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推荐】XX县总工会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XX县总工会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工作要点
2006年以来,我县各级工会在县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XX”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抓住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情,运用党和政府赋予的资源和手段,团结动员全县广大职工积极投身XX建设,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注重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有效激发了全县广大职工的创业热情,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会工作得到了县委和市总工会的充分肯定,连续五年在全市工会工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创新奖,并获得市总首次最有价值创新奖,两度被市委评为优秀工会组织。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负重爬坡,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 “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中的主力军作用。
过去的五年,全县各级工会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方向,把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战略,结合工会工作,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和“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作为工会参与和投身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比赛、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合理化建议、技术帮扶活动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都赋予活动新的内涵,创新内容和形式。编印了《XX县职工安全警语100句》,并在企业中特别是高危岗位职工中发放。五年来,全县各级工会共开展劳动竞赛324项,参赛职工14727人(次),实现可计算价值4464.1万元;提合理化建议2277条,采纳1612条,实施1078条,节(创)可计算价值7259.8万元;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职工13966人(次);开展业务培训37期,受训职工1962人(次);参加“安康杯”竞赛职工13792人(次),班组738个(次);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669次,查出隐患421起,整改377起,制止“三违”182起;围绕安全提合理化建议435条,采纳285条,实施249条;开展劳动保护培训99期,受训职工4916人(次);参与“百万职工安全知识竞赛”单位271个(次),职工12156人(次)。县总工会还积极参与了重特大事故的调查与善后处理工作,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职工切身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各级工会把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与发挥主力军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
创低能耗、创新技术,组织动员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67条,节创经济价值480.6万元;围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开展了以“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一线教育管理”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共组织全县54家企业227个班组(车间)6123名职工开展竞赛活动;开展职业病防治专场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
二、突出主线,切实维权,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XX中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各级工会坚持把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作为促进和谐XX建设的切入点,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等机制。建立完善了县总工会与县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和法律监督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及时向党委、政府(行政)及有关部门反映和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广大职工诉求表达和维权渠道。2008年,落实了职工代表在县政府与县总工会第八次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议题实行办结制。近两来,通过办结制联席解决了一些职工关心的重大难点问题。如推动出台了《XX县工程建设领域民工工资保障暂行办法》等。
在全省率先聘请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暨“百日攻坚”行动。工会主动向行政发出要约,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的通知》,搞好摸底、推进、督查等,使我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在5月份的抽查中,所检查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
为全面完成全省“2010年末,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的达到80%以上,建立了工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到60%以上”的总体目标,在全县企事业中全力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并选树了XX县第一初级中学、XX青杠枰矿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石材产业集中区三个试点单位,县总工会按照《四川省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对试点单位进行了初检。同时,按照《关于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意见》的要求,各乡镇工会都在积极行动,组织本辖区内的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和共同约定行动中,截止目前,共指导全县45家企业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
三、服务职工,深化帮扶,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为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县总工会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尽全力为广大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开展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扶贫助困、寒窗助学活动和“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共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劳模等2723人(次),发放慰问金150.15万元;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农民子女544人,发放助学金 160.8 万元。开展培训23期,共培训职工1049人(次),提供职业介绍651人(次),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682人(次);
企业放电影、组织安全检查、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活动。开展了2010年困难职工、农民工、农村贫困学生调查工作,为下步的救助和寒窗助学奠定了基础。全年各级工会看望慰问了特困职工286户,发放慰问金83100元。三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贫困学子争取各类助学资金。今年共为213名贫困学生建立档案,专项帮扶资金的发放按高中贫困生1000元/人,大专及以上贫困生3000元/人的标准进行发放,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51人(大专生5人,高中生46人)。其中,县总工会自行配套资金1.17万元,累计发放“爱心助学”专项资金6.1万元。
四、突出重点,强力推行,实现XX工会组织工作新突破。近几年来,XX县总工会加大了工会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各种制度,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工会班子分工负责和工会干部考核激励制度,不断加强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同时注重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三是建立工作倒逼机制和目标承诺制。用承诺和工作目标倒逼工作思路,倒逼发展环境,倒逼干部执行力。四是对乡镇和行业工会实行规范化建设考核。制定了《乡镇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并按细则对乡镇和行业工会实行考核,推进乡镇、行业工会作用的发挥。目前,全县基层工会组织345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173个,有会员28111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7720人。
今年以来,县总工会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继续加大建
二是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进企业”专项行动。进企业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进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广大职工中大力倡导“十不”、“四建”,围绕实现“一个目标”,通过职业病防治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文明素质,推动治理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
三是组织全县职工开展“持续治五乱 整洁迎五一”系列活动。组织动员全县职工围绕“我参与、我动手,职工携手治理五乱、整洁迎五一”主题,积极开展礼仪知识宣传、低碳经济宣传活动。同时引导企业职工围绕节能减排、低碳排放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截止目前共提合理化建议70余条。
四是加强对全县境内的企业进行督察暗访。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定期进行回访。特别是在“持续治五乱 整洁迎五一”活动期间,做到了周督察、日过问。上半年共走访督察企业70家(次),回访62家(次),指出不规范现象100余处。
五是在全县职工中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优秀职工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乡”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职工2名,优秀志愿者1名。此项工作受到了市总的好评,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回顾五年的工作,县总工会其他各项工作也在不断协调发展。财务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会经费收缴管理台账,实行电算化管
0命。
今后的五年全县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总第十五届四次执委会精神,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主题,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为主线,深入推进“两个普遍”,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推进XX工运事业发展,为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后五年,县总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眼“十二五”新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XX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始终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载体,面向企业、贴近职工,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构筑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体系,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加
2三要着力提高建会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工会委员会组织机制体制,严格民主选举程序,确保选举工作能够真正体现广大会员的真实意愿。
2、全面推进企业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两个普遍”的核心。一是加强工资集体协商能力建设。要加强工资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定期不定期举办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组织职工协商代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和现场观摩。要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切实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二是加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力度。要积极开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要约行动”,搭建协商对话平台,大胆行使要约权利,必要时上级工会接受企业职工方邀请代行其要约权。在小企业集中的区域,行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要主动代职工向企业发出要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对不响应要约的任何一方,及时向上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反映,主动协调解决。三是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企业与职工双方协商代表定期与不定期地就工资制度、工资形式、工资水平、工资支付及调整办法等进行经常性协商。要建立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通过双方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而调整。要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协商薪酬努力稳定工作岗位、保障工资支付,杜绝拖欠、克扣职工工资行为。四是探索创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探索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认
4进劳动纠纷庭前调解、司法监督、劳模终身无障碍法律援助服务和城际间维权等重点工作。要健全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厂务公开,保障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扩大厂务公开覆盖面,推动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三是要积极做好工会维稳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配合党委政府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困难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要及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深入排查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因素,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协助党政部门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着眼自身建设新要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 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思想建设。要继续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开展创建“五好
第二篇: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建议
药业管理委员会
关于中医药产业十一五总结暨
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
第一章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全市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体药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加工企业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中药材专业市场品位显著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中医药文化日趋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种、销、加一条龙的产业格局,达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预期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节
医药工业日益壮大,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新上中药加工企业七家,企业总量达到12家,形成了中药产品、中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中药材深加工全面发展的大药业格局,年均中药材加工量由十五期间的5000吨,达到1.5万吨,有力地带动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物流企业的快速发 1 展。
第二节
中药材专业市场日益壮大,建筑面积由十五期间的300亩,扩大到400亩,入驻商户由05年的400户,增加到650户,年均交易额由10亿元增加到15亿元,中药材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已由06年初的5家增至30余家,物流配送已成为中药材流通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经营方式已逐渐被现代化的物流所取代。
第三节
以药王孙思邈为主线的中医药文化经过系统全面整理,已形成集人物、古迹、景观于一体贯穿古今的系统文化,黄帝文化、褚澄文化、药王文化、明定王文化、行帮文化等构成了禹州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编篡出版了《禹州地产药材》、《苍生大医孙思邈》、《禹州中药文化》等数十部中医药文化专著。传统的“禹州药会”于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禹州中医药产业的走向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
第四节
以“药王、文化、经济”和“文化、和谐、发展、共赢”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五年间举办了四期,内容不断丰富,品位逐步提高,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药界人士,合作范围、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五节
在专业市场带动、加工企业的拉动和药交会的推动下,中药材种植取得重大突破,规范化、基地化种植已成为中药材发展的主要形式,2009年全市种植品种达到200余种,总面积突破40万亩。比2005年的20万亩翻了一番,年产值达6亿元。2007年我市被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取得了国家道地药材原产地地域保护。建成了占地3200亩集教学、科研、示范、选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河南省药用植物园”,2008年市政府被国家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副理事长单位。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目标 第一节
形式分析
一、机遇
1、通过十五、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和扶持,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中医药在“非典”、“甲流”等全球性流行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为世人所认同,中医、中药开始走向世界。
2、十一五末,国务院又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河南省被确定为中药现代化优先发展的11个省份之一,河南省政府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豫政〔2010〕22号),在政策、资金、体制等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3、我市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200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全方位地推动中医药产业上档升级,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首选产业和特色产业。并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把中医药产业和机械装备业作为主导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收国内药业名企入驻置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医药加工业,引领我市中医药产业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禹州中医药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挑战
1、在国内外中医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市中医药产业由于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固定门店、各自为战以及集贸式交换的经营方式沿用至今,市场环境不断升级,而经营思 维停滞不前,致使全行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与政府投入不成比例,特色优势不够明显。从80年代,我市恢复药市至今,虽然涌现出不少杰出的经营人才,但尚未出现具有实力的领军企业和领军大商。我市专业市场已与外省的亳州市场、安国市场、樟树市场拉大了距离,对全国市场的影响力逐渐衰减。
2、中医药加工企业还处于体弱个小、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成熟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在建企业尚未形成生产力,如我市药王制药集团拥有国家批号产品30多个,而批量生产的仅有十多个,并且没有一个行销全国的名牌,市场占有率低而不稳。
3、中药材专业市场由于功能不全,尤其是没有集中交易场所,失去了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的基础,信息、物流、期货等的发展遭遇瓶颈,松散式经营,零星式加工,地摊式晾晒,货架式储存等落后的经营手段仍然是市场主流,远远落后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如不及时改造和上档升级,将逐渐被淘汰,同时落后的经营手段,给市场的管理,质量监管造成很大难度。
4、中药材生产与市场经营,企业加工环节产业链条出现断层,地药支撑能力不够强势。我市有40万亩的种植面积,但三分之二属于木本植物,且大多属于低价位的大路品种,种植效益不够明显,如我市女贞、槐米遍布城乡,俯首 可拾,但采摘成本与销售价位相差无几,只能收回劳务费用,尤其是山区植物山茱萸、杜仲、山楂、皂角以及草本的菊花、二花、益母草采摘率很低。家种品种如白芷、白附、、南星、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不大,道地优势不够明显,成百上千吨的存量几乎没有。08年白芷价扬走俏,我市地产品顷刻断货,药商则纷纷到外地采购,药农、药商望价兴叹,收益平平,其它地产药材也很少大量储备,可见产量和储量均不能应付市场的风声草动。至今为止,我市产药乡镇均没有某一品种的大量优势。全市没有一座中药材标准仓储设施。简陋的仓储条件致使药材质量下降,霉烂变质现象时有发生。
5、一些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够,中医药的投入长期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管理体制不顺,中医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金融支持不力,以及监管标准缺失,药材收购免税农产品抵扣进项税,宽严不一等,都严重制约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现代化药都为目标,政策驱动、科研启动、项目带动、改革推动,加快发展中医药加工业,繁荣中药材流通业,拉动中药材流通业,拉动中药材种植业,形成企业——市场——种植——企业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链,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稳定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着力提高深加工水平,打造禹州药都品牌,到十二五末,中药材加工能力翻四番,达到20万吨,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企业达到5家,中药材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三)重大战略布局
1、以产业集聚区中医药产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国内外医药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以中医药企业发展带动中药材市场经营,以中药材市场繁荣拉动中药材种植,以标准、规范的规模种植反哺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打响药都品牌。到十二五末,中药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中药加工能力翻四番,达到20万吨,药王制药、中加药业、金地药业、久源堂药业、千方药业、青山药业,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以上,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万家中药材物流中心实现中药材年交易总额突破100亿 元。
2、增强现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使药王制药集团、中加生物科技、森源本草科技、青山药业集团、金地药业、凯旋药业等本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使国家批号产品进入盛产期,达到满负荷,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推销手段,抢滩市场,把禹字号产品推向全国、叫响全国。
3、以在建的河南省华中医药物流和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项目为依托,引领禹州中医药产业上档升级,逐步取代禹州中药材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基础建设,分别建成面积为44000平方的中成药交易中心和20000平方的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以及10万平方米的中药材温控气调库和50亩以上的中药材标准晒场,并通过努力使河南省博士后协会中药材高科研发基地入驻禹州。
4、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强化监管力度,取缔无证经营,进行企业化改造,使商户入驻数翻一番,达1500家,市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在建的万家中药材物流中心增加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项目,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为药农、药商和外地客商提供科学便捷的服务。项目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年交易达到50亿以上。
5、中药材种植。继续保持40万亩种植面积,产能达到50万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研究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奖励机制,对药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药农种植药材特 别是道地药材的积极性。对乡镇办种植中药材研究制定奖励办法,纳入市政府目标考评,促进中药材种植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进规范化,基地化种植和公司+农户,订单药业等多种形式,规避和减少药农种植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其种植积极性,为中药材专业市场提供有力的地药支撑。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思路
包河财政“十一五”工作总结 暨“十二五”工作思路汇报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题,全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实现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谱写出包河财政发展的新篇章。
一、“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使用财政政策,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级财源建设,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日趋优化,财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1、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2006-2009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达435417万元,平均增幅23.41%,其中地方级收入256930万元,平均增幅30.88%。2010年1-10月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占年初预算103.37%,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5.6%,已提前两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年底将实现财政收入20亿元;
财政支出方面,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民生优先”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年提高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四年来累计支出31.54亿元,其中民生资金8373.27万元,平均增幅40.55%。2010年1-10月累计财政支出
2345678-
第四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镇以构建“富裕Xx,平安Xx,和谐Xx,魅力Xx”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技兴镇、商贸活镇”四大战略,按照“农业做特,工业做强,三产做活,新县城服务做细,平安创建做实,惠民行动做好”的要求,突出“经济发展、服务新县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三大重点的工作思路,即使在08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地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县城建设成效斐然,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由3.8亿元提高到7.0074亿元,同比增长了84.4%;国地两税收入560万元提高到1269万元,同比增长125.6%;工业总产值由5.7亿提高到11.55亿元,同比增加102.6%;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提高到1.2949亿元,同比增长600%;农业生产总值由2.4亿元提高到3.9853亿元,同比增加66.7%;粮食总产量由20563吨提高到2.6175万吨;畜牧业创历史新高,小家禽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基地养殖的转变,并由5年前的36万羽提高到现在的530万羽,同比增加13.7倍,肥猪出栏由6.5万头提高到6.9万头,劳务收入由9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同比增加110.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7350元,同比增长113.8%;城镇面积由2.3平方公里提高到8.5平方公里,同比增加269.5%;城镇人口由1.2万提高到3.8万,同比增加216.7%;第三产业总收入由4500万元提高到1.32亿元;同比增长了193.3%。
(二)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成果丰硕。
正当全镇上下聚精汇神实施“十一五”规划时,5.12大地震造成了全镇生命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委政府迅速将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全力以赴开展了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双胜利。一是以赴开展抗震救灾。灾情发生后,全镇上下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救助伤员,处置遇难尸体,安置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搭建帐篷,修建临时板房,经过几个月艰辛努力,全镇6.8万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和安置。二是永久性住房重建按时完成。“5.12”大地震造成我镇98%以上的住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农村住房受损10725户,需重建的7636户,需维修加固3089户;城镇住房受损11358户,需重建的736户,需维修加固10622户。面对重建任务重、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迅速确定了“两点一线、三个结合”的思路。采取“领导包片,镇干部驻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受灾群众、政府和援建单位三方面的建房积极性,掀起了重建永久性住房的高潮。经过两年的努力,全镇21980户受灾群众在2010年春节前都搬进了新家。三是基础设施功能基本恢复。“5.12”大地震造成我镇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面瘫痪。全镇损毁道路63公里,桥梁6座;学校11所,幼儿园12处,医疗卫生设施18个,公共文化设施27个,供水管网120公里、燃气管道90公里,农村供水工程2670处、23个村(社区)的办公用房和 5600平方米的政府办公大楼毁损。在两年多的恢复重建里,除政府行政用房正在重建外,村(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道路、桥梁、供水管网、燃气管道、学校、医院、广电通讯等民生和公益设施已经全面恢复并投入使用。
(三)农业八大产业上档升级,园区生态经济稳步增长。
1、农业专业化经济扎实推进。五年来,Xx镇以园区化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稳步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园区化进程。农业八大产业形成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先后规划启动了万亩水稻制种园区、千亩花卉苗木园区、千亩林果生态园区、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千亩蔬菜种植园区、百万蛋鸡养殖园区、百万鸭业养殖园区、万头生猪扩繁园区等建设工程。一是林果生态园区基本建成。水果红武的琯溪蜜柚、六合的五星枇杷、红花的黄金梨也正向绿色无公害的种植园方向迅速迈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二是花卉苗木园区效益显著。以前进村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已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村镇,形成了近万亩的绿化产业经济带。现有绿化、美化植物10大类100余个品种,年出圃3000亩,2200万株。另外还规划了占地1000余亩的苗木花卉大观园,进一步推动苗木生产向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三是设施农业成效斐然。随着绵阳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的全面启动和我县“四个一”工程的实施,设施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我镇已发展1000余亩,拱棚、温室分别实现单棚平均收入1.2万元和3.5万元;形成了以红武、六合为核心的水果产业园区,全乡拥有水果面积1.5万余亩、平均年产量达1300万公斤。目前,琯溪蜜柚、五星枇杷、黄金酥梨等三大主产水果已进入有机食品认证程序;四是畜牧养殖快速发展。畜牧养殖由规模较小的家养、散养逐步转向了由圣康蛋鸡养殖公司、森泰农业开发公司、生态养殖家园等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畜禽存栏约595万只(头),年平均肉类总产量1.35亿吨,鲜蛋8000多吨,仅肉鸭就达4500多吨。同时,以“生态农业+采摘休闲”为主题的红武—联丰—六合沿线乡村旅游开发和以前进、罗林、雍峙为园区的近郊观光农业开发,为农业八大产业的迅速提档升级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五是乡村旅游已现雏形。根据Xx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我镇结合境内产业、资源、区位优势,有效整合境内文化资源(冉駹羌人文化、联丰古县址、益昌古文化、雍峙佛教中心)和农业园区,将人文自然景观和汉学唐文化融为一体,开辟了两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新建了“猫儿沟休闲庄”和“月亮湾闲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琯溪蜜柚园、雍峙佛学,晋唐古镇、柏杨新村等6个组团,乡村旅游整合发展已现雏形。
2、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五年来全镇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1.56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以圣康蛋鸡养殖合作社为龙头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恢复地震前120万只的基础上,还在距人口密集区2公里外荒山上新建了占地20亩,年育雏480万的标准化蛋鸡育雏中心和20万无公害蛋鸡集中养殖区。联丰村在恢复种猪场繁育功能后,新建了300万只樱桃谷鸭养殖示范区,前进村的生猪生态养殖家园引进LY种猪300头,先林村的“小母牛计划”已全面开始实
3、农村经济聚集效益逐步凸显。积极开展林果改造,优化品种、品系,延伸产业链,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中生产、加工、存储服务于一身的复合型经济模式转变。一是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水果园区的葡萄、黄金酥梨等林果实现了套袋技术全覆盖,部分地区采用了先进的物理杀虫灯、防虫网等技术设备,增加了单产的附加值。二是品牌战略意识显著增强。圣康蛋鸡养殖合作社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其注册的“圣吉康”鲜蛋商标获得“绵阳市知名商标”,并取得了四川省《无公害产品证书》,目前“圣吉康”鲜蛋已销售到了绵阳、德阳、成都、重庆、西安、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成了蛋品市场上的抢手货,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三是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日处理鸡粪120吨的有机肥料厂,其产品通过资格认证,已销售省内专业市场。
(四)城乡统筹贯彻落实有效,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城乡统筹的精神,扎实推进省级小城镇“示范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大。积极配合和服务Xx新县城建设,新征土地8000余亩,拆迁安置农户2200户近6000人,城镇面积由5年前的2.3平方公里提高到8.5平方公里,街道5年前的12条增加到现在的98条,新建居民住宅小区19个,其中电梯公寓5座,城镇人口由5年前的1.2万增加到现在的3.8万,二是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氛围,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进锦湘、隆康、华西3家房产开发公司,分别对老城区大南街、解放街、宜昌路和中心街一带的低矮民房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投资1.2亿多元对老城区的解放街、大南街、广新街、广元街、同乐街、中心街、解放外街进行了黑色柔性路面改造,并实行了绿化和亮化。三是城镇风貌显著提升。结合灾后重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城区临街住房和营业门面用房的风貌进行了同意提升。在操作中,对营业门面用房以上的住房墙体全部进行浅灰色户外漆粉刷,对窗户用仿木户外漆和木质窗格进行装饰;对门面营业房的店招统一色调。截止2010年10月,全镇城区街道路面都实现了路面黑色柔性户,街道两旁绿化亮化和美化。四是场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根据Xx县城建设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了文星和富乐两个生活服务区,引进“万通”等4个物流公司进驻Xx,各类服务商家大2500多户。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益设施齐全完备。城镇路通、水通、电通、燃气通、互联网通实现了5个100%。
(五)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1、招商引资成果显著。5年来,我镇秉承洁净环保的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县城建设,倾力打造安绵路Xx新型加工业园区和市场经济区,在西岩、前进、胜果、白鹤林村等村拆迁征地8000余亩,目前Xx新型加工业园区已完成初步规划建设,现已进入项目填充阶段,目前入驻企业35家。其中,银河科技创业园区、好医生药业、华晨汽车、沸泉酒业、发豪包装、永安金属等2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为工业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位于前进村的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位于红武、先林两村,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22亩的Xx垃圾处理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投资2000万元的联丰敬老院和投资8000万元的马安福利中心也投入了使用。滨河路生态园项目投资1.2亿元完成了河道治理、绿化和亮化工程。
2、工业经济呈现量效双增的可喜局面。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营业收入4.37亿元,工业增加值1.099亿元,利税6872万元,利润4452万元。预计2010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营业收入10.76亿元,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利税1.68亿元,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112.8%。
3、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经过五年的发展,入住全镇的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了涉及电子、医药、食品、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涌现出了永固管业、郑氏家私、老表肥肠、博客商务等多个大块头民营经济实体,目前均运行良好。其中,落户Xx新型加工业园区的发豪包装、郎迪电子、绿色米业、正德实业等20多家民营企业运行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圣康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圣吉康”牌鸡蛋获得“绵阳市知名商标”,并顺利通过国家 “QS认证”和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书;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通过GMP认证。
(五)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我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和“一年典型引进、三年分片推进、五年整体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1、科学规划,试点先行。2006年,我镇根据不同村的地域位置、产业的特点,初步制定了未来5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在2006年仅有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前进村的基础上,5年来已发展了10个新农村推进村,6个示范村。其中,前进、罗林、西岩等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十有十一”、“四化四改”、“五清五规范”的标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2010年1月15日在前进村视察工作时,称“这就是新农村的样子”。
2、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镇率先提出了“卫生乡镇、和谐Xx”建设目标和人均每年消费一元环卫费的的操作理念,制定了《Xx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Xx镇环境卫生评分细则》,并把环卫工作作为考核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先由前进一个试点村,逐步先林、柏杨、红武、联丰、雍峙、西桥推进,到最后覆盖了全镇所有行政村。在资金保障上,政府逐年增加投入资金用于环卫工作,五年来累计投资600万元,并于2009年为各村配备了垃圾车等各种工具,在主要交通线路上确定了13名保洁员,对绵北路过境段、辽安路、塔九路、花太路、皂河路和蛋鸡养殖园区、樱桃谷鸭养殖园区、水果种植园区的主要道路和地区进行全天候的保洁。同时,我们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垃圾清理,道路两旁绿化等内容,对示范村进行绿化、美化和净化,对绵北路过境段、辽安路沿线的农房进行了风貌提升,完成绿化道路21.4公里,栽植各类林木25余万株,村庄绿化实施绿化长度12.4公里,过村段2.4公里,绿化总面积1020.44亩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1.2亿多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红层打井138口,打井27眼,修建集中供水站5座,整修小二型水库3座,修渠40公里;硬化道路140公里,全镇20个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和户户通;建成沼气池900余座。国土整理项目已完成80%,项目的实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4、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农村两委主干双述职双汇报”、“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以规范。2008年实现“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农村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2010年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促进新农村各项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镇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完成全镇二代残疾证换证工作。
全镇各站室工作卓有成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五年来,政府各科室全部实现了电算化服务和专项审计;计生办积极采取业务综合改革,实施信息数据网络化录入和人性化管理,在各个行政村建立服务室,加大奖励扶助比例,已累计发放各项扶助资金100余万元,计生率保持在95%以上;农业办顺利完成经济普查入户调查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政务窗口自成立起,坚持“便民廉洁高效规范”的方针,共受理办结各类事项1500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司法所联合团委、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27次,累计调解民事纠纷582起,受教育人员15000余名,安置帮教率100%,社区矫正无漏管脱管现象;党政办完成了《联丰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Xx镇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规划》编制,着手开始了联丰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工作;整合教育资源,教学条件逐步优化,灾后重建的镇初中、镇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全镇村小学合并工作于2009年8月全部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的镇卫生院今年9月投入使用,20个村的医疗卫室重建竣工,“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产业调整、招商引资、道路建设、卫生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还未形成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生态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措施还很不健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效率仍然很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还不够理想;二是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工作做大争先的意识还不强,工作中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不强,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困难、现代科技文化覆盖面窄等问题和困难。
二、“十二五”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年,是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文旅游与绿色经济协调迈进的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的统一规划,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小康镇,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五年,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经济大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稳步推进“设施农业、苗木花卉、畜牧养殖、林果蔬菜、近郊观光农业生态区、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新型商贸区、特种水产养殖区”等八大产业经济片区的发展,围绕辽安路一线开发构建新型休闲度假区,逐步实现“农业生态化、工业高科化、旅游特色化”。
奋斗目标是: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6.2亿元,年增长15%;人均收入达到10238元,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达到5.04亿元,年增长4 %;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亿元,年增长15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八大产业区”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八大产业区”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建设“八区一线”产业带。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农业“八大产业区”工程进程。以柏杨设施农业园为中心,以先林、农兴、罗林、前进为辐射面建设千亩大棚蔬菜区;以前进为中心,以罗林、雍峙辐射面村建设千亩花卉苗木区;以红花“东兰果业生态园”为中心,以狮子、回龙、斩龙、马安、太平、竹园、兴隆为辐射面建设万亩林果生态区,完成红武、六合2个村水果主产区两千亩新型果品换优工程;以龙兴为中心,以前进、罗林、雍峙、柏杨、联丰为辐射面建成万亩近郊农业观光区;以红武为中心,以联丰、柏杨、先林、雍峙、西桥为辐射面打造“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以雍峙“时新特种水产”为中心,以安昌河沿线的龙兴、联丰、柏杨为辐射面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区”。继续做好西岩、前进、罗林、白鹤林、文星、柏杨、先林县城建设规划区的征地拆迁工作,为县城建设和工业发展服务。沿辽安路一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庄等乡村旅游。将雍峙山和前进的尖包山纳入统一规划,建设成Xx佛教文化中心。依托本地圣康禽业、联丰鸭业等龙头企业,新建1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5个、10000只标准化肉鸡养殖园20个,百万肉鸭养殖园2个,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10个,实现养殖业经济收入的翻番
2、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园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积极利用县乡科技资源和县政府即将组建的区域农技推广站,围绕“圣吉康”和“森泰呱呱蛋”两大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2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镇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柏杨村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和辽安路沿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50眼,完成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解决项目区内人畜吃水及灌溉供应。从市县两级积极争取资金、设备,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完成东兰果业生态园、琯溪蜜柚产区、五星枇杷产区的无公害生产设施的全覆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黄金酥梨矮化树种、遮雨棚、双调技术及各类林果储存和深加工技术,解决“果裂”问题,提高林果附加值。
(二)围绕县城建设规划,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1、构建精品休闲度假区。结合我镇人文资源和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依托“一环五纵五横”的公路网框架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有效整合境内星散分布的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园区、汉唐文化、冉駹民俗、雍峙佛教中心等生态旅游景点,继续打造“猫儿沟”、“月亮湾”等度假休闲村,在联丰、先林、红武、六合、西桥等和辽安路沿线的浅丘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2、创新旅游运作模式。继续做好冉駹文化、千年古镇历史的挖掘工程,做好基建工程和拓展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一个集林业观光、田间体验、民俗娱乐、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官斗山首站旅游胜地;依托中国佛教文化雍峙中心,结合传统文化,建设一个集传统文化与佛教理念的文化游览基地;在盈利模式上,做好时令瓜菜采摘、蔬菜认养种植等旅游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前进、罗林、雍峙、农兴四个村的近4000亩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为华晨汽车、银河科技、好医生药业等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协调工作。另外,协助圣康禽业完成20万蛋鸡无公害集中基地建设工程和企业的改扩建工程。通过技改扩规、延伸产业链把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
2、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按照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县委县府的要求,主动服务于新县城建设,继续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完成大南街、解放街的就成改扩建工程,同时抓好城镇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营造宜居宜商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四)抓好示范片核心区建设,推进新农村提档升级。扭住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务,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县委县府的要求,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到2015年,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要覆盖到全镇20个行政村,并通过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计划投资370余万元完成公路网改造18公里,完善“一环五纵五横”的公路网建设;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宽带网全覆盖,全面启动村村通数字电视工程;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四是搞好征地拆迁安置工程,完成失地农民安置任务;五是抓好“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建设,把“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的扎实推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完善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健全村级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镇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争取实现我镇环境卫生根本性改观,做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效果。
3、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村两委主干双述职双汇报”、“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所有村务工作的开展均按民主议事程序履行,并上报备案;农村财务管理全部实现电算化、规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到先进乡镇学习致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五)办好民心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心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300户以上。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让适龄儿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大“五六”普法力度,提高市民遵法、守法意识;六是是圆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镇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六)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提升行政效能。实行项目细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的“三化”机制,将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以目标引领,效率优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项班长领头,人大跟踪问效,抢抓机遇争分夺秒,有三步并作一步的赶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
2、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和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标尺,强化服务岗位管理,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实行承办事项首办人员负责制,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实行问责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快Xx镇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全镇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将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和目标,为建设和谐、美丽、富饶的新Xx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廊下镇宣传工作“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廊下镇“十一五”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规划
值此“十一五”、“十二五”新旧交替之际,为深入总结“十一五”时期全镇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查找客观存在的主要不足,明确“十二五” 时期全镇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特拟订廊下镇“十一五”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一五”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镇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发挥了舆论造势、思想引领与文明提升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理论学习工作务实高效
1、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断改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促进工作”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时间得到有效保障,学习制度逐步完善,学习效率逐步提高,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解决廊下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2、基层党组织学习指导切实加强。以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加强中心组学习在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的权重,强化指导服务,学习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3、普通群众学习教育切实加强。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挂钩联系村(居)、企事业单位宣讲形势任务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大政方针和形势任务宣讲与“三下乡”活动有机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基层进行广泛宣传,全镇上下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二、形象标识系统奠基未来
1、把握时代特征策划形象标识系统。在当今品牌时代,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对内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对外有效展现核心资源,迫切要求拥有以简约形式表达最核心特征的载体——形象标识系统。2007年3月开始,镇党委、政府通过解放日报等媒体,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廊下形象与品牌推广的廊下镇标(LOGO)、廊下旅游宣传口号、吉祥物、廊下精神、廊下镇歌等系列形象标识系统。在历经公开征集、公正评选、权威公证三个阶段后,先后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对外正式发布了廊下logo、廊下吉祥物、宣传口号和廊下镇歌等,并于2008年1月廊下镇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廊下成为上海郊区第一个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形象识别系统的乡镇。
2、加强传播推介发挥标识系统作用。《廊下好春光》在全镇大小会议等重要场合不断唱响,不断熏陶和陶冶着廊下人的情操;“梦想之廊,始于足下”在全镇干部群众和和关心支持廊下发展的各界宾朋中耳熟能详;而廊下logo以汉字“廊”进行艺术变形,以中国草书简笔“廊”字一气呵成并呈现廊下的“下”,凝聚了廊下地理区位优势与厚重历史人文气息,成为廊下系列农产品的独特核心标志,形成了廊下农产品促进logo推广,廊下logo促进廊下优质农产品推介的良性态势。三年来多,我镇的形象标识系统不断成为廊下宣传工作与品牌战略的重要资源,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塑造廊下区域性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内外宣传工作高歌猛进
1、对内宣传异彩纷呈。广播站宣传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多次改版,《新廊下》报2007年创刊,纪念张鲜军牺牲10周年、党庆纪念以及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典型挖掘与宣传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专项宣传辐射面广,影响深远;2010年金闻奖评选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两项一等奖均系报道廊下。借助金山报、金山电视台、金山政府网,廊下的区内宣传工作跻身兄弟乡镇前列。
2、对外宣传声势浩大。2006年解放日报报道组蹲点廊下一个月,以解放调查:《萌动的上海西南角——金山廊下纪事之一》为始,连发6篇关于廊下的重量级报道;2007年五一黄金周打响了廊下旅游宣传第一炮;三届廊下莲湘文化节、两届廊下乡村体育节、首届中国莲湘文化节均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广泛报道;近5年来,报、网、台等省市级以上媒体,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 中央媒体对廊下的经济民生、特色文化、新兴旅游以及重要节庆、重大活动包括世博接待服务等累计报道近400篇(条),廊下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不断融入大上海、走出长三角、走向全中国。拍摄了廊下旅游和综合宣传两部宣传片,制作了高品质的廊下宣传画册,都成为对外宣传推介廊下的有效载体。
四、精神文明与世博宣传开花结果
坚持以“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以迎博、办博为契机,以上海市文明镇和市、区两级文明村、小区和文明单位创建为助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切实加强。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2006年以来,我镇的文明村、文明小区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逐步推进,截至目前共创成8个上海市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小区、1家市级文明单位和2个区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小区和4家区级文明单位;先后参加2006—2007和2008—2009上海市文明镇创建工作,虽然因特定客观原因未能创成,但硬件、软件建设均不断加强,现正在狠抓2010—2011的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功。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者工作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群团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和假期活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改进,成效日显,2008年获评金山区暑期工作先进单位;“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田间、社区、重大活动现场均有志愿者的足迹,团结、友爱、奉献、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彰显。
3、迎博办博工作扎实开展。以“三五”集中行动为抓手,世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的教育培训、“世博十进”专项宣传活动和迎博办博八个主题日宣传活动遍及全镇各个单位,迎世博倒计时600天、500天、400天直至200天、100天等重要节点以及世博公共秩序日集中行动等,不断将迎博办博工作向纵深推进;世博农家、“世博,廊下准备好了”、“礼行金山走进廊下”等活动得到了市、区媒体大力宣传,切实浓厚了迎博办博氛围,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群众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的热情和智慧,市民素质显著提升。
五、文化强镇建设重大突破
1、莲湘成为文化强镇建设的强力引擎。2006年镇党委、政府将莲湘列为金山区文化建设“一镇一品”并加以挖掘、保护、开发以来,先后于2007、2008、2009年举行了三届廊下莲湘文化节;在上海世博会园区举行了莲湘文化专场演出,并于今年9月成功举行了首届中国莲湘文化节。廊下莲湘跻身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廊下荣膺中国莲湘文化之乡、中国莲湘文化传承基地,莲湘业已成为廊下文化强镇建设乃至打造品牌廊下的重要媒介,而其自身也不断得到更深、更广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剪纸、农民画、土布贴画等竞相绽放。2006年4月吴邦国同志来廊视察廊下时考察了廊下中学的校园剪纸文化,接受剪纸馈赠并欣然与从事剪纸传授和学习的师生合影留念;廊下的农民画、种子贴画、土布画亦是屡放异彩,2008年5月“汶川同胞不幸受灾,廊下人民感同身受”廊下农民画家作品义拍活动筹得善款57640元现场交由区民政部门转赠灾区,并在东方卫视播出时长过一分钟的新闻;廊下种子贴画、土布贴画纷纷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农民画家严俊杰应邀在世博园区面向各国外宾现场作画一周。廊下的民间、民俗文化璀璨大上海、蜚声全世界。
3、“三下乡”活动实现常下常新。坚持对重要政策和全镇发展思路及重点工作进行科学提炼,坚持“三下乡”与党委政府声音传播有机结合,坚持围绕主题排节目,制作专题宣传板面。2008年起,三下乡活动由每年一次增加为每年两次,使基层干部群众在轻松快乐中了解了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六、宣传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1、人员结构在调整中充实。2007年以来,先后六任(次)共四位领导先后分管宣传工作,过渡衔接自然顺利,逐步实现了专职、专人、专业;2007年镇机构改革撤销宣传教育科,将相应宣传职能列入镇党群办,从中学借调的副主任兼职宣传工作;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人员日益专业化,工作成效不断凸显;成立了信息中心,新廊下报新增副总编、记者2人,宣传队伍力量不断充实壮大,工作品质稳步提升。
2、学习培训在探索中前进。每周一次宣传口相关负责人例会、坚持每季度一次基层宣传委员会议和每季一次全镇通讯员会议(交流培训)。并在会议中、活动中和重点工作前后不定期进行宣传口交流探讨,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在成长中推进了工作,宣传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我们的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新农村先行区、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相比,同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期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一是宣传思想工作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新兴媒体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理论学习经常受阶段性重点工作影响而调整,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待加强,如何为加快廊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治思想保证等研究还不够深入;三是宣传工作“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强内弱,大宣传人员管理整合与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四是文明创建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重形式(材料)轻实质(具体工作),文明创建与日常工作脱节问题亟需改进,创建工作特色化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五是文化建设莲湘独大,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文化亟需开发。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全面谋划,在“十二五”时期全力攻坚,力求踏踏实实逐一解决。
“十二五”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
进入“十二五”,要用时代要求全面审视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更加坚定地高举旗帜,更加自觉地围绕大局,更加主动地服务人民,更加积极地改革创新,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全镇宣传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注重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富于创造性,更加深入地全面发挥舆论造势、思想引领与文明提升的作用,为廊下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1、把握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镇党委中心组学习。认真贯彻《中共金山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金委办发[2009]9号文 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资源,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密切联系廊下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计划执行性,创造学习条件,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工作协调,确保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2天,不断增强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
2、注重全面,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学习服务指导。开展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情况工作调研,着眼于“释疑解惑、统一思想”经常听取基层意见,定期编发参考资料,加强学习交流指导和检查,在条件逐步成熟以后开展学习评比。
3、开拓创新,切实加强课题调研和思研会工作。坚持以“立足实际推动工作”为原则,深入开展课题调查和思想政治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内外宣传,不断优化形象品牌和舆论环境
1、榜样示范,切实加强典型宣传。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宣传意识,提高专职宣传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积极发挥《新廊下》报、广播站和政府网站等镇内媒体作用,深入挖掘全镇各行业的先进典型,同时注重引导借力新金山论坛、SPC365等民间宣传媒介,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典型宣传。
2、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加强与中央驻沪及市级各大媒体的联系,精心策划、选好主题、搞好服务,使中央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对廊下经济民生、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正面宣传报道实现战役化、系列化,最大化凸显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条战线不断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诸多困难,勇于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科学发展的积极形象;更新制作廊下对外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将廊下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推向更高层级,为把廊下打造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知名地标性品牌而积极作为。
3、善管善用,切实加强舆情收集疏导。主动与社会网站建立联系,重点关注对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动态、重大决议决定等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引导,努力形成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态势;选拔优秀青年志愿者组成网络文化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培训;策划举办 网络活动,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4、夯实基础,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基层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员队伍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集中采访,提高信息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和采编水平。编发《廊下镇宣传项目要点》(每月/季一期),围绕全局,突出重点,切实提升宣传效能。
三、强化精神文明,不断增强文明素质和发展后劲
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创建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上,抓好文明镇和文明村、小区、单位的创建申报和指导推进工作,2012年区级以上文明村、文明小区要达到90%以上,2014年要力争实现全覆盖;健全文明镇创建工作例会等有关制度,确保上海市文明镇创建成功并持续有效巩固。
2、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发扬上海世博会城市文明志愿者系列活动经验,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特别是健全志愿者总队、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三维网络体制和志愿者注册保障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后世博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培育志愿者服务基地和志愿服务品牌。
3、加强市民文明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市民文明教育三年行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全面落实《金山区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以及《任务分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和暑期活动。
四、强化文化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生活和发展内涵
1、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和管理体系以及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加强村一级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培育品牌文化团体,加大对文艺精品的扶持,加强对文艺领军人物和重点作品、节目的宣传推介力度,表彰品牌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2、把打莲湘打造成为名实相符的王牌特色文化。建成中国莲湘艺术馆,扩大莲湘普及率,组建莲湘传承创新团队,提升莲湘与生产、生活相融度,提高艺 术美感,使廊下成为行家公认的中国莲湘文化之乡和中国莲湘文化传承基地。同时,注重扶植壮大廊下的剪纸、农民画、种子贴画、土布画等特色文化,规划编排反映廊下乃至江南民间、民俗、民艺的兴旅文化大戏,不断增加廊下的文化底蕴,丰富发展内涵。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将先进的文化“种”在基层,推进村居、企业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健康向上、具有廊下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化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提升素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等积极作用。
五、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推进资源优化和效能提升
1、完善镇级层面大宣传口责任分工与工作联动机制。充实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力量,及早理顺报纸、网站、广播站与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关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实现优化整合,挖潜增效,努力打造友爱互助、共同成长、务实高效的和谐团队。
2、全方位加强宣传干部队伍建设。以“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镇级层面和基层宣传委员等宣传工作者的学习培训,组织外出考察,探索挂职锻炼,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工作品质。
镇党委宣传部门 201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