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时间:2019-05-12 21: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篇: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北京水清天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蓓

摘要:焦炭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落后产业经济模式,其发展必然会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增加而落后于时代。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已经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动力。目前,新兴环保产业也正逐步深入到传统产业中,为焦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利用环保技术对焦炭企业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合理处理,并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技术、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急速加剧了矿产、淡水、耕地与森林的消耗。从我国的煤化产业来看,其高能耗的实际情况由来已久,尤其是焦炭企业从生产工艺技术到排放控制均体现出高能耗、高污染的态势。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始引起人们的警觉,工业化欠下的环境“债务”也已经到了必须偿还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决不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即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在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的牵头部门是国家发改委,“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在今天环保呼声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环保化改造也成为了焦炭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与目标。从根本上看,企业推动环境保护和相关措施的发展是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一件好事,因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环保来源于市场的需求。能源的供应紧张促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市场表现为:资源的枯竭与对产品的低碳化需求。这是推动企业进行环保化改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着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传统高能耗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向大自然进行无度的索取,焦炭企业的生产模式正是建立在这种对矿产资源不断消耗的基础上,此种生产与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的限制日益明显。同时,该类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造成了如今污染排放超标的局面。在整个社会倡导环保低碳的今天,此种生产与发展的模式显然不会长久。现今阶段,焦炭企业还不太可能马上改变已形成的生产模式,只能在环保方面下功夫来促进企业发展。如此,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就成为了现阶段焦炭行业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其次,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实现环保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与材料的改造与更新,而技术革命往往会带来整个市场格局的转变。进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若成功实践将带来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市场需求指导技术发展,当然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将影响经济的格局和发展方向,焦炭企业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和众多的资源消耗型企业相似,其发展的空间是依靠资源和市场,如果在产业技术上不利用环保化这个契机,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局限。

市场对环保的需求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加入了环保概念的新科技、新产品作为朝阳产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此种变革来自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而政府相关部门以提高“绿色GDP”为国家发展目标而联动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都给环保市场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机遇,同时环保的推行也极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环保产业体现的经济价值

随着环保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一个新的产业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即是以环保为经营发展方向的产业——环保产业。它的出现与发展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及其相关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环保产业的本质

环境保护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技术性产品和工艺开发的产业,其涵盖了产品开发、商业化运作、资源回收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建等内容。环保产业化可认为是环境保护适应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标志着环保业正式进入市场经济。环保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新兴产业,此种产业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产品和技术品类,其定义用狭义的方式来说明更加的准确,即实现终端控制,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控制,减排和清理以及进行废物的再利用;从广义上讲就是利用清洁技术和节能技术使得产品实现全程的绿色生产。

2、环保产业的经济价值 1)环保产业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

环保产业在环保大趋势的推动下,产值增加速度较快,有效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据统计,全球的环保产业经济增长从10年前的2500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6000亿美元以上,每年的增长幅度到达了8%左右,远远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比率,已成为了全球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的全球气候恶化,环保更成未来人们关注的话题,环保产业也随之成未来各种传统产业寻求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焦炭企业在此情况下,也应当对环保产业加以重视,促进自身的产业化调整,完成环保技术的升级,将焦炭企业融入到环保经济发展中。2)环保产业是经济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产值,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从粗犷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了更加绿色环保的持续化产业道路,并将环保产业融入到整个产业链当中,衔接上下游的企业构成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促进了资源的持续化开发。

3)环保产业可以创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高能耗的产业将被节能而高效的产业所替代,而产业的转型将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流动,此时需要新的产业来负责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人力和资源等有效的利用起来,并促经济的持续发展。环保产业所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因此可以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推动力,可以实现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三、焦炭企业与环保产业相结促进经济发展

在实际的生产中,焦化厂排放的“三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与环保技术相结合,依托环保产业来实现对自身的技术化改造,既减排达标,又创收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以对焦化企业排出的废液处理为例,分析通过对环保技术的引入,给企业带来的环境、社会与经济影响:

1、该项环保技术的引入背景

焦化厂在改造中采用氨和碳酸钠为碱源的HPF法煤气脱硫工艺,所使用的脱硫液在含盐量达到一定值后,脱硫效率会大大降低。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必须排放一部分,再补充新的脱硫液,使脱硫液中的含盐量达到煤气脱硫的工艺要求。排出部分称为脱硫废液。脱硫废液中所含的硫氰酸盐是对农作物和微生物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它不能像其它工业废水一样直接排入生物脱酚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更不能直接排放。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将有近300万吨脱硫废液主要依靠排入煤场围堰存积,或掺入炼焦煤中进行简单处理。而且,该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降低焦炭质量,而且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及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

2、环保处理对焦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如果引入环保技术,对废液进行脱硫并且提取有一定市场价值的精盐(如提取的硫氰酸盐、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均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实现废液的零排放,无疑可以为焦炭企业带来以下发展机会:第一,改善了周边环境污染现状,使得附近居民重新拥有了干净的水质;第二,由于环保技术的引入,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为树立企业责任感带来新的力量;最后,通过对废液处理而提取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精盐可以形成企业新的效益来源。

通过以上举例可看出,焦炭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通过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不仅节约大量资源,同时有效减少污染,还可能变废为宝,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事实证明,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当前国家重视环保、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焦炭企业基于对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考虑,势必将环保理念引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德峥.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2]李研研,芦珊.论环境对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09,(06).[3]杨丽欣.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大众商务, 2009,(20).[4]鱼凤玲.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J].甘肃林业学院学报, 2006,(01).[5]任智杰.生态环境服务与环保经济关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9,(02).[6]王华华,张利.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学, 2009,(06).

第二篇: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推进经济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要求我们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

一、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经历与自然界长期斗争后得出的结论。我们必须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

(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思想家既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指的就是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齐民要术》中讲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只能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惟一的家园。任何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的做法,都将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困境。300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 大提高,但也毁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3耕地的表土流失,有50%的牧场因过分放牧而向荒漠演化,世界森林自出现农业以来已经缩小了一半左右。这一切都显示,一场全面危机正摆在我们面前。

(三)以生态建设为支撑来推动经济发展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4位跃到现在的第4位,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绩。但必须看到,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的瓶颈制约已日益显现,特别是电力和土地供应紧张、区域性水资源不足等矛盾已经充分暴露。

二、运用生态、经济融合理念,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

经济与生态两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为支撑,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又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是经济的一部分,经济又是生态的一部分,经济发展中有生态,生态建设中也包含着经济,两者具有内在的良性互动关系。应该把经济与生态看作一个互促共进的大系统,让它们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前提下,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所谓经济的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这是因为:(1)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要素特别是各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有限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如果某种资源短缺,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就会削弱,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要通过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我们的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能够营造有利环境,增强一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浙江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拿什么吸引外资、外技和外来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营造自身的生态环境竞争力,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地区的经济竞争力。(3)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把生态的理念、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去,就可以创新产品,形成不同的品种和质量。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生态牌是一条最佳的“绿色通道”。

所谓生态经济化,就是对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一般地说,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生态保护工作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但这也并不是说市场就无所作为。有三个方面的做法可以考虑:一是在生态保护中融入市场机制。比如有的地方通过旅游开发来积累资金,然后把旅游业发展中赚取的资金中的一部分拿来用作保护生态,还有的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有效地扶持了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二是把生态本身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比如树林,总不能光叫老百姓种树,也要有一种砍伐机制。三是要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抓具体的生态项目建设。现在的生态项目建设是国家出钱补助,操作过程中经费层层划拨、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建设项目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抓生态项目,提高生态建设效益。

三、推进经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1.从促进经济生态化方面来看,首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载体,是新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反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其次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节水、节电、节地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把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排放”转到“低消耗、低排放”上来。第三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大力推进生态效益型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第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使产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关键在于使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避免盲目地攀指标、比速度、超高速发展,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之上。

2.从生态经济化方面来看:一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特别要注重引进民间资本“打理山水”。二是要用考核经济的办法来考核生态,推进绿色GDP指标体系。政府应探讨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经济计算制度和由此所决定的绿色指标体系,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标准,引导物质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推动生态项目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通过完善各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使那些违背生态省建设基本原则的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他们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作为其获取公共福利的补偿。积极探索资源定价、适度提价机制,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使用;推进大项目企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运用业主招投标、项目经营权转让、BOT等方式把生态项目推向市场,使生态项目市场化经营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切实建立起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推进生态省建设,是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生态省建设,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较好地解决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切实下大力气把生态省建设好。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然而石油企业的在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化。大气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积增大、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质污染严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等,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造成了植物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导致其环境功能的下降,系统的总生物量减少,而且若发生漏油事故或油田火灾,对林业的危害最大,对农业、牧业也有较大的影响,污染影响可造成原有系统的景观局部破坏。除此之外,还存在施工破坏了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栖息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等生态问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既改善环境质量,又保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发展中地区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物质条件,是开展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生态保护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将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现象,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实现国有石油企业在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生态责任的双赢,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质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我区长期以来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使我区本已紧缺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更加不堪负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处于脆弱状态,面对危机冲击,暴露出了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国际贸易中,靠消耗大量资源的低附加值产品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反而受冲击最大的。因此,通过保护生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从容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要落实和体现到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就是要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一、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这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思想基础。思想决定着行动,而行动决定着效果。在现实中,没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保护、后发展”等等观念,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发展经济要注重生态环境先行的理念、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必须正确认识到,强调保护生态并不是放弃发展或放慢发展,而是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要从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转变为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重;从生态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

二、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同领导干部决策有直接的关系,而干部决策受政绩考核制度影响。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重GDP增长速度,忽视生态保护,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制度有所偏失。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味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这些扣除的就是生态成本。绿色GDP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过来也一样。用绿色GDP考核体系考核领导干部,要求考察干部政绩时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考核环境指标、资源指标;不仅要考核经济增长数量,还要考核增长的质量;不仅要考核当代人拥有的财富,还要考核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发展之路。通过调整政绩考核的杠杆,促使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

三、发展绿色经济。所谓绿色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可以这样说,凡是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经济活动都是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发展绿色经济不失为最佳途径、最好的结合点。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依法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着力培植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型示范企业,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达到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目的。

二是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发展绿色产业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结合起来。工业方面,按循环经济要求,把传统工业改造为生态工业、绿色工业。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改造那些技术比较先进、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发展生态型企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当前,重点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农业方面,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加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清洁交通运输、绿色科技教育、绿色商业服务和绿色公共服务,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同时,还要支持生态产业链建设,以便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科技支撑。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生态都有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绿色产业的投资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需要科技的支持。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尽快把已有的、先进的、适用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发展经济、保护生态领域,使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四、按照保护生态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做到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保护生态。一是坚持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通过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地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城乡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保持城镇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通过节水、节能、节地、治污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开发运用,努力降低城市建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使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总体上得到遏制,形成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支撑的背景下,必须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环境保护者有权利得到投资回报,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环境开发者要为其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行为支付代价;环境损害者要对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损失作出赔偿;环境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人们进行适当的补偿。要遵循这一原则,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生态修复和维护,促进共同发展。同时,由于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目前还必须依赖政府的主动干预。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生态补偿投融资渠道;加强对补偿制度的管理,努力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总之,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提供硬约束,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如何使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1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3.1.1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法制化

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一项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制定公开的可操作性程序,公开主体由政府主导改为政府与企业公开相结合,政府和公众对公开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公开手段应该多样化,如企业的新闻发布会、广告、展览会、企业公告栏、允许公众参观等。建立可行的救济机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企业的生产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减少暗箱操作。

3.1.2 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1)提高收费标准,将标准制定在高于或等于治理污染的成本,改变企业宁交排污费也不愿治理的的现状;(2)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排污即收费,超标加倍”虽然比过去的处罚严厉,但不足以制止污染行为,超标排污行为已构成违法,应当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不能仅征收排污费;(3)明确收费部门和收费标准,改变多部门重复征收、乱收费现象,积极探索费改税;(4)借鉴国外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在我国进行推广。

3.2优化服务型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搞好银企对接。国家应采取措施,使担保公司应加大力度为中小企业担保;银行应该放宽政策,加快小额贷款力度。给予中小企业在环境保护设施引进中的资金支持。

政府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评估。要求政府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更为合理的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要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定期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估。

加强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企业的执法力度,明确各个环境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确保其权力得以实现。

我国政府可以像外国学习,引进排污权交易的方法控制环境污染。其原则为:首先,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也就是全省的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不能突破, 同时还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尽量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其次,转让污染物排污权指标的企业, 必须通过新上除污设施或者减产,或者采用清洁燃料的方式,腾出原有的污染物排放的指标,这样才能够让他把指标转让给其他企业;最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一定不能受到影响, 能让当地的老百姓仍然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之中,否则就不能进行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

3.3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视

3.3.1 企业应实现观念的转变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企业环境责任

企业要加强对社会的使命感,从过去忽视环境责任到强化环境责任,从单纯强调企业经济责任到全面强化企业责任,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肩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把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企业应该按照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要求,立足国情,考虑到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在履行好自己经济职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的关系。

3.3.2企业应该采取清洁生产措施,完善清洁生产制度,倡导“环境友好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政府对环境的要求必然是越来越高,清洁生产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重要内容。我国于2003 年施行的 《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了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和生产经营者应履行的义务,但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具体权利、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引导性规范较多,强制性规范较少,直接影响了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效果。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应进一步完善企业清洁生产制度,明确规定生产者的环境责任、清洁生产的标准,以及资源再利用的程度评估等。

具体而言企业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积极研制、开发和生产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环保”产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环保”生产、实施“环保”管理,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同时 ,倡导“环境友好设计”,即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所有活动和过程中都严格按国家标准要求,尽量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保证所有的产品从开始设计就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努力促使企业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让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平衡和协调。

3.3.3 企业应推广绿色营销

事实证明,只有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才会在21世纪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保护环境,绿色营销正是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绿色营销通过促进企业进行生产的绿色革命,可保护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绿色营销把消费者的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的大范围,最终确定绿色的消费方式,从而使企业的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最终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得以巩固,并得到社会对企业的长期支持。企业还要关心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以及平等的竞争环境和良性的再生产环境的形成 ,使企业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3.4 企业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企业文化

通过实施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来宜传和培养员工的环境责任意识,营造自觉、自愿地推行环境责任的良好氛围,把强化环境责任意识落到实处。比如,在倡议社会与环境责任的过程中,积极资助环保项目,培养员工自觉参与意识,鼓励员工自愿参与行为,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主动性。

3.3.5 企业应倡导循环经济

企业中所有的产品从开始设计就考虑其每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到使用时如何减低能源的消耗,考虑设立一个非常严格的“产品回收处理流程”,使废品回收后再次进入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中,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的环保管理。

我国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中地区环境问题,实质是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下去也必然是政治问题。

第三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模版]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从理论上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与保障,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首先,二者是对立关系。非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加剧,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要大一些。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与利益的诱惑性,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会采取“以环境换增长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用于治理环境的经费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而增长速度快。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

其次,二者是统一关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通过新的产业形态(如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源泉与内容。从物质基础看,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源泉与内容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变气候,培育新的质量更高的环境。

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从表面和短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但从本质和长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就环境保护而言,将环保产业与服务纳入区域产业的体系之内,将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来经营,同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就环境生态化而言,环境生态化会直接或间接衍生出一系列产业(绿化、卫生、文化产业),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环境保护的结果必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新型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如,环保产业、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环境保护使环境良性化,从短期看直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从长期看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与运行。环境保护与培育能够吸纳和同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支持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良好的环境保护与培育,可以促进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实现良性运行。

提高生活质量与提升人们的境界。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与思想境界,还可以使人们容易形成友好的相互关系,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第四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 要 工业化转型阶段,石化资源广泛使用、粗放的发展模式、对GDP的过度追求,导致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同时大气污染也带来了经济损失,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地区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在本文看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协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敏感的环境意识,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及执行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沈逸,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66-02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达到6.0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粗放的发展模式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低效能源利用方式,使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CO2排放居世界第二,另外,产生的SO2、NOx使81.6%的城市出现酸雨,汽车尾气――NOx、CO、固体颗粒等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数据,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立方米,11年间增长了2.39倍。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据预测,到21世纪我国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时,能源供应量为29――36亿吨标煤,化石燃料排放的CO2将超过15――20亿吨标煤。巨大的资源消耗显然是不能持续的,日益加重的污染也使生态环境难以承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同时,室内化学品污染、日用化学品污染也不可小觑,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历时五年进行专题调查发现:许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空气污染的2-5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有关空气污染的章节称,列举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

此外,在我国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所在日内瓦表示,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能够导致罹患癌症,应该将其列为人类致癌物质,户外空气污染不仅会对基本健康构成威胁,同样是导致因癌症死亡的重要环境因素。据统计,2010年全球22.3万人死于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肺癌。此外,空气污染还有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风险。

煤炭为主能源消耗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在国际上也将承受越来越大压力。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3%-8%,中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10%。危机推进改革,催动和触发了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同时,中国治理污染投入占GDP的比例严重不足。2007年到2011年我国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均不足1%,不能充分满足环境治理需要。

二、科学定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二者的和谐与协调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源命题。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不可避免的和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20世纪后半叶,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发展。人类必须作出取舍: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旅程,已经持续了30多年,进入时期后的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30年吗?不少经济增长来源于新的“思想”或新的“配方”的发现,以及事物由低价值组合向高价值组合的转型。这种新的经济增长依赖的主要不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是智力、资讯、管理等软资源。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良好的经济发展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支柱。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路径选择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从起步阶段的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到酸雨、二氧化硫“两控区”建设,到开展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控制

2013年9月,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认识到大污染影响的不仅是一地,需要区域联合治理,将全国分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调整优化产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选题背景: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环境恶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注重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各国的共同关注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虽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31%和40%。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的增长。多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分析了基本的解决办法。

二、方案论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因此本文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并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三、规划论述

1、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提供给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的本质和核心是满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条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对环境也有反作用。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必须相互依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共赢。珠海在处理经济与环境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珠海的发展理念与其他周边城市有所不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珠海在早期就对污染企业拒之门外,高起点进行发展,建立了高栏港经济区等五个经济功能区,还设立了航空产业园等六个特色产业园区,将进入园区的项目所涉及到的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同时解决。目前,珠海经济特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成为发展的先导产业。2008年,珠海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千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3.9%。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的经济第一增长点。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92.1亿元。人均GDP6.76万元,位居全省第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珠海将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并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现在的珠海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迅猛,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

序井然、文明富庶的海滨花园式城市。具体经验是:珠海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区立法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坚持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大手笔的投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环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广泛社会共识等等。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严重

(2)水污染呈现发展趋势

(3)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加剧

3、我国环境继续恶化的原因

(1)长期沿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产业结构不合理,使结构性污染严重

(3)环境科技和产业滞后

(4)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使污染严重

(5)传统观念、习惯以及错误的认识致使人们环保意识淡漠,无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利益诱惑,急功近利使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而牺牲了自然环境

(7)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完善和成熟

4、对策与建议

(1)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是保证全体人民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掠夺性开发向集约性经营转变,合理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变,建立有效、协调、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2)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

运用市场价格和信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对资源核算、计价,并有偿使用的方法,把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纳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其次,市场机制可激发技术进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第三、用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3)制定目标和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改变资源环境价值观

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要把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计入其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防治污染,节约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4)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环境法律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尚有不完善之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依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综合决策机制的建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协商,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5)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

变现存的GDP为"绿色GDP攠,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进到GDP的核算中,如果环境污染,则予以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

导。

(6)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社会意识

目前广大居民只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了解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所以,环境保护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对策。街道社区应配合环保部门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职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注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共识。

四、总结

现代经济学认为,资源和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稳定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靠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绿色GDP。因此,在工作重点上,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在决策规划上,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进行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在经济活动中,既要讲价值规律,又要推动循环经济;在衡量指标上,既要讲经济指标,又要注重环境指标;在经济增长点上,既要发展一、二、三产业,又要培育环保产业;在资金投入上,既要重经济建设,又要加大环境投入;在消费观念上,既要讲质优廉价,又要倡导绿色消费。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辨证地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

李慧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杨庆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

冯 薇,《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其局限性》,《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下载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含5篇)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社会无法进步,因为环保,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大量......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青藏铁路的开通势必推进西藏经济的发 展"然而,西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影响下,会出现土 52/64......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高市民素质,让人民群众成为美丽天津建设的主体”„„昨天(1日),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分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全5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的建设、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毕业论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与环保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一班 学号:2014122085422 姓名:李晗 指导教师:刘瑞香 职称: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二О一七年五月 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