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人身类保险公司市场总结
国内人身类保险公司市场总结
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61家人身保险公司,较年初增加1家。利安人寿、华汇人寿两家新法人机构开业,中美大都会人寿和联泰大都会人寿合并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其中:寿险公司52家,养老保险公司5家,健康保险公司4家;中资公司为36家,外资公司为25家。人身保险公司各级分支机构共计40154家,较年初增加448家,员工共计41.7万人,较年初增加近3万人,营销员共计247.88万人,较年初减少3.3万人。
按照业务口径统计,2011年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4.24%;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为225.93亿元,同比增长19.02%;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24.22亿元,同比增长14.63%。按照会计口径统计,全年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0.96万亿元,同比增长6.85%。
按照会计口径统计,截至2011年底,人身保险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4.9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17%。净资产为3300.49亿元,比年初增加3.3%。行业经审计的利润总额达到368.42亿元,同比减少50%。截至12月底,行业偿付能力溢额130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有1家。[1]
一.我国人身类保险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风险也不断变化,因此,人们购买保险特别是人身保险的需求也是日益旺盛。而人身保险的险种种类也随着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产品纷繁多样。我国人身险主要是传统人身保险,按照保障范围我们可以把其划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几大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又出现了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新型人身保险。
(一)传统人身保险
传统人身保险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按照保障范围可以划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而人寿保险又可分为定期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疾病保险等,健康保
险则又可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等。其中,年金保险因其在保险金的给付上采用每年定期支付的形式而得名,实际操作中年金保险还有每季度给付、每月给付等多种形式。养老年金保险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老年生活所需的资金,教育年金保险则可以为子女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消费者可能会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定期寿险的选择上难以抉择,其实两者还是有较大不同的。首先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身故,不承保因疾病而导致的身故,而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身故都属于定期寿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其次,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并依照不同的残疾程度给付保险金。定期寿险有的不包含残疾给付责任,有的虽然包含残疾责任,但仅包括《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给付比例表》中的最严重的一级残疾。最后,意外伤害保险一般保险期间较短,多为一年及一年期以下,而定期寿险则一般保险期间较长,可以为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二)新型人身保险
以上几种传统人身保险,均为纯保障类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近几年在国内投资市场上又出现了将保障和投资融于一体的新型投资型险种,主要包括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三种类型。
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与普通型产品相比,分红型产品增加了分红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分红是不固定,也是不保证的,分红水平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来说,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年份,客户可能分到较多的红利,但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客户能分到的红利就可能比较少甚至没有。
万能型保险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是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保费的一部分用于提供身故等风险保障,扣除风险保险费以及相关费用后,剩余保费在投资账户中进行储蓄增值。
2.是交费灵活、收费透明。通常来说,投保人交纳首期保费后,可不定期不定额地交纳保费。同时,与普通型又称传统型人身保险产品及分红保险不同,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明示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3.是灵活性高,保额可调整。账户资金可在一定条件下灵活支取。投保人可以按合同约定提高或降低保险金额。
4.是通常设定最低保证利率,定期结算投资收益。此类产品为投资账户提供最低收益保证,并且可以与保险公司分享最低保证收益以上的投资回报。
投资连结型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寿保险,其具备万能险第一、第二项的特点,但两者之间也有不同。投连险灵活性高,账户资金可自由转换。由于投资连结保险通常具有多个投资账户,不同投资账户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将用于投资的保费分配到不同投资账户,按合同约定调整不同账户间的资金分配比例,并可以随时支取投资账户的资金。另外,投连险通常不设定最低保证利率。投资收益可以在账户价格波动中反映出来,目前我国保险公司通常不少于一周公布一次账户价格,因此,若具体投资账户运作不佳或随股市波动,投入该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可能会出现负数。
二.当前国内人身保险发展特点:
(一)分红保险成为市场主角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各家公司纷纷推出分红型新产品。分红险继2002年之后,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以吉林省为例,2010年1-9月份,分红险保费收入100.50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72.28%,同比增长32.63%。分红保险已成为寿险公司的主要收入。
(二)期缴产品占比逐步增大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公司更注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产品结构,期缴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公司通过考核指标、费用支持等手段,推动了期缴产品发展。
(三)“富人险”渐受市场青睐
自2007年平安人寿推出“富贵人生两全险”(分红型)和“世纪赢家终身寿险”(万能型)等针对高端客户的险种以来,这种高保费、高保障的“富人险”
已被市场接受。该类产品缴费门槛较高,主要销售对象是保险意识较强的中高收入者,客户群比较稳定,不易退保。因此保险公司更愿意开发这类客户,目前各公司也都有类似产品在销售。
(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随着新修订保险法出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升,产品开发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新增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09年,11家寿险公司(平安养老除外)新增产品119个,停售产品228个;2010年1-9月,新增产品63个,停售产品39个。
三.目前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退保现象越来越严重。2011年人身险总体退保率达3.96%,较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退保金额1771.6 亿元,同比增长56.6%,集中于银邮渠道、储蓄和理财型产品。前期销售不规范积累了销售误导风险、2012年保险产品的分红水平、万能结算利率将低于客户预期、外部经济金融形势未见明显改善等因素共存,预计2012年人身保险市场仍面临较大的退保压力。
(二)产品结构失衡,同质化现象严重。1.结构失衡,品种单一化。由于过度追求规模效应,一些公司把分红险作为主推险种。目前全国寿险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业务为分红险,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受个险业务员增员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个人渠道销售拓展较慢。过度依赖银邮渠道,如个别公司的银代渠道保费占比达到90%以上。2.期缴产品短期化。部分公司为在短期内实现保费的快速增长,在发展期缴业务时,趋向于缴费为3年和5年的短期产品,致使短期期缴产品占比上升,而长期产品占比下降。以一人寿公司为例,2010年1-9月,5年期以下期缴产品同比增长了2.8个百分点,而10年期以上期缴产品则下降4.6个百分点。3.缺乏创新,产品低端化。尽管市场上在售产品700多种,但从整体上说同质化严重,差异性不大,创新产品明显不足。尤其是银邮渠道产品,所销售分红等产品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关系,银行渠道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2010年以来,受资本市场下跌、上市公司向股东分红、公司业务发展消耗资本金等因素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不仅中小公司偿付能力持续下降,国寿、平安等大公司偿付能力也显著下降,行业面临的偿付能力压力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共有11家寿险公司充足率处于100%~150%之间,较2010年增加了6家。随着劳动力成本、手续费支出的不断提高,寿险公司经营成本仍在上升,行业资本补充渠道有限、资产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个险渠道销售拓展较慢,公司发展不强的问题长期存在,2012年人身险公司仍将面临较大的偿付能力压力。
(四)销售环节问题多,影响保险业形象一是竞争依靠手续费。由于各家公司销售的产品差异性有限,产品特色不足,服务水平不高,银代渠道中保险公司的手续费便成了唯一的竞争手段;而在个险业务中,营销员“返佣”现象也是相当普遍。在调研中了解到,有53%的营销员有过“返佣”行为。二是偏面夸大产品特性。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宣传和销售分红保险产品时,过多宣传分红收益,使消费者对分红水平产生过高期望。部分营销员利用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不了解,将产品的现金分红与增额分红进行对比,刻意夸大增额分红的优势。三是私自印制宣传单。个别营销员使用私自印制宣传材料对客户进行讲解,宣传单上往往只采用高利率对客户进行利益演示,对中、低利率演示刻意回避,误导消费者。四是对停售进行炒作。个别公司借产品停售之机进行炒作,以老产品停售、新产品涨价为卖点,肆意夸大渲染,诱导客户购买。有的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不到半年便退出市场,之后又推出一款替代产品,这样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又不断有旧产品停售,如此轮番炒作,在短期内虽带来一定的效益,但易引发误导销售和退保问题,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针对国内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监管协作,建立动态监管模式。1.建立动态监管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公司在售产品的管理,鼓励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期缴型、保障型等产品,同时对易产生误导或者退保等风险的产品作重点跟踪。对销售不
到一年便退市的产品应作相关说明;对存在恶意“炒停”做法的公司,要在一定期限内限制新产品的上市。2.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和配合。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邮渠道产品的监管,注重强调协调和配合,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必要时可以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对银行保险业务进行检查,防范误导销售,为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展新的合作领域,加强在产品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实现保险和银行的真正融合发展。
(二)鼓励产品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保险产品应关注差异性,结合销售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保险新产品,为不同风险需求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保障。二是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公司建立以价值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正确处理结构、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缴费时间长、社会效益好的保险产品,推动保险业平稳、快速增长。三是保险公司与银行间应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加强在产品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实现保险和银行的真正融合发展。
(三)以治理销售误导为切入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非现场分析,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从三方面着手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加大对保险消费者的风险提示,揭示各种典型销售误导行为、通报信访投诉查处情况,指导行业协会建立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机制并择机定期向社会公布;梳理完善治理销售误导的监管制度,研究制定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处罚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人身保险销售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组织寿险公司对其销售行为开展全面自查工作,选择违规问题较多、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公司,组织各保监局对银保渠道、个人营销渠道和电销渠道开展销售误导专项检查。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中国保险年鉴[C].中国保险年鉴社出版.
第二篇:2011冷冻国内空调市场总结
2011冷冻国内空调市场总结
更新时间:2011-10-14 1、2011冷冻的高增长存在着泡沫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个内国内空调市场以近6000万套的市场规模创下了历史性的天量,但是这一个历史新高的得来并非全部来自于市场内生需求带来的结果。
首先,产业政策的调整诱使厂家提前将政策受益产品大规模压向渠道,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带来的财政补助,也想最大化地利用产业政策以期从市场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其中,不乏有一定比例的出货利用了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漏洞,扩大了家用空调产品在销售数量上的泡沫。
其二,2011市场大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大量渠道商向家用空调领域大跃进,冰箱、洗衣机和其他家电产品在2011内市场表现的惨淡,迫使这些渠道商大规模向家用空调领域进军,进而扩大了家用空调产品的出货通路。与此同时,大量的工厂和品牌都在积极扩张自身的分销网络。从这方面来讲,过去一年内家用空调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蓄水池”变大了,使得其容纳空调产品的空间更大了,出货规模的增长也就非常明显。
其三,三四级市场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尽管三四级市场在2011冷冻的确是在增长,也给各个品牌的出货和零售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但是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具备可持续的高增长空间,很大程度上,三四级市场在2011冷冻内的爆发,是工厂和渠道共同利用家电下乡政策,主导开拓的结果,有竭泽而渔的成分。
其四、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之前的火爆给空调产品的规模化销售提供了一定的空间。2011冷冻是房地产市场被高频次高要求地集中调控的一年,但是这对当内的影响并不直接,之前的一两年内实现的房产销售在2011冷冻内实现交付和装修,给空调产品带来了一定的需求,再次高增长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由此可见,2011冷冻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是市场机会、产业政策调整、工厂渠道策略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种高速增长从增长的幅度变化上可以看出后期能够延续的动力明显不足。从这方面来讲,在未来的几年内想要再次复制这种高增长行情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
2、内销市场从双核转向单核
从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实施之后,国内空调市场的发展进入了双核阶段,尤其是在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两大政策的实施之后,产业政策成为了一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主导着国内空调市场的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行政干预市场发展的手段,无论怎样形式的政策,对市场自身调配资源的功能都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工厂、渠道对产业政策的依赖度越高,对市场发展本身的伤害就越大,进而对企业自身的反噬也就越大。这在2010年各个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见一斑。
产业政策作为特殊经济环境下为了达成对高能耗产业阶段性的调控目标,具备明显的阶段性烙印。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公布,以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不仅圆满落实了节能减排在空调行业内的要求,更使得空调行业的节能水平、产品格局出现了大的变革。
因此,从去年年中开始,产业政策开始逐步退出,这对空调行业在往后几年内的影响会非常明显,国内空调市场由之前的双核发展进入单核发展的阶段,或者说是回归市场调配资源的本原状态。
失去了产业政策这个动力的作用,空调市场的规模、企业经营的利润等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将使得空调企业再次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而之前对产业政策依赖度越高的企业,调整的难度也就越大。
3、渠道扩容转移了工厂的风险
2011冷冻出货量的再创历史新高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渠道体系的大扩容,一部分是其他家电经销商主动进入空调市场,另外一部分是工厂主导开拓产生的新生力量。这种渠道体系的大面积扩大,加上前两年销售公司体系被多个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广泛建立之后,工厂的经营风险被大面积向渠道转移。
无论怎样一种形式建立的销售公司,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产生的新兴渠道,工厂在工商一体化博弈的过程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各个销售公司都在工厂的可控范围之内,因此,工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充分利用渠道资源,有效利用国内空调行业特殊的游戏规则,将类金融系统产生的资金回收、产品流通空间消化工厂的经营压力。
4、变频空调表明空调市场进入产品竞争时代
从表面上看,变频空调最近两年内市场销售规模的扩大是产业政策影响下的结果,事实上,从渠道体系内对变频空调的吞吐情况来看,变频空调比例的大幅提高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以美的和格力为代表的主导品牌的主动推广,产业政策只是给工厂在推广变频空调时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有利条件。
美的和格力对变频空调的投入,带动了整个空调产业的变频风潮,后续品牌不得不跟进这种产品格局的转换。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美的和格力,还是后续的品牌,几乎都在加强着对变频产品上游领域的渗透。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得工厂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提升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变频空调比例的扩大也凸显出国内空调行业技术和产品竞争的新趋势,任何一个空调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有所表现,必须在技术和产品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国内空调行业经过了前期的价格竞争和渠道竞争之后,进入了以变频空调为代表的产品竞争时代。
也因此,在2011冷冻,围绕着产品和技术的竞争现象相比于往年特别多,与此同时,一些带有高端技术的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太阳能空调、R290新冷媒、热霸系列产品等等。5、2012或是市场拐点
尽管2011冷冻出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增长的幅度很高,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2012冷冻会有同样的市场表现,相反,2012的市场表现可能将成为最近几年内的一个发展拐点。
首先,高库存将成为2012出货量增长的一个大障碍。
2011冷冻末期全行业的遗留库存高达1400万套,渠道内积压着如此高的库存产品,使得工厂在2012淡季前期的渠道资源运作、新产品推广都存在着明显的难度,更会对既有的价格体系产生明显的冲击。对这部分库存产品处理的方式、进度将直接影响2012国内市场出货量的走势。
其二,高成本压力短期内难以释放。
原材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宏观经济环境的通货膨胀势头未见明显的降温,劳动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紧缩的货币政策还在延续,2012前期企业的经营成本仍然在高区间范围内,这使得其生产和销售对成本释放、转移的难度很大,进而也将影响空调企业在规模和利润之间的选择。
其三,产业政策退出影响市场规模提升。
过去三年内以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对空调产品销售量的推动显而易见,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三大政策退出之后,市场规模的提升会出现更大的压力。无论是工厂还是消费者,都将失去财政补贴的激励和刺激,需求因此而大幅减弱。
其四,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在2012将完全体现出来。
尽管整个2011冷冻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都在被严厉地调控,但是这种调控对空调市场的影响具备一定的滞后效应,况且,各种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措施本身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滞后,而这种结果在2012可能会全面体现出来。房地产市场与空调市场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房地产市场冷却,后期的空调市场的新生空间必将因此而缩小。
其五,紧缩型宏观政策影响需求。
在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之后,过去一年内我国实施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创下了历史新高,2011冷冻内还实施了五次加息政策。这种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不仅仅使得企业的融资空间缩小融资成本提高,影响了其现金流的扩大,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和流转速度,各种消费品的需求再扩大明显会因此而降速,家用空调也不例外。
最为关键的是,除去这些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不谈,我国的空调市场经历了2010和2011冷冻两年内的高速增长之后,市场本身可供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市场规律不支撑连续性大幅增长的行情。
6、企业发展模式面临大调整
过去十多个之内,我国的空调企业实施的发展模式多为规模导向,在规模和利润的均衡发展上优先选择规模,以规模化来谋取利润。但是,随着规模提升空间的越来越小,宏观经济紧缩型政策的影响,高成本下的企业运营通过规模谋取利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规模化发展模式本身也面临着一个转型的关口。事实上,在2011冷冻末期,已经有部分企业在对规模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对经营质量的提升、经营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2012完全展现出来。
与此同时,对产品和技术的投入也会提高,高端产品的比例因此会在多个品牌上得到全面扩大,规模和利润之间的经营转移,最终会体现在产品之于市场的表现上,也因此,2012的产品竞争会更加激烈。
第三篇:国内成品油市场影响因素总结
国内成品油市场影响因素总结
摘 要 成品油是由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其中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目前国内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其中资源供应适度宽松,成品油的产量显著增加,调和汽油中的资源比重大。分析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国内成品油供需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国内成品油 市场影响 分析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成品油的制作坚持“以人为本”、“人命关天”和“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信念,切实维护企业安全环保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 “五个避免”、“四个减少”和“一个保持”。即以防范重特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为重点,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井喷失控事故、重大死亡事故、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重大责任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011年成品油需求量增速放缓,阶段性供应紧张仍存,国分企业炼油能力及原有加工量的比较,根据总体数据分析,成品油新增产量将远远高于需求增量,炼油企业将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下,应根据国际油价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还有合理规划和建设炼油能力。
1国内成品油的市场特点分析
认真实施资源、市场、一体化和国际化战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队伍素质,努力把国内成油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性和适应性能源化。成油品主要分类: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石油溶剂、润滑油、润滑剂、石蜡油、石油沥青、石油焦,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在市场应用中产量很高。分析成品油中市场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市场分析可以帮助发现市场机会并为创造条件,市场分析可以加强企业控制销售的手段,市场分析可以帮助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适应程度,市场分析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市场、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服务。让国家政府投资部门可通过市场分析来决定重点扶持成品油。计划部门则可通过市场分析来预测成品油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GDP增长和成品消费增速均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建设成品油急储备,是为了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成品油消费低位徘徊,房地产调控持续、出口低迷,柴油消费量统计增长速度快。炼厂炼油能力还有汽柴油增长快,国际油价稳定性明显减弱,炼厂炼油盈利状况有所恶化导致调和汽油资源量波动大。国内的经济形势中我国出口率低,物价总体水平低,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等要求。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出现倒挂现象。中国实行的是与国际接轨油价机制,即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来调整国内油价。中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2004年总量达1亿吨,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约40%。
2国内成品油的未来预测
在世界经济和石油需求的时代中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各种手段方式,对世界原油市场行情分析、世界成品油市场行情总结、世界主要石油化工市场行情以及中国原油、成品油、石油石化产品市场供需情况与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了解和把握石油市场中远期发展脉络和一些列体系,减少对天然气的过度使用,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经济增长是影响原油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条件,要对原油消费的增长作出规划和设计,就要对国民生产总值做出预测和国民对成品油的了解程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原油消费与GDP的增长比率不尽相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中,我国经济活动的耗油水平较高。
3国内成品油中的市场总结和市场工作
替代能源的不断开发和设计有利于成品油使用的依赖性,例如天然气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还有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可能推出不同的改革方案的意见,中东政治的不稳定性的存在,加大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情况,成品油中的市场总结中要很好的分析,预测,了解各方面的需求,根据成品油市场中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建设炼厂炼油的方式,在影响成品油因素以及原油期货价交易的库存变化:原油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的总结,市场上的工作分布,了解不同的成品油成分。其中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关键是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由直接制定价格向间接调控转变,在解决中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现状后,总结国内成品的市场工作,合理应用科学知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结束语
在我国成品油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在国家相关政策辅助,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成品油的市场影响因素的分析,让替代能源阻止天然气的过度使用等结论,所以我国的经济实力才会提高,才会使GDP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伍超明.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金融,2009(18).[2] 程伟力.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因素的定量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13(8).[3] 陈洪波.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J].国际石油金融,2009(18).
第四篇:1.3、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
保监会令2011年第3号
《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0月1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主
席
项俊波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身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监督管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竞争秩序,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实施监督管理。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保险公司对其拟订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或者备案。
第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需求的人身保险开发管理机制,定期跟踪和分析经营情况,及时发现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第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合理配置公司资源,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市场需求、公司战略目标开发保险险种。
第二章
设计与分类
第七条
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第八条
人寿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人寿保险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
定期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固定年限的人寿保险。
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
两全保险是指既包含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又包含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寿保险。
第九条
年金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并按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第十条
养老年金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年金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保险合同约定给付被保险人生存保险金的年龄不得小于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二)相邻两次给付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健康保险是指以因健康原因导致损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等。
疾病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健康保险。
医疗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按约定对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健康保险。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按约定对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健康保险。
护理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按约定对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健康保险。
第十二条
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而导致身故、残疾或者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其他事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第十三条
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可以包含全残责任。
健康保险包含两种以上健康保障责任的,应当按照一般精算原理判断主要责任,并根据主要责任确定险种类别。长期健康保险中的疾病保险,可以包含死亡保险责任,但死亡给付金额不得高于疾病最高给付金额。其他健康保险不得包含死亡保险责任,但因疾病引发的死亡保险责任除外。
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不得包含生存保险责任。
意外伤害保险可以包含由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保险责任。仅包含由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保险责任的保险应当确定为医疗保险。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循本办法所规定的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的分类标准,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人身保险的定名应当符合下列格式:
“保险公司名称”+“吉庆、说明性文字”+“险种类别”+“(设计类型)”
前款规定的保险公司名称可用全称或者简称;吉庆、说明性文字的字数不得超过10个。
附加保险的定名应当在“保险公司名称”后标注“附加”字样。
团体保险应当在名称中标明“团体”字样。
第十六条
年金保险中的养老年金保险险种类别为“养老年金保险”,其他年金保险险种类别为“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险种类别为“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七条
人身保险的设计类型分为普通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等。
第十八条
分红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人身保险应当在名称中注明设计类型,普通型人身保险无须在名称中注明设计类型。
第三章
审批与备案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总公司负责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或者备案。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下列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在使用前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
(一)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
(二)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新开发人寿保险险种;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险种。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险种,应当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备案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备案报送材料清单表》;
(二)保险条款;
(三)保险费率表;
(四)总精算师签署的相关精算报告;
(五)总精算师声明书;
(六)法律责任人声明书;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报送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备案的,除提交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材料以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财务管理办法;
(二)业务管理办法;
(三)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四)业务规划及对偿付能力的影响;
(五)产品说明书。
分红保险,还应当提交红利计算和分配办法、收入分配和费用分摊原则;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还应当提交包括销售渠道、销售区域等内容的销售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提交的上述材料与本公司已经中国保监会审批或者备案的同类险种对应材料完全一致的,可以免于提交该材料,但应当在材料清单表中予以注明。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的,除提交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至第(七)项以及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表》;
(二)《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报送材料清单表》;
(三)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说明材料,包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主要特点、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分析、相应的管控措施等。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报送下列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者备案的,除分别按照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报送材料以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交材料:
(一)具有现金价值的,提交包含现金价值表示例的书面材料以及包含各年龄现金价值全表的电子文档;
(二)具有减额交清条款的,提交包含减额交清保额表示例的书面材料以及包含各年龄减额交清保额全表的电子文档;
(三)中国保监会允许费率浮动或者参数调整的,提交由总精算师签署的费率浮动管理办法或者产品参数调整办法;
(四)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提交利润测试模型的电子文档。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者备案的,提交的精算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数据来源和定价基础;
(二)定价方法和定价假设,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还应当包括利润测试参数、利润测试结果以及主要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三)法定准备金计算方法;
(四)主要风险及相应管理意见;
(五)总精算师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报送下列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者备案的,提交的精算报告除符合第二十五条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具有现金价值的,列明现金价值计算方法;
(二)具有减额交清条款的,列明减额交清保额的计算方法;
(三)具有利益演示的,列明利益演示的计算方法。
第二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收到保险公司报送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5日内一次告知保险公司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二)申请材料齐全或者保险公司按照规定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受理该申请,并向保险公司出具加盖受理专用印章的书面凭证。
第二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受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中国保监会负责人批准,审批期限可以延长10日。中国保监会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保险公司。
决定批准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将批准决定在保监会文告或者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决定不予批准的,中国保监会应当书面通知保险公司,说明理由并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对审批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专家评审,并将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书面告知保险公司。
中国保监会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可以组织听证,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予以实施。
专家评审时间和听证时间不在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审批期限内计算。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受理后、审批决定作出前,撤回审批申请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书面申请,中国保监会应当及时终止对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的审查,并将审批申请材料退回保险公司。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申请受理后、审批决定作出前,对申报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修改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撤回审批。
保险公司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审批期限自中国保监会收到修改后的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对于未获批准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可以在修改后重新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备案,不得迟于使用后10日。
第三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备案材料不齐全的,一次告知保险公司在10日内补正全部备案材料;
(二)备案材料齐全或者保险公司按照规定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将备案材料存档,并向保险公司出具备案回执;
(三)发现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有《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情形的,责令保险公司立即停止使用。
第四章
变更与停止使用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变更已经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改变其保险责任、险种类别或者定价方法的,应当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重新报送审批或者备案。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变更已经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且不改变保险责任、险种类别和定价方法的,应当在发生变更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备案报送材料清单表》;
(二)变更原因、主要变更内容的对比说明;
(三)已经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
(四)变更后的相关材料;
(五)总精算师声明书;
(六)法律责任人声明书;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险公司名称变更导致人身保险定名发生变更,但其他内容未变更的,可以不提交前款第(三)、(四)、(五)项规定的材料。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应当在停止使用后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报告,说明停止使用的原因、后续服务的相关措施等情况,并将报告抄送原使用区域的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
保险公司决定在部分区域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得决定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决定重新销售已经停止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应当在重新销售后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报告,说明重新使用的原因、管理计划等情况,并将报告抄送拟使用区域的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
第五章
总精算师和法律责任人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应当对报送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出具总精算师声明书,并签署相关的精算报告、费率浮动管理办法或者产品参数调整办法。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对报送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承担下列责任:
(一)分类准确,定名符合本办法规定;
(二)精算报告内容完备;
(三)精算假设和精算方法符合一般精算原理和中国保监会的精算规定;
(四)具有利益演示的险种,利益演示方法符合一般精算原理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五)保险费率厘定合理,满足充足性、适当性和公平性原则;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者备案的,应当指定法律责任人,并经中国保监会核准。未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任命法律责
任人。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指定的法律责任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三)具有中国律师资格证书或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四)属于公司正式员工,且在公司内担任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
(五)具有5年以上国内保险或者法律从业经验,其中包括三年以上在保险行业内的法律从业经验;
(六)过去3年内未因违法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七)未受过刑事处罚;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法律责任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制定人身保险开发策略;
(二)审核保险条款的相关材料;
(三)定期分析由保险条款引发的诉讼案件;
(四)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保险条款的重大风险隐患;
(五)中国保监会或者保险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司法律责任人应当对报送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出具法律责任人声明书,并承担下列责任:
(一)保险条款公平合理,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二)保险条款文字准确,表述严谨;
(三)具有产品说明书的,产品说明书符合条款表述,内容全面、真实,符合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四)保险条款符合《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司申报核准法律责任人资格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法律责任人资格审核申请表》;
(二)拟任人身份证明和住所证明复印件;
(三)学历证明和专业资格证明复印件;
(四)从业经历证明;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法律责任人管理,建立法律责任人相关制度,向法律责任人提供其承担工作职责所必需的信息,并保证法律责任人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
第四十六条
法律责任人因辞职、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等原因离职的,保险公司应当自作出批准辞职或者免职、撤职等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律责任人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的原因说明;
(二)免职、撤职或者批准辞职等有关决定的复印件;
(三)法律责任人作出的离职报告或者保险公司对未作离职报告的法律责任人作出的离
职说明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司未按照规定申请批准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公司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内容显失公平或者形成价格垄断,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三)条款设计或者费率厘定不当,可能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保监会的其他规定。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报送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备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相关报告的;
(三)未按照规定报送或者保管与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相关的其他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的。
第五十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进行处罚:
(一)报送审批、备案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时,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
(二)申报核准法律责任人时,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保险公司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销售误导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进行处罚。
第五十三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法律责任人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总精算师、法律责任人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团体保险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管理,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0年3月23日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定名暂行办法》(保监发〔2000〕42号)、2000年5月16日发布的《关于放开短期意外险费率及简化短期意外险备案手续的通知》(保监发〔2000〕78号)、2004年6月30日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04〕6号)以及2004年7月1日发布的《关于〈人身保险产品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4〕7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国内净水器市场环境分析
全球健康用水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不洁饮水即位列其中。联合国则指出,全球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知识,每年500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亦相当严重,七大水系、主要湖泊污染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90%不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
人类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就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当前全球范围的健康制水产品消费热潮已经迅速形成;作为水产业产品在近几年更是异军突起,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健康制水产业增长速度会更加突出。
有关机构统计表明: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地区70%的家庭已经使用上自来水终端净化系统。这种净化系统直接与市政自来水管相连,通过尖端的太空宇航净水处理技术,可以使自来水获得高纯度净化,达到人体直接生饮作用。国际市场的大趋势需求,其实也是中国饮水市场的发展方向;终端净化系统在欧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普及使用,正预示着净水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庞大市场份额。
中国的净水行业也由于目前我国水质污染问题而潜力突出,其发展态势无可限量,而我国国内净水市场产品销售额逐年上升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见,家用净水器作为解决水质污染的最佳选择,在我国将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而且从产品的特性来看,净水器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环保产品,功效显而易见,加上人们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迅速提高,净水器将会很快步入大众家庭。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国内市场对健康饮水需求的市场容量有着每年500亿人民币的规模;而净水设备处理则将达到5000亿每年。净水行业作为一个新的家电产业,其市场前景和市场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净水器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
净水器行业现状分析
1、净水器厂商现状分析
越来越多的的经营者感觉到了净水器的巨大潜景,加入到了净水器市场的行业中来,但是,目前大多数厂家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经营,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生产设备,没有正规的生产场地和检测方法,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营销体制。普遍以在各配件厂买一些不是很兼容的配件来组装,质量没有保障,服务没有保障.净水器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商集中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地区。以广东市场为例;目前广东市场上净水器主要品牌(按产品上标注的生产厂商所在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进口品牌(4种):安邦(美国)、爱惠浦(美国)、洁碧(美国)、道尔顿(英国);第二类为广东省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共8种):泉来(深圳)、立升(深圳)、水宜家(深圳)、安吉尔(深圳)、西格玛(深圳)、碧源(广州)、净宝(广州)、浦露泉(中山);第三类为外省产品(3种):天磁(天津)、沁园(宁波),东方(上海)。
现在厂家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不多,对净水器产品的未来走向及行业的认识深度不够,所以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产品种类繁多,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做法。不仅是对产品,对净水器的市场营销,大多数厂家也都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哪个厂家在此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而且很多厂家都是短期行为,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市场竞争策略。目前净水器行业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品牌,整个行业还处初级发展阶段.2、净水器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随着环境水资源的污染状况恶化,净水及净水产品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饮水机、纯净水、瓶装水产品等更是发展迅猛,但净水器的销售市场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虽然市场年年也在增长,但显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份额不大,也没有一个知名品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度也偏低。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净水器的发展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有利方面
1、水源水质进一步恶化,城镇供水(自来水)突发事件时有出现(例:松花江、太湖),水污染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给净水器行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净水器总体销量得到较大增长;
2、信息透明和公开,水污染为大众所知;
3、健康饮水知识逐步推广、普及,人们了解饮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净化水市场蕴育着较丰富的市场机会;
5、市场上需求增大(国内、国外),出口增多;
6、产销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降,老百姓买得起;
7、国家生活饮用水GB5749新标准水质提高,与国际接轨,某些地区或用水点自来水水质达不到新标准;
8、净水器国家标准制订,对产品规范有利,把企业门槛提高,可能会淘汰一批小企业和个体户;
9、在单位和家庭终端净化水消费市场,目前主要消费方式是桶装水送户上门方式。一些商家开始进入到净水器的生产和销售,逐步形成替代桶装水的市场份额;
10、消费者对桶装水的质量越来越不放心,桶装水反复烧开不利于饮用健康。
(二)不利方面
1、一般居民健康饮水知识缺乏,重视不够;
2、地方政府为城市形象、招商环境和官员政绩,大力宣传自来水达标,不需要使用净水器;
3、当前国内净水器市场鱼龙混杂,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多多,一颗老鼠屎坏一鍋汤,市民心有余悸;
4、低价劣质产品冲击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低,技术改造、研发缺乏资金;
5、卫生部门、质量部门监管不力,市售净水器无批件、假批件、套用批件情况严重;
6、行业门槛低度,行业政策没有严格的制度标准和准入要求,新企业大量涌入,小企业多,技术、设备落后;
7、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炼工人难找;
8、原材料涨价,员工工资(三金)涨,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9、维修困难,售后服务跟不上,不少人对净水器想用但望而生惧;
10、净水器标准虽多,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公认适用的、权威的净水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更没有净水器生产标准或规范;
11、水质差,对净水器要求高。
12、其他类似用途的产品如瓶装、桶装水、饮水机等的竞争也是制约净水器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3、为什么选择净水行业
1.庞大的市场份额,纯水机之所以被称为小家电行业最后一桶金,是因为其巨大的市场容量,最终会像空调一样进入家家户户以及办公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已开始使用终端水处理设备,但是中国目前很多地方只有2%的家庭在使用净水器,所以净水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2.竞争品牌少,目前净水器品牌还没有一个品牌的集中度,品牌竞争少、利润空间大。而传统家电、建材行业慢慢透明化,利润空间逐步缩小。
3.售后服务带来可观的利润,售后服务带来的非常可观的利润,不仅整机大的利润空间,装机越多,后期滤芯更换和维护的利润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