住房、社会保障、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各项改革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1986~2000年,也是国家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七五”时期(1986~1990),安化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七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八五”时期(1991~1995),全县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内外市场,综合开发资源;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安化建成以发达农业为基础,以矿冶、化工、森林、食品工业为主体,以建材、饲料工业为两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富饶山乡。前两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后三年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八五”规划执行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九五”时期(1995~2000),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的指示,编制了《安化县1995~2000年脱贫奔小康计划》。其指导方针是:充分依靠全县人民,抓住国家扶贫攻坚机遇,扩大招商引资,走市场导向、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突破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交通建设三大领域,逐步形成稳定脱贫致富的内在运行机制,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其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指标完成不太理想,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在这15年间,安化尽管遇到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历经了由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封闭型计划经济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但是,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契机: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明确安化为全省重点林区县;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这三大机遇就像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安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年来,安化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00年与1987年(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茶叶由于市场疲软,由8000吨减少到5000吨,但其中名优茶由少到多,向国内国际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橘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橘”曾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产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产量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15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031万公顷,封山育林1633万公顷,1993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绿化先进集体”荣称。林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308万公顷,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7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8%,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誉。2000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竹地板生产量33万平方米。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建成设计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亿元以上,年创税可达到1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走销市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费总收入由189 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15年来,安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6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4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电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32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15年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长塘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在城镇建设上,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其中,建成了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三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拔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誉为安化的“外滩”;党政机关办公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打扮得
秀丽多姿;橘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新建了马迹塘至梅城11万伏送变电线路,续修扩建了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新建了长塘11万伏变电站,改造扩建了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到1137个。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年间,新建了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3183.8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完成了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羊角—沧浪坪、柘溪—马路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了对口溪船运码头;安化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2000年与1985年比较,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拥有量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次增加到465.8万人次,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猛增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达到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用户13932户。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也高速发展。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安化被评定或确认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共有学校989所(小学925所、初中55所、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26107公顷增加到28633公顷;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
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新中国成立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中等职业学校为县内外输送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444人。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实现了“九五”期间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1995~2000年,连续6年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升级,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不断出新,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成为益阳市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文艺演出常年不断,获得多种奖项。平口文化站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1986~2000年,是安化体育事业的黄金时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安化运动员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为省、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健将;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县政府已将这一朝阳产业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旅游资源开发机构,进行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推介。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全县有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审批确定为市级旅游风景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与1985年比较,职工年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2亿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历史以来安化人民缺衣少食的问题,在此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城镇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5年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组建农贸市场23个,此外还组建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共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伊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了有效治理。
全县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长足发展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俗。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94~2000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综上所述,1986~2000年,是安化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前进的15年。其间,发展是总的趋势,成绩是主流。然而,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基础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县乡两级财政运转艰难,财政经济没有走出困境;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致富奔小康尚需付出成倍的努力。但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坚信,安化是一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光荣革命传统、资源丰富、地灵人杰的热土,安化人民一定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迎来新世纪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疾控中心半年总结
达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疾控中心开展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在卫生局领导的关怀重视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努力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深化改革、争先创优。继续扎实有效的落实各项综合防病措施。突出做好以性病艾滋病、结核病、布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增强救灾防病突发疫情及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高整体防病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大力推进和提高综合防治水平。现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㈠2014年达旗疾控中心工作计划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观看专题及警示教育片,组织学习13次,总学习在48小时以上(达到8天以上),其中邀请党校老师专题讲座1次。
2.利用QQ群和电子邮箱,及时反映疾控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公开相关内容。
3.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为及时反映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报送信息6篇。旗报社刊登信息2篇,中心悬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横幅2期。
㈡继续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心对科室、科室对科员均实行考勤、绩效、工作量化管理的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制,副主任对主任负责,科主任、科员对副主任负责,职责明确,奖惩分明。
㈢加强中心硬件建设,争取各类经费和国家对实验室设备装备项目,不断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提高疾控整体服务水平。
㈣认真梳理、汇总。大部分征求对象对中心领导班子及各科室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反对“四风”问题上比较满意,并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汇总,边查边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㈤积极开展扶贫帮扶活动。针对养殖户开展布病专题讲座,讲解了布病防护等有关知识,并发放了布病宣传材料及防护用品。近二年来,我中心多次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到东兴村为群众进行免费健康讲座活动,接受教育人数达55余人次,发放宣传扑克、折页、海报等材料1002份、水杯100个、发放消毒药品21瓶、防护用品63份。通过技术培训和扶持活动,东兴村已逐渐扩大养殖规模,成效显著。
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争先创优,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主要以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对中心员工严格工作纪律、要求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离岗、不串岗,坚持穿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上岗,杜绝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对前来办事人员要做到文明礼貌、主动热情,廉洁高效,对待患者要耐心细致,优质服务。
㈦加强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为了加强中心消防安全工作,保证中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达旗疾控中心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完善了装备设施,通过定时的全面检查及整改,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二、传染病防控及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㈠截止6月15日,全旗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类16种474例,总发病率为131.67/10万。乙类传染病共报告9种427例,发病率为118.61/10万,其中病毒性肝炎122例(甲肝2例、乙肝106例、丙肝8例、未分型肝炎6例);肺结核129例(涂(+)20例、菌(-)73例、未痰检35例);梅毒72例(I 期10例、II 期1例、隐性梅毒61例);布鲁氏菌病77例;淋病18例;猩红热3例;细菌性痢疾3例;麻疹2例;艾滋病1例。丙类传染病共报告4种47例,(手足口病19例;流行性腮腺炎23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例;流行性感冒1例)。
㈡对我旗出现的19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了督导检查和防控指导。
㈢截止6月15手足口病例19例,送样7份(其中人肠道病毒SKZ1116为阳性的有1份、PE和COXA16均为阳性的有1份、SKZ1161和CA16阳性的有一份)。
三、结核病防治
㈠截止6月18日疑似结核病人263例,发现登记管理结核病人53例,其中肺结核46例(涂阳16例,涂阴30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其他肺外结核4例。
㈡在4月份、5月份对基层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进行结核病防治工作督1次。
四、地方病防治工作:
㈠截止3月31日碘盐加工企业盐样27份,合格采集27份,合格率100%。
㈡截至2014年6月24日,全旗共检测布鲁氏菌病780人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85例。
㈢2014年1-6月,发放宣传单6448余份,宣传折页3814册、宣传扑克1114付、宣传纸杯1450只、手套256副、帽子620个,口罩670个、消毒药品167瓶,张贴固定宣传栏17处。
㈣截止6月份发现艾滋病阳性1人;
五、职业病防治工作:
上半年对我旗的3单位的1081人进行了职业病健康检查,其中岗前健康检查912人。
六、体检与检验工作
㈠截止6月18日共完成全旗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7686人。
㈡配合职业卫生科、卫生监测科、艾滋病防治科等各科室完成各项微生物、理化检验任务。
七、卫生监测工作
㈠1-6月份,对食堂的餐具采样共28 份,合格率100%。㈡1—6月份共采集生活饮用水样111份,合格14份,不合格97份,合格率12.6%。
㈢完成镇内服务行业定费2100家。
八、免疫规划工作
㈠1—6月份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卡介苗100%,脊髓灰质炎99.65 %,百白破99.28%,麻疹99.92%,流脑91.89%,乙肝99.98%,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7.37%,甲肝98.93%,乙脑91.93%)
㈡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在2014年6月对全旗儿童进行了加强麻疹防控工作。
㈢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我旗于2013年4月13——16日和5月13——16日进行了两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第一轮实种2353人,接种率95.8%,第二轮应种实种1709人,接种率96.9%。
九、健康教育、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病例管理工作
㈠完成了“3•24”结核病、“三下乡”、“4•25”免疫规划、“5•15”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艾滋病”的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活动。我中心及各社区、卫生院等共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107余处,向辖区居民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45种共计130919余份,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80余次,播放影像资料种类44类共计230余次。
㈡上半年督导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为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一次;给高血压病人免费量血压一次,给糖尿病病人免费测血糖一次。
十、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病例管理工作
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纸质版279201人份,建档率91.74%;电子档案250628人份,电子建档率82.35%;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纸质档案27784人份,建档率90.44%。
㈡全旗共筛查慢性病患者19976人次(高血压14165人,糖尿病3159,其他慢病2652人),规范管理9278人,规范管理率46.4%。
十一、存在问题
㈠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随着近年来疾控业务工作量不断加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缺乏有资质的检验、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我中心现有人员仅57人(2014年又有3人即将面临退休),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量大,科室设立少,部分职能职责涉及的工作,因人员少而不能开展,如检验科,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规定:实验室从业人员应不少于12人,而我中心现有检验人员仅6人;地病、艾滋病科仅2人等。因此急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完备科室设臵,职能职责细化。
㈡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短缺,主要是先进的监测检验技术设备缺乏,导致检验技术水平落后。特别是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及食品安全事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检验仪器设备严重短缺,已严重制约着中心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㈢业务经费不足。免疫规划、结核病、艾滋病等专项工作地方财政匹配业务经费几乎为零,业务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由于业务经费投入不足,我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及职业化学性中毒等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而且种类不齐全,就中心目前的物资储备和应急装备状况,难以应对和处臵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㈣检验费仍未列入财政专门预算。2011年以来国家明令取消了检验费,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列支。我中心多次打报告至今未将检验费纳入财政专门预算。对各类食品、餐具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检验能力及水平距上级要求也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和食品检验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
㈤疾控人员的卫生防疫津贴待遇一直没有按规定执行。根据《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文件精神,鄂市及其他7个旗区疾控中心的卫生防疫津贴早已按文件规定的一类标准发放,而达旗疾控中心人员卫生防疫津贴至今还没有落实到位。
达拉特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四年六月三十
第四篇:疾控中心工会总结
蕲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工会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总工会、局工会和中心党支部领导下,我中心工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工会法》为依据,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其作为党支部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会员努力开展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
一、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
中心工会充分发挥其作为党支部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常组织职工和职工代表,听取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为中心领导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平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人翁作用,鼓励和支持职工参政议政,努力调动广大工会会员的积极性,彰显其主人翁作用,使每位职工以中心的荣辱为己任,在中心内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
今年“三八”妇女节,中心女职会召开了全体妇女同志座谈会,并邀请了中心领导参加。在座谈会上,“半边天们”为中心各项工作和长远发展献计献策,气氛热烈。今年中心工会继续为女职工投保十种妇科病保险,并进行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全面保障女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强化和健全工会组织:
按照职责,根据明确分工、协调一致的原则,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搞好工会工作。2011年工会根据中心实际情况,结合职工意见,借鉴兄弟工会大量宝贵,明确中心工会主要任务,狠抓工会组织、制度建设。3月8日,中心主持召开了2011的疾控中心女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并审议了中心主任关于2010经费决算与2011经费预算。中心领导就职工代表提出的,如增强宣教力度、增加学习培训机会、提高职工福利等一一详细作答,今年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已经予以落实。疾控中心工会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完善工会制度,全面扮演好职工娘家人的角色。
三、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文体活动。
一年来,中心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中心工会和上级工会开展的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使广大职工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中心工会征询广大会员的意见,经过细致、周到的准备,于4月30日下午在中心大院内举办了一次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活动共设象棋、打扑克、拔河等比赛项目,中心职工全体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四、提高职工生活福利,为职工排忧解难。
一年来,中心工会把提高职工生活福利,解决困难职工疾苦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平时积极争取单位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职工福利上尽量增加投入,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待遇。每逢节日,中心工会千方百计为职工增加生活补助,组织人员慰问退离休老同志,探望生病职工或其家属,如今年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在中心支部领导的带领下,慰问中心十几位退离休老同志,嘘寒问暖之余,送上慰问金,祝老人们过上一个平安的节日。今年共组织慰问与探望共5批次,在每位职工生日时,还不忘送上一份温馨的贺礼,深得大家的好评。所有这一切,既体现了中心作为一个集体的温暖,又促进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与精诚团结。
五、扮演好精神文明载体角色。
工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我单位作为县级文明单位,自然对中心工会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中心工会负责人商卫娟同志作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自觉会同工会各位委员,带领中心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己任,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完成上级行政部门及有关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平时能及时、完整、全面地将与工会有关的活动,详细记录在案,同时根据上级有关单位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做到有据可查。
六、2012年工会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与带领下,秉承科学发展观,以构筑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依据,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2、工作设想:1)进一步健全工会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委员会议,研究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完善工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审议中心内重大事件和中心主任工作报告及财经预算决算。3)进一步抓好中心工会女职会工作,保障妇女合法权益。4)鼓励职工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5)积极开展向贫困山区群众送温暖活动,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困难。6)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会活动记录及台帐,做好软硬件的全面建设。
蕲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会
二0一一
第五篇:疾控中心实习总结
疾控中心实习总结
2016年伊始,带着期待和未知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如今,实习的日子即将结束,回忆这五个月的经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就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简单交流中感受到了大家的优秀,心中也暗自庆幸,可以与这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对自己而言也会是一段美好的经历来激励自己成长。
正式去中心报道那一天,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疾控的相关内容,从所获荣誉到工作范围到接下来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计划、活动安排等等,都让我隐约间预感到了这次来疾控实习的值得。师生互选会中,每个同学都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认识了更多同期实习的学生,大家来自于全国各地,每个人都在大学期间有很多经历和荣誉,我相信在这里的实习不仅仅是了解,体验疾控的工作,也是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分享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
师生互选会后我们被分配到各自的科室进行定科,很快就接到了第二周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科室的任务,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是有些慌张的,PPT制作和最后的讲演工作工作量还是很重的,担心PPT做的十分粗糙,担心不能做到精炼表达,担心上台后过度紧张,担心自己表现很差,等等。因为这些担心,所以更加仔细地了解这个科的工作职责,在初入科的一周内,用最简单直接的看科室工作职责、看各种相关资料,对科室的工作、各种相关专业术语有一个综合的认识。相较于被“填鸭式”的灌输,这种主动进行了解的方式,会让我们对科室工作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接下来,我们每周都有了固定的学习任务,依次开展了穿脱防护服、咽拭子、肛拭子采集方法、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配置、余氯测定等专业知识,王老师还传授了公共卫生领域幻灯片制作及演讲技巧、论文撰写注意事项等等,都是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对我们十分重要的部分。这些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十分有益。除此,我们还进行了文献交流、五四青年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师生情谊等活动
通过这五个月的实习,我们对疾控中心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接触到了真正的监测仪器、设备,并到学校、饭店、社区、酒店进行监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使我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在实习过后,我发现在校学生往往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我们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所以我觉得学校应加强各种实验课,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此次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这段经历也时刻提醒我,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要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熟悉,对自己工作所在范围内的工作技能也要熟悉掌握,这样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技术人员。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要求自己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在这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初步了解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形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相关科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受到疾控中心科室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也和老师们热情、耐心、无私的带领指导密不可分,老师们不仅在工作中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也在生活上无私地向我们提供良好条件,使我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令我们深深感动、感激。今后,我们将更加刻苦努力地钻研专业知识,以老师们为榜样,认真踏实地工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