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合集)

时间:2019-05-12 21: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目标考核,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工作成效

根据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创建的要求,我县自我加压,部门联动,全力推进以工业污染防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河道整治、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卫生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环保工程取得进展。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先后出台了推进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化工生产企业搬迁、关闭、转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今年4月份,县长环保专题办公会明确了09年的18项重点减排工程与20项重点生态工程。目前拼茶、袁庄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岔河、河口、双甸以及新店已完成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丰利、兵房等镇也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全县30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单位已有10个村已经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73个村为省、市、县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单位。农村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机制正逐步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招标进入环评阶段。河道清淤、绿色造林得到较好推进,农村改厕、畜禽粪便处理正在积极实施。重点稳步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

2、循环经济有效推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县通过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目前已有83家企业的100个项目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试点验收,29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去年以来,全县先后组织实施了化工、印染两大行业污水排放提标工程。“大豫纸业”、“富发纸业”等8家造纸企业逐步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快达农化” “建民化工”等31家企业稳步推行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削减了全县的排污总量。

3、环保宣传不断深入。近年来,全县通过组织环保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环保讲座、媒体立体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位于全县重点要道周围的十多块固定式宣传标语牌,高大醒目,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关注环境、关注健康。良好的宣传造势,营造了人人珍惜环境,自觉保护环境,努力建设环境的良好风尚,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大农村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4、环保机构逐步完善。为了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县政府组建了15个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所和2个经济开发区环保分局。各镇政府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办事程序、以及考核办法,基层环保机构步入了规范化良性运作状态。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环保投入少、制度保障不力等种种原因,全县农村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环保问题还非常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的现象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滥施农药、化肥,不仅造成农产品存在有害残留物,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以及水源。地膜的大量应用,虽提高了收益,但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也造成农田污染。这些都对农业生态系统都造成极大威胁。

2、镇村环境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到目前为止,除县城以外的14个镇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收集管网都未有实质性工程进度,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理场,导致了全县污染物削减量仅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县“十一五”期间减排任务的11%,滞后于序时进度49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和全市的完成进度。

3、小作坊企业安全风险较大。在全民创业中陆续建成投产的喷水织机、浸胶手套、塑料粒子、玻璃制品、农产品、海产品加工等企业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远远大于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业主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擅自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入海,偷排、直排现象较为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严重超标。

4、产业结构及分布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化工、印染、电镀等重污染行业结构偏重,仅化工企业就占全市的26%,并且有不少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工艺技术落后,而且多数都分布在村镇。实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虽有所好转,但整体力度不够,搬迁与关闭的企业不是很多。面广量大的园外化工造成了我县目前存在着很高的环境安全风险,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5、地表水不能适应功能要求。我县地处长江和淮河流域下游,入境水量是我县再可利用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综合性的污染,全县内河水质常年处于V类,有时还出现劣V类,加之上游污染物下泄,来自周边县(市)的客水对我县环境影响也较大,环境容量弹性很小,尤其在特殊干旱年,我县的可利用水资源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发展的用水需要。同时,由于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时常会出现丰水年份存在缺水时段,干旱年份有废泄水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我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农林、建设、水务、城管等相关部门、各镇区及各个新闻媒体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活动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规范其环境行为,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并将考评结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挂钩。其次,要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机制,建议各级都要制定并不断完善重大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预案,健全环境事故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过错责任追究制,按“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下降的责任人追究过错责任;再次,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建议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制约和杜绝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第四,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多部门联合作战,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共同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在做好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修编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做好镇区环境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治理等规划。要立足实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与当地村镇布局和村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可按照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另外要积极开展农村造林绿化。加大绿色镇住宅区和农村集居点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造林工程,不断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

5、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改善村镇环境面貌。要切实推进并逐步形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各镇区要按照“以园带镇、以城带镇、以企带镇、镇镇联合“以及独立建设的思路,以投入成本与发挥效益相结合、近期减排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好本地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模式,使我县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

6、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和完善镇区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延伸到村组是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高污染行业违法排污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并确保人员编制、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经费保障、业务培训五到位。

7、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保障措施。鉴于如东特殊的地域,建议在认真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在县范围内建筑2-3座总容量在4-5亿m清洁水质的蓄水库,并确保引入符合工农业生产用水水质,平时采取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以便解决年际变化较大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均年份应急用水。

8、倡导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和环保知识培训活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和科谱宣传,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要推行农村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引导全社会监督、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保护是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如何更好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在保护农村环境中的作用,是各级财政部门应该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市辖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897平方公里,总人口11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6.16万人,占14.21%,农村人口为97.54人,占85.79%。农业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比较普遍和典型。为此,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调研小组以**市为样点,调查了该市**镇、**镇等乡镇的部分村,走访了27户农家,采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就农村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调研小组还收集了市农业局、环境保护局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以此为根据,对我省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份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问题的统计分析

在统计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时,47%的村民认为农 村环境现在污染很严重,有26%的居民认为污染严重,仅有25%的人认为污染一般,2%的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村民普遍对农村环境存在着担忧和不满。

在统计农村环境状况近几年发展趋势时,82%的村民认为最近几年农村环境恶化了,仅有15%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最近几年有所改善,还有3%的村民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大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悲观的心态。

在统计农村居民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时,有62%的村民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一起进行,有25%的村民认为要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有13%的村民认为要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由此可见,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处理的问题上,大部分村民主张两者要一起抓。

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现在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

2.关于村民环境保护知识问题的统计分析

在统计村民是否认为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问题时,有57%的村民认为不会污染环境,有43%的人认为会污染环境。由此可见,有超过半数的村民认为农药、化肥的施用不会污染到环境。

在统计村民是否认为农膜丢弃在地里会污染环境时,有63%的村民认为不会污染环境,37%的村民认为会污染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村民认为农膜丢在地里不会污染环境。

在统计村民是否知道白色污染为何物时,只有7%的村民非常肯定的知道白色污染为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有93%的村民不知道白色污染为何物。

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村民环境保护的意愿虽然比较强烈,但环境保护的一些具体知识还比较贫乏,这也从反面说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还远远不够。

3.关于村民生产、生活习惯问题的统计分析

在统计村民是否随意丢弃使用完的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时,有57%的居民表示会妥善处理使用完的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有47%的村民会把农膜和农药包装物随意丢弃在地里。由此可见,在处理已经使用完的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时,还有接近一半的村民采取了不合适的处理方法。

在统计村民如何处置秸秆时,13%的村民表示会直接焚烧,其他村民采用收集回田或堆肥等方式,由此可见,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在统计村民对农作物的除虫方式时,只有不到5%的村民采用非药物手段方式除虫,绝大多数村民还是采取了传统的药物除虫方式。

在统计村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时,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有82%的村民会把生活垃圾丢进垃圾箱或垃圾池。没有进行过农村清洁工程的村只有14%的村民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填埋 等处理,大部分村民选择随意丢弃。

通过对调研问卷中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村民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愿望强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村民没有养成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仍然在不自觉地污染环境。

二、**市农村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

1.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亮点。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是以政府力量推动的农村环境治理综合工程,主要目的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从调查的情况看,凡是实施了该项工程的村,农村污染治理状况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例如**镇虎溪村,该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06户2258人;有耕地800亩,旱土120亩,山林1398亩。通过实施清洁工程,虎溪村修建农业投入品固体废弃物收集池12座、污水净化池24套、修建公共生活垃圾收集池8座、安装垃圾桶30个,基本解决了垃圾乱堆无人处理的问题;安装频振式杀虫灯6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亩,达到了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的目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村民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达到了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庭院的效果,该村的生产生活污染大为减少。

2.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

以工矿企业污染物为代表的点源污染和农村生产生活 垃圾为主的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近年来,市严格监管企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村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有力控制了点源和面源污染扩大的势头。如据**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该市群合煤矿XX年COD产生量为10.35吨,排放量为3.09吨,监测结果表明,群合煤矿的废水COD指标低于50,达到国家强制标准。同时,XX年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60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8万亩,玉米、油菜等其他作物统防统治面积3.65万亩,为农民科学施肥,科学施药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得到推广。

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的科学办法。近年来,**市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农民安装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户用沼气的普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到XX年底,**市共建设沼气池6200户,推广太阳能750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对农村带来的污染,**市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在确保秸秆禁烧的同时,利用现有农机资源,推广了高留茬还田、机械粉碎翻压盖田等综合利用技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提高耕地的综合生 产能力,增加作物产量。同时通过农业生态项目进行稻草秸秆的综合利用,如虎溪村的特种牛养殖场,每年大量回收水稻秸秆用作肉牛饲料,每亩可为农民增收100多元,摸索出一条生态农业新路。

4.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大量动物粪便,如不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农村的水源、空气,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变这一难题,**市许多地方建设了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鼓励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例如**市**村有中国南方最大的肉牛企业天华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虽然全村共有肉牛养殖大户20户,肉牛存栏达600多头,但通过鼓励农民利用牛粪再生技术,用沼气做燃料、沼液养鱼、沼渣生产有机肥,实现了“养牛—屠宰—精加工—沼气池—养鱼—有机肥—种草—养牛”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二、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目前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发展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近年来,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任务艰巨,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化肥、农药对农村环境潜在影响大

目前**市农村98%的农民依然使用化肥、农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生物生态技术利用率低。根据农业部门的普查数据,涟源市XX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为95194吨,而涟源市XX年农业总磷流失量为 71106.788千克,总氮流失量为 685615.79千克,氨氮流失量为 116807.547千克。数据对比显示,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而且种植业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过高,磷肥、钾肥严重不足。氮、磷、钾肥的平均使用比例为1:0.17:0.1,土壤钾的供求已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状态,不仅导致农田土壤、地下水受到污染, 也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农药用量偏大、施用不科学。**市XX年农药年施用量为1331吨,问卷显示,农村施用农药中的杀虫剂用量过大,占到了总使用量的85%,结构不合理。加上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部分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农药和肥料,不仅造成农用化学药品大量浪费,并在土壤中残留量大,通 过地表径流或下渗造成水体污染。而且,农药的不当或不合理施用,也影响农产品的安全品质,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2.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在**,部分地区用水紧张,水质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是不争的事实。采煤业造成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农村自身生活污水、垃圾堆放及畜禽散养造成的污染问题;农村小企业和各种工业开发区的污染问题;污染严重河渠两岸及工业固体废物裸坑、堆存造成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规模化养殖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农药化肥的残留物直接渗入地下或随水土流失排入沟河等,使**市成为我省水资源缺乏的重点县市之一,目前涟源市农村仍然有几十万人饮用水不安全。

3.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完全得到控制

近年来,**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XX年,**市养殖业产生畜禽粪便27万吨,其中总磷排放量 192341.6792千克 ,总氮排放量为 1357389.813千克,COD排放量为 15425623.427千克,氨氮排放量为 603658.7924千克,资源化利用的却只有5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型养殖企业及散养户很少采取治理设施,大部分农户都是直接排放,少部分用来堆肥,没有形成资源有 效利用的循环农业链条,粪肥保存施用不当,不但影响农村环境卫生,而且随地表径流入河,对地表水造成较大污染威胁。

4.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量大幅增长。问卷显示,对于地膜、农药包装、人畜粪便污水、生活垃圾,75%的农民随意处理,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遇到雨天,污水夹杂生活垃圾进入沟、渠、河流,地表水的污染负荷剧增,农村浅层地下水质恶化,疾病流行隐患增大。二是农村污染处理、环保能源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市建有1个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1个污水处理厂,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垃圾和污水。95%的农户家没有安装沼气、太阳能等环保能源利用设施。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问题非常突出,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农田被城市垃圾占用和毁损。同时,由于产业梯级转移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一些重污染工业项目也加速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加上乡镇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引进了一些高污 染项目。农村地域分散、点多面广,规划中没有进行功能区划分,企业布局也不尽合理、装备落后、工艺水平低、管理粗放、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们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涟源市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每年只有一个指标,项目在20万元左右,而且还只能解决一个村的部分村民。按*8市900多个行政村来算,要全部落实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单就政府力量推动这一方面,任务十分艰巨。问卷显示,90%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村没有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问题,需要下力气研发。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做到农村环境保护 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要从根本上遏制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需要立法部门加强农村环境的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使得农村环境的参与者有行动的依据,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者有执法的依据。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做到各级政府重视,普通百姓认同,各方齐抓共管。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涉及面广,必须齐抓共管。首先要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其次是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环保、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

3.增加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的杠杆作用,带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中 来。

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由于投入不足,县级环保机构缺乏监测设备,缺少工作必需的车辆、通讯等设备,形不成有效的监测监管能力;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服务三农的表现。当然,完全靠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环境保护也是不够,需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上来。

4.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对农村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作好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治理;对需要 预防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对当前经济力量达不到的,要拿出具体计划,实施分步治理;对需要进行科研攻关的,要拿出人力、财力建立攻关队伍。确实把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三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第三篇:关于郧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1

关于郧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郧县环保局思想大解放 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事关“三农”工作大局,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自开展“思想大解放 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以来,我局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一项专题调研,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环保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一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各乡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路子,按照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规划建设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广泛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户认真做好改房、改厨、改水、改厕、改栏和建沼气“五改一建”工作,在全县沿汉江两岸和国省道沿线的60个村庄大力实施“三清四净八无”(即:水源清、田园清、家园清,水净、厨净、圈净、厕净;无柴草乱放、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无乱搭滥建、无乱牵滥挂、无乱写滥画)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是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以“两清、两减、两治、两创”(清洁种植、清水养殖,农药和化肥减量化、规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在茶店镇樱桃沟村、柳陂镇王家学村和梯子沟村、城关镇桃花沟村、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村、五峰乡西峰村、白桑关镇战马沟村、白浪镇杨沟村、青曲镇洪门铺村、青山镇九里岗村、鲍峡镇高桥村等一批村庄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村容整治、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工程,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达50%以上,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年均水平。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融入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环境质量。三是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针对我县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臵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先行先试,探索符合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模式,先后在城关镇桃花沟村、洞河村、堰河,安阳镇陈营村、寨沟村,大柳乡十字沟村,刘洞镇江峪村、毛坪村,叶大乡毛河村,青曲镇洪门铺村、巷子口村,梅铺镇圩坪村,白浪镇袁家沟村推广了沼气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将农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全部产生沼气作为生活清洁能源,将沼气废液废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不仅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还提高了清洁能源使用率和实现了化肥减量化。

四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开始启动。在全县19个乡镇中心集镇积极推广了“户保洁、组收集、村中转、乡(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所有乡镇集镇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全部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

五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取得实效。针对全县畜禽养殖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增大、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在十堰梦萌实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和郧县兴旺有限公司养牛场成功探索出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生物发酵床治理技术和畜禽粪沼气净化工程,实现了畜禽养殖零污染排放,为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提供了污染治理技术支撑。

六是农村饮水安得到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县1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专项调查,编制了《郧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划定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取缔了在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

七是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连续6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在农村关停了废纸造纸、黄姜加工、五氧化二钒治炼、小电镀等一大批“新五小”和“十五小”企业,同时,环境管理进入乡村,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了环保专(兼)职工作人员,村委会实行了农村环保村民自治,建立村规民约,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八是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快推进。我县自2007年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已累计完成羊皮滩、神定河、巨家河、将军河等14个项目区,共完成6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798.24平方公里。

二、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蔓延到了农村 我县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在项目的选择上,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不是很全面,同时对工业项目的废气、废水排放监督不力,不仅影响了工厂周边大气、水源的质量,而且废气、废水随风及河流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影响了其波及范围之内的大气质量、水源质量、土壤质量,致使这一范围之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现象少数企业及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尤为突出。

2.矿产资源无序开发,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铁矿、砂金矿、石灰石矿、重晶石矿开采为主的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不少矿区各类矿山的开采蜂拥而上,导致矿产资源违章开采、掠夺性开采现象十分严重,矿产资源开采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现象普遍。

3.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农药与化肥的利用既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是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农药与化肥的利用在其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农药、化肥的残留不仅使农作物中有害成分显著提高,也使土壤的品质严重降低。所以农药与化肥既是农民的好帮手,又是破坏农业、破坏农村环境的元凶之一。

4.农用地膜对农村环境的破坏

农用地膜与农药、化肥一样,既是农民的好帮手,又是破坏农村环境的元凶。目前我县农村所采用的农膜,大部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对其回收利用或统一处理的难度也较大。把它埋在土壤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任其随风飘落,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

5.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集镇生活垃圾对周边乡村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集镇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没有规范化的垃圾场,即使做一些处理,方法也及其简单。于是,很多集镇的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堆,垃圾场内的垃圾随风或水四处扩散,对周围的农村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二是农村自身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农村过去很少有生活垃圾,生火用的燃料遗留物及人、畜粪便等最后都作为肥料回田了。其它方面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现在随着农药、化肥的使用,农家肥基本上没人用了。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产品包装物及其它生活废料逐渐增多。加之,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

6.作物秸秆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过去农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是很充分的,除了用作生活用火的燃料外,还可以通过处理后用作家畜饲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的这几项用途也逐渐失去了市场,大部分作物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农村对作物秸秆的处理办法基本上只有焚烧一种方式,不仅焚烧作物秸秆产生的浓烟严重污染着空气,而且极易发生火灾。

7.建筑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农民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房不断拆除,新房也不断建成。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平方变成了楼房。农村住房与城市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住房翻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轮轮建房的高潮中,各种建筑垃圾也在不断产生。过去农民住土坯房时,基本上没有建筑垃圾。旧房拆掉后,土坯等材料很快分解。但是如今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在拆掉后,其废料基本上是不能自然分解的。这些废料基本是随意丢弃,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

三、我县农村环境保护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不够。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对其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污染的控制问题还未得到系统的、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被排除在环境控制之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其工作重点;从基层干部来看,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环保问题和形势认识不足,畏难情绪大,困难重重,在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上,仍然存在“重经济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从农民群众来看,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责任感不强,一些群众长期存在的随意排污等不良习惯,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一时难改。

(二)法制缺位。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现行的环保法规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环境立法缺位,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可操纵性差,缺少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根本依据。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企业几乎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环境规划和空间规划滞后,不少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

(三)投入滞后。一是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二是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又缺少扶持政策,因此,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四)技术薄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治理技术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物面广量大、污染物收集难、治理成本高、防治技术有特殊的要求,有别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技术,需要研发适合农村污染实际和农村可接受成本的治污工艺和技术,制订出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近期和远期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和要求。

(五)体制不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职能和治理资金分散于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中,但没有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农村环境监督管理问题缺乏相应的职能、手段和力度。加之,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多,不能在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上形成监管和投入合力。

(六)能力不足。我县乡镇的环保能力建设十分薄弱,乡镇没有环保机构,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

1、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确保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是惠民行动的具体任务。现在,我县农民的生活已开始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广大农民对“上卫生厕、烧节能灶、建标准圈、走硬化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的愿望十分强烈。要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吸取部分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先分散后集中、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规划、先拆除后复建的教训,大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同时,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2、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抓手。农村环境保护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一直是我县环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必须切实改变农村环境保护滞后状况。要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遏制垃圾、污水、秸秆、畜禽粪便、农药、化肥等多方面的污染,统筹解决好农村生活、面源、工业等层面的环境问题。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优化资源配臵,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3、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标本兼治。不仅要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面上的污染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要着手建立垃圾处理、河道管护、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帮助农民制订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下去。

(二)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

1、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前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乡镇要认真搞好和落实环境规划,立足本地实际,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紧密结合,与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要紧紧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通过落实项目、落实资金,推进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现在,各乡镇正在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对于新规划的居住示范点,必须充分考虑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切实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房子盖得很漂亮,但污水直排无人问,河道淤塞无人清,生活垃圾无人管;不能室内现代化,室外仍是脏、乱、差。

2、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乡镇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为重点,选择投资少、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实用工程,建设一批适合我县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工程。

3、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乡镇要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生态环境良好的村率先达到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至下而上全面开展。

4、以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全面启动66条重点小流域水综合治理。努力恢复农村河沟池塘自然功能,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鼓励农村林网建设,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乡村,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展现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风貌。

5、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原则,综合利用和处臵畜禽排放的污染物,并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还田。鼓励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小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水库、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对超容量水产养殖场所的监管,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坚决取缔过密度水产养殖和肥水养鱼。

6、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发展现代农村和农业的目标任务,要在清洁村庄,集中整治环境脏、乱、差上下功夫。一是要妥善处臵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要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简易填埋处理垃圾。需要强调指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臵,防止医疗废弃物污染。引导农村居民改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传统陋习,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要加大对“农家乐”等农村娱乐场所的污水治理力度,要开展一次“农家乐”的排污检查。二是加快推进“五改一建”。“十二五”期间,全县要加大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力度,使更多农民用上清洁能源、优质肥料,保持农村院落的卫生美观。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加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要积极探索研究,因地制宜地推广适用技术,确保厕所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逐步减少污水直接排放。三是清理村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使农户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有条件的村,要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公共厕所、简易路灯、垃圾箱、村内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优化美化环境。四是清洁生产,科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农业技术生态化、农业生产清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切实加大秸秆禁烧的执法力度,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花大力气解决秸秆焚烧这一污染空气、影响交通的环境公害。要高度重视秸秆资源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氨化、微贮、食用菌生产等技术,探索利用秸秆生产装饰板材、包装材料、手工艺品等综合利用途径。

7、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契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做好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积极推广生态农业,严格控制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并在全县逐步推广。

8、以乡镇工业污染防治为根本,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要调整乡镇工业结构,提高乡镇工业发展水平,很重要的着眼点和推动力就是环境保护。首先,要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有工业的乡镇企业都要加快向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集中监管,避免村村点火、到处冒烟。要把各类乡镇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作为环境监管和执法的重点,督促他们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染达标排放。其次,对乡镇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或者依法予以取缔、关闭。第三,坚决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招商引资的环保和安全门槛绝不能放低,承接产业转移绝不能接受污染转移。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擅自降低环保准入门槛引进污染项目的,除清查停建项目外,还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只要GDP、不管COD”的现象。

9、以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水源地分散、污染源杂、管理混乱、应急能力不足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各方力量,全面开展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10、以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为先导,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文化与观念的问题,一个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问题。要按照环保宣教“六进”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奉献,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加入到综合整治行动中来。

11、以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为手段,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县级环保部门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农村环保工作上,切不可只抓城市、丢了农村。要高度重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把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明确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乡镇环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三)坚持环保惠民理念,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制体制

1、建立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推行县、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和主管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和任期目标管理。要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责任。环保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全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指导各地制订相关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乡村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达标制度;建设部门要负责指导制订镇村建设规划,指导并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农业部门要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农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畜牧部门要负责集约化畜禽养殖企业在项目立项、可研、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督促企业在建设的同时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指导乡镇政府划定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定期组织力量检查畜牧行业落实环境保护情况;林业部门要继续推进植树绿化,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水利部门要负责指导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指导农村开展河道、塘坝清淤整治,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控制好网箱养鱼的规模和数量,取缔肥水养鱼;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指导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臵医疗垃圾,推进卫生村建设;财政部门要负责安排农村污染治理资金、试点经费补助和使用管理,积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其他各相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党政机关挂钩共建等多种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的考核,切实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县环保局要牵头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组织开展检查考核,指导乡(镇)开展环境质量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对为农村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2、建立完善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领导、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要把环境管理作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确保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民主决策权。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征求村民的意见,村民普遍反对的,不能强行建设。为把农村环保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每个行政村培养一个兼职环保员和一批环保明白人,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工作。

3、建立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建设新农村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要通盘考虑,拓宽渠道,不断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乡镇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一是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较强的领域,政府担负主要责任,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水利、交通、绿化、治污等任务应落实到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推行有利于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三是县财政要按照新增财力着重支持“三农”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要加强资金配套,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四是积极争取中央以奖代补、以奖促治资金。五是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六是要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发动农民筹资筹劳,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形成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的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关系。

郧县环境保护局

2012年8月2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苏北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苏北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瞿世强(赣榆县环保局局长)

一、调研背景

苏北地处黄海之滨,紧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重要位置,是全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苏北部分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苏北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目前苏北农民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苏北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笔者深入苏北农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情况分析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苏北农村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匮乏造成农业用水危机,许多地区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给农田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带来污染威胁;由于土地施肥的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对土地的作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近年来,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成为影响苏北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若一烧了之,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季节性焚烧还严重影响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一大公害。

苏北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乡镇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入海;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

总之,苏北地区农业人口多、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及分布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容量弹性小、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环境压力很大,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二)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苏北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使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目前苏北的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二是业务不

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培训。三是人员常变。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长期以来,苏北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苏北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背景。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苏北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苏北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苏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环保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宣教活动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制定法规,加强引导。应该制定有利于农民节约资源、能源和回收农业废弃物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禁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集中堆放,定期收集处理),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要加强苏北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

4.加强地方领导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完善体制,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另外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5.苏北要以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核心,以“农村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苏北农村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的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等治污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农村。

第五篇:北戴河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北戴河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发表日期:2009-12-8]

北戴河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北戴河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

一、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北戴河区位于渤海湾北岸的中部,河北省东部。全区辖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及省级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9.48平方公里,总人口7.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87万人,耕地1173公顷,农业生产总值1.44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490元。

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开展的生态示范创建主要为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以及生态村的创建,创建考核指标涉及当地经济水平和村容村貌、农村饮用水水质、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清洁能源普及率、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区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从2005年起我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2007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8年申报市级生态村1个,已通过验收;2009年申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我区已经启动北戴河生态区创建工作,《北戴河生态区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和区人大批准,开始实施。同时2010年计划完成启动创建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2个生态村的目标。2012年完成启动创建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并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区重点做好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主要采取污水流向规范化、集中化措施,用统一防渗管道排放污水,以消除地面污水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戴河禁止建设排污口,禁止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向戴河排放,以防止地表水侧向不及造成水源污染;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使用持久性毒性或剧毒农药,不得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严禁堆放垃圾,防止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对已经进行自来水改造,解决饮水问题的村庄,在机井饮用水源200米内不许再打机井,500米内不许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排放污水,从而切实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目前全区25个行政村中,9个村饮用北戴河水厂的自来水、14个村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2个村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农村逐步建起了集中式住宅楼,生活污水对环境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加。为此,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一是对于城中村、城市区周边村庄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二是要求经济条件好、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车站村、北戴河村污水处理站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三是积极谋划戴河镇片区生活污水入网工程,拟将戴河镇片区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该工程于2008年开始启动,管网已经铺设完毕,预计2010年投入使用。四是积极探索对于经济条件较差、规模较小村庄的污水治理经验,到外地学习考察无动力生态湿地处理工艺,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推广使用。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初显成效。一是制定《关于加强我区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我区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二是在农村开展村庄垃圾收集站建设,建立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专职保洁员。目前,我区90%以上的村庄建设有垃圾收集转运站,并由专职人员定期清运到垃圾处理厂。

二、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久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我区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二)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多数村庄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个别村庄存在垃圾乱到的现象;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目前,我区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小型养殖户,没有环评手续,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集中治理难度较大。

(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区对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着一定威胁。

三、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应着力在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一是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三)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下载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良庆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汇报材料(2011年10月18日)近年来,良庆区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紧密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

    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我国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约1/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超标的空气环境中;1.5 亿亩的耕地因为污染而退化……这些数据来源于4月21日发布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 告。报......

    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龙川县环境保护调研报告分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姓名:朱美连 专业班级:13会计电算化3学号:2013121167二〇一四年二月龙川县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班级:13会计电算化3姓名: 朱美连学号:201......

    宁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宁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宁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十五”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

    关于石柱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石柱县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摘 要:农村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基础性工......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阿克达拉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根据乡党委、政府2012年工作部署,成立了环保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围绕农村人畜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状况、秸秆焚烧、环境综......

    宁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模版)

    宁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十五”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农......