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0613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信一访总关情(简清溪)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信一访总关情
——龙海市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信访形势持续向好
简 清 溪
2011年7月龙海市委换届以来,龙海紧紧抓住海西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厦漳同城化加速推进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规划引领、城乡统筹、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和自觉践行“项目为王、产业为重”发展要领,梳理明确全市“五大片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南溪湾新城、南太武滨海新城、隆教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规划和“五大重点”(工业转型升级、城市拓展提升、三产加速壮大、临港产业聚集、民生保障改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围绕为龙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注重源头化解信访问题、实施信访积案集中攻坚行动、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重点对象疏导稳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担负起推进发展与信访维稳的“双重使命”,实现了发展与稳定的“双赢效果”,扭转龙海市进京赴省到漳州信访量长期处在漳州市各县(市、区)第一位的局面,信访工作呈现“一提高、三后移、五下降”的良好态势:“一提高”就是初信初访按期办结率从2010年的97.8%提高到100%;“三后移”就是进京赴省 1 到漳州市上访的批次、人次在漳州市各县(市、区)排名从原来第一位后移到第二至第四位;“五下降”就是进京非正常访、首次进京非访、赴省到漳州市正常访、来信、来访批次人次持续下降。主要做法是强化“七个意识”,实现“七个有效”: ㈠强化源头意识,推进信访总量有效下降。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协调在细、化解在小,防止各类矛盾纠纷碰头叠加、交叉感染、蔓延升级,促使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一是强化民生改善。在作决策、定政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最大限度让利于民。2012年全市安排民生工程项目27个,完成投资10.74亿元,超年度计划34.4个百分点。3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均有效落实,解决了群众饮用水、道路交通、就业就医、生活保障等一批实际困难。完成13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工2393人,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开工建设1845套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105%。二是强化公平正义。“民不患寡、只患不公”。在涉及惠农补助、社保低保、宅基地申请、征地拆迁等事项上,做到一碗水端平,以公平公正减少矛盾产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去年全市共发放低保、社会救助、五保户等各类救助资金5184.39万元;共为9.8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7699.6万元,发放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360万元。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11类41个项目。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00人,转 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三是强化和谐征迁。征迁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既是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容易引发矛盾、影响稳定的焦点。在推进征迁工程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开,注重做好过细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因方法简单滋生矛盾。2012年全市累计新获批建设用地21批次7697亩,盘活存量土地3226亩;新征用土地2.62万亩,房屋拆迁50.27万平方米。四是强化民权保障。大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把法治建设与惠民利民更好结合起来,在拓展基层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加大生效案件执行力度、提供法律便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决策部署,组织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及律师等199名法律工作者挂钩村(居),在全市235个村(居)全面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开展“司法为民、促进和谐”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法律服务机制,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多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深化“法治龙海”建设,更好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五是强化风险评估。制定出台《龙海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率先在漳州市推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条件和刚性要求,化“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确保抓发展、保稳定“两不误、两促进”。去年共对4个重大建设项目、1项重大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超前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15个。六是强化隐患处置。强化信访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成立市委群众工作 部,在乡镇设立群众工作中心、在村(居)设立群众工作室、在村民小组聘请群众工作协理员,构筑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互动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广“和谐乡村促进会”、“和事佬协会”等做法。去年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382起,调处成功2327起,成功率97.7%。
㈡强化为民意识,推进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信访工作体现着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核心和方法,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群众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四个家”的信访工作理念。大力推行“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的“四个家工作法”,切实把群众工作融入信访工作之中、融入热情接待之中、融入解决问题之中、融入平常交往之中,组织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一线以及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听取民情、化解民忧。二是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把信访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在各乡镇全面开展“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活动,明确“一二三四”工作要求(即“一个主题”: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两个下沉”:乡镇干部下沉、工作重心下沉;“三大任务”: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全心为民排忧解难、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四项制度”:民情收集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服务群众制度、化解矛盾制度),要求每个乡镇干部直接挂钩二三百户农户,深入每家每户与群众拉家 常、听民意、解忧难、交朋友、攀上亲,实现摸清民情、掌握民意、化解民怨、理顺民气的良好效果。三是认真解决初信初访“第一道门槛”问题。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及时给以人文关怀,全力防止信访问题扩大化、越级化、对抗化、激烈化。对来访群众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张受理告知单、一张依法信访路线图、一张服务承诺书、一张法制宣传单,着力打造文明接访窗口,树立服务型信访部门良好形象。去年全市共接待群众来访1050批1699人次、来信676件756人次,已办结1726件,办结率100%,其中:初信初访456批1194人次,办结率100%。
㈢强化攻坚意识,推进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按照“纵横联动、合力攻坚、重在突破”的原则,组织开展“化解积案大攻坚、凝聚和谐正能量”活动,有效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一是落实“一把手”主抓责任。把信访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做到亲自批阅、亲自接访、亲自研究、亲自包案、亲自督办。在党的十八大中召开前,主动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战,全力破解中央、省和漳州市交办的重点信访积案,同时针对龙海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土地承包、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突出等情况,深入排查梳理信访积案108件,通过集中会审、持续攻坚成功化解93件。二是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积案。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信访路线图”的要求,强化处理信访事项的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群众每一件诉求都 有具体单位和人员接访处理,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都及时办理、限期解决。坚持急事快办、难事巧办、好事实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帮扶群众、排解忧难过程中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设立并用好疑难信访问题专项基金,先后救助于法于政策无据但又合情合理的信访事项12件,促使信访老户息诉息访。三是加大集中会审攻坚力度。对一些信访老户的情况深入进行梳理,对一些信访积案的焦点进行专题分析,会审共商、集中办理。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对重大疑难信访积案,采取“多方会审”的办法,由党政主要领导坐堂主审、相关职能单位参与集体会诊,研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访积案,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化解机制,由市包案领导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联合协调化解。四是注重创新化解积案的方法。坚持“土洋结合”、“软硬兼施”、综合施策,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心理、社会等各种手段,注重引进社会力量、第三方力量,有效促使一批久拖不决的“骨头案”案结事了、息访息诉。如针对榜山镇一信访人因林权纠纷引发多次上访,市包案领导主动靠前、现场办公,连续召开专题协调会8次,推进相关争议问题逐个化解。
㈣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信访秩序有效规范。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营造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自身 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促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信访人的法治教育,着力矫正其对抗心理和行为恶习,推动形成开展信访工作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找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符合条件的导入司法程序,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救助化解工作。针对涉法涉诉上访人员,将基层法庭庭长或派出所、司法所所长纳入稳控责任体系,逐人逐户稳控到位,坚决防止串联上访、失控进京。如在处理海澄镇一个多次进京非访的涉法涉诉信访件中,协调司法部门做好政策法律、审理程序的阐释工作,以司法矫正方式促使其息诉息访并成功转化。三是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认真做好转送交办、跟踪督办。及时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进行调查核实,按时依法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及时书面答复信访人并反馈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依法复查复核到位,推进行政三级处理工作机制取得实效。四是依法处置违法信访行为。把维护群众依法上访权利与规范信访秩序有机结合起来,对不依法信访、无理取闹又不听劝导的上访人员坚决依法处理,对串联越级访、聚众越级访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骨干人员坚决依法处置,对插手群众信访活动、煽动群体性事件和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操众者坚决从严打击,确保信访秩序持续好转。㈤强化底线意识,推进应急预案有效健全。树立底线思维,坚守法律底线,坚守公平正义,努力确保每一个信访具体问题依法依规得到妥善解决。一是强化底线思维。适应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坚守社会秩序的底线、司法公正的底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底线,引导党员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以公权牟私利,摒弃特权思想,以一身正气取信于民、赢得民心。二是完善信访信息预警机制。率先在全省组建维护稳定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矛盾纠纷化解员“三支队伍”,推行“维稳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控、网络舆情在第一关口引导、矛盾纠纷在第一线化解”。2011年以来,维稳信息员共报送各类信息1249条,协助及时化解不稳定隐患(苗头)1153起;网络舆情引导员共组织重点热点舆情引导31次、处置网上有害信息1016条;矛盾纠纷化解员参与宣传法律、群众工作、化解矛盾3781次。今年来,围绕服务保障龙海“五大片区”开发建设,优化提升维稳“三支队伍”,建立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应急联动的“五联”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及时有效预警,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三是制定敏感节点应急工作预案。充分认识做好重要时期、敏感节点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严格落实重要敏感时期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备勤制度,严格执行信息零报送、请示报告制度,做到重要动态随时掌握、重要情况随时上报、重要问题随时处置。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坚决克 服畏难情绪,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职、守土有力、守土有效”,确保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漳州市“两会”期间,全市没有发生进京正常访、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事件,维护了龙海的良好形象。
㈥强化创新意识,推进工作机制有效完善。把事先预防、事中受理、事后解决融为一体,形成信访工作从源头上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的新局面。一是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及时调整龙海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成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不断充实企业参战老兵、民办教师、涉法涉诉、村财村务、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山林矿产滩涂、金融证券、环保等12方面的专项工作小组,切实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制度,坚持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分析、督导检查、挂钩指导等制度,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市委制定出台《龙海市关于加强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推行信访问题分类办理和信访工作定期通报、重点约访、专项考核、应急处置、奖惩挂钩等“1+5”制度。根据上访层级和人数,将信访问题分成A、B、C三种类别分类管理,明确三种类别信访问题的办理责任人,实行“五个一、五个亲自”办理责任制,着力提高初信初访以及信访积案的化解率。三是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坚持党政主要领导每月15日在信访接待场所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进行下访接访。去年市党政主要领导接访群众119批195人次,市各套班子领导累计接待群众来访456批687人次,解决热难点问题165件。挂钩乡(镇)场的市领导坚持定期下访,接待群众440批580人次。
㈦强化责任意识,推进信访效能有效提升。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领导、在干部。一是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履行具体抓的职责,其他领导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二是强化“一事双责”。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信访维稳的关系,全力防止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引发新的信访问题。探索建立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行相关乡(镇)场、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事双责的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三是强化首办责任制。以解决信访问题为核心,以“息诉息访”为目标,认真落实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首办信访事项有一件办成一件、办一件了结一件,减少群众越级访和重复访。首办工作责任部门的主要领导对本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负主要责任,重要信访事项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真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首办工作机制。四是强化属地属事相结合。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和稳控往往十分复杂,既有属地的责任,也有属事的责任,更有属人方面的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属事责任,确保“事要解决”;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确保“人要稳控”。五是强化信访部门协调督办责任。对群众信访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对乡镇信访工作,实行分片制度,加强专项督查。完善信访问题督办工作责任制,对不按规定时限查结交办信访件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信访问题多发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实行责任倒查,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作者:中共龙海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
第二篇:一“词”一“句”总关情
一“词”一“句”总关情
摘要: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将“感情真实健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即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因此,拟从直抒胸臆、通俗质朴、细致入微、融入体验等方面探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抒写真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学会抒情
我们都知道“为情而造文”,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都讲究情感性,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者的体验和感悟。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将“感情真实健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就是说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写出情深意切的文章。本文就将从“指导学生学会抒情”这一角度来进行探究。
一、直抒胸臆,真实感人
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抒胸臆,意思是说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没有遮掩和假托,这样的抒情方式简单直率,质朴诚挚,有利于作者感情的直接宣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宣泄情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想北平》这篇课文中,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作者就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于北平的喜爱之情,一句“我真爱北平”流露出作者对于北平那种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深厚情感,然后作者接着用“说不出”这三个字来表达对于北平的爱,而且这几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让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忍不住会闭上眼睛细心体会作者表露出来的那种对于北平的爱。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直接抒情的妙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手法,做到学以致用,巩固深化。根据文本的内容,教师特别选择了类似的话题,让学生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就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写一段文字。由于有了课文的引领,学生们纷纷写出了“我的家乡,我最深爱的地方,你是萦绕在我梦里的甜美和幸福”“我喜欢你――苏州园林,你的风姿我永远铭刻在心”等。这样的句子将学生的情感抒发得真挚而热烈。
直接抒情的直率、热烈、感人肺腑是其他抒情方式不可比拟的。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抒情方式作为重点内容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且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文章真实感人。
二、通俗质朴,自然亲切
在写作中,堆砌华丽的辞藻只会让人感觉空洞无物,而通俗质朴,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却会使人回味无穷。家喻户晓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或者幽默风趣,或者通俗易懂,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通俗质朴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
在《想北平》这篇文章中,语言通俗、纯净,让人感觉简单而亲切,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积水潭时,用简单的几句话,不仅写出了这个地方的景物――城墙、小蝌蚪以及蜻蜓等,还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语言虽然简洁,却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老舍先生是在借助这样朴素平凡的语言文字充分表达了他对北平深沉的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例如在一次写作中,学生就写出来这样的文字:“这次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块学习的料了。悻悻地漫步操场,又习惯性地走到这个最寂静、不会引人注意的角落,于一片昏暗中看那些学之骄子在运动场上展示他们的英姿。突然,看见那簇前几天被我在无聊中踩得稀巴烂的小草又倔强地伸展开了自己稚嫩的腰肢,眼泪簌簌地就落了下来„„”这样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使用的都是最通俗质朴的语言,但是却能起到引发共鸣、感动人心的良好效果,原因就是这其中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往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样简单、亲切的语句。
三、细致入微,拨动心弦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作者抓住文本中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来表现主题,这样的细节也许是一个动作,也许是一个细小的情节铺垫,看似是作者的随意安排,实际上正是这样的细微之处,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例如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先生就注意了细节的描写。在文本中,老舍写到“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在写到果子时,还特意提到“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这样的细节描绘让读者顿时感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为作者的抒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老舍对于北平发自内心的喜爱。而老舍先生用“成天冒烟”修饰“工厂”,可见他对伦敦的不满。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细微之处抒情呢?在写作训练《母亲的爱》时,笔者为了避免学生流入俗套,引导学生首先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学生想起了妈妈脸上悄悄爬上的皱纹,盛满了对自己的呵护;想起了妈妈在自己离家返校时追在后面不断地叮嘱,那是对自己的不舍,等等。这样的举动虽然常见,但是却饱含一位母亲对于子女的无私关爱,让人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这就是细微刻画的妙处。
可以说,是细节成就了艺术,那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细节进行刻画,并且对语言精心锤炼,这样才能真实再现情境,回归本真,有利于文本的情感抒发。
四、融入体验,真挚动人
艾芜先生曾经说过:“要善于练习自己的眼睛,观察人物的喜怒哀乐、娇嗔怒骂;要善于练习自己的耳朵,聆听别人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的确,要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就必须跳出语文课堂的窠臼,将作文的触角伸向广阔无边、光怪陆离的生活,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为写出一篇篇文从字顺、感人肺腑、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文章做好铺垫。
例如在《想北平》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特意提到这样的内容:虽然说北平这个城市可以说是有钱人的天堂,但是贫寒的知识分子也可以充分享受这个城市的美。因此,老舍先生在文中用一定的笔墨写了北平丰富的物产,详尽描写了北平老百姓过的普通平凡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描绘,让读者一下子体会到作者与北平之间的亲密,看到作者已经真正走进了北平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想北平》这篇文章之所以真挚动人,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以我手写我心,是作文得到高分的关键。下雪了,同学们玩得十分高兴,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练笔。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无垠的大地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孩子们来到了雪地堆雪人,哇,太漂亮了,我看到了高贵的白雪公主带着小矮人在雪地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脚印,小鹿在后面蹦蹦跳跳的跟着,小鸟在身边叽叽喳喳的叫着,我们在雪地上唱着、跑着,感谢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由于有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来的句子真挚自然,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章的真情实感实际上就来源于作者对实际生活的真切感受,而抒情就是致力于丰富情感的简单真实的抒发,写出自己内心感受最深的一面,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感染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抒情方法,正确把握抒情的最佳机会,这样的文章才会展现丰富多彩的个性特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符红艳.此情绵绵无绝期[J].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1).[2]钟伟建.此中有真意,“微笑”更“落泪”――解读《想北平》的情感[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3).[3]杨峻岩.情到深处“说不出”――按叶老的教导品读《想北平》[J].语文学习,2012,(11).作者简介:石姝蓉(1980―),女,江苏省?薏韪呒吨醒Ф?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第三篇: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心得体会
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心得 体会
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搬砖难。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家务事、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的褒奖,切实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党员本色。
做群众最“盼”的事。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聚焦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等重点领域,从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上学、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要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入户走访、召开联户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用双耳倾听民生、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收集民意,不断拉进与群众的距离。要多方合力,建立群众需求、岗位认领、事项办理清单,主动邀请群众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抓群众最“怨”的事。以公共为心者,人心乐而从之。要把初心使命变成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的自觉行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要分门别类、汇总梳理、因地制宜、统筹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提出的诉求,把问题根源找出来,把解决措施拿出来,集中精力把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好事难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群众最急最忧的问题,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
帮群众最“难”的事。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为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公平公正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要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将民意民情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落实到具体实施中,将评判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要把初心和使命贯彻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四篇:东北大学马克思作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民生是什么?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近年来,更明确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计与民生,总是紧密相连。政府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不只是喊出的一句空洞的口号,让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落脚点。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一期间对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群众收入稳中有升,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4、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敬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三)教育方面
目前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普及了义务教育,高中的入学率也大大提升,然而高中教育质量还有待完善。具体说来,高中班级大,人数多,不能很好的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甚至对了相对学习不好的同学,处于老师不管教的地步。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每天学习时间长,学业任务繁重,压力过大,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目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 3 年底开展以来,已经覆盖98.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以业农副产品涨价,尤其是猪肉价格飞涨,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电线、电缆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 4 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
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镇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
6、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相关不能要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面临的实际具体的困难,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水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
2、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当今,执政为民理念,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先进性质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5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政府需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力的事实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用完备的社会保障兜底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在我心中演讲稿:“执法为民”无小事 一叶一枝总关情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在我心中演讲稿:“执法为民”无小事 一叶一枝总关情
“执法为民”无小事 一叶一枝总关情
各位好!我来自××市公证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执法为民”无小事 一叶一枝总关情》。
清朝诗人郑板桥曾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叶一枝总关情
。这句反映封建时代官员爱民、为民的诗句流传甚广,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们引用,把这句话运用到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中,就是“执法为民”。“执法为民”在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注解,作为我们司法部门,公平和正义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工作,就是准确地诠释法律的含义,使法律的规定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实现。众所周知,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依法证明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公证机构作为基层法律服务单位,与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与当事人打交道,我们在工作中适用法律必然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公证活动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不仅关系到国家法律的适用,也事关执法形象。“执法为民”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提高执法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遗憾的是,在前一段时间发生的“西安宝马彩票案”中,西安市新城区公证处公证员董某严重失职,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发生了严重损害彩民利益,损害政府声誉,损害公证工作公信力的彩票欺诈事件。对此,我们应引以为戒,并从中吸取相关教训,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在公证工作中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并适用法律,在受理业务和审查出证的过程中,认真审查有关材料,及时、准确地出证,以维持经济秩序,稳定社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和诉讼,“为民服务无小事”,这个过程,既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求我们认真、细心。现今中国的法治水平还不是很高,有些当事人,包括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当事人,对法律也是一知半解。记得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女儿前来要求办理继承公证,原来这位女士的丈夫不久前遇车祸死亡,在合肥遗留有房产一套,这对母女要求对遗产进行继承。我处接待公证员在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向她们解释了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告知除她们母女外,若被继承人的父母尚健在,也享有继承权,并要求她们到死者生前单位出具死者的亲属关系证明。第二天,这对母女带着亲属关系证明来了,但证明上对死者父母的死亡时间却含糊其词,公证员为慎重起见,数次到死者生前单位了解情况,并和死者父母居住地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终于查实原来死者的母亲尚健在,但远在浙江乡下务农,根本不知道对儿子的房产享有继承权,经过公证员的多方协调努力,死者的母亲最终获得了房产折价款四万多元。我们为这一结果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法律应当公正地保护所有人的利益,试想,如果公证员在审查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细心或者马虎应付,那位远在农村的不幸母亲的权利谁来保护?如果公证员不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社会秩序又将如何维持下去?所以我想,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应当是我们法律服务人员“执法为民”的前提和本质。其次,作为法律服务行业的公证,从其工作性质上来说,在准确适用法律的前提下,还应当尽量给当事人提供方便,要“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为人民群众服务一两次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作为一个刚刚从事公证行业的新人,这一点我在处里的老同志身上学到很多,在受理群众来电咨询和接待时,我处无论是主任还是普通公证人员,都能热情、耐心而又详尽地进行解答,为当事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法律帮助,把每一次解答咨询都看作是对法律的宣传过程;在办证过程中,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我们按照当事人的要求,尽量有利于当事人的时间安排,多次利用周末和中午休息时间开展上门服务;我处每一位公证员每年都自觉办理一定量的法律援助业务,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还一贯注重办证效率,使当事人的需要能够及时满足,当事人的困难能够及时解决。当一份份精心装订好的公证书送到当事人手上的时候,当当事人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公证人的价值!
英国大法官丹宁勋爵曾经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我们所做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使公平正义的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沿着法治的轨道进行,使人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路漫漫其修远兮”,许许多多个日子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许许多多个日子我们还将这样走下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