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榕江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榕江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榕江县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根据《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省、州、县科技合作协议”的要求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2009年至201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每年各安排100万元,榕江县人民政府每年配套安排资金300万元,三年期间三方共同出资1500万元,建立“榕江县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其中70%用于支持优质蔬菜产业发展,30%用于支持特色水果产业发展。
第三条 成立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榕江县人民政府三方组成的“榕江县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下设科技合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榕江县科技局。由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黔东南州科技局、榕江县科技局具体协调科技合作相关事宜。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参与科技合作协议专项资金的项目评审、资金监管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
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开支范围
第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
蔬菜、水果优良品种选育、引进、推广与示范、优质蔬菜、水果病虫害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优质蔬菜、水果的粗加工、保鲜技术研发、优质蔬菜产业方面科技特派员工作、扶持组建优质蔬菜、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质蔬菜、水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科技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研发服务中心建设等项工作。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开支要符合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开支的相关规定。
科技合作办公室工作经费及领导小组重大活动经费。比例应控制在总经费的3%以内。第三章 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
第六条 科技合作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受理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聘请专家对申请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评估;根据专家评审建议提出专项资金年度支持项目意见,报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对实施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开发项目监理与评估,对重大项目进行中期监理与评估,以及项目完成后的验收鉴定;根据有关规定向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报告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第七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科技政策,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坚持诚信申请,公正受理,科学评估,择优支持,合理安排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八条 专项资金项目原则上一年审批一次,项目申报受理日期为每年1月1 日至3 月31日,经审批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科技合作办公室下达立项批复,并签订项目合同。
第九条 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责任人对项目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项目责任人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须提供项目合同中确立支持的工作条件。项目责任人与其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须在项目合同书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进度、经费进行调整或撤消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
在项目执行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等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形成的新技术、新成果需要进行技术成果鉴定的,按照科技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实施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要求,编报项目经费结算,填写项目验收申请表,并提供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相关资料报科技合作办公室,由科技合作办公室组织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截留、挤占、挪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榕江优质蔬菜、水果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
二00九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篇: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检查表
衡阳市科学技术局
衡 阳 市 财 政 局制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二、项目实施效益情况
三、综合意见表
第三篇: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
案
编 写 提 纲
一、项目概述
包括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工作基础和优势、总体目标和任务,预期效果。
二、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
1、项目的技术来源,技术依托单位情况,技术人员情况、科技服务能力情况。
2、项目牵头企业情况,基地产业规模现状。
3、项目区内中介服务组织情况。
三、具体任务与进度安排
1、详细说明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2、分列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工作内容和阶段目标。
四、主要建设内容与考核指标
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项目技术引进、集成、转化、推广方式及其技术服务路线。
3、项目实施各阶段及项目完成后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技术经济指标。
五、市场与效益分析
六、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七、经费预算来源与使用计划
简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渠道,明确县市区项目支持意见;根据项目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八、承担单位和主要成员简况
说明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项目负责人情况。同时应列出项目负责人及专家组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学历、职称及从事专业简表。
第四篇: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吴家堡村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自2010年9月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阳高县农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广大菜农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利用基地的立体气候和城郊区位优势,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大力改善基地基础条件,先后完成基地建设投入3万元,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吴家堡村地处阳高县城郊东面,距县城 15公里。吴家堡村全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961小时,年大于等于 10℃有效积温2909℃,无霜期135天。立体气候明显,阳光充足,水源较好,排灌自如,无污染源,农民种菜积极性高,因此,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最佳区域。
二、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根据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要求,按照“立足基地、服务城市、依靠科技、富民强村”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扩大面积,突出特色及规模”,将吴家堡村建成蔬菜生产专业村的总体规划,把蔬菜基地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认真规划,及早落实,通过以下有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健全班子,落实责任
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为了把无公害蔬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县农委、镇党委、村委会高度重视,把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的主要内容。一是村委会成立了以村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抓无公害蔬菜基地组织、发动等工作;二是技术工作由农委技术指导员具体抓落实;三是县农委与基地负责人、农委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层层签定了责任合同书,明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对相关人员实行奖惩。
(二)突出重点,狠抓难点
1、整修基地人行便道、排水沟,解决基地行路难和排灌等生产设施条件。
2、增设基地标牌2个、无公害标志6个、警示牌6个,树立了基地形象,时刻提醒了菜农该施什么药、不该施什么药等。
3、推广地膜覆盖栽植,应用遮阳网并安装防虫灯,减少了基地虫量,提高了蔬菜质量,深受菜农欢迎。
(三)加强宣传,规范管理
1、加强无公害蔬菜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县农委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到村、户广泛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宣传,并多次下到田间大棚内进行现场指导;据统计,共召开技术培训会3次,累计培训菜农320多人次,发放蔬菜栽培技术书籍、技术手册和相关资料300余本(册),技术明白纸100余份,书写宣传标语10幅,张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公告》于基地人员过往集中的地方,以方便农民随时观看和学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做到了道路边、村民院坝中有字,达到了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
2、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无公害生产。根据《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督促基地农户在生产中严格执行,使基地的蔬菜生产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管理、检测体系和定检制度。为了保证基地的蔬菜质量,县农委十分重视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测制度。对蔬菜基地菜和上市菜进行抽样检测,随时掌握蔬菜基地的菜农施药状况,针对不规范的用药农户及时给予指导,并坚决纠正和制止。
(四)狠抓栽培技术,提高产量质量
基地蔬菜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因此,我们抓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是把好品种选用关;二是把好育苗关;三是把好合理施肥关;四是把好施药关。
1、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背景及要求选择基地村,基地村的水、土、大气等条件都必须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对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坚决排除在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以外。
2、选择抗病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津春系列黄瓜等。
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同时,普及推广营养钵、营养钵和营养土块护根育苗技术,运用遮阳网或小拱棚薄膜覆盖,培育适龄壮苗,带土带药移栽,增加蔬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4、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实行轮作,推广水旱轮作和不同种类蔬菜的轮作。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渣旧叶,深翻炕土,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的病菌虫卵。
5、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达到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目的。由于示范宣传工作得力,基地农民积极性很高。在农药使用上,选择防治效果较好,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bt乳剂、功夫乳油、雷多米尔、病毒a等,防治蔬菜病虫害。同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用正确的施药时间。在栽培技术上,从播种、定植到采收,普及推广温汤浸种、合理轮作、深沟窄厢等技术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危害。
6、引进名特优,狠抓特色品种。项目实施以来,通过试验示范,已有5个新品种要在基地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推广名优品种的同时,不断扩大本地优势品种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的工作
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少部分菜农认识还不到位,行动慢;二是基地设施较差,希上级部门和本级财政大力支持,改善基地设施。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明年工作早计划,措施早安排,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使基地菜有规模效益;二是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引导蔬农提高种植技术;三是加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检测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和质量。
总之,今年吴家堡村蔬菜基地建设已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有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蔬菜的栽培技术,能够严格按无公害蔬菜质量的要求生产,这样,吴家堡村蔬菜基地正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第五篇: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工作总结范文
吴家堡村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自2010年9月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阳高县农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广大菜农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利用基地的立体气候和城郊区位优势,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大力改善基地基础条件,先后完成基地建设投入3万元,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吴家堡村地处阳高县城郊东面,距县城 15公里。吴家堡村全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961小时,年大于等于 10℃有效积温2909℃,无霜期135天。立体气候明显,阳光充足,水源较好,排灌自如,无污染源,农民种菜积极性高,因此,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最佳区域。
二、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根据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要求,按照“立足基地、服务城市、依靠科技、富民强村”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扩大面积,突出特色及规模”,将吴家堡村建成蔬菜生产专业村的总体规划,把蔬菜基地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认真规划,及早落实,通过以下有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健全班子,落实责任
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为了把无公害蔬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县农委、镇党委、村委会高度重视,把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的主要内容。一是村委会成立了以村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抓无公害蔬菜基地组织、发动等工作;二是技术工作由农委技术指导员具体抓落实;三是县农委与基地负责人、农委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层层签定了责任合同书,明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对相关人员实行奖惩。
(二)突出重点,狠抓难点
1、整修基地人行便道、排水沟,解决基地行路难和排灌等生产设施条件。
2、增设基地标牌2个、无公害标志6个、警示牌6个,树立了基地形象,时刻提醒了菜农该施什么药、不该施什么药等。
3、推广地膜覆盖栽植,应用遮阳网并安装防虫灯,减少了基地虫量,提高了蔬菜质量,深受菜农欢迎。
(三)加强宣传,规范管理
1、加强无公害蔬菜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县农委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到村、户广泛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宣传,并多次下到田间大棚内进行现场指导;据统计,共召开技术培训会3次,累计培训菜农320多人次,发放蔬菜栽培技术书籍、技术手册和相关资料300余本(册),技术明白纸100余份,书写宣传标语10幅,张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公告》于基地人员过往集中的地方,以方便农民随时观看和学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做到了道路边、村民院坝中有字,达到了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
2、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无公害生产。根据《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督促基地农户在生产中严格执行,使基地的蔬菜生产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管理、检测体系和定检制度。为了保证基地的蔬菜质量,县农委十分重视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测制度。对蔬菜基地菜和上市菜进行抽样检测,随时掌握蔬菜基地的菜农施药状况,针对不规范的用药农户及时给予指导,并坚决纠正和制止。
(四)狠抓栽培技术,提高产量质量
基地蔬菜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因此,我们抓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是把好品种选用关;二是把好育苗关;三是把好合理施肥关;四是把好施药关。
1、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背景及要求选择基地村,基地村的水、土、大气等条件都必须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对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坚决排除在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以外。
2、选择抗病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津春系列黄瓜等。
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同时,普及推广营养钵、营养钵和营养土块护根育苗技术,运用遮阳网或小拱棚薄膜覆盖,培育适龄壮苗,带土带药移栽,增加蔬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4、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实行轮作,推广水旱轮作和不同种类蔬菜的轮作。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渣旧叶,深翻炕土,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的病菌虫卵。
5、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达到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目的。由于示范宣传工作得力,基地农民积极性很高。在农药使用上,选择防治效果较好,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bt乳剂、功夫乳油、雷多米尔、病毒a等,防治蔬菜病虫害。同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用正确的施药时间。在栽培技术上,从播种、定植到采收,普及推广温汤浸种、合理轮作、深沟窄厢等技术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危害。
6、引进名特优,狠抓特色品种。项目实施以来,通过试验示范,已有5个新品种要在基地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推广名优品种的同时,不断扩大本地优势品种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的工作
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少部分菜农认识还不到位,行动慢;二是基地设施较差,希上级部门和本级财政大力支持,改善基地设施。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明年工作早计划,措施早安排,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使基地菜有规模效益;二是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引导蔬农提高种植技术;三是加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检测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和质量。
总之,今年吴家堡村蔬菜基地建设已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有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蔬菜的栽培技术,能够严格按无公害蔬菜质量的要求生产,这样,吴家堡村蔬菜基地正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及可持续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