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
码(试行)的通知
人口厅发〔2008〕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
为建立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经认真调研,充分吸收各省(区、市)的实践经验,国家人口计生委制定了《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现予发布,请各地遵照执行。
《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是《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国家标准的扩展和补充,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在建立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时要严格执行《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的规定,统一人口个案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即:统一数据结构表名称、统一数据项(字段)名称、统一分类代码。分类代码不符合《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的要加以修改,没有的项目要尽快补充,同时可根据本地工作需要,增设必要的数据结构表、数据项(字段)和分类代码。凡增设的内容,如已有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原则上要直接采用标准。2002年以来,婚姻状况代码和文化程度代码国家标准发生了变化,各地要按照新的代码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是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
《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负责解释。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
一、数据结构
(一)命名规则数据结构表名称和字段名称均同时使用中、英文两种格式。数据结构表中文名称为“户人口基本情况表”,英文名称为“WISTable0”。字段中文名称直接使用数据项名称,英文名称采用“„WISField‟+„代码‟”格式,长度为11个字符。
(二)数据结构内容 1.数据项类型:字符型用“C”表示;日期型用“D”表示;数字型用“N”表示。2.数据项长度:以字节为单位,以信息交换时的数据项长度为准,如姓名数据项长度为30字节。3.数据项代码:代码用三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数据项类别,“0”表示人口基本情况;后两位数字表示各类中的数据项名称。
(三)数据结构表见下表。表 户人口基本情况数据结构表代码 数据项名称 数据项类型 数据项长度 采用标准或说明 000 户编码 N 20 小于等于20位 001 姓名 C 30 002 性别 C 1 GB/T 2261.1 见表1 003 现居住地 C 80 详细地址(省+地+县+乡+村)004 现居住地代码 C 12 GB/T 2260,GB/T 10114 省(2)+地(2)+县(2)+乡(3)+村(3)005 户籍所在地 C 80 省+地+县+乡+村 006 户籍所在地代码 C 12 GB/T 2260,GB/T 10114省(2)+地(2)+县(2)+乡(3)+村(3)011 公民身份号码 C 18 GB 11643 012 出生日期 D 8 GB/T 7408 013 民族 C 2 GB/T 3304 014 文化程度 C 2 GB/T 4658 见表2 015 户口性质 C 1 GB/T 17538 见表3 016 婚姻状况 C 2 GB/T 2261.2 见表4 021 与户主关系 C 2 GB/T 4761 见表5 022 配偶姓名 C 30 023 配偶公民身份号码 C 18 GB 11643 025 父亲姓名 C 30 026 父亲公民身份号码 C 18 GB 11643 028 母亲姓名 C 30 029 母亲公民身份号码 C 18 GB 11643 035 进入系统日期 D 8 GB/T 7408 036 退出系统日期 D 8 GB/T 7408 037 退出系统原因 C 1 见表6 081 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 D 8 GB/T 7408 083 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日期 D 8 GB/T 7408,可只填写到年份 085 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日期 D 8 GB/T 7408,可只填写到年份
(四)说明 1.“户人口基本情况表”是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国家标准”(GB/T 18848)基础上增加的一张表。其中包含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中“1.基本情况”表的主要内容。各地在实际建立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时,可根据“户人口基本情况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国家标准”(GB/T 18848)中的“1.基本情况”表。2.“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内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登记。应在本户登记的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住在本户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包括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口,也包括所有的外来人口;二是户口登记在本户,但未住本户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均应登记。
3.由于一个“户”中可能存在两个及以上育龄妇女,因此,在新增“户人口基本情况表”后,必须保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国家标准”(GB/T 18848)中“妊娠史”、“家庭子女情况”、“避孕史”、“生殖健康情况”,及“计划生育系统配套统计项目与分类代码”(国计生发[2002]108号)中的“流动人口情况”等数据表与育龄妇女的对应关系。4.数据项022-029是描述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信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补充完整。在“户”的拆分和户内人员的变动时,要注意保存022-029数据项的信息。此外,即使在配偶、父亲、母亲死亡的情况下,也要保留022-029数据项的信息。5.育龄妇女超出育龄期(50周岁以上)的,其信息均需纳入当前操作的数据库。6.数据项083和085描述户内人员人口和计划生育属性。各地在实际建立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时,相应信息不必再次录入,直接从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等系统中提取。
二、分类代码
(一)分类代码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1.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基本涵盖该领域的有关方面。2.优先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3.分类采用线分类法。4.代码类型采用数字型,数字、字母混合型的层次码和顺序码。5.需要时,同层类目设“其他”作收容类目,代码一般为“9”。
(二)代码表下面列出数据结构表中新增数据项的分类代码、近几年来被更新过的分类代码及标准号变更过的分类代码表。文化程度和与户主关系在登记时可只填到大类。1.性别代码采用GB/T 2261.1。编码方法:采用顺序码,用1位数字表示。表1 性别代码表代码 性别 说明 0 未知的性别 1 男 2 女 9 未说明的性别 2.文化程度代码参照GB/T 4658。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数字表示大类,第2位数字表示小类。表2 文化程度代码表代码 文化程度 说明 10 研究生教育 11 博士研究生毕业 12 博士研究生结业 13 博士研究生肄业 14 硕士研究生毕业 15 硕士研究生结业 16 硕士研究生肄业 17 研究生班毕业 研究生班: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属于硕士生层次的一种非导师制的方式。其招生和入学条件与硕士生相似;学制两年或一年半。完成全部学习项目并经考核合格者,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课程班不在此列)18 研究生班结业 19 研究生班肄业 20 大学本科 大学本科 21 大学本科毕业 22 大学本科结业 23 大学本科肄业 28 大学普通班毕业 是指1970年至1976年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毕业生包括高等专科、高等职业教育 30 大学专科教育 31 大学专科毕业 32 大学专科结业 33 大学专科肄业 40 中等职业教育 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教育 41 中等专科毕业 42 中等专科结业 43 中等专科肄业 44 职业高中毕业 45 职业高中结业 46 职业高中肄业 47 技工学校毕业 48 技工学校结业 49 技工学校肄业 60 普通高级中学教育 61 普通高中毕业 62 普通高中结业 63 普通高中肄业 70 初级中学教育 71 初中毕业 73 初中肄业 80 小学教育 81 小学毕业 83 小学肄业 90 其他 学龄前儿童登记为此项。3.户口性质代码参照GB/T 17538。编码方法:采用顺序码,用1位数字表示。表3 户口性质代码表代码 户口性质 说明 1 非农业户口 城镇居民 2 农业户口 农村居民 9 其他 4.婚姻状况代码参照GB/T 2261.2。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数字表示大类,第2位数字表示小类。表4 婚姻状况代码表代码 婚姻状况 说明 10 未婚 20 已婚 21 初婚 22 再婚 23 复婚 30 丧偶 40 离婚 90 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原GB/T 4766中表述为“其他”,没有办理结婚手续而实际居住在一起并有生育行为的登记为此项。5.与户主关系代码采用GB/T 4761二位数字代码表。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数字表示大类,第2位数字表示小类。表5 与户主关系代码表代码 与户主关系 说明 01 本人 02 户主 03 小集体户户主 在集体单身宿舍居住者推选的户口代理人。其成员为非亲属 10 配偶 11 夫 12 妻 20 子 21 独生子 22 长子 23 次子 24 三子 25 四子 26 五子 27 养子或继子 28 女婿 29 其他子 包括前妻或前夫的儿子 30 女 31 独生女 32 长女 33 二女 34 三女 35 四女 36 五女 37 养女 38 儿媳 39 其他女儿 包括前妻或前夫的女儿 40 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 41 孙子 42 孙女 43 外孙子 44 外孙女 45 孙媳妇或外孙媳妇 46 孙女婿或外孙女婿 47 曾孙子或外曾孙子 48 曾孙女或外曾孙女 49 其他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 50 父母 51 父亲 52 母亲 53 公公 54 婆婆 55 岳父 56 岳母 57 继父或养父 58 继母或养母 59 其他父母关系 60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61 祖父 62 祖母 63 外祖父 64 外祖母 65 配偶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66 曾祖父 67 曾祖母 68 配偶的曾祖父母 69 其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关系 70 兄弟姐妹 71 兄 72 嫂 73 弟 74 弟媳 75 姐姐 76 姐夫 77 妹妹 78 妹夫 79 其他兄弟姐妹 80/99 其他 81 伯父 82 伯母 83 叔父 84 婶母 85 舅父 86 舅母 87 姨父 88 姨母 89 姑父 90 姑母 91 堂兄弟、堂姐妹 92 表兄弟、表姐妹 93 侄子 94 侄女 95 外甥 96 外甥女 97 其他亲属 在亲属中同户主的家庭关系表现困难者 98 保姆 不包括亲属 99 非亲属 没有亲属关系但为共同的家庭成员或在同一户居住者 6.退出系统原因代码编码方法:采用顺序码,用1位数字表示。表6 退出系统原因代码表代码 退出系统原因 说明 2 死亡 4 迁出 迁出本乡(镇、街道)5 其他
第二篇: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
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手册
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1、人口信息录入
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卡 1.1 户信息录入 1.2 户成员信息录入 1.3 育龄妇女信息录入 1.3.1家庭子女录入? 1.3.2婚姻信息录入 1.3.3 妊娠史录入 1.3.4 避孕信息录入 1.4 集体户录入 1.5 注意事项 人口信息变更 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 2.1 婚姻信息变更 2.2 妊娠信息变更 2.3 出生人口 2.4 避孕信息变更
2.4.1 新婚育龄妇女避孕信息变更 2.4.2 使用药具信息变更 2.4.3 使用宫内节育器变更 2.4.4 取出宫内节育器变更 2.4.5 其它避孕信息变更 2.5迁入人口 2.5.1 合并? 2.5.2 新增 2.5.2.1 新增户 2.5.2.2 新增户成员 2.5.3 新组合家庭
2.6迁出人口
2.7死亡人口
2.8退出育龄期信息注销
2.9姓名身份证更改 人口信息应用 3.1 综合服务 3.1.1 人口计划 3.1.2 独生子女证
注意:全员库中独生子女父母信息完整,3.1.3 优惠措施 3.1.4 社会抚养费 3.1.5 放弃二孩 3.2 信息引导
? 3.2.1 信息引导名单生成 3.2.2 信息引导反馈 3.2.3 信息引导查看
3.2.4 未录入身份证名单生成 3.2.5 重复管理对象名单生成
3.3 查询
3.3.1总人口
3.3.1.1 分性别人口数查询 3.3.1.2 分地域人口数查询 3.3.1.3 按人口出生日期区间查询 3.3.2 育龄妇女 3.3.2.1 未婚育龄妇女 3.3.2.2 已婚育龄妇女 3.3.2.3 分孩次妇女查询 3.3.2.4 按生育现象查询 3.3.2.5 按落实措施查询 3.3.3 出生人口
3.3.3.1 按人口出生性别 3.3.3.2 按人口出生日期 3.3.3.3 按人口出生区域 3.3.3.4 按人口出生孩次 3.3.3.5 按人口出生政策属性 3.3.3.6 按人口出生死亡(?)3.3.3.7 按双、多胞胎(?)3.3.4 死亡人口 3.3.4.1 按地区查询 3.3.4.2 按死亡时间查询 3.3.4.3 按死亡性别查询 3.3.4 迁入(出)人口 3.3.4.1 按地区查询?
3.3.4.2 按迁入(出)时间查询? 3.3.4.3 按迁入(出)性别查询?
3.3.5 计划生育工作查询
3.3.5.1 独生子女?查询
3.3.5.2 双女户查询
3.3.5.3 征收社会抚养费查询 3.3.5.4 奖励优惠查询 3.4 统计报表及分析
3.4.1 统计月报
3.4.2 国统季报(第二季度为半年报表、第四季度为全年报表)
3.4.3 省统报表
3.4.4 统计分析表 4.导入导出
4.1村级离线数据导入
4.1.1离线录入数据导入
4.1.2历史数据确认入库
4.1.3离线单位集体户导入
4.2村级离线数据导出
4.3乡级业务数据导出
4.4乡级业务数据导入
5、注意事项
6、小技巧
第一节网页版VPN登录流程
5.1.1
输入网址:http://124.115.170.200 5.1.2 WIN7用户出现如下界面:
请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
5.1.3
Xp系统出现:
选择“以后不再显示该警告”点击确定,进入下面界面
点击“是”
5.1.4进入如下界面:
用户名为各地区划代码,自己乡镇的区划代码,以后vpn帐号密码是“一县一个,一乡一个”,大家自己管理,初始密码为:123456,例如:泾干镇,用户名:610423100000,密码:123456。点击“登录”;目前不用证书,大家直接登录就行。
5.1.5第一次登录,点击“登录”会进入修改密码界面:
进行修改密码,新密码和全员库的登录密码设置成一样,(就是各乡镇的第一个字母+423+乡镇区划代码)设置完成后,点击“修改”进入4所示界面;如果不是第一次登录,则经2操作直接进入4所示界面;
5.1.6资源组列表中点击默认资源组,右侧显示全员登录网址。如果没有出现计生委测试资源,说明插件未安装正确,重新登录,注意ie浏览器的弹出对话框,或点击“设置”在新窗口中安装。
在界面中点击“计生委测试(HTTP),进入全员系统登录界面: ”
5.1.7
设置自动登录,点击“设置”出现新窗口,点击
“自动登录”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输入相关的信
息然后点击确定,以后登录直接点击桌面图标即可。
,问题及解决办法、5.1.8.1登录密码。
网页版VPN的登录密码系统会在一定时间后强制用户修改密码。请各乡镇用“jsw12345”和“乡镇首字母+423+区划”这两个密码轮换改,可以避免由于经常修改密码而忘记密码。如果哪个乡镇还不是以上的密码,请及时修改。各乡镇务必每周至少登陆一次vpn,避免长时间不登陆造成密码失效。
5.1.8.2关于http://124.115.170.200打不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步:在IE中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切换到“高级”标签,勾选“使用SSL 2.0”和“使用SSL 3.0”两项。切换到“安全”标签,单击“自定义级别”按钮,确保“显示混合内容”一项为“启用”或“提示”。
第二步:运行“services.msc”命令打开服务管理窗口,找到一项名为“HTTPSSL”的服务,确保将其设置为“自动”或者“手动”。
第三步:利用防火墙软件或者第三方工具查看本机开放的端口中443 是否被关闭。HTTPS页面需要通过这个端口来互访,如果443端口被关闭,请设置开放该端口或者与局域网管理员联系
5.1.8.3首次登陆还需要安装IE控件,未弹出“安全警告”的,请参照页面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处理。
资源组列表中点击默认资源组,右侧显示全员登录网址。如果没有出现计生委测试资源,说明插件未安装正确,重新登录,注意ie浏览器的弹出对话框,或点击“设置”在新窗口中安装。
5.1.8.4,出现左边提示不用管
只要你能登上VPN,但是打不开全员,这就是省上服务器的事,请耐心等待后重新登录。
5.1.8.5 旧的VPN也能登陆。
5.1.8.5 出现错误提示“error”为当前登录服务器人数已满,请稍候登录
5.2全员人口应用
全员人口数据库各乡镇的登录密码统一设置成“乡镇首字母+423+区划”
总人口
信息查询---按个案基本情况查询---查询—得出总人口数字
按户查询
可通过查询已知某户中的一个人的信息,从而得到该户以及户内其他人的信息。5.2.1出生人口
5.2.1.1总出生人口查询(如果要查询某一个月的信息,时间从某月的1号到月底)
第一种:信息查询—按个案基本情况查询—“出生日期”选择某一时间段(选择性别)--查询—得出某一时间段的出生总人口(出生的男、女总数)
此种查询方法得出的数字不包括出生后死亡的。
第二种:信息查询--按人口变动情况查询—“时间段”选择某一时间段(选择性别)--查询—得出某一时间段的出生总人口(出生的男、女总数)
此种查询方法得出的数字包括出生后死亡的。
第三种:信息引导—出生人口信息核查--“出生日期”选择某一时间段—生成--得出某一时间段的出生总人口
此种查询方法得出的数字包括出生后死亡的。(导出数据进行女孩或男孩排序得出男,女出生人数)
第四种: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按生育现象查询—“生育时间”选择某一时间段—查询--得出某一时间段的出生总人口
此种方法得出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生育现象的妇女数,并不是出生人口数。所以小于前三种查询出的数据为正常现象。如生育双胞胎妇女,生育现象只有一次而孩子却有两个,另外一种情况是没有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中的“家庭子女情况”添加子女信息(要手动添加),再者有期内出生的父母离异后迁出注销,或者育龄妇女死亡等原因都会造成数据不一致。但相差数必须在一个正常的较小的范围内。
如果没有出生后死亡的,那么第一、第二、第三查询方法得出的数据应该一致。
5.2.1.2 分孩次查询 一孩出生:按生育现象查询—“生育时间”选择某一时间段、“孩次”选择一孩—可以选择到村—查询—得出某一时间段的一孩出生人口--(导出EXCEL表—将男孩数(女孩数)栏排序—可得出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一孩出生人数)
二孩出生、多孩出生查询方法同上。5.2.1.2分性别查询
参考总出生人口及分孩次查询中的性别选择查询。5.2.1.3分计划内外查询
计划外一孩信息查询---按生育现象查询---生育现象选择“政策外出生信息”孩次选择“一孩”-----查询---得出“计划外一孩”数据。此项要求清零。
计划外二孩信息查询---按生育现象查询---生育现象选择“政策外出生信息”孩次选择“二孩”-----查询---得出“计划外二孩”数据。
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有的出生人员在乡级能查询出,但是在村级查询不出 因为该出生人员的村级区划代码和所属村的区划代码不一致,要整户注销后再重新按照正确的录入。
问:各乡镇导出的一孩数据出现二孩情况(或导出二孩出现多孩数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实际情况只有一个孩子,但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的“家庭子女数”信息中重复出现有两条以上的子女信息,应手动删除,如果仍不能解决,就整户注销重新录入。或者本身有孩子,但是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的“家庭子女数”信息中没有录入子女信息,造成查询不出来一孩信息,致使查询数值偏小。(今后不允许出现导出一孩有二孩或多孩、导出二孩有一孩或多孩现象发生)说明:同等条件下查询出的总出生数=一孩数+二孩数+多孩数。分村出生人口之和=乡级查询总出生数。总出生数=男性出生数+女性出生数。今后应杜绝未知性别、未说明性别、无孩次等情况的出现,各乡镇在每月输入完成后按照以上逻辑关系自检。
未知性别人数和未说明性别人数。在性别栏分别选择未知性别和未说明性别选项,点击查询,可查询出性别不详人数。这也就是分男女查询出生的总和与总出生数不一致的原因之一。这两项要求清零。
特别说明:凡是基于“按生育现象查询”得出的查询结果都存在误差,这和查询条件有关系,如上面的总出生查询第四种方法的查询结果小于其他查询结果,分孩次查询之和小于总出生,因此剔除特殊情况外,误差数应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为正常。
5.2.2死亡人口 死亡人口 信息查询-----按人口变动查询----变动情况选择“死亡人口”----给定某一个时间段---查询---得到设置时间段内的死亡人口。(可以分男女、分地区)
注意:通过死亡选项注销的信息不可恢复。
如果某人于2010年9月23日死亡,而微机员没有在9月底以前将此人以死亡选项注销,在十月份才将此人以死亡选项注销,这样的话,在死亡人口查询中时间选择到9月底是查询不出此人的,只有把时间选择到更新死亡时间以后才能查询出此人的信息。因为系统对死亡时间是默认为你输入的时间。查询某一时段的死亡时应将查询时间范围扩大一个月进行查询。
5.2.3迁出人口
信息查询-----按人口变动查询----选择“迁出人口”----给定某一个时间段---查询---得到设置时间段内的迁出人口。(可以分男女、分地区)
5.2.4手术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按落实措施查询---“落实措施”选择种类—查询—得到某一时间段内落实措施人数
在落实措施中选择其他条件,可得出分孩次落实各种措施人数以及分地区的数据。
凡是期内新出生人员母亲的避孕节育情况统一选择“哺乳期”待实施手术后根据报表更新避孕节育情况。5.2.5育龄妇女信息
各类婚姻状况的人数。通过给定条件可查询出分地区、分时间段、分户口类型、分性别的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总数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已婚”---查询---得出已婚育龄妇女数
未婚有子女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未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孩子数”栏降序排列----得出“未婚有子女数”
未婚有配偶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未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丈夫姓名”栏降序排列----得出“未婚有配偶数”
未婚有措施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未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最后避孕状况”降序排列----得出“未婚有措施”
未婚有初婚日期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未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初婚日期”降序排列----得出“未婚有初婚日期”
已婚育龄妇女无身份证号码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已婚”———身份证号码输入四个大写的X-----查询----得出已婚育龄妇女无身份证号码
已婚无日期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已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初婚日期”栏升序排列----得出“已婚无日期”
初婚无配偶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婚姻状况选择“初婚”-----查询-----导出excel表----将“丈夫信息”升序排列----得出“初婚无配偶”
按孩子数查询。可查询各年龄段育龄妇女分孩次落实节育措施的情况。零孩有避孕节育措施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按孩子数查询---孩子数选择“0孩”----查询---导出excel表----将“最后避孕状况”降序排列----得出“零孩有避孕节育措施”
有子女无避孕节育措施
信息查询---育龄妇女信息查询---按孩子数查询----孩子数选择“一孩”---查询----导出excel表----将“最后避孕状况”升序排列---得出“一孩”无避孕节育措施
二孩以及多孩重复以上步骤,将“一孩”改成“二孩”或者“多孩” 按婚姻怀孕状况查询。可查询初婚、0胎未孕、1胎未孕、政策外怀孕、持证现孕等情况。
按生育现象查询。可查询任何时间段内分地区、分孩次、分政策内外的育龄妇女信息。
多孩录入为政策内
信息查询---按生育现象查询---生育现象选择“政策内出生信息”-----孩次选择“多孩”-----查询---得出“多孩录入为政策内”数据
按落实措施查询。可查询任何时间段内分地区、分孩次、各年龄阶段育龄妇女落实措施的信息。
问题及解决办法
未婚有子女更改:
信息管理---户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选中需修改信息---修改---修改户成员信息(如在户信息里没有丈夫信息,需先新增丈夫信息)---婚姻状况选择初婚---选择初婚日期---添加丈夫信息---保存(未婚有落措也同时修改完成)
未婚有初婚日期更改:
信息管理---户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选中需修改信息---修改---修改户成员信息---只需在初婚日期选择栏中点击清空---保存
已婚育龄妇女无身份证更改:(身份证后四位为“XXXX)”
信息管理---姓名身份证更改---输入身份证---查询---修改---需采集准确身份证---保存
已婚育龄妇女无初婚日期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修改---添加初婚日期(要符合逻辑)---保存
初婚无配偶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选中需修改信息---修改---修改户成员信息(育龄妇女)---添加丈夫信息和身份证号码---保存
零孩有避孕节育落措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选中需修改信息---修改---选中育龄妇女信息---添加子女信息---婚姻史---妊娠史---避孕史---保存
一孩、二孩、多孩无避孕节育落措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选中需修改信息---修改---在避孕史中添加落措(落措后应及时更改落措)---保存
多孩录入为政策内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修改---在家庭子女数中修改政策内外(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保存
计划外一孩信息更改:
信息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输入查询姓名或身份证---查询---修改---在家庭子女数中将政策外修改为政策内(根据新条例现在没有计划外一孩之说)---保存
5.2.6综合服务 5.2.7信息引导
5.2.7.1出生人口信息核查(每月10前将电子版上报“泾阳计生VPN”信息科文件夹)
每月15日以前将上月的出生人口个案信息核查表导出打印一份存档,并将电子版上报至内网“泾阳计生VPN”里面的“信息科”文件夹,文件名为“XX镇X月出生人口个案信息核查表”。(导出的出生人口个案信息核查表保留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与户主关系、户籍所在地、父亲姓名、父亲公民身份镇号码、母亲姓名、母亲公民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其余的不要,如果一页放不下以上内容,选择页面方向为横向,请设置页面边距(左为0.4,右为0.5)和调整表格各项内容的列宽。户籍所在地的列宽调整:选择户籍所在地,使其变成蓝色,然后在上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选择“对齐”水平对齐方式选择“靠右(缩进)”取消文本控制下面的自动换行和合并单元格选项,点击确定,然后在调整户籍所在地的列宽,保留某某镇某某村即可)。将打印出的“出生人口个案信息核查表”与报表对比,要求和报表分村各类数据保持一致,不一致的要修改正确后重新导出“出生人口个案信息核查表”按月存档。
5.2.7.2重复管理对象名单
信息引导----重复管理对象---得出重复管理对象信息 每月导出“重复管理对象名单”(即使为零也要导出)月底前将重复信息清零。5.2.7.3未录入身份证号码名单(每季度首月10前将电子版上报“泾阳计生VPN”信息科文件夹)
信息引导----未录入身份证名单---得出未录入身份证号码信息
及时更新未录入身份证号码信息,分别在元、4、7、10月初将上季度未录入身份证号码信息导出下发,采集身份证信息,并于当月15日以前补录到全员人口库中。严禁捏造身份证号码信息。
5.2.7.4引导名单生成 避孕节育、术后随访对象 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推荐使用长效节育措施: 到期建议取出宫内节育器:放置铜宫内节育器、含铜宫腔型节育器、元宫铜宫内节育器、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达8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放置母体乐铜宫内节育器、芙蓉宫内节育器、活性宫内节育器达5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和绝经半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
到期建议取出皮下埋置剂:放置皮下埋植剂两根型达4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放置皮下埋植剂六根型达5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不涉及
放置宫内节育器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30至6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30至6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
放置皮埋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30至6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不涉及
取出皮埋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90至18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不涉及
输卵/精管结扎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9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
人工终止妊娠应随访:在本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的,术后30天内为随访的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服务对象 到期应孕情监测:除代孕、现孕、分娩后30天内、终止意外妊娠后30天内、离婚、丧偶、不孕、长期分居、绝经半年以上、因病不具备生育条件以外的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
到期应环情监测:所有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到期应检查常见妇科疾病: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重点三查: 普通三查: 常规访视对象
初婚访视:婚后90天内的已婚育龄妇女。现孕访视:所有符合政策现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产后访视:产后90天内的已婚育龄妇女。
药具访视:所有现使用药具的避孕的已婚育龄妇女 服务信息反馈
信息引导工作情况浏览
两项引导项目生成电子版,保存在电脑上。
第六章
村级信息化工作要求
信息报告单填写规范
6.1 变动情况分出生、死亡、迁出、迁入、流入、流出六种类型,只能在这六种里面选,不能出现其他类型。
6.2 新生儿可以不输入身份证号码,成年人必须输入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正确的新生儿的父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严禁胡捏乱造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6.3 动态信息报告单上的姓名字迹必须工整,不能潦草,并且要和户口本的姓名保持一致。否则造成输入错误,查询起来很麻烦。
6.4 动态信息报告单上内容必须填写完整,不能缺项漏项。新生儿没有名字的以后统一填写“母亲姓名+之女(之子),如张三之女,李四之子。年龄大的”死亡没有名字的填写“儿子姓名+之父(之母)”如张三之父,李四之母。6.5 每季度将乡镇下发的无身份证号码名单,认真入户调查询问,及时补充身份证信息。
第三篇: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1年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
为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面向全系统组织2011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级别、时间及科目
考试级别:生殖健康咨询员(四级)、生殖健康助理咨询员(五级)。
考试时间:2011年12月24日上午(星期六)。考试科目:基础知识考试(9:00-10:30)、咨询技能考试(10:40-12:00)。基础知识和咨询技能考试均采用闭卷方式进行,满分均为100分。
二、考试报名流程
(一)预报名。考生可自愿申请报名,县级及以上人口计生部门进行审核后,将考生报名信息统一报省级人口计生委,省级人口计生委负责汇总本省考生信息(至少要含“考生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填写《2011年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信息表》,于2011年10月13日前电邮至hwkszxwd@yahoo.com.cn。吉林大学考试中心负责将各单位的《2011年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信息表》数据上传至预报名数据库。凡未列入预报名数据库的考生将不能进行网上报名。
10月14日至27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应及时通知考生。考生可凭“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登录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报名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附件:1:2011年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信息表 2:甘肃省考生信息统计表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下载1:2011年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信息表 下载 2:甘肃省考生信息统计表
第四篇: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员流动人口统
计信息工作方案的通知
做好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是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战略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做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履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法定职责,为宏观决策和服务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制定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完善流动人口统计工作制度,全面、及时收集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准确把握流动人口现状和发展变动趋势,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对于建立系统内、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理论研究、完善服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准确把握流动人口的新变化和阶段性特征,为流动人口政策研究和服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目标。
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和信息化网络优势,制定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口径和指标,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度。按照“一盘棋”“三年三步走”战略部署,在2009年部分省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到2011年全国基本形成基层采集、录入,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国家、省两级集中的工作模式,实现“适时采集、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科学决策”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信息采集、信息统计、信息报送、信息管理是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1.信息采集。各地按照统计口径要求,根据《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文件另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人口厅发〔2007〕76号)的内容,由村(居)民委员会对辖区内的流入、流出人口的基本情况信息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进行采集更新。
2.信息统计。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在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上报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汇总工作,填报《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
3.信息报送。以纸质方式,按期逐级报送《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报表》;同时,采取村(居)或乡(镇)、街道录入个案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的方式,通过网络定期报送流动人口汇总统计数据及个案信息。
4.信息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国人口发〔2008〕68号)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制定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规范,指导各地逐步建立涵盖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的省级数据库,以及满足流动人口业务管理需求的省级一体化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构建国家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全国流动人口相关汇总数据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进行存贮和管理。
三、统计信息的内容和标准
(一)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口径。
离开户籍地县域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流动人口和随其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同城区间人户分离人口及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军役、上中等以上学校等人口除外。
(二)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采集项目。
各地采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户信息。
1.基本信息项目:姓名、性别、现居住地地址、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流动原因、流出(返回)日期/流入(离开)日期、婚姻状况等11个;
2.家庭户信息项目:是否家庭户流动、(已婚人口)配偶是否随同流动等2个。
(三)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内容。
统计内容依据个案信息采集项目,包括全员流动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婚育情况等,包括(季度)全员流动人口统计表和全员流动人口单项统计报表集,上述统计报表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四)全员流动人口数据标准。
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全员人口管理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现有标准执行。
四、信息管理工作流程
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录入和上报、信息接收与下载、信息监控等环节。
(一)信息采集。
原则上由村(居)民委员会按照统计口径和指标的要求,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中及时采集流入(流出)人口相关信息;或采取部门共享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实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采集更新。
(二)信息录入和上报。
原则上由乡(镇)、街道负责将个案信息录入相应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取村(居)、部门共享等方式录入相关信息;对于流出人口的信息录入,可充分利用本省数据库资源,采取系统匹配标识等方式完成信息录入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报至省级。省级根据数据库个案记录汇总生成相关统计报表,通过信息网络按季度上报国家,即分别在当年11月1日前上报统计时点为9月30日的统计报表,在次年2月1日前上报截至当年12月31日的统计报表、次年5月1日前上报截至3月31日的统计报表、次年8月1日前上报截至6月30日的统计报表。
(三)信息接收与下载。
通过信息网络,国家定期接收省级报送的统计报表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并对跨省流入人口个案信息按其户籍地分拣、对跨省流出人口个案信息按其现居住地分拣,以省为单位进行分发。省级定期下载国家分发的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
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上报格式、信息接收下载等要求另行规定。
(四)信息监控。
采取层级负责的方式,对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进行监控。国家和省级主要对信息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控;市级、县级主要对信息采集、录入、上报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
五、工作职责
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涉及人口计生系统的流动人口、发展规划和信息等部门,须举全系统之力共同予以落实。各级具体职责主要是:
(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评估检查。
2.按照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国家级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监控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3.接收省级报送的统计数据和跨省个案信息,对跨省流动个案信息进行分拣,分发相关省。
4.对全国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个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二)省级人口计生委主要职责。
1.组织和实施省内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定实施工作方案。
2.升级改造省级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涵盖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的省级数据库,以及满足流动人口业务管理需求的省级一体化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3.按期完成省级全员流动人口汇总统计报表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的上报和下载任务。
4.指导市、县两级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5.监控管理全省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将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情况纳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检查评估内容。
6.协调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借助多种途径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
7.利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开展宏观研究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三)市、县(区)级主要职责。
1.指导乡、村(居)两级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
2.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员和录入员培训工作。
3.对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的应用情况进行监控分析。
4.对全员流动人口数据进行不定期、不定量的审核和抽查,督促乡、村两级保证数据质量。
5.督促、落实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专项检查与考核。
(四)乡、村(居)主要职责。
1.采集和核对辖区内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
2.录入和上报数据。
六、工作安排
(一)2009年,部署试点。部署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工作,在北京、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18省(市)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试点。
1.5月,组织动员培训。
制发工作方案、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和试点工作通知,试点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5月底前上报国家。
2.6月-10月,信息采集。
一是各省(区、市)按照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个案信息项目要求,采集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建立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制度。
二是试点省按照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开展相关信息采集、录入,以及
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省级集中工作,试点省全员流动人口个案入库率不低于80%。三是指导非试点省研究制定本省统计信息工作方案,加强统计队伍培训,开展工作调研,在本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统计信息工作试点,为2010开展相关工作作准备。
3.11月,信息上报。
11月15日前,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按传统方式上报纸质2009《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
4.12月,试点总结。
一是试点省对本省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并报书面材料。
二是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
(二)2010年,总结推广。总结试点省工作经验,指导非试点省开展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
1.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工作方案,指导非试点省按照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力争2010年底前,全国基本实现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省级集中,试点省全员流动人口个案入库率不低于85%,非试点省全员流动人口个案入库率不低于80%;逐步建立国家、省两级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2.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安全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系统内地区间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3.试点省分别于2010年2月1日前、5月1日前、8月1日前、11月1日前将全员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中心。非试点省于11月1日前上报全员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
(三)2011年,完善提高。基本建立全国统一、运转高效的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一盘棋”、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动态管理平台。
1.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2011年底前,各省(区、市)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入库率不低于85%,流动人口信息化应用程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明显提高,为辅助决策、加强服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各省(区、市)分别在每年2月1日前、5月1日前、8月1日前、11月1前将全员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中心,并做到数据及时更新。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一项关系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委“一把手”工程,整合流动人口、发展规划、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按照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我委流动人口司和各地流动人口部门负责制定完善相关业务工作规范、监督指导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需求,参与信息系统建设和监控信息系统运行;我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和各地发展规划与信息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督促指导各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进展情况;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各地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共同做好相关统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工作。
(二)加强统计,规范管理。
各地要按照要求,部署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工作,同时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分析。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对于人口计生部门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加强对基层调查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至关重要。国家人口计生委
将组织专题培训,各级人口计生委也要按照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三)强化质量,实现信息化管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指导基层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原始台账,做到数据有源、有据可依。各地要对流动人口信息和原始采集资料进行妥善存储和保管,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流动人口信息要严格保密。省级人口计生委应建立数据评估制度,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评估,切实把好数据质量关;同时要及时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数据录入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四)开发调查数据,做好统计服务。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大流动人口统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分析研究力度,紧紧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焦点、难点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及时、快捷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工作保障。
各地要争取将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报酬、组织培训等相关经费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并给予重点保障和优先安排。配备健全与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队伍和各级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队伍。
(六)建立统计工作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统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把各地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目标考评和“以奖代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考评机制,对试点任务和工作完成好的地区给予奖励。
第五篇: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工作方案》的通知
为落实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工作规划,确保2011年全国基本实现流动人口工作“一盘棋”,根据《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案》(国人口发〔2009〕24号)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按照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在不断深化省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重点区域的指导,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网络化协作,形成“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区域“一盘棋”格局,促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底,省内“一盘棋”水平明显提升,省级集中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基本建立;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化协作基本实现;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等重点区域协作机制普遍建立,协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为确保2010年基本实现区域“一盘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省内“一盘棋”水平,夯实区域协作基础。
1.深入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落实《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省内工作制度和规范,强化工作保障措施,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进一步强化人口计生部门内部的统筹协调,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组织谋划 “一盘棋”发展战略,研究部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本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配合,健全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和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流动人口聚居社区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好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专(兼)职工作人员与流动人口的配备比例总体达到1:500,其中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应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员,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均等化服务保障机制,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纳入同级财政专项预算,并逐步达到户籍人口标准。
4.加强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和信息化业务培训。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建立省级集中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健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进程。
(二)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
1.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开放乡级在线应用权限,提高系统应用效率。2010年4月1日正式启用PADIS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功能,实现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网上通报与反馈,构建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协作平台。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做好相关业务培训,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2.托管省指导本省应用好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对接省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实现本省系统和国家系统的对接,并做好信息化应用培训。2010年底,四大区域网络化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层级监管制度,对基层用户提交PADIS和省级系统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交换进度做到有控制、有保障、有考核。
3.现居住地对无《婚育证明》、现孕、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重点人群信息,及时向户籍地进行查询、核实,并做好相应服务管理工作。户籍地应及时接收相关信息,并对现居住地提出的现孕人员的查询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对无证和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查询信息,在30天(自然天数)内予以反馈。
(三)加强重点地区工作指导,健全区域协作机制。
1.指导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四大区域建立和完善区域协作制度,根据人口流动规模和区域聚集特征,结合本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协作方案,协商解决影响本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区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体化。
2.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
3.加强省内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工作研究和制度建设,推进交界地区服务管理联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协作层级,探索利益导向衔接、社会抚养费征收、性别比治理等诸方面的合作。
(四)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实现免费服务全覆盖。
1.户籍地及时为流动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做好流出人员的服务管理登记工作;现居住地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要求,为拟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育龄夫妻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国家规定项目的免费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和计划生育手术服务。
2.强化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免费发放区域协作,建立“以流动人口药具需求信息为基础,以省际间合理调配为纽带,以发放网点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可及性为目标”的区域协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多点分布、送领结合、卡网结合、委托发放、社区服务、自助服务”等模式拓宽发放渠道;把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专项经费按常住人口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将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的获得率和可及率等重要指标纳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
3.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投入保障机制;依托城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特点的技术服务和宣传咨询活动;健全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点,利用流动服务车上门服务,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的可及性和主动性。
4.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协会组织,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五)落实双向管理职责,强化省际协作考评。
1.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评估制度。利用信息平台、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网络、信访和“阳光计生”投诉咨询电话等多种途径,完善各地自评、国家抽查、专家评估等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成绩突出的地区进行表彰激励。
2.探索建立县级以上信息化工作监管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本管辖区域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和分析,在国家、省级系统实现区域协作层级监管。
3.加强省际协作的监管和督导。对省际间重点人群信息核查与反馈、网络化协作等信息,国家人口计生委进行月汇总;全员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跨省个案信息,22个试点省份实行季报,其他省份实行年报。根据上述相关信息,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定期汇总分析,按月进行通报。
4.建立省际互评制度。省际互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国家人口计生委根据互评情况进行通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对跨省流出、流入数量前10名的省份(附件2)和前20名的县(市、区)(附件3、4),根据日常信息交互、免费技术服务、配合个案查处、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证办理、奖励兑现、服务维权等区域协作内容进行互评。2010年第一次互评于8月初完成并上报,12月底进行第二次互评并随自查评估报告同时上报。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2010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本地区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
(二)强化落实。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继续深化省内“一盘棋”和推进区域“一盘棋”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并于5月底前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通过专题调研、召开片区会议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对区域“一盘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检查评估。依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案》和区域“一盘棋”工作任务,国家人口计生委研究制定了区域“一盘棋”15条评估标准(附件1)。
2010年11月~12月,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对本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于2010年12月30日之前上报。
2011年1月~2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自评、省际间互评、国家抽查以及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形成区域“一盘棋”评估报告,并依据综合评估结果评定2010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通报区域“一盘棋”工作进展情况。
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应针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研究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西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结合本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执行,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