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0: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篇: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强化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泸水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5年中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15〕6号)和《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编制201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办科〔2012〕25号)文件精神,切实用先进技术推进泸水县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结合泸水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泸水县基本情况

泸水县地处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与云龙、兰坪县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全县辖6镇3乡71个村委会,4个社区,11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3万人,农村劳动力7.39万人。全县国土面积为320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4万亩,境内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年平均气温20.3℃,年均降雨量1199.7毫米,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集“高山、峡谷、贫困”为一体;农业生产以传统的山区农业为主,是怒江州粮食、热作和生猪养殖主产区,云南省重点扶贫攻坚县之一。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675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70元;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53.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5万亩,粮食总产量67149吨,农民人均有粮达469公斤。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泸水县农业生产立足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植力度,农业主导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高,产业化经营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了以玉米、水稻、麦类、豆类、马铃薯、蔬菜、草果、生猪、土鸡为主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1、蔬菜产业: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1.1%,总产量达8.1万吨,产值达6883.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

2、生猪产业:2014年全县生猪存栏244518头,其中能繁母猪达48920头,年出栏生猪 187632头。全县实现肉类总产量达17402吨,猪肉产量达 12196吨,产值达223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56.1%。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泸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始终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来贯彻落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各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强化认识,科学编制,认真开展体系改革与建设,严格按照云南省编办、省委农办、省人保厅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云编办〔2012〕162号)文件精神执行。2011年3月,根据省委政府、州委政府的要求,由泸水县农业局、泸水县畜牧兽医局、泸水县科技局合并成立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隶属泸水县人民政府直属一级行政事业局,是一个管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健全的机构。当前,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体系机构35个,其中:下设6个行政机关股室、2个二级局、18个县局属站所、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有农技推广单位明确了公益性职能,人员工资均由财政全额拨款,保障了人员工资待遇;同时,全部农技推广单位在“定编、定岗、定人”的基础上,实行聘用制,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县级推广机构归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管理,无法人资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挂牌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公章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归乡镇管理,无法人资格。全县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和履职情况归县级农业业务主管部门管理。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确保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2/3”的相关要求,改革后全县总编制数为488名,其中:县级行政编制38名,县级事业编制180名,九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保站)总编制数270名。县级人员总编制218名,现有人数203名,其中:行政编制38名,现有人数24名(其中:行政中级工2名,行政初级工1名);事业编制180名,现有人数179名。在现有人数中,高级职称资格的24名,中级职称81名,初级职称43名,管理人员2名,工人29名,其中:高级工21人,中级工8名;专业技术人员占现有人数的比例达88.2%。九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保站)编制共计270名,现有人数384名。专业技术人员占现有人数的比例达96%。

二、年度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全县建设1个科技示范村;遴选2个主导产业,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遴选36名技术指导员,指导355个科技示范户,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示范户覆盖全部行政村;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10—20个农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100天以上;技术指导员每次入户指导必须在指导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中详细记录并相互对应,作为年底技术指导员报销下乡补贴的必备条件。最终达到全县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95%以上。

全县培训80名农技人员,4人参加农业部培训基地重点班培训,其余人员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三、实施内容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情况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激活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效果,形成中央地方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同时,建立健全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推广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

泸水县2015年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科技需要,经过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共同研究,遴选组织项目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分产业、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指导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单位和农技人员。

1、遴选确定项目主导产业2个。根据泸水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布和规模,确定项目2个主导产业:蔬菜和生猪。

2、主推品种16个。其中:蔬菜产业主推品种11个,分别为黑太郎茄子、紫长茄、番茄粉果系列、番茄红果系列、甜脆豌豆、包包菜中甘系列、架豆系列、辣椒湘研系列、黄瓜津优系列、黄瓜中蔬系列、香莴笋;生猪产业主推品种5个,分别为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太湖、常规品种高黎贡山猪。

3、主推技术7项。其中:蔬菜产业主推技术3项,分别是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流水式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猪产业主推技术4项,分别是高黎贡山猪选育技术、高黎贡山猪扩繁技术、生猪科学养殖技术、生猪疫病防治技术。

遴选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编制技术操作规范,同时依托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制定相应产业的示范推广计划。

(三)建好用好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以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充分考虑主导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认定有一定规模、场所固定、能连续工作开展的基地2个。

一是建设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基地1个:老窝镇中元村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邬世英,基地技术负责人:尹育刚,主推品种:番茄粉果系列、包包菜中甘系列、架豆系列、辣椒湘研系列);

二是建设畜牧试验示范基地1个:鲁掌镇鲁掌村高黎贡山猪基地,用于高黎贡山猪的扩繁(基地负责人:尹仲渔,基地技术负责人:邬云星,主推品种:高黎贡山猪)。

试验示范基地竖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标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明确基地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过对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传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每个试验示范基地都将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一个技术方案、组建一支技术团队、集成示范一批技术、对接一个企业、形成一个技术分析报告及生产指导意见。

试验示范基地都将与1个州级以上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建立密切的技术指导合作关系。每个科研教学单位要有专人定期实地指导示范基地建设,每个示范基地至少派1人到科研教学单位进行短期跟班学习,切实让实验示范基地直接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挂钩。

(二)加强科技示范村的建设

科技示范村是以强化产业为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以“一村一品”为重要内容,在农村中能率先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新的科技项目,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结合泸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定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强、发展基础良好和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的泸水县老窝镇中元村丹公地10组和13组为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村。

科技示范村建设将以推进科技入户、信息入户和技术服务入户为准则,积极建设科技示范村农民科技书屋,购置农业技术书籍,实现人手一册;加强科技示范村物化补贴;培育科技龙头示范户,示范村内将精选5名科技龙头示范户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每人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及时编制科技示范村建设方案、产业技术方案和产业技术手册,发放给每个农户;及时组建农民科技核心组;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及时制作科技示范村标识牌,注明技术负责单位和技术负责人。对科技示范村内所有农户开展“1+X”技术培训(全年1次全覆盖培训,关键季节、关键环节不少于30次的培训);对所有农户举办文明素质培训班,全年不少于4期;积极邀请5名县级以上专家每次驻村指导不少于2天,全年累计不少于10次。

(四)选拔和培育科技示范户

1、选拔科技示范户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注重地域间的均衡分布,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农民申请、村级和乡镇组织推荐、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审核认定的程序,在每个行政村平均选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有一定影响力、能带动更多农户提高生产能力的农户担任科技示范户。按照“每个行政村都要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要求,泸水县共有71个行政村,以每个行政村遴选5个科技示范户为基础,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将遴选355户科技示范户,每10户科技示范户由1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指导,泸水县共遴选36名最美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按产业分布如下:

(1)蔬菜产业210户。六库镇40户;老窝镇20户;上江镇20户;鲁掌镇10户;片马镇10户;大兴地镇25户;称杆乡35户;古登乡30户;洛本卓乡20户。

(3)生猪产业145户。六库镇20户;老窝镇10户;上江镇10户;鲁掌镇20户;片马镇10户;大兴地镇10户;称杆乡20户;古登乡25户;洛本卓乡20户。

2、培育科技示范户

技术指导员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向示范户灌输科技知识,引导他们接受科学技术,改变观念;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提高科学种养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和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带领周围农民共同搞好生产,让示范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五)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与服务

泸水县在开展科技入户指导与服务方面,将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入户指导。在产前,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与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并通过电话、手机信息等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切实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积极组织示范户开展主导产业的科技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做到抓培训,强素质,促增收,同时,深入农村积极引导科技示范户精耕细作,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在全县范围内做到统一栽种、统一管理,以此提高示范户科学种养水平;在产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示范户中耕、培土、施肥、病虫害防治,养猪方面,积极指导示范户科学养殖、与管理,做好春秋两防工作;指导示范户如实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同时,积极引导示范户把学到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周边的辐射户,让示范户起排头兵的作用,切实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县范围内以点带面的全面铺开。在产后,做好主导产业测产验收及产量分析工作,积极引导示范户及时收获,切实让示范户丰产丰收。

在技术指导过程中,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在100天以上,并且要求每次指导员入户指导必须在指导员和示范户手册中详细记录并相互对应,作为年底技术指导员报销下乡补贴的必备条件。每年集中对所有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在生产关键季节对示范户进行现场指导。

(六)加强技术指导员的技术培训

根据省里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集中培训,提高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泸水县以100名技术人员为培训基数,根据上级安排,若需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泸水县将组织1—2%的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训,3%农技人员参加重点班培训,其余人员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七)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政府订购或定向委托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泸水县2015年将引导并正常运行农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

(八)促进农技推广创新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再继续和再创新的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为,提高其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泸水县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创新工作:创建1个科技示范村,示范村内的农户享受科技示范户享有的待遇;建立补助项目专家顾问团;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与泸水县的专家对接制;按其主导产业建立县级产业技术体系,并形成产业技术指导意见,做到体系组成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人手一册,保障实效性;设县级首席专家,按照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要求设置岗位专家,下设工作小组,形成技术优势,切实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1、加强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县级农业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强化考评考核和绩效管理。推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和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效履职。

2、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加强农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衔接

及时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为平台,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 的原则,以技术服务为保证,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共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以此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速度。

4、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合同制度,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应用。二是全面实施科技入户。根据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总体要求 ,创建农民田间学校,推行科技示范村,建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达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技术的目的。三是重点扶持2个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四是积极管理技术指导员在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基础上,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5、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 通过电视专栏、电话热线、电脑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农时季节为生产者提供气象信息、种养殖小常识、田间管理技术、农业市场信息等服务,建立快捷、简易、畅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加强项目宣传,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加以宣传,以此达到宣传效果。

6、加强服务效能的提高

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现有粮油糖高产创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共服务组织做好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实惠。

7、加强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制定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由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工作,并督促项目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期间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组织进行量化评分,对做得好的集体和个人加以表彰,对慵懒的集体和个人加以通报批评,技术指导员将在年度履职考核中评为相应的不称职等次。

四、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5年第一季度)

确定主导产业,组建专家组,遴选项目实施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

选择试验示范基地,筛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技术指导员制定分户指导方案。

编印发放《技术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资料等。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10月)

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责任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三定(定产量、定成本、定效益)、四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物化补贴。根据指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针对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和生产关键技术,编印相关技术资料,开展专题培训、短期培训,并组织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按“四个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技术手册到位,物化补贴到位、指导员补贴到位)”标准进行不定期检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项目宣传,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发挥农技人员先进事迹和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报送农技推广工作动态信息,及时上传到中国农业推广网,扩大影响。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1月)

在上级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积极组织项目专家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各产业测产工作,及时自下而上逐级进行项目总结,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收集整理材料,做好验收准备。

对照项目合同开展绩效评价,10月中旬完成绩效自评报告报送州农业局,11月底做好迎接州农业局查验收检查工作,12月31日前做好接受省农业厅的实地考核工作。

五、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县人民政府、县审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县九个乡镇的乡镇长或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组成,负责领导和协调工作,并督促项目专家组做好各项工作。项目专家组成员主要由与遴选的2个主导产业有关的县农科局直属对应站所长及部分副高级农艺师组成,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评估审定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负责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计划,遴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白纸;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负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调研总结等工作。

全县共遴选36名技术指导员,都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和畜牧兽医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33名技术指导员由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3名技术指导员由县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10个科技示范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指导100天以上;负责编写技术指导方案;负责填写技术指导手册、指导示范户填写示范户手册;负责做好产业测产和效益分析并上报。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经费

2015年下达到泸水县的项目资金为80万元,其经费开支如下。

(一)项目经费开支内容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19.088万元)

(1)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不得超过总经费的25%。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误餐的费用,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不少于100天(以110天计算),每人每天补助交通和误餐费20元,36名技术指导员共计补助7.92万元,通讯补助每名技术指导员补助365元,36名技术指导员共计补助1.314万元。两项合计金额9.234万元。

(2)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劳务等费用,共计3.954万元。

(3)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根据考核结果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等进行绩效奖励的费用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金额的5%,共计1.9万元。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金额的5%,共计4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41.846万元)

(1)用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地膜、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共计31.196万元。

(2)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购买肥料、地膜、农(兽)药、饲料等补助,共计10.65万元。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10.8万元)

(1)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所需费用,共计10.8万元。

(2)对实施特岗计划,泸水县不计划实施,此项费用将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开支。

4、农业科技示范村建设补助(8.266万元)用于科技示范村建设所需的各项费用,共计8.266万元。以上四项经费开支共计80万元。

(二)经费开支保障

泸水县将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一是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加快项目执行,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二是项目经费将执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浪费,严禁用于发工资,严禁农技人员平分补助经费。三是接受各级财政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抽查,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一经查实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具体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泸水县人民政府牵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六库镇人民政府、鲁掌镇人民政府、片马镇人民政府、上江镇人民政府、老窝镇人民政府、大兴地镇人民政府、称杆乡人民政府、古登乡人民政府、洛本卓乡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组建农业技术专家组。

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普记颜(县人民政府县长)副组长:

程润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 员: 杨穆王(六库镇人民政府镇长)

褚芳兰(鲁掌镇人民政府镇长)茶继良(片马镇人民政府镇长)李刘生(上江镇人民政府镇长)杨紫军(老窝镇人民政府镇长)赵冬至(大兴地镇人民政府镇长)杨永胜(称杆乡人民政府乡长)何龙峰(古登乡人民政府乡长)李树成(洛本卓乡人民政府乡长)冯永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何泽杨(县财政局局长)何荣中(县审计局局长)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主任由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冯永明同志兼任,负责处理项目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2、组建农业技术专家组

组 长:邬世英(县农业科教培训中心职工、高级农艺师)副组长:杨长珍(县农业科教培训中心主任、农艺师)成 员:巴桑涛(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广波付(县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赵学军(县种子管理站站长、农艺师)陈春何(县土肥站站长、农艺师)段星泉(县瘦肉型猪供精站、高级畜牧师)桑业华(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主任、高级畜牧师)尹仲渔(县畜禽品种改良站站长、兽医师)

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评估审定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负责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计划,遴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白纸;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负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调研总结等。

(二)相关保障

1、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

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1)积极参与由省农业厅组织的县农业局长培训班、县农业局财务人员培训班、县信息员培训的培训,切实让项目往高质量、高效率、安全的方向发展。

(2)积极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培训班,加强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3)积极参与由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州农业局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班,认真学习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2、加强技术指导员管理,发挥作用

积极响应省农业厅的指示,采取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员驻村的模式,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员的管理,确保县乡技术指导员在其位、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技术指导员给予倾斜,确保他们在生产一线蹲得住、留得下。积极鼓励技术指导员在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基础上,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3、及时开展绩效考评

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指标,通过采取自我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随机实地抽查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的考核力度,切实制定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实施工作有序开展。具体绩效考评指标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度、科技示范户培育、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化发展等。绩效考评将对照项目合同来开展,10月中旬完成绩效自评报告报送州农业局,11月底做好迎接州农业局查验收检查工作,12月31日前做好接受省农业厅的实地考核工作。

第二篇: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简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工作简报

—————————————————————————

太康县技术指导员在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圆满完成培训

2013年11月20日,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服务能力,根据省农业厅科教处和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安排,县农业局组织40名小麦产业的技术指导员赴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异地集中培训。参加开班仪式的有省市农业局科教科刘民乾科长、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主任李红军各个小麦主导产业县农业局分管领导以及全体参加技术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共计180人。会上李红军主任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讲话、刘民乾科长就学员培训管理提出几点要求,希望技术指导员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取专家授课,做好学习笔记,圆满完成这次培训任务。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

九台市龙嘉农业站

马志兴

为了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龙嘉镇粮食作物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具体目标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足额发放物化补助,并登记造册。遴选10户科技示范户,挂

门牌,发放技术(明),并张贴上墙。

加强科技培训,确保科技入户率在95℅以上;每个示范户带动2个以上农户,确保户均增产5-10℅。

作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并在秋季召开现场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与专家的联系和沟通,切实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主推品种和技术 主推品种:

◇玉米推广增产潜力大、优质、高产、耐密品种,例如:先玉335、先玉

422、先玉508等。

水稻推广大穗、秆强、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例如:吉粳88、吉粳803、吉粳507、通育

217、通育225、通育238、通育239等。技术路线:

水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稀播育壮秧,适时早插,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玉米:选用高产品种,深耕蓄水,适时抢墒精量点播,增施有机肥,配方施用化肥,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关键措施:

水稻:

选用高产品种。

稀播育壮秧。3两种芽∕㎡。合理密植。9×5-8 配方施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氮肥的40℅和磷钾肥的全部做底肥;抽穗前30天,施用氮肥的20℅做分蘖肥;抽穗前15天,施用氮肥的30℅做穗肥;齐穗后,看叶色情况,决定是否施用氮肥的10℅做粒肥。

水分调控。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特点调节水层的深浅。插秧-缓苗,4-5㎝深水护苗;缓苗-分蘖前,保持3㎝浅水层;分蘖-孕穗前,保持湿润,适当建立浅水层;孕穗-抽穗前,保持浅水层;抽穗-灌浆期,采用间歇灌水的方法;蜡熟期排水。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7月末,用40%富士一号、三环唑等预防;8月10日左右齐穗时再喷一次药防效更好。

纹枯病:应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5-10%,孕穗期达10-15%时用药防治,如遇高温、高湿天气连续防治2-3次,间隔7-10天。主要药剂有:5%井岗霉素或25%粉锈宁等。

二化螟:在7月5日-10日前后,用杀虫双或杀虫单等防治2-3次,间隔5-7天喷一次,田间保持水层3-5㎝3-5天。玉米:

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生育期127-129天,增产潜力大的优质、高产、耐密品种,如先玉335、先玉420、先玉508等。深耕蓄水:深松打破犁底层,减少地表径流,建立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耕层结构。

适时抢墒播种:当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度时,为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5日-30日。

精量点播:芽率要在95%以上,按计划密度增加用种量的10-15%。配方施肥:①施肥方法:底肥、种肥、追肥三结合,底肥深施到种下14-16厘米;垄沟深追肥8-10厘米,覆土盖严。②施肥量:公顷产量在17000-19000斤干粮的中等肥力地块的施肥量为纯氮420-430斤、五氧化二磷130-140斤、氧化钾90-100斤,折合成尿素900-1000斤、磷酸二铵300斤、硫酸钾200斤。

化控防倒:在玉米6-9片叶,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玉黄金。

及时间定苗:当苗4-5片叶时及时去掉病苗、弱苗,留壮苗、齐苗、匀苗。

化学除草:播后3-5天,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及时进行土壤封闭。病虫害防治。大小斑病: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株率达到70%左右时,用50%多菌灵喷雾防治,或70%甲基拖布津1000-20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蚜虫:在玉米抽雄前用40%氧化乐果或抗蚜威喷施。

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期,用1.5%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每株玉米用1-2克,撒于玉米心叶中;7月10日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两次放蜂间隔7天,每公顷放蜂30-50个点。因玉米螟是迁移性害虫,必须群防群治。农田统一灭鼠。服务内容

定期举办培训班:确保示范户参训率90%以上。利用2-4月农闲季节开展水稻、玉米高产技术培训。

强化入户指导:关键生产季节每周不少于5次,全年下乡指导在150天以上。

《科技示范户手册》填写:帮助示范户做好田间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专家沟通信息,适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注意事项

示范户在种植管理中要积极协助技术指导员,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经验,确定最佳种植管理技术。

示范户要积极学习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宣传和辐射带动,每个示范户最少带动2个农户。

技术指导员要不定期组织辐射户观摩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示范户要及时向技术指导员、专家咨询,解决实际问题。上级部门电话抽查时,示范户要如实回答所抽查的问题。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精神,有效实施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我县以《景泰县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为基准,迅速组县财政、审计、纪检、人事、编办、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示范县建设项目绩效考评专班,按农业部统一考评标准,对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1工作进行自查评价。重点对项目组织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和资料查询。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较好完成了项目的组织协调、检查评比和其它的日常管理;成立了专家组,顺利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修订,筛选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完成资料整理汇总。

二、完成了项目要求的体系改革任务,景泰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印发了《景泰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本着‚服务‘三农’,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履行职能、有利于调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县上设置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园艺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信息办公室;景泰县农作物种子管理机构,加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牌子;景泰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挂监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景泰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两块牌子;景泰县能源办公室,加挂景泰县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站的牌子;景泰县畜牧兽医局(改革已完成)。乡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三、项目筛选确定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小麦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春15号,宁春39号,宁春4号;主推技术:引进推广先进优秀的标准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播机收。枸杞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杞3号;主推技术:选优质种苗、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红枣产业主推品种:小口枣;主推技术:选用优质种苗、配方施肥、科学修剪、无公害栽培。猪产业主推品种:杜长大;主推技术:暖棚建设、规范化养殖。

四、项目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0个,其中小麦产业示范基地3个,枸杞产业示范基地3个,猪产业示范基地3个,红枣示范基地1个。基地试验示范成效明显,经济效益可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五、项目遴选了100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开展示范户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其中小麦产业指导员30名,枸杞产业指导员28名,红枣产业指导员17名,猪产业指导员25名;选拔科技示范户1000名,其中小麦示范户300户,枸杞产业示范户280户,红枣示范户170户,猪产业示范户250名。辐射带动示范户20000户。2011,共开展技术指导员培训35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技术指导资料450册(份);共培训农民22000人次,其中科技示范户1000人,辐射带动户21000人(次),发放科技教材、资料3万多份,出动宣传培训车辆20车(次)。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入户次数达10次以上,指导时间达80天以上,入户率和技术指导覆盖率均达90%以上。

六、通过项目推广实施取得的成效:小麦产业: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24公斤,其中喜泉镇亩产达到433公斤,一条山镇亩产达426公斤,红水镇亩产达410公斤;枸杞产业:项目区 3年以上的枸杞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较基础亩产365公斤增产45公斤,亩增收700元,项目区年生产枸杞干 180.4万公斤,年总产值3608万元,纯收益增加308万元;红枣产业:项目区3年生小口枣平均亩产鲜果达550公斤,亩产值达1650元;6年生以上亩产鲜果达1620公斤,亩产值达4860元。辐射带动全县小口枣鲜果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增产9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70元。项目区年生产红枣鲜果2941、2万公斤,年总产值8823、6万元,纯收益增加661、77万元;猪产业:猪产业建设在三个乡镇的19个村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50户,其中:芦阳镇培育猪产业科技示范户120户,猪存栏28000头,能繁母猪4100头,培育仔猪15400头,出栏39000头;喜泉镇70户,猪存栏7000头,能繁母猪1400头,培育仔猪7310头,出栏13500头,其中生产三元杂交仔猪10500头;上沙窝镇60户,猪存栏6400头,能繁母猪900头,培育仔猪3200头,出栏9850头,猪产业产值 0.546亿元。

七、完成项目支出100万元,其中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3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15万元.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聘请专家费用5万元,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5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费用5万元。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示范户,看试验基地、组织技术指导员座谈等形式,验收领导小组一致认为,2009景泰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指标,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目的,可通过验收。

验收组长:

验收组成员:

第五篇: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关于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问题

一、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吉水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51.46万,其中农业人口40.3万,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素有‚赣中粮仓‛美誉。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0年被列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打造好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是全面完成综合建站任务。2009年,我县按照省里‚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要求,将乡镇原有的农业五站合一,全县建立18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实行集中办公,工作统分结合、经费分块使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 ‚‘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乡镇农业综合站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调配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三是建立农技人员财政保障体制。乡镇农业综合站现有人员274人,全部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资全额拨款,阳光津贴从2010年元月起,也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彻底解决了乡镇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每个乡镇站财政预算办公经费2万元。四是乡镇站工作条件大

大改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建的陈旧站房、办公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新。2009年县农业局筹集资金100万元,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新建黄桥农业综合服务大楼,主房建设面积400多平方米;整合原乡镇农业五站的资产和资金,更新、改建了乌江,金滩、双村、尚贤等4个乡镇综合站,全县全县近几年更新、改建站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此外由县农业局统一筹资配备办公设施,乡镇站配备了固定电话、电脑等设施,八都、文峰等8个乡镇站还配备了面包车进行科技服务。今年,枫江、白水两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已纳入新建规划,计划年底完工。五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制定了乡镇农技站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乡镇农技人员末位鞭策、乡镇农技人员三方双重考核办法等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有序、有效规范管理。六是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开展了信息咨询服务、包村联户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服务,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推广模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开展挂牌服务、跟踪服务,抓基地、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服务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站房建设问题。我县乡镇农业综合站站房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房屋破旧,建设面积少,居住环境差,服务功能

弱,有的已成了危房,不能住人。加上综合建站后,平均每站就有十几个人,原有站房容纳不了,改扩建乡站站房迫在眉捷。

2、农技推广服务设备问题。服务手段滞后。缺乏开展农技服务的基本设备,基本上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脚‛的方式搞技术推广,服务效率较低。

3、乡镇站推广经费问题。目前虽然每个乡镇站有2万元的推广经费,只够维持站里的电话、电费及办公用品费用,乡镇站的正常运转经费及推广经费没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有钱养人,无钱办事‛,农业新技术推广进展慢。

4、农技干部知识更新问题。乡镇综合站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亟待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目前还没有项目支持建立农技干部知识更新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设想

1、建设乡镇农业综合服务大楼。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添置技术推广设备,建设成集培训、咨询、办公、技术服务等功能的农业综合服务大楼。全县乡镇站房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对6个站房成了危房的站进行新建,需资金420万元;对其余12个站的站房进行改扩建,需资金480万元。计划在3年内分期分批解决,但要国家项目支持,争取项目解决600万元,县财政和自筹300万元。

2、加强乡镇站服务硬件建设。按照‚六个一‛(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台投影仪、一台显微镜、一台测土仪器、一辆科技服务车)标准对全县18个乡镇农技站进行配备,每站预计投资10万元,全县需180万元,力争通过项目资金解决。2011年乡镇站都要实现办公自动化,2012年以前乡镇站都要配置手提电脑、投影仪、显微镜、测土仪器等设备,购置科技服务车,改变‚一张嘴,两条脚‛落后的服务方式。

3、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每个乡镇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建设面积各100亩。建设内容:完善田间排灌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培肥地力等。每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条件建设投资20万元,共360万元,通过国农项目投资完成。

4、保证农技推广机构基本推广经费。农技推广机构是公益性服务单位,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要发挥农技队伍的科技支撑能力,必须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要保障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费、开展试验、示范、农民培训、服务设施维护、办公经费、炊事员工资、进村入户交通费等每站每年15万元,全县每年要270万元。国家项目扶持占70%,争取县财政解决30%。

5、继续深化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优化配置、创新机制,打造一支队伍稳定、机制灵活、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达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人才结构梯队化、试验示范科学化、信息传递多元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实现‚管理在县、工作在乡、服务到户、指导到田,农民考核、绩效挂钩‛。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下载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