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

时间:2019-05-12 21: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

第一篇: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

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

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进行城市管理是当前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已进行了总体部署,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等,已先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我市目前正面临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对进一步扩展城市功能、树立城市优良品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我们对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深感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市借鉴。

一、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情况

2003年,深圳市完成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深圳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项目,该项目将3S(GIS、GPS、RS、CTI、网络和数字集群通信等高新技术首次高度集成应用于城市综合管理。2005年,深圳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首批试点城市(城区之一。2006年9月1日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实践证明,在深圳市采用这一现代化城市管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和时效显著提高。系统建立后,日立案数提高了136倍。二是处置问题的及时率大幅提高。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以来,任务派遣准确率达96%,结案率达97%,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刚试运行的100小时缩短为11.70小时,并逐月呈递减趋势,实现了“管得了的看得见,看得见的管得了”,将监督和执行

两者有机结合。

三是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得到强化,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联接了建设、城管、市政、公安交警等政府管理部门及供水、供气、供电等企业,发现问题,快速反映,协同解决,并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各部门及企业处理问题的效率显著提高。

四是信息化投资效益明显。目前,该市基本形成“大城管”格局,已实现16个相关部门城市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使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从“自建自用”向“共建共享”转变,使信息化投资效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此外,现代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式,较之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省了管理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五是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违规建设得到有力遏制,市政设施得到很好维护,市民的水电气等生活所需得到有力保障,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信息采集工具———“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相互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科学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其成功经验主要如下:(一采用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网格管理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单元网格划分

依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无缝拼接以及负载均衡等原则,该市将全市195.3平方公里划分为8799个单元网格,其中特区内划分为2744个单元网格。单元网格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城市管理,也适用于规划、国土、建设、公安、劳动、安全、水务等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

(三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该市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市、区两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市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统一平台的规划维护、标准规范制定、跨区重大事项协调,监督区级平台运行,实施全市数字城管运行结果评价等;区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本区内数字城管的监督、评价和本区内重大事项的协调及监督员管理等工作;宝安、龙岗两区在街道办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处理。构建城市管理监督与执行相互分离,市、区、街三级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新体制。

(四科学设置业务流程

深圳市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构建。新模式按照“重心下移、两级两轴、统一平台”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和指

挥中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运作,使用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进行工作。总体运行模式是“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均内设呼叫中心,两级呼叫中心采用此模式,接收城市管理问题信息。

(五充分发挥监督评价体系的作用

为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消除行政机关及公用企业办事效率低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该市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项评价:一是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人员、指挥协调人员、操作人员、事件部件处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评价;二是对城市管理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实行部门绩效评价;三是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辖区实行区域质量和管理效果评价。这三类评价都是刚性评价,系统对每个对象都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综合评价的结果定期在网上及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并呈市有关领导阅示。通过各种渠道对评价结果的公开,有力地增强了各相关部门及企业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取得明显效果。从而,也使该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接受市民监督。

(六搭建交流平台,倾听市民声音

一是建设了网上视频浏览系统、WAP网站、网上城管论坛。

广大市民可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直接评判公共资源管理质量优良,保证了公众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精神。二是通过网上招聘了万名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宣传员、咨询员,利用公共事务平台为百姓提供更多服务,发动他们积极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并通过他们对身边人、眼前事就城管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保证了和谐、高效管理。三是设置12319城管热线、短信和遥感影像网上浏览监督系统,搭建交流平台,倾听市民声音,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三、深圳经验对我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启示(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全国、全省的部署,也是人居环境奖、园林城市、节水城市等评先树优考核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同时,受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金融危机衍生、激化的社会矛盾,尤其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给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构成压力,维稳和治安工作面临重大考验。面对严峻的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对于提高打击、遏制犯罪的能力,提高科技强警的能力,提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能力,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确保一方平安,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深圳经验的学习,我们认为,我市城 市管理亟需对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数字化管理来 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 参与,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 细、长效”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市现有的公安的治安监控系统是5年前由电信负责建 设的模拟系统,交警的电子警察系统也已建设多年,城管、安监 管理等系统在陆续建设,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特征,通常功能较为简单,联网程度不高,各类监控资源很难灵 活共享,无法为政府的快速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同时,系统设计 千差万别,标准不统一,导致目前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在技 术体制、产品品牌等方面千差万别。从前端信号的采集、传输,到中心点的交换、控制,再到后端信号的显示、存储,都在不同 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大范围内的图像联网和远程控制带来 了很大障碍,无法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最大利用效率。再加上模 拟和数字共存,体系不清晰。强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是实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迫在眉睫。

(三)用科学合理的模式构建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一是资源共享,构筑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构建基于“3S”技术的统一 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二是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 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 效机制。三是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统一网格管理数字平台 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单元网格区划、事件 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覆盖到其 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四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民提供 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四)科学有序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醴陵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组长由一名市领导担任,副 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建设和管 理的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确保“湛江市数字化城市 管理中心”筹建及建成后的运作顺利进行。2.组织调研,制定方案。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加强对 本市情况的调研,根据实

际形成我市的工作方案;同时编制可行 性研究报告,制定技术方案。3.组织评审,完成立项。聘请专家成立专家评审小组,负责

建设方案的论证、评审和技术把关。在技术方案成熟完善的基础 上,做出项目的资金预算。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项目立项申请,完成项目的立项工作。4.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统工程要 进行全局性的统一规划,涵盖所有涉及城市管理的领域和内容,并预留城市发展空间。5.强化保障,确保运作。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 运作维护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强化两个方面的保障,才能确保该 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机构保障。要建立“醴陵市数字化城市 管理指挥中心”,作为该项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二是经费保障。要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及日常维护经费列入当地财政正常预 算科目(如城市维护费等),安排足额经费,保障其正常运作。6.加强监督,务求实效。在我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 运作后,必须要加强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对 各部门及企业在处理涉及城市管理事件中的办事结果和工作效 率,要每月向社会发布其有关数据和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二 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要将政府各部门在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 工作情况,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纳入纪检监察部门 的日常管理范畴,确保城市管理取得实效。(颜文明)

第二篇: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

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

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带来了城市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也是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念的变革,它变粗放的管理为精准高效的管理,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为上下左右的无缝对接,变城管处置能力的低下为高效快捷,有力地解决了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更是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

一、基本情况

开封市坚持“资源整合、无偿链接、信息共享、分工合作、统筹协调”的原则,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共享开封市前期已建成1:500地籍图(覆盖397平方公里)和1:1000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全面满足了系统建设的原始数据需要,大大节约了建设资金,缩短了建设周期;整合共享全市的电子政务办公网络环境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6个区政府和24个相关局、委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统一为 “12319”城管热线,实现了群众生活的“一键通”。通过对相关职能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利用开

封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使开封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真正发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良好作用。

2010年7月份正式建设,于9月30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6个区级指挥中心,网络覆盖范围包括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金明区、开封新区,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网络终端共连接24个责任部门和6个企业公司。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8118个,责任网格37个;普查建库的城市部件为196430件,将城市部件分为7大类97小类,将城市事件分为6大类67小类。

二、运行现状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按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工作要求,针对开封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强化考核,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式运行以来,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05903万件,按时结案率达98.2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呈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搞好主动服务。为搞

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封市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不断转变领导方式,深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各处置单位一线,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不理想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调研。认真听取各处置单位的情况介绍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处置单位一起分析研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对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征求意见。通过主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处置单位加快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配齐配足数字化城管系统终端处置力量。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开封市要求各区、各相关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市政府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配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用电脑终端,做到专机专用,同时,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设置专人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队伍,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通过强化各基层和处置终端的力量配置,形成以数字化城管为龙头的问题处置系统,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打造全民参与、自治管理的长效模式。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地区联动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学校、企

事业单位和社区延伸,将城管热线“12319”与公安“110”、政府“12345”公开电话和开封社区等涉及城管的信息整合到数字化城管平台上来,与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督查、一同考评,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形成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定期开展环境美化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打造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美化亮化城市环境。为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开封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和积存垃圾渣土等问题,开封市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契机,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在确保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效果不反弹的基础上,又确定了30个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对这些区域的占道经营、积存垃圾的问题进行集中采集信息,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挥棒”,促使各区、各相关单位加强处置能力,使得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以大街干线的优美整洁带动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市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

三、存在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克服了传统突击式、运动式、被动、多头管理等弊端,使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管理好城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城管体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结合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职责不清晰,相互推诿扯皮。由于长期堆积的原因,导致目前职能划分存在部分重叠,交叉职能未能十分清晰界定,给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处置疑难问题的扯皮留下可乘之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因部分职能未能明确,相互扯皮而导致案件无法处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二)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各类事、部件案件总数超过十万件,城市部件问题逐渐减少,但市容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小广告等事件的发生总量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城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基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便民生活类的问题,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2、没有建立空间、时间合理分布的疏导经营点,仅仅以堵、罚、赶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类现象反复的发生,缺乏源头治理的措施;

3、城市管理问题牵涉到每一个市民,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管理程度的一个关键点,当前部分市民文明素质较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破坏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积弊难以解决。

(三)业务不适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责任部门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各责任部门还多少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投入。各部门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被动式的方法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管”系统接受到的信息相当一部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此类的问题不是执法部门一时能解决得了的。但信息是指令,这样就造成执法队员长时间忙于应付协调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而真正查处现行发生的案件,反而没有精力去做好。对于存在争议的职责、产权划分无法处置,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等一直未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考核监督员以上报案件数量简单指标导致部分案件质量不高,如何提高发现率又提高案件质量尚无有效措施。

(四)群众不了解,社会参与度不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民的沟通能力欠佳。系统虽然提供了公众举报信息的多种渠道,但是因为市民理解较少,总体公众参与度很低,部分市民对数字化城管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还有少数市民攻击、阻挠数字城管工作。以6月份为例,6月份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案件19439件,其中公众举报仅有219件,仅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12%。

(五)信息采集的定位问题。对城市问题巡查的责任主体是相应的产权单位,而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如果不作此区分,将会形成城市管理问题发现阶段的权属不清,责任不清,导致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承担不该有的职责。

(六)案件派遣“确权”、“裁决”、“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根据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践,积压案卷多数都是产权不清、权责不清、或者多个责任部门职能交叉导致的疑难问题,对于疑难问题的处理,如果不能做到明确确权、裁决,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最终案件只能搁置,无法处理,进而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核查案件专业性不强。一般性的案件由城管监督员核查结案即可,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

查,仅凭城管监督员的视觉核查,难以确定案件处置的实际效果,可能导致责任单位处置的案卷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结案,但是实际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八)对案卷所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分析不够。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重点依旧停留在发现案件—处置案卷的阶段,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季节性的问题、时段性的问题的规律的性质分析不到位,为市政府、各区政府、各专业部门提供数据依据的功能较弱。

四、设想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各类数据,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努力提升运行质态

要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提高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量化评价提供技术保障。在完善各类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逐步研究、建立城市管理辅助决策模式,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城市管理新规范、新政策、新标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字依据。

1、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处置情况的分析,通过处置效率、工作量、发案数和实际效果等指标,采用列表、饼形图、柱状图、GIS图等形式,反馈其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问题的分类、分布和时间规律等情况,指导各

区重点抓什么时段,各时段内重点抓什么;

2、加强对具体城市管理重点问题的专题分析。如:对违法建设、流动摊点、市政设施管理专题分析,对季节性反复性较强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予以跟踪督办,强化督查督办,努力提高处置效果,提高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3、加强对系统运行质态和效率的分析。对各执行主体完成数字化城管案卷质量和案件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形成各主体的绩效评价排名。通过反馈各种分析数据,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发现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深入宣传数字化城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要继续充分利用12319热线、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网站、宣传活动、市民互动等宣传阵地,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城管进校园”、“数字城管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管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力;建设网上公共服务系统。以数字城管网站群为载体,结合城管专栏、城管热线、网上咨询举报等,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实现与市民的网上互动,并成为广大市民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渠道。切实提高市民通过城管热线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情,让广大市民了解数字城管、支持数字城管。

(三)信息采集要突出“监督”性,而非“巡查”性 发现问题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后续环节的基础。对发现问题这一环节的性质如何界定,关系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性质。强调发现问题的监督性,而非巡查性,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管理中,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巡查机制,如管线部门的日常巡查,环卫部门的巡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现问题不是取代这些部门的巡查,而是对这些部门工作的监督,和对问题发现必要的补充。

(四)理顺机制,明确“确权”“裁决”“联动”机制

1、明确“确权”机制,重点明确确权的主体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只是确权的汇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才是确权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讲,就是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对本行业的确权,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将各行业的确权结果进行汇总入库。作如此改进的原因是,确权本身便是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加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确权工作是动态的过程,需要行业部门依据自己的管理职责作出相应的更改。只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确权的主

体,才能履行好确权的职责,进而履行监管的职能;

2、明确“裁决”机制,如果相关责任单位对派遣案卷存在争议,由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对有争议的问题依法进行裁决,一经裁决,相关部门必须执行,不得找理由推诿、搁置不处置;

3、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明确“联动”机制。由于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多个部门,或是“条块”管理的交叉事宜,必须相关部门联动,才能有效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立法中应该明确联动的职责和方式。

(五)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

数字化城市管理核查问题阶段主要由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的核查人员完成,这种核查,可以完成城市中的常规问题核查,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查,需要要专业人员进行核查。因此,在案卷的核查过程中要明确对于专业性问题,首先由责任单位专业人员进行核查,然后交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核查。或者由各区组建专业核查队伍,对专业性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核查。

(六)转变思想,提高处置能力,构建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需不断转变思想,逐渐放弃传统的粗放式、突击式管理,以数字化城管的实施为推手,提高处置能力和应

急能力,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队伍,并落实相应的处置经费。

(七)疏堵结合,务求实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是把日常产生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研究,区别对待。对于对便民生活类,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加以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对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擅自占用城市公公用设施的,严重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的应当依法严格处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等手段,对维护城市环境的进行宣传表彰,对破坏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逐渐引导广大市民爱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文素质。

第三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唐正元 来源:扬州市信息办 添加日期:08年01月19日

在2005年7月,扬州正式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决定尽快构建数字化城管系统,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过艰苦的探索与拼搏,2006年6月投入运行并于10月通过建设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数字化管理的城市。构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成功实践,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新扬州的推进器。

一、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与创新性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扬州市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等城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既具有扬州特色又能在国内大中城市推广的数字化城管新路子。

首先对城市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界定,狭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对城市的事件和部件进行有效管理,城市事件主要有五大类: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城市部件主要有六大类: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地、房屋土地及其他类。

其次,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将建城区78平方公里管理范围划分为5000多个万米单元网格,将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组成一个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各自的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和监督员的网格化监督责任单元,合理的管理空间划分,实现了全城区无缝拼接、精细划分的管理责任区域。

第三应用城市部件管理法将管理对象准确定位。将大到一幢建筑物小到一个地灯的每一个部件逐一进行身份证编码登记,测定每个部件的坐标等建立数据库,制定出六大类127个小类别55万个以上城市部件以及五大类80种事件的图识标准和编码标准,进行编码入库管理。

这一全新的工作流程,用限定的时间、规范的标准、明确的职责,记录、评价各个责任主体工作绩效,整个工作流程以数字化形式流转、存贮、发布,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构建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若干创新点为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管理提供了保障。

1.组织架构的创新。系统设计者提出了“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简称„1234‟新模式)的组织架构。其核心是对原有城管体系进行流程再造,推行城市管理的监管分离,形成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轴心”,创新了管理方式;监督中心仅建在市级,负有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有利于统一集中管理;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将市管和区管有关资源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市、区两级城管指挥职能,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两级政府积极性;明确市、区、街办(乡镇)三级管理责任,负责部件和事件的协调和处置,有利于分级处置提高效率;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这样,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的要求。

2.构建方式的创新。在系统构建时,立足数字化城管是“数字扬州”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已有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等存量资源,实现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原有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前后兼容、上下对接,建立起链接市直148个部门单位、20多个街办、120多个社区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在线协同工作。扬州数字化城管系统,不仅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兼容性好,还节省建设投资成本1700万,而且每年还可节约运营费用近700万元。

3.处置原则的创新。结合本市实际,对城区141平方公里的城市部件、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类、编码和数据建库入库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管理对象,创造性地提出了“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处置原则,使纷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计算机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凡属于市处置的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处理;属区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派遣到区分指挥中心,转至责任单位处理;突发事件则由市指挥中心报到应急指挥系统处理。实践证明,这一原则责任清楚、主次分明,为高效处置奠定了工作基础。

4.力量保障的创新。实行数字化城管后发现问题能力明显增强,各级政府加大处置保障力量,特别是充实加强了基层处置力量,市级将部分管理力量充实到各区;区配强街办力量,建立有2名专职人员的城管科,成立一支应急处置队伍。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要求,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市城建、环保、园林等部门也分别建立了一支10—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并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管理,一线综合处置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5.联动机制的创新。在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对电话、网站、短(彩)信等各种沟通方式的全面技术支撑和业务整合,将市长热线12345、城建110和公安110等涉及城管的信息统一整合到数字化城管中心平台上来,实现了各种形式公众举报信息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统一立案、统一管理、统一处置、统一督查、统一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扩大了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提升了综合集成处理能力。

6.应用技术的创新。系统建设中,大胆运用先进而成熟的新技术,保证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先进性和扩展性。

二、数字化城管的显著成效

自去年6月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正式开通以来,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指挥顺畅,效果明显。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案卷100076件,结案98355件,结案率达98.28%。

1.形成了完善的发现机制

应用数字技术对每一个城管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全面覆盖。首期53平方公里试运行区平均每月上报11399个城市管理案卷,平均每个责任网格每月发现城市管理问题88个。主动发现城管问题的效率是传统被动模式时的数十倍。新建和整合相关资源形成118路视频监控网络,使中心城区和主干道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指挥和监督两中心以及领导终端可以实时核查现场情况,增强实证分析能力。新增了城管热线、手机短信和彩信等受理渠道,公众可通过电话、手机、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便捷途径积极参与城管问题的举报,不仅扩大了城管信息采集的来源,同时也强化公众对监督员的监督,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2.构建了全新的城管模式

数字化城管的关键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1234”新模式形成了统一信息采集处理、统一集中指挥派遣、统一监督核查反馈、统一绩效量化考评的新模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条块结合联动、职责清晰明确的新机制,城管的各个主体单位责任意识和主动处置问题积极性大大提高。

3.提升了有效的处置能力

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注重了处置能力的提高。处置力量的配置使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可以在系统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处置已由过去每月不足1000件提高到现在平均每月9483件,处置时间从过去的168小时缩短到了现在的12小时,城管效率大幅提高。平均每个部门每月处置达到了250件。

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充分整合和发挥了每个万米网格单元的五股管理力量,即城管执法力量、区和街道应急处置力量、职能部门处置力量、城管监督员力量、社区信息员力量,形成了管理的合力。改变了“小事变大事、易事变难事”,“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4.实现了定量的精细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生成的各类业务数据和统计评价等功能,提高了信息比对和集成分析能力,从各单位每月接收处置的任务数、按期结案数、超期结案数等可分析各责任单位的城管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利用相关数据可分析城管部、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演变情况。从试运行半年数据可以看出,城市管理问题案件类型街面秩序和市容环境占70%以上。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广陵区发生案件占全市案件总数的47%以上。这为精细化、定量化科学管理城市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评价考核的依据、奖励处罚的依据。

5.城市面貌显著变化

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随着长期积存的部件问题不断得到发现、处置和完善,路灯不亮、道路损坏、绿化破坏、阴井盖丢失而引发的事故等问题很少发生,部件立案数量逐步呈现下降趋势,从最初占案件总数的20%减少到目前5%以内,市政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为城管不再搞运动、抓突击,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职责不清晰,相互推委扯皮。由于前期职能划分时对部分重叠、交叉职能未能十分清晰界定,给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处置疑难问题的扯皮留有可乘之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因职责没有明确、相互扯皮而导致的案卷积压,今年以来至3月16日,监督中心督办的积压案件达1415起,有些案卷在多个部门间循环多次无法得到解决。

2.产权不明晰,任务派遣难到位。对今年以来案卷办理情况分析发现,部件有效立案率平均为81%,其中道路交通有效立案最低为56.3%,作废不是案卷本身不真实,而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导致无法界定维护责任主体,立案和派遣无法顺畅进行而最终废止。

3.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处置各类部、事件案件总量超过10万件,城市部件问题逐步减少,但市容环境、街面秩序和小广告等事件发生总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城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一是对便民生活类的如各种小型维修、水果熟食摊点,没有加以引导、统一规范的标准要求。二是没有建立空间、时间合理分布的疏导经营地点,一味堵塞处罚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问题发生量。三是缺乏从源头治理的措施。

4.业务不适应,城管部门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意识、人才和投入力量,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方法应对数字化管理。对于由不准确的职责产权划分、错误的指挥手册条款、繁琐的处置流程等造成的案卷错误、作废或无法处置,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等一直未能研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考核监督员以上报案卷数量简单指标衡量导致案件质量不高,如何既提高发现率又提高案件质量还没有有效的措施。

5.社会参与度不够,“门前四包”作用未能得到发挥。系统虽提供了多种公众举报信息的渠道,但因宣传不够,总体公众参与度很低,2006年半年6.67万件案件中公众上报仅占2.1%。企事业、商家店铺等“门前四包”单位作为处置责任主体既可减轻专业部门和街道社区的压力,又能加大自我监管力度、加快处置速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期没有将“门前四包”单位纳入数字化管理,社会主体力量参与管理的作用更没有得到体现,2006年10月份共立案事件问题数量10459条,其中72.4%的案件发生的“门前四包”范围。

四、进一步完善新模式的设想与建议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城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城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城管是为城市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形象、出财富的有效途径。仇和副省长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数字化城管现场会议上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细、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他要求“全面推广扬州等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全面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全省学扬州的形势下,扬州只有进一步加快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让城市管理向更精更高更好的水平迈进,才能不辜负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才能符合精致扬州、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荣誉。

2.加强系统研究,提升有效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完善城管执法体制,研究建立综合执法与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相结合的体制,促进执法权与管理权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专业部门的管理作用。要持续推进城管机制的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示范“网格化部、事件综合服务外包”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城管部门要积极面对数字化城管带来的严峻挑战,用科学的方法系统思考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更加注重研究制定城市管理中涉及的空间布局规划、经营规范标准、监督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部件产权界定、管理职责调整、处置流程优化和指挥与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城管自身宏观指导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要以系统中的数据和案例,仔细研究事部件发生演变规律,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建设性意见。规划、建设、园林、旅游、交通、公安等广义城管部门要在本职工作中注重研究各种疏导点布局、部件和工程质量、设施人性化设计、店面广告统一协调的风格设计等,不给狭义城管留下“后遗症”,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部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3.加快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新模式功能。一是完善社区管理功能。扬州“1234”模式强调的是“三级管理”,但实际工作中社区作为街道管理的延伸承担了管理任务,目前,系统不能为社区自动进行案卷管理统计,市、区、街道不能对社区处置效率进行评价,影响了整体效能的提升。同时,社区作为“门前四包”模式中五大主体之一担负着责任主体或产权主体与数字城管平台间的纽带作用,也必须纳入数字化系统管理,因此,系统升级改造中将全面提升社区的管理功能;

二是将“门前四包”纳入数字化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度。推行“门前四包”数字化有利于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门前四包”责任主体对责任区内产生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方便快速处置。特别是对于街面秩序、乱停乱放、小广告,“门前四包”责任主体积极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强化社会单位的责任意识,实现城市管理从政府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借助于数字化城管的统计评价功能,有利于工商、卫生、文明办等部门对“门前四包”责任单位的文明、诚信、守法经营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全体市民参与城管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披露渠道功能,推动市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全社会参与城管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行数字执法。数字执法系统是将对执法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将所有的执法关联信息整合,供执法人员随时随地利用“执法通”进行数据库查询,使得执法队员可以在现场快速调阅审批资料、对比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现场执法判断的准确性,提高执法速度和工作效率。

四是提升完善数据挖掘的功能。系统升级改造中,积极探索数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城管案件发生演变规律,研究城市绿化率及绿化种类变化等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探索事件处置数量和质量、部件维护量与财政预算挂钩的机制等,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和运行的数据仓库,使决策者、管理者能够从大量积累的原始数据中,挖掘出更加全面真实、更加系统实用的数据,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

一、技术规范、总体目标

XXX市数字城管信息服务业务外包是本着信息采集“群专结合”和“政府花费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将单元网格范围内的城市事、部件委托给社会上具有信息采集、且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法人单位,按照城市事、部件管理标准、巡查监管要求,根据部件、事件的多少,综合考虑,并以一定量的网格数作为基础单位,进行定时、全覆盖、公正、及时的监管和有效信息数据采集,准确传输核查、核实等,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全面处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限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并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味。同时,将信息员岗位外包,通过采集公司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部、事件问题,从而实现对xxx市建成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的全覆盖,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运营效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信息采集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符合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了信息采集项目实施方案,对信息采集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明确划分,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信息准确性、共

页 第 1 页

及时性。通过整合流程,明确相关人员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信息采集服务质量为考核依据,以市场的杠杆激励信息采集的运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使信息采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运行。

管理内容是将XXX市建成区内被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覆盖的区域内的区域巡查、问题信息采集、公众投诉问题核实、专业部门处置结果核查这四项工作统一外包给信息采集公司完成.通过实施信息采集的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全区域进行信息采集、上报、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等,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只需负责对采集公司的业务考核和质量抽查,从而实现信息采集的公正、客观、及时、有效。同时,考评队伍的优化降低了数字城管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人员管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效能。

依据相关城市管理标准,以人工巡查的方式负责对城市事件动态问题及部件完好、变更信息的限时采集;对热线投诉等途径反馈问题进行核查;对所发现问题结案前进行核实。(1)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范围

XXX市信息采集面积共XXX平方公里,包括XXX个街道,XXX个社区,划分了约XXX个单元网格,XXX个工作网格以区,项目覆盖区域为市主要中心城区。

按照管理要求的不同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分为五大区,每个区再划分三级区:

一级区域:中心城区繁华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广场、主

页 第 2 页

干道;

二级区域:城市次级繁华区域及政务新区周边;

三级区域:城市一般区域、各区政府、街道及途径主要道路。

通过专业人员周密细致的划分巡查区域,分配信息采集员,并严格划分巡查路线,保障在空间上以及时间上对XXX市实现全覆盖的信息采集。在运行中保障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核实、核查及时回复,保证信息采集员的巡查区域和巡查周期符合全覆盖的要求。

三、管理模式

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服务外包将贯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网格巡查、问题上报、公众问题核实、处理结果核查的全过程,员工绩效工资

(1)员工工资+绩效工资

员工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二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固定不变(按国家要求的最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照每月完成绩效情况发放。(2)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激励的方式是与激励的重要性同等重要的内容,激励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激励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表现在从时间上看可以是长期激励也可以是短期激励,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页 第 3 页

四、项目保障方案

项目启动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实施,能否达到最佳的项目期望。在项目启动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工作占项目经理整个工作量的50%以上,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都在于计划做的是否完善、预见的问题

五、信息采集器(城管通)的管理

1、“城管通”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系统实现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并通过城管通接收来自监督中心的任务指派。该系统可以依托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2、公司将按照“三定”(定人、定区域、定手机)原则为每位信息采集员配置采集器,每个信息采集员应该维护、保养好自己的采集器,禁止在工作之外使用采集器,禁止将采集器挪作他用,如有员工违反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具体如下:

(1)自行承担非工作之用所产生的信息通信费、短信费等一切费用,同时处以同等金额的3倍罚款。

(2)在非工作时间发生采集器丢失、被窃、倍抢等事件,相关人员自行承担采集器的费用,按实际价格。

页 第 4 页

(3)若发现将采集器用于非工作之用,如:上网、听歌、下载与工作无关的东西,视情节的严重性罚款。

3、所使用的采集器是由城管办统一采购的国有资产,采集公司及信息采集员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随意维修和处置采集器,因此,我们从采集器的管理、领用、维修都制定了统一的流程,保证采集器得到正常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专人保管,如有出现采集器丢失的情况将直接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并视情况有当事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若员工私自维修采集器,情节严重的将予开除。

六、应急保障

数字城管是项政府型项目,通过数字化城管项目的运行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保证了区域的“全覆盖”,有利于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为使项目高效、稳步的开展,有效处置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依据紧急预案的处理流程,并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针对重特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对重大事故、事件的处置,由公司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区域领导小组成员在接到公司领导小组指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制定地点,参与处置。做到装备齐全、通讯畅通、行动迅速、工作效率高,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情况。

七、服务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管理,保证这支队伍能够认真履职,管理是硬功夫。我们初步确立了以业主、公司领导、班

页 第 5 页

组长、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机制,不间断的对信息采集员进行跟踪检查和业务指导。

区域经理负责本辖区内所属信息采集员的全面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区域经理必须全时在位,包括每天中午的点名、交接班、队员调整、突发事件处置、疑难问题处理、收集和反馈信息、传达中心指示等。区域经理对所辖片区检查每周不低于两次,对所属人员的检查,每人每周不少于一次。平时注重帮助解决信息采集员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指导业务工作,保证本辖区内信息采集员上报事部件案卷的准确性,提高立案率。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信息采集团队,是公司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团结共进。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提升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热情。

页 第 6 页

页 第 7 页

第五篇:数字化城市管理

永安洲镇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随着永安洲镇城镇化范围的不断拓展,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设施的老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城镇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城镇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体制、模式与手段,对城镇进行高效管理,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现行的城管体制机制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存在各部门办事处责任不清,城市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突击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等问题。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永安洲镇迅速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一、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内容

1、总体架构

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包括: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一个自动评价机制,共三个方面。

构筑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对单元网格派出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器采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问题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监督评价七个环节,实现城市管理的协同与闭合,实现城市管理快速便捷。

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为了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加强统一管理,在管理机构设置上要求建立一个监督指挥体系,同时对已有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监督、指挥体系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和政务专网实现全天候无缝对接,信息互联共享。

设立自动评价机制。监督考核体系既能及时发现管理城镇中发生的事件、部件等问题,又能监督各运行环节中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评价和促进各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我们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指标,实现自动评价,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管理目标并定期向镇政府关部门通报。二是实行外评价,在政府网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结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满意度评价,进行社会监督。

2、系统平台建设

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信息发布与公众监督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等;开发配备满足永安洲镇实际的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网络。在逐步完善和优化国家所规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时,根据永安洲镇镇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和地下管线系统、环卫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防汛指挥系统、燃气应急预警系统等逐步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二、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永安洲镇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软硬件设备、人员、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中注重系统整体性的同时,还要为将来扩展预留各级部门之间联网接口,为将来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整合资源,节约投资。

(1)整合大屏幕监控系统

永安洲镇数字城市路灯节能监控指挥大厅控制室要安装大屏幕、微机等操作控制设备。系统建设保留原有大屏幕监控系统,大大地节约投资。

(2)整合路灯监控视频信号系统

镇区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对建成区主干道和重点场所进行全时段监控。将现有视频监控信号与城镇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城管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对城镇的综合管理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录像取证,起到综合治理效果。

(3)整合地理信息系统资源

整合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利用现有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线划数据等,统一搭建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城市管理电子档案数据。

(4)整合广域网

依托现有政府专用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社区指挥体系和政府部门、专业部门的广域网络,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连接,为监督、评价、指挥、处置提供快捷、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物理隔离与访问控制,体现安全性和保密性。

(5)整合其他资源

整合永安洲镇数字城市三维可视化系统、城镇路网、管网、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智能监控调度系统,降低信息系统建设成本,节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切实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最大效益。

(6)拓展应用系统,打造永安洲镇数字城管新特色

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和提升永安洲镇数字城管应

用功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规范标准确定的功能基础之上,拓展城市防汛指挥、水系信息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系统建设。

三、永安洲镇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它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共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内容广泛。因此,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要与市电子政务平台、各部门已建立的电子平台、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城管热线和公安、交通等视频系统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各区、各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要实现与数字城管系统的联接,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应无偿共享。

3、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庞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永安洲镇在推进数字化管理时应根据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选择一条适合本镇实际的路子。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同步开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一期工程,首先开通电话服务热线,同时制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并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和管理的深度、广度,管理地域范围扩展到各社区,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明确分工,完善考评。明确责任分工,各社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增强责任意识,遵守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自觉服从问题的派遣,不折不扣地完成问题的处理,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发生,在建立

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工作责任制,科学规范地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实施考核和评价。

5、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宣传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进程和实际工作效果,努力争取广大居民支持和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为促进永安洲镇城市管理工作再跃新的台阶而共同努力。

下载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调研及思考(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月15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城市管理局 一、基本情况 (一)运行情况 **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件,处置**件,处置率**%,其中按期处置率达到93%。从案件类型看,城市管理部件类案件**件,其......

    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办法 (最新)

    汝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考核办法 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现代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把汝州打造成干净有序的魅力城市,......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运行情况 **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件,处置**件,处置率**%,其中按期处置率达到93%。从案件类型看,城......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月15日试运行,通......

    数字化城市管理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综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

    芜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芜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段,及时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4月,芜湖市被列为全国第......

    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与探索调研报告

    一、前言 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极其有效的一个思路和方法,是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以来,这项发端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