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桐乡市创新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办法
桐乡市创新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嘉兴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嘉兴市创新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做好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桐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以创新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以维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主线,通过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逐步深化,建立健全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新居民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新居民与本地居民和睦相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居民服务管理新体制。通过制定实施新居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立健全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
三、主要任务
(一)创新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新居民综合服务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设立市新居民事务局,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各镇(街道、新区)建立新居民事务所;新居民较多的村(社区)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新居民事务站,按照500:1的比例建立新居民协管员队伍,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负担。市新居民事务局有人口计生部门领导担任兼职领导,镇(街道、新区)新居民事务所、村(社区)新居民事务站均有镇(街道、新区)计生办主任、村(社区)计生服务员兼任副所(站)长,做到班子进入;新居民事务局(所、站)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其工作职责,做到职责纳入;各级政府将新居民计划生育作为新居民综合服务管理的考核内容,做到考核融入。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认真贯彻桐乡市委、市市政府《关于加强桐乡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桐委〔2008〕13号)的要求,不断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探索建立“政府统筹、统一登记、计生服务、部门协作”的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模式,落实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协作,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新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人口计生部门主管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研究提出新居民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议,落实国家规定项目的免费技术服务,加强对新居民的生育指导和管理,组织实施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严格居住证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计划生育审核关。公安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络、定期督查和信息共享机制。新居民事务部门按照信息统一采集、证件统一查验、数据统一应用、绩效统一考核的要求,做好新居民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登记,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信息采集的准确率。按照一职多能、综合管理的原则,落实新居民协管员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卫生部门将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妇幼保健、生殖健康工作内容,落实住院分娩、B超查孕查环、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协调医疗机构及时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新居民怀孕、生育和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等信息。教育部门指导公立学校优先录用实行计划生育新居民的子女入学,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在校新居民子女的信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设置配备基层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将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农民工培训和女职工劳动保护内容,督促用工单位落实新居民休假待遇,定期与人口计生部门交换务工人员信息。财政部门将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督促各镇(街道、新区)落实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工商、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为重点,在全市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公民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将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深入研究依附于原户籍制度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衔接,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出租房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新居民育龄妇女、党团员等登记管理制度。
完善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相匹配、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居住证制度政策,统筹兼顾新居民与本地居民利益,推动新居民与本地居民和谐融合。
(二)扎实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宣传倡导服务。免费为新居民提供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新居民婚育阳光课堂、企业生育文化建设、广场咨询等活动,积极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保障新居民从多种渠道知晓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知识的权利和义务;发挥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举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青春期性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新居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新居民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计划生育服务。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为新居民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服务、孕情环情检查和避孕药具,做到优质、安全、可靠。依法免费为新居民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证》,提供《浙江省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负责通报。到2012年,新居民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服务的比例率达到95%以上,新居民已婚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环情检查率达到90%以上,新居民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3.优生优育服务。将新居民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等项目实施范围。在现居住地办理结婚登记的新居民育龄夫妻,可免费享受婚前医学检查。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新居民已婚育龄妇女,可免费享受孕前优生检测。到2012年,符合条件的新居民育龄妇女获得出生缺陷干预、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组织开展新居民婴幼儿早期启蒙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倡导工作,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新居民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新居民与本地居民共同享受计划生育随访、生殖健康体检、咨询指导等服务。办理“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的新居民已婚育龄妇女,可以免费享受两年1次的生殖健康体检。新居民已婚育龄妇女在定点医院分娩的,可享受孕产期保健、住院顺产分娩费用总额控制政策。参加生育保险满6个月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新居民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做好新居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并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完善新居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对在桐乡办理居住证、“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且在现居住地落实放环(皮埋)、结扎等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新居民分别奖励100元和500元。对实行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新居民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休假。实行计划生育的新居民家庭,在现居住地的生产经营等方面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生活困难的新居民计划生育家庭可以享受计生公益金和生育关怀基金的救助。
6.便民维权服务。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事务公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定点机构在显著位置悬挂“新居民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定点单位”标识牌,向社会公布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和维权监督电话,公开办事程序、免费服务项目,保障新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切实保障新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7.生育救助服务。设立“新居民生育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困难新居民依法生育时的救助或补助、新居民实施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引起意外情况时的施救,确保新居民生殖健康和避孕安全。
8.其他公共服务。在扎实做好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各镇(街道、新区)要根据《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新居民居住证实施中有关政策的通知》(桐政办发〔2010〕96号)要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与相关政策协调,落实新居民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困难救助、法律援助、民主管理、公共福利、城镇落户等方面的政策待遇,促进新居民各项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新居民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三)不断完善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完善新居民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加强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新居民事务所计生服务窗口等工作平台建设,实现新居民“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强化新居民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落实协管员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职责。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二次发展”,切实加大市镇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完善硬件设备,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镇(街道、新区)新居民事务所按要求设立计生服务窗口,设置计生服务室。在新居民集聚的村、社区、企业和集贸市场设立标识明显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建立新居民需求服务站,免费提供流动人口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等宣传资料,免费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免费拨打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热线电话,收集新居民对计生服务的需求信息。
增强基层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力量。每个镇(街道、新区)计生办至少要有1名新居民专管员,流入育龄妇女超过5000人的至少配备2名工作人员。村(社区)按实有人口(户籍人口+流入人口)和有关要求相应配备计生服务员。在新居民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场所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开展新居民计划生育宣传与倡导工作,营造群众参与、社会关爱新居民的良好氛围。
(四)着力加强新居民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统计及区域协作工作
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原则,实行公安、新居民事务、人口计生、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管理资源共享,重点解决信息采集、信息核对、信息交换等重难点问题,建立统一的全员新居民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体系,开展新居民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新居民生存发展现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新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促进网络化合作。应用浙江省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浙江省全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做好平台应用开发和硬件配套工作,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维护,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新居民信息共享和网络合作。
落实协同化管理。加强与新居民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和服务管理的协作配合。各镇(街道、新区)要主动与流出地在生育政策执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交换、违法生育处理等方面做好协同工作,密切与流出地人口计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切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区域协作,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机制建设。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2011年5月底,制定出台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办法,启动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各镇(街道、新区)要根据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优先优惠政策实施办法。
(二)逐步深化,有序推进。
2011年,各镇(街道、新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要求落实各项任务,推动和深化均等化工作,市委、市政府择期召开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会,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总结工作经验和进展情况,协调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底前,总结上报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阶段性进展情况。
(三)建立机制,全面落实。
2012年,基本建立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完善满足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的服务管理体制。年底前,做好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验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工作指导、评估,以及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各镇(街道、新区)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将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的民生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二)落实人财保障。加强队伍建设,要按照上级规定要求配足配强计生办新居民专管员和村计生服务员,确保有人干事,能干事。将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在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中,市级单列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落实经费保障,镇级要确保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的经费。同时积极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费投入机制。
(三)深化宣传发动。各镇(街道、新区)要充分利用计生宣传阵地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实行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通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新居民事务所计生窗口、新居民培训班、生育文化园、企业生育文化建设等渠道,广泛宣传推进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让广大新居民育龄人群及时了解政策内容,增强依法享受免费服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
(四)组织考核评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每年进行考核评估,重点考核镇(街道、新区)在人员配备、财政投入、均等化服务落实等机制建设情况。各镇(街道、新区)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和科学考评方法,细化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定期对辖区内新居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第二篇: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专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口流管〔2010〕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综治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和要求,现就在部分城市开展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口流动迁移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规模人口流动迁移,也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传统的以户籍为依托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社区建设滞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投入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足,国家规定的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未能完全落实,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其合法 权益得不到可靠保障。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低生育水平难以稳定,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各地务必站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抓出实效。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试点、有序推进和逐步深化,到2012年,试点城市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初步建立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本管理理念,不断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实现管理目标。
2.统筹推进。试点城市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人口计生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的计划生 2 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促进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
3.重点突破。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任务和工作规划,在领导体制、综合决策、居住证管理、社区登记、信息共享、投入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拓展、城乡统筹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推动试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综合决策体制。
建立党政领导负责的人口(或流动人口)工作领导协调常设机构,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制定和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
实行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出租房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暂住人口、流动育龄妇女、流动党团员等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将公共服务享受资格与户籍制度剥离,稳步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宣传倡导服务。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免费服务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95%以上。流动已婚育龄妇女 3 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检率达到90%以上。深化药具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免费药具全覆盖。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3.优生优育服务。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和普及,为流动育龄人口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活动,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获得免费孕前优生咨询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加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将流动育龄妇女纳入当地生殖健康项目服务。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可按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
在扎实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的转移接续办法,切实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管理。加强相关政策协调,促进流动人口获得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医疗、社保、文化体育设施、公共福利等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优先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落户问题,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三)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试点城市要在编制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依托城市基层社会治安综治中心、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综合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
切实增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力量。加强社区便民维权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立足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合理配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在社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与生育关怀工作,引导、帮助流动人口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统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依托国家和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和完善试点城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成立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开展试点评估,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试点城市所在的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省(区、市)也可参照本意见,组织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相关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二)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费保障机制。
要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认真研究和确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开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强化双向管理。
试点城市要加强与流动人口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和服务管理协作配合。流动人口所在户籍地,要落实源头管理责任,积极配合流入地做好相关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在生育政策执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交换、违法生育处理等方面要认真做好协同工作,切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区域协作,促进全国“一盘棋”。
(四)强化考核评估。
国家建立试点城市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经过评估成绩突出的试点城市,在国家地方转移支付经费和药具经费调拨等方面给予倾斜。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项目优先在试点城市实施。试点城市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和科学考评方法,细化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及时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附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名单(49个)
第三篇: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主动尽最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前,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往往与户籍挂钩。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首先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因城乡居民身份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开放中小城镇入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就业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城镇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问题,为最终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作准备和探索。
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今后20年是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刻不容缓。为有效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根据城镇的主体功能、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人口容量,实现城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总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
建立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就明确了在推进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政府是主导者,是责任主体。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要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要科学制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确保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分配。其次,社会组织如培训机构、企业等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实行同工同酬,依法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再次,流动人口要主动接受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加社保,提升自身素质和融入城镇的能力。
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责相一致的原则,按层级、比例承担公共经费投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安排和配套政策,并负责本级公共经费的投入;市县政府负责制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按流动人口比例投入公共经费。各级政府只有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按户籍人口的投入标准投入,才能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要按照“加快建立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等要求,有计划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职责,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供给,为流动人口在就业创业、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参加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公共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受属地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公示
玉屏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
公示
一、免费提供相关的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宣传资料。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领取宣传资料
二、每三个月一次的政策法规、生殖健康、计生知识等宣传。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人口学校——免费参加知识讲座
三、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各种避孕药具。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自动售套机)——免费领取避孕药具
四、每三个月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次生殖健康检查服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参加检查服务
五、每年3月份为育龄妇女提供一次妇科病检查服务。
流入育龄妇女——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参加检查服务
六、免费施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放(取)宫内节育器、输(卵)精管结扎术等服务〕。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免费获取计划生育手术服务
七、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流入夫妇——纳入本辖区管理——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对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具检查单——免费到计划生育服务站检查
八、免费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九、开设专家咨询、热线电话等服务。
十、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租房、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信息服务。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获取相应信息
十一、开设维权咨询,提供流动人口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法律咨询室(司法所)——免费获取法律咨询、援助
十二、流动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同本地居民相同的生育关怀公益救助。
流入独生子女户家庭——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家庭遇到特殊情况或困难——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救助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问答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2、国家为什么要推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3、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是那四个部委?国家人口计生委、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4、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目标是什么?
通过组织实施试点、有序推进和逐步深化,到2012年,试点城市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初步建立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
6、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 1
本管理理念,不断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实现管理目标。
②统筹推进。试点城市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人口计生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促进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
③重点突破。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任务和工作规划,在领导体制、综合决策、居住证管理、社区登记、信息共享、投入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拓展、城乡统筹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推动试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7、咸阳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主要任务有哪些? ①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机制。②优化服务,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待遇。③整合资源,推进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信息管理机制。⑤夯实基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队伍稳定强化机制。
⑥强化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费投入机制。
8、渭城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三大机制是什么?
一是建立完善区、镇(办)两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保障机制,二是依托信息系统,创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三是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9、渭城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五种服务管理模式是什么?
一是对农村实行村组集中管理。二是对城市实行社区模块式管理。三是对各行业单位实行单位负责式管理。四是对集贸市场实行联合式管理。五是对零散人口实行居民化直接式管理。
10、渭城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八个实现是什么?
一是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实现流动人口户籍服
务管理均等化。三是实现流动人口教育就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实现流动人口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实现流动人口创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实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是实现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八是实现流动人口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什么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六个一“服务活动?
开展一次流动人口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相关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婚育新风知识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有关内容。
组织一次家庭探望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到“空巢老人”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品。
进行一次帮扶活动对于已返乡的流动人口节后仍外出的人员,负责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送去科技书籍等资料。
办理一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主动上门对返乡人员开展《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免费审验、换发工作,对无证人员进行清查登记,并免费为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提供一次生殖健康访视服务组织计生技术人员巡回各村、社区对流动已婚育龄人员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举办一次维权培训活动聘请劳动保障部门专家为返乡群众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等专题讲座,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用法律做武器保护自己。
12、渭城区推行流动人口“六项均等化服务”是什么?
一是宣传倡导服务均等化。二是便民维权服务均等化。三是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四是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化。五是奖励优待和生育关怀服务均等化。
13、以房管人要求房主必须做到那几点?
一是在出租房屋时要求流动人口出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报告社区进行查验,对未持证者不得出租;二是督促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与社区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三是发现流动人口怀孕或有生育现象应及时报告社区居委会。对未落实责任的,办事处依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给予批评教育。严格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房主协助社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意识,形成了“抓房主、房主抓”的良好局面,也让流动人口在入住的第一时间自觉接受了现居住地
管理。
14、渭城区开展的“三清楚、六均等、一满意”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清楚”即社区利用定期清理清查活动对居住在本辖区的流动人口做到户籍地清楚,婚育、避孕状况清楚,现居住地清楚。
“六均等”,即实行六项均等化服务。“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即依托社区人口学校举办流动人口婚育知识培训班,引导流动人口树立婚育新观念。“免费技术服务均等”即镇办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程序。“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均等”即村(社区)依托计生技术服务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即将流动人口纳入“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家庭创业工程”实施范围,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服务。“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均等”即在社区服务站市场、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设立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关怀关爱服务均等”即流动人口在渭城辖区享受同常住居民一样的子女入托入学、生育关怀、特困帮扶等服务。
“一满意”即让辖区所有流动人口满意。我们积极开展了“您为渭城经济做贡献,我们倾心倾力为您做服务”活动
15、流动人口的五项权利是什么?
一是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是免费获得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其他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是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和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四是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免费办理生育服务证;
五是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对可以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政策,以及应当履行的计划生育相关义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6、流动人口的五项义务是什么?
一是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二是办理婚育证明时,有义务出示结婚证和提供婚姻状况、配偶信息及生育节育情况;
三是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明,应当提供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四是到现居住地时自觉接受当地主管部门查验婚育证明和如实反映计生信息;
五是在户籍地和现居住地都有就地就近落实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