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HEJL-1)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湖北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通知》(厅质监字[2010 ]195号)”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本驻地办所辖四个标段内的桥梁、涵洞、现浇箱梁及桥面混凝土铺装等部位混凝土通病防治工作,现将治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入手。
首先,我驻地办组织相关监理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上驻地办领导针对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着重强调了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使大家明确到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是关系到整条汉鄂高速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的事情;是关系到整条汉鄂高速公路声誉影响的大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工程。其次,召集各标段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会议,结合各标段施工的不同特点,深入施工一线宣传教育施工队和每一位民工,使其都要认识到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为此次专项治理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领导机构着手,组织落实。
按照此次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驻地办、项目部、施工队上中下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指导落实专项治理工作。首先在驻地办成立以驻地监理工程师冯文学为组长、副驻地监理工程师张景良为副组长、试验室主任何翠娥和各监理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监控管理四个合同段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其次以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为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和副经理为副组长、技术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本合同段的专项整治工作。最后以各标段施工作业队为单位,成立以队长为组长、带班员和技术工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各自作业队的专项治理工作。由于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使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指标得到层层落实。为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从制度着手,健全规章、奖罚分明。
活动开展期间,我们驻地办考虑到虽然本次是专项治理活动,但是从长远看来又不是孤立的。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它不是单一的专项整治,而应该是常态化的动态管理。因此随着专项治理由浅入深的开展,考虑到治理的重要性、长期性。我们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明确了责、权、利奖罚分明的管理办法,制订了长期治理的细则、实施办法。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专项治理活动有章可循,为彻底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供了依据。使专项治理活动贯穿于整个工程,自始至终的发挥着作用。
四、从提高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上入手。
1、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关。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使用的长期性、耐久性。因此我们加强对试验室的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监测抽检力度,对不合格的材料做到坚决清退出场。
2、严把各个施工环节质量关。从模板、钢筋(钢绞线)、波纹管等一些部件的制作到安装;从混凝土搅拌出场到浇筑;从对构件浇筑完成到养护及整体质量的测评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监理和技术员在每道工序上坚持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做到进入下一工序时上道工序是合格的,不留安全质量隐患。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了配合比调整、报批工作。加强混凝土的拌和管理,定期组织对各拌合楼计量系统进行标定,保证了计量准确无误,使混凝土搅拌均匀,防止离析的出现。
4、确保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化。(1)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且精度满足设计和现行施工规范相关要求的钢模板。模板支撑牢固、可靠。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2)钢筋和钢筋骨架严格按规范加工,钢筋骨架吊装准确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倾斜和移位,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和保护层厚度;(3)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方式;混凝土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并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这样合理地控制了浇注厚度,避免了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采用自动喷淋养生等先进养生方法,确保养生质量;养护时间严格按规范要求达到7天以上;预应力混凝土张拉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
5、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关键工序进行先试验再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对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现场讲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我驻地办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内容,完成了文件中提到的治理目标。全面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汉鄂高速第HEJL-01驻地办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七号
第二篇: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发【20**】**号“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驻地办立即对相关监理人员及管理范围内的**、**、**合同段进行传达,并在驻地办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监理人员讨论学习。在会议上驻地办领导针对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把任务落实的每一个人员身上。截止目前文件提出的四个阶段任务已有三个得到落实。现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报告上报如下: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入手。针对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治理范围广、要求高的特点。首先我们及时组织监理人员以及各标段领导和施工的技术人员,举行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发【20**】”文件的精神,并结合各标段施工的不同特点,召开专题讨论会。着重强调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在传达讨论学习中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是关系到整条**高速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的事情;是关系到整条**高速公路系统声誉影响的大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工程。其次,深入施工一线宣传教育施工队和每一位民工,使其都要认识到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为此次专项治理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领导机构着手,组织落实。按照此次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驻地办、项目部、施工队上中下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指导落实专项治理工作。首先在驻地办成立以驻地监理工程师为组长、副驻地监理工程师为副组长、结构工程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监控管理三个合同段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以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为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和副经理为副组长、技术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本合同段的专项整治工作。以各标段施工作业队为单位,成立以队长为组长、带班员和技术工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各自作业队的专项治理工作。由于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使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指标得到层层落实。为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从制度着手,健全规章、奖罚分明。活动开展期间,我们驻地办考虑到虽然本次是专项治理活动,但是从长远看来又不是孤立的。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它不是单一的专项整治,而应该是常态化的动态管理。因此随着专项治理由浅入深的开展,考虑到治理的重要性、长期性。我们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明确了责、权、利奖罚分明的管理办法,制订了长期治理的细则、实施办法。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专项治理活动有章可循,为彻底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供了依据。使专项治理活动贯穿于整个工程,自始至终的发挥着作用。
四、从提高施工工艺上入手。目前来看,提高混凝土质量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关。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使用的长期性、耐久性。因此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监测抽检力度,对不合格的材料做到坚决清退出场。
2、严把各个施工环节质量关。从模板、钢筋(钢绞线)、波纹管等一些部件的制作到安装;从混凝土搅拌出场到浇筑;从对构件浇筑完成到养护及整体质量的测评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监理和技术员在每道工序上坚持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做到进入下一工序时上道工序是合格的,不留安全质量隐患。
我驻地办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内容,完成了文件中提到的治理目标。全面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三篇: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写写帮整理)
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省界)建设项目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项目指挥部《关于转发<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宁复 [2010]29号)要求,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我总监办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宁复段各单位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现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加强领导,强化体系,精细管理,有效落实各种治理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为切实推动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总监办成立了宁复段工程砼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朝峰
组员:闫士军 刘伟 王凯源 岳俊夫 国灵芝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监办,总监办把该项活动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治理工作科学化
各参建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明确了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了治理措施,落实了治理责任,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了治理经验。
2.施工管理精细化
⑴从实用性、指导性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认真落实了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
⑵实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组织施工。⑶加强了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拌合时间、运输工具、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措施,并严格落实。⑷加强了混凝土组成设计优化,确保施工和易性,桥梁上部结构禁止使用间断级配设计。严格控制施工级配,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
⑸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了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⑹开展了文明工地建设、标准化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了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监理职责
(1)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细化了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操作、旁站、实体质量验收、技术资料记录与汇总整理等制定了详细计划。
⑵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了全面、全过程旁站监理。
⑶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制定的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加强了对承包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各个环节的动态监控。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原材料质量控制
⑴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刻清退出场并作好了记录,规范了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⑵严格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频率和质量标准检验各种进场原材料,进场原材料数量、厂家、合格证(化验单)与进场后检验报告要一一对应,驻地办均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抽检。
⑶水泥(水泥存储罐内水泥除外)、钢材、钢绞线在防雨、防潮、防尘的专用贮存库中库存。
⑷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均集中加工制作,根据合同段构造物分布情况设立了几个加工场,每构造物均设立了一个加工场。加工场地均经过了硬化处理,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
⑸集料存放场地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硬化,地面以上结构砼用石料全部机械化水洗,水洗石料和砂存放在遮雨棚内。各种原材料存放种类、规格界限分明,标志清晰。
2、慎重选用外加剂
⑴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使用。所采用的外加剂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和《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 523-2004)的规定,使用前复验了其效果,使用时均符合产品说明和技术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⑵外加剂使用前均经过了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承包人提交了拟采用的外加剂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资料,充分证明该外加剂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在使用中准确控制掺加剂量,加大了对外加剂的性能检验频率,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有不满意效果时,监理工程师及时下令停止使用外加剂。
⑶承包人根据本合同外加剂使用情况和储存有效期适量进货(库存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在仓库集中存放。根据混凝土拌合和使用情况在仓库按每盘混凝土添加剂量人工称量进行分装,然后运到拌合现场添加,严禁在拌合现场进行拆装随用随称量添加。
3、严格控制配合比
⑴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了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了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⑵全面、准确、及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试配强度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配合比中的任一材料发生产地、厂家变化时,重新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使用。
⑶为了保证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同一部位如墩台柱、盖梁、梁板、护栏等部位的混凝土使用同一个混凝土配合比,所用水泥为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砂石材料为同一料源地产品。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量的拌合设备,拌合楼配料仓不少于4个,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
⑸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混凝土拌和站、浇筑现场都及时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拌和站,及时调整水灰比,确保了拌制的混凝土和设计配合比相一致。拌合楼操作人员是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从拌合点到施工点坍落度损失大于3厘米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⑴本项目所有混凝土构件交工后外露面模板均采用了钢模板或清水模板(采用清水模板时,承包人提前将拟采用的清水模板样品、规格、技术参数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使用,所报样品由监理工程师封存以便与承包人施工现场所使用实物进行核对)。采用钢模板,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其每块模板的面积大于1.0m2,其他面及芯模具有足够刚度,所有模板角偶处尽量做成圆弧形。本工程墩、柱、盖梁、预制梁、护栏采用冷轧钢板制作新钢模板。预制梁、板底座面板铺设厚度不小于5mm钢板,并与底座混凝土牢固固定,使其连接紧密,保证了不变型、不空鼓。
⑵预制梁负弯矩齿板和顶板外边缘部位制作三角形或梯形模板(为钢模),保证了齿板处混凝土几何尺寸振捣密实和刷毛整形外观,保证了齿板和顶板外边缘处不漏水。
⑶本项目桥梁支架部分采用的碗扣式万能杆件,为了防止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和雨水的影响,要求支架基础具有足够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基础类型根据支架结构型式、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同时做好了地面的排水处理,设臵排水沟,支架基础地基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实施;脚手架或便桥不应与模板支架相连接,以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所有模板支架都经过计算和验算,保证了其安全稳定。
⑷要求钢筋加工与安装规范,钢筋截断弯曲前按设计图编制钢筋下料表,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施工,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集中加工制作、并搭建钢筋加工棚,钢筋绑扎规范,保证了足够施工刚度,所有梁板及绑扎成型后整体移动的钢筋网片,均在模架上进行并适当增加焊接点。
⑸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本项目提倡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高强度塑料垫块,施工方便时也可采用砼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应做成半球形或方块下带10mm高小爪形。爪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减少垫块和模板的接触面积,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非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预制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得低于用于结构的混凝土强度。预制混凝土垫块应组织批量生产、专项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使用前应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⑹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艺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层厚,避免过振和漏振。
⑺混凝土养护时间满足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少于7天;冬季养护采取保温措施,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时即进入冬期施工。采用蒸汽养护时,静养4-6小时后升温,恒温控制在50C°以下,保持30小时左右,升降温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0C°,养护罩内温度尽量一致,温差不超过10C°养护时不得将蒸汽直接通入管道中,升降温速度应缓慢,保证梁体各部分温度均匀,防止产生致裂温差。蒸汽养护设备应经常检查,送气管不得有堵塞、漏气现象、喷气孔不得堵塞。养护过程中,给气以后每小时查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调整温度。温度表的布点不得小于6处。跨中一个布点,靠梁端4m处各两个点。
⑻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少于7天。孔道压浆确保密实,严格检查水泥浆质量,压浆应设臵伐门、安装压浆嘴,锚头应用砂浆包裹,由施工、监理单位做好张拉全过程记录。
⑼支座垫石混凝土施工前应督促承包人对盖梁或台帽进行凿毛、洒水湿润。严格控制支座垫石顶面标高。在平坡的情况下,同一片梁两端支座垫石水平面尽量处于同一平面内,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mm。在坡桥的情况下,梁底支座予埋钢板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按水平固定、安装,已达到“坡桥正做”原则。支座垫石一般较薄,施工时督促承包人必须严格按照监理批复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加强振捣,并应加强养生,以确保垫石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支座垫石顶面也要水平,应加强垫石支撑面混凝土的抹平工作,用较长直尺进行刮平,并随时检验其平整度。
⑽桥面铺装在铺装前,首先应做好严密的施工计划。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安排。铺筑时尽量采用泵送混凝土, 并注意轻放,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或造成布筋的变形,用拉板及铁铲将混凝土初步整平。避免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混凝土分散开来,最好是按顺序铺满一部分以后,用震捣棒或震捣板进行捣实处理。利用三轴混凝土提浆整平机进行匀料、整平、压实、提浆, 直至达到理想为止。整平过程还应将清理各个死角纳入。对边、角应认真加以对待, 对于这些部分的清理整平原则是宁深不浅,宁方不圆。
⑾防撞护栏砼施工应避免以下事项出现:①集料级配不良,超大粒径料石多,振捣时,大粒径材料紧贴模板形成麻面。②模板表面粗糙,不洁净,锈蚀严重,拆模时出现粘连,形成麻面。③模板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有漏刷现象,拆模时间太早,砼强度低,模板对砼的附着力粘掉表层砼造成麻面。④构造物几何外型复杂,表面有几次角度转折,易形成水分积累,砼浇筑层厚控制不严,砼振捣方法和次序不正确,在表面构造转折变化处未进行分层,使下部水分无法排出,形成麻面。⑤模板间拼接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使砼表面形成麻面⑥砼配比控制不准确,原材料计量不准,致使新拌砼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⑦砼拌合时间短,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离析,砼和易性差。砼入模操作不规范,砼一次入模量大振捣慢,振捣时间短,振捣与浇筑配合不好;砼振捣有缺振、漏振现象形成蜂窝。⑧模板间接缝不紧密及模板与桥面板之间接缝不紧密,有大的缝隙,振捣时发生跑浆现象,形成蜂窝。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各参建单位均建立了严格的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工种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做到培训有记录,交底有记录,切实做到了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开工前的总体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驻地办旁站监理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三、经验总结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砼质量通病,通过本次治理活动的实施,宁复段工程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砼质量通病的发生,大大的提高了砼的施工质量。现将几种常见的通病治理经验总结如下:
1、蜂窝现象
1.1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过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现象
2.1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现象
3.1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波纹 4.1现象及造成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经振捣后泌水出现水波纹;另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混凝土不流动,振捣时长,过振造成的梁体表面出现水波纹现象。
4.2预防措施:
控制后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将坍落度调至最佳入模状态,控制振捣时间,防止过振情况发生。
5、混凝土收缩裂缝 5.1现象及原因:
在气温较高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到模板顶面时,在阳光直射大风的作用下,是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5.2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浇注时捣固密实以减小收缩量。
浇注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混凝土浇注后,对裸露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化吹袭和烈日曝晒。
在气温高、温度低及风速大时浇注混凝土,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高标号水泥砂浆。
6、预应力张拉工程 6.1现象及造成原因: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过了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如包含平弯、竖弯的长钢束其伸长值比设计值偏小;短钢束的身长值偏大。
(1)实际使用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和钢束截面面积与设计计算值不一致。
(2)由于豫应力孔道的位臵不准,波纹管形成空间曲线,使张拉时钢束的摩阻力变大,当张拉到设计吨拉时,预应力的实际伸长值偏小。
(3)预应力施工工序规范。如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前已将双向张拉的预应力束穿好,若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孔道堵塞,不能用通孔器检查的,张拉时摩阻力会增大,造成伸长值偏小。
6.2预防措施:
(1)预应力筋在使用前必须按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修正计算。
(2)确保波纹管的定位准确,为此,应将波纹管的定位钢筋,点焊在上、下排的受力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波纹管上浮。根据需要可进行实测预应力张拉摩阻力试验,修正设计用的摩擦系数μ值,以调整预应力筋的设计伸长值。
7、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7.1现象及造成原因: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
7.2预防措施:
(1)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压浆前必须进行水泥浆检验(进行稠度检测)。
(2)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3)压浆前必须进行清孔措施,确保压浆孔道畅通。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4)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5)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6)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稳压2min后再封闭灌浆孔。
(7)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管道压浆的机械设备、灰浆质量、工艺过程必须完好准确,技术主管必须加强对压浆过程的旁站监督,重点检查压浆的充实度和饱满度,今后凡检验压浆不饱满的构件不得投入使用。
总之,我总监办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以规范化监理为抓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细节管理,全面提高了宁复段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大程度的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取得了实效。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四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按照江北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指挥部文件 宁路江北【2012】18号“关于转发南京市交通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为很好的配合指挥部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项目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亲身挂帅,项目总工主持全面工作:项目部各部室,及协作队伍负责人具体负责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实施工作。组
长:赵军 副组长: 漆波 朱勤
组
员:朱英明 刘伟 姚俊鹏 徐明辉 王雷 郭尤康及各协作队伍负责人;
二、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采用商品混凝土,优先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等级的混凝土。
(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5)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加以推广应用。
二、治理范围和重点 2.1治理范围
本项目的桥涵(通道)、混凝土防护工程。2.2治理重点
1.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设计管理不到位;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工地实验室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
2.施工工艺通病: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合格率偏低。
三、治理要求及主要措施 3.1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责任,制定严格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治理经验。
2.施工管理精细化
(1)从实用性、指导性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坚决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2)推行“三个集中、两项制度”,采取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3)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4)加强对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对混凝土的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要制定详细具体的措施,并严格落实。
(5)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6)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7)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3.2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商品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厂家应按退货或规范规定处理,如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在混凝土运输时,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在施工要求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规格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2.现场验收
在混凝土运输车到达现场后,应先核对混凝土出厂通知单进行核对,核对内容包括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塌落度、原材料的检验合格情况等,在核对无误后,由厂方试验人员与施工方试验人员及在监理旁站的情况下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和易性、塌落度等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如混凝土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时,应将该混凝土退回厂方处理。
3.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
3.1混凝土试样在混凝土浇注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满足:每100M3。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M3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试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成型、标准养护和试验。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4.混凝土质量评定(最终验收质量评定)
混凝土厂商应对每次浇注的混凝土提供原材料质量证明和抽样检验试验报告资料,以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厂商必须提供商品混凝土质量合格证明,在合格证明书上须有原材料情况和检验报告编号,混凝土R28抗压强度值及其试验报告编号。混凝土的质量评定,按混凝土质量评定标准(GB107-87)要求执行,并提供质量评定资料。并建立相应的台帐。5.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在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适当加密;采取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强度和龄期双控,确保孔道压浆密实。
6.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7.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对于大于C30等级商品混凝土,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及时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8.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
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具体环节施工技术措施 4.1桩基混凝土施工措施
在灌注混凝土全过程中,应认真、细致地量测混凝土面高度,以决定拆管长度。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桩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适当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桩体混凝土灌注要比设计高1.0m以上。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4.2大体积砼施工温控措施
1.大体积砼的浇筑尽量选择在一天温度最低时进行,按照下述方法控制砼水化热温度。
(1)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低的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3)减少浇筑层厚度,加快砼散热速度。
2.夏季砼在浇筑前的砼温度不超过32℃,并采取如下措施以保证砼温
度不超过32℃。
(1)集料及其它组成成分的遮荫或围盖或冷却。
(2)在生产及浇筑时对配料、运送、泵送及其它设备的遮荫或冷却。(3)喷水以冷却集料。
(4)用制冷法或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和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和水,但在拌和完后,冰要全部融化。
(5)与砼接触的模板、钢筋在浇筑砼前冷却至32℃以下,其方法有盖以湿麻布或棉絮、喷雾状水,用保护罩覆盖。4.3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1.麻面预防措施
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接缝要严密,如有缝隙,用玻璃胶或透明胶带封堵严实,防止漏浆。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蜂窝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拌和站的计量器,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持续搅拌最短时间大于90s。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采用串筒辅助下料。混凝土进行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移动距离不大于1.5倍振捣半径,每次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cm。
3.孔洞的预防措施
(1)砼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混凝土分层过厚,使振捣不及时造成孔
洞。
(2)对于钢筋密集处,在进行钢筋绑扎时注意保证钢筋质量,上下钢筋对齐以便振捣棒能顺利地从上插到需要振捣的部位。
(3)对难以振到的倒角部位,用钢筋或钢管导振或者将模板割洞口,以便振捣棒能进行振捣。
(4)振捣工人必须控制好振捣间距和振捣时间,振捣间距不能大于1.5倍振捣半径,单个点振捣时间不能小于20s。但也不能过振,合适的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混凝土表面平坦出浆、将模板各个角落填满即可停止振该部位。
(5)砼配合比需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不能太干,墩身和T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mm,以免砼难以振捣。
(6)当混凝土下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进行导流,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7)避免混凝土中混有杂物。4.露筋的预防措施
(1)钢筋班准确加工钢筋,避免成形钢筋过长或过短,过长易造成钢筋挨到模板而造成露筋。
(2)进行钢筋垫块垫放时,必须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分层厚度过厚而不利于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时注意保证质量,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到位。
(3)派专人对内外模板不间断地检查,对于变形过大的模板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纠正。
(4)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接缝进行处理,防止漏浆造成露筋。(5)当混凝土浇筑下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导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6)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强度不足前避免踩踏,以免露筋。
(7)避免过早拆模,注意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在进行模板拆除时,避免模板碰撞结构本身造成露筋。
5.缺棱掉角的预防措施
(1)对模板接缝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漏浆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被物体碰撞造成掉角。
(2)现场需按试验室的通知开工,避免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过早拆模,易造成结构物表面及棱角损伤。
(3)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4)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5)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或木板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6.施工缝夹层的预防
(1)在模板侧面和底面开口,将施工时产生的杂物冲洗干净。(2)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3)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
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的砼。4.4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
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准确牢固,在浇筑砼过程中不得有明显变形和跑模。墩身、防撞栏等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切实保证,防止垫块布置过稀、箍筋凸出、扎丝外露而产生砼露筋、开裂的现象。
2.配合比
(1)为防止收缩裂缝和过大的徐变,规定:C10砼水泥用量不超过1050Kg/m3,C50砼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1090Kg/m3。
(2)大体积砼时,应对碎石进行洒水降温。
(3)承台、墩身等大体积结构,砼中可掺入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4)外掺剂的选型、掺量应在试验后采用。外掺剂可在骨料拌和过程中掺入,不宜在拌和前掺入。
3.振捣
梁的转角、预应力锚固区及其它钢筋密集处是振捣的重点,注意砼布料厚度与振捣振动深度的配合,防止振捣不足或重复振捣而过度。空间小的部位应使用小型振捣棒。在现浇梁的过程中,对容易开裂的部位可在砼浇筑后一定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
5.养护
墩身、梁底板和腹板等部位应使用氧化剂养生(有自动喷水雾装置的除外),桥墩、梁顶和砼桥面可使用湿麻袋覆盖、塑料薄膜或养护剂养生。湿麻袋养生时,必须覆盖全部砼表面,保持连续湿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第五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目录 工程概况.......................................................1 2 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1
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常见形式...................................1 2.2 产生的原因分析...........................................1 3 人为因素方面造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2
3.1 成立现场指挥体系,明确质量责任...........................2 3.2 严格技术交底制度.........................................2 3.3 完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制度...........................3 3.4 人员培训制度和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3 4 材料管理.......................................................3
4.1 对材料的进场采取严格的检验制度...........................3 4.2 材料堆放、标识管理.......................................4 4.3 材料使用过程控制.........................................4 4.4 加强管理、明确责任.......................................4 4.5 现场施工控制.............................................5 4.6 规范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5 5 施工工艺因素的防治.............................................5
5.1 模板操作.................................................5 5.2 钢筋操作.................................................6 5.3 混凝土拌合、运输.........................................6 5.4 混凝土浇注操作...........................................7 5.5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7 5.6 加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8 5.7 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9 混凝土质量通病细部预防及处理措施...............................9
6.1麻面.......................................................9 6.2蜂窝.......................................................9 6.3露筋......................................................10 6.4缺棱掉角..................................................10 6.5施工缝夹层................................................10 6.6错台......................................................10 6.7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10 6.8混凝土泌水、离析:........................................11 6.9钢筋锈蚀..................................................12 6.10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硬化缓慢...............................12 6.11裂纹和裂缝超限...........................................12 6.12渗漏水...................................................13 6.13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15 6.14钢筋布设偏差超标.........................................15 6.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15 6.16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15 6.17色差大...................................................15 6.18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16
合江长江公路大桥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 工程概况
混凝土浇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承台、系梁、横梁、盖梁、墩身浇注;(2)桩基的混凝土浇注;(3)预制T梁的混凝土浇注;(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等。2 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 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常见形式
对于我部负责的混凝土浇注形式,对可能产生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有: 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错台、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混凝土泌水、离析;钢筋锈蚀;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硬化缓慢;裂纹和裂缝超限;渗漏水;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等。2.2 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 ①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人本身素质不满足
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不满足工程需要;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
③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不完善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2)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对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原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如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将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3)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如未按照规范或者施工方案进行控制,将会提高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的概率。
如钢筋锈蚀,施工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严,孔道压浆不实。
(4)机械设备因素
使用的机械不满足工程需要,或者不满足相关质量规定。如张拉设备未按要求标定;使用物资设备不满足规范要求,如使用模板不稳固、脱模剂使用较差等。人为因素方面造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人为因素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成立现场指挥体系,明确质量责任
在每个分项工程的作业过程中,专门成立现场指挥保障体系。例如在锚体施工中,可成立锚体施工现场指挥保障体系
总指挥负责锚体施工全面工作,副总指挥具体负责工作的全面落实,下设多个专业职能工作小组。
拟设的职能小组:模板作业组、混凝土作业组、钢筋作业组、钢结构作业组、预应力张拉作业组、测量监控组、技术保障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混凝土温控组。各组在总指挥领导下协同工作。
针对现场指挥保障体系中的人员分工,明确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具体负责人。
小组的划分和具体工程的施工内容有关,保证覆盖分项工程中所有的施工内容。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照常规混凝土施工增加混凝土温控组,由温控小组指导和实施混凝土的温控。3.2 严格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采取“三级交底”方式进行,首先由工程技术部,对施工的技术主管和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工班长)进行交底,然后由参与施工的负责人,2
向一线的施工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为消减认为传达误差,亦可由工程部直接向一线生产工人进行交底。
此交底方式能够保证技术交底的效率,并强化参建人员的工程认识和责任意识。
3.3 完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整改结果和证明材料上报检查部门;出现质量事故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3.4 人员培训制度和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
定期对一线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一线工人技术和知识进行培训。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开展,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我部将按照项目(总监)办规定和我局的规定,对人员变更有效管理。做到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合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分包和劳务分包经建设单位或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齐全。4 材料管理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通病的出现。4.1 对材料的进场采取严格的检验制度
(1)加强材料进场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如有不合格,应及时处理或退场。
(2)严格按相关规定对已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进场应具备出厂合格证书,同一工程部位不得采用不同厂家、不同标号的材料。
(4)砂、石料的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
不得使用。
4.2 材料堆放、标识管理
(1)料场设置足够的排水沟,场地内不得有积水,对于场内低洼区域,清理砂石料后加铺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厚度以满足自流排水为宜。
(2)钢筋、钢绞线等应存放在地面较高的区域,并应采用枕木或型钢支垫。(3)原材料分区堆放,不同的材料不得混杂,同一批次材料尽可能存放在同一个料区。
(4)砂、石料堆放必须设有标识牌,标识牌应注明材料规格、进场时间、使用工程部位、检验状态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钢筋、钢绞线、锚具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检验,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6)拌合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料罐挂设明显标识牌,标识牌应包括材料生产厂家、品种、标号以及负责人等内容。
(7)同一料罐不得混放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材料。4.3 材料使用过程控制
(1)混凝土生产严格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并应根据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合理调整配合比。
(2)混凝土拌制前,应检测砂石料的含水量,及时根据含水量调整配合比的用水量。混凝土生产、养护用水采用合格的水源,养护水必须采用清水,不得采用含泥或其它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及实体质量的水用于养护用水。
(3)尽量避免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浇注,如需要同时浇注,则应在拌合站、混凝土罐车上挂设标识牌,明确拌合站、混凝土罐车拌合运输的混凝土标号和使用工程部位。
(4)混凝土生产时注意区分使用相应工程部位的原材料,不得混用。4.4 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1)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完善材料管理、签字制度,各种材料标识牌应有责任人签字。
(2)完善原材料接收、管理、使用等原始记录,相关记录应有责任人签字。(3)混凝土拌制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如需调整必须有相关负责人签字同 4
意后方可实施。
(4)定期对材料管理进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4.5 现场施工控制
(1)浇注前查看天气预报,尽量避开下雨天浇注,如需雨天浇注,现场应备足防雨设施。
(2)合理组织施工,控制浇注时间,确保浇注连续性,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严格按技术方案要求施工,不断总结混凝土布料、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质量。
(4)加强混凝土养护,根据天气条件合理控制养护洒水量和洒水频率。4.6 规范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
(1)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不漏检并且检测频率符合规范和有关要求;
(2)检测设备或仪器满足试验需要;(3)试验台帐建立完善;
(4)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满足规范规定;(5)委托试验管理规范;
(6)试验人员数量、资质满足规定要求;(7)试验检测原始记录及资料及时签认。5 施工工艺因素的防治
根据项目(总监)办要求和工程的实际特点,认真编写施工方案,进一步细化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成品保护等各个工序环节的操作要求,提高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
5.1 模板操作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应除锈彻底,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非锈蚀材料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混凝土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用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封堵抹平,再灌注混凝土。
(5)模板制作质量应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5.2 钢筋操作
(1)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扎一个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使用钢棒辅助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5.3 混凝土拌合、运输
(1)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2)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要求。(3)采用可靠的机械入模,满足混凝土的浇注要求。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 6
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季节、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5.4 混凝土浇注操作
(1)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2)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3)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4)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可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向上灌注。
(5)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6)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7)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5.5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前应严格控制张拉龄期,混凝土未达到张拉强度前严禁张拉。
(2)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
(3)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4)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
(5)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6)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5.6 加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
(1)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优化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确保水化热绝热温升不超过规定的温控标准。
(2)采用双掺技术,掺用30%以上的优质粉煤灰,采用缓解水化热效果好的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3)改善骨料级配,在现场条件许可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较大粒径的骨料及减少砂率。
(4)调整施工时间尽量选择气温较低的日子施工,同时尽量安排每一浇筑层的中下部混凝土在夜间和早上浇筑,表面在白天浇筑。
(5)降低入模温度,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小于浇筑期的旬平均气温+4℃。①水泥提前入罐,让其自然冷却,确保拌和前的水泥温度不高于65℃。②当气温较高时,采用搭凉棚,堆高骨料、底层取料和用凉水喷淋骨料等方法降低骨料温度。
③当气温较高时,用较低温度的水拌合混凝土,使得入仓温度符合要求。④加快运输和入模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当白天气温较高时,在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保温布,并洒水降温,夜间必须再揭开保温布散热。
(6)采用冷却水管进行混凝土内部降温。
①水管内通水流量不小于2m3/h,冷却水的进水口水温不大于旬平均气温。②冷却通水从水管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覆盖一层,通水冷却一层,通水 8
时间不小于8天,具体结束时间视混凝土温升、温降情况而定。
③冷却水管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水管安装保证质量,安装后通水检查,防止管道漏水或阻塞。
④确保通水期间的水源和流量,中途不得发生停水事故。(7)合理分层、分块浇筑。
(8)分层浇筑时,以温控效果控制混凝土层间的浇筑间隙期。
(9)表面保温与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待初凝后立即在上表面进行保温养护。表面采用保温材料(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加草袋)保温养护。在混凝土的四周,采取保温材料覆盖模板进行养护,拆模后,继续采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养护。混凝土侧面加强养护,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10)为检验施工质量和温控效果,及时掌握温控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温控措施,进行温度控制监测,及时掌握内外温差,则可以及时调整保护层厚度。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防裂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外界温度和湿度、施工条件、温控程序、原材料变化等都会引起温度应力的变化,只有通过温控监测,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结构的质量与抗裂安全状况。5.7 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筑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可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混凝土质量通病细部预防及处理措施 6.1麻面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6.2蜂窝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 9
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6.3露筋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6.4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6.5施工缝夹层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要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6.6错台
错台主要是由于模板支撑体系强度、刚度和密集度不够,造成模板跑模、胀模而引起的。故在施工前需对模板进行详细受力设计计算,形成方案或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施工,施工时严格按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执行。当混凝土出现错台时,尽可能采用凿除、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错台凹陷较严重,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则对凹陷部位表面进行凿毛,并用符合强度要求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填补,处理方法与麻面处理基本相同。6.7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坍落度损失。②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③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④初始坍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一般s10≥20cm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慢,反之则快。
⑤一般,坍落度损失快慢的先后顺序为:高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合料水泥。
⑥施工现场与拌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2)解决途径
①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②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提高砂率和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特殊部位有特殊要求除外)。
③掺加部分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
④适当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尤其在气温比平常高出较多时)。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⑥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⑦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6.8混凝土泌水、离析:
(1)混凝土泌水、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易泌水。
②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③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
④配同标号混凝土,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⑤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⑥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一般情况下)。⑦砂率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⑧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泌水小。
⑨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⑩超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2)解决途径
①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②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③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④采用连续级配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⑤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当降低混凝土外加剂含量(仅限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拌和站若降低混凝土外加剂含量,又可能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6.9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后会影响混凝土的握裹力,同时若锈蚀钢筋外露后将会通过雨水或养护水冲刷形成锈水污染混凝土表面。故钢筋锈蚀后可用钢丝刷清除浮锈,当钢筋锈蚀比较严重,出现大量脱皮现象,且钢筋的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严禁使用。6.10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硬化缓慢
混凝土凝结硬化缓慢是指混凝土达到24小时乃至数天后仍未凝结硬化,一般需从人、机械、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混凝土凝结硬化缓慢主要是由于缓凝型外加剂使用不恰当或是掺量过大,水泥中熟料偏低,混合材料用量偏高,水灰比偏大,拌合水或环境水中含有机质,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在外加剂使用前要充分了解外加剂的性能、作用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加强外加剂的检验。拌和站的电子秤要经常检测、标定。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按规定搅拌时间搅拌,防止外加剂搅拌不均匀等。
6.11裂纹和裂缝超限
(1)表面处理法:主要采用表面喷涂法。
表面喷涂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表层裂缝修补,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喷涂素水泥浆进行处理,在处理之前首先应对处理面进行清理,确保水泥浆与混凝土的结合。
(2)低压注浆法
低压注浆法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先要在预计要贴的裂缝位置贴上医用白胶布,再用窄毛刷将封缝用浆沿裂缝来回涂刷。使裂缝封闭,大约10分钟后,揭去胶布条,露出小缝,粘贴注浆咀。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必须反复用浆补上,以避免注浆时漏浆。注浆操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进行,若气温高的话半天就可注浆。操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插入注浆咀,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使浆液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当相邻的咀中流出浆液时,就可以拔出补缝器,堵上铝铆钉。一般由上往下注浆,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注浆。为了保证浆液充满,在注浆后约半小时可以对每个注浆咀再次补浆。
(3)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较深的裂缝(>0.3mm),简易处理可采取凿开矩形槽,然后作填充处理。裂缝开槽宽度及深度视裂缝宽度和深度而定,确保在处理后不再产生新的缺陷以及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充。
填充工艺流程: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涂刷净浆——填充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每层厚4~5 cm)——用木锤锤平(直至泛浆)。对于凿除深度较浅的裂缝,采用砂浆填充;对于凿除深度较深的裂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填补完成后,保湿养护7 d,期满后,对修补部位进行磨光处理。
对于以上缺陷处理必须安排专人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日。6.12渗漏水
(1)原因分析
① 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失控,和易性差,泌水性大,振捣不实、漏振,养护不及时、脱水,导致混凝土密实性差,收缩大,毛细管通道增多、增大,严重时便造成混凝土出现贯通性裂缝、孔洞。
②骨料吸水率大。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严重超标。
③不同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或使用的水泥中混有它种水泥的残留物。因为 13
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矿物组成各不相同(同一品种,不同厂批的水泥,其矿物组成亦不尽相表现在性能上当然也就会出现差异,极易形成收缩变形不一,造成裂缝渗漏。
④地质勘测不准、水文资料掌握不全或设计考虑不周、不合理,某些部位的构造措施不当等。
⑤粗细骨料级配不佳,影响骨料级配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预防措施及解决途径
①强化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砂石不准进场。
②正确选择设计参数,搞好配合比设计,水灰比、坍落度、砂率和用水量的选择应通过试验确定:骨料质量,最大粒径、每立方米水泥用量和灰砂比等,也应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
③水泥的存放地应保持干燥,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袋,以防受潮、结块。受潮结块或混入有害杂质的水泥均不得使用。
④同一防水结构,应选用同一厂批、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一致性。
⑤做好搅拌、运输、振捣和养护等工作的技术交底。
⑥地质勘测和水文勘察点不可过稀,对于复杂地形,应适当加密勘测、勘察点,出示的数据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以便于设计上准确掌握和正确应用。
⑦骨料级配防水混凝土采用合适的骨料级配能使混凝土获得较好的抗渗性能。
⑧为增进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是粒径小于0.15mm的粉细料,以便更严密地把空隙堵塞起来,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有利于抗渗性能的提高。但掺量不宜过多,因为细粉料太多,骨料的比表面积必然增大,这就需要较多的水泥浆来包裹粗细骨料的表面;因此,在同样的水泥用量下,细粉料过多,反而导致抗渗性能下降,一般掺量以占骨料总量的5%~8%为宜。
(3)治理方法
①孔眼渗漏水的治理方法,视水压大小及渗漏水部位而定。可以参照地下防水工程中的直接快速堵塞法和木楔堵塞法进行处理。必要时亦可采用丙凝灌浆和氰凝灌浆堵漏法进行治理。
②裂缝渗漏水的治理方法:由于温度变化、结构变形或施工不当等原因形成裂纹后而出现的渗漏水,都属于裂缝渗漏水。修堵时视水压大小而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
③混凝土蜂窝、麻面裂缝渗漏处理: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佳产生的蜂窝、麻面引起的渗漏水,根据压力大小可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6.13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1)严格按规范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所用原材料合格且与配合比设计时使用的出入不大。
(2)按规定对拌合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避免计量误差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偏差。
(3)加强混凝土坍落度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混凝土。
(4)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
(5)对混凝土施工环节进行监控,加强振捣和养护管理。主要包括禁止使用过于简单、以致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施工手段;浇筑中,应注意防止混凝土撞击钢筋,造成骨料分离情况;振捣机具配置合理,且不得长时间放置不振捣。6.14钢筋布设偏差超标
钢筋布设偏差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通过加强检查,确保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定位准确、牢固。对钢筋间距、钢筋加工尺寸、钢筋骨架尺寸、钢筋弯起位置等检查,确保钢筋间距及骨架尺寸合格率达到90%以上。6.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
保护层垫块数量必须保证,严格按规范规定执行;严格控制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的安装距离,挤牢垫块;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振动棒直接碰撞钢筋骨架而破坏垫块;尽量使用尺寸标准的垫块,垫块厚度按设计保护层厚度制作。6.16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
桥梁立柱轴线偏位及竖直度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测量先做好放样工作,立模后再进行校准。严格控制竖直度,通过正三角布置,从模板顶部吊垂线进行调整,严禁竖直度超标。6.17色差大
混凝土颜色不一致、色差大时,注意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控制好坍落度。严格原材料控制,同一构件或部位应采用同一场源砂石料和同一批次水泥等,以消减由于材料不同造成的混凝土色差。6.18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
严格控制模板施工工艺,施工模板尽量采用定做成型模板,在模板拼装时各连接螺栓松紧程度尽量相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严防跑模、爆模等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