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矮砧栽培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富士苹果栽培技术培训总结
一、培训情况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小冠开心树形的整形和修剪》。通过投影仪和屏幕展现了从一年生到五年生果树通过正确修剪,树形如何变化,最终达到理想树形,以及定形后的正视图、俯视图。他详细讲解了苹果树在改形中,为了保证苹果尺寸、果型和质量,保证每年达到一定产量,克服大小年弊端,应在果树的修剪时作出三年预期,今年剪那个留那个枝,明年、后年剪那个枝,都要细心研究,使树冠直径大小达到周期性的“缩”和“放”。在果园示范修剪时,专家还是用他已经修剪过两次的果树作示例,每次示范修剪开始前,他都要先问果树主人,一年来有什么看法、意见,下剪子锯子时也询问有什么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向参加培训的果农讲解为什么要剪这个枝,为什么要留那个枝。讲解比较细致。
我社区果农和科技人员能够听到富士苹果发源地的种植管理技术,开拓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对我社区发展苹果产业,增加收入大有好处。对于果农,他们已经听过专家几次讲课和示范。在去年实测修剪示范过的果树,产量比对照树略有降低,但果型大,上等级的果子比例要高得多,因此实际经济效益要好,收入增加。
二、示范试验情况:
为了制定西坡社区富士苹果新的技术操作管理规程,科技创业协会特别选择了文家坡村果园,作为试验示范园地,拿出15棵苹果树,按照修剪、整形、梳花梳果等技术,结合光照等气侯水土条件,由专家管理示范。
三、专家的建议
1、生产优质苹果的条件很好,苹果酸甜味重,爽口,而且带有香味,应该说是中国最好的苹果,搞好了可以在世
界上出名。但是由于受到市场和利益的制约,加工苹果汁的比例太高。
2、根据目前果树生长情况,是果树改形的最好时机,建议采用先进规范技术,用三——五年把树形改造过来。
他还认为:不要看加工苹果现在经济效益不错,一旦市场有变化,可能鲜食苹果效益会更好。同时,即使搞加工苹果,也要加强管理,下点功夫,不能种了就不管。
综合以上情况,这次培训和试验工作比较成功,各方都很认真和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2012年5月25日篇二: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由于乔砧密植栽培控冠和促进结果技术难度大,果农难以掌握,管理费时费工,加之该模式自身的缺陷,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已不能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需要。
“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这一先进技术模,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宽行密植
栽植密度由品种长势、砧木长势及土壤肥力来决定。长势强的品种(富士、乔纳金等)或土质条件较好及平地,选用矮化作用强的砧木,采用较大的株行距栽植;长势弱的品种(如嘎拉、美国8号、蜜脆等)或土质条件差及坡地,采用矮化作用弱的砧木,较小的株行距栽植。因此,栽植矮砧果园,建议株行距为1.3-2米×3.5-4.5米,每亩74-170株。株、行距的比例为1:2-3为宜。
2、矮化砧木
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如黄河古道、山西运城南部、陕西渭北南部等过去选用富士嫁接m26树冠偏大,矮化效果较差,可以选择m9砧木,但要设立简单支架,防止树冠偏斜;对生长势弱的品种,如嘎拉可以选用m26砧木。肥水条件一般,过去栽植m26砧木不抽条的地区,如河南灵宝坡地、山西运城中部及陕西渭北中部、山东烟台和青岛等
地,选用m26砧木,但生长势旺的品种中间砧入土要浅或不入土,生长势弱的品种中间砧入土要深。旱地和选用m26砧木早春易抽条的地区,如河北、北京、陕西渭北北部、山西运城北部以北、甘肃陇东等地,选用sh系中矮化作用强的砧木,如sh6、sh38等矮化砧木。寒冷地区,如辽宁等地栽植富士不易过冬,可以选择gm256矮化砧木,与短枝寒富作组合。
3、大苗建园
建园选用3年生大苗,苗木粗度不低于15毫米,有8-10个位置合适且不超过30厘米的侧枝,第1侧枝距地面不少于80厘米。我国矮化育苗以2年生苗为主,一般苗高1-1.4米,苗粗8-10毫米。改进的方法是选用2年生苗木建园,在饱满芽处定干,促进生长,估计当年冬季小树高1.5米以上,干粗15 毫米,把这样的小树以3年生苗木看待。
4、高纺锤形下垂枝修剪
高纺锤形树的较大侧枝(长度25厘米以上)需要拉或压至水平以下以便结果,同时防止其发展为强的骨干枝,弱小侧枝不用拉枝处理就可以结果。当生长旺盛或者气候温暖冬季不太冷,侧枝通常会在大量结果前长的过大而不能被果实压弯,这时对所有旺侧枝在前3-5年每年都应被绑至水平以下,直到树体生长缓和,并开始大量结果。就高纺锤形树来说,维持圆锥形树形对于保证充分受光、结果和在下部树冠获得优质果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树龄增长,及时去除树体上部所有过长的大枝,而不是回缩,保持树头的方法是每年彻底去除顶部 1-2条竞争枝。为了保证枝条更新,去除大侧枝时应留小桩,小桩下会发出平生的弱小枝,不要短截,结果后自然下垂。
根据苹果矮砧抗旱、抗寒能力相对较弱,且密植栽培需要土地肥水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在我国适宜推广区域为: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内的陕西省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南部等地市,甘肃省天水市,山西省运城市;渤海湾产区内的山东省、河北、北京苹果栽培区;黄河古道产区内的河南、安徽、江苏等苹果栽培区。约占全国苹果产区总面的70%左右。篇三: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管理流程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管理流程
一.园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至少50cm以上)、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排灌畅通,土壤ph值在6.0-7.5之间的沙壤土为宜,且光照充足,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要求土地基本平整,避开旧林地,20年内未种植过苹果、梨等同类作物,切忌重茬建园。
二.建园规划设计 先搞好园地测量,规划出道路、定植小区、田间路、排灌系统、滴灌设施、管理房、库房及附属设施,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便于生产管理,便于果园机械化作业及果品包装贮运。绘制出果园平面图,标示出电路水路地下管线、水井及永久性设施等的位置存档备查。
三.栽培模式
四.栽植建园
1.整地:平整土地,使定植小区大致水平,然后旋耕耙平。2.测量放线:按事先规划好的定植小区,南北成行,测量确定定植行,并放线标记,使道路及田间路两旁留出充足的机械作业空间,一般相邻两个小区的树与树之间应保持6米左右,画出定植图,清晰地标示出主栽品种与授粉株的位置。3.埋桩拉线:沿每个定植行架设一排水泥桩或木桩,桩高3.5-4m,埋入土中70cm左右,桩粗12cm见方。定植行两端各设一根,中间每隔6-10m一根,然后顺行拉铅丝,铅丝从地面起每隔80cm一道,拉成水平,绷紧、固定。铅丝用8-10#不生锈的钢丝。4.施肥做畦灌水:沿定植行带状撒施腐熟有机肥4方/亩,宽度1米左右;然后沿定植行培土起垄,做成“凹”形阳畦,畦宽1m左右,畦埂高30cm左右;阳畦内灌水沉实,桩歪的扶正、绷紧,修补畦埂。5.苗木栽前处理:
(1)泡苗 将苗木根系放入清水中浸泡24-48h。
(2)根系修剪 根系稍微修剪整理,剪掉残断烂根,主根及侧根打剪见新茬。
(3)生根剂处理 苗木根系修剪后在100-200mg/l的iba或200-400mg/l的abt生根粉酒精溶液中速蘸3-5秒(酒精浓度75%),蘸后晾几分钟使酒精挥发后再栽。6.苗木定植:
先按定植图在拉好的铁丝上用记号笔或油漆标记出主栽品种与
授粉品种的位置,然后将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分开两步栽植,以免出现品种混乱。可先按标记点摆放主栽品种苗,然后栽植,主栽品种栽完后再摆放授粉品种,栽植。
具体栽植要求:
(1)定位 使苗木中心干对准铁丝上标记好的定植点位置,与铁丝离开5cm左右,将苗干扶正直立,注意必须使苗木中心干与地平面垂直。
(2)挖坑 然后在定植行阳畦上苗木根系对应位置挖浅坑或不挖坑栽苗,使苗木根系充分舒展。
(3)栽植深度 使苗木的砧穗接口高度平齐一致,露出地平面25-30cm(将来起垄后砧穗接口露出垄面5-10cm)。
(4)埋土 填土埋苗,稍提苗使根系舒展,再埋土踏实,注意埋土过程中不要使苗木位置改变,不要使根系裸露。
(5)固定 将苗木中心干绑缚在第一道铅丝上,系虚实扣,铁丝端系实扣,苗木端系虚扣,高苗应用同样方法在第二道铁丝上再固定一道,使浇水或刮风不致偏斜或倒伏。(6)浇透水 栽苗后马上浇透水。浇水后,根系露出的补土埋严,修整树盘阳畦,保留蓄水埂,以便下次浇水。
五.栽后管理 1.修剪:苗木中心干延长头缓放不截。剪掉过于粗壮和角度过小的分枝,在苗木干高1m以上保留6-8个生长势中庸的侧生枝,拉成90-120度角。干高0.8m以下枝条全部剪掉。所有伤口涂抹愈合剂保
护。2.浇水:一周内视土壤墒情浇二次水,松土保墒。以后见干浇水,生长季前半期勤浇水,7月份以后逐渐控水,雨季行间做好排水,勿旱勿涝。3.施肥:有条件的果园应进行土壤检测及叶片分析,然后参照检测分析结果及苹果需肥量表(附后)适时追肥。没有条件的果园参考施肥量:苗木生根成活后,每株追施尿素25g+n、p、k复合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50g+生物有机肥50ml;间隔20-30天再施一次肥,每株50g尿素加50g复合肥;第三次再间隔20-30天每株施入尿素50g+生物有机肥50ml,施肥方法可用沟施或树体周围撒施,然后覆土,每次施肥后及时灌水。7月份以后停止追肥。自苗木功能叶形成后,每隔1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肥料6月份以前以速效氮和微量元素肥料为主,7月份以后以磷酸二氢钾为主。4.夏剪:生长季及时抹除树干基部及根部萌芽,抹除延长头竞争枝芽及密生芽;中心干上侧生新梢长到25-30cm时拿枝开角,至90-120度,可用牙签或开角器固定;始终保持延长头新梢直立生长,偏斜的要扶正,绑缚于第二或第三道铅丝上;生长季及时瓣掉中心干上的竞争枝,保留的侧生分枝角度小的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二次开角(拉枝)。
六.架设滴灌系统
在距离地面80cm的第一道铅丝上绑缚滴灌管,同时配套深水井、潜水泵、压力罐、施肥罐等配套设施。
七.培土起垄
待滴灌设施配套齐全后,六月份于树盘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每株5-10kg,然后培土起垄,垄高20-25cm,此后改为滴灌施肥灌水,培土起垄工作应在雨季到来前完成。以后每年培土一次,树盘清耕覆草。
八.行间生草
第一年春夏季果树行间用旋耕犁清耕,秋季种植黑麦草、白三叶、高羊茅等草种,第二年以后生草,每年刈割4-5次,粉碎后覆盖于行间和垄上。九.肥水管理
(1)有机肥 每年树冠外围沟施或树盘撒施腐熟生物有机肥至少1吨/亩。(2)追肥 按苹果需肥量表以滴灌方式追肥5-8次,每两周喷施一次叶面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适量加入ga、fe、zn、mg、mn、b等微肥,配合金土生物有机肥每亩10升。注意生长后期和采果前要控制肥水,以免影响果实品质和枝条发育程度。施肥量及时期参考下表:
苹果需肥量及施肥时期表
单位kg/ha 篇四: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我国是世界苹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7年全国苹果面积2943万亩,产量2786万吨,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世界苹果先进生产国家相比,我国的苹果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在国际鲜果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少,与我国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陈旧和技术研究滞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90%的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此种栽培模式虽然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乔砧密植栽培控冠和促进结果技术难度大,果农难以掌握,管理费时费工,加之该模式自身的缺陷,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需要。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这一先进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我国的适宜推广区域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于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古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产区生态环境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指标要求,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是我国苹果两大优势产区。黄河古道产区属鲜苹果生产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目前苹果生产规模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根据苹果矮化自根砧抗旱、抗寒能力相对较弱,且密植栽培需要土地肥水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建议谨慎推广和使用矮化自根砧。苹果矮化中间砧,既融合了矮化砧的矮化特点,又利用了不同实生砧根系良好的抗逆性和固地性,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结果表现较好。利用矮化中间砧进行矮砧密植的适宜推广区应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内的陕西省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延安南部等地市的县、区,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西峰的东南部县、区,山西省运城市以及河南灵宝市三门峡区域;渤海湾产区内的山东省、河北燕山山脉及太行山中北部浅山丘陵地区、北京苹果栽培区;黄河古道产区内的河南、安徽、江苏等苹果栽培区。约占全国苹果产区总面的70%左右。
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1、矮化砧木选择。矮化自根砧苹果一般根系较浅,对肥水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之不同矮化砧木的适应区域不同,就显得矮化砧木选择更加重要,务必选择肥水条件较好和无
明显环境胁迫的最适区推广。在黄河古道、山西运城南部、陕西渭北南部等地,根据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可以选择m26或m9作为矮化中间砧,肥水条件好的区域。建议采用m9与生长势较强的品种组合,如富士/m9。也可以采用生长势强旺品种的短枝型或生长势中庸的品种与m26的砧穗组合,如富士优良短/m26、嘎拉/m26。选择m9时一定要设立简单支架,防止树冠偏斜; m26砧木不发生抽条的地区,如河南灵宝坡地、山西运城中部及陕西渭北中部、山东烟台和青岛等地,建议选用m26砧木。而河北、北京、陕西渭北北部、山西运城北部以北、甘肃陇东等地,选用sh系中矮化作用适中的砧木,如sh6、sh38等矮化砧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gm256矮化砧木。
2、栽培密度及方式的确定。栽植密度由品种长势、砧木长势及土壤肥力来决定。长势强的品种(富士、乔纳金等)或土质条件较好及平地,采用较大的株行距栽植;长势弱的品种(嘎拉、美国8号、蜜脆等)或土质条件差及坡地,采用较小的株行距栽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栽植密度。一般建议株行距为1.3-2.0米×3.5-4.5米,每亩74-170株。株、行距的比例为1:2-3为宜,达到宽行密植栽培。
3、苗木选择。选用3年生矮化中间砧大苗,栽植时期应该延后,有条件的地方苗木可存放在冷库或温度较低的地方,待萌芽后至花期定植。如果选用2年生苗木建园时,苗
高应1.5米以上,定干饱满芽处干径8毫米以上,此类苗可参照3年生苗木管理。
4、栽植深度。一般要求在旱地建园,栽植时中间砧露出地面1/3左右,适度深栽;在水肥条件较好地区,中间砧露出地面1/2左右。另外,生长势旺品种栽植深度可适当浅些,相反可适度深栽。对于m系和mm系部分砧木类型,中间砧的保护是必需的。
5、架式选择。苹果园可采用篱架栽培,即顺行设立水泥柱,拉四道铁丝,用于固定下部的结果枝下垂,控制其旺长。铁丝架一般高达3.0-3.5米。分别在1、2和3米处各拉一道8-12号钢丝,幼树期也可以在每株树旁栽一个廉价的竹干做立柱,扶直中干。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固定在竹干或架上。在我国沙土地和风大的地区,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篱架栽培。在肥水条件较好地区,也可以采用‘v’字形架式,辅以单干或细纺锤形整形模式。该架式不但可以实现最大效率利用光照资源,还可以适度增加行距,扩大行间作业空间。‘v’字形架式行间一般为4-4.5米,株距0.75米左右,隔株向行间方向拉开,与垂直轴线夹25-30度角。架面整形主要为单干形或细纺锤形。
6、整形修剪技术。世界各地在过去的50年间,苹果栽植密度不断增加,从开始的6株/亩发展到超过416株/亩,一些试验果园甚至达到666株/亩。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世界苹果主产国提出了纺锤形及其改良的细长纺锤形和高纺锤形等。
在引进世界高纺锤形整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高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1)定植与第一年整形修剪。如果选用3年生大苗,定植时尽可能少修剪。不定干或轻打头,仅去除直径超过主干干径1/3的大侧枝。如果用2年生的苗木,在1-1.2米饱满芽处定干。由于大苗分支较多,建议栽后树盘(行内)覆膜。萌芽后严格控制侧枝生长势,一般侧枝长度达到25-30cm时进行拉枝,角度90-110度,生长势旺和近中心干上部的角度大些(110度),着生在中心干下部或长势偏弱的枝条角度小些(90度)。确保中心干健壮生长,树高应达到2-2.5米。(2)第二年修剪。第二年春,在中心干分枝不足处进行刻芽或涂抹药剂促发分枝,留厥疏除因第一年控制不当形成的过粗(粗度大于1/3分枝处干径)分枝。生长季整形修剪同第一年,不留果。使树高达到2.8-3.3米。(3)第三年及三年以后修剪。第三年修剪基本与第二年相同,严格控制中心干近枝头(上部50cm)留果,尤其是对于部分腋花芽,可以疏花并利用果台枝培养优良分枝。依据有效产量决定下部分枝是否留果。一般产量低于300公斤/亩,建议不留果。
第四年开始,树高达到3米以上。分枝18-25个,整形篇五: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是世界上栽培范围广、产量多的水果之一,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优势树种,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上世纪90年代阻来,苹果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苹果生产重心由欧洲转向亚洲。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面积和总产均具第一,且形成两大核心产区(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尤其是以陕西渭北地区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苹果生产的最佳适生区。苹果已成为我国北方不少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矮化栽培面积逐渐增大,发达国家的矮化栽培面积占世界栽培总面积的60%,是世界苹果栽培的重大变革。在中国,陕西省在苹果矮化砧的应用推广方面一直居全国之冠,1992年,矮化苹果面积已达50余万亩,占全省苹果面积390万亩的12.8%,2006年60余万百,占全省苹果面积639万亩的9.4%。宝鸡苹果栽培历史久远,矮化栽培从1990年开始逐步发展,到2007年全市苹果矮化栽培面积38.9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69%,分布在凤翔、岐山、扶风、陈仓区等地,主要采用矮化中间砧和双矮两种矮化栽培方式。凤翔县苹果矮化栽培全市
领先,目前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4万亩,矮化面积占90%。
因此,研究矮化苹果的栽培技术成为壮大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2008年国际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宝鸡市风翔县召开,标志着由苹果的研究者、生产者经过多年努力的成果-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正式推出,它具有建园标准高、速度快、结果早、品质量高、管理省工省力、效益高等特点。目前,对该技术模式的内容各位专家表述不定相同,我们立足渭北南部苹果产区,从栽培、病虫害治理两大方面,提出优选砧穗、大苗建园、宽行密植、立架栽培、高纺锤整形、沃土养根、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治理八项关键技术,以期对该技术模式进行全面阐述。由于我们能力经验所限,纰漏差错之处难免,恳请阅者批评指正,以便完善。1 优选砧穗
目前陕西大量使用的矮化砧木有m26、m9。可作自根砧和中间砧,由于肥水、土壤问题,以m26作中间砧栽培最多。矮化砧木对接穗品种的养分限量供应,根系的弱生长、弱吸收以及和地上部分的旺盛生命活动,提供了其加速发育、提早开花结果的生理前提。不同基砧、中间砧对苹果品种生长、结果有重要影响,故优选砧木接穗的组合尤为重要。1.1 基砧
选用八楞海棠、西府海棠、花叶海棠、楸子、新疆野苹果等 1.2矮化中间砧
当前研究中的矮化砧木较多,生产实践上大面积应用的不多。陕西使用最多而且成功的是m26。中间砧苗木或m9自根砧苗木。m26。固地性强,抗寒,抗绵蚜、颈腐病能力差,宜作自根、中间砧,易整形,美国认为尤其适合于短枝型元帅。m9固地性、抗寒性差,生根难,宜作中间砧,亲合力、早果性好,在贫瘠过湿土壤表现不良。1.3接穗品种
选用富士优系(长富2号、岩富10号、玉华早富、短枝富士、凉香、昂林),嘎拉优系等与矮化砧木亲和力好的品种。选 择优势品种。
本着“田地制宜、适地适栽”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一是在关中西北部海跋在820 米早腰带以中晚熟品种为主,主栽玉华早富、早熟富士主、札泉短富、惠民短富、官崎短富、青森短富、烟富l、3、6号等富士短枝型品种;二是在海拔在800-760米的川塬灌区重点发展丽嘎啦、陕嘎3号、红盖露、秦阳和美国八号等优良早中熟品种;三是突出发展早熟富士主、玉华早富等中熟富士系列品种,以解决目前苹果市场中早熟耐贮品种不足的问题。
1.4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实践栽培效果看,以m26作中间砧、mm106作中间砧或自根砧、m7作中间砧嫁接富士苹果,其树体生长均表现良好,果树具有结果早、产量高、品质高、管理简便等生产优势。但仍有树冠大小不一致的现象,由于中间砧段的长度不一致和对部分品种的抑制作用不同,可能造成长势差异而导致树冠大小不齐;自根砧的根系远不如海棠发达,以至于果树的抗倒伏能力差,在无支柱或管理不善的睛况下很易倾料,进而导致果树生长不整齐。
此外,由于整形修剪无针对性,多沿用乔化树的修剪法,定植后从饱满芽处定干,先端抽生的强枝一律保留,这难以培养中干优势;树形多采用小冠疏层形、改良纺锤形和纺锤形,在密植条件下,树体难以控制,结果造成树冠郁闭,光照条件差,导致
果品质量下降。
在以m26作中间砧、mm106作中间砧或自根砧、m9作中间砧建园进行苹果生产时,建议采取以下5项措施以克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①采用宽行密植,以2.0m ×4.0m为宜;②采用适宜树形,如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和圆柱形;③运用整套的整形修剪措施,控制树冠在一定体积内;④设立支架;⑤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2大苗建园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十年树术,百年树人”,用在苹果苗木选择上同样适用。苹果是多年生树种,一经栽植更换困难,且苗木质量直接影响结果早晚、产量高低、果实成熟期与质量优劣、市场竞争力强弱、价值大小等方面。2.1苗木选择
尽可能选用符合国家苹果苗术标准的2-3年生(品种生长年限)无病毒矮化大苗,苗高1.5米,苗木直径1.0 cm以上,具4-6个分枝,15 cm以上的侧根5条以上,侧根基部粗度0.45 cm以上,主根20 cm以上,侧报分布均匀舒展;中间砧长度20-30cm之间,整形带内有8个左右饱满芽,砧穗嫁接部愈合良好。目前生产上栽植的多为1年生(品种生长年限)矮化苗木,2.2栽植时间
秋栽(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
第二篇:27团果树栽培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生力量。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奔走田间地头,深入千家万户,为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的调整,以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科技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农业部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项目,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为“三农”的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县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领、作风过的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从而增强科技对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能力。
受浙江省农业厅委托,从2011年3月30日至6月14日,我们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以下简称“农推中心”)心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先后举办了11期“浙江大学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培训了426名涉及浙江省27个示范县的农业技术干部和种粮能手。其中仙居32人,云和26人,开化31人,莲都27人,磐安95人,东阳36人,龙泉52人,泰顺50人,景宁23人.以及由27个农业推 广示范县选送的瓜菜重点班学员54人。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各地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在湖州、嘉兴、丽水等农业推广基地举办了6个班级共273人次的农业技术培训。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2011年始,在浙江省农业厅科教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浙江大学农推中心负责同志的领导下,根据农业厅下达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工作任务,我们认真筹备,精心规划,充分考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培训特殊性仅仅有条地开展各项工作。2010年底浙江省农业厅科教处下达了2011年全省示范县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后,我们农推中心的一把手和分管主任立即与培训部一道,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培训部尽快组织人力,落实分工,责任到人,要求培训部认真研究文件精神,围绕中心工作制定培训工作计划。今年春节过后,浙江大学农推中心领导鲁兴萌、宋文坚等与培训部负责人一起,根据浙江大学目前农业专业领域师资力量,研究针对粮油、畜牧、茶学、瓜果、果蔬、农经、食用菌以及中草药等专业的培训课程设计。为了制定更加科学的培训方案,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农推中宋文坚、梁建设等同志于今年3月初先后到景宁、龙泉、莲都、磐安、东阳、开化等县市进行走访,调研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对今后农技培训的基本要求,了解示范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宣传,强调农技培训的意义。
二、合理组织,认真落实 2011年是浙江大学培训基地开展农推示范县建设项目培训工作的第二年。我们不仅在浙江大学校园内组织学习培训,还充分利用农推中心分布在浙江省各地的农业推广基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的培训要求和精神,尽最大努力办好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为浙江省地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2011年内,不仅完成了浙江省农业厅布置的7个专业11个班共426人次的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农业技术培训,同时为湖州市、杭州市、嘉兴市以及丽水市等农业局和农办牵头的涉及草莓、畜牧、高山蔬菜、水产等专业共6个班273人次的农业干部管理培训。2011年我们在省农业厅科教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提高培训效力,培训部同志还积极主动向其他培训部门学习请教,完善培训工作程序,明确工作重点,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前进。
1、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导,建立教师资源库
农技培训工作的核心是让受训的农技人员接收创新思维,提高岗位技能。教师是实现这类培训的主导者。因此,我们的示范县农技人员培训的优劣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今年各个专业要求,结合去年实践,培训部将我校农业专业领域的有上课经验的教师从授课内容、表达能力、上课技巧、课堂效果以及学员反映等方面进行筛选,建立不同培训专业不同培训主题的师资力量资源库。建库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农推中心的教 师队伍,在相关课程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再考虑中心以外的师资队伍。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打造未来的精品课程,我们也在省农科院、农业厅、茶科所等单位筛选师资力量。我们对每一相同课程或类似课程预选2-3名培训教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师根据其综合能力前后排队,建立多教师资源储备。2011年最后一期培训的结束,我们通过实际旁听和征求参训学员意见,反映出所有班级的绝大部分学员均认为浙江大学农推中心的培训条件好,教师授课能力强,培训效果好。
2、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活动,效果显著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训机构(基地)应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重点开展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以及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现代农业理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培训部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考察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员讨论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保证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2011年开展的示范县11个班级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中,我们根据专业不同,学员所在县市的种植产业及农业资源的不同开展了形势多样的授课方式,尽可能地针对生源所处地域农业特点讲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传授现代农业推广的基本技
巧和推广模式。如汪炳良教授在讲授《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课时,针对果蔬二班的学员主要来自景宁、龙泉、磐安、泰顺等山区县市,授课过程中集中讲授山地蔬菜的栽培技术。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农业标准化将成为今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和鉴定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尺。于是我们就增开了《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安全》这门课。授课老师章华强同志将他近20年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员,使学员认识到产业化是未来农业管理、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业产业化却与农业标准化相互依存。通过学习学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为了增强学员的法律意识,增长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中的守法执法能力,我们特意请来了浙江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良伟同志给我们重点班的学员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题报告。昌黎果树创新团队2011-2013工作总结 2011年-2013年期间,昌黎果树创新团队以河北省果树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果树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为重点,针对我省乃至我国果树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核心技术,培育果树科技创新优势学科,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和科技服务,打造一支爱岗奉献、一专多能、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创新团队,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加快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我省果树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年来,经过创新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果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突出特色优势,制定创新团队规划
根据我省果树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围绕果树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研究室布局;以果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立以苹果、梨、葡萄、板栗、桃等果树树种为核心的研究室;重视果树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实施“3321”工程。即实施三大科技创新工程(果树高效育种创新工程,果树提质增效创新工程和果树绿色植保创新工程),三大 创新平台、二大试验示范基地,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科技队伍,实现我所科技成果、科技平台、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的全方位发展和提升。
二、加强重点项目的谋划和申报
针对昌黎创新团队承担项目层级低的现实,根据我所传统特色和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创新团队的作用,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有关科研立项方面的动态信息和文件,主动与国家、省有关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省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申报指南;通过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建立所级项目库,根据科技需求变化,及时更新。重视与其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龙头企业合作,做好新项目的谋划。积极申报和落实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省财政专项、农业部、林业部等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科技专项计划。
2011年-2013年以来共承担资助项目42项。三年共落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项,其中国家19项、省科技厅8项、省基金5项、省财政专项11项;特别是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基金项目的资助。科研经费到位总额达2313万元,为团队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完善提高科研平台条件
科技平台条件是创新团队工作的基础。目前拥有的主要科技平台有: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河北省分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果树科学观测站、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苹果、梨、桃综合试验站、葡萄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酿酒葡萄工程技术中心,果树生物防治中心、果树生物技术中心。针对本团队的特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对仪器设备集中到中心试验室,进行统一配置和优化,配套完善分析仪器和生理生化设备,组建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实验员队伍,提高仪器设备的认知率和使用率,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对外开放的科技研发平台,大大增强了科技平台对果树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四、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培育
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是反映一个创新团队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本团队科研成果少、级别低的困境,为了在科技成果方面有较大突破,始终把科技成果工作作为我所的首要任务和主要考核任务目标,根据科技成果苗头进行提前谋划,顶层设计,按照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成果分类培育,重点进行提高成果水平的应用研究创新和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制定主要成果的培育方案和具体措施。另外,加强果树新品种审定、植物品种权、发明专利、论文、著作等目标考核工作。增强每个科技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获得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011年-2013年以来,昌黎果树创新团队在共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收录11篇;获奖成果7项,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
级审定果树新品种12个,其中,桃2个,板栗3个,葡萄4个,苹果2个,梨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制定省级标准1个。2012年“中华甲虫蒲螨的发现、大量繁殖与释放技术”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的生物学特性、创建了大量繁殖方法和规模化田间释放技术,首次建立了中华甲虫蒲螨防治钻蛀性害虫的技术体系,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我所参与的“燕山板栗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果树基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科技创新基地:
为保证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的需求,采取自有和租赁土地等方式,建立果树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开展苹果、梨、葡萄、桃、板栗、樱桃等树种的优良新品种选育、栽培模式与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与试验示范。包括西钱庄新品种试验基地(100亩),孔庄果树科技创新基地(320亩)等。2013年新启动施各庄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基地(781亩),已完成土地置换、试验园规划等工作,按照“起点规格高、研究前瞻性、管理规范化”,具备科技创新的平台成果展示的窗口、观光示范的样板、培训推广的基地等四大功能,达到国内一流的果树科技创新基地的标准,满足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的试验需求。2.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为了提升我所在果树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迅速扩大创新团队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根据果树优势产区布局,在14个县建立苹果、梨、葡萄、桃、板栗、樱桃等试验示范基地2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5000余亩,辐射面积50万亩。建立了一批具国内影响力的科技示范县(基地),强化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三大功能,重点示范我所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等自主创新成果,大大促进了我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2011年-2013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近126次,培训农民及技术骨干2736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470份,省级和地方电视台报道27次,大大提升了我所在河北省果树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六、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第1--2课时
蜜柑高品质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柑桔生产面临着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如何提高蜜柑品质,推动高品质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1 高品质温州蜜柑标准
柑桔果实大小分为3l、2l、l、m、s等5个等级,蜜柑5个等级对应的果径分别为80~88、73~80、67~73、61~67和55~61mm。高品质蜜柑要求果实大小规格为l、m级(温室栽培的要求m级),要求糖度13度(一般要求为11~12度),果形扁圆,果皮薄,着色浓而均匀,果面整洁,无病虫果、浮皮果及风害擦伤果。2 高品质栽培技术 2.1 间伐:新栽植树每667平方米栽植密度多为91株(株行距2.7m×2.7m),以密植获得早期高产。但切忌“密而不伐”,不让出现高产-密植-不间伐-强修剪-低质的恶性循环。2.1.1 密度过大的弊端:密植而不间伐的树,树冠拥挤,病虫害防治、除草、蔬果等作业很难操作到位,同时,助长了操作上的惰性,导致外观、内质不好的果实多。密植园为方便作业,往往采用强修剪办法,而且选用直立枝条。强修剪则导致徒长枝发生,果实变大,果皮变粗,着色推迟,品质变劣。2.1.2 间伐导致产量下降是一种错觉:间伐有利于品质提高和方便操作,但考虑产量因素桔农往往下不了决心,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栽植90株树收获3t产量,间伐后变成60株,则总认为只有2t产量。其实间伐前副主枝为直立状态,逐年间伐后副主枝扩大,单株叶片增加,产量根本不会减少,而品质却大大提高。因此,日本桔农认为,“好吃的桔子从间伐开始”,“间伐是提高品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2.1.3 间伐的方法:蜜柑采取梅花形间伐,2.7m×2.7m变成3.8m×5.4m。获得糖度13度的温州蜜柑则要求间伐至5.4m×5.4m,实施行间间伐。间伐后要求形成“独立树”,树与树之间间隔最低50cm,行与行之间至少间隔1m(这些间隔均为结果后树冠开张后的间隔),要求树体及土壤要有较充足的光照。使用病虫害
防除机械及搬运机械的桔园,行间距则扩大至1.5m。2.2 蔬果: 蔬果,实质就是生产过程中的“选果”,是日本高品质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日本桔农十分重视蔬果,这是温州蜜柑高品质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措施。2.2.1 蔬果时应选留不易肥大的果实:一般蔬果,除“朝天果”因果形过大、品质差而疏掉外,对于果形圆、果皮绿色浓但粗糙的果实都保留下来了,这样的果实最终可以长大,并超出l、m级规格,外观和内质都较差。因此,蔬果时这类果实应疏除,宜留下果面光滑、绿色较淡,看似不易肥大的果实。2.2.2 果实的品质由果梗枝(结果枝)决定:在内质方面,果实的糖、酸与果梗枝的粗细关系密切,果梗枝直径4mm左右,果实糖度变化不明显,4mm以上则糖度变低;果实糖度与果梗枝叶片多少关系密切,果梗枝5~6片新叶的果实,往往糖度低。而酸度则相反,与果梗枝粗细呈明显正相关。在外观方面,果皮随果梗枝的增粗而变厚,果皮着色推迟。果梗枝较细,则下垂果较多。由于着色好的都是下垂果,因此,外观好的果实多结在较细的果梗枝上(但果梗过细,风伤果有增加趋势)。在果实大小方面,果梗枝越粗,叶片也越多,果实也越大。以林温州蜜柑为例,果梗枝直径每增加1mm,果实单果重增加20g,果梗枝为3mm以下的果实为s级果,3~3.5mm为m级果,3.5~4mm则为l级果。2.2.3 粗蔬果:内质、外观优异的果实,其果梗枝直径多为4mm以下,结果枝叶片4片以下,收获时果实呈下垂状态。蔬果时选择果梗枝细,果皮光滑、绿色稍浅的果实。果梗枝与果实大小、内质、外观之间相关性显著,但以果梗枝为依据蔬果,操作起来不易掌握,因此,通常以果实的大小、果皮的光滑度及果实的朝向作为粗蔬果的判断方法。粗蔬果一般在果实大小相差明显时开始进行,即早熟温州蜜柑在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后的6月中旬,普通温州蜜柑在6月下旬。由于树冠上不同部位果实肥大状况不同,不易肥大部位的果实(下部、内膛果),粗蔬果宜早;易肥大的部位(中上部、外围果),粗蔬果宜迟。2.2.4 定果:选留果皮光滑、果顶朝下的小果,对桔农来说最担心的是果实能否长大,恰好在l、m级规格内。因此,通常采用果实横径肥大率的计算方法,推出蔬果时果实横径指标,以此作为定果指标。
2.2.5 蔬果步骤:蔬果并非一株树从上至下进行,而是分重点进行蔬果。首先疏除肥大、生长不好的果实,即树冠下部(主要指第一、二副主枝的横向枝、斜生枝、向下的侧枝上的果实及内膛侧枝上的果实),仅疏除比蔬果指标小的果实,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完成。然后对果实肥大、生长好的树和长势较强的侧枝(主要指上部、外围)的果实进行蔬果,仅疏除比蔬果指标大的果。同时,对已进行粗蔬果的下部及内膛果再进行一次蔬果,进一步疏除小果。这种蔬果步骤,既有较高的效率,又使全树果实生长速度得到平衡。2.2.6 采前树上蔬果:由于等外级温州蜜柑不能成为商品,因此,桔园特早熟温州蜜柑8月下旬、早熟温州蜜柑9月中旬、普通温州蜜柑9月下旬,大津4号、青岛等晚熟温州蜜柑10月上旬开始树上蔬果,直至采收。疏除发育不良果、病虫果、伤果,可以使果实运到选果场之前品质趋于一致,节省了采后处理时的选果劳力。2.3 完熟栽培 温州蜜柑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果皮着色,糖度提高,酸度下降,若挂在树上推迟采收,即完熟栽培,则糖度进一步提高,酸度进一步下降,囊壁变薄,风味更佳。实施完熟栽培的主要问题是果实浮皮,浮皮果的发生原因除品种因素外,主要是园内湿度过大,因此,通过间伐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另外,小果浮皮果比大果少,采用群状结果(形成200~300片叶为单位的串状果)效果较好。蔬果时,除向上的侧枝上的果实全部疏除外,斜生侧枝上果实着果数不到2~3个果的也全部疏除,蔬果时仅疏除大果。使果实在m-s级果之间,这样实施完熟栽培果实就不易浮皮。2.4 水分控制 2.4.1 不让雨水进入园内:主要方法:一是温室及大棚栽培,糖度可达13度;二是采用地面覆盖栽培。过去日本采用薄膜覆盖,现在推广使用一种既能阻止雨水进入土壤,又具有透气性的“不织布”(又称无纺布),能有效地提高果实糖度。2.4.2 限制根系吸收水分:一是容器(箱、筐)栽培。温州蜜柑在有限的土壤内生长,能获得较高的果实糖度,但产量较低,维持树势较难,而且成本较高;二是采用起垄档板栽培,成本较低,根系在档板内长满后可移动档板,或取开档板变成高畦栽培。2.4.3 及早排出园内水分:配合间伐,行间挖成宽沟状,实施高垄栽培,由于高垄表面积大,水分蒸发量大,土壤易变干燥。2.5 生草栽培 可采用生草栽培,每年1000平方米割青草覆盖产生的有机物质达2~3t,成为重要腐殖源,而且肥料、表土流失少。生草栽培一般4、6、9月分3次用除草机械割青覆盖,考虑到杂草对肥料的吸收,追肥施用量应适当增加。2.6 合理修剪:采用开心自然形修剪,即三大主枝,6个副主枝,侧枝均匀分布,树冠呈凹凸形,通风透光良好。修剪强调主从分明,主枝2~3个,要求直立,数量不宜多,及时疏除竞争枝;副主枝要求近水平状(间伐必须到位,否则第一副主枝先端易上翘),及时疏除背上枝;主枝与副主枝之间留有足够空隙,主枝与副主枝和侧枝的先端形成三角形。对成年桔园,树冠高度由3m以上改造成2.3m,使树冠矮化,重点抓第一副主枝结果,结果后为防其下垂,采用中心立支柱,向四周拉线将其吊起。通过修剪及间伐,树冠投影面积土地占有率限制在70%,高糖度生产树冠投影面积土地占有率限制在60%,要求形成“独立树”、“独立枝”,树间、枝间互不相接。
第3--4课时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板栗是木本粮食果树之一,果材兼用。我国的板栗由于坚果的品质特别优良,涩皮容易剥离,特别是抗逆性、抗病性强,除了具备栗属植物耐旱、耐瘠的通性外,对栗胴枯病和墨水病也有强的抗病性,在世界食用栗中享有盛名,为世人所珍视
一、板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板栗在丘陵、山地、荒坡、沙滩均可栽植。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但仍要注意按照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做到适地栽培,以获取优质高效。板栗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年均温在3℃~25℃的地区均有分布。板栗开花要求17℃~25℃这样较高的气温,花粉发芽的适温为24℃左右。低于15℃,高于27℃影响授粉受精和着果,8~9月间果实增大期需20℃以上的平均气温。
栗为喜光树种。各重点板栗产区4~10月的日照时数为250小时左右。一般来说,降水量较少,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的地区,栗品质好,商品价值高。不同品种对降水量要求各不相同,南方栗区为1000~2000毫米
二、板栗果林营造方法
作为果树栽培的板栗,为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从品种选择、授粉树配置到栗园道路、水利、房屋等基础设施,以及园地防风、水土保持等都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商业化栽培的栗园,土地规划中应保证生产用地的优先地位,并使各项服务于生产,其他用地保持协调的比例。一般板栗种植占地90%,道路占地4%~5%,办公管理用房、蓄水池、粪池共占地4%~5%。
为提高板栗成活率,促进板栗及早投产,要求做到挖大坑、栽大穴。挖大坑即加大栽植穴,深翻熟化穴土,可促进幼树根系旺盛生长,尤以在土层薄的山地,效果更加明显。一般要求植穴深1米,宽1米左右。山地鱼鳞坑栽树时,多挖成1米深,1.3米宽、1.6米长的长方形大坑,并要在定植前一年挖好,加入草皮土,经过雨季,土壤熟化有利苗木成活。山区及丘陵地整修水平梯田,宜开挖宽1~ 1.5米,深0.8米的定植沟,每公顷施农家肥15~20吨。现有果园中的“小老树”,多是因为植穴小,有碍根系生长所致。因此,对山区丘陵坡地应进行放炮扩穴,使植穴逐年加宽加大,改成梯田,结合深翻熟化,促进根系生长,以恢复树势,加强营养生长.三、苗木栽植 栗树定植时,先在定植穴(沟)内施足富含磷肥的底肥,每666.7平方米(1亩)施入土杂肥3000~5000千克再填回表土。做到根系舒展,边回填表土时,边轻提栗苗,使根系与土紧密接触。注意不宜栽得过深,以浇完定根水后,根颈略高出地面或与地面齐平为宜。栽植后及时灌溉,并用稻草或薄膜覆盖树盘,减篇四:2015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2015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1、2015年公司培训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年已悄然走来,xx年,综合办培训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在公司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向如下:
一、培训工作情况: xx年综合办培训与其他部协作共举办了员工培训二十期以上,共四百多人人次参加,每届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其中包括全公司员工消防知识,消防实战练习)。
二、培训工作分析:
1、xx年的培训工作比起xx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一是:对一线操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培训;二是:全员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企业文化构建与团队协作教育与培训;三是:脱产和半脱产培训,学校将参培人员送到其它培训机构或规模企业,接受创新思想和技术提高培训。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综合办建立了职工学校,利用职工学校平台,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xx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 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1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实施培训的针对性不好,后续效果评价不到位目前培训整体还是停留在推的阶段,培训计划更多地靠主管部门去督促和实施,相对缺乏对业务的支持,针对性不强。
5、内部授课老师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以上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讲师队伍。
以上是我对培训工作的总结,认真进行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通过总结寻找工作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和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工作能力。2、2015年业务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根据公司年初安排,研究商议,现就我科于20xx年8月27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一线人员在公司会议室,进行了软水化验及服务礼仪等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软水处理及常见
各类故障的分析处理、收费员服务礼仪培训等。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合理按排。
我科为组织好此次业务培训工作,为确保此次业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为贺大权书记担任,副组长为工会主席罗玮同志担任,成员为公司各分管领导。下设办公室,由我生产科科长蔡小军同志担任。由于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本次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取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
二、各岗位职工学习气氛浓厚,学习热情高。
本次培训各岗位职工一改往年走过场的态度,本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态度。课堂上职工积极发言,向老师提问,认真记学习笔记。有新的知识点,都不断的主动向培训老师提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志由于记忆力、理解力的差距,甚至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的向老师提问,直到自己完全理解后,然后做好笔记。这充分表现了学员们积极认真的态度。
三、严格考核,确保培训成绩真实有效。
学习结束,组织统一考试,本次两项培训都采取笔试以及实际演练两项考核,在软水化验培训中,职工们亲自动手,积极学习的结果,使得在实际操作考核中个个都能熟练掌握,培训合格率达100%,在理论考试中,关于培训中的内容,基本都能达到要求,成绩均为优异。服务礼仪及服务规范培训,在学习课件中,培训老师带领大家模拟操作,模拟场景要求两个学员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训练,每个职工都亲自参与,大大提高了职工积极主动的能力。通过严格考核,所有职工培训的合格率达96%以上。
通过学习,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大家深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与供热发展的形势不相符,认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所有在明年的培训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今年的培训模式进行。
在今后的业务培训中,我们将继续按照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公司“供热十项标准”,通过岗位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生产系统各岗位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实现创建一流职工队伍,一流行业形象、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不断寻求新的业务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为了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每个职工都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保证供热工作顺利,高效开展而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力量。3、2015年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
炎炎夏日,一派生机勃勃的绿意。我们坊岭小学在市教育局、镇中心中学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特别是提高以班主任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素质为抓手,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各项工作都走在了我镇的前列。为发扬成绩,找出差距,特对我校班
主任培训工作加以总结。
一、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班主任的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要跟上时代,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活力所在,他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直以来我们把班主任称为德育工作者,他确实反映了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等。现代家庭经济相对富裕,孩子在家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思想偏差。因此,重视儿童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仅凭传统和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为了确实提升班主任老师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汇报,及时组织班主任进行相关的学习和交流,为更好的作好我校的班级管理工作而努力。下面就我校对班主任培训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二、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1)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让班主任老师除了学校组织的统一学习以外,自己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更多人的财富。我们的月工作汇报,问题交流以及学期末的工作交流给班主任老师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使得我校的班级管理水平一直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获得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又劳累的,特别对于低年级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学校领导在严格要求班主任的同时,对班主任待遇也给予了适当的提高,结果按评估成绩按一定的等级进行发放,虽然钱数不是太多,但是足以说明领导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作好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制定方案及时培训 为了确实作好这项工作,我们特制定了培训方案,选择并确定了培训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还向班主任老师推荐相关的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文章或者经验,让老师们学有所依,做有所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3、确定对象,严格要求
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班级管理的能力,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能够作好班主任工作而自豪,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每个人都能作班主任,都能做好班主任,这些班主任老师都能很认真的参加每一次培训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精选内容,讲求实效
我们选取的培训和学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曲阜市有关班主任管理的基本规定,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2)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3)关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方面的理论或案例。
(4)提高班主任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能力方面的内容等等。
5、培训方式灵活多变
采用德育理论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实际工作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我们学校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培训的机会,组织全体班主任利用现代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认真考核,纳入评估
老师们学习的效果如何,我们学校校委会组织编写了考试题目,对每一个老师进行考核,老师们所取得成绩纳入学期末考核。
三、培训踏实,效果显著。
由于我们学校很注重老师们的学习和总结交流,很多班主任有自己的思想,同时,组织交流也使很多班主任老师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榜样,从而更好的推动整个班级的管理水平,这样逐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班级工作也会越做越好,学校的管理也会越来越规范,争取作出自己的特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坊岭小学一定会以此次班主任培训为契机,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以班主任工作的提升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再添一份力量。
4、液压设备厂2015培训工作总结
回顾20xx年培训工作,我们液压设备厂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公司、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推动公司向更高目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做了以下培训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情况篇五:光明果业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 光明果业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回顾2013年,协会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不仅推广了诸多苹果优良品种,而且普及了水果生产的科学知识,整体推动了张洪镇的果品生产,壮大了苹果这个支柱产业的膨胀。成绩的取得,源于县、镇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也源于协会会员的大力支持,使得协会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态势。2103年工作总结
一、协会队伍不断增大
经过2013年的发展现已拥有会员280户。同时,协会成立了技术服务、购销策划、信息资源等职能部门,为协会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了维护会员自身权益,协会成立了工会组织,并有效开展了工作。
二、新品种引进大幅增加
引进果树新品种是协会服务的宗旨之一。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富士王、斗南、王林、山沙、新红嘎拉等苹果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几年来在张洪镇大面积普及。新品种的引进为农民创收提供了强大动力,广大果农在新品种引进方面普遍受益。
三、科学技术推广进一步普及
在科学技术推广方面,协会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在防治病害方面,我们推广使用生物杀虫、杀菌剂和生物农药,同时,推广杀虫带、杀虫灯。通过推广这些先进防虫害技术,保证了果品的无公害品质。
2、在果品授粉方面,协会向果农推广了壁蜂授粉以及人工授粉的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了坐果率。这项技术每年全镇可节省费300万元以上。
3、在提高果品质量方面,协会向果农传授苹果套袋技术,坑膜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在秋季我们向果农传授适时摘袋后的管理技术,以保证果品色泽。
4、在果树施肥方面,协会向果农建议并推广施用农家肥和专用肥,以此保证果品的绿色品质。
通过推广以上各项技术,全镇的果品基本上实现了无公害的预期目标。同时,也为开拓果品市场营造了优势。在推广这些先进技术方面,协会每年支付7万元左右为农民免费传授技术。
四、购储销形成完整系统
为了保证果农生产的水果打开市场,协会组织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购储销形成完整系统。全镇共建水果恒温库4处,每年可储存各类水果3000多吨。在收购旺季不能立即出售的情况下,将水果储存在恒温库,一方面保证了及时收购果品,一方面可以陆续供应市场。在产供销方面,协会落实了订单农业,实行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收购、集中储存、分季出售的办法。协会年均组织统一收购果品9000多吨,收购金额达1500万元。协会成员每户平 均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同时,带动了非协会成员的农户500户。由于协会的工作,使得张洪果品具备了区域特色、规模特色、形状特色、口感特色,从而使张洪果品在省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五、水果产业明显膨胀
由于协会及协会成员的不懈努力,使全镇水果产业不断膨胀,成为张洪镇农村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全镇苹果栽植面积已增加到8400亩,总产量高达3万余吨。苹果的增加,不仅使农民获得了收益,也使农民在苹果品种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空间。
在看到协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存在滞后的缺陷,在新技术推广方面还有死角,在组织全体会员工作协调方面仍有不足等等差距。这些差距,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协会将以果农增效、会员增收为核心、调整果业结构,推动全镇果业标准化生产为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科普工作,大力加快科技富农步伐,使我协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果农和会员的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协会场地建设。加强协会科普场所建设,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为会员提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的平台;设立培训教室,增加教学设备,订阅《科技报》、《果农之友》等科普期刊,购买《无公害苹果标准化技术》、《果树高产栽培技术》等多种科技书籍,开设科普专栏,发放技术资料等,大力开展“果树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知识”等科技宣传;邀请果树栽培专家到协会给会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加强协会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能力;吸纳10-20新会员壮大协会规模;进一步修正、完善协会各种规章和制度;在会员中发展果品经纪人3-5人,实现协会在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协会科普网络。聘请县内外苹果专家2-3人为协会科普顾问,建立协会科普领导小组,建立协会科普实验示范户3户,选派苹果生产技术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点指导;建立协会信息网络平台,实施宽带入户工程,使果农通过信息高速路实现技术信息交流、发布苹果供求信息200条,掌握苹果种植新技术、新产品。四是推进苹果技术的普及,促进果业的壮大和发展。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果业效益和果农增收为中心,积极开展对会员、果农的科学文化教育和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4次,开展技术培训与讲座2次;开展“优果工程”科普讲座、“优果工程”图片展、“优果工程”技术入户活动,发放种果技术资料,不断普及苹果种植知识,力争培训人数达到500人次以上,确保实现一个苹果生产农户有一人以上能掌握基本的苹果生产技术。
五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建品牌。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今年新建果园300亩,引进1-2个新品种、新技术。
六是成立协会服务队。组建40人的专业修剪嫁接队伍,专门负责对协会的会员和果农开展有偿性的修剪嫁接工作,每年完成各类果树的修剪嫁接800亩,实现专业修剪嫁接队队员年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第三篇: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培训内容
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述。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掌握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视频、一些食用菌实物。
九、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Ⅰ.导入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栽培方面的一些综合知识。
II新课
(一)食用菌的基本情况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二)营养价值
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新鲜的食用菌含蛋白质15~40%。以1㎏干蘑菇计含蛋白质相当于2㎏瘦肉或3㎏鸡蛋或12㎏牛奶,并且食用菌蛋白质更优,它富含20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齐备,尤其富含赖氨酸,能促进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食用菌富含人体极易缺乏的VB1、VB12等,且比肉类含量高。草菇VC含量是辣(青)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西红柿的17倍。而小麦、玉米、小米、黄豆、黑豆等作物不含VC。香菇中含VD高达128个国际单位(1个国际单位VD相当于0.025ug维生素D3),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食用菌是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干品)仅为0.2~0.3%,其中73~84%为不饱和脂肪酸。许多发达国家视餐桌上的食用菌为生活(或待客)高标准的象征,称食用菌是“保健食品”,“美容食品”、“宜智食品”、“上帝的食品”和“植物蛋白质之顶峰”。
(三)保健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体综合免疫水平
长期食用食用菌,能增强机体综合免疫水平。食用菌的多种药用作用都是通过这些免疫水平的提高达到的。食用菌成了我国传统的中药,在古代多种农书医书中都有固本、益气、补中、解毒等功用的记载。例如在香菇采收季节采菇工人不患感冒。
2.抗肿瘤
研究表明,众多的高等真菌是抗癌新药的重要来源之一。栽培种香菇、平菇、双孢蘑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灰树花、猴头、蜜环菌、假蜜环菌等,野生菌松茸、苦白蹄、香栓菌、树舌、云芝等都有抗肿瘤作用,香菇、金针菇、滑菇和松茸的抗肿瘤活性分别达80.7%,81.1%,86.5%和91.8%。食用菌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多糖肽等。
3.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长期食用食用菌,能有效预防这些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长期食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可以降低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木耳和毛木耳含有破坏血小板凝聚的物质,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凤尾菇通过降低肾小球滤速起降血压作用,对肾型高血压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灵芝可有效地降低人体的血液粘稠度。因此,食用菌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起作用的主要是食用菌中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核酸和多糖类等物质。
4.抗菌消炎作用
食用菌产生多种抗生素,可消炎去痛,现已知的抗生素已达近百种,如假蜜环菌产生的假蜜环菌甲素和假蜜环菌乙素,可以治疗胆囊炎和慢性肝炎,猴头菌素对消化系统的炎症有特效。
5.其他
除上述药用功能外,食用菌尚有抗病毒、调节内分泌、保肝护肝、清热解表、镇静安神、化淤理气、润肺祛痰、利尿祛湿等功效,如香菇能产生干扰素诱导物质,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鸡腿菇和蛹虫草有降血糖作用,灵芝和猴头菇有保肝护肝作用,双孢菇和虎皮香菇有清热解表作用,蜜环菌有镇静安神作用,灵芝、金耳、银耳有润肺止咳化痰作用,灵芝还有利尿祛风湿作用等。
(四)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和趋势
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变化及食用菌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珍稀菇类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因其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不但备受欢迎,而且经济价值极高。我国已有部分珍稀菇种,经过不断驯化栽培试验,已选育出适于商品化生产的菌株,例如: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的羊肚菌;山西原平农校真菌研究所的真姬菇;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所的灰树花等。
2.加快食用菌规模化生产进程
规模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行业由大变强的标志。规模化生产既有利于我国食用菌产业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与供货期,又增强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力。
3.发展加工品种,提高产品深加工层次
积极开发各种菇类罐头、肉松、蜜饯、快餐、饮料以及各种深加工的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深加工是食用菌增值的根本出路。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5.大力发展药用菌生产
药用真菌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如灵芝多糖、虫草多糖等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蜂王浆和一些菌类多糖保健品的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我国药用菌品种很多,但是发展的较少,市场前景广阔。
(五)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1.菌种选育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对食用菌菌种的选育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菌种选育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有基因工程育种和菌种脱毒两个方面。
(1)基因工程育种
尽管食用菌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但多种主要栽培食用菌已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如双孢蘑菇、糙皮侧耳、杨树菇、草菇等,其所利用的选择标记或为抗药性标记基因、或为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外源抗药性基因导入香菇体内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香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定向培育抗病虫、高产、优质的香菇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基因工程应用于食用菌育种的技术将会得到更大应用和推广。
(2)菌种脱毒
食用菌菌种脱毒技术,丰富了菌种的选育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脱毒”的菌种能够减慢菌株的“退化”。菌种脱毒的原理是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技术,配合对成熟菌丝体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自然生成物的分离技术,选用不同基质,使接入菌种有条件进行选择性生长,并经2~4个循环后,使该菌种彻底摆脱其携带的病毒、病菌,恢复其原本的生物学特性。目前,“脱毒”菌种的品种尚少、菌种脱毒的数量太少,要适应产业化大生产还需不断开展菌种的脱毒研究工作。
2.栽培料的研究和选用
目前,食用菌栽培料选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栽培料,工农业废料也得到了广泛利用,而且食用菌生产下脚废料也可以用于生产。经济、来源广泛的栽培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加速食用菌大规模生产,而且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以工农业废料作为栽培料
(2)食用菌废料重复利用研究
食用菌废料重复利用就是用食用菌废料重新栽培食用菌。
3.食用菌栽培模式
(1)周年栽培
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供应淡季不淡,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增强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对新鲜食用菌的需求。如:塑料大棚周年栽培、室内周年栽培等,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仿野生栽培
仿野生栽培是一种人工配料播种、半保护栽培条件下的近野生栽培方式。通过与自然界紧密接触,开放式生产,子实体可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温热及风吹,在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鸡腿菇技术已较完善,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温度控制,要适应周年化、规模型、大生产的要求,该技术仍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
第二节
种植食用菌助脱贫攻坚
一、培训内容:
视频:种植食用菌助脱贫攻坚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研究价值。
2.了解食用菌的社会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实用技术和发展方向。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视频、一些食用菌实物。
九、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
十、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全体参培人员共同观看视频。
第三节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一、培训内容: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掌握食用菌菌种的分类。
2.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培育方法。
3.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类型与制作。
4.了解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判断方法。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培育方法。
2.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质量判断的方法。
难点: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培育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实物。
九、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食用菌发展的前景与意义。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方面的知识,也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前提。
II新课
(一)食用菌菌种的分类与制作流程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
——— 转管扩接←保贮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二)母种的分离与培育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1.母种常用培养基的分类
常用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三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2.培养基的制作步骤
首先,将马铃薯洗净,削去皮与芽眼,切成薄片,加水1000mL,在锅内煮沸后保持20min,用4~8层纱布过滤。
其次,继续用小火加热,并准确称量其余药品,加到马铃薯汁中搅匀,琼脂粉最后加入(如果用琼脂条,需要边加热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其余药品),加热使其完全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mL。
再次,分装试管。将培养基趁热倒入漏斗中或分装器中,分装试管。试管的装量大约为1∕5,各支试管装量一致。然后5~10只捆成一捆,准备灭菌。
第四,把捆好的试管塞上棉塞,放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取出试管,在干净的房间里把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一般是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然后放入培养箱35~37℃培养一天,检查无污染后保存待用。
3、种菇的选择与种菇分离
★种菇子实体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选取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个体;其次要在出菇早、出菇均匀、生长旺盛的菇木和菇床上挑选;第三要求朵型正常,菌盖肥厚,菌柄短壮,无病虫害。野生菇木的选择应选出菇多而无杂菌生长的幼龄菇木。
★选择好种菇以后,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等。
(1)组织分离法
选菇型正常、发育健壮、中等成熟的平菇子实体,表面消毒后,在接菌箱内掰开。用接种针在菌盖和菌柄交界部位中间挑取一小块组织放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即可萌发形成菌丝,再经提纯移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成母种。
(2)孢子分离法
此法为直接挑取担孢子培养或者通过孢子收集器收集孢子,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母种。
(3)菇木分离法
将菇木(已长菇的木段)截取带回实验室,风干或晾干,因为野生平菇多发生在近地枯木朽桩上,菇木的含水量较高,表面带有一层湿土,风干处理会减少以后分离物的污染。表面风干后再轻轻敲掉沾附的土和杂物。然后剥掉树皮,削去表层木质部。选取菌丝洁白、浓密的部位切取菇木的中间部位,然后锯成3cm厚的薄片。带有菌丝的木块即为分离材料,带进无菌室进行分离。取选好的菇木小薄片,用7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之后放入0.1%的升汞内消毒1~2min,再用无菌水洗去升汞残液。随后将其截成如火柴梗大小的小木条,移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央。经25~27℃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后,再行转管培养。
3.母种的培养与选择
将分离得到的菌种接入试管后,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2~3d即看到菌丝生长,孢子分离法须一周左右才能用肉眼看到孢子萌发。此时即应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淘汰污染的及未萌发菌丝的试管,挑选菌丝发育健壮的试管分离扩大培养。
培养好母种后,除用肉眼观察菌丝长势强弱外,还应做好瓶栽出菇试验。将母种接到装有灭菌棉子皮或木屑培养基的菌种瓶内,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菌丝长满瓶子后,置于15~18℃有光亮的地方培养。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扩大制种。
(三)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与培育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子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1.培养基的种类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常用的培养基有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
2.培养基的灭菌和接种
培养基制好后,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杀死培养料内杂菌及孢子。
灭菌后的瓶装培养基,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及时进行接种,每个母种斜面试管,可接种5~8瓶原种,将母种菌丝块放入原种培养基瓶后,塞上棉塞,置于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d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就可作栽培种接种之用,不宜久置。
3.栽培种的生产
得到原种后,再把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栽培种。一瓶原种可接40瓶栽培种。具体制法是:在接种箱中将原种瓶用5%的来苏儿擦洗瓶壁,然后用消毒的镊子从原种瓶中夹取1小块菌种,放在栽培瓶料中央,塞上棉塞,置于培养室内(25℃)培养30d,菌丝发满瓶,无杂菌污染,即可做栽培种使用。
4.菌种质量判断
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的成败,优良的菌种应具备:种性优良,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菌丝的生活力强、纯度高、适宜的菌龄、无病虫害等特征。
III小结
表1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分离培养情况汇总表
种类
来源
培养基种类
培养条件
质量判断
培养地点
母种
自然界种菇或孢子分离
(PDA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铃薯综合培养基
25℃的培养箱中培养2~7天
菌丝发育健壮、出菇实验中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
室内培养箱
原种
母种接种培养
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
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d左右
菌丝长满全瓶,长势良好,无杂菌污染
室内培养箱
栽培种
原种接种培养
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
25℃培养箱中培养30天左右
菌丝发满瓶,长势良好,无杂菌污染
室内培养箱
第四篇:果树栽培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果树种植栽培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农业局举办的果树栽培种植技术培训班,对果树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令我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改善了理论知识结构。授课的老师都是学术造诣较深、在农技系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果树的形态特性、林果苗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果园的常规管理技术等,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理论基础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是提高了对加强学习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掌握最新的果树栽培知识和种植技术,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经过这次的集中学习,我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这对于我今后从事果树栽培有着很大的帮助,我将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林果生产的实践中去,积极创新,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培训班专业性强、档次高,越是如此,我越感觉到自身理论知识匮乏,果树栽培技术欠缺。因此,建议多举办几期培训班,进一步丰富学员的理论水平,提高学员的栽培技术。
第五篇: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2、掌握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玉米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部分 玉米播种技术
精选种子:人工粒选,把亲本种子中的霉种和破粒挑选出来,避免播种后出现缺苗断垄现象。种子处理:种子包衣:在播种前7—10天,包衣的种子必须晒干待播。
适时早播: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度,既可播种,具体时间3月28日-4月10日为适播期,原则上是抢雪墒播种。合理密植:平均行距50厘米,穴距15厘米,亩保苗6000-7000株。
第二部分 科学施肥技术
全生育期亩施标肥量:130—140公斤。土壤深厚的地块,在秸秆粉碎后,将计划用肥中全部的磷肥和60%-70%的氮肥与秸秆搅拌翻入土壤,用作底肥。追肥:尿素30公斤/亩,抽雄结束后根据长势每亩人工撒施尿素5-10公斤防止早衰。
第三部分 科学灌溉技术
玉米苗期比较耐旱,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但是拔节期以后,叶片旺盛生长,对水分要求逐渐加大,一般比大田进头水要早。从拔节期到雌穗吐丝为孕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要求量大,特别在抽雄前后20天是需水“临界期”,这时遇旱,对产量影响极大,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第四部分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瘤黑粉病的防治方法:一是消除病原,在病瘤未破裂前摘除、深埋。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量氮肥,过量氮肥易使玉米组织幼嫩,便于病菌侵染。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农业防治:消灭田边杂草、铲埂除蛹、轮作倒茬。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用呋喃丹点施于玉米心叶内,每株约0.5克,防治玉米螟效果达90%
第五部分 收获
适时收获:使用机械收获时要求种穗在杆上的含水量不能大于25%。
脱粒:脱粒的种穗含水量严格控制在18%左右,新购的脱粒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以防种胚打烂。
课后作业:玉米病虫害如何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