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沪人社关发(2011)32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各市企业(集团)公司、工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与《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关于本市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本市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成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完善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加强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的推进力度。对各类具备集体协商条件的已建工会企业,完成2011年集体合同制度覆盖80%以上的目标任务,力争至2012年底,基本全面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对未独立建会的企业,可通过实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加以覆盖,逐步形成全市各类企业的管理方与职工方自主通过集体协商协调劳动关系的良性局面。
二、明确工作职责
各区县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组织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对集体协商的推进情况定期开展调研,掌握面上情况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依法办理集体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手续;对发生的集体协商争议,依法受理协调解决。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对基层工会的指导,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向对应企业及企业代表组织提出协商要求;在协商未果的情形下,上级工会要及时介入,做出合理性判断,帮助调整协商意见,促成协商达成一致;要加大对协商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协商质量。各级企业代表组织要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代表性;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开展集体协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响应工会组织提出的集体协商要求;也可依法主动向工会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加大对企业集体协商的指导,发现协商未果的情形,要及时介入,做出合理性判断,帮助调整协商意见,促成协商达成一致。
1、开展常态化的集体协商要约活动
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是集体协商程序启动的重要环节。建立常态化的集体协商要约制度,是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区县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市企业(集团)公司与工会要积极组织开展集体协商要约工作。各企业工会、行业工会、区域工会与企业、行业的企业代表组织、区域的企业代表组织要切实履行要约的提出和接受主体职责,根据劳动权利义务调整的实际需要及时向另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启动协商程序,促进协商开展。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应采取书面形式,议题要本着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内容重点可围绕劳动报酬、劳动定额、劳务派遣岗位等。
为切实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由市总工会负责开展集体协商要约活动。各地区、系统工会在做好集体协商日常要约的同时,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协调、积极指导、督促落实,组织开展“要约行动月”活动。
2、完善集体协商的协调机制
一方提出协商要约,另一方拒绝协商或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的,上级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要及时介入,引导企业与企业工会围绕各自利益的平衡,理性表达各自诉求,处理好企业的健康发展与职工的利益要求之间的关系,妥善把握好协商的标准和尺度,对未能协商一致的原因做出合理性判断,帮助双方调整协商意见,促成协商达成一致。对于确因客观情况暂时无法开展集体协商的,要引导双方妥善处理争议。区县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市企业(集团)公司与工会要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本区域、系统内的集体协商促成机制。
3、实行集体协商争议的调处制度
集体协商争议发生后,经上级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帮助仍未能达成一致的,协商任何一方均可依法按属地化原则提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可召集有关各方协调处理,经协调后,就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的部分,制作协调协议书,并由双方签订相关的集体合同;未能达成一致的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发出行政协调意见书,促进双方在缩小差距、互利互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协商。
三、做好基础工作
1、确定制度覆盖范围
明确区域内的建会企业数量是做好确定推进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工会系统要摸清已建立工会的企业数量与集体合同制度覆盖企业数量。覆盖率应当依据国家三方和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的意见明确为“集体合同制度”。已建工会企业数应界定在具备开展集体协商条件的企业。
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企业数包括已经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数;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覆盖的企业数;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保护协议等单项集体协议覆盖的企业数(在统计时要防止重复计算,注意筛选和剔除);正在协商过程中的企业数;上级工会和企业组织提供合理性调整的帮助数;人力资源部门行政协调数。
2、统计分工
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的统计采用条块结合的原则。中央在沪企业、市企业集团的集体合同制度覆盖数据由所在单位工会负责统计,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报市总工会。市总工会汇总后报市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除此以外的企业,按照属地化管理的模式进行统计,各区县总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统计项目数据后,报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后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报市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本市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的统计报送数据由市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确定。
四、落实保障措施
1、建立全市推进工作的通报制度
市三方联席会议从今年起对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工作实行每季度推进情况的通报制度。通报内容一方面供各级三方组织了解面上情况,另一方面就制度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与问题,明确一些操作口径进行发布。
2、加大集体协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为有效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要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集体协商水平和集体合同质量。各区县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各系统行政和工会要重视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集体协商指导员,积极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扩大工作覆盖面。
3、落实集体协商争议协调力量
为使集体协商调处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配备集体协商争议协调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全市集体协商争议协调员的培训,提高协调能力,对疑难问题进行业务指导,促进集体协商协调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市劳动关系三方要加强对各地区、系统推动集体合同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对推进过程种产生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工作经验,对推进工作开展优秀的地区和系统予以表彰激励。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总工会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本市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本市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沪工总法〔2010〕241号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
近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本市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本市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出了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并于近期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了《意见》(沪委办发〔2010〕32号)。现就本市工会贯彻落实《意见》,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本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任务艰巨繁重。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呈现平稳和谐的态势。但劳动关系矛盾仍然多发、易发,一些地区、系统劳动关系矛盾有时还比较突出,尤其是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等影响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集体协商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重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于落实职工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利,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有利于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将无序的群体性矛盾纷争依法纳入有序协商轨道,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各级工会组织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统一,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
二、明确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协商内容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三方协同、多方支持、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集体协商工作格局,以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根本目的,以推动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为工作目标,以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要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加强配合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坚持依法有序、规范运作。正确把握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相结合,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共谋发展。注重从企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类型规模和不同经营状况的实际出发,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方法,分类指导推进。
(三)协商内容。要以劳动报酬为重点,围绕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开展集体协商。对企业经济性裁员、因劳动纠纷导致群体性停工和上访、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职业危害等事项,工会要主动提出集体协商要约,督促企业行政及时响应要约。进一步推动就女职工特殊权益、劳动安全卫生等内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
(四)目标任务。从2010年到2012年,力争用3年时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基本建立、实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其中,2010年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1年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同步达到覆盖目标。国有企业在建立、实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过程中,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尚未建立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
三、切实把握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因企制宜,推动以工资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要继续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健全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应根据本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协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确保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相应增长;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的企业,应在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协商确定企业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行特殊工时制的企业,应通过协商,确定职工工作和休息安排的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应通过协商,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保障职工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益和休息权;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应通过协商,合理确定经营者收入与职工收入的比例关系。各类企业要通过协商,完善职工基本福利项目,形成合理的企业福利制度。要积极探索覆盖劳务派遣工集体协商的模式。
(二)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不断扩大机制建设的覆盖面。要针对非公有制小企业开展协商的实际困难,大力开展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不断提高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要从本行业、本区域劳动关系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的探索和实践。要加快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工会组织,因地制宜搭建集体协商的工作平台。要准确把握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的范围和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特征相似的餐饮、物业、纺织等行业,重点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行业主体工种工资标准及工资调整幅度、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非公有制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的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区域,要重点就区域最低工资标准、工资调整最低幅度、工资支付办法和工作时间等内容开展协商。
(三)积极开展“要约行动”,依法规范程序,不断提高质量。要采取“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等形式,坚持集中要约与动态要约相结合,单个要约与行业性、区域性要约相衔接。基层工会要主动向没有建立、拒绝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或集体合同到期的企业发出协商要约。上级工会要指导、帮助基层工会依法行使要约权,企业工会提出协商要约有困难的,上一级工会可依法代替企业工会提出协商要约。要严格按照《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的要求,依法规范协商代表产生和集体协商启动程序,召开集体协商会议,就协商内容形成书面协议或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并及时履行备案生效程序。对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要约、不按期响应要约等违法行为,以及协商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无法达成一致的,提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要把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作为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保护职工特别是生产服务一线职工的合法权利和合理利益。要反映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不同职工群体利益诉求,体现利益兼顾的原则。要避免协商结果的形式化和空心化,着重在法定标准之上进行协商,确定可以量化操作的条款,不断充实内容、提高质量。
(四)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的作用。要通过依法开展集体协商,化解群体性利益争议。要围绕容易引发群体性利益争议的内容,注重发挥集体协商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理性表达各自诉求,着力把无序纷争纳入到有序协商的轨道上来。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上级工会要及时介入协调处理,指导职工推举协商代表,通过协商合法有序解决利益争议。对职工依法提出的权利诉求,工会要积极支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职工提出的过高利益诉求,要妥善把握协商尺度,平衡好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与职工的利益要求。要围绕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关系重大事项开展协商。因欠薪欠保引发的争议,应就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进行协商;因减薪裁员引发的争议,应就减薪裁员的方案、实施范围和标准进行协商;因企业转改制、关闭搬迁等问题产生的争议,应就分流安置方案和经济补偿数额等进行协商。
(五)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加快集体协商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要把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作为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熟悉法律、懂得政策、精通业务、善于协商的专业人才。要拓宽选拔范围,把劳动关系领域中更多的专家、学者、律师等方面人才纳入到指导员队伍中来,逐步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要加强对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指导员的聘任、培训、考核、档案、奖励等制度,促进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要采取集中学习、定期交流、现场观摩、实地调研等多种措施,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协商能力、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带动集体协商整体水平的提
高。要及时研究解决集体协商指导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四、认真做好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推动建立由党委、政府(行政)领导牵头、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措施,推动将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地区、系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政工作考核目标。要继续推动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市、区两级三方机制协调互动。要紧紧依靠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监督的作用,加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力度,定期就集体协商机制的建制情况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约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各地区、系统工会要把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作为工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成立推进小组,整合内部力量,举全会之力推动集体协商机制建设。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排摸所属企业集体协商建制情况。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指导、督导,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要建立完善集体协商信息库,对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工会组织的组建力度。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的通知》要求,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为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奠定坚实基础。要把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各类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园区、创意园区等)、商务楼宇、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作为推动建会的重点领域,把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商贸、餐饮、物流、保安等第三产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作为推动建会的重点对象。要着力增强“楼宇工会”、“小区工会”、“一条街工会”、“项目工会”、“区域性工会”、“行业性工会”等对暂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小企业进行全覆盖的功能。积极吸收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组织,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增强工会各项机制的整合联动。要注重整合工会内部力量,把加强集体协商建制工作与工会各项机制建设有机衔接。要不断健全完善职代会制度,强化职代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审议共决,督促企业经营者定期向职代会报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扩大职工的参与范围,提高职工的协商主体意识,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要强化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与行业性、区域性职代会的制度联动,努力推动两大维权机制更好地为企业、职工、社区(行业)的健康发展服务。要不断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在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引导双方协商解决,努力通过协商把争议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要不断强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的要求,将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作为创建活动的必备条件,作为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
(四)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各种传媒手段,加强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宣传报道,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要创新宣传方式和宣传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正确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作用的认可和支持。要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为载体,将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作为创建活动的必备条件。要及时总结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经验,注重培育各类企业及行业、区域开展集体协商的典型,采取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现场观摩会等方式予以推广。
二Ο一Ο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建立健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方协同、合力运行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制度,结合系统单位实际,现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覆盖、层层传导,着力构建党组织主体责任、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监督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工作合力,推动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五个同步
1.同步谋划。局党委书记要带领班子成员,在谋划党建工作时同步谋划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班子成员要同步推动和指导分管科室和但认真谋划党风廉政建设。积极与派驻纪检监察组沟通、协商,大力配合实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2.同步部署。局党委书记要代表党组织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
3.同步落实。局党委书记要代表党组织,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并带领班子成员发挥表率作用,全力支持纪检监察组履职。班子成员要积极推动分管领域落实各项制度和要求。
4.同步检查。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推进监督检查,努力形成发现问题、追究责任、督促整改工作链条。班子成员要认真查找发现分管领域问题与隐患,督促整改。
5.同步总结。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认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向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班子成员要推动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二)抓好五个环节
1.确定目标。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领域的目标任务实行分类包干、分别实施。
2.明确责任。局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上下级之间要各负其责,做到不包揽、不代替。
3.制定清单。局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要分别制定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要不断调整完善清单内容,确保清单符合实际、满足需要。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主抓主推,班子成员要积极参与,密切与纪检组织保持有效沟通。
4.确立路径。局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都要牢固树立流程管理理念,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工作路径。要提升路径的合理性,增
强路径的执行力,同时要避免路径依赖,对确有不妥的,要及时调整完善。
5.制订计划。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主持起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班子成员要督促分管领域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三)突出五项重点
1.推动责任制贯彻落实。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认真研究解决责任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难题。班子成员要把落实责任制作为目标与抓手,努力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2.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督促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班子成员要推进分管领域政治生态改进向好。加强监督检查,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坚决查处“两面人、两面派”。
3.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班子成员要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在分管领域推动落实。纪检组织要实践“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4.不断完善防控体系。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班子成员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三同步”。严肃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参加,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强化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关键人员的监督。
5.严肃执纪问责。党委书记要代表局党委认真推动责任制检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领域铁面无私、推动执纪。
三、几点要求
局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通过精细化设计、项目化分责、链条式传导,实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效果倍增。
局党委要把“四责协同”作为有效抓手,认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抓好四项责任协同对接,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责任落实界面不清、层层衰减、内容泛化等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落地。
强化沟通、密切配合,支持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责任,主动邀请参与并协助局党委推动“四责协同”,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党委书记要对党负责,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责。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问题过问、重要环节协调、重要案件督办。要抓班子、带队伍,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干事。
班子成员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肩负“一岗双责”重任,通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推动责任落实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切实解决“一岗双责”虚化空转、名不副实等问题,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深化共同约定行动 在促进三门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展现工会新作为---在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总工会主席 孙宗会(2010年7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刚才,几个单位从不同层面交流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随后,市委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回去后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对前一阶段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的回顾
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从2008年已经开始。两年多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化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职工的普遍拥护,维护了职工的经济权益,彰显了工会的作用。2008年3月,市总工会、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工会根据《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渑池县总工会率先召开了全县制砖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随后,其他县市也都抓住本地区工资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典型示范、扩大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等措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市属各系统、各基层工会以职工工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内容为协商重点开展集体协商,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的冲击,全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广泛开展了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家协会的支持、配合下,在全市范围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一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企业与职工的普遍欢迎。今年3月,我们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全市基层工会向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213次,签订专项集体合同115个,约束了企业在工资收入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的随意性,依法科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6月,我们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再部署,建立了市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周五工作汇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通过督导组检查督导、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编发工作简报、工作通报、工作手册等材料,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面开展,掀起了全市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新高潮。各县(市)区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深化共同约定行动,扩大覆盖面,提高协商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622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72份,覆盖企业620家,覆盖职工6.6万人;乡镇、街道区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28家,签订专项集体合同124份,覆盖企业467家,覆盖职工3.5万人,行业、系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3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8份,覆盖企业276家,覆盖职工6642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贡献。基层工会普遍反映,凡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没有发生上访、怠工等突发事件,劳动争议案件也大幅度下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普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同步发展。实践证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稳定职工的岗位和收入,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担心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闹着涨工资,因而对协商缺乏热情。有的企业工会、职工对自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等。二是个别县(市)区、市属系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缓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较低;一些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这项工作停滞不前,有的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推进力度不够,举措不多。三是有的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没有体现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相应条款;有的企业专项集体合同只规定了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按时发放等基本内容,没有体现职工工资增长的内容;有的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没有协商程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以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思路予以解决。
二、扎实有效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外部环境、内部因素都要求我们将此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大事,认真加以推进。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要看到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质量和水平都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任务。按照全国彩虹计划和全总、省总的精神,我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收入随企业发展同步提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工作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要达到70%以上。其中,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达到80%;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提高覆盖比例;2012年实现全市各类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覆盖。这一目标是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基础上的,必须确保实现。
(二)区别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企业实际,坚持依法推进、互利共赢、共同协商、因企制宜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属性,确定协商重点,分类指导。对于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要突出协商工资增幅和福利待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协商工资支付保障,就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重点协商,侧重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对实行岗位工资和计时、计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合理确定岗位工资、计时工资、劳动定额和计件工价,防止企业以实行计件工资为由降低职工工资,以及超时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等侵权现象的发生。对小型、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和行业特点明显的地区,重点实施区域性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侧重解决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拖欠等问题。建立了企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的,可以由区域、行业工会直接与企业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没有建立企业联合会或行业协会的,可采取由区域、行业工会与授权或推举的企业代表协商,签订合同;对于企业数量较小的区域,由区域性工会组织与区域内企业逐一进行协商,签订合同;对同行业企业较多的地方,着重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商制定行业工资标准,规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
(三)突出协商重点,力求取得突破。要把企业或行业的劳动定额、计件工价作为深化工资协商、提升协商质量和水平的重点进行突破,按照“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能够完成”的标准,合理确定、调整不同岗位劳动定额和计件工价,规范劳动定额、计件工价的制定、调整、管理和实施。要通过开展工资协商,建立健全更符合本企业、本区域、本系统、本行业实际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或者确定执行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办法和措施,从而真正为职工提供托底性的保护。要积极指导和督促企业每年开展工资协商,通过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办法。要坚持凡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都应当得到增长,以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多数职工。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协商成效。一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机制。企业工会要主动向企业行政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企业工会提出协商要约有困难的,其上一级工会可依法代替基层工会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小企业相对集中和产业集聚地区,县级以下区域工会或系统、行业工会组织可以向相应一级的企业代表组织提出协商要约。二要建立健全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及调整办法、工资支付制度、奖金福利分配等进行协商共决的机制。三要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机制。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履行兑现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提高工资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要建立职代会听取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制度,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支付办法和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等要向职代会报告,推动工资集体合同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要建立集体合同公示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必须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要通过网络、公开栏等渠道,定期向职工公布,建制、履约和督查情况要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职工公示,接受职工民主监督。四要建立职工民主参与机制。职工方协商代表要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选举产生或工会选派,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协商议题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协商后的专项集体工资合同草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协议履行情况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五要建立各方联动督导机制。要注重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通过联合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和其他形式,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要主动与人大、政协沟通协调,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到企业进行视察和调研,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全面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市总工会要求,今后各企事业工会组织申报“模范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五一劳动奖状”以及为企事业负责人申报“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必须同时上报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并落实到位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否则不予考虑,一票否决。
(五)加强宣传引导,消除认识误区。各级工会在推进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确导向,提高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认识,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增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工资集体协商不是要通过损害一方利益来换取另外一方利益,也不是谈协商就必须涨工资,也可能是保岗位、保工资,也可能使以前不合理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合理化、存在缺陷的进一步完善,是要实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在协商过程中,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共同约定行动,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为在协商中保障职工利益增强说服力。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行政)支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配合、职工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社会化格局。
三、努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会工作
现在已经进入7月下旬,工会目标任务已经落实过半,几项重点工作到了出成效的关键时期。各级工会要把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与推进工会整体工作目标完成结合起来,加强协调,全面落实。要继续动员组织职工投身“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竞赛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实现年底评选表彰100项技术创新成果、100项先进操作法,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态势和良好局面发挥积极作用;继续在新建、在建的重点工程中开展“三保两讲”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继续在治理重点企业开展“双比双降”竞赛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在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建树。
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职工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工会社会化维权调解机制,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要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增强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能力,努力将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职代会制度,增强职工参政议事能力,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和效率,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创新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制度,使厂务公开的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丰富、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为抓手,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基础,以“创争”活动为载体,努力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支撑。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发展富有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
要创新工会的组建形式,探索促进建会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工共建机制。继续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组建力度,深化“双措并举,二次覆盖” 工作,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干部要争做勇于创新的标兵、抢抓机遇的先锋和服务职工的模范,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职工为经济建设服务。
时值盛夏,各级工会要大力开展“送清凉”活动,使工作在一线的职工深切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怀。要精心组织好“金秋助学”活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确保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得到及时救助。要及早谋划 “农民工援助行动”,使工会帮扶工作更加扎实有效。要把关爱职工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出成效,真正让广大职工生活过得更加体面、更加尊严、更加幸福。通过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扎实推进,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彰显新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体现新作为,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本会常务理事、保定市总工会 宫娜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GDP不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职工收入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广大职工总体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种现状要求和促使出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决定和制衡机制,即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商的行为。
只有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企业职工工资决定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使工资水平真正与市场接轨,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仅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分配机制的关键环节,更是妥善协调和处理利益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义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出现和实施使企业职工工资决定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使工资水平真正与市场接轨。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和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
(一)有效缓和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在平等地位基础上的协商,各方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消除隔阂。这项制度为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的透明度,使企业在厂务公开制度上更加名副其实,把企业民主管理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能够切实保障职工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有利于维护企业分配的公平公正,较好地把工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实现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双赢。
工资集体协商目的是在维护职工利益和保障企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产生企业和职工“双赢”的效果。职工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生产经营顺畅时,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和调整机制,可以使职工能够共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挫折时,及时进行集体协商,就妥善处理降薪与经济性裁员矛盾达成共识,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难,从而充分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工资集体协商不仅能够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调动起职工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有效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切实履行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工会组织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更好为职工群众服务。工资收入是企业职工生活的基本来源,是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核心。只有深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使劳动者得到实惠,才能够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企业经营者尊敬。
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条件及现状
目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已基本具备。1995年《劳动法》对劳动者就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协商确定的权利从法律角度作了规范;1998年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会或经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方式、工资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的平等协商,是集体合同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确立了工资协商的操作规程、内容以及其他要求。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开创了三方联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新局面。这些都为工资协商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
同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工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已先行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地区,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都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止2006年9月底,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30.5万份,比上年增加5.3万份,增长21.1%;覆盖企业52.6万个,比上年增加27.1%;覆盖职工3714.6万人,比上年增长5.2%。
但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毕竟仍处于摸索的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正视推行工作的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国有改制企业及非公企业推行仍困难重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运作还不规范;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下,资本侵蚀劳动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侵犯职工的权益,而且影响到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
三、工会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中措施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资关系的通行做法,更是工会履行职责、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举措。
(一)依靠党政重视支持,加强源头参与。
党的领导、政府的重视是工会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推进工作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高度来认识,主动向党委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规划,发展方案,促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资协商工作格局。
(二)依靠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职工不仅是协商工作的主体一方,而且是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工会组织要充分调动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他们为协商工作的支点,纲举目张展开工作。
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搞好厂务公开,真正体现职工当家作主。工会组织要在全面履行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特别是要把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职工群众明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才能在企业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增长。因此,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发动职工群众人人献计献策,干好本职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三)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能搞一个模式,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把职工迫切需要解决,企业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的重点,协商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有所侧重,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协商。
要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确定工资集体协商重点。亏损企业工资协商的重点应是基本劳动报酬的保障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重点,应是如何提高工资水平。尤其是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着力解决部分企业存在的拖欠、克扣职工工资问题,确保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在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行业特点比较突出的行业,要逐步试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协议。
(四)建立一支懂业务、会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谈判员队伍。
工会集体协商代表掌握的谈判技能、工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如何,是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取得好的效果,使职工与企业都满意的前提条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各级工会组织中具备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能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不足。因此,建立一支懂业务、会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谈判员队伍,是我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当务之急。
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法规政策、经济管理、企业财务知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能,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队伍,各级工会可以聘任掌握法律知识和政策,熟悉企业劳动工资和财务管理,有一定协商谈判能力和技巧的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员,具体指导或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努力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成果的质量水平。
(五)加强舆论宣传,形成社会合力。
作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知度。工会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阵地进行大张旗鼓、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的宣传,而且要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以及企业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进一步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行政)的重视支持,争取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和声援,吸引广大职工的关注和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制度、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