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几个问题的思考
(邱季涛:孝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局局长)
2009年以来,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认真履行执法监管责任,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注重强化服务到位保增长、强化监管到位保红线、强化执法到位防反弹,狠抓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双保”行动、土地执法秋季行动和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工作,不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项工作任务。据统计,2009年孝感市国土资源系统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件,同比下降48%,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形势总体不断趋好,执法监察工作成效显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随着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孝感市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使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我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少,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势必将严重影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
一、当前我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执法环境还不够优。
一是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信访、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二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认识存在偏差。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还有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
三是执法阻力大、干预大。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很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因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
(二)国土资源违法呈现反弹趋势。
一是农民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再加上个别农民违法建房没有得到及时严肃处理,形成恶性攀比。
二是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数量上升。个别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代征”;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误导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
三是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城市市区的高房价和征收集体土地高费用,是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的客观诱因。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三)执法保障不足。
由于现在地方财政实行预算包干,能真正用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上的费用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每年部、省都安排了许多执法专项行动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执法监察工作,使执法监察经费更是囊中羞涩,有的执法监察机构连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在这种只能维持日常运转的情形下,更谈不上配备和更新执法监察车辆、电脑、摄象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高科技的执法办案装备。
(四)执法手段还不够硬。
一是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不强,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国土资源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二是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已经建成的房屋是否进行强制拆也面临两难境地。
二、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要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上述难点问题,应当在完善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而这些工作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建议目前扎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不断推进国土资源法制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健全,从根本上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点问题。
(一)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机制。
一是重点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中的职责和各级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责任,强化干部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是重点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是重点宣传典型案例,通过剖析,认清经常发生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严重危害,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自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二)建立健全土地违法预防机制。
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员监管”、“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划拨、出让结果、矿权设立和审批等向社会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整合各类举报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违法行为的发现渠道,建立多渠道违法信息统一登记和查询分析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乡(镇)、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网络。要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违法行为发生的形势和特点,合理划分巡查区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巡查责任,严格纵向监督,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四是结合国土资源审批、供应、使用和监管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建立网络信息监管制度,进行国土资源利用动态监管。
(三)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违法查处机制。
一是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报告机制。各地国土部门对本地的国土资源违法态势、违法数据统计分析情况和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
二是加强案件督办力度,对不按照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的要求及时查处交办案件的,要通过责令当面汇报、派员实地督办、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督办和在新闻媒体上披露公开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建立完善国土资源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和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
三是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共同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的国土资源执法共同监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信息情况通报制度、案件调查相互协助配合制度、案件移送工作制度。
(四)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健全和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分级负责的案件查处工作责任制,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当前国土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9月06日08:53 资源网 生意社09月06日讯
“执法难”一直成为国土资源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执法难”?本文找出了当前国土资源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分析当前国土资源执法问题存在的原因,力求为国土资源执法提供一些对策。
一、当前国土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疲劳战术令执法人员身心疲惫。实际执法中,无论是土地执法,还是矿产资源执法,国土部门都是注重“及时性原则”,即: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一方面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为此放弃休息日,不断巡查,使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身体疲惫;另一方面,“高压问责”的形势下,使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心理疲惫,概括起来说,疲劳战术使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身心疲惫。
2、多次非法采矿累计犯罪。比如私挖滥采行为,大多违法者都是“惯犯”,多次非法采矿,累计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超过5万元以上。对于累计破坏矿产资源的证据,国土资源部门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持,或者没有作证据累计。
3、执法中没有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参加。这里的基层组织是指村(居)民委员会及其村(居)民小组。执法中,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很少参与执法,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4、当地政府“压案不查”。从国土资源巡查工作来看,国土资源部门的巡查是基本到位的,巡查发现发现违法行为,都是第一时间报告政府。从某种程度上说,形成事实处理难,当地政府负有“压案不查”的责任。
5、暴力抗法时有发生。暴力抗法危及到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引起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执法中如何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执法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导致当前国土资源执法问题的原因
1、传统的“部门执法”观念作祟。“部门执法”是指执法由执法部门独立完成。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看来,国土资源执法是国土部门“一家人的事”,应“自己的菜,自己洗”。实则不然,从国土资源执法的过程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如《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三条规定了地方政府组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 28号)赋予了当地人民政府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的取缔权。由此可见,法律法规及政策赋予了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组织查处权,各级人民政府理所应当地履行好组织查处权。
2、政府在履行组织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职责上与国土部门脱节。国土部门在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后,都会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避免造成“形成事实处理难”,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因此,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一旦形成事实,当地政府有“压案不查”之责。也说明了政府在履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上与国土部门脱节。由于脱节,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违法者因此有了形成事实的时间。
3、执法战术不当。疲劳战术使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身心疲惫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执法成本,比如巡查车辆燃料及维修费等开支。
4、忽视基层组织及其代表的作用。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参与国土资源执法,既可以做群众思想工作,使当事人配合国土资源执法,又充当国土资源执法的证明人。忽视基层组织及其代表的作用,是当前国土资源执法最容易发生的问题。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从现实来看,由于国土资源执法工作“无利而又得罪人”,基层组织及其代表不愿意“多事”;另一方面,从法律上来说,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在国土资源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大多是“被动参与执法”。
5、忽视多次非法采矿累计犯罪的危害性。多次非法采矿累计犯罪如不严厉查处,势必在辖区造成恶劣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开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9号)第七条规定:多次非法采矿或者破坏性采矿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一年内多次非法采矿或破坏性采矿未经处理的,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累计计算。这是惩治非法采矿累计犯罪的法律依据。
6、治安秩序不好。从表面上看,国土资源执法似乎与社会治安无关。但从产生暴力抗法的现象看,也说明了国土资源执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细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产生暴力抗法的非法采矿点,往往有非法聚集势力保护,甚至非法采矿者与非法聚集势力有某种“保护协定”。非法采矿者与当地恶势力相勾结,达成雇佣、帮助关系。一旦有执法部门干涉,非法采矿者就会指使乘机围攻执法人员。由此这给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国土资源执法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解决国土资源执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切实厘清政府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职责。目前,随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的出台,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职责已经明晰。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府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规范》,应明确规定:政府在接到国土部门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报告后,政府领导要及时研究,及时组织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制止。
2、地方政府要转变执法观念,变“部门执法”为“政府执法”,切实履行好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组织查处的职责。建议建立由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国土资源执法机制,实现决策、指挥与执行的分离。
3、执法战术要转变,要变“疲劳战术”为“以逸待劳”战术。“疲劳战术”似乎应验了“勤能补拙”的工作方法,但是这种“勤”如果没有收到实在的法律效果,反而会有损法律的威信。因此,“以逸待劳”战术要突出“狠”,务必使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使违法者“血本无归”,让每一次执法行动成为违法者“永久的痛”,从而让违法者丧失了知法犯法的资本。
4、尽快明确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在国土资源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变“被动参与执法”为“主动参与执法”。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在国土资源执法中的作用,执法时应通知基层组织及其代表到场。
5、建议改进非法采矿证据收集方式,加大非法采矿累计犯罪的惩治力度。对于多次非法采矿的,要按照规定累计其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价值达到5万元以上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6、建议公安部门加大对非法采矿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旦发现非法聚集人员,要及时介入,依法查处,为国土资源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国土资源执法中,公安部门参与国土资源执法也是必要的。
第二篇:关于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几个问题的思考
来源:法制办主站 发布时间:2010-01-14 10:55 阅读次数:
(邱季涛:孝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局局长)
2009年以来,孝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认真履行执法监管责任,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注重强化服务到位保增长、强化监管到位保红线、强化执法到位防反弹,狠抓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双保”行动、土地执法秋季行动和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工作,不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项工作任务。据统计,2009年孝感市国土资源系统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件,同比下降48%,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形势总体不断趋好,执法监察工作成效显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随着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孝感市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使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我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少,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势必将严重影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
一、当前我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执法环境还不够优。
一是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信访、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二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认识存在偏差。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还有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
三是执法阻力大、干预大。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很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因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
(二)国土资源违法呈现反弹趋势。
一是农民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再加上个别农民违法建房没有得到及时严肃处理,形成恶性攀比。
二是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数量上升。个别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代征”;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误导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
三是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城市市区的高房价和征收集体土地高费用,是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的客观诱因。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三)执法保障不足。
由于现在地方财政实行预算包干,能真正用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上的费用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每年部、省都安排了许多执法专项行动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执法监察工作,使执法监察经费更是囊中羞涩,有的执法监察机构连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在这种只能维持日常运转的情形下,更谈不上配备和更新执法监察车辆、电脑、摄象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高科技的执法办案装备。
(四)执法手段还不够硬。
一是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
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不强,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国土资源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二是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已经建成的房屋是否进行强制拆也面临两难境地。
二、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要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上述难点问题,应当在完善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而这些工作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建议目前扎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不断推进国土资源法制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健全,从根本上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点问题。
(一)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机制。
一是重点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中的职责和各级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责任,强化干部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是重点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是重点宣传典型案例,通过剖析,认清经常发生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严重危害,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自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二)建立健全土地违法预防机制。
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员监管”、“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划拨、出让结果、矿权设立和审批等向社会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整合各类举报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违法行为的发现渠道,建立多渠道违法信息统一登记和查询分析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乡(镇)、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网络。要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违法行为发生的形势和特点,合理划分巡查区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巡查责任,严格纵向监督,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四是结合国土资源审批、供应、使用和监管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建立网络信息监管制度,进行国土资源利用动态监管。
(三)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违法查处机制。
一是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报告机制。各地国土部门对本地的国土资源违法态势、违法数据统计分析情况和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
二是加强案件督办力度,对不按照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的要求及时查处交办案件的,要通过责令当面汇报、派员实地督办、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督办和在新闻媒体上披露公开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建立完善国土资源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和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
三是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共同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的国土资源执法共同监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信息情况通报制度、案件调查相互协助配合制度、案件移送工作制度。
(四)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健全和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分级负责的案件查处工作责任制,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执
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篇: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思考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规模、开发利用深度不断扩大,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矛盾日趋激烈、尖锐和严重。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在现代国家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共十八大报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珍惜每寸国土、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等方面对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执法监察工作,既是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基层国土资源监察部门处于土地违法行为的最前沿,面对极其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执法难度较大,执法效果较差。作为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问题,不仅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有所裨益,对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国土的科学化管理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异常尖锐,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繁重和艰巨,如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部分法律法规太过原则,操作性不强,还有地方保护、违法用地者“狡兔三窟”、规避制裁等诸多的内外因素困扰着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造成国土资源管理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的被动局面。在当前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一方面,中央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供应计划指标制度。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地根,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等专项土地执法行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GDP高增长率的需要,在土地供应计划指标不足、土地征、供地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时间较长以及征、供地费用高昂的情况下,不惜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以租代征”、未批先用、少批多用、边报边用、征而未供等各种形式违法用地,甚至占用基本农田进行违法建设。
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两个方面的认识不一致,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和土地违法行为的高发期,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特别是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将不得不面临异常严峻的执法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执法困难。
二、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缺乏必要的保障 1.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力量薄弱
受编制数额限制,各级土地执法监察队伍人数与所承担的任务极不相称。基层国土资源监察部门承担着整个区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土地变更调查、动态巡查、信访举报案件等多项工作,人员编制的匮乏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者力不从心。此外,执法监察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还不够深入,思想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执法素质还有待提高,工作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缺乏必要的装备
受经费所限,各级土地执法监察队伍长期在执法车辆、摄影摄像器材、手持GPS定位仪等执法装备上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执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形同虚设
尽管为了适应土地执法形势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土地联合执法的文件,要求纪检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发改、规划、建设、城管、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电力、供水、供气等公用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共同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其他部门和单位往往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进行推诿,不予配合,致使国土部门在查处违法用地中孤军奋战。
(二)国土资源执法周期长、执法监察力度不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土地违法案件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告知、听证告知、处罚、执行等法定程序,案件办理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土地违法行为人不配合,或者故意阻挠调查工作,案件办理时间还会相应延长。所以,在案件办理周期内,违法行为人往往加快施工进度,造成既成事实。等到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非法占地建筑物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如果国土部门需要强制执行,必须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往往久拖不决,甚至拒绝受理,使得违法用地状态无法消除,这也助长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久而久之,违法用地越积越多,呈蔓延态势。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以履职到位
现行法律赋予国土部门的执法权力和手段十分有限,没有赋予任何切实可行的强制执行权。即使个别条款所规定的制止权和执行权,也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如《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但是行使制止权的手段和措施,法律却没有明文规定。再比如,《土地管理法》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对于拆除或没收的方法、途径与具体实施人,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土部门依法处罚,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国土部门既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只要缴纳罚款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四)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
执法监察及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涉及面还不够广,并没有覆盖到城乡各个角落,存在着宣传的死角死面,全民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近几年,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我国面临大发展、大跨越、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此消彼长。地方政府抢抓机遇,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增多,但因用地审批时间过长和受用指标的限制,随着土地供应计划指标的收紧,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土地供需矛盾的凸显期。企业急于让项目落地生根,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造成未批先用、以租代征等违法用地现象,导致土地违法案件增多。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身处矛盾焦点,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法律意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实际办案过程中发现,对牵扯到自己违法的情况时,往往百般阻挠,拒不接受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拒不停止土地违法行为,不配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的工作,这也增加了执法工作人员的调查取证难度。
(三)中小私人企业蓬勃发展
中小私人企业蓬勃发展是土地违法案件频发的重要因素。这种企业往往经与地方政府协商后,以租赁升值随意侵占的形式占用集体土地建设库房、小厂房,虽已处罚,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但影响极坏。一方面,土地租金不公开,涉地人员的利益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因租赁价格便宜,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愿意以这种形式用地,从而对正常的土地市场带来冲击,给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带来一定的执法难度。
(四)联合办案机制不完善
处罚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只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法院经常以种种理由不予受理。目前,违法用地被拆除的,基本都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国土资源分局、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联合执行实现的,但这仅仅占微小的一部分。
四、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对策
(一)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促进土地和矿产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 在巡查工作中,将城乡结合部、乡村周围等违法行为多发区域作为巡查的工作重点。在负责范围内进行动态巡回执法检查,力争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在巡查前,统一制定好巡查路线,扩大巡查范围,做好详实的巡查记录,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对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抓好对内的执法监察,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监督和指导职能。有效打击各类违反土地资源法律法规的事件,切实维护土地、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必须切实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政府的各个层面,因此,行政执法不但要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更要与相关行政机关相互配合协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亦是如此,可以说,当前国土资源违法现象层出不穷,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国土资源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结果。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监察人员应与地方政府、法院、检察院、国土资源分局、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互通信息,明确责任,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联合办案体系。今后,针对重点案件,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通报该案件的查处情况,分析实际查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执法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做到随时沟通协调。
(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监察人员坚持沉下身子访民情、倾尽全力办实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耐心倾听违法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严格履行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在倾听中发现和挖掘国土资源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查处,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宣传国土政策法规,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宣传与执法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针对性的宣传,以各项法规宣传日为契机,找准切入点,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政策法规,从单纯执法或宣传向既执法又宣传或者宣传又执法转变,切实加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依法用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国土资源的意识,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人心。
(五)转变工作态度,增强综合执法能力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承担大量具体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政策规定的具体执行者,直接面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矛盾多,工作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土资源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强、业务精、水平高、作风正、敢执法、严执法”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行政执法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处理好行政违法案件,不仅要求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而且要求执法人员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还要熟悉其他相关知识。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每个执法人员都懂法、知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努力打造出一支思想解放、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勤奋工作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为健康有序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保驾护航。
第四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主要做法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主要做法
1、注重宣传培训,切实增强保护资源意识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了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及其它配套法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依法用地意识,我们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为契机,采取广播、电视专栏、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国土资源国情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台《静乐时迅》、静乐新闻网站以及会议、公告、传单等媒体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对打击违法占地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好地履行职责,推进工作,我们还把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举措,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先后投资10万元组织乡、村两级干部230余名在忻州顿村举办了2期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有效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
2、强化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三级监控网络。
静乐地处山区,交通不便,80%以上村庄坐落在山沟,给土地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一年来,我们立足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在巡查监控网络构建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查处和解决问题。一是明确村民委员会主任是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土地负有监管和保护职责,严禁村民在耕地上特别是基本农田范围内盖房,严禁任何人非法、违法出售或转让土地,严禁村集体出现“以租代征”行为。二是明确乡镇国土所所长是土地执法监察巡查第一责任人,组织动态巡查工作,重点区域每周不得少于2次,非重点区域每周检查1次,对于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向县局报告、调查、制止。三是明确局执法大队的职责。对重点区域每半月不少于1次,非重点区域每月1次,及时将巡查情况如实填写巡查汇总表,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及时向分管局长和局长报告。对重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该向上级反映的事要立即报告。为了强化县、乡、村三级监督责任,我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辖区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列入各乡镇主要领导政绩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县局与国土所负责人每年也要签订土地执法监察巡查责任书;各乡镇分管负责人与村主任签订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监管责任落实在具体人头。
3、健全工作制度,提高综合预防能力
按照“查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我们着重通过落实“三项制度”来提高土地违法综合预防能力。一是登记台帐制。局执法大队和基层国土所分别建立巡回检查登记簿。以便县局及时掌握巡查动态,也利于苗头性违法用地的及时处置。二是汇报通报制。要求巡查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违法用地行为,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向县执法大队报告。重大案件要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必要时向市局汇报。三是责任追究制。对因巡查不及时或制止不力造成违法占地事实的、对接到违法案件的报告或举报不及时汇报、不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的有关要求从严处罚。
4、创新工作机制,注重“点、线、面”有机结合 首先是找准执法“点”,通过对日常一些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将以租代征、未批先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土地违法行为作为执法监察的重点。其次是延伸执法“线”,紧紧围绕县、乡、村三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网络这条主线,在全县设立了五个中心所,发展和壮大了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查处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扩大执法“面”,通过扩大制度覆盖面、政策宣传面、部门配合面,对重大典型案件在新闻
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公开查处,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
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打击非法采矿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零报告”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每天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以短信方式报告局执法大队专管人员,大队再以短信形式报告分管局长和县政府分管县长,有重大问题时还要及时向县长报告。县国土资源局每周将各基层所的情况书面汇总以后,分别再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二是实行执法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公安、国土、乡镇、行政村四支队伍作用,对境内重点采煤区和非法采矿高发多发区进行进行不间断巡查、抽查和明察暗访,一经发现,露头就打。特别是在春节、“五一”“国庆”等 重大节日,严格实行昼夜监控,专人盯守,确保非法采矿现象不出现反弹。三是实行举报制度,在县电视台首次公开了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公安、国土部门主要领导的手机号,鼓励群众检举揭发各类非法采矿行为,凡群众举报的非法采矿点,私藏私制非法爆炸物品的,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给予 举报人适当的奖励。四是实行无证矿资料建档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国土资源所处罚资料为基础,对在巡查和专项行动中发现的无证矿点全部建立详细台账,包括违法的时间、地点、涉案人员、资源破坏情况,处
理情况等,为实施处置提供了第一手准确资料。
第五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总结
2014年,103团国土资源分居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严格履职、强化监督、提高效能、争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理念,以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建立起“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新机制,提高依法执法水平、争创一流业绩,努力开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新局面。分局按照师市国土资源局2014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所作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信息网络,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遏制违法违规用地。
首先要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要宣传领导,让领导宣传,要始终向各级领导灌输一种理念,即:“国土资源的利用、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不是国土资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要大家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只有管好、用好我们手中有限的土地,才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充分利用“一张图”管地和网上监管平台,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再次,建立健全团场连队执法监察协管员制度,健全备案、报告、督办办法,规范办案程序,切实做到对土地违法行为“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为了强化预防机制,杜绝土地、矿产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团、连国土资源监察信息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对照岗位职责、工作责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形成了“谁的权力谁行使,谁的职责谁履行,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分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查处违法案件的责任心,及时、快捷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三是继续推进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多角度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从源头预防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巡查发现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
分局不断完善巡查发现机制,实现查违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巡查人员要及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制止。对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原因而难以制止的土地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分局必须在发现之日及时向师国土资源局和团场领导报告。
分局认真制作巡查记录,详细载明巡查的时间、地点、路线和发现的问题,优化巡查路线,落实片区责任制,针对团部及拆迁改造敏感区域重点巡查,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的网格化巡查。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度,采取划片包干、分工负责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期、不定期国土资源动态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过对全团2014年已批准建设项目实施动态执法巡查,未发现少批多占和未批先建、未报即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具有隐蔽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按照“预防为主,防范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切实促进土地管理和矿业秩序。对全团重点区域、采挖用地进行巡回检查,要求分局工作人员在严格按照执法巡查方案规定的巡查频次认真实施本辖区的巡查工作,切实提高动态巡查工作质量,发现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及时制止,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截至十月底,分局已巡查17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起,已上报师局,立案查处。
三、以卫片执法为抓手,实现“双保”目标。
将卫片执法作为常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卫星测量定位等技术,逐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的立体执法监察模式;进一步优化卫片执法工作流程,规范内、外业核查、案件移交、督察督导等工作步骤,以卫片监测结果为依据,开展排查通报等工作,实现“零约谈、零问责”的“双零”目标。凡发生新的违法用地的,严格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严肃追究责任。
四、规范日常监察业务工作,努力提升监察业务工作水平。
加强对分局的日常监察业务工作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平时业务工作中对监察报表、计划、总结等资料归类保存,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资料。在日常监察业务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体现我们温馨和谐的工作作风,在项目可研、立项、规划、选址阶段,分局和蔼、清楚,明确的告知项目用地单位(或个人)需办理什么手续,该走怎样的程序,需找哪些部门,需提供什么资料等,提示用地单位办理手续需注意的时间节点,需缴纳的各项费用的数额及交款银行、账户账号等细微资料。
五、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一是落实用地全程监管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二是不断加强国土资源执法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依法合理用地,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土地计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以依法用地为荣,以违法占地为耻,科学规划、合理用地。在违法用地的查处上,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部15号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不同违法用地类型,分级分类处理,既处理事,又要处理人。
六、认真处理国土资源信访案件,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信访工作提供保障。认真学习《信访条例》,从提高能力入手,注重方法,用法律解决职工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从方法上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信访接待制度,严格按照“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工作要求解决信访问题。二是热情接待,认真处理。接待群众来访要热情服务,对群众每一次来访,要抓紧解决,决不能压置不理、不了了之,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稳定。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防止因简单化而激化矛盾,既要按照政策法规说服群众,又要切实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七、深入普法宣传教育,防范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
过去出现乱占滥用土地和非法采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城乡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淡薄。因此,把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地域、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以城带乡,以点带面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随着宣传的深入,依法用地已形成共识,人们对各类违法用地及时举报、反映,使我们执法监察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各类违法行为,及时依法调查处理。二是继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15号令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维护土地管理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地的意识,使全团各类用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团广大干部群众严格集约节约用地、维护土地管理法治秩序的自觉性。
八、严格按照要求核查2014年卫片图斑,做好核实上报工作
今年9月7日分局收到国土部下发的2014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图斑,共计8个图斑。经分局高度重视,实地核实结合档案查询,8个图斑涉及项目9个,合法项目4个,不合法项目5个。5个违法项目均立案查处到位,共处罚款41万多元,拆除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此外分局对下发的卫片疑似图斑在做好实地核查的同时,及时在网上做好填报工作,确保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九、今后执法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以构建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体系和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促进政府主导的依法用地管地和制止查处违法机制的形成,加强执法监察基础建设,强化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处理和落实到位,全力开创政府主导,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新局面。二是思想上要更加重视,措施上要继续跟进,工作上要强化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有创新。既要选择一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公开查处,起到震慑作用,又要重点查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非法批地、非法占地、未报即用等典型违法案件,充分发挥“组合拳”作用,确保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率和处罚到位率“双达标”。三是加快推进“一张图”管地,严格落实问责制,强化领导层对土地管理和案件查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宣传和规范各级政府的管地用地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管地用地秩序,力争全团国土资源执法“零问责”。四是强化土地违法预防体系建设,尤其在连队土地执法上,建立健全基层队伍,充分发挥连队信息员的作用,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五是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国土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土地管理工作,支持土地执法,为耕地保护及土地调控有关政策的落实,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