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形测量技术总结
变 形 测 量 技 术 设 计 书
第一部分、测量项目概述
一、任务来源
为了保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物安全,小组接到了对10、11宿舍楼建筑物垂直度监测的任务。
该几栋楼建筑地基为中密卵石土,属中压缩土,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级别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3.0.4条的规定为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测区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4)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但杂草较多。
(5)黄河水院内设有小卖部食堂开水房洗浴中心理发店住宿区,基本符合一般城市生活标准。
测量现有2011年生产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其坐标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改变,可作高程基准点点位设计用。
二、测量项目内容
按照委托方要求,测量项目内容为:
10#、11#楼施工期、使用期头三年的建筑物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周期为两天,每两天观测一次,工期为一周共测量测量2次。
三、测量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物沉降测量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执行; 建筑物垂直度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8.3.11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部分 设计方案
一、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设计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施工场地东面为宿舍区,人员较复杂,很难保证点位稳固和安全,水准路线增长,宿舍区内人员较复杂,点位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将高程基准点选择在西面的 环路边,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为什么我们要布似乎多于的宿舍楼高程基准点呢?一是宿舍楼东面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环路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从施工控制网引测。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及高程控制网测量路线见《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2、3条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1条的规定,二级沉降测量的水准测量仪器应使用DZS05型和DS1型,根据我院测量设备情况,应优先考虑使用DZS05型,标尺应使用因瓦尺。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以及水准观测的限差,应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第4.4.2的规定。
每测段往返测应测站数应为偶数,当测站数为奇数时,内业计算时应加一对标尺零点差改正。
水准观测记录采用手簿记录,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记事项目应包括仪器型号、观测记录人员、时间和天气信息。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对原始记录中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原始记录中不得连环涂改,改动观测数据的“毫米”。
基于以上测量方案,高程基准点在埋点时,应考虑点位与设站的关系,点位的选择应通过测量手段确定,必须避免设站位置与点位间有固定障碍物影响观测,特别要避免一组两个基点不能用一站观测的情况,工作基点的埋点要注意进行沉降观测时,点位与设站之间视线被宾馆栅栏栏杆完全遮挡。
二、沉降测量点的布设方案设计
1、沉降测量点的布设方案设计思路 沉降测量点的布设要考虑以下因素: 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 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要求 应考虑点位不被固定障碍物遮档 点位上部应有足够的立水准尺的空间 沉降测量点不易被施工过程破坏
隐蔽螺栓式沉降观测点标志母体应与使用期建筑物衔接良好 建筑物完工后能有效的进行观测
考虑以上因素,应首要顾及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所以,沉降测量点的布设会在原测量方案的基础上增设较多的沉降测量点,(具体方案在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后确定)。
沉降测量点的标志的形式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规定。
三、沉降观测设计
a)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工作基点出发,首次观测应采用往返测,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0.9的要求,首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其他各次可采用单程观测。b)虽然《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允许有限制的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应尽量避免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以避免人为因素使测量成果出现粗差。c)每周期观测,都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d)沉降观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与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相同。
四、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监测)方案设计
垂直度观测不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的范畴,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施工测量章,“施工的垂直度测量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现场观测条件和垂直度观测设备等综合分析确定,但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工程测量规范》对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为:每层允许偏差3mm,建筑物总高H≤30m允许偏差5mm,30m<H≤60m允许偏差10mm、60m<H≤90m允许偏差15mm,精度要求较高。
考虑垂直度测量(监测)的目的和测量的可行性,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监测)方案设计为:
1、对施工单位的轴线竖向投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轴线竖向投测施工的质量
对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从业资格、技术水平、测量设备和测量手段和方案进行适量的监督。适量的监督以轴线竖向投测初期为主。
2、采用垂直度测量对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进行检测
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观测设备条件,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6.2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现场观测条件可行时采用投点法,也可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极坐标法测量使用我单位GPT-7001全站仪,仪器的标称精度为;测距中误差±(2mm+2ppmD),角度测量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1″。
仪器的检定精度为测距中误差±(0.80mm+0.21ppmD),角度测量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0.62″。
极坐标法测量的方法利用相邻建筑物建立临时平面控制网后,测量施工轴线,水平角观测2测回,距离测量往测2测回。距离测量应考虑仪器加常数改正。
观测记录采用手簿记录,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记事项目应包括仪器型号、观测记录人员、时间和天气信息。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对原始记录中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原始记录中不得连环涂改,改动观测数据的“秒”。
五、数据处理要求
1、水准测量平差按照高程控制网的形式采用单一水准路线平差法,计算取位0.01mm。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还应评定变形参数值的精度。
每周期期沉降测量内业计算还应作出:
a)变形观测水准测量路线图 b)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c)沉降观测成果表 d)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e)等沉降曲线图
f)建筑物变形观测值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相关指标对比后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意见 g)周期变形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2、垂直度测量应进行测量轴线与施工轴线的对比,其较差值不大于规范允许偏差值的√2倍,就说明施工轴线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垂直度测量周期为建筑物总高H≤30m、30m<H≤60m、60m<H≤90m时,观测次数根据各栋楼的高度分别为2~3次。
每周期垂直度(监测)测量应提交 a)垂直度监测情况汇报 b)垂直度实测监测成果
六、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及预警值的设限
1、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要求
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首先要作高程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在基准点稳定的基础上,分析评定变形观测点的变形值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变形观测点的变形是否出现异常可通过对比相邻变形观测点的变形值和建筑物地基的整体变形值对比分析来判断,还应对比各周期变形量及地基勘察报告和地基变形计算值来分析变形量或变形速率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应尽量采用先进、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2、变形预警值的设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为200mm,在建筑完工时中压缩性土地基的沉降已完成20%~50%, 即建筑完工时变形允许值为40~100mm。
变形预警值的设限为100mm×加载层数/总层数
第三部分 测量质量保证其他要求
一、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中要遵守《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在施工区测量,每一个参测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要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在建筑区测量,测量仪器设备要有保护措施,仪器迁站必须装箱。水准测量尺垫必须安置稳固,立尺员不得离开尺垫以防尺垫被碰动。
测量记录应成册,不得用分散的纸张记录。原始观测记录在每期观测结束时,要按照单位测量成果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归档保存,不得遗失。
计算资料应妥为备份,重要的计算资料应异处备份存放。
二、仪器的检验
使用的测量仪器应每年送国家法定的计量检定站检定,要保证所使用的仪器在项目期间内都在仪器检定有效区内,每周期测量前,应进行水准仪i角的检测,i角不得大于15″。
三、成果检查与验收
项目组在测量生产过程中,应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对成果质量的要求,对每一项质量元素,不得出现A类错漏,应加强生产过程检查,及时发现B类及以下类错漏并加以纠正,以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水平。
四、每周期测量应向委托单位提交的成果资料1、2、3、4、5、6、7、8、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变形测量水准测量路线图 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成果表 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 垂直度监测情况汇报 垂直度实测监测成果
建筑物变形观测值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相关指标对比后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意见
9、工程变形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以上测量成果应按测量时段编制成分栋或多栋楼的《×工程第×(第0~n)周期变形测量成果》,提交成果的份数为4份。
向单位除提交以上资料外,项目完成后,还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计算资料,仪器检测资料,测量成果检查资料和按作业规范应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二篇: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 形 监 测 实习总 结
姓名:王蕊
学号:2009020640
班级:工测0905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体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我们本次变形监测共进行两项内容: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即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专业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变形监测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对于本次实习,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重视,在第一天的实习动
员会上,孙老师就本次实习的意义,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明确的阐述,同时,也就本次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做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规范和资料,是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实习任务。在其后的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实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勇于承担重担,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曲线坝和直线坝的位移监测、3号宿舍楼的沉降监测等实习内容。通过本次实习,不仅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天气的原因,时间较紧,对于大坝的水平位移监测,我们在曲线和直线坝上各选一个特征点进行监测,曲线坝的工作步骤如下:
1.选择两个控制点A(1000.00,1000.00)B(1000.00,1000.00),要求坚固稳定并与曲线坝监测点保持通视。(由于作业时间的限制导线控制任务就不用在做)
2.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测回法测角,观测6个测回
3.利用前方交会原理,由控制点已知坐标推算监测点坐标
4.比较多次观测的数据计算的坐标,计算出位移量
曲线坝变形监测成果表:
监测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71.2848 71.2845 71.2848 B 51.3143 51.3146 51.3142 C点坐标 1007.361,976.825 方向 0 位移 0 1007.368,976.804 0.0120 0.022 1007.361,976.825 0.0000 0
直线坝可利用测小角法,在坝轴线两端选择两个控制点,控制点
要求满足上述曲线坝控制点要求,在其中一个控制点架设仪器测量监测点和坝轴线之间的夹角及距离,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监测点偏离坝轴线的距离,每天观测一次计算出结果进行比较。经观测,大坝位移量极小,非常稳固,可以安心使用。
直线坝监测数据成果:
监测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角度a 1.3618 1.3624 1.3626 距离S 9.430 9.428 9.427 位移变化量(mm)0 0.002 0.003
对于3号宿舍楼的沉降观测,我们选择了楼的一侧的突出的钢筋钉做监测点JA/JB,共三个,及一个已知点BM1-HBM1=70.000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根据老师的要求及规范,我们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计算监测点的高程,每天一次,最后比较变化量。经观测计算,发现沉降量也非常微小,说明楼房很稳固,可安心使用。
沉降监测数据成果如下:
监测次数
第一次 JA 70.64
第二次 70.64
第三次 70.64
沉降量 0 JB 70.4834 沉降量 0-8 70.4847 13-19 70.4859-2
5测量过程中,大家都能熟练的操作仪器,并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的特点、具体情况等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顺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各阶段的观测,都定时进行,不等漏测和补测。观测中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通过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了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观测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更真实。
实习时间总是短暂而充实的,但通过实习,总能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感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期一周的变形监测测量实习结束了,虽然开始感觉气候很恶劣,几乎都拿不出手,天冷的不得了,但看到我们的收获还是很高兴的。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变形监测的整体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入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很多,更加注重我们独立工作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篇:测量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分配到队测量分队工作,一直从事野外测量工作。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已经从一个对测量方面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学生逐渐成为公司测量方面的主力军,先后完成多项测量工程项目。从开始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外业地形测量的细节到室内地形图的编制,跟随一些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学习野外的编录及编写,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测量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知道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作,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一笔财富。因我工作勤奋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所以我负责的测量工程项目多次受到委托方、设计方及施工单位的好评。
从1984年到1988年期间,我作为五一一队测量组的一员,在老员工的手把手教导和本人的认真学习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并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程,包括从进场开始的现场踏勘、选点、仪器操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通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和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并逐步走上了测量技术工作岗位。
从1989年至1991年,我参加了乌拉特中旗赛音呼都格铜矿普查项目的测量工作,在这里我对测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个工程比较大,从地形测量到控制测量,我带领了一个队进行
工作,很细心也很努力,通过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全面系统地完成了设计的测量工作任务。
1991年在获各琦铜矿引水工程项目中,我担任水准测量组长,翻山越岭,测区地形复杂,为了保持精度,在实际测量中经常重复施测,做到了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精确测量,使控制点达到设计等级,精确地完成测量工作,保证了为输水管线提供了精确数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地质勘查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对各种有用矿物的勘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表浅层矿床不断开采,人们就必须向深度找矿进军,物化探将成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而物化探工作必须和测量相配合,由测量人员在矿区按规定距离布设纵横的网线。为了适应新的地质找矿形势的发展,近几年我队引入RTK定位技术及多台套GPS接收机,测量的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在2010年乌拉特后旗欧布拉格铜矿普查项目中,负责控制测量方面的工作,因该项目属相对独立断点分布的矿区,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工程点不再需要长远距离的测三角锁从其他地方引入控制点,只需从起算点采用边点连接跳跃式地可以直接引入到测区,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步骤,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我在单位里近几年参加的地质找矿项目所进行的地形测量,工程点测量,先后完成了1:2000地形测量45平方公里,1:5000地形测量80平方公里,600多个工程点测量。因为我们大量采用了GPS技术,RTK,全站仪等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出色地完成了测量任务,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可。
工作的同时,单位在适当的时间给我们安排了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的培训,加强了我们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多年的工作经历,从理论的专业学习到工作实践,我渐渐地熟悉了测量及勘查的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对本行业有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或大或小的各类工程的参与,使我有信心出色的完成各种大中型、复杂工程。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完善技术发展体系,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高、大、精、尖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差别竞争优势,逐步建立完整高效的技术发展体系,只有不断的努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无愧于社会和单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五一一队齐志强
二0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第四篇:测量技术总结
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量
技术总结
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量
技术总结
单位负责人:宋顺安
项目技术负责:
总结编写人
总结审核 :王健刘晓晨
编 制 单 位: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1.项目来源
1.1受轮台县项目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我院于2007年5月—
2007年6月完成了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
量,及一期范围内部分补修测及排污管线测量。
1.2 测区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的沙漠公路以东314国道
以南,交通较为便利。整个测区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较
为平坦,由于施工期为5月,浮尘大,通视条件较困难,在此期间气温
偏高,降雨量少,气候干燥。
2.完成工作量
2.1 E级GPS点7个
2.2 等外水准测量18.96公里
2.3 1:1000地形测量16平方公里
2.4 红桥一期修补测2.1平方公里及8公里排污管线
3、依据规程
3.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4《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92
3.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3.6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7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
53.8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3.9测区技术设计书及批复意见
4.0测区现有成果的利用
轮台县城建局提供的由新疆第二测绘院2001年4月施测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及1:5000地形图,作为测区设计和外业选点使用。
5、作业方法
5.1平面控制
利用新疆第二测绘院1995年施测的两个四等控制点IV轮03、IV轮07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GPS(E)级网使用4台Trimble5700接收机(精度为±5+2PPm)进行观测。网中相邻点间的平均距离≤5Km,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颗,平均重复设站数≥1.6,每时段长度≥45分钟。
5.2 高程控制测量
GPS(E)级网点的高程采用四等水准的观测方法进行联测等外水准,起闭于四等水准点IV轮07,水准观测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NA2(N0.5333357),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N0.01、02),仪器、标尺均按规范做了鉴定。观测方法采用单程单测中丝法读数直读数据,记录采用南方控制精灵进行电子记录,计算采用南方公司生产的南方平差仪2002软件进行平差。一期修补测及排污管线测量
修补测工作以道路划分的街坊为单位进行,采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地物的外业修补测,在有图根点的区域内,可以直接架站
进行修补测,没有点的地方采用RTK施测测站点进行修补测,等高距按0.5m要求施测。宽度在小于0.6米,长度小于5米的小绿地可省略,单位内部的通讯线可不表示,厂区内部的简易路灯可不表示,检修井密集表示困难时可按规范移位表示,移位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6.1排污管线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采用RTK采集各碎部点的三纬坐标,并
记录出各碎部点的里程,每20米采集一个碎部点,遇到地形变化或线形地物时需加桩(加注地物属性),起终点、转点及各百米桩应实地打桩并标注里程。
6.2内业成图用南方公司的CASS5.1内外业一体化成图软件对量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野外绘制的地物草图将地物逐个连接编辑,并且自动生成等高线,形成完整的地形图。
7、结论
本次测量工程各项技术操作过程和结果均达到设计书并满足本次地形测量要求。
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第五篇:变形测量实习报告
变形测量实习报告
1、实习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1.1 内容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1.2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应用。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任务
对一幢建筑物进行周期性测量,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实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能独立进行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及已知高程的测设。
2、能独立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观测与解算。
3、能独立进行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
2、测区概况
该栋学生公寓位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北校区内,是一栋公寓楼。它东临操场,西面是学校第二食堂,即小食堂,南临北区教学楼,向北面对学生公寓,东北方向是北教苑和大篮球场,公寓四周有花园和小篮球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接近二十米,该楼视野开阔,便于观察。
3、实习时间和地点 3.1 地点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北校区2A号宿舍楼。
3.2 时间
2015年4月7曰至2015年4月14日。
4、实习的内容
4.1 水准网的布设
经过大家对北一的初步观测我们组决定对北一宿舍楼观测6个点,具体如下图所示:
4.2 水准测量的等级和精度选择
4.2.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和记录:一个测站上的这种观序简称“后一 前一前一后”或“黑一黑一II 一紅” 四等水准测1:也可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 或“熏一红一黑一虹”的观测程序。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工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l√n—,表示测站数。(或△h=∑a-∑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 : ≤30m ;(3)前后视距差 : ≤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 ≤3.0m ;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该工程建构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观测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国内外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我们倾向于采用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工程测量组比较早提出的:“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3;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建构筑物变形的过程,则其观测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中,由于其主要观测内容是基础沉陷和建筑物本身的倾斜,其观测精度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允许沉陷值,允许倾斜度和允许相对弯矩等来决定,同时还应考虑其沉陷速度和倾斜速度。一般来讲,从实用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对于有传动设各、连续生产的人型车间(钢结构、钢筋混凝上结构的建筑物),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上人坝,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 mm的沉陷量,那么沉陷观测的精度则要求达到0.5mm;对于不是连续生产的一般工业)房、民用建筑、高层房屋建筑,以及上工建构筑物,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则沉陷观测的精度要达到lmm的要求。
至于观测的频率决定于变形值的人小和变形速度,以及观测的目的。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既要能反映出变化的过程,又要不遗漏变化的时刻。
4.2.2水准测量法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则是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是目前沉降观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② 要具备检核条件 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③ 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 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②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③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4.2.3.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a.水准点的必要精度 b.水准点的必要密度I c.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d.水准测量的仪器和方法 e.水准测量闭合差的限差
4.3 沉降观测的成果处理:
4.3.1.变形监测的任务:
a.监测北校区2A宿舍楼的沉降情况; b.观测周期:四周; c.沉降量计算公式:
d.观测成果表;
4.3.2沉降观测的成果处理
观测周期:每周观测一次,共观测2次。
沉降量计算:
5、实习的过程
5.1领仪器,老师讲解测量的主要任务,以及布设方案。
5.2各个小组开始设计自己的方案,各个成员的任务,准备开始架设仪器。在架设仪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对中整平,慢慢调整仪器。
5.3架好仪器,开始测量,在第一点上观察前后尺,并记录数据,计算误差,依次测得其他点的数据。在测量中,一定要将仪器调整水平,观察人员必须认真仔细。立标尺的同学,必须将气泡对中。5.4测完数据,装好仪器。
6、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结束了,自己懂得了很多东西!这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各科的知识加以联系。使我们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仪器操作更加熟练。对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本次实习,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重视。通过本次实习,不仅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对于北区一号教学楼的沉降观测,我们以楼房的主要柱体上的沉降测量标志作为观测点,并环绕楼房一周布设了附合水准控制网。观测时,我们采用了二等水准的观测方法,并且每次都进行了仪器的相关检验,都合乎要求,但由于时间短暂,我们只进行了两天的观测。经观测,北区一号教学楼的沉降量非常微小,说明楼房很稳固,可以安心使用。测量过程中,大家都能熟练的操作仪器,并针对不同实习内容的特点、具体情况等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各阶段的观测,都定时进行,不得漏测和补测。观测中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及:即通常所说的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通过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了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实习的时间总是短暂而充实的,但通过实习,总能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感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为期一周的变形监测测量实习结束了,虽然开始时感到好累,但看到自己的收获还是很高兴的。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摄影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变形监测的整体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入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丰富了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等关于变形测量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能力,当然其中也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很多,现在想来这场校内实习确实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