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制度
红果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制度
(红果镇党建办公室)
2012年5月
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计划的抓好“十项行动、四十项任务”的落实,特制定如下基层组织建设制度:
一、党委工作责任制
各支部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每个季度要分别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例会、组织员例会,汇报分析情况、研究部署党建工作。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做到书记常抓,年头有计划、有布臵,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典型。党委要把党建设工作任务、质量标准、时限指标,落实到每个成员,定期听取汇报,进行检查。党委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经常调查研究,出题目、提要求,实际面对面的指导。要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切实把工厂、学校、机关、村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议事、表决制度
基层党委、支部领导班子,必须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原则,防止个人专断。议事要有充分准备,一般应在会前二三天将议题通知班子成员,准备意见,不要临时动议。议事时,要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议题涉及有关部门的,可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汇报情况。主持会议的书记或副书记要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集中。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进行表决。表决可彩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意见分歧,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人的意见执行人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经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再讨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意见分歧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三、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小组的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自觉接受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基层党委、支部领导成员的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注意思想性、政治性和原则性,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重解决思想、作用上出现的问题,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和原始记录,会后10日内应向上一级党组织报送。
四、“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要继续坚持。支部大会,农村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机关、企事业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支部委员会,一般一个月召开一次。定期召开支委会,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形式。支委会负责领导和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期召开,如支部有特殊情况或任务,也可增加次数。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一般每季度上一次。党委要把党课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专兼职党课教员队伍。在上 述“三会”中,党员还要向党组织汇报周围群众的思想情绪,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是党员和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对知情不报,酿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党员和党组织的责任。上级党委要加强对“三会一课”的指导,定期进行检查,使其坚持不懈,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五、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也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党员,在保证评议质量的前提下,“方法要简便易行”。一般采取评“两头”的做法,即评出优秀党员,由各级党组织给予表彰;评出不合格党员,进行妥善处臵。对大多数党员,采取对照党员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问题就实事求是地解决什么问题。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领导,农村可结合年度党员培训进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可结合年度(学年度)工作总结进行,也可结合“七.一”活动安排或根据各地、各单位实际安排。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党员和党员干部论训制度
党委要紧密联系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的实际,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特点,有计划、有步聚、多形式、分层次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轮训班,分期分批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还要注意进行领导科学、经营管理、科学文化知识等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农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 的党支部书记、每年都要轮训一次,参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根据工作实际组织轮训,一般每年一周左右。对入党积极分子,要坚持入党前用一周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党委要加强对轮训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七、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作用。党支部要根据每个党员的活动能力、专业特长和具体情况,采取个人自愿和组织决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群众活动。党员联系群众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凡有联系能力的党员,一般应联系1-2户(名)群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党员责任区、党群共同致富小组和党小组包街、包村、包寨等,实行群体性联系,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可建立党员责任区或党员包班(队)、组等联系群众的形式,团结带领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机关党员可建立工作联系点,团结带领群众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洁、求实、高效、创新的机关。
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作为评议党员、评选优秀党员的内容之一。
八、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党员目标管理是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的一项有力措施。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就是根据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将党员的标准、义务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所应做的工作、完成的任务,转化为具 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通过党员的实际行动,保证目标的实现。党员目标管理的方法步骤:(1)制定支部工作目标。党支部要根据党委的要求,发动党员讨论制定支部目标,其内容包括支部自身建设、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发展党员、经济(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2)制定党员个人目标。党支部在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准则》,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采取自报与引导相结合的办法,由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人具体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3)支部审定目标。党支部将党员自报目标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讨论,进行修改补充,然后确定每个党员在一年内的各项具体目标,由党员本人与支部签定责任书。(4)组织实施。党员目标确定后,基层党组织要对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加强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狠抓落实,以保证目标的实施。(5)进行考核。对党员目标进行考核,一般结合民主评议党员进行。目标考核的结果,应作为评议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之一。党支部对完成目标好,实绩突出的党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党员,要给予批评教育,以激励党员的竞争意识和实行目标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九、换届选举制度
按期召开党的基层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员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章规定“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党的基层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的,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进行换届选举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开好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会,确定召开代表大会或党员 大会的时间、议程、代表名额、选举办法、下届党委和纪委名额;起草好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酝酿、提名下届党委会和纪委会的候选人建议名单;做好代表名额分配、选举及其他与会议有关的准备工作。召开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时,要严格按照党章、《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以保证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圆满成功。
十、“创选争优”表彰制度
“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在广泛开展“创选争优”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定期进行表彰。党的基层组织每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和奖励,要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条件许可的也可适当辅以物质奖励。物质奖励。
第二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制度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制度
2.议事、表决制3.民主生活会制度
制度 度 制度 1.党委工作责任制 4.“三会一课”制度 5.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9.换届选举制度 10.制度 6.7.8.训制度
一、党委工作责任制
基层党委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每个季度要分别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例会、党群部门负责人协调会汇报分析情况、研究部署党建工作。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做到党委常议、书记常抓,年头有计划、有布置,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典型。
党委要把党建工作任务、质量标准、时限指标,落实到每个成员,定期听取汇报,进行检查。党委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经常调查研究,出题目、提要求,实行面对面的指导。
要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议事、表决制度
基层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必须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原则,防止个人专断。议事要有充分准备,一般应在会前三天将议题通知班子成员,准备意见,不要临时动议。
议事时,要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议题涉及有关部门的,可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汇报情况。主持会议的书记或副书记要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归
纳集中。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进行表决。表决可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产生意见分歧,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人的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经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再讨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意见分歧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三、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小组的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基层党委、总支、支部领导成员的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注意思想性、政治性和原则性,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重解决思想、作风上出现的问题,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和原始记录,会后5日内应向上一级党组织报送。
四、“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要继续坚持。
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支部委员会,一般一个月召开一次。定期召开支委会,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形式。支委会负责领导和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
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期召开,如支部有特殊情况或任务,也可增加次数。
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一般每季度上一次。党委要把党课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专兼职党课教员队伍。
在上述“三会”中,党员还要向党组织汇报周围群众的思想情绪,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党员和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对知情不报,酿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党员和党组织的责任。
上级党委要加强对“三会一课”的指导,定期进行检查,使其坚持不懈,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五、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也是从严冶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按照中发[1988]13号文件的要求,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民主评议党员,在保证评议质量的前提下,“方法要简便易行”。一般采取评“两头”的做法,即评出优秀党员,由各级党组织给予表彰;评出不合格党员,进行妥善处置。对大多数党员,采取对照党员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问题就实事求是地解决什么问题。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可结合党员培训进行;也可结合“七.一”活动或根据各单位实际安排。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党员和党员干部轮训制度
党委要紧密联系党的中心工作和本单位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特点,以党校为主要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分层次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轮训班,分期分批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还要注意进行领导科学、经营管理、科学文化知识等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党支部书记要定期轮训,分别由集团公司及厂、矿党委组织实施。坚持每年对党员集中5~7天进行普遍轮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要坚持入党前用一周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党委要加强对轮训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七、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支部要根据每个党员的活动能力、专业特长和具体情况,采取个人自愿和组织决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群众活动。
党员联系群众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根据情况和工作任务建立党员责任区或党员包班(队)、组等联系群众的形式,团结带领群众,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机关党员可建立工作联系点,团结带领群众,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洁、求实、高效、创新的机关。
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作为评议党员、评选优秀党员的内容之一。
八、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党员目标管理是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的一项有力措施。实行
党员目标管理,就是根据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将党员的标准、义务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所应做的工作、完成的任务,转化为具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通过党员的实际行动,保证目标的实现。
党员目标管理的方法步骤:(1)制定支部工作目标。党支部要根据党委要求,发动党员讨论制定支部目标,其内容包括支部自身建设、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发展党员、生产经营(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2)制定党员个人目标。党支部在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准则》,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采取自报与引导相结合的办法,由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人具体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3)支部审定目标。党支部将党员自报目标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讨论,进行修改补充,然后确定每个党员在一年内的各项具体目标。(4)组织实施。党员目标确定后,基层党组织要对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加强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狠抓落实,以保证目标的实施。(5)进行考核。对党员目标进行考核,一般结合民主评议党员进行。目标考核的结果,应作为评议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之一。党支部对完成目标好,实绩突出的党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党员,要给予批评教育,以激励党员的竞争意识和实行目标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九、换届选举制度
按期召开党的基层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章规定“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四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党的基层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
第三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如何建强基层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基层阵地上的堡垒,堡垒强则阵地坚,堡垒弱则阵地失。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群众、真正关心群众、真心爱护群众。
①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真正树好“风向标”。
②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党员楷模,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③严格党员干部考核,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中。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任何功劳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得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科学管理,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正确定位基层党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深化群众动员、融合各方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为民服务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统筹治理元素,激发社会协同能力
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社区居委会为“组织者”、社区居民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辖区单位为“合伙人”五方权责主体,引导群团组织同向发力,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倾听关注成员单位需求建议,健全完善民需对接、服务共建、交流促进等工作机制,促进双向认同、纵横联动。
二、夯实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
健全完善社区干部培养选拔链条,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聚焦物业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社区“两委”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举办基层治理论坛、专题研讨,全员覆盖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培养锻炼书记能力素质。把表现优秀的社区干部储备到社区后备人才库,在重点岗位上、重要任务中锤炼历练。完善正向激励、关心关爱机制,选树干部标兵,宣传先进典型,增强干部干事创业“源动力”。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以破解物业管理难题为抓手,相关部门联动,明确奖惩条件。发挥业委会作用,聚焦群众反映热点难点等问题,采取“拉家常”等方式,征求居民建议,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基层治理机制,以务实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严格选拔,到岗到位。明确选拔聘用标准,细化招聘流程,及时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日常咨询,与人社、纪检等相关部门联动,严格按照要求,精心筹划开展统一选拔,做好选岗工作,与任职村(社区)对接,签订聘用协议,及时到岗到位。
帮带培养,增强本领。压紧压实责任主体责任,针对新到岗村级后备干部开展任职培训,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范围,统一组织实施,引导参加学历教育,提高知识积累和水平。选派帮扶干部等与村级后备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引导村级后备干部有效参与村级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信访维稳等工作,帮助完善台账资料,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关怀关爱,激发热情。注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激励保障,及时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村级开展日常工作,引导村级后备干部开展贫困户帮扶等。严格参照村干部标准,按月兑现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报酬,激励村级后备干部干事创业。
强化管理,规范提升。区级统一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完善人员名册,及时做好更新。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跟踪培养,进一步细化考核评议办法,强化结果运用,实行动态管理,补齐配强,对表现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及时纳入重点培养范围,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如何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是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村(社区)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可见,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和培养,对巩固和提升党在村(社区)基层组织堡垒和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选拔,广开门路吸收优秀人才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门纳贤,解放思想、转化观念,要善于把思想政治素质强,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从村(社区)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两新组织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和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打破地域、区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强化培养锻炼,不断提高村(社区)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帮助提升学历,根据新时代对干部队伍素质要求,制定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和学费补助制度,加强与高校、党校、电大等单位联合形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学历;其次是加强培训,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和现实需要,进一步依托党校、夜校等途径加强对后备干部市场经济、维稳处突、法律法规、党史党规、乡村振兴、反腐倡廉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次是强化锻炼,结合村(社区)工作情况,积极主动安排优秀后备干部到急、难、险、重的岗位进行锻炼,早日适应村(社区)工作环境和群众心理,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做好考核使用,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动态管理,常态化做好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优胜劣汰,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结构合理,对优秀的后备干部按程序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中,不断增强村级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搭建好舞台,真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望头、有劲头。
第四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执行力是保障党在基层的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六届四中代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就是要把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突破中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当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各项工作十分繁重。因此,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强调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深入推进组织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全面贯彻,通过扎实的工作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要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因为: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原则。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系党自身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党的领导的真正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地位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否,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和章程中,而且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党的形象如何,群众更多地、经常地;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行动来了解、来认识的,是基层群众工作的表率。
二、新时期新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总体上讲,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好的,在党的执政建设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基层党的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高,自我意识不强,群众观念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政治理论水平低,缺乏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法治意识淡薄,不能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解决复杂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二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较弱。三是部分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习惯于行政指挥型或家族式管理的方式,不善于民主决策,作风不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
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先进性要靠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员要保持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先进性不相符合的问题。一
是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突出表现为“三化”,即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物化,执政意识弱化。二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青年党员、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比例较低,一线重要岗位、新经济组织中党员较少等问题。三是部分党员的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放松自身要求,不想多尽义务,不愿意带头,混同于普通群众。
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对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党建工作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如何合理设置党组织,如何科学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都是新课题。在这一领域,党组织覆盖率比较低,党建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
“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对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基层民主管理提出新要求。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要求有更加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当前,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充分,民主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与广大党员的民主愿望还有不少差距。
三、目前党的基层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执行上盲目随从。有些基层干部工作履职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当作是贯彻执行,好像是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的执行,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二是调解矛盾能力偏低。有的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对待群众态度粗暴,习惯于用简单、蛮横的办法处理当前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错误地认为只要上级领导出面干预就能解决,而不重视增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领导方式和方法简单。简单陈旧的方式方法必然不能适应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沿袭传统的开会、发文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把开会、发文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是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那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呢?
一、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以基层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
着眼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基层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真正关怀、真心爱护。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三是关心基层干部,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管理好,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二是发展好,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把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三是教育好,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科学合理构建基层党组织体系,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按照属地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管理的原则,以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二是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党支部主要是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发挥保证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包涵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当前,重点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把“盆景”变为“绿洲”。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紧紧扭住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推动发展方面的潜能,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的新要求。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成为全党工作中心,党的基层工作的重心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向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方面转移,更加突出地体现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时代主题。近年来,在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发展的能力方面,我们做过许多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牢牢地抓在手上,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必须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要切实把那些能力强,敢想敢干,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在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上,更应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三推两考一选”的方式,把那些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选拔上来,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基层班子成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牢记发展使命,发挥最大潜能,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是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领导集体,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大小、强弱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因此,要正确把握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党内民主与集中的良性互动,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合理分工,做到有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展其能,成其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班子议事规则,特别要研究制定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党委议事规则。凡是重大决策的确定、重大项目的建设,重要干部的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决策水平。要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把票决制扩大运用到党委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上,使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意见,有效避免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问题。要以创“和谐班子”建设为契机,加强对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考评通报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解决好班子自身内部矛盾,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保证班子和谐统一。
三、以强化宗旨为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党内各项活动的不断开展,党员的宗旨观念以及思想工作作风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漠,为民服务本领不强,热情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必须倾心竭力地抓好党员的宗旨观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教育党员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反映群众的诉求,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准则。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在工作中,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推行了“党员承诺制”活动,这一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明确了责任,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这是我们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应该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此外,我们在党员队伍中组织实施的“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划分党员责任区”以及组织“党员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开展党内活动的有效载体,为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为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进一步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不断完善,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只要正确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开展工
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既要相信、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充分调动好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四、以增强合力为核心,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承载着团结、组织群众,增强合力的重要职责。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摆在我们组织部门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班子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堡垒。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最关键的还是选人用人的问题。不但要注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同时还要深入的分析成员之间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等诸多因素,要通过全方位的考察考核,选准干部,正确使用干部。同时,更应注重对不同的领域的基层班子,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加强。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正成为党建工作开辟的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必须确保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必须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之中。特别是对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企业这些相对薄弱的环节,更应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对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企业,凡是具备组建条件的,都应及时组建党组织,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建立联合支部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还应进一步与工会组织协调起来,通过“以工建促党建,以党建强工建”的形式,发挥党组织在各个领域中的核心作用。
五、以创新方式为统领,提升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贵在创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要把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把这项基础工程抓实抓好。要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和范围,使选举人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所比较,有所选择,更好地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要积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能力,应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首先创新工作方法。要在认真研究农村、街道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下,找准党建工作与其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得党建工作与其中心工作的融会融合。在农村党建工作中,应继续立足于以“三创两建”活动为中心,加大创建 “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基层满意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的工作力度,以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双向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社区内的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组织开展“创建兴企先进党组织,争做兴企模范党员”的“创争”活动,进一步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社会矛盾,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都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提高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强的群众基础。
六、以规章制度为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强化约束的能力
重点落实好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员评议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要结合党员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对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他们工作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不履行义务,不做工作的,要给予批评帮助,促其转化。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评议工作要坚持政治性、严肃性,通过评议,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良好的民主评议气氛。民主评议中,也可参照干部管理中的民主测评方法,征求部分党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对大多数党员、群众不满意的党员,要给予警示,限期改正缺点、错误,促其转化。《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在党员民主权利面前,所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础,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又要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严格党员管理,强化约束,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要加大对党员民主意识的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养成民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发展党内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通过实行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旁听党委会等形式,充分保障和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成为党的生活的主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及时传达给党员。要建立和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营造充分发扬民主的氛围,让党员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要建立和完善党员自身权益维护制度,使党员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能及时反映上来,并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严重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严加惩处,切实维护好党员权益。
第五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哪些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如何确定?
按照党章规定,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它基层单位建立的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名、不足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联合组成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党支部,应设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名,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名。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100名或5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成立的临时单位、临时机构、短期学习班等,经批准,可以成立党的临时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临时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会委员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2.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党员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7名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2)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最多不超过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3)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最多不超过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4)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
(5)基层委员会一般不设常务委员会。少数大型厂矿企业、规模大的高等院校等单位,党员人数比较多,为便于开展工作,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15-21人,常务委员5-7人。
3.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遵纪守法,坚决同各种犯罪分子和犯罪活动作斗争。
4.各种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所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必须认真执行的。党章还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作用作了明确规定: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如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