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开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开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2月18日在开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七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9067万美元,增长28.6%;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0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33元,增长10%。
(一)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深港招商局、市政府驻苏州办事处,建立了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实施了产业招商、靶向招商、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招商。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实现220亿元。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双胞胎饲料、奥拓福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等项目成功签约;雨润城市综合体、斯迈特电梯、赛飞亚肉鸭养殖等项目相继开工;德尔环保新材料、兴东纸业等项目即将投产;大润发维华商业广场、元阳加多宝等项目投入运营。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
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造纸产业园主干路网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及供电、燃气、给排水管网等工程快速推进。170万平的悦莱新城项目已经开工,开发区环境和功能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突飞猛进。成立了起重机械产业集群管委会,举办了中国·开原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发展高峰论坛,扩大了开原起重机械在业内的影响力。德玛格卫华物料搬运项目进展顺利,起重机械检验检测中心即将投入运营,起重机械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销售收入达260亿元。新型建材、食品和包装、生物化工等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骨干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投入技改资金6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80项,嬴德肉禽、维科容器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6项,建立“产学研”联盟7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12亿元。通过全国科技先进县复审验收。
(三)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中心城区展现新形象。完成了迎宾路、前进大街等22条街路新建改造工程,铺设各类管网5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营,供热并网改造全面完成。启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实施主要街路及景点绿化、亮化等设施改造,连续三年蝉联省“四化”杯竞赛第一名。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开发建设面积达3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4.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47.7亿元。滨水新城显现新成果。核心区路网体系已经形成,加快实施桥梁、水系、北方珍稀植物园瑶池映月景区等工程建设,大清河生态景观效果开始显现,依水茗郡一期即将交付使用。古城建设取得新成效。整体开发工程全面启动,回迁楼、四合院展示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清真寺修缮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了18个乡镇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实施道路硬覆盖40.5公里,房地产开发总面积39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开原西站广场。庆云镇庆阳供热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镇区集中供热。
(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战胜了8·16特大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达15.18亿斤,创历史新高。完成了节水增粮、千亿斤粮食等骨干工程70项,打造精品工程30项,连续17年夺得省大禹杯。主导产业发展迅猛。苗木花卉种植面积23万亩,被评为国家重点花木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象牙山”苗木获辽宁省著名商标。新植榛林1.5万亩,“五柱子榛子”被评为全国平榛王。南果梨、蓝莓、林下参等产业快速发展,东部山区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畜牧产业加快发展,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5个,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93亿元。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上规模农业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完成土地流转21万亩。农机总动力达55万千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6%。全省水稻大棚育秧现场会、粮食收获机械化现场会相继在开原召开,我市现代农业走在全省前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退一围”取得重大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46.1%,白鹭洲自然保护区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辽河、清河等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新三线”正式通车,完成村道硬覆盖101.7公里,建设垃圾池383座,绿化村屯91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现代服务业持续繁荣
商贸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以五金城、建材城、汽配城为主的专业市场集聚区运营活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大润发超市、维华家居广场投入运营,东北亚(国际)花木城、华科钢贸城、百瑞购物广场加快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地下商业街进行主体装修。编制完成了《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规划》。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北方·开原种苗花卉博览会,吸引了全国17个省市970余户客商参展,签订购销合同670份,实现成交额1.2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百里画廊大旅游项目,加快象牙山、龙泉山城、白鹭洲等景区建设。白鹭洲迎鸟节成功举办,龙泉山城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六)财税金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加强了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在铁岭各县(市)区率先发行企业债券,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全年融资10.9亿元。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4.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实现37.97亿元。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投入力度,其中教育、社保、医疗和支农资金达16.3亿元。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推进部门预算、集中核算、集中采购、涉农资金管理和发放方式改革,认真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完成28个项目评审,审减资金1.27亿元,平均审减率达23.4%。
(七)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法制城市创建活动正式启动。出台了《法制开原创建实施方案》,做好人民调解、公证管理、法律援助等工作,依法治市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完成30个农村社区建设,15个城市社区实现网格化布局、信息化管理、便民化服务。新建了智能化市民服务中心。继续保持严打、严防高压态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认真解决群众诉求,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了“十二运”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社会稳定。
(八)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弃管楼院改造、郭蒋岭道路打通、农村饮水安全等20项重点民生工程。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安置实名制就业1.6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实施“金保”二期工程,“五险”新增参保3.6万人,新农保参保率达95.4%,新农合参合率达99.5%。建设保障性住房2540套。加强低保、救灾救济、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条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开原高中百年校庆。五中、新华路小学新校区,里仁幼儿园投入使用。二高中、民主小学等5所学校荣获省级荣誉。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中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完工,中心医院传染病区即将投入使用。通过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和省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新建乡村文化广场100个,完成市图书馆和10个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举办群众书法大赛、“美丽乡村”快乐行等活动,提升了我市文化艺术交流水平。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民健身水平进一步提升。
(九)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8件、政协提案90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夯实“五大系统”建设,强化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审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透明运行。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建立市乡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公共行政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政务督查力度,严格执行调度通报制度,市政府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民族、宗教、残联、外事、侨务、应急、对台事务等社会事务管理得到加强,物价、地震、档案、人防、气象、人口和计生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3年各项成就的取得,是铁岭市委、市政府和开原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实干、无私奉献的结果,是所有驻开部队和驻开单位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一直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省市直驻开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开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开原建设与发展的广大客商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稳定仍面临很大压力。三是民生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各项部署,深入实施“三化并举”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富庶文明美丽幸福新开原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3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8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7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8.35亿元,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8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19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24元,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牢固树立招商引资首位意识。继续实施产业集群招商、靶向招商、捆绑式招商、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招商,深入开展乡(镇)街“飞地”招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继续执行领导包大项目责任制,推进德玛格卫华物料搬运、双胞胎饲料、奥拓福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秦恒科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斯迈特电梯、益海嘉里二期、北方科技、亿星管业、宏瑞包装等项目投产,柳州正菱产业园、上海新型岩棉、无锡申锡吊篮、鑫厚铜业汽车发动机、华北吊钩等项目签约落地。
(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新跨越
抓好开发区载体建设。完成开发区排水提升泵站、清北二次变电所建设工程。加快造纸产业园供水厂、给排水管线、供电线路改造等项目建设,为企业落户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引导金融企业、研发机构、商贸物流企业入驻生活服务区,确保悦莱新城一期商住项目投入使用,拓展开发区服务功能。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建设起重机械零部件展示厅,完善起重机械配件超市功能,壮大起重机械产业集群整体实力,确保全年销售收入达到330亿元。以德尔地板、秦恒科技、千江管业等企业为重点,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做大做强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产业集群。强化食品和包装、生物和医药化工等产业招商,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投入技改资金7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85项,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创国家著名品牌。加快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进程。
(三)加大建设管理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推进中心城区提档升级。完成东环路等9条道路建设,新建南泵站排水干线。实施十栋房等5处棚户区开发改造,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面积达到38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六化”工程,启动东城街、开原西站绿化建设,完成文化路等主要街路亮化设施改造。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
完善滨水新城配套功能。完成大清河河道改线、小清河整治、环城林带建设工程,提升道路绿化、节点小品、慢行系统建设水平,实现清河水引入新城,瑶池映月景区对外开放。确保金帝地产、北方珍稀植物园景观区C区开工建设,依水茗郡、雨润城市综合体、清湖郡城市综合体一期交付使用。
全面实施古城开发建设。启动府衙、文庙、城隍庙、中元寺、回民文化园、朝鲜族风俗街等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米,完成崇寿寺塔周边环境整治和清真寺主体修缮工程,确保古城初现形象。
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以庆云、靠山、八宝、八棵树4个中心乡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开发改造力度,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做大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小城镇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增强示范区引领作用,取得农业现代化新进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建骨干工程65项,修复农田灌溉水毁工程92处,新建节水增粮管灌工程4.6万亩,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以新三线建成通车为切入点,完善沿线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开西现代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
不断拓展主导产业规模。提高苗木花卉科技研发水平,提升产品品质,抓好种苗繁育中心、容器苗生产基地、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建设,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突破26万亩。新建千亩高标准示范榛园1个,榛林总面积达到34万亩。积极拓展蓝莓、林菜兼作、林下参、南果梨等特色产业规模,建设东部山区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畜牧业发展,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50个,畜牧业产值实现110亿元。
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上规模农业产业化项目2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完成土地流转23万亩。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生产体系创新。加快双胞胎饲料、凯祥鸭业、德尔林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进农业新品种10个,新技术10项,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家居模范市。巩固“两退一围”成果,完成坡地还林任务。启动辽河堤顶路建设,完成寇河、沙河、柴河流域护堤护岸林栽植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修建水泥路80公里,砂石路200公里,新建垃圾池414座,垃圾中转站12座,生活垃圾处理点2处,改善人居环境。
(五)推进六大集聚区建设,增添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力
加快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六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抓好商贸物流园、园林式酒店、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东北亚(国际)花木城、华科钢贸城、百瑞购物广场、地下商业街投入运营,努力形成大商贸、大物流的发展格局。
繁荣壮大旅游产业。打造象牙山风景区温泉度假村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提升白鹭洲、龙潭山城、龙泉山城等景区建设水平,加快彩色苗木景观带、辽河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发展特色旅游和沟域旅游,完善旅游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态。推进夜经济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以商业、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休闲网点为主的商业业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信息服务业,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六)强化增收节支,打造财政运行质量效益新优势
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加大清欠力度,提高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提高投融资平台承载能力,推进融资方式多元化。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
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撑能力,确保刚性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民生支出比重,提高财政惠民水平。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健全财政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建立资金运行全程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成高清视频监控布设,城区视频报警安防系统安装率达到30%以上。充分发挥智能化市民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
推进平安开原建设。实施法治开原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深化社区警务改革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城乡治安环境。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营造顺畅的交通环境。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夯实军地“三联”工作,打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推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社会安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新提升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实名制就业1.5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济、扶贫开发工作。完成3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3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
推进基础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完成五中二期和教师学校综合楼建设工程。改造4所乡镇中心校和3所乡镇幼儿园。加强特色化办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科研课题,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中心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卫生应急视频与医疗机构对接,提高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加强基层健康档案管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东北农村题材、辽金历史题材影视基地影响力。精心培育书画产业链条,积极争创“中国书法之乡”。完善全民健身机制,促进体育事业深入发展。
2014年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身边事、生活难问题入手,着力办好28件实事。一是建设市民服务中心;二是建设滨水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百花社区小学及幼儿园;三是实施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四是实施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五是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六是对部分棚户区进行改造;七是对弃管楼院进行改造;八是实施居民住宅外墙保温改造工程;九是老旧小区供水、供暖设施改造;十是城市排水设施改造;十一是小清河污染治理及改线工程;十二是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十三是城市绿化提档升级工程;十四是改造人民公园;十五是完善健身运动场所设施;十六是建设文化路过街天桥;十七是对榆树堡公铁立交桥进行加宽改造;十八是综合整治村屯环境;十九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工程;二十是新建改造农村幼儿园;二十一是农村低保边缘户D级危房改造工程;二十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二十三是建设畜产品分割检疫中心;二十四是升级改造马老线公路;二十五是实施农村村内道路工程建设;二十六是重建李家台镇清河桥;二十七是修缮安业民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二十八是建设城镇公益性安葬园。
(九)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树立执政为民新形象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为广大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让开原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对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充分征求意见,广泛凝聚共识,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全面树立清正廉洁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办好行风热线,解决市民投诉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提高政府公信力。
努力实现规范高效运转。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效能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精力,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把政府班子打造成一支贯彻市委意图、狠抓工作落实的高效、勤政的工作团队。
各位代表,当前,省内外、市内外竞相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百舸争流,沉舟侧畔千帆过;潮平岸阔,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中共开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汇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广阔的胸襟,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富庶文明美丽幸福新开原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开原市环境调查报告
开原市环境调查报告
开原市民主小学教师 黄吉明
一 引言
开原,我们美丽的家乡,她位于辽宁省北部,全市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102公里,总面积为3164平方公里。开原市东邻西丰县,东南是清原县,南接铁岭县,西南为法库县,西和北为昌图县,东北为吉林省梨树县。土质肥沃,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等大小河流共166条。建国后,兴修了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关门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多座。她境内肥沃的土质,各条源远流长的河水,惠泽着开原人民,孕育了开原的文明。改革开发以来,开原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的开原城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然而经济的发展、工厂不断的建设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开原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二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在图书馆查阅了一系列图书、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家乡概况,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我只能对家乡的环保状况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共选取了6个观察地点(分别为实验小学附近、民主小学附近、光明浴池附近、人民医院附近、明慧春饭店附近、起重家 1
属楼附近)进行了大气调查。观察表明,开原大气状况尚属良好,光明浴池附近、明慧春饭店附近、起重家属楼附近大气有少许刺激气味。冒黑烟污染环境日趋严重,已威胁了环境质量安全。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有关部门已把冒黑烟的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到我市十一五环境目标保护当中。
(二)企业调查结果
我走访了开原市中心医院、辽宁省第三医院和电镀企业,这些单位的污水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开原市中心医院的污水治理设施通过验收。整顿初见成效,具备生产规模的企业基本符合环保要求。
(三)居民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开原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经过环保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努力,几年前脏臭的河水如今已经变得清澈了许多,污浊的空气也变得新鲜了许多,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确实改善了许多,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还有一些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小区内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威胁。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
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开原市争创辽宁省卫生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2008年10月26日
第三篇:关于开原市经济发展的论文
关于开原市经济发展的论文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开原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尽管区位条件、自然资源都不具备优势,却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越跨式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改革开放开原市经济发展
正文部分:
一、开原市现状
(一)地理位置
开原是一座文明、开放、快速发展和前进的现代化城市。它位于辽宁省北部,区域面积2828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城镇人口23万人,行政建制9乡、9镇、3个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78个部委办局。
(二)历史文化
开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原老城是千年古城,历史上曾是四国古都(扶余国、大金国、东辽国、东夏国)、五朝重镇(辽、金、元、明、清),明代以前是省级建制。开原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有满清重臣索额图,满清才子、小令之王纳兰性德;被周总理誉为“东北人民师表”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高崇民;朱总司令亲笔题词“共产主义战士”的海军英雄安业民;路遐、贾陶、高存信、廖仲孚四位将军以及新疆军阀盛世才。曾连续12年获得央视春节晚会“小品王”桂冠的赵本山,更是开原的骄傲。随着《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五部电视连续剧在开原成功拍摄并在全国热播,开原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到全国,并成为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拍摄的重要基地。
(三)自然资源
开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市耕地面积133万亩,年粮食总产量10亿斤以上,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和畜牧养殖基地县(市)。境内有辽河、清河等大小河流11条,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等大小水库9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水资源充沛。拥有开原老城古城、崇寿寺塔、七鼎龙潭寺、象牙山、砬子山等众多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毗邻铁岭
电厂、清河电厂、铁煤集团,电力十分充足。开原位于沈阳1小时经济圈内,是 东北地区铁路、公路的重要联结点,设有京哈电气化铁路、沈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纵贯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78个部委办局。
二、改革开放前开原市的经济状况
开原市地处辽北,不沿边、不沿海、不临港,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都不具备优势。改革开放前,开原市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经济部门占90%以上,除公私合营企业的资本家拿定息、居民储蓄存款有很少利息外,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在这样的这回背景下,开原市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一直是处于落后位置。
三、改革开放后开原市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打破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国外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并把公司制、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与此同时,仍然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改革开发三十年开原市经济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了,我们走的就是改革开放这条能使经济飞快发展的道路。
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开原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强化监管和调控职能的同时,引进商业地产商,成功进行棚户区改造,建设专业化市场,实现了连动并进,互动双赢。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累计动迁面积510万平方米,共有8万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楼房,21万人喜迁新居.开原坚持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做大做强、做美做活城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城市,建设最宜人居、最宜创业、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程,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夜色城市都市化,棚户区改造市场化。同时,开原还依托中心城区大力发展
现代商贸物流业,规划建设了五金城,建材城等十大专业市场,打造了现代商贸物流区,形成了三大商业服务聚集区。城镇化的发展,吸引了人流、物流、资源 流、信息流向城市积聚。开原的城市人口每年新增3万人,目前已经达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2%。
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开原市紧紧抓住“一小两低”是制约发展的这一关键性矛盾,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彻底扭转工业“短腿”的局面,2005年,在全市开展“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活动后,开原高标准规划建设了3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搭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开原坚持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了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与工业区的共享。同时,开原在园区建设上还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依托工业区,引进大项目,聚集大产业,形成大工业。辽宁哈深冷液化设备项目就是开原工业区2009年引进的高科技大项目,由哈尔滨气体液化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5亿元,主要生产是天然气、煤层气等气体液化分离设备。目前,该项目在开原工业区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营。
据了解,目前,开原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做大做强了开原的生猪、肉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壮大了绿色稻米、苗木花卉等8大种植业基地,全市有68%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链条,走上了致富之路。
调查中发现发现农民们都在以努力增加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快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素质基础,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培养有效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效改群众继续努力,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就能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开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赵春雨,《听他们讲改革开放30年变化》,辽沈晚报,2008-10-28
刘洋,《开原县域经济发展》,铁岭电视台,2010-5-7 9:56:24
周艳茹,《开原市全市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座谈会》,开原经济网,2010-9-7杨忠厚,《开原“开”出经济快车奔百强》,辽宁日报,2009-11-3
第四篇:开原市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开原市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开原市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落实,全力抓好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00人64%;扶持创业带头26人,完成目标任务55人的52%;带动就业170人,完成目标任务330人的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完善市、街道和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网络,加强上下协调联动力度,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动态管理,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利用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链接国内主流求职网站,并及时将便民服务、招聘和培训信息等开原市就业创业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就业者、求职者,使他们更好更全面了解就业信息,切实帮助实现更好就业。
(二)突出重点群体,确保稳定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到企业就业,创业带头人补贴帮扶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优先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充分就业。强化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对企业失业人员实施跟踪服务,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培训、送岗位”活动,努力提高再就业率。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把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建企业作为扩面的主攻方向,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严把支出审核关,规范基金管理和使用。
(三)实施专项行动,提升就业水平。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举办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劳务对接洽谈会专场招聘会,38家企业提供文员、服务员、操作工、技工等1089个工作岗位,500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194人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
(四)鼓励全民创业,充分带动就业,贯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一是落实创业带头人补贴政策。凡是我市辖区5年内已取得工商执照的创业带头人企业,实现自身就业并吸纳3人以上符合政策规定的经营实体均可申请享受社保补贴。创业带头人创办的经菅实体要与招用的就业人员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对企业所缴社保统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二是落实一次性创业场地补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军队退役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成员等首次自主创业,领取工商执照,正常纳税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6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场地补贴”。补贴期限2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者比例偏低。创办企业注册审批程序复杂、门槛高。
(二)创业优惠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比如我市创业担保贷款并未开展。
(三)投入相对不足。比如我市目前尚未打造出一个成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基础平台、设施薄弱。
(四)只开展了远程技能培训,高质量的创业培训还不完善,满足不了创业者的需求。
三、及对策建议
一是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让成功创业者深入基层,现身说法。
二是政府出面与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沟通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同时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扶持自主创业。大力支持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及持就业创业证的各类人员自主创。
三是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引领就业创业,围绕主导产业,利用互联网+创业模式,建设符合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者的示范园区。
四是培训创业技能,提升创业成功率。聘请专家团队,开展高效高质量的创业培训。
第五篇:2010.12.20开原市政府工作评估报告
开原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评估报告
铁岭市编委办:
按照铁岭市编办的通知要求,我市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
按照铁岭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开原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铁委办发〔2010〕9号文件),市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25个,机构加挂牌子8个。市委于9月20日召开57次常委会议,研究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对整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局、农村经济发展局;新组建的环保局、教育局、科技局等6个部门进行了组建和整合,同时对新组建、整合部门的领导班子进行配备。于21日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公布了部门组建、整合方案,干部调整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于9月28日对组建、整合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任命。具体组建、整合、调整、更名、划转情况是:
新组建的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城乡建设局、环境保护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
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林业局、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更名的部门: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农村经济发
展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整合划入其他部门对外挂牌子的部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
划入市委机构序列的部门: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访局。转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部门:市粮食局。
撤销的部门: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化体育局、科学教育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
二、“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
严格按照省办、市办的要求制定“三定”规定,在“三定”中我们注重突出一个重点,即部门职能的转变和强化部门责任;突破一个难点,即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抓住关键的一点,即严格按规定核定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行政领导职数按照《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省政府第244号令)中:行政机构正、副职领导职数为2至3名,综合、协调任务较重的可增加副职领导职数1名的规定核定;党组织领导职数,设系统党委的核定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设党组的核定纪检组长1名;“总师”职数,因本次改革铁岭市核定的“总师”为“科级”,因此我们在“三定”规定中核定“总师”职数,不标级别,实际工作中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
人员编制的核定,机构不变的部门按照原编制数核定;整合部门编制按合并前几个部门编制数之和核定。
结合铁岭市已经下发的部门“三定”规定情况,目前我市已下发了19个部门的“三定”规定;其他6个部门的“三定”规定铁岭市对口部门“三定”规定下发后,我们及时审批下发。
各部门依据“三定”规定进行职能的调整、内设机构的设置及内设机构领导的配备,边改革边评估。
三、改革成效
通过此次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初步实现了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各部门之间的职能进一步明晰,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精简、统一、效能进一步体现,推进了政府高效协调运转。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探索行政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实现我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明显前移、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幸福开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开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