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队指挥自动化介绍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黄 妍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概况和应用,明确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概述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应用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创建和发展 教学时间:80分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配合多媒体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概述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很多同学而言也不熟悉,为了帮助大家认识理解这个系统,我首先让大家看段视频,先了解一下这个系统的具体构成。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视频内容是有关“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的。在前面学习精确制导技术时,我们讲过 “爱国者“导弹的战斗原理。然而在战场上,“爱国者”还需要伙伴们的配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视频,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四个问题:一是片中出现了哪些武器和军用设备,二是它们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是从发现到摧毁“飞毛腿“,整个过程用了多长时间?四是飞毛腿导弹最大射程飞行时间为多少?
(播放视频:指挥自动化系统爱国者拦截飞毛腿)
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这段视频。片中首先提到的是预警卫星。我们前面讲过侦察监视技术、像预警卫星、侦察卫星、雷达、声纳等,他们都能即时收集敌人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当然也包括自己人的情况在内,这也叫战场感知技术。特别是太空的侦察与监视技术。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球表面110公里以上的太空,不属于国家的领空范围,不必担心侦察卫星的活动被指控为侵略行为。它侦察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目标快,能获取采用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军事情报。
预警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或椭圆轨道上。在这个案例中,当导弹发射时,它的火箭发动机喷焰产生辐射很强的红外线,预警卫星配有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和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90秒就可发现目标并自动报警。接下来,预警卫星通过通信卫星将侦察到的情况传输给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两个导弹预警中心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这是信息传输的环节。然后在指挥基地,通过大型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准确计算出导弹的飞行弹道,根据飞行弹道确定拦截方案。
这里的计算机指的是那种速度高容量大的超级计算机,它们是电脑家族里的“巨无霸”,运算速度每秒百万亿次。1997年,美国的IBM公司开始制造一种每秒计算10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你用便携式计算机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它可以在一秒钟内做完。还有一些国家实验室中的超级电脑每秒运行300亿次,能在三维环境中对核爆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这样即使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后,仍然可以在不违背条约前提下进行核武器实验。可见这种超级计算机功能的强大。在指挥自动化系统中,这类超级或是大型计算机能够使用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地对获取的情报进行分类、归纳、排序,并按照轻重缓急,及时提供给各级相应的指挥员使用。像美国空间防御司令部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能同时处理2500条空中和空间目标的 数据。
通过计算机还可以对各个方案进行逼真的推演,进行优劣对比,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侦察情报的利用价值和反应速度,缩短了指挥员判定态势,作出决断的时间。
在这个导弹拦截的案例中,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选定了发射爱国者导弹的拦截方式,这是指挥环节。片尾说到从发现到摧毁整个过程是4.5分钟,而飞毛腿导弹最大射程飞行时间是多少?恩,是7分钟,是来得及的,但如果是一枚近程导弹呢,计算机的作战方案选择就会发生变化。它会采取什么方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就不多说了。方案既然选定了,然后利用微波信道,这是一种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通信方式,把指令发送给爱国者导弹发射基地。注意这又是一个信息传输环节。接下来就是拦截,就是把作战指令变成行动,我们把它称为控制环节,在这里是由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射控制和制导装置来完成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这场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较量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系统在运行,无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拦截失败。因为这个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专用,目的是为了实现军队指挥的自动化,因此我们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以上视频反映出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级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构成,我们总结一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1、探测预警系统:用来监视有关情况,收集各种情报,提供攻击警报,防止战略突袭。它包括侦察卫星、预警卫星、侦察飞机、预警飞机、各种类型的雷达、侦察船和声纳等。它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
2、指挥中心:包括各级指挥所和指挥人员,以及各种指挥设施;负责汇总各种情报,支援指挥人员作出判断,定下决心,制定作战计划与方案,实施指挥。
3、通信系统:用来在各指挥中心之间、指挥中心和探测系统之间、指挥中心和部队之间传送情报、下达命令,汇报命令的执行情况等。
4、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这是计算机进行联机处理和通信的网络,负责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各种数据,包括我们前面说的超级、大型计算机等。比如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平均每天收到2.7万份情报,这些情报如果全部使用纸张作为载体,摞起来比一个人还要高。如果用通常的处理办法,根本来不及处理,很多重要情报还没来得及翻阅,就已经过时,这样,煞费苦心收集来的情报就失去了价值。而有了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的话,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采用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后,所有的情报信息都进行数字化,变成二进制数据,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内高速流通。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这些二进制数据,进行压缩、加密,接收部门收到后,只要有相应的解密设备,就可以迅速地自动解密,变成有用的信息,供指挥员使用。
有多快呢?我们可以做个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员判断态势要用几小时,做出决策要花几天,作战行动时间需要一个星期以上;而现在判断态势只要几分钟,做出决断只要几小时,作战行动也只要几十个小时。
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各种尺寸的屏幕显示器,是人机对话的工具。小的就像我们通常个人电脑的显示器;大的,比如屏幕面积大于1平方米的,主要用于指挥所。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室内就有一个大屏幕的 “宙斯盾显示系统”。两种显示器都能显示字符、图形、地图背景上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及运动目标等,还具有图形移动、“开窗”、放大等功能。其显示方式有二维平面显示、三维显示、立体显示等三种。
我们知道人的中枢神经,接受全身各处的感触信息,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指示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甚至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对于信息的处理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5、执行分系统
指挥员的决策只有变成部队的行动和武器装备的动作,才能产生作战效果,否则的话,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指挥员的决策送到执行分系统进行执行。主要由自动把指令信息变成行 动的执行设备和人员组成,比如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射控制和制导装置、火炮的发射控制装置以及各种遥控设备和执行机构等。
比如美国军舰上装备的密集阵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执行分系统。我们国家购买的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上也有类似的系统,名叫AK-630。“密集阵”外观特点鲜明,舰艇上有戴着白色高筒帽的家伙便是。它是口径20毫米的加特林自动炮,射速为每分钟3000发,可多次持续射击,有效射程1.5公里,射速3000~4500发/分,能在来袭目标前形成密集弹幕。“密集阵”的名字由此而来。反应时间很快,只有3.7秒,它是用于对付导弹的,当导弹攻击过来时,可以用其他手段如防空导弹等,对导弹进行远程、中程、近程拦截,当对导弹的远程和中程拦截都失败时,就要使用密集阵系统来对导弹进行近程拦截,由于导弹飞行速度非常快,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一般至少都是亚音速,也就是每秒300米左右,如果用人来直接控制密集阵武器系统,是不可能拦截成功的,所以,密集阵完全是由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它对导弹目标的瞄准、跟踪、射击都是自动完成的。
如果把整个C4ISR系统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探测预警系统是“耳目”,指挥中心相当于人的大脑,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则是中枢神经,通信系统相当于人的周围神经,执行分系统则是人的反应和行动。
这五个部分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其中一个遭到打击破坏,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拿这次的伊拉克战争来说,一开始,伊军在巴士拉、纳西里耶等地还组织了一些象模象样的抵抗。可是到后来,美军却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剑锋直指巴格达。而伊军却只是一些散兵游勇,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这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因为伊军的指挥系统在美军的猛烈而又精确的打击之下,已经完全瘫痪!伊军领导人已经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更不要说指挥了。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呢?更何况,他们的对手美军,却是指挥高度自动化、空中与地面紧密配合的部队,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难怪美国的国防报告说:“C4ISR将不再被作战部队视为辅助手段,而是被视为作战工具。”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要素
由于这个系统包含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等要素,其英文分别对应的是Reconnaissance、Surveillance、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Command、Control、Computer。英语国家的人士就用这8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来命名,把它叫做C4ISR系统。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个系统的三大功能:一是感知战场,主要是由探测预警系统来实现的;二是传输信息,主要是由通信系统来实现的;三是指挥控制,主要是由执行分系统来完成。这三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它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功能是“指挥与控制”,其它方面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指挥控制这一军事功能。
(四)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就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到底是一个还是几个系统啊?其实这个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统称。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大到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像美军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而且延伸到外层空间。主要任务是:供国家指挥当局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对全球的美国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美国总统利用它逐级向 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3分钟。如果采用越级指挥,向核部队直接下达命令,最快只需一分钟。小到“单兵作战系统”,像美国的“陆地勇士计划”、俄罗斯的“狼”士兵2000系统。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杀伤力(武器和视力);灵活性(导航、装备大小和重量);生存性(战斗服、隐形和防弹衣)和后勤补给等方面的能力,使士兵拥有更强的战场感知与情报共享的能力,成为一个综合系统。
(五)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以上我们讲了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定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特点: 这个系统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信息的操作。战场感知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反馈,信息传输涉及到对信息进行存储、交换,指挥控制是对信息的利用和反馈,因为它涵盖了信息的获取、存储、组织、处理、传输、交换、利用和反馈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说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
前面讲电子对抗技术时讲过电子战。既然这是一个信息系统,信息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对方出于战略战术目的总会设法干扰和破坏对方和信息有关的各种软硬件设施,而己方则会千方百计的采取各种预防和保护措施,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抗,而且贯穿在全过程中。这就是它的第二个特点:对抗性。它的表现有电子战,“网络中心战”等等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黑客”向北约的因特网站及电子邮件系统多次发出“梅利沙”、“疯牛”等各种病毒,使北约军队的通信系统、作战单位的电子邮件系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北约网络防御手段较多,行动得力,南联盟终未能赢得战争的主动。
对抗性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分布性。系统中各要素按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分散配置,协调运行,这样可以分散受攻击的风险,即使受到攻击,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和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提高系统的抗毁能力和再生能力一个方法。在资本投资中,我们经常会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一贯拥有技术优势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是一场计算成本的战争”。
也是考虑到安全因素,现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扁平结构,而不是传统的树状结构。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信息传递手段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中传递情报,最早是由传令兵来传输的,奥运会上有一个著名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就是源于古希腊一个传令兵的真实事迹。还有大家熟知的烽火台等都是传递情报的方式。而且是点对点的树状单线传输。
后来,电话出现了,又通过电话传递情报;再后来,又可以通过短波、超短波等无线电波来传递情报。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和《英雄儿女》的人,对无线电台有很深的印象。在《英雄儿女》一片中,王成面对蜂拥而上的美军,背负电台,高呼“向我开炮”。当时王成背负的,就是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生产的71型短波电台。王成所用的71型电台上的那根五齿天线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以往的这种种传递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情报传输花费时间长,实时性差,可靠性不高,保密性不好,传输距离有限,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直到采用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后,所有的情报信息都进行数字化,变成二进制数据,在系统的网络内高速流通。由于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很容易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密,保密性强。
还有另一个重要变革是,信息的传递结构由以往点对点的树状变为网状的数据链路。打个比方,上下班高峰、节假日的时候城区的各主干道就很容易形成拥堵,而架设了立交桥和绕城公路后就可以分流。信息通道的顺畅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网状结构的数据链路能做到不间断,毁坏了其中几条,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连续运输。在大量战场信息纷至沓来,而指挥控制又需分妙必争的现代战场上,优势非常明显。
以上我们讲了指挥自动化系统有这么多的特点而且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越性,我们赞叹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带给我们许多便利,但请不要忘了,这些都是知识的物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创造发明、智慧的结晶。套用《天下无贼》里面黎叔的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要研制开发这样一个先进完备的系统,涉及到我们前面所讲的高技术的各技术群,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这些都需要掌握各领域尖端技术的人才。维护和使用也是同样如此。从一些局部现象上来看,是设备在自动操作,但也离不开各类人员的工作,比如系统分析、程序编制和设备维护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和信息分析人员,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等。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实质是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帮助战场指挥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人机对话系统。人永远是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而系统只能是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执行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作战指挥员的意志完美全面迅速地传达出去,从而遂行战斗任务。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应用(略)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创建和发展(略)
第二篇:军队指挥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军队指挥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来源:互联网 责编:大嘴 作者:袁文先 时间:2005-12-14 【大 中 小】
国防大学军队指挥教研室主任 袁文先 教授
[摘要] 本文介绍了军队指挥的基本概念,对外军和我军军队指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科角度阐明了作战指挥学研究的内容,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军队指挥 作战指挥学 研究内容
军队指挥,作为我国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军事学的一个基本学科,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创立以来,已经有了一个蓬勃的发展,这个学科,不仅具有内涵丰富、领域广阔的特点,而且应用性强,高技术的含量大,可以说无论是在现实和未来的军队建设和作战还是在其他各项军事性活动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军队指挥的基本概念
这个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军队指挥。按照词典的解释,指挥就是发号施令,《军语》把它称为组织领导活动。军队指挥,作为一个学科,其定义被称为军队指挥学是研究军队指挥规律的科学。军队指挥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军队指挥的实践经验,揭示军队指挥的一般规律,预测军队指挥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达成军队指挥的目的,提供理论指导。军队作战行动的指挥,按人战任务和规模分为战略指挥、战役指挥、战斗指挥;按人作战空间和类型分为地面作战指挥、海上作战指挥、空中作战指挥和空降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指挥、抗登陆作战指挥等;按军兵种分为陆军作战指挥、海军作战指挥、空军作战指挥、战略导弹部队作战指挥、炮兵作战指挥、防空兵作战指挥、坦克兵作战指挥以及遂行合同作战任务时的合成军队作战指挥等。军队其他行动的指挥,主要是组织指挥所属部队的战备行动、训练演习、抢险救灾以及临时受领的任务等。
军队指挥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部队战斗力,最有效地歼灭敌人,保存自己,夺取作战胜利。军队指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战的成败和任务的完成。
二、外军指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是在长期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战争和军队以来,就有了如何养兵用兵、指挥打仗的问题。人们通过战争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揭示其规律,撰写了大量有关军队指挥方面的理论著作,对军队指挥理论的一些重要领域,都有所论述。军队在各个时期所颁发的许多条令、条例,对军队指挥的原则和方法,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都为军队指挥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以往对军队指挥的研究,多与战略战术理论及其运用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编制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军队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变得异常复杂。只有将军队指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需要。外军指挥理论的形成,主要是以前苏军为主。
(一)苏军早期对军队指挥问题的探索
苏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军队指挥问题。早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就注意在军队指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1918年颁发的第一部军队野战领率机关的条例里,对有关军队指挥问题就作出了规定。
20年代实行的军事改革,就强调改进军队指挥具有重要意义。当时,指挥机关人员压缩22%,而指挥效率却提高了。1926年颁发的司令部野战勤务教令,首次阐述了司令部在战斗条件下保障军队指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0年代,苏联面临德国侵犯的威胁,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武装力量完成了向单一常备军制的过渡,军事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军队指挥体制得到改进。
卫国战争中,包括军队指挥理论在内的苏联军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军的战略和战役指挥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后对作战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在新的条令和教令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60年代初建立战略火箭军。这一时期,苏军作战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火箭核突击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1963年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号召在全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与军事上的革命”的大讨论。新式武器的出现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苏军加强了在核突击条件下如何提高指挥系统的生存力和改进指挥方法的研究。苏军一些刊物从60年代中期起开辟专栏,专门讨论军队指挥问题。1969年苏军出版的《军队指挥的原则》一书,是苏军早期的关于军队指挥理论的专著。
(二)70年代初苏军军队指挥理论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从70年代开始,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或者说已经进入兴盛时期,为什么能够进入兴盛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1、1971年苏共召开了二十四大,做出了进一步改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管理工作的决定。在以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也多次强调管理问题。全国广泛开展了管理工作科学的研究,据苏军学者称,仅仅几年之后,全国就出版了几十种关于管理问题的专著、教材和小册子。这种形势必然影响和促进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军队的指挥(管理)理论的发展。
2、70年代,苏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实力日益增强。从60年代末起苏军改变了把火箭核大战当作战争的唯一样式的战略指导思想。如何保障在各种条件下作战时对军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很好地探讨。
3、70年代,苏联在运用和推广现代科学方面比过去有很大的进展。系统论等科学研究的成就,为社会管理科学和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方法论基础。
因此,70年代苏军对军队指挥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苏军刊物60年代开辟的军队指挥专栏已延续许多年。1971年9月苏军总参军事学院举行了科学理论讨论会,专门讨论如何把苏共二十四大关于改善管理体制的决定精神贯彻到改进军队指挥(管理)中去的问题。1975年出版了该院院长伊万诺夫所著《论军队指挥的科学原则》。1977年修订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的原则》,反映了这一时期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新版《军队指挥的原则》根据70年代以来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习的经验,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主要阐述了在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的特点和要求、指挥机关和指挥所的组织和工作方法、如何收集和处理情报、如何定下有关机械化、自动化指挥器材的使用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军队指挥理论,基本上仍侧重在应用方面。
在这一时期,苏军学术界已开始有不少人主张把军队指挥理论列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如1977年出版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勤》一书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一主张并没有在苏军官方材料上得到确认。
(三)80年代军队指挥理论正式被确认为苏联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
1984年苏军主管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加列耶夫、1985年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先后在署名文章中把军队指挥(管理)理论列为苏军军事科学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确认了军队指挥理论在军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1984年出版了有关军队指挥理论新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该书较完整地阐述了军队指挥理论的基础问题。苏军军队指挥理论之所以在80年代成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是苏联军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科学发展不断综合和分化的必然产物。军事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交叉,产生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经过70年代以来十多年的探讨、酝酿,到80年代初苏军学术界意见已基本趋向一致。
2、70年代末期以来,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增长,武器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60年代初开始的军队指挥自动化至70年代末已初步实现。一些军兵种的组织编制进行了改革,作战方法也有所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时确立和强调军队指挥理论的地位,对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至关重要。
3、苏军学术界经过不断努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军队指挥理论研究面临的疑难问题。至80年代初,军队指挥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具备了成为单独学科的条件。
(四)、现代苏俄军队指挥理论的结构及其研究对象
经过较长的时期的探索,苏军的军队指挥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基础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领域。1982年出版的苏军哲学教材《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军队管理理论的阐述和1984年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基本上反映了苏军当前军队指挥理论的发展水平。前者从哲学的方法论上确立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地位,后者代表了苏军学术界十余年对军队指挥理论探索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俄继承前苏军的军事理论,在军队理论方面也有了许多新成果。
三、我军指挥理论的建立
研究我国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通常追寻的历史很长,就大的时期来说,一般可分为冷兵器时期,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火器时期,以及后来的机械化时期,信息化时期等。我这里仅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队指挥为主线,来简要的回顾一下这个问题。
我军自192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从指挥游击战,发展到指挥正规战;从指挥单一的陆军作战发展到指挥诸军兵种合同作战,联合作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指挥特点,显示了卓越的指挥艺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我军逐步形成的自己的指挥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央军委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有关作战的重大问题,只要情况允许,经党委讨论决定,然后由军政首长分工组织实施,军事工作和军队作战,以军事指挥员为主组织指挥。军政首长根据上级的意图和党委的决定,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情况紧急时,首长临机处置,事后向党委报告。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熟悉敌我情况,找出行动规律,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力求使主观指导符合于客观实际。灵活机动,不墨守成规,做到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仗。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发扬军事民主,结合作战任务,发动和组织群众,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把领导的决心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合成军队指挥员,注意听取军兵种指挥员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决心,并加强各部队的团结协作和行动一致。④以人民战争为指导思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战争,发挥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种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夺取作战的胜利。⑤善于在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在技术装备劣势的情况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发挥近战、夜战的特长,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战胜敌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艺术,是举世闻名的,它是建立在科学与经验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兵作战的领导艺术。它包括定下决心、部署兵力、运用战法、利用战机、调动敌人等各个方面。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指挥艺术均有突出的表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掌握关节,抓住重心,解决主要矛盾;②正确选定作战方向和目标,打敌要害;③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战法;④为了战略全局需要,及时协调各战役之间的配合行动;⑤抓住最有利战机,由战略防御适时转入战略进攻,组织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在战略防御时,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战略进攻,是在敌人的全面进攻被打败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敌军的数量和装备虽仍占优势,但其机动兵力只能在陕北和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中间兵力严重不足,后方空虚,人民解放军选择了敌人防守薄弱、战略地位重要的中原地区发起了战略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两翼进行牵制,晋冀鲁豫和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挺进中原,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和豫西地区,一举插至敌战略纵深,先打乱敌战略部署,再捕捉战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决战,是在敌人的五个大的战区集团被分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战场上,处于被动挨打态势,敌欲收缩兵力,又不想丢失地方,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进行的。决战方向,首先选择形势对我最为有利的东北战场,使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随后又发起了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全局的关节,是不让敌人逃跑,不使敌人的兵力收缩在一起,不使敌人主力撤至长江以南,通过三大战役,逐次歼灭敌人;战役的关节,是将敌之重兵集团分割成若干孤立的集群,把敌人的主力逐个全歼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地区,这就为迅速歼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大陆铺平了道路。在作战中,全面运用十大军事原则,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全歼敌人重兵集团结合起来,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城市与地方结合起来,把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大规模的阵地战结合起来,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彻底胜利。战略追击时,实施大于回、大包围,先插至敌后再往回打和穷追猛打,结合政治瓦解,迅速围歼了逃敌。解放战争后期,巧妙运用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指挥艺术,创造了解决国民党军队的“三种方式”,即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暂时保留待后改编的“绥远方式”,加快了全国的胜利的到来。
现代战争军队指挥的组织实施异常复杂,对指挥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具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熟悉敌多双方军队的作战特点及其武器装备性能,精通合同作战和军兵种使用原则,意志坚强,反应灵活,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要在上级总的作战意图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分析判断情况,适时定下正确决心,巧妙使用兵力兵器,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指挥机关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由于核能、电子、航天、激光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式武器特别是导弹、核武器的装备和使用,未来战争将比以往任何战争更加紧张,敌对双方争夺空间和时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战场情况变化更快,毁伤能力和人员物资消耗显著增大。由此而带来的组织指挥,特别是战争初期的组织指挥会极其艰巨复杂。为适应现代条件下作战指挥的要求,保障稳定、可靠、隐蔽、不间断的指挥,指挥的组织计划将更加严密,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将更趋向精干、灵活,生存和机动能力将不断提高。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将逐步实现全面综合自动化,以缩短收集处理情报、定下决心、制定计划、下达任务的时间。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工作人员更应精通现代条件下作战指挥的理论原则和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改进指挥方法,提高指挥水平,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指挥。
四、作战指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作战指挥对于取得作战和战争的胜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凡研究战争和作战问题,没有不研究作战指挥的。自从有军事理论或军事科学以来,作战指挥理论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5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把军队指挥学确定为我国军事学的一级学科后,我军理论界展开了以作战指挥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军队指挥理论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军已经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战指挥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现在学习与研究作战指挥理论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任何一门学科一旦形成,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定的概念和术语。既然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那就是说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套特定的概念和术语。构成作战指挥理论体系的各个概念和范畴,所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有的概念和范畴只起一般性的作用,有的概念和范畴则起纽结性、决定性的作用。原苏联军队指挥理论专家阿尔图霍夫(军事科学博士、教授、上将)认为,属于苏军“军队指挥理论的纽结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范畴有:军队指挥的实质和内容;军队指挥系统及其基本部分(指挥机关和指挥所、通信系统、自动化系统和专门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战役(战斗)中指挥的组织;首长和司令部指挥军队的工作方法;军队指挥效能等”。考虑到我军作战指挥理论的特色,象作战指挥规律、作战指挥原则、作战指挥体制、作战指挥活动、作战指挥保障、作战指挥艺术等要领和范畴,都是在我军作战指挥理论体系中起决定性和纽结性作用的概念和范畴。这也是作战指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切实弄懂弄通这些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对于掌握整个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作战指挥规律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作战指挥作为战争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规律的认识,可以认为:作战指挥规律,是作战指挥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以及与外部因素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
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作战指挥规律也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作战指挥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揭示作战指挥规律,并且运用和驾驭作战指挥规律为指挥实践服务。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我们起码已经揭示出了这样一些指挥规律:
1、指挥者的主观指导必须符合战场客观实际;
2、指挥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武装力量体制和指挥的物质技术基础;
3、各级指挥的组织和方法论原则必须统一;
4、指挥系统各组成部分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和最佳相互关系;
5、遂行指挥任务时所需时间与所有时间两者必须适应;
6、完成指挥任务的效能主要取决于有效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7、用于指挥过程中的效能标准必须具有统一性和并列从属性。
既然作战指挥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有个怎样对待它的问题。作为一个指挥员,你可以对作战指挥规律不感兴趣,但作战指挥规律却总是对你的指挥活动发生作用。凡是高效能的作战指挥,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指挥规律的结果;而所有失败的作战指挥,都能从轻视或者违背指挥规律中找到原因。
(二)作战指挥原则
所谓作战指挥原则,就是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对部队实施指挥的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遵循的最一般的基本规则。
我军各种出版物对指挥原则的表述比较一致,一般认为作战指挥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知彼知己,审时度势;
2.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3.集体谋划,主官决断;
4.科学预测,周密计划;
5.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6.职权一致,逐级控制;
7.坚定果断,主动灵活;
8.加强保障,稳定指挥;
9.灵敏高效,快速准确。
原则与规律的区别,在于规律是离开人们的意识,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而客观地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原则则源于规律,是有意识地为实践的利益制定出来并根据具体条件运用的。“指挥原则就其作用来说,乃是介于指挥理论根本基础即指挥规律与指挥实践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连接环节。形象地说,指挥原则似乎是将指挥规律化为指挥实践的语言?quot;
不同国家的军队,往往可以揭示出内容几乎相同或相近的指挥规律,但不同国家的军队所贯彻的指挥原则,一般都有很大的不同。与指挥规律相比,作战指挥原则,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作战指挥理论的特色。
指挥原则与作战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作战原则是规定军队作战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强调反映作战活动的规律,它侧重回答的是部队怎样行动、仗怎样打的问题;而指挥原则是规定指挥人员在指挥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它强调反映指挥活动的规律,它侧重回答的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如何进行指挥活动的问题。
第二,作战原则的作用对象,既包括指挥员的指挥活动,也包括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指挥原则的作用对象,一般只涉及指挥者的指挥活动。
虽然指挥原则不同于作战原则,但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集中兵力“是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集中统一指挥“是一条重要的指挥原则。作战中要集中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上,指挥上就要强调集中统一指挥。可见,在战争实践中,某一作战原则的运用,通常必然会要求指挥贯彻某一原则。由此看来,那种把指挥原则与作战原则截然分开或者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作战指挥体制
”作战指挥体制,是关于军队作战指挥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关系确定及法规制度的统称。“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作战指挥体制,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如果说指挥体系和指挥机构等构成了作战指挥体制的”硬件“,那么,指挥职能的划分、指挥关系的确定以及与此有关的法规制度等,则相当于作战指挥体制的”软件“。只有”硬件“和”软件“同时发生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作战指挥体制。
从军事上来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强调整体、强调综合、强调系统、强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说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战上,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是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的一体化作战,是敌对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那么,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战指挥上,则主要是敌对双方两种指挥体制之间的对抗。
作战指挥体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范畴,它覆盖了指挥领域很多主要的问题,象指挥体系的设置、指挥机构的建立、指挥关系的确定、指挥法规的制定等重大问题,都是作战指挥体制的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抓住了作战指挥体制问题,非常便于从整体上、从宏观上,系统地解决作战指挥领域的问题。
对我军来说,尽快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作战指挥活动
作战指挥活动,也就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所有指挥工作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揭示作战指挥规律,制定作战指挥原则,完善作战指挥体制,都是为了搞好作战指挥活动。作战指挥活动头绪繁多,内容复杂。只要有作战指挥活动存在,它就基本上包括了这样的一些环节和内容:收集和处理情报,分析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拟制作战计划,下达作战指令,组织协同动作,组织指挥和作战保障,实施监督检查,战场控制与协调等。
作战指挥活动的所有环节和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作战决心“这一关键环节而展开的。在定下作战决心之前,所有的指挥工作,都是为了正确地定下作战决心;在定下作战决心之后,所有的指挥工作,都是为了圆满地实现作战决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战指挥活动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怎样正确地定下作战决心;二是如何圆满地实现作战决心。很显然,指挥员的作战决心,是整个指挥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作战决心“这个关键,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把握复杂的作战指挥活动。
毛泽东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毛泽东的这段话,把作战指挥活动各个环节和内容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和因果联系论述得非常清楚。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清楚地表明,所有的指挥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定下决心和怎样实现决心而展开的。
(五)作战指挥保障
作战指挥保障,是为了保证指挥员及指挥机关顺利实施作战指挥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作战指挥保障包含的内容很多,按其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侦察保障、指挥通信保障、指挥自动化保障、测绘保障、气象水文保障、电磁频谱保障、指挥所保障等等。
作战指挥保障之于作战指挥的关系,如同后勤保障之于战争的关系一样。由于后勤保障对于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现了”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的观点。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作战指挥保障问题,就不能顺利而高效地实施作战指挥。
由于指挥保障工作种类多,难度大,光靠战时的各种临时性措施根本无法满足作战指挥的需要,所以必须尽最大可能把工作做在战前。也就是说,战时周密的作战指挥保障,有赖于平时充分的指挥准备和建设。
在对台联合作战指挥保障问题上没有小事,任何一项不起眼的指挥保障工作有了差错,不论哪方面的指挥保障活动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中断整个指挥指挥活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指挥对台联合作战,现在必须抓紧进行指挥的各种准备工作。
(六)作战指挥艺术
作战指挥艺术,是指挥员高超的指挥才能(或技能、能力)在具体的作战指挥活动中富有成果的表现。
要产生指挥艺术,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出众的指挥能力;二是丰富的作用指挥实践;三是显著的作战指挥成果。指挥艺术并不是什么非常神秘的东西,它的”原始形式"就是指挥能力。当一个指挥员的指挥能力,足以保证他能够绰绰有余地完成指挥任务时,就有可能产生出指挥艺术。
作战指挥艺术在指挥活动的所有环节和所有方面,都有它的表现。
不能把指挥艺术仅仅局限于指挥程序之内,在指挥程序之外,指挥艺术也有丰富的表现。
指挥艺术是以过硬的指挥素质为基础的;要具备过硬的指挥素质,关键在于养成。
第三篇: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一般来说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等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2.课程设置:课程主要有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过程控制理论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系统工程导论、系统仿真导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主要分为4大类:
1、学科基础类(大一):模电、数电、电路、电力电子技术
2、重点是这四项(自控、现代控制、过程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即西门子plc):是控制论的核心,前两个是理论基础(学术上,考研初试科目),后两个是控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举例:水箱液位控制、电机调速控制)。
3、硬件编程:51单片机、三菱plc、嵌入式(对找工作有帮助)
4、计算机语言:C语言、数据库、VB(工作、毕设、复试等)
生产实习: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优兰发纸业集团
3.信息学院自动化系现有专业教师1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10名,专业实验教学人员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金: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技术)
王:
1、离散事件系统
2、资源调度
邵: 油压机械臂(自控、现代控制)
罗:
1、智能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离散事件系统(电路、系统仿真导论)李平:
1、容错控制系统
2、非线性系统与先进控制(过程控制理论)
黄彩虹(单片机、三菱PLc)方慧娟(数字信号处理)
郑义民(现代检测技术、数据库(毕设很重要))
晏来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工作、毕设))
4.就业、考研前景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
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硬件工程师(单片机、嵌入式、plc)、软件工程师(C++、Java、VB、数据库)、电子元器件销售类等。
考研5个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导航、制导与控制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5.系统工程
第四篇: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是西安工程大学首批学位授予点,省级重点学科,本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校名牌专业,含计算机控制机及网络、信息与智能控制两个方向。
本专业以控制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专业支柱,培养能够从事与生产过程实时控制、信息采集与处理等相关的设备、装置、仪器、仪表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调试、运行及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以在企业、事业、机关、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
专业定位:本专业定位为:“以自动化技术为主,融电子、计算机于一体的电气信息类宽口径工科专业教育;面向全国及地方现代化企业,着重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以自动化技术运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龙头,以现代控制技术为方向,注重工程思维培养的工程素质训练。”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等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实践操作能力。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网络等。特别加强了计算机系列课程和金工实习、电子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五篇: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动化
门类:08 工学二级类:0806 电气信息类
新专业:080602 自动化
旧专业:080312 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
080605 电气技术(部分)080607W 自动化
080604 工业自动化080711 自动控制
081806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学期。
主要专业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自动检测与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