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1: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

第一篇: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

一、新疆屯垦简史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 2000 余年,相袭至今。早在汉代张骞“凿空”(《史记.大宛列传》)西域后,汉武帝元封 6年(公元前 105 年),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猎骄靡时,在乌孙国的 胘靁(今伊犁河谷)即开始了屯田,史称赤谷屯田,这是西汉在西域 最早的屯田点。

1.公元前 101 年至公元 25 年新疆屯垦

公元前 101 年,汉驻军屯田于轮台、渠犁(今轮台和库尔勒)两 地,并置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务。公元前 68 年—公元前 62 年,西汉 相继派兵车师交河,设置戊己校尉专司屯田。公元前 60 年,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立都护府乌垒城(今轮台县境),总领天山南北两道,从此西域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当时,屯田遍及西域各地。轮台、渠犁、焉耆、龟兹(库车)、车师前(吐鲁番西)、楼兰(今罗布泊 周围)、伊循(今若羌县东米兰)、姑墨(阿克苏)、赤谷(乌孙国 都,今伊塞克湖东南)等地都是重要屯田区。西汉时期屯田近70 年 中逐渐形成都护、戍已校尉、曲侯和屯长四级管理体制,直属中央大司农管理,新疆屯田士卒达 2 万余人。公元9年,王莽篡国建立新朝 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西域大乱,屯垦事业中断。公元 25 年,刘 秀建立东汉,再通西域,沿袭西汉成例,继续设置西域都护及戍已校 尉管理西域,屯田区扩大到伊吾庐(今哈密)、金满城(今吉木萨尔 县)、柳中城(今鄯善县鲁克沁一带)、高昌壁、疏勒(今喀什疏勒 县)等地。

2.魏晋南北朝

在此后魏晋南北朝的将近400 年内,中原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对西域的管理虽相对削弱,但派遣官吏,推行中央政令从未中断。隋 代,隋炀帝即位后积极经营西域,于公元 610 年在西域设伊吾郡,在 伊吾大兴屯田。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始于 630 年,到 791 年吐蕃攻占西 域时停止,历经 161 年,以军屯为主,有军就有屯,在 11 个屯田区中,有 7 个是西域战略要地,主要分布于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吐鲁番地区)、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于阗(今和田附近)、庭州(吉木萨尔县一带)、轮台(唐轮台、乌鲁木齐南部乌拉泊古城)等地。东起巴里坤,西至楚河畔,南到昆仑山,北至准噶尔,屯田遍 及天山南北。唐代设置支度营田使专管西域屯田,西域屯田出现繁荣 局面。

3.元、明、清时期

唐朝衰弱之后,以至五代、两宋时期西域屯田相继衰微结束。元 代西域屯田长达 20 年,军屯与民屯并举,后因撤出军队,屯田遭到 破坏,以至明代逐渐废驰。主要分布于哈密力(哈密西北)、别失八 里(今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腾竭儿(今阜康)、亦里黑(今伊宁)、曲先(库车)、可失哈尔(今喀什)、斡端(和田)等地。有屯军 2 万 余人,屯民 3.7 万余户,屯田 6.6 万余公顷。

清康熙 55 年(公元 1716 年),清政府派苏德尔募兵到哈密、巴 里坤和木垒等地屯田。1725 年,清军在阿尔泰举办屯田。屯田范围 遍及南北疆。清代屯田共经历 195 年,屯田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巴里 坤、哈密和吐鲁番 3 地;北疆地区木垒、奇台、吉木萨、阜康、乌鲁 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晶河(今 精河)、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阿尔泰等 13 地;南疆地区喀 喇沙尔(今焉耆)、新平(今尉犁)、卡克里克(今若羌)、库车、阿 克苏、乌什、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叶尔羌以及和田等 10 地。

公元 1840 年以前,清代前期在新疆共有屯丁 12.67 万人,屯田 20 万公顷。1840—1850 年,布彦泰、隆迎阿任伊犁将军,新疆屯垦 掀起第二次高潮,先后垦荒地 83 万公顷。1864 年后新疆爆发战乱,浩罕国阿古柏和沙俄乘机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屯垦事业遭到毁灭性 破坏。公元 1878 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 年建立新疆省后,左宗棠、刘锦棠大力倡导民屯,新疆屯垦事业出现第三次高潮。1905 年,全疆新垦荒地 64 万公顷,至 1911 年辛亥革命时耕地增至 70.3 万余公顷。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发展,巩 固了祖国统一。

4.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1912 年—1928 年,杨增新统治新疆,发展民屯,使 新疆耕地由 70.3 万公顷很快增加到 80.1 万公顷,基本解决了全疆军 民衣食问题。1928—1933 年,金树仁统治新疆,屯垦遭到极大破坏。1933—1944 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下,执行两个 3年计划,建立屯垦委员会,第一次创办机械化农场,兴建 水利工程,使耕地有了较大的增长,粮食增加到 58.65 万吨。1944年9月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屯垦事业再次衰落,北疆屯垦全遭 破坏,南疆屯垦陷入瘫痪。

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 1954 年 10 月 7 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的大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 二兵团的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大部组编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前身是湘赣苏区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参加 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零 师三五九旅。1944 年 10 月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北返,中原突 围,于 1946 年秋返回延安,与独立四旅组成第二纵队(后独立六旅 归二纵队建制),次年 3月西渡黄河。1949 年 2 月,改称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二军。6 月,归一野一兵团建制,出色地完成了自卫反击、解 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和西藏阿里的光荣任务。

1946 年 11 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后改称第六军,由 新四旅和教导旅组成。新四旅前身是 1927 年黄(安)麻(城)起义 组建的光山独立团发展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后与一方面军的三十 九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加过“百团大战”。教导旅的前身是中央苏区红军的一部,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诸 战役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后编入八路军一 一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后一二九师七七一 团等 3 个团赴延安组成新四旅,晋察冀、冀鲁豫的劲旅到边区,组成教导旅。

第六军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大战役,解放西安,攻克兰州。1949 年 11 月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由王震司令员、徐立清政治 委员率领进军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国民 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起义部队于 1949 年 12 月 7 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新疆三区革命民族军于 1949 年 12 月 20 日正式 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一兵团从二、六军中抽调大批优秀政工 干部到二十二兵团和五军的军、师、团中,建立起各级党委会和政治 工作机构及制度,加强了二十二兵团和五军党的工作和部队建设。

1949 年 9 月 25、26 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 电和平起义。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 年 10 月 7 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大部、六军一部、五军大部、二十二兵团全体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49 年 9 月 25 日新疆和平解放,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 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 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二)兵团屯垦事业序曲

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 年全 疆工农业总产值仅 7.2 亿元(以 1980 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 占 0.5%。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 3 户农民仅有 1 头耕畜,9 户 农民 1 辆木轮车,2 户农民 1 把砍土曼。1949 年全疆粮食总产 8.48 亿千克,人均占有 195.7 千克,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已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20 万军队粮响绝无可能,当时,新疆军区 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 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 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

1949 年 12 月 25 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 1950 年军队参加生产建 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 队粮饷问题。要求当年“开荒种地 4 万公顷”。遵照命令,全军指战 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 5.58 万公顷,收获粮食 3292.2 万 千克,棉花 37.85 万千克,油料 186 万千克,瓜菜 2254.5 万千克,饲养了各类牲畜 18 万头(只),全军粮食自给 7 个月,食油、蔬菜全 部自给,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1.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

1950 年 1 月 21 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一)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 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 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二)全新疆部队 19.3 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者、辎 重汽车兵团、挽马、骆驼、运输等部队,军工部工厂职工外,必须发 动 11 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三)除由苏联购买双挽 犁 1.5 万个,坎土曼 5 万把、铁钯 5000 个外,其余农具,均由各部 自行准备。(四)棉种由苏联购买 10 万千克,粮食种子则由食粮中开 支,准予实报实销。(五)王震同志在财经委员会上根据上述生产建设计划的命令的报告,予以批准,随同命令同时公布,我们在春耕夏耘 秋收时期分赴各地检查,各部业已学习过毛主席去年 12 月 5 日文告,希望各部订出自己的生产计划,互相帮助,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2.节衣缩食 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

1951 年部队播种面积增加,收获粮食比上年增长 35.4%;1952 年播种面积扩大到 10. 万公顷,1950 年增加近1 倍。8l 比 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军将士节省部分军费投入新疆工业建设,并动员 全军指战员节衣缩食每年(2 套)军衣节约 l 套,件衬衣节约 1 件,2一年发1套棉衣改 2 年发 1 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 掉翻领,军衣口袋由 4个减为2个,并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工业建设。

从 1950--1951 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 90%以上,资金数额占 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 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 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 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 厂等 10 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 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 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 76 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2 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及 1952 年 10 月 23 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生产部队进 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 3.67 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 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 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 19 个工业企业 和 618 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 2000 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 10797人。

3.新疆部队整编 成立生产部队

1952年 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六、二、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 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 个运 输处,共约 1055 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

编入生产部队的有:第二军第五师编为第一师,驻阿克苏;第六 师编为第二师,驻焉耆;第五军第十四师编为第三师,驻伊犁;第十 五师编为第四师,驻巩留;第六军第十六师编为第五师,驻哈密;第 十七师编为第六师,驻五家渠; 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师编为第七师,驻沙湾县炮台;第二十六师编为第八师,驻石河子;第二十七师编为 第九师,驻焉耆;骑兵第七师编为第十师,驻绥来县小李庄;骑兵第 八师编为工一师,驻石河子。

4.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成立

1952 年,新疆军区在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农学院,毛泽 东亲自给学院取名“八一农学院”。当年 8 月 1 日开学,涂治任院长。从内地省(市)大专院校和新疆农业技术人员中选调了 63 人到校任 教。学生全部从部队官兵中选送,设置农业、农经、森林、畜牧、水利 5个系 8 个专修科,当年招收学生 804 名。1954 年兵团成立后,学院交兵团管理,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兼任院政委。1956 年,兵团政 治部干部部在《高等教育事业的计划》中提出了扩大八一农学院,增设本科专业。

1954—1957 年兵团累计投资 613 万元扩建八一农学院,并将原 来的 3 年制专科改为 4 年制本科。1957 年 11 月,八一农学院交自治 区,受国家农垦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

(三)兵团的产生与发展

1954 年 10 月 7 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部队成立 “新 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 10 个农业建设师,2 个生产管理处,1 个建筑工程师,1 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 17.5 万人,官兵 10.55 万人。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 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 自给性生产。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 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全民所有 制企业的转变。

1954 年起,兵团先后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以及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 参加边疆建设,至 1960 年末,总人口已达 72.41 万人,为 1954 年 兵团成立时的 4.l倍。

1955-1957 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 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 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 年共规划新农场 44 个,此后又用 2 年时间,把已建成的 36 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 进一步。

1958-1960 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 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 纳斯河流域,共垦新开荒地 56.67 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 107 个。

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58 年新增各类企业 100 个,1959 年新建企业 132 个,其中现代化企业 37 个。1960 年工业总投资 达 7548 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 39 个,至年底,全兵团已 拥有各类工业企业 343 个,工业总产值达 60149 万元,比 1957 年增 长 2.5 倍。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 最快的 3 年。1961-1962 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 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撤销 9 所学校,对 36 家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坚决执行中央“农业第一,粮食第一”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经过调整,从 1963 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 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 年底兵 团职工总数增到 80.86 万人,总人口增至 148.54 万人,农牧团场发 展到 158 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 112 个,耕地面积达 80.86 万 公顷,播种面积达 55.68 万公顷,粮食总产 72.03 万吨,棉花总产 2.49 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 1/3,达 97669 万元,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 21.8%、31%和 99%。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 3849 万 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 1975 年 10 年累计经营亏损 7.94 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 年 3 月 25 日中共中央、中央军 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1975 年 5 月 24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尔后,11 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兵团解体,1976 年,自治区部分地、州,将其 20 多个国营农场下放到县,有的将农场拆 散下放到公社。原所属的 2 个汽车团、10 个汽车营以及 5000 余辆汽 车、21 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 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 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 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

1975—1977 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 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 20 多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 牧场总数虽有增加,但生产水平下降,3 年共亏损 6.67 亿多元,是 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严重的 3 年。据此,1978 年 2 月,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 治区双重领导,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 接供应,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 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 年粮食总产达到 92.3 万吨,比 1977 年增长 48%;棉花总产 5.25 万吨,比 1977 年增长 3 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8.4 亿元,比 1977 年增长 138、9%,每年平均递增 24.3%。

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 年 12 月 3 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 定》。兵团恢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公、检、法等均由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 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成为区 经济计划一部分。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 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兵团和师设司令部、政治部、纪律检查委员 会等。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工 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 18 个师级单位。

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 12 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 10 个,农场管理局 3 个,建筑 工程师 1 个,其他企事业单位 16 个。1981 年兵团恢复时拥有 221 万 人,其中职工 92.5 万人;耕地面积 90.7 万公顷,播种面积 73.61 万公顷。粮食总产 92.3 万吨,棉花总产 5.25 万吨,油料总产 5 万吨,甜菜总产 24.76 万吨。牲畜年终保留头数 271.54 万头。工农业总产 值 18.4 亿元。

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 体制改革,农业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管理 办法健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分配制度。1986 年,兴办各种家庭 农场 4.46 万个,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 3.1 万公顷,户均 0.13 公顷,发展庭院经济。工业调整结构,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搬掉干部“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 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三大作用

新疆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担负的历 史使命就是屯垦戍边。50 多年来,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践 历程中,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做出过明确的要 求,先后赋予兵团屯垦戍边,执行战斗队、生产队和工作队的“三个 队”的任务;要求兵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新疆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 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稳定新疆和巩固祖国边防的“四个模 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兵团更好的发挥促进社会进 步的建设大军,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 的“三大作用”,在新时期不断开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

(一)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的中流砥柱作用

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是兵团屯垦戍边职责中重要的一 环。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政治、宗教势 力交汇中心和国际“热点”多发地区的省区。近代以来,西方敌对势 力想方设法在新疆上做文章。然而长达几千公里的边境线和远离内 地、交通不便,不仅使得单纯依靠军队守卫边疆成本浩大,也难以应 急和周全。新疆这种特殊的区情,使得新疆需要一支亦兵亦民,熟悉 本地情况,平时以生产为主,有事时能召之既来、来之能战的特殊组 织,以分担一部分国防军的任务。兵团是一个准军事组织,是一个强 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三股势力”(即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同境内外的民族分裂 分子相互勾结,相互呼应,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并由此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时,兵团能够通过“以民制乱”和本身具有的组织优 势,起到稳定社会、稳定大局和稳定人心的作用。1.兵团承担着重要的稳定职能

兵团特殊的组织形式,适应了巩固西北边防的需要。50 多年来,兵团不论在承担支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任务上,还是在边境地区 建立边境农场、与国防军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边防线上,都有效地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减轻了国家的国防负担,起到其他任何组织 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面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西方敌对势 力危害新疆稳定的活动,不论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反对民族分裂 主义的斗争中,还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反 渗透中,兵团总是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 进行分裂活动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有效地维护了新疆的稳定,为国 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兵团农牧团场地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前沿,时刻警惕和积极 应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能够抵御各种反动思想传 播,增强各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信心;兵团是维护社会稳定 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新疆与 8 个国家接壤,有5400公里国境 线,边防巩固是新疆稳定的重要保障。兵团作为一支准军事组织,特别是兵团边境团场的民兵常年在边防线上从事生产活动,是人民军队 的特殊“耳目”。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等特点,可以把发生的突发 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经 济和政治损失。兵团始终坚持“兵”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戍边任务。

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遵照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 示,兵团承担着维持治安、劝阻边民外逃,对边民外逃遗留下来的农 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并在沿边 境地区有计划、迅速地建立了边境农场带。几十年来,兵团坚持劳武 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 殊作用。兵团始终与新建各族人民一道,高举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旗帜,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中印、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等新疆历次重大军事和政治斗争中,在抢险救灾、执勤巡逻、平息突发事件、制止**、打击民族分裂和暴 力恐怖活动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兵团是构筑军、警、民共同应对分裂恐怖活动体系中极其重要 的组成部分

兵团有助于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机制;能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 新疆政治稳定。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驻疆人民解放军及其生产建 设兵团坚决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打 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在历次重大的政治斗争中都始终冲在最 前列,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反分裂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 世 纪 50 年代剿匪平叛,迅速稳定局势。在“1989 年乌鲁木齐发生的 5 月 19 日骚乱事件;1990 年 4 月,阿克陶县巴仁乡发生的反革命武 装**;1997 年,伊犁 2 月 5 日骚乱事件中,兵团武警和民兵都迅 速出动平息了事态,并组建民兵防暴分队,出色地完成了重要目标的 警卫任务,受到军委总部的表彰。”

3.兵团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态的体制机制,能够震慑和 迅速有力打击分裂破坏势力、确保社会稳定,支援兄弟省区建设、执 行援外任务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起,兵团除积极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 外,还尽力支援内地省市建设,并执行一定的援外任务。1959 年至 1961 年,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内地各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兵团 曾向灾区人民支援粮食、种子等。1965 年以后,兵团抽调各级干部 和业务骨干,支援内地有关省区发展农垦事业。

从 1960 年开始,兵团执行国家交给的援外任务。1960年3月至1965年11月,支援越南创办8个军垦农场。1965年8月至1981 年7月,支援坦桑尼亚建立两个农场和两个农业项目。1968年6月至1978年5月,支援巴基斯坦修建喀喇昆仑公路。1978年9月至1991 年1月,支援索马里建设费诺力稻谷农场。1960 年至 1984 年,兵团 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13 个国家,派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1.17 万人次,提供 3 个农场的成套设备项目、5 个技术合作项目和所需 工程技术人员的对外援助,圆满完成了土地规划、开史志鉴研究荒造 田、水利水电、房建通讯、道路修筑等建设。1987 年 4 月至 1988 年 8 月,兵团工一师还支援斯里兰卡,承包了哈威利农田水利工程。兵 团技术人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 务,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赞扬。兵团人不仅以自己的奋斗 与牺牲换来了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宁,更重要的是为祖国赢得了光荣 与尊严。

(二)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的铜墙铁壁作用兵团的作用 决定了兵团的地位,有为才有位。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兵团的特殊作用。1954 年新疆兵 团的成立,就是因为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 战略资源的基地。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而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起到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

1.兵团的开发建设使新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兵团的开发建设,能够稳定边疆、充实边疆,使新疆成为国家重 要的战略支撑点,进而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防御态势。

一是完善屯垦戍边战略布局,使屯垦戍边成为国防体系中的重要 一环。进疆部队最初的屯垦戍边活动是从驻防之地的大生产开始的,随着部队整编和兵团的成立,屯垦区域的部署和规划,主要根据国防 安全战略考虑,同时考虑在开发建设中不与民争利,逐步形成三个农 垦带。南疆农垦带,包括库尔勒垦区(农二师)、阿克苏垦区(农一 师)、喀什垦区(农三师)、和田垦区(农十四师);北疆农垦带包括 哈密垦区(农十三师)、昌吉垦区(农六师)、乌鲁木齐垦区(农十二 师)、石河子垦区(农八师)、奎屯垦区(农七师)、博乐垦区(农五 师)、伊犁垦区(农四师)、塔城垦区(农九师)、阿勒泰垦区(农十师);边境农垦带是指各垦区(主要是北疆垦区)沿边境一线建立的 边境农场带。三个农垦带的建成,最终形成了兵团团场两周(两大沙 漠周边)一线(边境沿线)的战略格局。这种战略格局通过实边、兴 边,迅速改变了新疆长期以来“有边无防”的状况,成为新疆国防体 系中的重要一环。几十年来,兵团屯垦戍边战略格局在维护我国的国 防安全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强民兵武装力量建设,协助军队开展边防。兵团有自己的优势,在局部战争中可以发挥多种作战任务,通常是配合部队作战,主要担负后方警戒、城市反空袭、游击战等任务,保证主力部队以主 要兵力完成主要进攻方向作战任务。兵团有着配合部队作战的光荣传 统,1962 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兵团组织各族民兵支援和配合西线 作战,配合部队封锁边境,控制要点,袭敌扰敌,为主力部队歼敌创 造了有利条件。未来战争后勤和技术保障任务艰巨,需要组织大量的 民兵支前,兵团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和易集中的特点,最适合担负各种 战略物资、武器弹药的运输和抢救伤员、抢修设备等任务。兵团如王 震所说,“是一支产业大军,是一支有组织、有训练的强大的警备新 疆的国防军的后备力量”,“是新疆军区的后备军。”因此,兵团必须从构筑国家边防安全长城的高度,认识承担的戍边职能,自觉、主 动、充分地发挥铜墙铁壁作用,时刻警惕和防范来自境外敌对势力的 各种渗透、破坏活动,成为巩固祖国边防的模范,在巩固边防和维护 国家安全过程中,不断实现兵团的战略价值。

2.兵团的发展壮大,能够为国防军提供有力的后勤补给保障、后 备力量支持、空间回旋支撑和战略战役协同,震慑各种妄图入侵之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防安全的需要。

1960 年兵团开始建立兵、师、团武装工作机构,同时组建民兵 连。当年底,就组建了数十个民兵连,共 1.2 万多人。一旦边境地 区发生突发事件,就迅速进行布防,稳定局势。1962 年“伊塔事件” 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兵团在中苏边境迅速组建 独立营、值班连队和基干民兵连。“1969 年 9 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央 军委的指示,兵团又在各师组建了现役部队。”兵团的武装部队和广大职工,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平战结合,劳武结合,长期驻守,永 不换防,成为一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维护稳定的力量和巩固国防的 力量。“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独立营和值班连队,迅速在中苏边 境布防,建立边防哨卡、检查哨和巡逻点,负责边防巡逻警戒,劝阻 边民外逃。“1962 年 10 月,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兵团承担 支前运输任务,抽调汽车、民兵和司机运送物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目前,兵团除了民兵武装外,还有现役部队、武警部队和预备役 部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武装体系。比较突出的是建设边境农场带,构筑起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边境农场带主要是针对“伊塔事件”发 生后,边境地区严峻复杂的边防形势,为实边防边,加强边境建设,从 1962 年开始兴建的。到 1972 年,兵团在长达 2 019 公里的边境 沿线建立了边境农场,种“军事田”、放“政治牧”,形成了纵深 10~30 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这是劳武 结合、亦兵亦农、屯垦戍边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国防的直接产物。许 多边境农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主要是从巩固边防的角度兴建起来的。几十年来,边境一线农场职工多次挫败霸权主义的武装挑衅,擒获 过苏联派遣特务和越境直升飞机。1988 年 4 月,中苏两国界河发生 百年不遇的洪水,洪水冲毁我方一侧的散德克龙口,夺路哈拉苏自然 沟进入额尔齐斯河。在场毁家破的危机关头,兵团人首先想到的是国 土。如果任凭界河改道,将有 55.5平方公里的土地非我所有,何况 苏联一直认定哈拉苏自然沟为两国国界。兵团农十师一八五团和全师 赶来支援的职工连续奋战 16 个昼夜,终于堵住了决口,迫使河水重 新进入界河。几十年来,在边境反渗透、反破坏、反蚕食斗争中,边 境农场的兵团军垦战士不辱使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 命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尊严,成为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界碑。有 一首诗称赞:催不跨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兵团农四师 62 团 的团歌是这样写的:我们种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若问军 垦战士想的是什么,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的最大欢乐„„不仅唱出 了兵团民兵戍边的心声和情怀,更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3.兵团与地方各族人民长期交往和亦兵亦民的形式,有利于联系 军队和各族群众,共同构筑起军、兵、警、民边疆同守、维护国家统 一的强大机制兵团的预备役、民兵、公安武警、职工群众一体化,具 有横向联系紧密、军民交流通畅、军地设施互用的特色,便于在遇到 边防危机时迅速动员和有效应对;兵团建立边境团场、建设边境团场 带、组建边境值班连队、与国防军一起站岗放哨等形式,能够改变边境地区的边防形势,预防敌对势力的渗透、蚕食、破坏和经济政治文 化影响;兵团通过边境团场带推动对外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合作,有利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周边地区一道开创互利、互补、互惠的新格局,建立友好、和睦、繁荣的边境带和边境地。

(三)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的建设大军作用兵团的实力 需要通过屯垦得到增强,兵团的作用需要通过戍边得到发挥。

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任务的同时,对新疆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开创了新疆现代化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明显;创建 了新疆的现代工业,为新疆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兵团发挥了 屯垦戍边的建设大军作用,成为新疆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1.大力发展工农业,迅速提升了新疆的生产力水平兵团的前身人 民解放军进疆伊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活动,1950 年创办军垦农 场 13 个。兵团成立后,继续向沙漠要耕地,在新疆两大沙漠周围勘 察布点,垦荒建设,进行大规模正规化、机械化、现代化国营农场建 设,在新疆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到 2006 年,全兵 团共建成国营农场 175 个,拥有耕地 105.708 万公顷(1585.62 万 亩)、生产粮食 130.97 万吨、棉花 159.22 万担(79.61 万吨)、油 料 13.17 万吨、甜菜 146.51 万吨,分别占到全国的 100.3%、16.2%、0.5%、11.6%和自治区的 15%、53.1%、29.7%、31.4%,成为国家重要 的棉、油和甜菜生产基地,粮、有效地改善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布局。” 开创了新疆现代化农业。新疆和平解放时,工业总产值 9800万元,其中手工业产值占 92.8%。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驻疆部队节衣缩食发 展公交商建企业,1950 年节约 26%的口粮、60%的菜金、50%的津贴,集资兴办各类商业合作社。1950 年合作社达到 80 个,商业网点达到 224 个,纯销售额达 4200万元。兵团成立后,先后组建了兵团 商贸集团公司、兵团物产集团公司、兵团供销合作总公司等,商业流通和交通运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951年开始,驻疆部队平均每人 一年节约费用 91.2 元,创办工业企业“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 厂”、“十月拖拉机厂”等 42 个(其中重工业 25 个)。1952 年 12月,为了支援地方建设,把一批骨干企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 偿移交给地方,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兵团成立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继续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到 2006 年,兵团已拥 有工业企业 4 763 家,形成了煤炭、电力、纺织、轻工、食品、造 纸、皮革、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完成工业增加值 53.5 亿元”。为繁荣新疆经济,改善国家工业发展的布局做出了贡献。50 多年来,兵团在大漠戈壁、亘古荒原,建起了石河 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军垦新城,建起 200 多个 富有军垦特色的小城镇,加快了新疆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新 疆经济和社会发展。

2.积极支援内地和帮助地方恢复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 序 1949 年至 1950 年 10 月,新疆地区不法分子投机活动猖獗,物 价暴涨,扰乱了经济秩序,危害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部队商业合作 社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在各地及重要城镇,按合理比价抛售银元 30 余 万元,并将大批粮食、棉布、糖、菜等商品投放市场,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市场秩序。兵团成立后,继续在消除各种破坏、维护人民群众 生产生活秩序方面发挥排头兵的作用。1962 年“伊塔事件”发生后,边境空虚,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兵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立 即从农五、六、七、八、十师和兵直单位,抽调干部职工 1.7 万余 人,奔赴出事地区,执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劝阻 边民外逃,维护地方治安;重建基层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迅速恢 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在边境局势安定下来后,兵团及时将所代 耕、代牧、代管的生产生活资料一一清点移交给地方。在国家遇到自 然灾害时,兵团积极支援内地。兵团先后支援河北、河南、山东等省 灾民粮食 500 万公斤、小麦种子 15 万公斤及油菜、黄豆种子 2.5 万公斤;1964 年帮助甘肃省组建农业建设第十一师,支援粮食、种子 500 多万公斤,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3.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维护了生态安全兵团在做“国土卫 士”的同时,又作“生态卫士”。1950 年驻疆部队按驻地布点,整 修水渠,就地生产,陆续修建起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兵团成立后,在 南北疆垦区进一步开展水利建设。2005 年,到 兵团拥有水库 109 座,总库容 30.47 亿立方米; 灌溉渠道 9.53 万公里,各类渠道建筑物 101 157 座,机井 9 771 眼;1 万亩以上的灌区 114 处;堤防 1 561.43 公里。另外,大力推广喷、滴、微观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兴修水利确 保农田灌溉的同时,兵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活动,不断改 善生态环境。1950 年部队开展大生产时就植树 71 万公顷(1 065 万 亩)兵团成立后,坚持“边开荒、边生产、边植树造林”方针,认真 规划,在条田、渠道、居民点植树造林。由于兵团场有 88 个分布在 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处于风沙前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实 施“西部边境造林工程”、“准格尔盆地南缘防沙建设工程”、“塔 里木盆地东部绿色走廊建设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改善生 态环境。1999 年,兵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实施了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准格尔盆地西南缘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三北”地区重点防护林,14 个师 80 个团场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 建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6 年,“全兵团林地面积达到 28 万公顷(720 万亩),159 个平原团场有 148 个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这对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沧海横流,方显 英雄本色。

兵团 50 多年的发展,几代军垦战士忠实地履行着党和国家所赋 予的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以党、政、军、企合一的形式承担着“生 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大战略任务,成为了一支不穿军装、不拿 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新的形势下,兵团工作面临新的任务。这就 要求兵团要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 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在新疆屯垦戍边的建设大军作 用,以此来更好的实现兵团的战略价值。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疆军垦事业与任何封建王朝的屯垦戍 边本质的区别。

首先,历代封建王朝的屯垦戍边都是为戍边而屯垦;都只是为了 自身的生存和利于统治的需要; 而且历代封建王朝的屯垦戍边都只是 求得短暂的生存,而没有长久统一的规划,丝绸之路的多绝多通就说 明了这一点;而解放后的新疆军垦事业固然有戍边因素在其中,但更 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在整个新疆的开发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它不仅仅是求得自身的丰衣足食,更重要的是帮助新疆各族人民开展社 会主义建设,同时它也得到新疆各级政府的支持。兵团和自治区走的 是一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它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与新疆 军垦事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大业,新疆兵团四十多年 开发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任何封建王朝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的。

其次,任何封建王朝的屯垦戍边,都只是固守封建大国门户并以 此为依托进行军事扩张一种手段; 而解放后的新疆军垦事业则主要是 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造成一种安定和平与友好的边境气氛,最终达到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其三,从屯垦者的人格力量来看,历代王朝的屯边戍卒,被统治 阶级压迫奴役,缺少献身精神和竞争意识,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所以,几千年来西域内乱不息,外辱不止,发展非常缓慢,远远落后 于中原地区;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屯垦战士,自觉自愿地扎根边疆、保卫边疆,为新疆的开发建设舍身忘我、无私奉献,凝结成一股神奇 的力量,创造出了辉煌而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四,从屯垦者的本质力量来看,历代王朝的屯边戍卒的封建文 化背景如自私狭隘、忠和都的文化矛盾等等,使他们不可能具有扎根 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垦战士,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文化的创造者,高瞻远瞩,胸怀世界,以天下为已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兵团的性质

关于兵团的性质,简单地讲,就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具 体地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 行党政军合一的领导体制,在自治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下,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对所辖垦区行使一定的 行政、司法管理职能,以整体向国家和自治区负责,是执行屯垦戍边 历史使命的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

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复合性质是由兵团承担的多重任务所决定 的。兵团的“党”是指兵团自上而下建立的各级党组织,它们发挥着 领导核心作用;兵团的“政”是指兵团具有部分政府的职能部门,拥 有公、检、法、司、监等政府机构,依法自选管理所辖垦区的行政、司法事务,并承担着政府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职能;兵团的 “军” 是指兵团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行使着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兵团的“企”是指兵团拥有 174 个国有农牧团 场和 561 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工交建商企业,具有开发建设新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职能。

兵团特殊的性质是合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其中党是领导核心,企 是基础和载体,政和军的职能依附于企这个载体。实践证明,党政军 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完成屯垦戍边特殊任务的最佳组织形式,也是兵 团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显著特点。

第二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铸忠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铸忠诚

作者: 戴岚 发布时间: 2009-10-02 14:42:29 来源: 人民网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简要内容:55年来,257万兵团儿女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与8国接壤的边境线上,被新疆各族群众称为“永不挪位的生命界碑”。同付华一样,兵团58个边境团场的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用生命筑起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5年来,257万兵团儿女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与8国接壤的边境线上,被新疆各族群众称为“永不挪位的生命界碑”。

为新疆现代文明铺路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对驻疆部队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从此,这些从南泥湾走来的革命军人,来不及洗去满身征尘,就投身到了新疆建设的洪流中。此后,又有许许多多来自内地的有志青年,踊跃加入屯垦戍边的行列。

兵团建立伊始,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的罡风、漫天的黄沙没有吓倒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肩挑背扛;没有牲畜,他们就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儿女像红柳、胡杨一样在戈壁沙漠中深深扎下了根。

在新疆,人们只要一看那长方形的条田,那整齐的林带、配套的渠道、宽阔的道路,不用猜,这里准是兵团的团场。只有大农业,才有大条田;有了大条田,才便于使用大机械;有了大机械,才有了大生产;只有大生产,才有大发展。几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一直走在新疆、全国的前列。

兵团也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新中国建立前,新疆的工业停留在“打马掌,拧毛线”的原始加工阶段。兵团人靠节省一个帽幨、一个衣袋,建设起了新疆的现代工业。在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商业服务、科技推广等方面,兵团也都为新疆各族人民默默奉献着。

展读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是新疆现代农业的奠基者,也是新疆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科技的奠基者。

固国强边的铜墙铁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维护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方面,更是发挥了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被新疆各族群众称为“固国强边的中流砥柱”。

在长达数千公里、纵深10到30公里的边境上,兵团建起了58个团场。“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这句顺口溜是边境团场人的真实写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了兵团人的印迹:

1962年四五月间,新疆伊宁、塔城、裕民、霍城发生边境居民外逃事件,一时震动中外。在迅速出击平息事态后,兵团调遣上万名干部职工、筹集十数万元资金,从事伊塔地区的代耕、代牧、代管工作,控制了局势,稳定了社会秩序。

1988年4月,特大洪水冲垮了阿拉克别克河桑道克龙口,如果洪水沿着中方自然沟流进额尔齐斯河成为新河道,按照国际惯例就将成为新界河,55平方公里的国土可能他属。兵团战士冲向决口,用血肉之躯苦战八天八夜,终于堵住了洪水,寸土未丢。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剿匪反霸,到1962年平息“伊塔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处置巴仁乡反革命武装**与平息伊犁“2·5”事件,到积极参与平息不久前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着新疆的社会稳定。

兵团职工群众是不穿军装、永不转业的战士,遍布天山南北的170多个农牧团场,使寓兵于民的战斗力量亦遍布于天山南北,在我国西部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筑起了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从经营农业转向经营城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推动生态平衡向良性发展的历史。几十年来,兵团既是国土卫士,又是生态卫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的18个农牧团场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400多公里的戈壁荒原

上。50多年来,18个团场平均向沙漠腹地推进30公里,造出人工林近5万公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日益“长大”的绿色,曾引起联合国环境组织的高度关注。

提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们首先会把它同农业连在一起。然而,经过50多年的稼穑耕耘,兵团人的足迹已跨越垄亩,开始实现历史性跨越……从经营农业转向经营城市。

5年前,兵团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3座城市同时挂牌。随后,兵团的38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现在,兵团90%以上的连队用上了自来水;《草原之夜》中唱的可克达拉不但有了邮局,还有了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

在兵团的发展历程中,中央领导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聂卫国说,兵团将始终把屯垦戍边事业放在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高度,放到新疆工作大局中去认真对待和把握,将永远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第三篇: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核心价值观

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核心价值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新疆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组建52年来,兵团不仅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和巩固新疆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兵团今后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一、兵团精神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边疆大局,于1954年10月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以这种新型的屯垦戍边方式长期在新疆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任务。此后,一批又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城乡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新疆,加入兵团这支新中国屯垦戍边大军。这种服从和选择,注定了这群人毕生需要建立适应屯垦戍边的人生价值观。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很大,但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各族人民生活相当贫困。为了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兵团数十万职工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和新疆布防需要,挺进并屯驻在新疆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用坎土曼或人拉犁等近乎原始的劳动工具,在亘古荒原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治沙治碱,开辟新绿洲;用节衣缩食或超时劳作等近乎白手起家的创业方式,在戈壁荒滩上建新城、办工厂、发展社会事业,较快奠定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基业。兵团老一辈创业者在十分艰苦的开发进程中身体力行的那股拼劲,逐渐凝结为一种精神,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兵团后来的建设者,为他们所认同,并在兵团基业发展壮大进程中自觉地继承下来。如今门类比较齐全的兵团经济社会体系,成为长期推动新疆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精神。新疆陆地边境线漫长,又与多国接壤,建国初期曾是我国的战略后方。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边境局势紧张,急需巩固边防,防止国土被蚕食和敌特潜入潜出。兵团数万名职工奉命由新疆腹心地区调防并戍守在2000多公里边境地带。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但戍边职工几十年荷枪拿锄,以民对军,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而不惜流血牺牲。上世纪90年代,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来自境内外的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在几次奉命打击“三股势力”的重大斗争中,兵团职工发挥劳武结合、熟悉当地、方便集结的特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长期戍边维稳实践中建立的那种“国土在我心中”“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念自然积淀成为一种精神,同样薪火般传承至今。如今新疆军、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戍边维稳体系中,永不换防转业的兵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取得各族人民对兵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本质要求。兵团组建之初就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制定了《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兵团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抽调精兵良将,担当当时新疆许多骨干工程的突击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当地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新疆发生地震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时,都努力在第一时间里赶到现场抗灾抢险。同样,新疆各族人民也给与兵团多种形式的支援和帮助。几十年来,兵团职工和地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中所呈现出的无私奉献境界也集结为一种精神并传承下来。如今新疆不断巩固的“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和谐局面,正是兵团职工与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奋斗的结晶。

新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确保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属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兵团职工之所以在艰苦创业中表现出很强的耐受能力,在戍边维稳中表现出很硬的守护能力,在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中表现出很高的亲和能力,归根结底是深知自身一辈子生活工作在新疆,人生的一切无不与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紧密相关,无不与祖国人民的幸福安宁紧连一起,惟有把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由此产生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兵团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新疆设有兵团这样既屯垦戍边,又长期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特殊社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举,凝聚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执政智慧和治国方略。中央不仅指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胜利前进,也为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理想源泉、民族精神基因和道德标准示范。

党的屯垦戍边理论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下达新疆部队大部集结转业的命令中说:“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你们要“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早在晋冀鲁豫边区就探索过武装与生产高度结合,提出“手不离枪、枪不离锄”的具体组织形式。他在1981年针对“文革”后期兵团建制被撤销说:“兵团恢复起来确实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江泽民同志上世纪90年代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既是搞好新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关系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着十分重要的棋”,要求兵团“继续沿着屯垦戍边的光辉道路阔步前进。”胡锦涛同志新世纪初充分肯定,“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忠实地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兵团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进一步增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实现兵团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保持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斗争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党中央纵览天下,把握全局,不断明确兵团任务,肯定兵团作用,指引兵团前进方向,引领并培育了兵团精神。

建设新中国的追求是兵团精神形成的目标和动力。兵团几代职工创造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明显时代烙印的理想追求,并以这种理想追求凝聚起自身的意志和力量。老一辈创业者大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里出生入死的转业军人,全国解放后他们有功不居,拿起生产建设的简陋工具,从事甚至比战争还要持久的艰辛劳作,内心里涌动着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加快建设新中国和新家园的理想追求。大批建设者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他们离别故土,西出阳关,投身火热却又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内心里激荡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边疆处处赛江南的理想追求。众多的戍边者在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受到严重威胁时,服从调遣,义无反顾,扎根远离城市现代文明的边境地带,经受边防斗争和恶劣环境的长期考验,内心里充满着我为祖国守边防的理想追求。如今的建设者们继续肩负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仍奋力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内心里聚汇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理想追求。不同时期崇高理想追求所升华出来的兵团精神,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先导和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军队精神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概括了兵团前身即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以流血牺牲铸就了人民军队精神。历史沿革和历史使命让人民军队精神在兵团生根开花。兵团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属于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进一步延伸;兵团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属于拥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沂蒙精神在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中的进一步展现;兵团为祖国站岗放哨的负责精神,属于人民军队革命利益高如天的负责精神在新疆戍边维稳重大斗争中的新写照。中华民族、人民军队和兵团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都承接有先进的文化基因,并扩充为情感纽带、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英模的光荣之举是兵团精神形成的道德标准示范。兵团屯垦戍边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热爱祖国,在边防斗争、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治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服务人民,坚守在艰苦地区行医执教或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的先进工作者;崇尚科学,精心培育良种和开发新产品的优秀科学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在不同战线创高产、创高效、创纪录的劳动模范;团结互助,常年为基层职工、为当地百姓办好事的优秀基层工作者;艰苦奋斗,以主人翁思想为国家增砖添瓦的节俭标兵等。这些在兵团受到大力表彰和广泛传扬的光荣之人,引领周围更多的人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构成在兵团工作生活中行为得失、道德选择的基本态度和最高标准,对塑造兵团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和睦的纽带。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联,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中的深化和展现。

三、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兵团主动适应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屯垦戍边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要求兵团直面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把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兵团得抓紧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素质相对较高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有队伍有实力,才有条件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作出更多的贡献。新疆处于祖国边防和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斗争的第一线。这种斗争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兵团得时刻铭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劳武结合的体制,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完成上级交付的戍边维稳任务。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兵团广大职工群众是创造兵团精神和弘扬兵团精神的主体,通过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是巩固新中国屯垦戍边人员基础,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兵团几代职工奋斗、奉献、牺牲的高尚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应得到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支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兵团,就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每年为职工办些实事。首先解决好职工的住房、就医、冬季取暖、子女上学或就业等基本生活需求,加快解决好道路、饮水、卫生、收看电视等公共需求,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于为了国家战略需要,至今仍坚守在资源禀赋、市场发育、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职工,更得统筹兼顾,运用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加快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用阶段性的现实成果,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才会有足够的、稳定的、素质较高的屯垦戍边队伍,弘扬兵团精神才能够真正具有历史传承性。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增强其务实进步的时代特征。弘扬不是简单的复制。把兵团精神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内涵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体现进步,是不断巩固屯垦戍边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必由之路。如今,热爱祖国,不仅体现在随时准备为祖国主权、尊严和安全挺身而出,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时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惜牺牲,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不仅体现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发展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样,兵团精神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可,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

屯垦戍边,千秋伟业。兵团在新疆长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一定要把兵团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作为在新的征程上高举的精神旗帜和铁打的主心骨。(完)(编辑:魏长峰)

与时俱进 弘扬兵团精神

张庆黎

兵团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业者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半个世纪的奋斗中,兵团儿女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凝成了“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成为兵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值得兵团人永久珍惜、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一定要将兵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一、抓住与时俱进这一关键弘扬兵团精神

抓住与时俱进这一关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兵团精神,需要牢记“两个务必”,充分认识到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所占优势的压力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次郑重地把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到了全党面前。只有坚持“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成功应对新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才能在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化和科技的进步中不断前进,才能真正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艰苦奋斗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内容。抓住与时俱进这一关键弘扬兵团精神,需要大力弘扬创造和奋进的品质,以勇往直前、积极奋进的不懈追求,奋发向上、努力开拓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意志品格,升华兵团精神。通过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兵团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两个务必”,居安思危,打破各种安于现状、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维、习惯和做法,志存高远,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葆奋发进取的青春活力。通过弘扬兵团精神,凝聚兵团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激励和带领兵团职工群众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之中去,投身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实践中去,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前进。

二、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弘扬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写照,是在兵团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凝聚起来的,是在兵团大力发展现代工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前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先进性的核心要求。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需要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不断提高兵团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带领兵团干部职工努力走在时代前列。

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兵团精神,最根本的是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发展履行党执政的使命,用发展检验党执政的成效,靠发展实现党执政的目标。兵团精神是发展的精神,兵团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兵团精神的支援和鼓舞。没有兵团精神的发扬,就没有兵团事业的今天,就不可能有兵团事业已经取得的一切成就。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艰巨的发展任务,面对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一步提高兵团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兵团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兵团精神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要充分认识到兵团精神对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巨大促进作用。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弘扬兵团精神,清醒地认识到,停滞就是落后,紧紧围绕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兵团党委确定的“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这一工作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机遇,利用兵团“党政军企合一”、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扬勇于争先、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带领兵团职工群众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快速增强兵团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增强兵团军垦文化的活力和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兵团屯垦戍边实力,努力实现兵团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力争在西北地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充分展现党的先进性,充分展示兵团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体现兵团精神。

三、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弘扬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奉献精神,是在兵团职工群众的不懈奋斗中凝聚起来的,是在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做好事”的指示、自觉服务新疆各族群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以国家利益为重、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奋斗中不断升华的,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都要落实到执政为民上来,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紧紧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是弘扬兵团精神最根本的要求。

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兵团精神,需要充分认识党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员队伍变化等考验,牢记权力永远属于人民,警惕脱离群众这个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始终坚持以群众观点为基本政治观点,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兵团肩负着党和国家交给的屯垦戍边使命,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新疆的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面对新形势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分裂新疆的活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新疆的图谋,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进一步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把维护好国家的最高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是兵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兵团精神需要在维护祖国的最高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实现、维护、发展兵团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1998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和兵团时,要求兵团“做新疆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使命”。2002年,胡锦涛同志视察新疆和兵团时希望兵团“在维护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弘扬兵团精神,需要兵团干部职工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屯垦戍边的使命意识,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斗争的第一线,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需要兵团干部职工自觉维护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按照中央关于“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要求,大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繁荣。需要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改善工作作风,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兵团民主政治建设;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带领职工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四篇:一连开展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

农六连开展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

教育活动的安排

农六连根据师党委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工权利义务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结合连队工作实际和当前形势,按照农场党委在全场开展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现就我连开展此项活动做出如下安排:

一、活动主体

参加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主体是全体职工。

二、活动主题

开展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主题是“弘扬兵团精神,做合格兵团人”。

三、活动内容

围绕“弘扬兵团精神,做合格兵团人”这个主题,重点开展“六项教育”活动。(开展兵团精神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职工的权利义务教育、开展职工军事素质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四、活动时间和形式

六连开展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从2010年1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月中旬到3月中旬。1、1月23日成立农六连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机构,于1月24日召开动员大会,全体干部、党员、职工参加。

2、积极参与《哈密开发报》开展的以“弘扬兵团精神,做合格兵团人”投稿活动。

3、利用3·8妇女节举办文体活动,利用观看电教片、出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第二阶段从4月初到12月底。

利用各类节庆和农闲时间,结合连队实际,召开座谈会,办板报,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扶贫帮困、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读书月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文化活动;结合建党89周年,参与农场举办的各项活动;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开展廉政家庭教育。观看传统教育光盘;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等。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主题教育的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为了确保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六连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连长任副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成员。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工作责任。把这次教育活动与十七届四中全会文件、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师党委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农场第十四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形势教育、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科技之冬”培训结合起来。

学习教育活动将紧扣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等六大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借鉴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实践载体,努力增强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弘扬兵团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弘扬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和改进兵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成和途径,使此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把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第五篇:“四个全面”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战略导引

“四个全面”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战略导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指导,也是兵团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战略导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社会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又是对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基础性战略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是指小康覆盖主体是全面的,包括实现内容、面对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基层、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也要全面,要解决好政治清明、干部清廉、社会清正,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短板。由此可见,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基础,是处于战略布局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作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必须通过“两个率先”和“两个力争”目标的实现,加快兵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夯实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深化改革问题的重要论断,是“四个全面”承上启下的重要举措和动力机制。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更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对兵团来说,必须自觉从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把握和推进兵团改革开放,不断丰富创新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内涵和实现形式,更科学地处理好“三大关系”,进一步提升兵团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真正把兵团体制“长”的一面集约发挥出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制度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无论从重大现实意义看还是从深远历史意义看,它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从重大现实意义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从深远历史意义看,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于解决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兵团必须加快法治建设,使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之路。以法治引领和保障兵团维稳戍边特殊作用充分发挥,是兵团履行职责使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本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为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提供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唯有切实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好,才能承担起领导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其它“三个全面”的组织保证,是环环紧扣的治国执政目标体系,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战略实施举措,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兵团必须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意识,加大力度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与时俱进加强改进各级党委领导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方式方法。兵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为兵团事业发展和使命履行提供坚强保证。

下载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资料

    1954年1月27日 新疆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历史遗留的、含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某些地名名称的通知》。决定将“迪化市”改名为“......

    浅析清朝时期新疆屯垦情况

    新疆屯垦史 结课论文 学院: 专业: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浅析清朝时期新疆屯垦情况》 【摘要】: 清朝时期的屯田与收复边疆的战争密不可分。 “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

    第5课重树屯垦戍边事业丰碑

    第5课重树屯垦戍边事业丰碑 教学目标:1、了解创办军垦农场的时期 2、了解兵团成立和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时期 3、了解兵团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4、了解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遭受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新疆,古代称为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学研究室文件兵教研发[2010]4号 关于开展评选小学数学(人教版)教育教学论文活动的 通知各师教育局教研室、各直属学校: 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通知,20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论文题目 兵团经济管理专题课程结业论文 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认识 姓名 范 物流2011级2班 2011 兵团经济专题 专业、班级 学课 号 程名称 【摘要】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学研究室文件 兵教研发[2012]3号 关于印发《2012 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的 通知各师教育局教研室,各直属学校、二二二团学校: 现将《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

    新疆兵团基本知识

    新疆兵团基本知识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5.顾全大局、令行禁止6.发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